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热站监控系统设计及研究

换热站监控系统设计及研究

换热站设计计算

换热站设计计算 1. 热负荷计算(1.2系数) 商业: 2645kw, 住宅: 2736kw(分为高中低三区,低区(3~12层)900kw,中区(13~22层)900kw,高区(23~32层)936kw。 2.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K=5000w/m2.k,一次热源温度130/70℃,二次热水温度55/45℃,结垢系数取0.75) 逆流:Δt1=130-55=75℃,Δt2=70-45=25℃ 商业:2645=5000×10^-3×A×(75-25)/In(75/25)×0.75 换热器面积:A=15.5m2/选用2台,每台满足总量70%,每台15.5× 70=10.85m2 住宅:936=5000×10^-3×A×(75-25)/In(75/25)×0.75 换热器面积:A=5.49m2,各区选一台。 选型:商业BR0.2-20;住宅BR0.2-10。N+ 3.循环水泵选型计算 商业:选用三台泵,两用一备每台G=0.86×2645×0.5/10=106.0m3/h×1.15=121.9m3/h 住宅:各选用两台泵,一用一备 每台G=0.86×936/10=80.5m3/h×1.15=92.6m3/h 由于换热站到最远的供水点约为500m,沿程阻力按100pa/m,局部阻力按沿程阻力的0.3计算,换热器阻力取60Kpa,过滤器阻力取50Kpa,最不利户内阻力取30Kpa,富裕考虑50kpa; 水泵扬程H=0.1×(60+50+0.500×100×(1+0.3)+30+50)=25.5m 取1.1~1.2的系数,取30m扬程。 选型:商业FLGR80-200C;住宅FLGR80-160A。 4.补给水泵(变频)选型计算,采暖系统水容量按30L/kW。每台换热器选用两台水泵,一用一备 商业:水容量2645×30/1000=79.35m3 补给水量G=79.35×5%=3.97m3/h ×1.15=4.57m3/h 扬程,按最高建筑绝对标高按16.2m-水箱绝对标高=16.2+8.55=24.75m 1.系统定压最低压力即补水泵启动压力:P1=24.75+0.5+1=26.25m=26 2.5kPa 2.压罐最低和最高压力确定: 1).安全阀开启压力:P4=600kPa. 2).膨胀水量开始流回补水箱时电磁阀的开启压力:P3=0.9P4=0.9×600=540kPa。 3).补水泵停泵压力即电磁阀关闭压力:P2=0.9P3=0.9×540=486 kPa。 4).压力比:αt=(P1+100)/(P2+100)=(262.5+100)/(486+100)=0.62 本帖隐藏的内容 考虑到补水泵的停泵压力P2,确定补水泵扬程为:(P1+P2)/2=(262.5+486)/2=375kPa 选用一台2.5m3/h,扬程为375kPa(扬程变化范围262.5~486kPa)的水泵。 平时使用1台,初期上水或事故补水时采用2台同时运行。 采用变速泵时,Vt≥2.5×1/3×3/60=0.042m3=42L系统最大膨胀水量:

换热站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技术文件

目录 一、系统概述 (5) 二、方案介绍 (5) 三、设计原则 (6) 四、系统解决方案 (7) 4.1 系统整体结构图 (7) 4.2 LENZ(蓝斯)GPRS DTU热网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功能详述 (7) 4.2.1 实时数据远传中心功能 (7) 4.2.2 原始电流值的远程传送 (8) 4.2.3 中心远程对时功能 (8) 4.2.4 远程自动化控制功能 (8) 4.2.5远程报警参数设置功能 (8) 4.2.6远程量程设定 (9) 4.2.7远程自控参数设定 (9) 4.2.8远程设定报警功能开关 (9) 4.3中心分布系统组成及功能概述 (9) 4.3.1 中心系统软件组成结构图 (9) 4.3.2 中心软件功能概述 (10) 4.3.2.1热网分控中心功能描述 (11) 4.3.2.2 系统特点 (13) 4.3.3 系统详细功能描述 (13) 4.3.3.1 方便灵活的人员权限管理 (13) 4.3.3.2 功能强大的站点管理,添加,删除, (13)

