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29.34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一1、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B.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C.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D. 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2、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易经》B.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C. 楚辞D. 《诗经》3、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 )选择一项:A. 书法B. 钟鼎C. 诗歌D. 舞蹈4、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图书典籍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康熙字典》B. 《永乐大典》C. 《本草纲目》D. 《四库全书》5、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 )选择一项:A. 轴心时代B. 鼎盛时代C. 蜕变时代D. 黄金时代6、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长江流域B. 黄河流域C. 西南地区D. 沿海地区7、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选择一项:对错8、宋代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的发明。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印刷术B. 造纸术C. 火药武器D. 指南针9、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选择一项:A. 两汉之际B. 西汉时期C. 秦汉之际D. 先秦时期10、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 )选择一项:A. “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B. “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C. “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D. “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11、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 )选择一项:A. 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B. 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C. 南方成为政治中心D. 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12、李白的著名诗篇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蜀道难》B. 《丽人行》C. 《梦游天姥吟留别》D. 《将进酒》13、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 )选择一项:A. 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B.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C. 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D. 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14、“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存有区别。
第六章1.《诗经》中的诗歌产生于什么时期?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550年2.《诗经》分为哪三个部分?风、雅、颂3.诗经共收录多少篇诗歌?305篇4.《蒹葭》中的“蒹葭”是指什么植物?芦苇5.《诗经》里的诗歌在形式上没有章节的重复。
错6.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是出自秦风《秦风·蒹葭》。
对7.元曲分为哪两部分?散曲和杂剧8.散曲分为哪两部分?小令和套数9.以下哪一首是散曲作品?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10.《感天动地窦娥冤》的作者是谁?关汉卿11.元代杂剧是汇融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
对12.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对13.《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在大观园里宝玉和黛玉看的是什么书?《牡丹亭》和《西厢记》14. “只见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是形容谁的?薛宝钗15.《红楼梦》第四十二回里,被薛宝钗斥为杂书的是什么书?《牡丹亭》和《西厢记》16.《红楼梦》中《终身误》写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中“木石前盟”是指谁和谁的爱情?贾宝玉和林黛玉17.《红楼梦》用一百二十回的章目,来诠释了贾宝玉与薛宝钗相知、相恋的经过和结果。
错18.按乐调的不同,诗经中的作品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
19.以下属于孔子整理并传授的先秦古籍的有:《诗》、《春秋》、《乐》、《书》20.被称为中国诗歌现实主义源头及浪漫主义源头的是:《楚辞》、《诗经》21.散曲是不具备表演内容的新的诗歌形式,与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句式不同、音律不同22.以下哪一项属于窦娥临刑前立下的三桩誓愿?六月飞雪、血飞白练、亢旱三年23. 马致远、白朴、关汉卿、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24.白元杂剧是融汇了杂技、舞蹈、歌唱、说白等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
25.薛宝钗对于《西厢记》《牡丹亭》这类文学作品的态度是:压抑自己的喜爱,并劝诫他人不读此类“淫词艳曲”。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1一、填空题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
“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 _____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
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其二,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
