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操作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160.50 KB
- 文档页数:48
胸腔穿刺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准入标准:住院医师以上职称,在临床科室轮科超过半年,熟悉操作过程并了解其并发症。
一、胸腔穿刺术(—)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胸部外伤后疑有血气胸,需进一步明确者;胸腔积液性质待定,需穿刺抽取积液作实验室检查者。
2、治疗性穿刺大量胸腔积液(或积血)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且尚不具备条件施行胸腔引流术时,或气胸影响呼吸功能者。
(二)方法1、患者反向坐在椅子上,健侧手臂搭在椅背,头枕在手臂上,患侧上肢伸举过头顶;或取半侧卧位,患侧向上,患侧手臂上举过头,以使肋间相对张开。
2、穿刺抽液宜取叩诊实音处,一般在肩胛下角第7~8肋间,或腋中线第5~6肋间。
包裹性积液穿刺部位应根据X线透视或超声检查定位。
3、气胸抽气,一般取半卧位,穿刺点取第2~3肋间锁骨中线处,或第4~5肋间腋前线处。
4、术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戴口罩、帽子及无菌手套,穿刺部位皮肤用碘酊、酒精常规消毒,铺手术巾。
局部麻醉应浸润至胸膜。
5、进针应沿下一肋骨之上缘缓慢刺入,与穿刺针相连的乳胶管应先以止血钳夹住。
当穿过壁层胸膜进入胸腔时,可感到针尖抵抗突然消失的“落空感”,然后连接注射器,放开乳胶管上的止血钳,即可抽液或抽气(抽气时亦可在证实抽出胸腔积气时连接人工气胸器,行连续抽气)。
6、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针孔处以无菌纱布按压1~3nin,并胶布固定。
嘱患者卧床休息。
7、危重伤病员穿刺时,一般取平卧位,不宜为穿刺而过于移动体位。
(三)注意事项1、穿刺抽液量以诊断为目的者,一般为50~100ml;以减压为目的时,第一次不宜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要超过1000ml。
创伤性血胸穿刺时,宜间断放出积血,随时注意血压,并加快输血输液速度,以防抽液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或休克。
2、穿刺过程中应避免患者咳嗽及体位转动,必要时可先服可待因。
术中若出现连续咳嗽或胸闷、眼花、出冷汗等虚脱表现,应立即停止抽液,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ICU(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ICU(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医院中最关键的部门之一,负责治疗和监护重症患者。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ICU管理制度的具体规范和操作流程。
I. 入院管理1. 患者接收:当患者从急诊科或其他科室转入ICU时,负责接收的医护人员应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患者接收工作。
包括核对患者信息、核实诊断、评估病情、记录护理相关信息等。
2. 病历文书:患者入住ICU后,操作人员应及时建立电子病历,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检查结果、诊断、治疗方案等重要信息。
所有医护人员都应熟悉并掌握正确的病历记录方法。
II. 医疗操作1. 监护设备操作:ICU内的监护设备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工具。
医护人员应熟悉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按照医院制定的操作流程正确连接、调试和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指标。
2. 药物管理:ICU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大量药物治疗,因此药物管理尤为重要。
医护人员必须了解药物的使用剂量、途径和注意事项,并遵守给药速度、时间和频次等规定。
3. 病情监测:ICU患者的病情监测是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异常状况的关键。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液检查结果等,并将监测数据及时录入患者病历。
III. 护理管理1. 人员配置:ICU护理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合理配置。
负责制定人员管理计划的管理人员应确保每个班次都有足够数量的护理人员,并保持沟通和配合的良好状态。