4.3.3.3 清晰,直观,超大字体的实时数据显示; (14) 4.3.3.4 地图数据直观显示 (14) 4.3.3.5 热交换站各种数据模拟画面显示 (14) 4.3.3.6远程查询设置各个报警参数 (14) 4.3.3.7 远程查询设置各种量程范围参数 (15) 4.3.3.8 远程设置和查询自控策略以及相关参数 (15) 4.3.3.9 用户浏览,添加,删除,权限修改,密码修改等操作 (15) 4.3.3.10 站点归属管理,支路管理等操作 (15) 4.3.3.11 历时数据查询,曲线图显示,报表生成,打印等 (15) 五、各种控制模式详述 (15) 5.1、一次网调节阀控制方式 (15) 5.1.1 联动控制模式 (16) 5.1.2 流量(或热量)上下限模式 (16) 5.1.3 控制二次网供水温度模式 (16) 5.1.4 控制二次网回水温度模式(同 5.1.3) (16) 5.1.5 控制二次网供回水温度平均值模式(同 5.1.3) (16) 5.1.6 控制一次网流量模式 (16) 5.1.7 控制一次网阀开度模式 (17) 5.2 控制方式选择 (17) 5.2.1 室外温度方式..................................................................................................... 5.2.2 时间段方式 ........................................................................................................ 5.2.3 手动指定方式..................................................................................................... 5.3 循环泵控制...........................................................................................................

无人值守换热站设计方案

太原邦意无人值守换热站设计方案 一、 引言 集中供热因具有节约能源和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日益成为城市公用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大力推广的节能和环保措施。随着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规模也不断扩大,科学的管理热力管网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对于该供热自控系统,既要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调节二次侧供水温度,保证终端热用户的室内变化不超出某一范围(18±2℃,最低不低于16℃),这样既保证终端热用户有一个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同时也要实现在换热站的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中控室可以远程调度每个热力站的参数,保证整个热网的热力平衡,供热系统可以安全可靠地运行。并初步实现热网热量的计量。 二、 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各个换热站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讯系统、监控中心管理系统三个部分构成。(见系统构成示意图) 换热站PLC 控制系统可独立完成本地控制。各个换热站利用通讯系统将现场监测数据、运行状态数据传给监控中心管理系统,同时接受监控管理软件进行的运行参数调整。各个换热站与监控中心采 用GPRS 通讯方式。 监控中心管理系统安装在中央调度室的工控机上,通过GPRS 网络和下位的换热站通讯模块相连,完成换热站运行 与管理系统数据之间的数据交换,既可以监视各换热站的运行情况,也可以调整 工程师站 操作员站其它站点 天线 通讯模块控制系统 输入检测 输出控制 温度输入压 力输入泵状态输入 电动调节阀调节控制 报警输出 补水系统调节控制 循环系统调节控制 其它控制 水箱水位输入1#换热站 热量计 进口温度输入一次流量输入 水泵电参数输入 电动调节阀输入 出口温度输入除污器差压输入 除污器控制 除污器控制 除污器差压输入 出口温度输入电动调节阀输入 水泵电参数输入 一次流量输入 进口温度输入热量计 1#换热站 水箱水位输入其它控制 循环系统调节控制 补水系统调节控制 报警输出 电动调节阀调节控制 泵状态输入 压 力输入温度输入输出控制 输入检测 控制系统 通讯模块天线 系统构成示意图

热源热网计算书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说明 1.1 设计原始资料 (1) 1.2 图纸要求 (1) 1.3 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 (1) 第二章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 2.1 热负荷计算 (2) 2.2 确定供热系统的供热原理 (3) 第三章方案的确定及布置管道 3.1 系统热源型式热媒的选择 (4) 3.2 热网系统型式 (4) 3.3 管网管道的布置 (5) 第四章水力计算及水压图绘制 4.1 水力计算 (6) 4.2 水压图绘制 (8) 第五章换热站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5.1 主要设备的选择 (10) 5.2 其他设备的选择 (13) 第六章管道保温结构和管网土建措施 6.1 管道的保温选择和计算 (14) 6.2 管沟形式和检查井的确定 (14) 6.3 固定蹲位置的确定及推力计算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 一、工程概况 设计题目:赤峰市中海紫金苑小区热源热网设计 供热面积:54469.12m2 热负荷:2560048.64W 一次网供回水温度:130℃80℃ 二次网供回水温度:80℃60℃ 二、外网设计 本小区为枝状管网,管网的敷设方式为无补偿直埋。供热管网布置时要力求简短、顺直、节省材料、节省初投资。此外还要保证管道的埋深要求,检查井布置要合理,确保管网运行时经济、安全、可靠且便于调节和管理。 三、换热站 换热站采用两台板式换热器,当有一台换热器不能正常工作时另一台板式换热器保证70%的换热量。在一次网和二次网的回水处设旋流除污器。在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设两台循环水泵,一备一用。在水泵的吸入口接两台并联的补给水泵,再设一个保证3小时补给水泵的补给水箱,及在水箱前设钠离子交换器。 关键字:外网换热站设计

