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学案五个国家(1)
- 格式:doc
- 大小:461.50 KB
- 文档页数:6
秭归一中高二《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导学案第5讲 中东(西亚、北非)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备:董长运 审定:地理组学习目标1、理解西亚和北非重要的地理位置,知道其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农牧业特点;2、知道西亚和北非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库,以及主要居民、人种和宗教;3、理解尼罗河对埃及的影响,掌握埃及的经济支柱;4、巴勒斯坦和以色列;5、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气候特点以及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矿产资源;6、知道本区的主要人种、政治地图的变化,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途径;教学重、难点1.理解西亚和北非重要的地理位置;西亚和北非的石油开采及运输,对国际经济的影响;2.埃及的尼罗河、苏伊士运河及经济;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气候特点、矿产资源;4.撒哈拉以南的经济特点,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途径。
学法指导一、西亚和北非(一)概述1、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沟通洋、洋,联系 三洲,位于 海、 海、 海、 海、 海(湖)之间,还有 运河、 海峡和 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沟通 海和 海,连接 洋和 洋。
长173千米,比绕道 角缩短8000千米至10000千米。
是使用国家最多、通过船只最多、货运量最大的航线之一;●土耳其海峡:位于 (经纬度)附近,是 分界线;分为三部分,自北向南依次为 、 、 ;是 通向 惟一出海口;●霍尔木兹海峡:位于 (经纬度)附近,北临 (填国家),是联接和 的狭窄通道;●曼德海峡:位于 (经纬度)附近,是联接 和 的狭窄通道; ●直布罗陀海峡:位于 (经纬度)附近,北部为 ,南部为 ,连通了 和 ;2、范围东起 (国家),西迄 (国家)的亚洲西部地区以及非洲北部六国;通常把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统称为 世界。
自然特征3、高原为主的地形有阿拉伯高原、 高原、亚美尼亚高原、 高原等;平原:两河流域的 平原,东、西、北由四大高原环抱着,地势向东南倾斜。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 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该生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解析】该题以2010年的四川省人口统计为情境考察了10年间四川省人口的数量、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及原因,自然增长率由0.51%下降到0.23%,典型的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现代型;总人口减少不到200万,人口密度十年来不可能是大幅减小;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的是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2223万增加到3217万,增长了993万,增长率为44.7%。
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答案 1.A 2.D图2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常住人口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注:数据来源于全国人口普查) 图1 2000年 2010年 8235万 8042万 0.51% 27% 0.23% 40% 图2 乙 加勒比海 里约热内卢 甲 30002000100010°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4.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解析】该题以地形剖面示意图考查了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推理,对定位要求下降。
中亚一、填图绘图(1)用红色笔描绘出重要经纬线:50°E、60°E、80°E、50°N、40°N(2)标出主要国家:哈萨克斯坦(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阿斯塔纳)、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塔什干)、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3)标出主要河湖:里海(世界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咸海、巴尔喀什湖(湖水东咸西淡)、锡尔河、阿姆河、乌拉尔河、额尔齐斯河、伊犁河(4)标出主要地形区: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帕米尔高原、天山、卡拉库姆沙漠二、夯实基础(1)位置:地处亚欧中部,距离海洋较远,是亚欧大陆的重要通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著名的“___________”都经过该地区。
(2)气候:以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植被以、为主。
西南部的沙漠为著名的大沙漠。
(3)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南部高原,东部山脉,中部丘陵西部和北部为平原。
(4)河流:内流河—锡尔河、(注入咸海);伊犁河(注入湖);乌拉尔河(注入),外流河——发源于阿尔泰山,流经新疆北部、斯坦、俄罗斯,与鄂毕河汇合注入北冰洋。
湖泊:①——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内陆湖、咸水湖,有汇入。
②______——有锡尔河和阿姆河汇入(5)矿产资源:煤、铁、(里海沿岸)、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6)农业:农业和为主灌溉农业主要农作物有、。
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棉花产区,_______ 被称为“白金之国”,畜牧业以养羊为主,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7)工业: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棉毛纺织工业、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业也比较发达(8)居民:多民族地区(130多个民族),大多信奉________三、学以致用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等六国聚集上海,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秭归一中高二《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导学案第8讲大洋洲与极地地区主备:董长运审定:地理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气候的分布与成因;2、澳大利亚农牧业、工矿业的生产特点及其地区分布;3、两极地区的范围、气候、生物、资源;4、我国极地科考活动和建立的科学考察站。
【能力目标】1、能结合实例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及成因;2、联系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相关新闻,说明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3、能比较分析两极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4、以我国极地科考为背景,考查经纬网图判读及南、北极地环境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1.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3.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4.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学法指导一、大洋洲(一)概述1、世界面积最小的一洲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西临,东临,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组成:;2、成因不同的三种岛屿、新西兰南北两岛等,原为大陆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陆分离;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3、居民绝大部分是洲白种人移民后裔,少数土著居民为种人与种人。