2. 感染控制:ICU是感染控制的重点区域,医护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指南和制度执行消毒操作,包括洗手、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严格隔离措施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病情交接:ICU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所以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接要求十分严格。
在交接班时,原班人员应如实向接班人员交代患者病情、特殊需求、治疗计划等重要信息。
IV. 紧急处理1. 紧急事件应急:ICU是处置紧急事件的重要场所,因此应建立完善的紧急处理机制。
ICU常见专科护理操作常规目录监护仪的使用规程一、目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种有创压力。
二、用物准备:一次性电极、酒精棉纤数根、弯盘、多功能监护仪。
三、操作程序(一)摆好患者体位,暴露操作区域;(二)用酒精棉纤擦净连接电极处的皮肤,按要求安放电极;(三)连接监护仪电源,打开监护仪;(四)正确的连接ECG导线、SpO2导线、血压袖带和管道;(五)调节、设置各种参数;(六)整理、妥善放置各种导线,避免折叠、受压和脱落;(七)用物处理。
四、注意事项(一)保持环境清洁,勿将药品或液体放置在仪器上面。
(二)定期用酒精棉签清洁触摸屏边框,保持触摸屏的灵敏。
(三)对心电电缆线、血氧饱和度探头、有创血压探头要轻拿轻放,防止折叠。
(四)监测心电时先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处理后,将电极片连接在电缆线上,再贴相应的位置上,保证电极片与患者皮肤的良好接触,减少对心电图形的干扰。
(五)血氧饱和度探头分为接口与指夹(或指套)两部分,与监护仪相连的为接口部分。
从监护仪上卸下接口部分时,须先按住接口处的卡子,再向外拉出,切勿左右旋转。
(六)将血氧饱和度指夹(或指套)从接口部分卸下时,须先翻开接口部分的保护盖,再将指夹拉出。
同样不能左右旋转。
指夹(或指套)固定于手指时,根部须用固定带固定,防止传感线与指夹(或指套)折叠、牵拉而损坏分离。
(七)测量无创血压时,袖带和患者手臂间应可容纳一指,最好每4~6小更换一次测压部位。
呼吸机使用规程①一、目的:用于机械通气,以对病人患者进行呼吸治疗、呼吸支持,纠正患者缺氧或CO2潴留。
二、用物:呼吸机及管道、摸拟肺、电源(电插板)、氧气、蒸馏水500ml。
三、操作程序(一)了解患者年龄、体重、人工气道类型、呼吸循环功能、既往病史等。
(二)核对医嘱和患者,置患者于合适的体位。
(三)向清醒患者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和注意事项;(四)打开无菌呼吸机管道包,带无菌手套,初步检查是否漏气或损坏;(五)呼吸机湿化器内安放过滤纸,加入无菌注射水,水位达湿化器指示线为宜,(六)连接呼吸机管道,从吸气端到呼气端。
重症监护室操作指南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中最关键和最复杂的科室之一,负责抢救、治疗和监护危重病患者。
本文将介绍重症监护室的基本操作指南,包括入室准备、设备操作、患者监测和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
一、入室准备进入重症监护室前,医务人员需严格遵守手部卫生和穿戴规范。
首先,洗手并戴上洁净手套。
其次,穿戴无菌手术服,并戴上手机套和鞋套。
进入重症监护室后,要按规定的区域行动,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设备操作1. 呼吸机操作:呼吸机是重症监护室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操作呼吸机前,医务人员需了解患者的呼吸状况,并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
同时,密切观察呼吸机的压力和流速,及时调整呼吸参数,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支持。
2. 心电监护仪操作:心电监护仪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脏问题。
在操作心电监护仪时,医务人员需正确安置导联电极,确保信号的稳定和准确。
同时,定期监测心电图波形,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3. 输液泵操作:输液泵被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室中,用于控制液体药物的输注速度和剂量。
在使用输液泵前,医务人员需核对液体药物的名称、剂量和输注速度等信息,确保正确的设置。
同时,注意定期更换输液管路、消毒泵头和检查滴速,以防止感染和漏液的发生。
三、患者监测1. 血液动力学监测:重症监护室中常常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包括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指标的监测。