供热系统换热站设计

换热站设计2017年2 月份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小区基本资料 三、换热站设备选型 1.循环泵的选择 2.补水泵的选择 3.换热器的选择 4.除污器的选择 5.水箱的选择 6. 管道保温

一、设计题目 长春市某小区集中供热换热站设计。 二、小区基本资料 1、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供暖期室外计算温度:tw=--23℃; 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tpj=-8.3℃; 供暖天数:N=167天。 2、设计参数资料 一次网供回水温度:t1/t2= 90/60℃; 二次网供回水温度:tg/th =60/50℃; 供暖期室内计算温度:tn =18℃。 3、设计基本要求 本设计采用间接供热,在小区内设置换热站。供热站内选择两组各两台水—水换热器,单台换热能力占本区热负荷的50%,以便保证一台换热器故障情况下,其余一台换热器能保障基本热负荷的要求,循环水泵、补水泵在高低区各设两台,一用一备,补水泵按循环流量的4%选择。 4、小区基本资料 总建筑面积为150000㎡,总供热面积为150000㎡,均为地面热辐射采暖系统; 其中: 低区建筑面积为100000㎡; 高区建筑面积为50000㎡

换热站总供热面积为150000㎡ 三、换热站设备选择 (一)循环泵的选择: 1、循环水泵应满足的条件 (1)、循环水泵的总流量应不小于管网的总设计流量,当热水锅炉出口至循环水泵的吸入口有旁通管时,应不计入流经旁通管的流量。 (2)、循环水泵的扬程应不小于流量条件下热源、热力网最不利环路压力损失之和。 (3)、循环水泵应具有工作点附近较平缓流量扬程特性曲线,并联运行的水泵型号相同。 (4)、循环水泵承压耐温能力应与热力网的设计参数相适应。 (5)、应尽量减少循环水泵的台数,设置三台以下循环水泵时,应有备用泵,当四台或四台以上水泵并联使用时,可不设备用泵。 2、循环水泵的选择 1)Q=q f*F*10-3 式中:Q----供暖热负荷,KW; q f----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取45W/㎡; F----供热面积,㎡; 2)流量计算 根据公式G=3600Q/4.187*1000(tg-th)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吉林化工学院信控学院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称: 起止日期: 吉林化工学院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专业综合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二、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三、设计目的 1. 了解换热机组工艺流程; 2. 了解温度、压力、液位及流量等工艺参数的信号测量及传输方法; 3. 掌握PLC各种典型信号(二线制、四线制变送器及热电阻、热电偶)接线方法; 4. 掌握PID控制算法及其在PLC中的编程和离线仿真及调试方法; 5. 熟悉自控工程实践设计及应用的一般步骤和实现方法。 四、设计任务及要求 某换热站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一次网进水由热水锅炉加热,经板式换热器与二次网进行换热后再返回锅炉。二次网循环水由循环泵P201加压后进行换热器,加热后进入管网对居民住户进行循环供热。 控制要求: 1.二次网供水温度PID控制:通过一次网调节阀V101进行供水温度定值控制; 2.二次网供水压力PID控制:通过循环泵调频进行供水压力定值控制; 3.补水箱水位限值控制:水箱水位小于低限时开补水阀,大于高限时关补水阀; 4.二次网回水压力限值控制:回水压力小于低限时启动补水泵,大于高限时停泵; 5.连锁控制(选做):水箱水位小于低低限时,补水泵禁止运行;二次网回水压力小于低低限时,循环泵禁止运行; 6.流量/热量累计(选做):增加一次网流量和回水温度仪表,实现流量和热量累计。 五、设计内容 1. 总结IO点表,并进行PLC系统选型; 2. 设计控制系统IO信号接线图纸; 3. 按上述控制要求编写和设计PLC控制程序; 4. 设计上位机操作画面,包括工艺流程画面、操作画面、趋势及报警等画面; 5. 撰写设计说明书。 六、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

毕业设计采暖计算书

目录 前言 (2) 摘要 (3) 第一章:工程概况 (4) 第二章:设计参数 (4) 第三章:供暖设计流程 (6) 第四章:负荷计算 (6) 第五章:采暖系统方案设计及说明 (10) 第六章:散热器选型 (11) 第七章:系统水力计算 (15) 第八章:设备选型 (27) 第九章:管道保温 (29) 第十章:英文翻译 (31) 第十一章:设计总结 (40) 第十二章:致谢 (40) 第十三章:主要参考文献 (41)