(二)澳大利亚1、大洋洲最大的国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北隔海洋与(国家)相望,西部与南部临,东临;范围:领土包括大陆和等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英裔为主,讲英语。
2、东、中、西部地形不同东部:,全国最大河流发源在其西侧,注入;西部:,占全国面积一半;中部:,有盆地和地势最低处。
3、特有动物种类: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如袋鼠、鸸鹋、鸭嘴兽原因:几千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就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
世界重要国家日本1.位置与范围 (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25°E~150°E,25°N~45°N 之间。
②海陆位置:东临A 太平洋,西临B 日本海。
以G 朝鲜海峡为界与韩国为邻。
(2)范围:由C 北海道、D 本州、E 四国、F 九州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2.地形特点3.气候(1)⎩⎪⎨⎪⎧温带季风气候-C 岛和D 岛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D 岛南部,E 岛和F 岛(2)气候特点: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4.资源森林、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5.农业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最大。
6.工业主要分布地区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五大工业区 a 京滨工业区 b 名古屋工业区c 阪神工业区 e 北九州工业区d 濑户内工业区温馨提示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带的原因①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于沿海;②日本矿产资源短缺,需要从国外进口;③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依赖出口。
印度1.三大地形区A 喜马拉雅山脉,B 恒河平原,C 德干高原。
2.主要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
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3.五大作物种类分布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东北部山坡4.四大工业5.四大城市(1)新德里——首都。
(2)a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
(3)b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
(4)c班加罗尔——电子工业中心。
6.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1)优势: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
(2)涉及领域:信息技术、会计、金融、保险、制药、工业设计等。
(3)产品特点: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
俄罗斯1.地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东北部隔A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临B波罗的海,西南临C黑海、D里海,北临E北冰洋。
秭归一中高二《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导学案第6讲欧洲西部、东部和北亚主备:董长运审定:地理组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及俄罗斯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3.分析说出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特点;4.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5.掌握俄罗斯的工业分布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图、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本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通过图表和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的差异,通过收集、调查有关资料说明制造业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3.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4.通过地图分析记忆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其分布。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欧洲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2.欧盟在本区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与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关系;3.俄罗斯的工业分布及原因;(二)难点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2.通过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3.俄罗斯的气候分布及其特点。
学法指导一、欧洲西部(一)概述1、位置范围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欧洲西部,北临,西临,南临,好像是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自然环境2、海岸线曲折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大西洋海水深入陆地,多半岛、岛屿和海湾。
主要半岛北部有、南部有、、;主要岛屿有;主要内海有北部的、南面的、东南面的,边缘海有,比斯开湾是著名的海湾;●英吉利海峡:位于(经纬度)附近,是联接和的通道,分为和两部分,西部临东部为(填国家),且在海峡最狭窄处建有隧道。
2011年高考地理热点及冲刺复习策略1.宇宙探索与极地科考(1)嫦娥二号发射(2)我国成功发射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3)第27次南极科考(4)第4次北极科考(5)其他:“神舟八号”飞船等2.全球极端天气和重大自然灾害(1)中国:我国南冻北旱、内蒙古的白灾、舟曲泥石流等(2)世界:日本地震和海啸、北美和欧洲暴雪、巴基斯坦洪灾、智利矿难、巴西洪水和泥石流、澳洲洪灾等3.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1)中国高铁的建设:京沪高铁等(2)中国跨海大桥的修建:青岛跨海大桥、厦漳跨海大桥等(3)跨区域调水工程:海水西调工程等(4)其他: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4.重大体育盛会(1)南非世界杯(2)广州亚运会(3)其他:5.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和新兴战略产业(1)中国经济圈建设:大北京经济圈、合肥经济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等(2)北京治理城市交通拥堵(3)资源与新能源开发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喀什经济特区成立(3)其他:山西省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7.重大国际会议(1)G20峰会在韩国首尔举行(2)坎昆会议(墨西哥)(3)其他: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等8.我国领导人的重大访问(1)胡锦涛主席出访美国(2)温家宝总理出访印度和巴基斯坦(3)温家宝总理出访欧亚四国(希腊、比利时、意大利、土耳其)9.其他:(1)我国的粮食安全(2)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备考:热点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概况、结合政治历史了解其意义。