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本框架,以“君权神授”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以及“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作业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和“”并列为对人伦关系的概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2.《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颂”主要描述的是____的生活和情感。
3.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但需要通过____来保持和提升这种善良。
4.中国古代文学中,____是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它以四言为主,讲求韵律和文采。
5.中国传统建筑中,____是宫殿建筑的主要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6.中国传统音乐中,____是指用琴、筝、箫等乐器演奏的音乐,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创造。
7.中国传统文化中,“仁”被视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之一,它强调的是对他人的____和关爱。
8.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其中李白被誉为“____”。
9.中国传统医学中,针灸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的____来调节身体机能和治疗疾病。
10.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强调的是一种____的境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
2.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3.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中国文化传统》作业一、填空题1.原始宗教崇拜包括、、、、。
2.在儒家经典文献系统中,六经指的是、、、、、 .3.宋代理学家朱熹曾编订《四书》,指的是、、、。
4.《老子》一书又称,其通行本共分为章。
5.在散文领域被誉为“唐宋八大家”的是、、、、、、、。
6.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
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口号是与。
8.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
9.《四库全书》分为、、、四部。
10.被誉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是、、。
11.隋唐时期主要佛教派别有、、、。
12.被称为北宋五子的著名理学家是、、、、。
13.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名著”是、、和。
14.《农政全书》是明代著名学者的农学著作。
15.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
16.《尚书·洪范》篇中所谓的“五行”是指、、、、。
17.《诗经》分为、和三部分。
二、名词解释1.三纲八目2.道统3.道法自然4.心学5.新文化运动6.百家争鸣7.中体西用8.仁政9.中庸10.关学11.五经12.三纲五常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你对“文化”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
2.简述科举制的内容与意义。
3.简述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
4.简述宋明理学的三个主要学术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核心思想。
5.简析现代文化思潮中的“全盘西化”主张。
6.简述原始宗教信仰。
7.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
8.简述三民主义的内容与意义。
9.简述明清实学思潮及其意义。
10.简析经学与玄学的区别。
11.简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12.禅宗及其主要思想。
四、论述题1.简述中国古代哲学的三大辩证法思想。
2.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认识与反思。
3.试述近代文化从器物层到制度层再到思想层的发展历程4.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5.试论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含义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第一次中国传统文化作业(第一次)一、选择题1、“层叠地造成中国古史”是____提出的说法。
A 、内藤湖南B 、王国维C 、吕思勉D 、顾颉刚2、下列关于五帝的说法,错误的是:A 、按照层叠说的观点,先有五帝传说,才有三皇传说。
B 、五帝中的人和神大多来自于地方传说。
C 、《大戴礼记》之《五帝德》中对五帝的说法被《史记》所采用。
D 、战国时,五帝与五行相生说结合起来。
3、内藤湖南认为,夏和商都是来自东方的部族,其理由不包括下列哪一条?A 、夏与商需要面对共同的敌人。
B 、夏与商都重视祭祀。
C 、夏统治晚期的商主和夏主的姓名中都含有干支。
D 、夏与商都曾有相似的洪水传说。
4、夷夏东西说是____的提出的。
A 、蒙文通B 、傅斯年C 、徐旭升D 、张光直5、下列说法,哪条与“三系学说”的观点相悖?A 、黄帝属河洛民族;炎帝属江汉民族(炎族) ;舜、禹属海岱民族。
B 、河洛民族为“游猎民族”,“为行国”,“强武而优于政治组织”。
C 、江汉民族为“农稼民族”,“为居国”,“崇幽灵、信鬼神”,其俗“放旷浪漫”。
D 、海岱民族兼耕牧和渔猎,“富于研究思考”,“长于科学、哲学”。
6、下列关于一夫一妻制以前的中国婚姻阶段,顺序正确的是____。
①亚血族群婚,②血族群婚,③原始群婚A 、①③②B 、③①②C 、③②①D 、②③①7、舜娶尧之二女,而舜弟象与之并淫。
这句话体现了____这一婚姻阶段。
A 、亚血族群婚B 、血族群婚C 、原始群婚D 、一夫一妻8、山西襄汾县的陶寺遗址,代表了____文化类型,据史学界考证,大致符合我国的____时代。
A 、仰韶,三皇五帝B 、大汶口,三皇五帝C 、龙山,三皇五帝D 、二里头,夏9、____文化代表了晚商文化类型。
A 、下七垣B 、殷墟C 、二里岗D 、二里头10、下列哪一个时期中,统治者没有频繁迁都的情况?A 、夏B 、先商C 、早商D 、晚商11、下列有关周代封建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 、封建制的背景是宗法制,前者表现为地缘关系,后者表现为血缘关系。