前言 从环境保护、能源的有效利用看.人口密集的城市发展区域集中供热是方向。城市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城市能源供应系统的一部分,又是城市公用事业的一项重要设施。 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工程人员,应该在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热力学等等主要专业基础课上,在深入联系主体专业课的理论知识,系统的阐述采暖、通风与空调技术的应用过程。 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后,能具有一般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和管理的初步能力,能对建筑物热、湿环境进行调节与控制;对建筑物的污染物进行控制 本次商业大厅采暖设计的计算说明书,充分体现了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设计中,实现对某一房间或空间内空气的热力温度的控制,使人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生活。

中文摘要 摘要: 针对建筑能耗逐年增加、能源状况日益紧张的现状,就热水采暖系统方面的节能问题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在热水采暖方面节约能源尚有很大潜力。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一样,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加入《京都议定书》条约,中央政府对于节能省地住宅的高度重视,以及中国第一部《可再生能源法》的提前出台,等等信息表明我国建筑及其相关的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局问题。 关键词: 采暖系统;节能;热网 Key words: heating system ;energy saving;heating network Abstract: According to an increased energy consumption year by year and shirt supply situation in building industry,problems on energy saving in water heating system are preliminarily discussed.It is believed there still exists a great potentiality in energy saving when water heating system is used.Continues along with our country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level fast to develop, the energy ques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question are same, already became affects the China economic harmony development the key aspect. Our country joins "the Kyoto Protocol" the treaty,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highly takes regarding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province housing, as well as Chinese first "Renewable Energy Law" appears ahead of time, and so on the information indicated our country residence construct and its the correlation energy question already became the overall situation question.

供热系统及换热站工程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天津迎光丽苑供热系统及换热站工程设计学生姓名: 学院名称:城建学院 专业名称: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班级名称: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教授 学历:本科 2017年3月3日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1.设计目的及意义 冬季采暖是我国北方居民的生活需求。采暖是人们为了保证适宜的生活条件而创造的。因此采暖方式与设备便成为了一直以来人们所关心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水平程度也越来越看重。现在的供暖方式日新月异,当然,每种供暖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保障冬季供热工作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通过进一步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相关规范,做好有关专业知识的衔接,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让自己可以在这个领域有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本设计可以清晰的了解供热系统及换热. 站的设计不走和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熟练应用专业知识,熟悉相关规范;同时,本设计也应理论联系实际,在符合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设计出节能环保的供热系统,使设计方案达到最佳。 2.设计拟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1)根据建筑物的实际工程概况,选择采暖系统,供水方式,计算热负荷; (2)选择散热器种类或者采用地暖,并计算散热器片数或者地暖热负荷; (3)计算管径和水利平衡并进行采暖管路布置; (4)选择换热器型号及数量; (5)选择水泵、水箱等设备并确定水泵、水箱等设备的布置位置; 室内供暖系统要考虑如何能够让整栋楼达到水力平衡,使每户温度在设计温度。室外管网要考虑怎样进行室外管网的最优设计,使其既经济合理,又不影响小区的整体规划美观,在出现故障时还能够方便检修;换热站的设计中设备、各种附件等的选型与布置,要保证其提供的热量能够满足各用户的需求,并且方便设备的维护与检修等。 3.设计拟应用的现场资料综述 据《供热通风与通条工程设计资料大全》气象资料,采暖室外计算温度-9℃,冬季室外平均风速3.1m/s,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6.0m/s,冬季最多风向

换热站监控方案

换热站远程监控系统 沈阳凌控科技有限公司

1、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城镇集中供热,改变原来各单位、各片区自己供热、单独建立锅炉房给城市带来的污染,由城市外围的一个或者多个热源厂提供热源,市内各片区建立换热站,统一给用户供热。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燃煤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节省了能源,所以可以说这是一项即造福当代人民又造福后代子孙的伟大工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控制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人们对供热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和能源紧张的今天,提高供热质量同时节约能源势在必行。所以,目前各地供热公司新建换热站大多都是无人值守换热站,同时对老的换热站的改造也在向无人值守换热站靠拢。 供热系统是一个多参量、大滞后的复杂系统,供热系统综合节能控制技术,有针对性的解决供热系统热源、管网、终端用户三个部分实际问题,提供三个主要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热源控制一体化,管网智能化,终端用户信息化;解决了系统整体过量供热,管网存在水力失调,室温存在冷热不均及锅炉冷凝水的问题,达到整个系统的节能目的;提高了供热品质及舒适度,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我公司研发的无人值守换热站远程监控系统是集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一体的,全面地监测热网的运行参数,控制热网的供热温度,为“按需供热”提供有效技术保障。