医务人员应定期记录这些指标,并根据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和处理,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2. 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氧饱和度是衡量患者氧气供应情况的重要指标。
医务人员应在患者较宽的手指上正确安装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确保读数准确。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患者的氧气供应。
四、紧急情况处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紧急情况时常发生。
医务人员应熟悉各种紧急处理流程,具备快速反应和应对危急情况的能力。
ICU技术操作规范书1. 引言该文档旨在制定ICU(重症监护室)的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医疗人员在ICU环境中的安全和有效工作。
2.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进入ICU从事技术操作的医疗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
3. 操作要求3.1. 操作前准备:- 在进行技术操作之前,医疗人员应保证自身状态良好,没有疲劳、缺乏睡眠等情况。
- 准备好所需操作工具和设备,确保其完好和洁净。
3.2. 技术操作流程:- 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医疗人员应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保证每一步骤的正确执行。
- 执行技术操作前,医疗人员应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和相关医嘱,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3.3. 密切观察和监测:- 在技术操作期间,医疗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进行记录。
- 对于监测设备的使用,医疗人员应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及时进行校准和维护。
3.4. 操作后的处理:- 在技术操作完成后,医疗人员应对操作工具和设备进行及时的清理和消毒,确保下一次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同时,医疗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后续观察和评估,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4. 监督与改进4.1. 监督机制:- 对ICU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确保医疗人员遵守操作规范。
- 通过定期举行例会、培训等形式,加强对操作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疗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4.2. 改进措施:- 对发现的操作规范不符合情况及时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 定期审查和更新操作规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5. 附录- 相关技术操作流程图示- 常见技术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以上是ICU技术操作规范书的基本内容,具体操作细节和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希望该规范能够对ICU技术操作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性起到指导作用。
icu技术操作规范篇一:ICU技术操作规程ICU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呼吸机操作规程1、查对病人,神志清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接通电源、气源,接模拟肺开机,开显示屏。
3、根据病情,调节各参数:通气方式、FiO2、VT、R、I/E、PSV、PEEP、灵敏度等,设定报警范围:高压限、低压限、分钟通气量低限、分钟通气量高限等。
4、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是否正常,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5、湿化器加灭菌蒸馏水至标准刻度,打开电源,调节加热温度至需要温度。
注意储水器处于管道的最低位置,防止积水倒流。
6、去掉模肺,连接病人,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及报警情况,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7、记录:上机时间、相应参数、上机前血气结果。
