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4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24
安徽省铜陵市(4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富
..。
两季《中国诗词大会》①冠军身上散
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
..,惊艳了无数人。
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
滋养
....,不..。
三毛曾说:②“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许多时候,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为了昙花一现
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③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④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丰富B.从容C.滋养D.昙花一现
2.文段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
B.我们若能追问科学根据,一些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
....了。
C.这首诗用语自然、意境清新,充分体现了作者矫揉造作
....的写作功力。
D.想要建造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就要破除这些根深蒂固
....的错误观念。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
B.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处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氛围。
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
”他回复说:“没什么,别多心。
”
D.《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本身的形象创造了人。
”该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本身的形象创造了神”。
5.选出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
全场经久不息
....的掌声。
B.中国海监飞机和舰队对我钓鱼岛开展海空立体巡航的消息,让国人顿感振奋鼓舞
....,扬眉吐气。
C.春日无锡的蠡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
....,流连忘返。
D.种种“现代元素”被嫁接进清明祭祀中,扮演着或标新立异
....、或荒诞无稽的抢眼角色。
二、名句名篇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小弟闻姊来,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半匹红绡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_________________,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桃花源记》一文中,表现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多些“无声的联系”
徐文秀
①春节刚过,不少人回味,这几天只与亲人团聚,过得清爽,过得惬意。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也感到,这些年来人与人的交往就像潮水退去一样,渐渐地安静下来了。
过去那种两天一小聚、三天一大聚,不是喝酒唱歌就是甩牌搓麻的现象少了,那种拉拉扯扯、勾肩搭背的喧嚣渐渐淡去,人们回到了平静和理性,人与人“无声的联系”多了起来。
②这是一种好现象,正所谓无声胜有声。
过去那种热衷于“热线联系”,整天泡在一起推杯换盏,打得火热、走得很近,今天一个同学会、明天一个乡友会等,一言以蔽之,无非就是有所图。
正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无声的联系”可以少些纷扰嘈杂,让心静下来、神定下来;少些“小圈子”“小团伙”滋长的土壤,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净起来;少些精力上的分散,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学习上。
③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静静的守望。
“无声的联系”的可贵在于,无论是天涯海角,还是各奔东西,心却在一起,心心相印、守望相助。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达40年的革命生涯中,相互支持与牵挂,然而他们曾20年身处两地,更多只是一种“无声的联系”。
当恩格斯患病时,马克思在给他的信中说:“我关心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
”两地一心的守望,志同道合的默契,虽天各一方,但思想和心灵的沟通却始终不断。
共同的志向、追求和品质,可以让人与人的交往精神高于物质,无形重于有形,虽远在天边却近在咫尺。
④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稳稳的守护。
“无声的联系”并非冷漠无情,当他人身陷困境,能够雪中送炭,敢于挡风遮雨。
明代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互相赠答。
郑少谷曾有诗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
郑少谷去世时,王子衡哀伤至极,为素未谋面的朋友千里奔丧。
人与人的交往,都是平日看似平常,有事时却显非常,患难与共、肝胆相照,既给人力量,又让人温暖。
⑤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默默的守候。
“无声的联系”不是忘却,也不是抛弃,而是把记忆和美好存放心里。
宋代王安石与孙少述交情极深,孙少述离别王安石时,王安石曾写过一首《别少述》诗为之送行,字里行间尽显彼此间的真诚和友谊。
后来王安石到朝廷掌了大权,有好几年孙少述同他没有来往,人们猜测两人之间有矛盾、合不来。
等到王安石再度罢相而归、隐居山林,路过高沙,孙少述与其彻夜长谈,依依难舍。
这种君子之交诠释出“无声联系”的一种魅力,不因久别而褪色,不因沉寂而荒芜。
⑥“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无声的联系”是一种“淡若水”的表达,逢年过节时,或身患疾病中,或挫折失意之际,一声问候、一句叮咛,都会如春风般温暖,似春雨般滋润。
多些“无声的联系”,人与人的关系就多一份纯粹与干净,多一份清澈与明媚,多一份醇厚与朴实,人与人的交往就更加行得稳、走得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无声的联系”相对于“热线联系”来说的,“热线联系”有哪些弊端?