2、需求分析及设计目标 建立以热网控制中心为核心的一级或多级热网监控系统。实现换热站的无人值守监控系统和巡检核查登记系统,是本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宏观掌握供热系统运行状况、运行质量。 保证供热系统的运行参数。对热网的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进行全自动调节,解决各换热站的耦合影响,消除热网水平失调,平衡供热效果。 以节省总供热量为目标,在满足热网用户基本采暖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总供热量,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更好地进行供热系统设备的维护及管理。及时检测报告供热系统故障,作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为热网如何经济高效运行提供分析基础和分析依据。通过记录的热网运行历史数据,在一个采暖期结束后与前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查出主要能耗来源,为今后的节能挖潜改造提供条件。 3、设计原则 ◇安全可靠稳定性原则 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将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性作为设计的首选原则。 终端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严格全面的权限管理。 只有安全可靠的系统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在方案设计时,首先应考虑选用稳定可靠的产品和技术,使其具有必要的冗余容错能力,为用户提供高

课程设计换热站

齐鲁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大纲 学院名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开课教研室机械电子工程系 指导老师张志秀 姓名韩高升

一、序言 (1)换热站发展的背景 从能源节约、环保要求、政府政策等几方面考虑,目前许多城市都采用了集中供热,拆除了许多小供热锅炉;集中供热锅炉将热源送往各片区的换热站,再由换热站把热量送往千家万户。 (2)换热站主要工艺 换热站设备一般包括2台换热器、3循环泵、一用一备式变频恒压补水系统及水处理设备;锅炉房热水经一网循环把热量送入换热站,站内隔离式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二网循环送往用户;换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监控一网、二网进、出水的温度、压力、流量和循环泵、补水泵的状态、启停控制、转速、故障以及电量等参数; (3)换热站控制系统硬件构成 压力变送器、热电阻、流量计、液位变送器、数采模块、隔离配电模块、嵌入式触摸屏、MCGS嵌入版软件 (4) MCGS嵌入版软件功能特点 ☆容量小:整个系统最低配置只需要极小的存贮空间,可以方便的使用DOC等存贮设备; ☆速度快:系统的时间控制精度高,可以方便地完成各种高速采集系统,满足实时控制系统要求;

☆成本低: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真正嵌入:运行于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稳定性高:无风扇,内置看门狗,上电重启时间短,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长时间运行; ☆功能强大:提供中断处理,定时扫描精度可达到毫秒级,提供对计算机串口,内存,端口的访问。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态; ☆通讯方便:内置串行通讯功能、以太网通讯功能、GPRS通讯功能、Web浏览功能和Modem远程诊断功能,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各种设备进行数据交换、远程采集和Web浏览; ☆操作简便:MCGS嵌入版采用的组态环境,继承了MCGS通用版与网络版简单易学的优点,组态操作既简单直观,又灵活多变; ☆支持多种设备:提供了所有常用的硬件设备的驱动; 二、换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总体