8、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气道压力的变化及病人病情的变化,上机半小时后应复查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参数调节。
9、待病人血气分析、呼吸频率恢复正常、自主呼吸强,自主呼吸方式1小时以上,没有呼吸困难征象时,可间歇停呼吸机或停机。
10、将呼吸机与病人分离,关主机、空气压缩机、监护屏开关、湿化器开关、切断气源、电源,消音。
11、整理床单元,并继续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
12、去除湿化器内滤纸,各部位消毒后备用,防交叉感染。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规程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
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150—200mmHg);4、打开冲洗水瓶。
5、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
6、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
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
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
ICU临床诊断及医疗护理操作常规一、感染性休克【诊断要点]】1、在严重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发生,伴明显全身感染表现,如寒战、高热达39-40℃以上或体温不升,突然降至36 C以下。
2、出现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临床上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l)暖休克:也称高排低阻型或低阻力型休克。
患者清醒,皮肤干燥、温暖、潮红,脉搏无力但可触知,脉压常大于4.0kPa,尿量多于30ml/h。
毛细血管充盈良好。
2)冷休克:也称低排高阻型或高阻力型休克。
此类型多见。
患者躁动、淡漠、嗜睡、皮肤湿冷、苍白、发绍或花斑样,脉细速或触不清,脉压常小于4.0kPa,尿量少于30ml/h,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治疗原则】1、控制感染:包括积极处理原发病灶,应用足量有效抗菌素,并改善患者一般情况,增强抵抗力。
2、补充血容量:关键是恢复足够的循环血量,应以平衡盐溶液为主,配合适量的全血和血浆。
一般应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调节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3、纠正酸中毒:一般可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从另一液路中滴注5%碳酸氢钠200ml,以后根据二氧化碳结合力或血气分析结果再予以补充。
4、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一般应大剂量应用,可为正常剂量的10~20倍。
如氟美松每日可用至100mg。
5、心血管药物:心功能受损时可用西地兰等。
经以上治疗仍不好转者,可采用血管扩张剂或联合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和节胺哩琳联合应用。
【护理常规】1、紧急处理迅速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抢救室或病房内设专人护理,备好一切抢救用物和药品。
病人取休克卧位,将头和腿均抬高30度。
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并记录,观察出汗及末梢情况。
按医嘱准备好抢救药物,注意静点速度和浓度。
吸氧,行鼻导管,鼻塞法,氧流量2-4升/分饮食:因消化道出血休克时应暂禁食,出血停止后给流质软食。
病人如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应适当给予约束带和加床档,以防坠床。
2、对症处理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
icu病房仪器操作规程一、引言ICU(Intensive Care Unit)病房是医院内专门用于治疗危重病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
为了确保ICU病房内的仪器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准确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制定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ICU病房内仪器的操作流程。
二、仪器操作规程1. 呼吸机操作a. 操作前,确认呼吸机的电源已经接通,并检查气路是否通畅。