3.请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4.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5.结合本文观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8.小说阅读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①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
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②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
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
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
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③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
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
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④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
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⑤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⑥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
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
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
十钱、藏红花十钱……
⑦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
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⑧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
”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
⑨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
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⑩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
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
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⑪“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
”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
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⑫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⑬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⑭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⑮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
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⑯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去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⑰柳先生一脸淡然。
⑱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
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⑲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⑳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㉑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㉒“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
”柳先生说。
㉓“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㉔“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小说选刊》2018年第5期)
1.(线索·照应)关注线索与照应,理清情节,补全思维导图。
2.(语言·情感)揣摩下面两处“笑”,体会人物情感。
(1)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挂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
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
(2)“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冷冷一笑
....说。
3.(人物·形象)小说的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
请从下面两个次要人物中选取一位,
对其形象以及作用
......进行分析。
颜老爷翻译官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题·主旨)小说的题目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
结合这篇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于丹
①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②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
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
《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
”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③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
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④我曾看过一个小故事。
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堆里,让众多徒弟去找。
大家乱哄哄地找,怎么也找不着。
后来他的儿子独自在夜里静静地听手表走动的响声,终于找到那块手表。
事情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
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
⑤《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因为水流就是如此。
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
⑥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或是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荡着,躁动着。
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
⑦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
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只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1.第③段中,“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与“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能否对调?为什么?
2.第⑥段,把画线的反问句“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改成陈述句,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你身边也有一些人不够“宁静”,请举例说明,并为他们提出建议。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今天,你发电了吗?
李长滨
人类每天都要进行很多活动,运动产生的能量往往会无声无息地消散在宇宙中。
在研究人员和创血者眼中,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他们不遗余力地寻找各种方式获取这些能源。
为什么不用身体本身的能量为随身携带的小型电子设备充电呢?
(运动萌萌哒:健身发电两不误)
巴西是足球王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人们踢球的身影。
足球这项运动不分贫富与贵贱,只要你有兴趣都可以投入其中。
但是有些外部条件影响了足球运动的发展,里约热内卢有很多贫民窟,很多喜爱足球的孩子就在那里长大,因为贫困无法支付电费,只能趁着月光踢球。
一个赞助商给这块球场地面上增加了200多个能量收集瓷砖,在上面来回跑动时,每一次脚步落在瓷砖上都可以产生微弱电流,所有的电量加起来,可以让孩子们踢完两场比赛,从而彻底解决了热愛足球的孩子模黑踢球的问题。
球王贝利参加了当天的仪式,并想起当初的自己,热泪盈眶。
赞助商已经把这种瓷砖安装在多所学校、法国的一个地铁站、澳大利亚的一个购物中心和伦敦的希斯罗机场,用于为LED照明系统和手机供电。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们会被安装在更多的地方,在不知不觉中你在用运动来发电,点亮更多的夜空,想想都美好。
(没有白流的汗:它可以发电啦)
跑步,坚持,我今天一定要完成5公里的跑步。
有时,一个人的烦恼是长成了胖子,作为一个胖子的烦恼就是跑步减肥,作为一个跑步减肥的胖子来说汗流浃背是个烦人的事儿。
每天白白留了很多汗,体重却一点没有减少,天啊,我该怎么办,难道我的汗水就白流了吗?现在好了,你的汗水可以用来发电,你可以想象一下,一边尽情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利用汗水给手机充电,这样的画面实在太美。
美国研究者研发了一种新型传感器,它贴在人的身上,就像是一枚纹身贴纸,可以监测运动中的乳酸分泌情况,并同时将汗液转化成能量。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代谢的产物乳酸会随着汗液排出体外,传感器中含有一种酶,可以从乳酸分子中获取电子并产生弱电流,再通过生物电池将电流储存起来。
有趣的是,那些频繁锻炼的人产生的电流最小,而不经常锻炼的人反而产生的电量更多。
据悉,这是因为那些较少锻炼的人更容易疲惫,因此产生更多乳酸。
虽然一枚小小纹身传感器收集到的微弱电能不能跟手机充电所需的电能相比,但如果多个传感器叠
加,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位成年男子贴着“纹身”骑单车,运动中所流下的汗水可以供一块电子手表运行。
所以没有白流的汗,让我们把汗水转化为电量,做个环保时尚派吧。
(没电请你喊一喊:声音可以发电啦)
“老兄,请你一定要借我手机一用!一个超级订单马上就要搞定了,谁知道手机没电了,上帝啊,你‘创造’了智能手机,为什么就搞不定大容量电池呢?”
