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则的有趣的汉字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39.36 KB
- 文档页数:4
3则的有趣的汉字故事
有趣的汉字故事1
汉字除字形之外,还有一个字音问题。在某些时候,字音成为表
示字义的的手段,此外,汉语中同音词较多,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
不同。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
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
过去,老百姓被压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对抗的情绪,却不敢直
接说出来,就常常用汉字的谐音,写出很多与时政相关的歌谣。如宋
代流行的歌谣:
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杀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
儿荷叶在。
歌谣中使用了谐音手法,大骂当时的奸臣贼党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等人。“筒”与“童”音谐,“菜”与“蔡”谐,“羔”与“高”音谐,“荷”与“何”音谐,分别用打、泼、杀、吃等表达和
他们不共戴天的情感。
这种汉字的谐音经过反复使用之后,形成一种修辞方法为谐音体。从子夜歌起便持续被使用。比如:“始欲识郎心,两心望如一,理丝
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这首歌描写爱情的波折,开始相恋时,希望
两颗心能合而为一,专心相爱,不过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就像理好
的丝进入了破织机一样,既不成帛,也不成匹。它的“丝”与“思”
音谐,以“丝”寓“思”,“匹”与匹配的“匹”谐,指不能成双。
在情歌中常见的还有以“芙蓉”为“夫容”,“莲”为“怜”或“连”,以“藕”为“偶”,以“丝”为“思”,以“梨”为“离”,以“晴”为“情”等。
谐音不但在民间歌谣中体现,而且广泛使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
民俗生活中。
比如,在民间,因为以福为吉,将福作为家庭或个人追求的目标,所以,每逢过年,一定会在大门上贴“福”字。有时故意将“福”字
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口彩。这里的“到”与“倒”谐音。再如,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行的题材,一般是光身的小胖娃娃,双手抱着一
条大鱼,而且有莲池、莲花等。以“鱼”谐“余”(表示富余),以“莲”谐“连”,这幅画的主题是“连年有余”,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富余、富足。
有趣的汉字故事2
避讳字,是指中国古代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的字。
避讳字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是用同义字或义近字代替。
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讳“正”,所以,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为“端月”。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一直沿用到今天。东汉光武帝
名秀,避讳“秀”字,于是把秀才改为茂才。
第二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司马迁作《史记》,在《赵世家》中就把张
孟谈改成张孟同。清圣祖名玄烨,清代人便以“元”代替“玄”,以“煜”代替“烨”。
第三是字缺笔画。
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就把“世”缺笔写作“ F”。
第四是拆字。
一个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为了不犯君主的讳,便只取字的
某一部分以避开原字。五代晋君主是石敬瑭,姓敬的人便改姓文。
第五是删字。
有的人是双名,如果其中一字犯了讳,便把它删去变为单名。如
南朝齐开国叫萧道成,一个叫萧道渊的人便把名字里的“道”去掉,
改为萧渊。
第六是用形似字代替。
五代后周君主名郭威,一个叫郭彦威的人就用“成”代替“威”,改名为郭彦成。
第七是改读。
孔子名丘,过去读书人把“丘”读成mou,实际上是用“某”的
读音。
第八是增加偏旁,构成新字。
比如,为了避孔子的讳,凡是“丘”作地名或姓氏,一律改为“邱”,读qi,以与孔子名讳区别。
有趣的汉字故事3
文字狱,是指旧时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皇帝和他周
围的人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严重者会所以引来
杀身之祸,以至于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受到牵连,所谓“诛灭九族”。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平民出身的皇帝,文化修养不高,做了皇帝后
变得阴狠、猜忌、嗜杀。光是为了臣下奏章中有他犯心病的字眼,就
杀掉了很多人。当时,一个叫林元亮的人写的《谢增禄表》中,有
“作则垂宪”四个字,本来是称颂皇帝的习惯用语。谁料朱元璋大怒,认为是骂他“做贼”(“作则”的谐音),就把林元亮杀了。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