b. 按照医嘱设置呼吸机的参数,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氧浓度等。
c. 将呼吸机连接到患者的气管插管或面罩上,并确保连接处密封良好。
d. 启动呼吸机,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饱和度,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2. 心电监护仪操作a. 将心电监护仪连接到患者的胸部,确保导联贴片与皮肤紧密贴合。
b. 按照医嘱选择合适的导联方式,并确保导联线路无松动或断裂。
c. 启动心电监护仪,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并记录相关数据。
d. 如发现异常心电图波形或心率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3. 血压监测仪操作a. 选择合适的袖带尺寸,并将袖带正确地绑在患者的上臂上。
b. 将血压监测仪连接到袖带上,并确保连接处无松动。
c. 启动血压监测仪,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d. 如发现血压异常或压力波形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4. 体温监测仪操作a. 选择合适的体温探头,并将其正确地放置在患者的腋窝下。
b. 将体温监测仪连接到体温探头上,并确保连接处无松动。
c. 启动体温监测仪,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d. 如发现体温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5. 输液泵操作a. 操作前,确认输液泵的电源已经接通,并检查输液管路是否通畅。
b. 按照医嘱设置输液泵的流速和输液时间。
c. 将输液管路连接到患者的静脉通道上,并确保连接处密封良好。
d. 启动输液泵,观察输液情况和患者的静脉压力,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6. 尿液计量仪操作a. 将尿液计量仪正确地连接到患者的导尿管上,并确保连接处无松动。
呼吸机的保养及消毒处理一、呼吸机的保养1、保持呼吸机表面清洁,使用期间每日下午两点、晚十点后用1:100含清洗剂擦洗,备用期间每天擦洗,由配药班护士负责。
2、呼吸机各管道在使用期间,每周二进行消毒一次,由配药班护士负责。
3、每周二清洗呼吸阀,清洗呼吸阀时动作要轻柔,用75%酒精擦洗(呼吸机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造价较高)。
4、每天配药班护士检查呼吸机监护仪器的保养,消毒情况,并做好登记,以保证机器的完好及抢救需要。
二、呼吸机的消毒1、消毒:用1:50清洗消毒剂浸泡各管道,消毒液要浸泡管腔内,时间为30分钟。
2、浸泡后用用清水刷洗、冲洗管道,再用1:50清洗消毒剂浸泡各管道,时间为30分钟,晾干。
3、按说明按装于呼吸机,以备再用。
4、出院或死亡病人按终末消毒处理。
气管插管术的护理常规一物品准备:1、常规消毒治疗盘一套。
2、清洁盘内备有麻醉喉镜、气管导管、管芯、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5毫升注射器、开口器、止血钳、压舌板、胶布。
3、吸引器、吸痰管、氧气、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抢救药品。
二术后护理1妥善固定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者应用牙垫,防止移位和滑出。
2测量、记录气管插管与门齿或鼻尖的距离,并做好交班。
3牙齿松动者应及时通知医生,随时观察松动情况,做好记录和交班。
4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吸痰,吸痰前后气管滴药。
5固定用系带和胶布应每日更换,污染时应随时更换,系带松紧度以伸进一指为宜。
6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口唇、面色,监测血氧饱和度,并作好记录。
7监测气囊压力,气囊放气前必须吸尽口腔、鼻腔和气管内的分泌物。
8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1.病室温湿度适宜,温度18-20℃湿度50%-70%,空气新鲜。
2术后24小时平卧,以后根据病情取半卧位。
3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皮下气肿、气胸、感染等并发症。
4.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情况。
5.气管套管固定牢固,松紧以系带伸进一指为宜。
医院icu规章制度医院icu规章制度(通用6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
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院icu规章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院icu规章制度篇11.ICU作为病重病人的监测声场所,必须保持整洁、安静、舒适、避免噪声,工作人员应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移物轻、操作轻。