“你已经out了,我的手机可以自动充电,我从来不用担心手机没电的问题。
”
成功的商务人士常常会遇到一种烦恼和尴尬,一个接一个的电话不停歇,不知不觉手机没电了,没电的手机耽误生意怎么办?别急,英国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款能够使用声音充电的逆天手机,你敢相信吗?
手机表面包含氧化锌的化学结构,这层结构能够使液态氧化锌演变成微小的纳米棒,这些敏感的纳米棒对声波的压力做出反应,将声波转换成电流,从而为手机充电。
简单说来,每打一分钟电话,就是给手机充一分钟电,手机完全可以脱离插座,实现“人工充电”,从此你再也不用担心手机没电了,重重的手机充电宝也能扔了。
今天,你发电了吗?
(选自《科学大众》2016年第六期,有删改)
1.本文介绍了三种发电方式,请依照指示,完成填空。
(1)第一种用运动来发电,其工具和原理是用能量收集瓷砖收集运动产生的能量,转化成电流。
(2)第二种是用______来发电,其工具和原理是______。
(3)第三种是用______来发电,其工具和原理是______。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和创业者都很关注人类活动产生的能量,寻找各种方式想要获取这些能量。
B.200多块能量收集瓷砖收集踢球时脚步的能量,可以让孩子们踢完两场比赛。
C.经常锻炼的人因为产生的乳酸多,所以和不经常锻炼的人相比,汗液产生的电量较多。
D.有一种用声音充电的手机,可以实现“每打一分钟电话,就是给手机充一分钟电”。
3.本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却不显得枯燥乏味。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在写作时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4.原文其实介绍了四种发电方式,还有一种会是什么呢?请从以下三则材料中,选出最有可能的一项,并分析理由。
A.嘴巴发电:一种特殊的下巴托,可以将人咀嚼时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B.血液发电;一种奇妙的人体生化电池,可以植入人的血管或内脏附近,将血液转化电能。
C.电磁场发电:一款电磁场充电器,可以使用空间中存在的电磁场作为电源。
选项最具有可能,理由:。
四、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鱗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者中,弈者胜射:这里指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B.颓然
..乎其间者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C.晓雾将歇.歇:消散
D.五色交辉.辉:光彩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儿开放而散发出微弱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形成浓密的绿荫。
B.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山上的野味,胡乱地摆放在前面,原来是太守在宴请百姓。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和水的美丽,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D.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傍晚太阳落山之后,潜游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
甲文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乙文传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志趣,体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
B.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同是写山水,甲文用“蔚然而深秀”写山之“秀”,用“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现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下来的气势。
乙文用“高峰入云”写山之“高”,
用“清流见底”表现水清水净的特点。
C.甲乙两文体裁不同,表现的主旨也不同。
甲文是一篇“记”,突出表现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乙文是回复朋友的一封书信,表达的是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自信。
D.甲乙两文都具有语言凝练生动的特点。
甲文的“翼然临于泉上”,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亭子像鸟展翅、凌空欲飞的形状和态势。
乙文的“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用笔洗练,从时空两方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绚烂与生机。
12.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杨继宗为刑部主事。
河间府获强盗,遣里甲张文、郭礼解送京师。
中途遇夜。
盗自释刑具而逃。
张语郭曰:“人言纵盗者罪与盗同。
予二人俱死,不若留一人。
汝母老,寡兄弟。
汝可为解人予为盗可全汝母子之命。
”郭感谢。
张以刑具自服。
到司。
公疑其言动非盗,审之得实。
二人遂俱得活。
其真盗,后亦为人所擒。
(选自《涌幢小品之卷十三》,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盗自释.刑具而逃(___________)
(2)张语.郭曰(___________)
2.为下列句子标出两处
..停顿。
汝可为解人予为盗可全汝母子之命。
3.翻译句子。
(1)其真盗,后亦为人所擒。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战国策》)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4.你认为“二人遂俱得活”的原因是什么?
13.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
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