智慧树知到我国传统文化作业答案解析(含附加题)绪论1【单选题】(1分)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A.载道化成B.崇德重义C.以人为本2【单选题】(1分)“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周易.贲》B.《周易.艮》C.《周易.震》3【单选题】(1分)“文”不包括A.地文B.天文C.人文D.物文4【单选题】(1分)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易”、“道”B.儒道互补C.儒、释、道三家并列5【单选题】(1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A.中庸之道B.阴阳五行C.中和为美第一章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以人为尊B.以仁为本C.以民为贵2【多选题】(1分)礼教的核心是:A.长幼有序B.父子有亲C.夫妇有别D.君臣有义E.朋友有信3【多选题】(1分)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B.“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C.“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4【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A.天人感应B.形式逻辑C.天人合一D.辩证逻辑第二章1【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着重于讲其:A.定义B.概念C.论证D.自我修养2【单选题】(1分)孔子的人性论观点是:A.性相近B.性恶论C.性善论D.性有善有恶论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定义是:A.爱人B.克己复礼C.其言也訒D.所有关于“仁”的说法的共性4【单选题】(1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意思是:A.遵守法律B.礼仪内化为生命的组成部分C.随心所欲D.遵守礼仪5【单选题】(1分)儒家的核心概念是:A.知B.义C.礼D.仁6【单选题】(1分)对“仁”的理解的关键是:A.分析B.推理C.认识D.实践7【判断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说法都是一些教训。
《中国文化传统》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2.《诗》、《书》、《礼》、《易》、《乐》、《春秋》3.《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道德经》、81章5.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澈、曾巩6.民族、民权、民生7.民主、科学8.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9.经、史、子、集10.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11.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12.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13.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14.徐光启15.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近代新学16.金、木、水、火、土17.风、雅、颂二、名词解释1. 三纲八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提出关于儒家内圣外王的基本理念。
2. 道统论是韩愈提出的按照佛教“法统”建构起来的自尧舜以至孔孟的儒家仁义之道的传授系统。
3. 老子提出的哲学命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道作为天地万物的规律和法则,体现出自然而然的状态。
4. 宋明理学中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强调心为本原的儒学流派,主张“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5.二十世纪一十年代,以《新青年》为主要舆论阵地,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以反对旧伦理,建立新道德,反对文言文,主张白话文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启蒙运动。
6. 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包括儒、墨、道、名、法、阴阳诸家,体现了先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深刻变革,涉及天人、名实、常变、古今、义利、善恶等方面,是古代哲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7.晚清张之洞提出的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的关于中西古今关系的文化理论。
8.孟子发挥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的以民贵君轻、王霸之辨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学说。
9.孔子提出的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偏不倚的常道的辩证思维方法。
1.中国传统文化截止时间为()。
a 1840年b 1912年c 1919年d 1949年2.《二十四孝》的作者是()。
a孔子b孟子c朱熹d元代郭居敬3.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是()。
a墨翟b老子c荀子d韩非4.()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5.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表现为()。
a孤立语b屈折语c粘着语d复综语6.独特的汉字艺术是指()。
a书法b绘画c建筑d戏曲7.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c荀子d董仲舒8.老子思想集中体现在()。
a《老子》 b《庄子》 c《周易》 d《韩非子》9.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a儒道互补b儒法互补c儒墨互补d法墨互补10.墨家的伦理思想是()。
a仁爱b兼爱c非攻d尚同11.先秦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
a管仲b商鞅c韩非d慎道12.儒法之争、得胜者是()。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13.中华民族的图腾是()。
a龙b熊c狼d麒麟14.中国化佛教的典型是()。
a禅宗b律宗c密宗d天台宗1.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包括()。
a大陆性地理环境 b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c血缘宗法家族制度 d独特的政治制度e游牧和商业经济模式2.先秦诸子百家中,最主要的四家指()。
a儒家b道家 c法家 d墨家 e纵横家3.唐代四大楷书家指谁?()a柳公权 b赵孟頫 c欧阳询 d虞世南e颜真卿4.一种语言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是指()。
a语音b词汇 c语法d结构 e以上全是5.汉字“六书”即构成的六种方法是指()。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e转注 f假借6.汉语七大方言指()。
a北语(北方话) b粤语c吴语 d闽语 e湘语 f赣语 g客语。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最早提出阴阳五行说的是()。
A、邹衍B、《尚书》C、《周易》D、《老子》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B.分封制C.谪长子继承制D.以上答案都正确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B.甲骨文C.金文D.石鼓文5.佛教约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借()之风获得大发展。
A.儒学B.道学C.玄学D.经学6.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 )族的著名史诗。