十不准:上班不准会客、不准在办公室吃东西、不准带小孩、不准看小说、不准打瞌睡、不准打私人电话、不准闲聊、不准做私事、不准化浓妆、不准放私人用品。
2.进入ICU室应衣帽整洁、换ICU专用鞋。
3.非本室的工作人员及病人的管床医师不得随意进入ICU室,外来参观人员必须经医务科或护理部批准后方可入内。
4.统一病室的陈设,保持床单位及床边桌等用物的清洁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得批准,不得随意搬动。
5.做好病室医疗文件的保管工作,病人和陪人不得翻阅病历和医疗文件。
6.任何病人不得留陪护,探视的时间进行探视,病人的一切治疗护理由护理人员承担。
7.ICU各类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各班岗位责任制,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随时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
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发生差错事故。
8.随时做好接收新病人的准备工作和平稳病人的转出工作,病情及药品等其他物品交接清楚,病人的贵重物品不得带入ICU室。
9.切实做好病室的消毒隔离及清洁卫生工作,防止医院感染,经常保持病室的清洁,每日清扫,每周一次大扫除。
10.医务人员工作时,穿好工作服,注意仪表仪容,讲究文明和清洁卫生。
11.做好安全保卫,节约用水电。
医院icu规章制度篇21.ICU 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医疗组长负责制。
由医疗组长分管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具体工作。
科内重要决策均由管理小组会议讨论科主任集中意见后再做决定。
2.ICU 对住院医师实行严格且正规的 5 年临床培训。
重症医学科操作诊疗常规目录气道管理 (3)机械通气技术 (5)动脉静脉导管置入术 (10)血液净化技术 (17)纤维支气管镜应用 (23)超声技术 (24)一、心脏超声常用技术 (24)二、肺部超声技术 (26)神经系统监测 (27)呼吸系统监测技术 (29)微循环监测 (41)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42)气道管理与管插管适应钲1。
气道梗阻存在急性呼吸道阻塞、损伤、狭窄和气管食管瘘等,影响通气。
2。
气道保护能力受损(1)意识不清,不能有效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
(2) 意识尚可,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气道出血,自主清除能力较差。
3. 严重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和呼吸治疗(1)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2) 无创通气失败或疗效不佳者。
(3)中枢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低通气状态。
(4) 呼吸功过大,对循环造成影响。
经n与管插管禁忌证1。
张口困难或口腔空间小,无法经口插管。
2。
严重喉水肿、急性喉炎和喉头黏膜下血肿。
3。
头颈部无法后仰(如疑有颈椎骨折等)。
经鼻盲探与管插管适应迓通常用于不适合经口气管插管者。
经髯盲探与管插管禁忌证1。
颅底骨折。
2。
严重鼻或颌面骨折。
3. 鼻或鼻咽部梗阻.4。
凝血功能障碍.困难与道的评估1. 颈部活动度(排除可能存在颈髓损伤的患者)最大限度地屈颈到伸颈的活动范围,正常值〉90°,若〈80°可能存在插管困难。
2。
舌咽部组织的可见度最大张口位伸舌后根据检查者所见患者软腭、悬雍垂、咽后壁的可见度判断是否存在困难插管。
I级:可见软腭、悬雍垂和咽后壁;n级:可见软腭、咽峡弓和悬雍垂;nr级:可见软腭和悬雍垂根部;iv级可见软腭。
m、iv级可能存在插管困难.3. 甲颏间距颈部完全伸展时,甲状腺切迹至颏突的距离,若S6.5cm,插管无困难;若<6Cm,经口气管插管存在困难.4。
张口度最大张口时,上下门齿之间的距离。
正常值约4.5cm;若<3cm,存在插管困难。
5。
Cormack及Lehane分级根据喉镜下所见分为:I级,声门可完全显露;n级,仅能见到声门后联合;m级,仅能见到会厌的顶缘;IV级,看不到喉头的任何结构。
重症医学科操作诊疗常规目录气道管理2机械通气技术4动脉静脉导管置入术9血液净化技术16纤维支气管镜应用22超声技术23一、心脏超声常用技术23二、肺部超声技术25神经系统监测26呼吸系统监测技术28微循环监测40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41气道管理与管插管适应钲1. 气道梗阻存在急性呼吸道阻塞、损伤、狭窄和气管食管瘘等,影响通气。
2. 气道保护能力受损(1) 意识不清,不能有效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
(2) 意识尚可,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气道出血,自主清除能力较差。