补充:2010年11月5日,“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论坛提出了“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设想。
该设想是: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
“海水西调”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秭归一中高二《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导学案第7讲美洲地区主备:董长运审定:地理组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北美地形特点和气候分布特点;2.美国和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3.美国工农业的生产特点、主要农业带和工业区的分布;4.拉丁美洲地形和矿产资源;5.巴西农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6.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生态功能、存在问题和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地图册等资料掌握美洲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类型分布、人口分布等基本概况;2.结合《必修1、2》知识原理,利用掌握的美洲地形与大气环流形势分析北美与拉美的气候特点;3.分析并归纳本区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特点;4.通过横向比较,了解本区与世界其它地区的差别。
教学重、难点1.美洲地区的自然与人文概况; 2.用《必修1、2》知识原理分析气候、河流特征、人口分布、工农业发展特点等; 3.比较学习法的应用。
学法指导一、北美地区(一)概述1、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临洋,西临洋,东临洋;范围:;2、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区:由一系列山脉和山间盆地、峡谷、高原相间分布组成。
山是主体,西侧还有山脉和山脉;科罗拉多河侵蚀形成大峡谷,是美国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流;高大山脉是板块和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中部平原:北起沿岸,南止,平原贯穿大陆南北。
北部平原地面波状起伏,冰川作用典型;南部平原主要由河冲积形成;西部平原由于降水减少形成大草原。
东部高原山地区:加拿大东部是高原,顶圆坡缓;美国东部是山脉,地势较低,呈走向,有丰富的资源。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美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度带),因跨纬度广,各地气候深受地形影响,差异较大,共有种气候类型,其中气候分布面积最广。
北极圈内:冰雪世界,气候;西部地区:沿海狭长地带为气候和气候;部分海拔较高的山地形成气候;落基山脉和海岸山脉间的高原盆地,降水稀少,成为气候区;南部美墨边界周围:气候;东南地区:由于海陆面积对比不如亚洲东部,因而季风势力不强,加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夏季风只能影响北美的东南沿海地区而形成气候,分布不广;中部地区:气候。
第六讲亚洲学习目标1.了解亚洲的基本概况及主要的国家。
2.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会分析不同地理因素对其环境特征的综合影响。
3.知道亚洲的人口分布、增长状况及人口问题,理解亚洲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1.位置(1)纬度位置:地跨热带、________和寒带。
(2)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________大陆内部。
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2)气候:复杂多样,________气候显着,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________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
3.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稠密:________、东南亚、________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____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2)多样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如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____________文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__________文化。
(3)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________国家。
其中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亚一些国家,因大量出口________,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自主检测】1.读下面的“亚洲地区图”,回答问题:(1)亚洲地域广大,是世界大洲,其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和水域广大,因而东部和南部地区具有显着的气候特点。
(2)将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内:山脉:A;B;C;河流:D;E;F;高原:G;H;平原:①;②;2.读下面的“亚洲气候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降水最多的是气候。
(3)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是气候和气候。
(4)我国东南部与红海沿岸纬度大致相当,但并末出现沙漠。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难,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1.(4分)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工业基地2.(4分)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3.(4分)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4.(4分)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5.(4分)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读图,完成6~8题.6.(4分)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m B.55m C.60m D.65m7.(4分)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8.(4分)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A.15m B.40m C.65m D.90m如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9~11题9.(4分)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D.P箭头指示北方10.