A蒙古族B藏族C维吾尔族D白族7.《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C.《红楼梦》D.《初刻拍案惊奇》8.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渊薮,经学典籍主要是“五经”,即()。
A、《诗》、《书》、《礼》,《乐》、《易》B、《书》、《礼》,《乐》、《春秋》、《左传》C、《书》、《诗》、《礼》,《大学》、《论语》D、《易》、《书》、《诗》、《礼》、《春秋》9.宋明理学改变汉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讲求四书的义理,探讨身心性命修养,成为渗透着佛道思想的新儒学。
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的集大成者是( )。
A.程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10.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
A.日本B.朝鲜C.越南D.上述三国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狭义的文化2、“五经”3、家国同构4、“今文经”三、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修辞立其诚”一语出自于(《______ 》)。
答案:周易2.由(______ )提出来的“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答案:孔子3.小篆来源于(______ )文。
答案:石鼓4.律诗与绝句押韵一般用平声字,很少用(______ )声字。
答案:仄5.北魏孝文帝改革,将少数民族姓(______ )改汉姓为“元”。
答案:拓跋6.朱熹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注释一书是(《______ 》)。
答案:四书章句集注7.词起源于市井(______ )。
答案:歌谣8.《三国演义》的写法是(______ )。
答案:七实三虚9.文化即(______ )的人化。
答案:自然10.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群体意识,这一意识是由(______ )家思想所决定的。
答案:儒11.(______ )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
答案:黄帝12.(______ )是标志宗法血缘关系的一种符号。
答案:姓氏13.定形于(______ )时期的五行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
答案:春秋战国14.王羲之在历史上被推为(______ ),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
答案:书圣以(______ )天为一个单元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记数单位。
答案:十二16.“观物比德”是属于我国传统的哪种思维模式()。
单选题 (2 分) 2分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抽象思维正确答案: B17.下列不属于天神祭祀的是()。
单选题 (2 分) 2分A.天帝祭祀B.气象神祭祀C.日月星辰祭祀D.山川祭祀正确答案: D18.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单选题 (2 分) 2分A.个体思维B.理论思维C.辩证思维D.抽象思维正确答案: C19.唐朝韩愈在(《》)等一系列文章中,揭出了一个从尧、舜禹、汤以迄孔子、孟子的“道统”,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文化的主体意识。
单选题 (2 分) 2分A.原天B.原地C.原人D.原道正确答案: D20.诗经中提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人的维新属于()。
1.道家的创立者是()。
a老子b庄子c孟子d列子2.世界上的文字分为哪两大类型?()a表意文字b表音文字c表形文字d表义文字3.儒家学派创始人是()。
a孔子b孟子c周公d荀子4.先秦法家重法派代表人物是()。
a商鞅b吴起c子产d管仲5.盛唐诗坛中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b白居易c杜甫d王昌龄6.元代戏曲《西厢记》作者是()。
a汤显祖b王实甫c关汉卿d马致远7.表现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的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指()。
a《梅花三弄》 b《春江花月夜》 c《高山流水》 d《二泉映月》8.中国饮食结构特色是()。
a以肉食为主b主副食搭配c以食菜d以食鱼为主9.中国古代的酒神是()。
a杜康b关羽c鲁班d陆羽10.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是()。
a天人合一b天人相争c人神合一d人本主义11.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特色是()。
a整体、直观b逻辑推理c感性d理性12.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
a林则徐b魏源c洪秀全d孙中山13.当代中国文化的方向是()。
a西化b现代化c复归传统d社会主义新文化14.先秦法家集大成者是()。
a管仲b商鞅c韩非d李悝1.宋明理学分哪两个流派?()a程朱理学 b新儒学c陆王心学 d玄学2.先秦道家代表人物有()。
a老子 b庄子 c孟子d嵇康3.初唐诗坛在的“四杰”是()。
a王勃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e陈子昂4.书法史上的宋四家是指()。
a蔡襄 b米芾 c苏轼 d黄庭坚 e陆游5.“中医学四大经典”指()。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d《神农本草》 e《本草纲目》6.中国人生礼仪包括()。
a诞生礼仪 b成人礼仪 c婚姻礼仪 d生日礼仪 e丧葬礼仪。
传统文化第二次作业摘要:一、传统文化概述1.传统文化的定义2.传统文化的特点二、传统文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1.传统节日2.民间艺术3.思想观念与价值观三、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社会作用2.教育作用3.文化传承作用四、当前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1.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2.外来文化的冲击3.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五、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1.政策支持2.教育普及3.创新与发展的途径正文:传统文化第二次作业一、传统文化概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
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生活智慧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
二、传统文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1.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传说、习俗和风情,是民族情感的载体。
2.民间艺术:戏曲、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它们反映了民族的生活状态、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3.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哲学观念,以及仁爱、忠诚、孝顺等传统美德,构成了民族的精神家园。
