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 iE 27 为了估计一下离子位移极化率i的大小,今以 二个异性离子组成的分子(如NaCl)为例说明 如下:假设电场E的方向与该分子的轴线平行。 如图2-3所示,E=0时,二个异性离子之间的距 离为a;E0时,二个异性离子之间的距离为 r=a+r,其中r为正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相 对位移。 28 因离子位移而产生的感应偶极矩为: 从这个关系还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20 因为原子内层电子受到原子核束缚较大,所以 内层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的位移较小,因 而对电子位移极化率的贡献也较小;原子的外 层电子,特别是价电子,受到原子核束缚较小, 在外电场作用下,这些电子产生的位移最大, 因而对电子位移极化率的贡献也最大。可以认 为原子中价电子对电子位移极化率的贡献最大。 15 当电场不是很大时,正负电荷中心的偏离x很 小,即有x<<a,于是上式可简化为: e2x f2 cos() a3 16 根据力学平衡条件,并考虑到f1与f2cos()方 向相反,故有: f1f2co)s(0 即: eE e2x 0 a3 17 故得: 所以: a 3E x e e a3 18 用量子力学计算可得: e 9a 3 2 可见,氢原子的电子位移极化率e与其轨道半 径的立方成正比,已知氢原子的轨道半径 a=0.510-8厘米,代入到上式即得氢原子的电 子位移极化率为 e= 0.5610-24 (厘米)3。 19 此结果与实验相比较,两者数量级相同。应该 指出,上式是从最简单的氢原子得到的,对于 较复杂的原子,电子位移极化率与轨道半径的 立方成正比的关系仍然成立。 6 电子位移极化 7 E nuclear P electron 8 当电场为零时,组成介质的原子(或离子)其 壳层电子的负电中心与原子核(正电中心)重 合,不存在偶极矩。当电场不为零时,壳层电 子沿电场相反方向移动,原子核则沿电场方向 移动(或者说电子云发生畸变)。可见电场的 作用是使正负电中心分离。 9 另一方面,壳层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吸 引力的作用是使正负电中心重合。就是在这 二各力的作用下原子处于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在这个新平衡状态中该原子具有一个有限大 小的感应偶极矩,用Pe表示感应偶极矩的大 小,Pe与电场之间的关系为: 4Biblioteka Baidu 组成介质的正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正负离 子产生相对位移。因为正负离子的距离发生改 变而产生的感应偶极矩,称为离子位移极化。 5 组成介质的分子为有极分子(即分子具有固有 偶极矩),没有外电场作用时,这些固有偶极 矩的取向是无规则的,整个介质的偶极矩之和 等于零。当有外电场时,这些固有偶极矩将转 向并沿电场方向排列。因固有偶极矩转向而在 介质中产生偶极矩,成为取向极化。 2 电位移和极化强度的关系: D0EP P0E,D0rE 极化强度的定义: pi P i V 3 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要产生极化。从微观 来看,介质极化的形成可以有以下三种情形 组成介质的原子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原子 的或离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即带正电的 原子核与其壳层电子的负电中心不重合,因而 产生感应偶极矩,称为电子位移极化。 23 离子位移极化 对于离子组成的分子,在电场作用下,正负离 子都要产生有限范围的位移,因而使介质产生 感应偶极矩。这种感应偶极矩是正负离子之间 出现相对位移的结果。 24 在电场E的作用下,正负离子产生相对位移示意图 25 positive negative E P 26 如果用i代表离子位移极化率;Pi代表离子位 移的感应偶极矩;E代表电场强度。它们之间 的关系为: Pe eE 10 Pe eE 其中e称为电子位移极化率。为了估计一下 电子位移极化率的大小,我们以氢原子为例 说明如下。 11 设电场E的方向与氢原子轨道平面垂直,电子 轨道半径为a,如图2-2。若电子轨道平面偏离 原子核的距离为x,则感应偶极矩为: Pe ex 12 图2-2在外电场E的作用下氢原子的壳 层电子轨道位移示意图 21 离子的电子位移极化率的性质与原子的电子位 移极化率的性质大致相同。因为原子得到了电 子就成为了负离子,原子失去了电子就成为正 离子,所以一般负离子的电子位移极化率大于 正离子的电子位移极化率。 22 因为介质的极化强度等于其单位体积中的偶极 矩之和。可见极化强度的大小,不仅与偶极矩 有关,而且也于单位体积中的偶极矩数目有关 (或者说与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有关)。因此, 常用e /a3来衡量此离子的电子位移对介质极 化率(或介电常数)的贡献的大小。如果希望 得到介电常数大的材料,就应在该材料中设法 加入e /a3大于1的离子,例如O2-、Pb2+、 Ti4+、Zr4+、Ce4+等离子。 X= e ex E 13 e ex E 式中电荷e和电场E是已知量,如果把x也用已 知量表示出,e的大小即可解决。现在就来 求x=? 14 因为壳层电子-e是在电场力f1=-eE和原子核的 吸引力 f2=-e2/(a2+x2)共同作用下达到新的力 学平衡状态的。 f2在f1方向上的分量为: f2 c o ) a s 2 e ( 2 x 2 c o ) a s 2 e ( 2 x 2( a 2 x x 2 ) 1 /2 ( a 2 e x 2 2 x )3 /2 第二章:介电性质 电介质的极化机制 常见的三种极化机制:电子位移、离子位移和固 有偶极矩取向极化 其它极化机制:热离子弛豫极化,空间电荷极化 1 ❖电介质的特点是,在电场作用下要产生 极化或极化状态改变,它以感应的方式而 不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电的作用。 ❖不同晶系的晶体对称性不一样,这个不 一样反映在介电性质上,就是他们的独立 介电常数(或极化率)的数目不同,或者 说,晶体的独立介电常数的数目与晶体的 对称性有关。 Pi er 由上两式可得; i er/E 29 可见只要把r也用已知量表示出来,i的大小 即可知道。现在来计算r =?求离子位移极化 率的方法与求电子位移极化率的方法类似,因 为正负离子也是电场力和正负离子间相互作用 力的共同作用而达到新的力学平衡态的。 30 作用在正负离子的电场力为: f1 eE 负离子对正离子的作用力有二个。其一为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