(4分)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A.坡B.河流C.沟D.原地11.(4分)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二、材料题12.(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位置,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图3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13.(18分)如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三、选做题.请考生在第14、15、16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4.(10分)【旅游地理】读图,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15.【自然灾害与防治】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溃、滑坡灾害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16.【环境保护】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难,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1.(4分)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工业基地【考点】64: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专题】131: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4:利用地理事实;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建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市场,其次是降低生产成本.【解答】解:由题,在中国建零部件厂发生在地震之前,A不正确;中国的整车生产使用中国生产的配件,减少运费,成本降低,B正确;汽车制造厂是资金与技术导向型工业,而不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C不正确;中国生产的零部件主要是供应中国的整车生产,D不正确。
2011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一、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4分)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2.(4分)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3.(4分)在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4.(4分)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A.湘、辽、宁B.台、鲁、苏C.青、粤、晋D.桂、甘、豫读图,回答第5、6题.5.(4分)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 )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6.(4分)在6月到8月期间,( )A.正午太阳高度角①比②小B.日出时间①比③早C.④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D.便于在⑤地开展科学考察7.(4分)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B.4月C.7月D.10月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8﹣9题.8.(4分)图中( )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9.(4分)该聚落(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10.(4分)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11.(4分)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56分)12.(3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13.(16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据图,回答(1)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2)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14.(8分)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2011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4分)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考点】2S: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分析】本题以海南省“南天一柱”景观图为背景,考查该地貌成因、岩石的性质、景观的观赏季节选择等内容.解题时,结合题干和景观图获取信息,比如景观位置、岩石性质,进而分析各个选项的说法.【解答】解:A从图示可以看出,该景观地处海岸地带,是长期受海水侵蚀、风吹日晒等外力作用影响形成的,故A选项说法正确;B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岩石岩性坚硬,为花岗岩,故B选项说法错误;C该岩石景观不能反映出所属热量带,但可以根据所处位置海南省确定为热带,故C选项说法错误;D该景观不受季节影响,在任何季节都可以观赏,故D选项说法错误。
第5讲世界主要国家【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世界主要国家掌握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主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掌握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的分析方法和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学会分析总结某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基础梳理】一.日本领土组成由________、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地形国土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__________是最大平原;海岸线曲折,多良港;多火山地震;最高峰为__________。
气候季风气候,具有________性特征;太平洋测岸夏秋多台风。
资源森林、________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发达的经济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岛国多良港。
不利条件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
特点工业发达,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
工业分布____________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农业渔业发达,农业单产高,________渔场是世界最大渔场。
主要城市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神户、横滨二.印度历史人文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____大人口大国,著名的文明古国。
农业亚洲耕地面积最大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水稻、______、______、棉花、甘蔗、______等。
工业矿产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东北部。
工业电力、钢铁、机械较发达,核能、电子、航空和航天(新兴大国)发展较快。
主要城市新德里:首都加尔各答:人口最多的城市和钢铁、麻纺中心孟买:最大港口和棉纺中心印度硅谷_____________三.俄罗斯自然概况地形特点:比较平坦,以______、_______为主。