三、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社会作用:传统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2.教育作用: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3.文化传承作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成员的责任和使命。
四、当前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1.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逐渐被边缘化,传承面临着困难。
2.外来文化的冲击:全球化进程中,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3.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冲突:在现代社会,一些传统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产生冲突,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1.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支持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一、名词解释:1.文化2.制度文化层3.图腾4.今文经5.风骚二、填空题1.在四五千年前,兴起于长江中下游的文化和文化,也展现了华夏民族向农耕生产过渡的风貌。
2.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有:、、。
3.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主要有:原始群、、、、等。
4.与唐代推出、作为中国诗典范性人物同步,唐代书坛也推出中国书法的宗师、。
5.中国古代建筑大体分为四种类型:、、和园林。
三、简答题1.学习中国文化需要掌握哪些方法?2.简述元杂剧的文化意义。
3.简述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体构成的分期。
四、论述题1.举例说明中国绘画的美学原则。
2.举例说明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2一、名词解释:1.心态文化层2.宋型文化3.历史地理环境4.六书5.卷轴二、填空题:1.中国雕塑主要由四个集群所组成:、、和。
2.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三大文化集团。
3.将唐楷推至登峰造极地步的四大家是:、、、。
4.中国书法在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在达到一个高峰。
5.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是《》;至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是《》。
三、简答题:1.简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是什么?2.简述周人的文化维新对中国文化模式转换的意义。
3.简述中国古代书籍形态的演变。
四、论述题:1.举例说明中国化佛教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2.为什么说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一、名词解释:1.行为文化层2.制礼作乐3.唐型文化4.古文经5.中国文化的同化力二、填空题:1.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2.“三皇五帝”中的五帝是指:皇帝、、、、。
3.宫殿建筑以为代表,以显示帝王之威,因此具有、、和的特点。
4.中国音乐按其功能可分为:、、、。
三、简答题:1.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2.简述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
3.简述宋代官学的特色。
四、论述题:1.举例说明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1.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______ )屋脊。
答案:世界2.《诗经》编成于(______ ) 时期。
答案:春秋3.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______ ) 中叶。
答案:明代4.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元代的(______ )。
答案:黄道婆5.秦汉时期,(______ )制全面取代分封制。
答案:郡县6.朱熹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注释一书是(《______ 》)。
答案:四书章句集注7.词起源于市井(______ )。
答案:歌谣8.《三国演义》的写法是(______ )。
答案:七实三虚9.文化即(______ )的人化。
答案:自然10.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群体意识,这一意识是由(______ )家思想所决定的。
答案:儒11.(______ )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胡汉文化融合时期。
答案:魏晋南北12.“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______ 》)、《中庸》、《论语》、《孟子》。
答案:大学13.相对于儒家,()家对个体生命与个体自由予以了更多的关注。
答案:道14阴阳家以(______ )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答案:邹衍15.徐光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他最重要的著作是(《______ 》)。
答案:农政全书16.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
单选题 (2 分) 2分A.古巴人和鲜卑人B.古巴人和羌人C.鲜卑人和吐蕃D.吐蕃和羌人正确答案: D17.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A.修身B.勤业C.孝悌D.尊师正确答案: C18.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单选题 (2 分) 2分A.坚持语文独立B.坚持语文互助C.坚持语文平等D.坚持语文分类正确答案: C19.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
单选题 (2 分) 2分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正确答案: C20.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 )。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夏、商两代,最早的教育机构——庠、序、学等形成。
自周王朝开始,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形成并发展起来。
2.西周在继承夏商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是:政教合一、官师不分。
3.孔门私学可谓当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为完备、影响最为深远的私学。