3. 严重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和呼吸治疗(1) 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2) 无创通气失败或疗效不佳者。
(3) 中枢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低通气状态。
(4) 呼吸功过大,对循环造成影响。
经n与管插管禁忌证1. 口困难或口腔空间小,无法经口插管。
2. 严重喉水肿、急性喉炎和喉头黏膜下血肿。
3. 头颈部无法后仰(如疑有颈椎骨折等)。
经鼻盲探与管插管适应迓通常用于不适合经口气管插管者。
经髯盲探与管插管禁忌证1. 颅底骨折。
2. 严重鼻或颌面骨折。
3. 鼻或鼻咽部梗阻。
4. 凝血功能障碍。
困难与道的评估1. 颈部活动度(排除可能存在颈髓损伤的患者)最大限度地屈颈到伸颈的活动围,正常值>90°,若<80°可能存在插管困难。
2. 舌咽部组织的可见度最大口位伸舌后根据检查者所见患者软腭、悬雍垂、咽后壁的可见度判断是否存在困难插管。
I级:可见软腭、悬雍垂和咽后壁;n级:可见软腭、咽峡弓和悬雍垂;nr级:可见软腭和悬雍垂根部;iv级可见软腭。
m、iv级可能存在插管困难。
3. 甲颏间距颈部完全伸展时,甲状腺切迹至颏突的距离,若S6.5cm,插管无困难;若<6Cm,经口气管插管存在困难。
4. 口度最大口时,上下门齿之间的距离。
正常值约4.5cm;若<3cm,存在插管困难。
5. Cormack及Lehane分级根据喉镜下所见分为:I级,声门可完全显露;n级,仅能见到声门后联合;m级,仅能见到会厌的顶缘;IV级,看不到喉头的任何结构。
in、iv级可能存在插管困难。
与管插管溶备1. 有活动义齿者应先取下义齿。
2. 选择合适气管导管,一般成人男性用导管径为7.5〜8.0mm,女性为 7_0〜7.5mm, 了解气囊有无漏气。
3. 采用面罩和简易呼吸囊、呼吸机或麻醉机,给患者纯氧吸入4〜5分钟。
使Sp02达到最大,方可考虑开始插管。
4. 患者体位若无禁忌,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高约10cm,头后仰,颈部处于过伸位,使口腔、咽喉部和气管接近一条直线,便于插入气管插管。
5. —般选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和丙泊酚等快速、短效的镇痛镇静药物,对循环不稳定者,也可选用氯胺酮和依托迷酯,并准备好多巴胺和麻黄碱等升压药物。
6. 预计困难插管者也可静脉使用琥珀胆碱或维库溴铵等药物后再进行插管。
7.生命体征监测插管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和经皮血氧饱和度,当经皮血氧饱和度低于90%,特别是低于85%时,应立即停止操作,重新面罩给氧,每次插管时间不应超过40秒。
经n与管插管步骤1. 从右侧口角置入喉镜,把舌体挡在左侧,分泌物较多者先清洁上呼吸道。
2. 逐步进入后颈,观察声门的解剖标志物,必要时可适当地压迫环状软骨使食道闭合。
3. 看到声门后,轻柔插入气管导管,调节导管深度,确认导管插入气管。
4. 置入牙垫后退出喉镜,确认插管深度,调整气囊压力,固定气管插管。
确U导管位重方法1. 监测患者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如导管在气管,可见呼气时呈现有二氧化碳呼出的方波;并观察经皮血氧饱和度情况。
2. 用听诊器听上胸部和腹部的呼吸音,两侧胸部呼吸音应对称且胸部呼吸音较腹部强。
3. 通过呼吸机或麻醉机呼吸流速波形判断导管是否位于气管,或以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气管导管检查。
4. 拍摄X线胸片,气管导管远端与隆突的距离应当为2〜4cm或导管尖端位于第4胸椎水平。
经□与管插管的并发症1. 牙齿脱落、上下唇和牙龈损伤。
2. 气管插管中或插管后出现血压下降。
3. 气道梗阻。
4. 导管异位(食管和右主支气管)。
5. 咽喉部软组织或声带撕裂、杓状软骨脱位和气管损伤。
6. 误吸。
与管插管不畅的评估及处理1. 患者氧合突然下降。
2. 呼吸机高压报警。
3. 循环不稳或急剧变化。
4. 吸痰管插入不顺利。
5. 听诊肺双侧呼吸音不对称(双腔气管插管时尤其应注意右上肺听诊情况)。
出现上述任何一种、几种或其他提示气道不畅的表现时,应立即并首先检查气管插管位置及通畅度(包括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可视喉镜或普通喉镜下直视)。
若无法有效解除气管插管梗阻情况,应在准备好气管切开的情况下,紧急重新插入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技术一、呼吸机设置常规(-)患者入室前呼吸机设置流程1. 呼吸机的检测(氧源,空气泵,电源,管道密闭性,管路安装,湿化罐的评价)。
2. 如知道患者基础呼吸机条件,先按该条件设置。
3. 未知呼吸机条件的设置流程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辅助或控制,定容或定压通气。
根据选择的通气模式,确定流速波形,一般定容通气为方波,定压通气为减速波。
定容通气需进一步设置峰流速,一般30〜60L/min;定压通气设置压力上升时间50%〜75%。
4. 8〜12ml/kg计算预设潮气量,呼吸频率15〜25bpm,分钟通气量7〜 10L/min。