代表: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___________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气候特征:冬长寒、夏短暖。
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河湖河流:________河(世界最大内流河)、鄂毕河、_______河、勒拿河等。
学案4 世界主要国家[目标定位] 1.掌握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主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2.掌握区域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的分析方法和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学会分析总结某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一、印度1.主要地形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①____________、德干高原。
2.气候:以②____________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
6~9月为雨季,盛行③________季风,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
3.农业(1)自然条件耕地面积亚洲○4气候条件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种植多种农作物常有水旱灾害发生粮食作物:○5和小麦(2)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棉花、黄麻、茶(3)发展特点:发展快,粮食自给有余。
4.工业(1)矿产资源:⑥____、铁、锰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独立前:采矿业和纺织业比较发达(2)发展独立后: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以及核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等科技也有一定成就5.城市:首都新德里,⑦__________是麻纺织工业中心,⑧________是棉纺织工业中心,⑨__________是电子工业中心。
二、俄罗斯1.自然特征(1)位置:⑩__________的北部,世界上东西跨经度最广的国家、地跨亚欧两大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临波罗的海。
(2)地形:大部分地区比较平坦,以⑪______、高原为主。
(3)气候:以⑫____________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13是欧洲最长的河流,水能丰富,俄罗斯最主要的内河航道(4)河流湖泊○14是世界最深的湖泊矿产: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5)资源森林: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⑮2.经济特征⑯为中心的工业区(1)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⑰工业区(2)农业:谷物产量不稳定,需大量进口。
(3)交通:以铁路为主。
三、美国1.自然环境(1)幅员辽阔,主体部分地处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
A B C D adF⑤ ①② ③ ④ Gb c 2011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学案五个国家(1)[学习目标] (☆为重难点)☆1、掌握日本、俄罗斯、巴西的主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2、能力要求: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方法,学会分析总结某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知识内容和问题设计] 题目:1(1)在图中标注东经140°和北纬35°,离该坐标最近的城市是 。
(2)填写图中主要岛屿名称:a 、b 、c 、d (3)填写图中主要国家和海域名称:A 海峡、B 国、C 国、D 国、E 国、F 海、G 洋(4)分析a 岛屿附近形成世界著名大渔场的主要自然原因。
(5)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业区或工业中心:① 、② 、③ 、④ 、⑤ 题目:2(1)在图中标注经纬线的度数。
(2)填写图中数码代表地理事物的名称:城市① 、② 、③ 水电站:④(3)B 地区位于 平原上,属于典型的 气候;③城市位于 高原上,属于典型的 气候。
(4) 图中ABCD 分别为何地形区? A B C D (5)试分析巴西人口、城市、工农业均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题目:3。
读俄罗斯地理简图及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G③④(1)在“俄罗斯地形剖面示意图”上,字母A、B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字母c、D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此判断,俄罗斯地形的东西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河。
(2)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俄罗斯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以__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东部地区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
影响俄罗斯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资源不足,粮食作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3)俄罗斯东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储量居世界前列的资源,除了水资源、森林资源外,还有多种能源资源,它们是_________等。
最大的_________油田也位于该地区。
题目:4、世界地理填图作业三、十一、十三。
一、日本1、自然地理特征(1)东亚岛国:纬度主要在300N—450N,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2)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4)境内多山,多火山地震,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活火山富士山最高。
[探究讨论]日本为何多火山地震?(5)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有梅雨、多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探究讨论]为什么西北沿海冬季多雪?(6)矿产资源贫乏,森林水力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探究讨论]日本为何多水力和森林资源?2、发达的经济E F GH I J ac dK (1)世界经济大国---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2)经济发展的条件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
(3)扬长避短,发展经济。
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探究讨论]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 沿岸地区,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从地形、资源、原料、市场等方面分析)(4)工业分布:主要有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五大工业区,生产力分布极不平衡,近年来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5)农业生产在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但现代化水平较高。
渔业发达。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山地丘陵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