4.齐国的稷下学宫是战国各家私学的汇集地。
5.秦代,基于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成为秦代教育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其结果出现了取缔私学,乃至焚书坑儒的阴暗面。
6.汉初以道家思想为主导,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恢复了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
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经典成为封建王朝的官方学术和教育的主体内容。
8.太学是汉代最高学府,其以《五经》博士为教师,进行专经教学,其教学形式以自学为主,辅之以个别指导,学习生活比较自由。
9.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机构除太学外,国子学、四门学以及培养专门人才的专科学校的兴起,形成了多渠道办学和多学科并举的格局。
10.隋朝国子监教育制度的建立,使教育从千年来传统礼制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政治系统。
隋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央教育体系,确立了实科教育制度和职业教育制度。
11.历次兴学、庆历兴学和熙宁兴学是宋代官学逐步改造、完善、定型的时期。
12.以国学和地方儒学为核心的儒学教育系统、以社会为中心的小学教育系列、以乡约、旌表等构成的社会教育网络构成了明代基本的教育类型。
13.察举、岁贡和科举是明代选士制度的三大主体。
14.清代国子监是我国古代最后一所最高学府。
15.为数众多的地方官学与国子监、满族官学一起,构成清代官学的基本结构。
16.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17.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科举制已经诞生。
张倩20126298 环境工程一班(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1)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的诸种意见中国人很早便对文化类型有所认识。
中国古人通过将中原地区华的农耕文化与周边四夷的游牧文化或渔猎文化加以比较,建立起自己的文化类型观;两汉以后,又将本土以入世精神为特征的儒家文化与来自南亚以出世精神为特征的佛教文化加以比较,进一步突出本土文化重伦常礼教的类型特征。
近代以来,人们更是从文化比较学的角度界定文化类型。
如严复,李大钊等人就把中国文化归结为“农业—宗法型”;梁漱溟则将中国、印度、西方分别为文化三类型。
随着文化学研究的深入,目前关于文化分类的讨论,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按地理环境区分文化类型,认为任何民族的文化,其产生、演变、丰富、发展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在独特的经济和社会土壤里完成的,中国因地域广阔、复杂,自古就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即河谷型、草原型、山岳型和海洋型。
河谷型文化的特点是内聚力和容纳性强;草原型的文化特点是流动性和外向性明显;山岳型文化的特点是封闭性和排他性突出;海洋型文化特点是开放性和冒险性较强。
第二种意见是按照观念文化和一定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进行分类,将文化分为农业文化、工商文化和游牧文化。
认为中国文化孕育诞生在农业宗法社会的母体之中。
大约在氏族社会后期,中国就进入了以种植经济为基本方式的农业社会,其后,农业经济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主干。
长期的农耕生活对中华民族社会心理、思维方式的形成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人们安土重迁,追求生活的稳定与安宁,缺乏冒险精神。
中国封建统治者视农业为立国之本,认为商业和手工业是“困辱游业”,甚至认为“务末”则丧国。
第三种意见则是审视中国文化形成发展的路程,认为儒、道、墨、法、佛等诸家思想学说,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内容和核心。
在形成期,是儒、墨、道、法并行格局,而发展期则是儒、法、道、佛并行,其中儒家思想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居中制衡作用。
由于这样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形态,各家思想相通互补,互为关联的诸多因素,规定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构成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人格和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形成传统社会共同的思维定式,使中国文化定位论理政治类型,中国古代论理道德、政治、法律,特别是论理道德纲常的概括和总结,具有把论理纲常提高到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历史观和人生观的高度加以论证的特点。
第四种意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制文化。
因为在他们看来,观念文化与经济制度有着最密切的联系,与不同时期垄断生产资料从而垄断精神生产的阶级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因此,按社会形态、阶级属性分类是最基本的方法。
而且,为使这种分类不仅表现出文化的时代性,同时表现出文化的民族性,还可以在分类的标准上加些内容。
如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有家国一体的宗法特征,可成为宗法奴隶制文化。
上述分类是依据中国传统文化各种特点及这些特点的内在联系划分的。
由于这些特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但他们分别刻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特点,都有一定的理由。
(2)趋善求治的伦理政治型文化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趋善求治的伦理政治型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成熟的伦理文化之一。
两千多年前便形成了较完备的理论形态和实用化、世俗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具有积极的入世功能。
它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断,作用至今,实在得益于伦理――政治这一文化类型的粘合作用。
众所周知,道德作为维护正常生活的纽带,总是与政治问题密不可分,成为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
其突出表现是德政思想。
即强调道德感化作用和身教作用。
不仅把道德实现作为人生实现的最真实内容,又是政治上的最终目标,同时把道德的社会政治的实现视为理想的社会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以德立言,提出“内省”、“慎独”等系统的道德修养理论,作为个体自我修养的原则。
“修身”是中心环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是修身的主要内容,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在修身基础上“明明德”的三个扩展步骤,即所谓以内圣求外王,提倡立德、立功、立言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对维护专制王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受到统治者阶级的格外推崇。