换热站自动节能控制系统

换热站自动节能控制系统 摘要:文章介绍换热站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基本原理 关键词:换热站S7-300PLC 电动调节阀PID控制 包钢热电厂炼钢换热站采用人工操作、控制及运行管理,生产过程中大致根据生产生活需要,采用人工手动调节蒸汽阀门、回水阀门,以蒸汽加热凉水的方式来调节供热管道的温度,实现需要的供暖温度,但存在的问题如下: 首先入冬及初春季节早午晚温差较大,最高可达20℃,人工难以实时调节,此时存在能源浪费或者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的情况较多。 其次由于阀门的尺寸较大,蒸汽压力较高,所以调节阀门不可能按照要求实时控制,存在较大的滞后现象,实际供热调节温度误差高达±10%左右,造成控制温度不能够准确反映实际需要的温度,控制精度较差,并造成大量的蒸汽损耗。另一方面由于人为手动调节,在户外温度高或低时,不能够及时调节供热温度,不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就是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实现舒适的供热环境。 1、系统配置清单(表1) 2、原理说明 (1)整个换热站采用一台蒸汽电子调节阀门,针对汽水换热器的总进汽,采集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综合当时环境温度后,给出一个供水温度给定值,打入蒸汽调节供水温度,当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差值满足正常需要以及出水温度达到要求时,控制进汽量,保障正常恒温,进汽阀采用高精度数字调节阀门进行PID闭环控制,稳定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由此可免去人工调节进汽阀门,避免随机性、误差性、难操作及难控制的问题,同时可实现远程控制进汽阀门,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杜绝±10%的调节误差,大量节约蒸汽。(2)系统采用SIEMENS公司的S7-300PLC 进行现场压力及温度信号的采集,进行信号的运算及处理,实时向数字调节阀控制器发送数据,调节电子蒸汽调节阀门开度,以适时调节供热温度,达到最佳的供热效果。 系统可监视或控制的温度有:每台换热器供水温度、回水温度、环境温度;系统可监视的压力有:汽水换热器供水压力、回水压力。以上参数可使用SIEMENS 操作员面板进行控制或显示。(3)针对换热站冷凝水箱采用一台电动蝶阀进行水箱的恒液位差值控制,免去经常由人工进行调节。(4)系统改造后安全性强,运行率高,供热系统仍保留原有系统所有手动控制功能,又增加了一套自动化控制系统,两套系统可实现互为备用,整个供热系统安全性增加一倍,增强了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换热站、补水泵、循环泵、风机设备选型计算书(审图)

换热站设备选型计算 本工程为陕西碧桂园嘉誉项目换热站设计,为住宅楼1#—8#楼冬季提供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热水,本换热站设于地下室设备用房内。 (1)热负荷统计表 注:(已考虑:外网热损失、室内采暖系统损失以及热力站系统热损失)本工程热源为市政热网热水,经水-水换热以后为小区提供采暖热水。市政热源参数为:总供热量4800.0kW,流量169.0m3/h,供回水温度:95/70℃,1.6MPa;二次侧采暖热水供回水温度:50/40℃。各热力系统分别选用两台板式换热器,单台承担总负荷的70%, 热水循环泵为一用一备,补水泵为一用一备,板式换热器和循环水泵,补水泵组合为一套换热机组。补水定压系统:采暖系统均选用定压罐定压,各系统均选用两台补水泵(一用一备)进行补水。 一.高区采暖换热机组选型计算 1、换热器选型计算 住宅高区采暖总热负荷为1912.1kW,高区热力系统总计算热负荷 Q jz =1912.1x1.1=2103.31kW。换热机组选用板式换热器两组,单台承担70%负荷,即Q1=2103.31x0.65=1367.15kW。 选用板式换热器BRO0.35-1.6-15-E-I,满足设计要求。 2、采暖采暖热水循环系统计算 m/h; 二次侧流量G=3.6x2103.31/(4.2x(50-40))=180.283 换热器内水流阻力约为50kPa; 机房内内管道系统及其他设备水压降约为100kPa; 室外管道水力损失为75.68kPa; 最不利室内环路阻力为35.0kPa, 系统总阻力为(50+100+75.68+35.0)x1.1=286.75kPa。 m/h,H=32.0m,热水循环水泵一用一备,选用KQL 150/315-30/4型,G=187.03 P=30.0kW。

标准化换热站建设方案设计

标准换热站及二次网建设方案 换热站作为供热配套设施使用的永久性建筑物,关系着供热企业的长期安全运行管理及百姓的宜居生活。为提高供热管网设计的经济可行性,便于建设施工与供热运行管理,结合供热发展现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对供热换热站的标准化建设制定以下统一要求: 一、换热站建设标准 1.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 1.1 换热站标准化建设的施工与验收必须严格执行CJJ28-201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根据建设项目供热面积,换热站位置选择以有利于供热管网合理布置为原则,尽量设在小区的中部位置。单套换热机组供热面积不超过10万平方米为最佳。高层建筑室内采暖系统分区需按现场地形和实际供热参数综合考虑,通常按10层划分,各区配套独立设备及管网进行供热。 1.3换热站的面积、净高度及相关尺寸情况需满足使用要求,分设设备间、控制间和供热服务间。设备间内单套换热机组按使用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考虑,设备间内必须干净整洁,进、出通道畅通。地面为混凝土地面,地面刷浅蓝色油漆,内墙面刷内墙涂料,机组设备悬挂功能牌,门口设置挡鼠板。控制间按使用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考虑,配电室门刷防火涂料,要张贴配电室警示标志:禁止入内(粘贴在配电室门口处,不可贴在门上);当心触电(粘贴在配电