3、主要城市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科学城——筑波;硅岛——九州岛南部。
二、俄罗斯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跨11个时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自然地理特征⑴ 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两洲,欧洲部分面积小但其政治经济中心都位于此。
[读图填图]地形区:A 山脉、B 高原、J 平原、K 平原 河流、湖泊:a 、b 、c 、d C 湖 邻国:H 矿产:E 铁矿、G 煤矿、J 油田 ⑵ 较为平坦的地形:平原、高原为主。
乌拉尔山以西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平原和高原山地以叶尼塞河为界)⑶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寒冷,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北部有极地气候,西南端有地中海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⑷ 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水能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冻期长,不利于航运,有凌汛。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
⑸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探究讨论]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对中国和日本有何意义?2、经济地理(1)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工业由欧洲部分向亚洲部分发展[读图填图]工业区:①②(以、两城市为中心)、③、④港口:I D ,D位于圈内,有现象,分析其终年不冻的原因。
[探究讨论]日本和俄罗斯的工业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2)农业: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正在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有世界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3)交通:铁路为主,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3.首都和城市莫斯科:首都,全国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海港,俄罗斯最大的港口,全国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三、巴西1.国土面积广大的热带国家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面积:世界上占有热带最大的国家,拉美、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人口最多的国家,巴西北部是亚马孙平原,为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巴西水力资源丰富,与乌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是当前世界最大水电站。
[探究讨论]巴西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哪里?其丰富的原因是什么?2.热带雨林的危机——亚马孙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雨林,这里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人类珍贵的宝库。
热带雨林的破坏,将会导致全球升温,沿海低地面临受海水侵吞的危险,这是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探究讨论]热带雨林破坏后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3.人口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白种人占一半稍多,通用葡萄牙语,信仰天主教4.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巴西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经济发展较快,钢铁工业、汽车制造。
纺织均居南美首位,东南沿海是工业集中地区。
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能源:缺少煤、石油、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
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蔗糖、大豆、橘汁大量出口,小麦进口。
5.城市:首都巴西利亚是新建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和全国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
《五个国家》(上)班级姓名得分选择题答题栏1、关于日本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火山、地震B.境内平原面积广阔C.多优良港湾D.地狭人稠2、有关美国和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国领域广大,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上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B.两国领土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C.两国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缓慢D.两国的首都,既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全国最大的城市3.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位于巴西与____两国边境上A 巴拉圭B 乌拉圭C 圭亚那D 玻利维亚4.下列关于巴西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缺少优质煤,石油产量还不多 B 70%的电力靠火电C林区出产柚木、乌木等珍贵木材 D粮食已能自给5.下列国家中,直接濒临三大洋的有A 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B 美国、加拿大C 南非、俄罗斯D 挪威、阿根廷二、双项选择题6.英国和日本的相同之处是A.两国都是处在北纬40°~60°的岛国 B .两国气候都具有海洋性的特点图9C . 两国能源都很贫乏 D.两国工业最大城市均在沿海地区 7.下列城市与其主要职能、分布地点的配伍,正确的是 A .鹿特丹——海港、商贸——莱茵河河口 B .新加坡一一海港、旅游——马六甲海峡西端 C .莫斯科——政治、文化——伏尔加河畔D .东京——政治、经济——太平洋沿岸 读图9,回答8-9题8.有关四国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B .乙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C .丙国的西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D .丁国位于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9.有关四国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丁三国的最大港口皆受到暖流的影响B .四国的首都职能均属单一C .丙国最大城市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D .四国的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海读甲、乙、丙三个国家的轮廊图,据此回答10题。
10.关于甲、乙丙三国共同具有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国土全部位于南半球 B .都分布有热带草原景观C .人口密集区都位于国土的东南部D .都是所在大洲经济较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