浅谈海上风电运维工作安全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282.13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海上风电运维工作安全管理
发表时间:2019-07-18T09:28:45.947Z 来源:《科技尚品》2019年第2期作者:刘振宇
[导读] 随着海上风电高速发展,开展海上风电风险管理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基于现有安全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完善安全管理工作以适应海上风电运维安全需求,实现海上风电安全管理可控在控。
国家电投集团江苏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前言
2009年国家正式启动了江苏沿海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工作,十年来,江苏沿海已陆续建设完成了多个海上风电常随着海上风电建设高速发展,海上运维工作已成为海上风电行业关注的焦点。
国内海上风电运维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类安全风险逐渐暴露,加强海上风电运维期间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江苏沿海海上风电特点
近几年海上风电,逐渐向远海发展,呈现明显的离岸化、深水化、规模化,运维难度也阶梯式的加大,远远超出常规陆上风电。
因交通运维船舶发展滞后,海上航行往返航程越来越场,海洋环境的复杂,作业时间及其有限;此外因专业人员缺乏,人才培养滞后于行业发展,危险系数也越来越高。
如何开展海上风电运维安全管理,确保企业安全长效稳定发展,成为海上风电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二、海上风电运维的主要风险因素
(一)气象多变且海洋环境复杂
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度性气候,气象灾害较多,影响范围较广,暴雨、强对流、雷电、大雾等恶劣天气频发,这些恶劣天气,还存在着一定的突发性,给海上风电运维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因素。
此外,台风为我国东南沿海所特有的风险因子,虽然目前尚未有海上风电场受到台风正面袭击的案例,但近年来,台风造成沿海风电场安全事故的案例并不少见,行业对于台风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2018年密集登陆的台风,对海上风电场形成了不小威胁,台风"玛莉亚"直接导致沿海两起风电倒塔,给所有海上风电建设者敲响警钟。
此外还有风浪的影响,船只出航、登靠风机等都对风速、浪高以及可视条件等有原则要求,增加了海上运维的难度。
(二)运维船舶专业化水平较低
运维交通船是海上风电运维的主要装备。
国外,专业运维船作为最重要的可达性装备被普遍应用到各海上风电场,有单体船、双体船以及三体船等船型。
国内海上风电刚刚起步,运维船也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各个风场陆续有专业运维船投入使用,但目前仍然以普通交通船,作为主要运输工具,存在耐波性差,靠泊能力差等缺点,运送能力底,难以满足抗风浪、防撞击、海上施救等安全航行要求,安全风险大。
(三)人员落水和挤压风险高
人员落水和挤压风险主要存在于船舶海上航行和靠离风机塔基两个重要环节。
目前,一般采用顶靠方式供维护人员登离风机基础,即船首端顶靠船桩。
期间,受风、浪、流等因素影响,运维船的顶靠和人员的登乘的安全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存在人员挤压、落水风险。
(四)海上应急救援能力发展慢
海上风电场多数为无人操作和值守,发生突发意外情况,救援人员很难及时赶到现常多数运维船舶船速仅有12节左右,个别船舶速度更慢,极大影响了救援的黄金时间。
海上突发火灾也由于风机的安装高度和及其构造特性,均缺乏有效的灭火措施,常备的船舶消防设施,射程根本达不到风机高度。
风电火灾主要立足于自救,但部分风机未配置主动灭火装置,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依靠手持式灭火器等无法自行施救。
(五)人员专业化技能水平不足
海上风电涉及海洋工程、船舶、电力等多个行业,专业水平要求高,员工必须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术业务水平。
目前,海上风电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与其自身风险特征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模式。
同时,海上风电安全技术、法规与标准还不够完善,安全监督管理缺少相应的依据和手段。
此外,运维人员大多以前从事陆上风电或者整机制造风电设备厂家,缺乏海上作业经验,行业也缺少相应的准入要求,给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海上风电安全管理措施建议
基于上述风险,提出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尤为必要,下面介绍一些针对海上风电运维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工作规划。
(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优化生产运维安全管控
首先要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保证、监督、支持三个体系的责任,建立的覆盖全员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安全工作目标、指标,全面落实安全责任。
一方面不断加大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主体责任,自主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发挥安全生产支持体系的作用,以服务保证体系安全管理为核心,开展日常工作,保障人员、机械、材料、制度等及时到位,实现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技能稳步提升。
第三方面,足额配备高素质的安全监管人员,通过开展检查、旁站、指导、考核等工作,以高压态势对生产运维工作进行管控,约束运维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或状态,保障生产运维工作可控在控。
(二)自建船舶,委托专业船机服务公司规范管理
为保障出海安全,大力推动专业的海上风电运维船投入,如:"电投01""风电运维5"、"广核1号"等。
该类船目前设计时速最快已达到25节,大大缩短了风场的往返航行时间。
同时,为船舶配备的英国MAXCCESS抱桩舷梯,采用的是抱桩登塔方式,或者配备其他辅助装置,确保船梯和塔梯相连,使上下风塔的安全系数大幅提高。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是,委托专业的船机服务公司,对船舶进行专业化管理,加强与海上航行单位的交流、检查、管理,有力保障海上交通安全,防控重大风险。
(三)丰富安全培训教育,提升员工安全技能水平
除了常规的三级安全教育和年度复训、各类取证培训、专项安全培训外,开展海上专业的应急救援培训,以及海上作业安全专项培训,海上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培训,游泳技能培训,并邀请CCS等海上经验丰富的人员开展专题讲座,全面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
此外,积极加强与国外海上风电公司、中海油等有着丰富经验与实践的单位的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先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四)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升海上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优化应急资源管理,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建立完善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机制,加强恶劣天气下应急值班工作,台风期间24小时运行值守,确保风场台风期间安全稳定运行。
组织开展海上升压站撤离、风机火灾、风机"防台"等事故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为出海人员全员配备个人定位仪,以便突发情况下,第一时间对人员定位搜救。
考虑其他应急救援手段,如签订直升机应急救援服务协议,启动运维母船建造,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五)开展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开发了海上风电气象安全服务保障平台,对海上风场的气象定点监测预报,及时预警,并在平台上,实现人员、船舶实现在线跟踪,以便及时掌握风场及公司人员信息。
开发海上风电综合安全监管平台,将安全培训、两票管理、出海人员实时监测、故障预警等内容纳入平台建设,利用信息科技,实现安全监督无死角。
四、结束语
海上风电运维工作越来越艰巨,除了固有的风险外,对海洋以及海上风电建设认识的加深,未来还有更多的风险将会暴露出来,这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学习,探索一条适用于海上风电运维的安全管理模式,实现海上风电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管理,最终实现海上风电本质安全。
参考文献:
[1]文锋.我国海上风电现状与分析[J].新能源进展,2016,4(2):152-158.
[2]袁飞.海上风电运维补上"安全课"至关重要[J].风能,2016,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