室内配电柜下方);配电室标识(粘贴在配电室门上方)。供热服务间主要为供热管理和服务准备,根据客户服务标准要求设办公室,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内设独立卫生间。换热站净高度不低于3.3米,站内安置两套及以上机组的净高度不低于3.6米。 1.4 换热站的建设尽量采用独立基础,框架结构。应合理预留管道基础孔洞。 1.5 换热站的供水、供电须满足负荷要求。换热站的供水(自来水)、供电接至换热站内相应位置,在换热站外两米内设水表,在箱变内设供电专用装置。换热站主电缆为三相五线铜芯国标型号,并有可靠接地。高层建筑小区必须将二次加压自来水管道接入换热站内,并预留水表。 1.6 换热站应具备完善的排水设施,排水管道与小区雨、污水管网相连,应排水畅通,保证外部积水无法进入站内。 1.7换热站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距离居民建筑较近的,外部应采取隔音措施,设备基础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1.8 换热站应具备方便适用的交通通道,便于整体式换热机组的安装及检修,换热器侧面离墙不小于 0.8m,周围留有宽度不小于 0.7米的通道。 1.9 换热站应设置照明设施,生活服务间、服务办公室预设电器插座。设备间照明设施应符合安全生产要求,采用防水防尘节能灯,同时应设置应急照明。

换热站计算说明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系别:能环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级:建环 121 姓名:任少朋 学号: 2012305127 起迄日期:16年02月21日~ 16年06月15日 设计(论文)地点: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贾玉贵职称:副教授 2016 年 06 月 15 日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采用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管理.同时采用集中供热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题目是以张家口市桥西区恒峰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系统M13号热力站供热区域的工程设计、改造为需用背景的实际工程。本工程为张家口市桥西区集中供热工程张家口市检察院换热站,属于原有燃煤锅炉房改造工程。供热区域总建筑面积:110000m2,总热负荷:约6400kw。 本次设计主要有工程概述、热负荷计算、供热方案确定、管道水力计算、系统原理图和平面布置图绘制、设备及附件的选择计算的内容。 除上述内容外,在计算说明书中尚需包括如下一些曲线:供回水温度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调节曲线。 本次设计要求使用CAD绘出图纸,其中包括设计施工说明、主要设备附件材料表,换热站设备平面布置图、换热站管道平面布置图、换热站流程图及相关剖面图等。 在换热站设计合理,安装质量符合标准和操作维修良好的条件下,换热站能够顺利地运行,对于采暖用户,在非采暖期停止运行期内,可以维修并且排除各种隐患,以满足在采暖期内正常运行的要求。 关键词:供热负荷设备选择计算及布置换热站系统运行板式换热器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设计概况 (4) 1.1设计题目 (4) 1.2设计原始资料 (4) 1.2.1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4) 1.2.2 设计参数资料 (4) 第二章换热站方案的确定 (5) 2.1换热站位置的确定 (5) 2.2换热站建筑平面图的确定 (5) 2.3换热站方案确定 (5) 2.4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5) 2.5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6) 2.6换热站负荷的计算 (6) 第三章换热站设备的选取 (7) 3.1换热器简介 (7) 3.1.1换热器概述 (7) 3.1.2换热器的分类 (7) 3.2换热器的选取 (9) 3.2.1换热器类型的选取 (9) 3.2.2换热器选型计算 (9) 3.3换热站内管道的水力计算 (10) 3.4循环水泵的选择 (11) 3.4.1循环水泵需满足的条件 (11) 3.4.2循环水泵选择 (11) 3.5补水泵的选择 (12) 3.5.1补水泵需该满足的条件 (12) 3.5.2补水泵的选择 (12) 3.6补水箱的选择 (14)

换热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院(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热负荷计算 (6) 原始资料 负荷计算 第三章供热系统方案的选择 (11) 系统热源型式及热媒的选择 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供热管道的定线原则 管道的保温与防腐 第四章设备的选择 (13) 热交换器选型 水泵的选择和计算 除污器选择 设计小结 (19) 参考文献 (21) 摘要 本设计名为长春市曙光苑小区室外供热管网和换热站工程设计。 随着国家计量供热的逐步推行,供热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计量供热是供热行业从粗放型管理方式向精细型管理方式的一次深刻转变。计量供热的主目标是节能环保。计量供热的成功实行必须依托高精确的热网调控。而热网的高精确调控基础是热网的设计和建设。这对我们供热系统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能否设计出满足热网精确调控需求的供热系统是当前我们设计人员面临的一道重要难题。