5. 吸呼比一般1 :1.5〜1 : 2。
6. 根据不同的呼吸机模式,选择流速波形。
7. 调节触发灵敏度,流量触发卜3L/min,压力触发-2〜-0.5cmH2O。
8. 吸入氧浓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置。
9. 设置PEEP水平一般3〜5cmH20。
10. 连接模式肺评价呼吸机是否正常工作,有无漏气等。
(二)患者入室后设置方式1.如有条件所有患者都应先进行呼吸功能测定(1)气道压力:峰值压力,一般不宜超过35〜40cmH2O;平台压力:为吸气末屏气时的气道压力(患者无自主呼吸,容量控制通气,行吸气末暂停3〜5秒),一般维持平台压<35cmH20;平均气道压:间接反映平均肺泡压力;源性 PEEP:呼吸机设定PEEP为零(zeep)的情况下呼吸末暂停,测定的源性peep (无自主呼吸完全控制通气患者)。
(2) 气道阻力:根据气道峰值压力,吸气峰流速,吸气平台压力计算。
也可由床旁呼吸监护仪直接测定。
(3) 肺顺应性:静态顺应性=潮气量K平台压-呼吸末正压);动态顺应性= 潮气量K吸气峰压值-呼气末正压)(正常值0.2L/cmH2O)。
(4) 肺开放评价,患者入室后相应的呼吸机条件测定血气,评价氧合指数是否达到400,如未达到可积极行肺开放(具体方法见相应章节)。
(5) 如条件允许,可进行P-V曲线描记,临床最常应用呼吸机法(具体见相关章节),某些呼吸机可通过低流速法描记连续的静态P-V曲线(描记P-V曲线时患者需要镇静肌松)。
2.入ICU后即刻进行血气分析,之后根据血气情况调节呼吸机参数设置 (通气30分钟后复查血气判断参数设置是否合适,主要评价通气和氧合),以此类推,如调整呼吸机条件,应30分钟通过血气评价参数是否合适。
评价机械通气对全身其他器官功能影响(包括循环系统、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目前主要是对循环方面的影响,具体可见心肺相关性章节讨论。
二、高频振荡通气的应用流程(一)上机之前的准备事宜1. 血流动力学状态患者血流动力学应维持稳定,平均动脉压应该至少要达到 75mmHg。
2. pH应大于7.2。
3. 患者的镇静状态使用适当的镇静和肌松药物。
4. 确保患者有最近的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
5. 考虑患者床垫的类型,如果可能,需要适当加固患者的床垫。
6. 确认患者是否需要像CT和MRI之类的非常规检查项目。
如果需要的话,那么应该在给患者进行高频通气之前完成这些检查。
7. 如果使用封闭式吸痰装置,应确保与管路连接正确,在给患者上机之前应做好气道清理。
8. 在给患者上机之前与家属做好良好的沟通和解释工作,比如在上机过程中会出现的噪音以及胸部振动的情况。
9. 实施肺开放策略可以借助振荡器或者使用肺复手法。
(二)患者管路校准校准管路的工作必须在实施通气之前完成。
校准的目的在于即使是管路存在漏气也能保证压力。
在将患者连接到呼吸机之前就应该完成校准。
1. 在患者管路Y形管处插入阻塞器并且打开基础流量。
2. 旋转ADJUST旋钮到最大。
3. 设置气道高压报警到59cmH20。
4. 设置偏流到20 LPM(球形刻度在中间线,需弯腰观察)。
5. 按住RESET按钮(此时振荡器应处于关闭状态)。
6. 观察气道平均压,调整患者管路或校准螺丝使压力维持在39〜43cmH20。
在调节校准螺丝之前,确保管路没有漏气,基础流量维持在20 LPM且管路连接正确。
调整校准螺丝时请小心,不要过分旋紧,以免损坏。
(三)呼吸机性能校准呼吸机性能检测能够保证其正常工作运行。
在给患者连接高频通气呼吸机之前就要完成校准。
1. 在患者管路Y形管处插入阻塞器并打开基础流量。
2. 旋转ADJUST旋钮到12点钟的位置。
3. 设置基础流量到30 LPM。
4. 按住Reset并保持,调节气道平均压至29〜31cmH20。
5. 设置频率为6Hz,吸气时间百分比33%,按压START/STOP键开启振荡器。
6. 设置振幅为6.0。
(四)初步设置和调节1. 设置基础流速在25〜40LPM。
2. 设置平均气道压(mPaw)比常规机械通气平均气道压高出5cmH20。
3. 初始设置振幅4.0,调节振幅直至肺部振动(可以观察到从锁骨下到骨盆上的体表振动并可触及)。
4. 初始设置振荡频率在5〜6Hz。
5. 设置吸气时间百分比为33%。
6. 对于pH<7.2的严重高碳酸血症,可考虑抽吸气管导管的气囊以造成一部分的漏气。
7. 在高频振荡通气的初期建议设置Fi02S 100%。
(五)HFOV参数监测与记录确认并记录呼吸机设置(吸氧浓度,频率,基础流量,吸气时间百分比,振幅,报警,平均气道压)。
调整高频振荡呼吸机参数。
(六)如果氧合难以维持1.如果需要可适当增加?丨〇2直至达到100%。
2. 每20〜30分钟增加气道压力3〜5cmH20,确保足够的肺部膨胀和氧合。
3. 及时复查胸片以确保适当的肺部容积。
4. 检查血流动力学指标以确保足够的组织灌注。
(七)如果PaC02过低1. 降低振幅,维持适当的胸部振动。
2. 提高振荡频率。
3. 降低吸气时间百分比至33% (如果之前设置为50%)。
(八)如果PaC02潴留1. 增加振幅,增加或维持适当的胸部振动。
2. 降低振荡频率,最小为3.0Hz。
3. 必要时可行气囊漏气。
(九)气囊漏气操作流程1. 回抽部分气囊的气体。
2. 观察到平均气道压下降5cmH20左右。
3. 增加基础流量直至达到需要的平均气道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