因此,他很难摆脱保守主义的局限,在封建条件下,也很难突破宗亲血缘关系而最终趋向人的独立价值存在和自主人格的人学本体层次。
它在维护既定社会结构的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同时,也失去了改造现实、引导人们进取开拓的超越目的性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统一性与延续性中国文化既具有连续的统一性特征,又具有一元的连续性特征政治的统一。
第二、民族的融合与凝聚。
第三、文化传统的承袭。
(2)人文精神与民本主义人文精神发端于炎黄时代,经过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才以系统完整的理论形态出现。
中国文化的人文理性精神表现是多方面的,其基本内容是“天人合一”,其特征是内在与超越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道德与宗教的结合。
中国文化既不是自然主义的,也不是僧侣主义的,而是真正人文主义的。
这种人文主义滋生使原始的宗教政治化,然后使政治伦理化。
人文传统即非宗教性。
中国文化就整体系统来说,是非宗教性的,充满了人文理性精神。
由于中国特定的古代历史环境所决定,宗教神权始终不发达。
尊君重民的“民本”思想。
(3)重群体轻个体儒家伦理强调人之个体对群体承担无限的道德责任,曾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相当大的贡献,但发展到后来,其主张日趋绝对化,个体完全丧失其独立价值的个性,变得无欲无我,溶解于群体之中。
家族本位。
宗法集体主义原则。
追求社会价值。
(4)重人伦轻自然中国早在氏族后期,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部落内的父子、章幼、上下、夫妇的人伦关系中,维护血缘纽带的宗法关系的需要远远超过对宇宙、自然及生产技术的探索与重视。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是“一天人”、“合知行”、“同真善”,不把外在自然界作为一个客观的认识对象来研究,而把它作为一个具有人伦情感的整体来体验,其结果是不注重探求自然规律,只注重践履人伦关系、道德原则。
中国的哲人不去探讨自然的奥秘,反而把关于自然界的知识视为雕虫小技。
孔子轻贱自然科学知识,强调“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汉代的董仲舒、唐代的韩愈都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的精神宗旨,宋明理学更是把关于伦理道德知识看作是唯一真正的学问。
(5)崇老尚古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是以上古的“黄金时代”为价值取向,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作为最高的人格理想,以宗法社会的传统作为价值评判的标准。
一方面,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宗法社会,只求稳定不求发展,以尚古为美德;另一方面,求稳喜静,厌恶变革。
崇古意识的浓厚还表现在祖先崇拜愈先王观念。
原始宗教中就形成祖先崇拜,殷周时代把天帝与祖先神联结到一体,形成先王崇拜,儒墨道法各派皆法先王以重其说,借先王以推行其政治理想,其中,又以儒家的先王崇拜观念最典型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大。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
因此,(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
"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
"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
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精神充满中华文化之民族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
是一个民族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
这就注定民族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
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民族精神植根于本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优秀文化的催生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中国传统典籍集中了中华民族博大的智慧,内蕴着丰富的民族精神资源。
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还有《孟子》、《管子》、《周易》、《尚书》、《颜氏家训》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难怪外国人都对中国文化表示出特有的惊慕和敬仰,以致诺贝尔奖获得者曾集体发布一个宣言,认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需要从中国古代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的确如此,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值得中国人自豪和骄傲。
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浩然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等等;像儒家典籍中的“仁者爱人"、“言而有信"、“见贤思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这些仍然是中华民族精神十分珍贵的资源。
素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于世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吃苦耐劳、矢志不渝、自强不息、温柔敦厚、择善而从的民族性格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伦理观念。
其内容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就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精神状态的生动写照。
二是忧患自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突出表现了中国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历史责任感。
三是和平安定。
提倡“和为贵”、“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注重营造一种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
四是正道直行。
提倡“养浩然正气”,弘扬“君子坦荡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道德情操。
这几个方面,都有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性。
对孔子的认识孔子姓孔(祖父字孔,以其为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
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