供热工程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公共事业的一项重要设计。各地区都努力从现有条件出发,积极调整能源结构,研究多元化的供热方式,实现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计量供热的节能目标。计量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的可靠地高品位热源,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而且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有利于城市美化,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城市供热管网的设计,首先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既要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又要实事求是的对热负荷进行调查和计算。在了解热负荷的性质、类别、用途等多方面现场的资料后,进行供热外网的设计。 本次设计以节能建筑的热指标为基础,以热网的精确调节为最终目标,尽量降低热网的各项指标,尽量应用精确调节的阀门和设备,为计量供热打好基础。 本设计以经济、环保、节能为原则,通过借鉴以前的设计方法和经验,采用了合理的技术措施,使设计的各个系统达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集中供热;供热管网;换热站;节能; 第一章绪论 一、我国城市供热的技术走向 1,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技术方向,主要采用热电联产的型式,这是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当然,集中供热的首要前提是节约能源,但是当前我国电力紧张的局面也是不能忽视的。在供热的同时,生产一定量的电力,也能缓解部分用电的需要。 2,落实热负荷,是集中供热一切要素之首。没有准确的热负荷,热电站的建设将似海滩上的建筑,不仅不能节约燃料,更无经济效益可谈。 3,目前,我国建设资金短缺,无论是建设热源还是管网,耗资都相当大。因此,改造老凝汽式电站为热电厂,既可大大降低投资,也可缩短工期,且运行效益可立竿见影。这是集中供热应优先考虑的热源。 4,尽可能在老厂扩建供热机组,降低生产与非生产设施投资,并且技术上有比较强的后盾,安全生产有比较可靠的保证。

城市热网换热站集中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统系控管理集热力管网中监 设 计 方 案 1. 录目 述第一部分:概 ……………03)城市热网发展现状及系统应用背景………………………………(1……………04工作流程……………………………………(2)集中供热系统简介及……………

04………………………………………(3)我国现行集中供热存在弊端……………………………………04监控管理系统………(4)SQL-RA 热力管网集中结构成分:系统组部第二 …………………05◇热网监控调度中心…………………………………………………………………05◇数据通讯网络………………………………………………………………………05◇换热站及供热管道监控点……………………………………… ……………………………………………05◇数据遥测终端及二次仪表……………能功与控制分第三部:数据采集 …………………………………………………………07(1)远程监测采集功能………………………………………………07……)参数分析判断功能…………(2…………073)图形界面直观展示…………………………………………………(………………………………………………(4)多种通讯方式…………………08报警控制功能………………………………………………………09……5()…节点故障通知………………………………………………09(6)……………… 7()人机交互接口,可接入整个管理信息系统…………………………………09备用冗余功能………………………………09(8)………………………………台平件数据软第四部分:监测 …………………………………………………………10(1)用户登陆管理界面……………10\历史、曲线报表数据分析…………………………………(2)实时\……………………………………………10……………(3)多种形式的报警功能………………………………………………)远程控制………………………11(4 端控5()监终.................................................................................11点优系分:统五第部.............12.........................................................点本监基控站):(部第六分附录热力 (12) 2. 述概第一部分: 景)城市热网发展现状及系统应用背1( 组成的(工矿企业、学校、医院、居民小区等)城市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热网、热用户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传统的庞大、封闭、复杂的循环系统。供热对于北方的城市来说是重 分散供热方式会造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集中供热拥有节约能源、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优势。

换热站及其自动控制系统

换热站及其自动控制系统 The heat exchange station is now widely used in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However, good heating system and good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sometimes can not be combination well. Investigate its reason, is mainly the HVAC engineers do not understand automatic control,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personnel do not understand the HVAC, neither can achieve the best results. In the heating project, comparing HVAC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HVAC is the leading part, and automatic control is its auxiliary. Therefore, as a heating technology personnel,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rudimentary understanding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At the sametime, should be based on their knowledge of automation and HVACunderstanding to coordination and guidance control personnel to do the debugging work. s Central Heating Supply System; Control system of heat exchanger; PID Regulation 换热站如今已广泛使用自动控制系统。然而,良好的供暖系统,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有时却不能很好的结合,发挥不出理 想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暖通工程师不懂自控,自控技术人员不懂 暖通,个顾个,结果两者都不能达到最佳状态。在工程中,暖通工程 与其自控比较而言,暖通是主导的部分,而自控只是它的辅助。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