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卷分析.doc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6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篇一:一、试卷题型结构分析。
这次考试试卷包括两卷,第一卷选择题(24分)两大版块:一、基础知识5个,考查语音、字形、成与运用、语病和文学常识。
二、文言文阅读3个,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用法意义及内容理解。
第二卷(96分),五大版块:一、翻译、默写(10分),二、诗歌赏析(5分),三、现代文阅读(25分)包括一篇课内和一篇课外,四、名著阅读和语言的运用(6分),五、作文(50分)题目都是紧紧围绕课本,充分体现了回归课本的命题方向。
从难易程度上说,此次命题难度适中,但学生落实不够。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选择题:1—8,有待下一步才能了解。
翻译:9题,共两句,每句2分,共4分。
优点是都翻译了,不好的是:(1)重点译词不准确:如“棹"有部分学生翻译为“召集",“固”翻译失误最多,较多的学生不翻译或翻译为“当然”,“下流"不能正确翻译为“下游”,较多学生没有翻译。
(2)特殊句式的翻译不规范“求之下流”不能将状语提前翻译.(3)“之”翻译时,略去的较多,“数”误翻译为“很多"的较多。
默写:10题,共6空,6分。
缺点是错字明显,还有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有较多的学生误写。
得分不高(得分率70%左右)诗歌赏析11题:学生存在“修辞手法”模糊问题(得分率40%左右)12题:常见问题在于学生对全诗的整体把握差,导致无法说清其道理(得分率45%左右)课内阅读13-16题:老师讲得多但学生把握不够.得分6分左右。
13题相对较好,基本能找准。
14-15题不能运用答题技巧解决问题,答题步骤混乱,得分不高。
16题知识点不明确,不知道什么是表达方式,大部分未能得分。
课外阅读17—20题:总体是本题容易得分但得分不高,平均分在7分左右17题:满分3分,能去的3分的不多,基本都在2分左右,失分原因在于不能够根据内容概括,只能抓住关键的3个词“颜色香气姿态”18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这是以得分的题,但是对于7年级的学生而言,找不准修辞手法或者多回答两种,标准答案是“拟人”,但多数学生找到的是“比喻”“对比"。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一)一、基本情况本试卷共四大块的模式,即积累和运用、阅读理解、作文。
共23小题,卷面分值为120分,试题以新课标思想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指导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的积累、理解、运用能力为主。
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生活性,让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生的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我市语文课改的发展步伐,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更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试卷的导向性较好。
二、对试题的评价1、注重基础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察。
在积累与运用版块中,有了汉字的积累,相关文学知识的积累量有所增加,范围涉及古诗词、景物描写、文学名著范围比以往更大,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扩展阅读量,增加视野。
同时注重积累知识、语言文字能力的运用考察。
2、着眼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包含对叙事,说明,文言文的文本理解。
3、考察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
考察学生主观判断能力,并要求学生对一些相关现象发表自己的主观意见,灵活性、思维性较强。
如仿写,拟宣传标语,综合性能力考察。
必须是学生日常广读博览,有所积淀,方能游刃有余。
4、开放性选题作文设计,以人在社会中生存的空间里不可缺少的情感体验为突破口,设计大师成材的经历,要求学生对名家成长的历程熟悉,给学生较广阔的取材导向。
同时又能结合学生实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且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也是一种挑战,想要写好又得下一番苦功,更重要的是在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给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和启迪。
实现了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
三、答题情况分析1、“积累与运用”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在于部分学生对古诗书写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考查对古诗文名篇的背诵与默写,考查的诗句都属于耳熟能详的名句,而且默写这一板块是老师们平时教学中反复强调的,考生答题也存在问题:学生易写错别字,上下句搭配错误,诗句理解错误等,导致全题不得分。
初二语文试卷分析_教学反思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一)一、基本情况本试卷共四大块模式,即积累和运用、阅读理解、作文。
共23小题,卷面分值为120分,试题以新课标思想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力求指导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重要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积累、理解、运用能力为主。
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基本要求,注重了语文学科思想性、生活性,让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生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试卷既有助于推动我市语文课改发展步伐,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更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试卷导向性较好。
二、对试题评价1、注重基础能力和运用能力考察。
在积累与运用版块中,有了汉字积累,相关文学知识积累量有所增加,范围涉及古诗词、景物描写、文学名著范围比以往更大,目在于促使学生扩展阅读量,增加视野。
同时注重积累知识、语言文字能力运用考察。
2、着眼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包含对叙事,说明,文言文文本理解。
3、考察学生语文素养积淀。
考察学生主观判断能力,并要求学生对一些相关现象发表自己主观意见,灵活性、思维性较强。
如仿写,拟宣传标语,综合性能力考察。
必须是学生日常广读博览,有所积淀,方能游刃有余。
4、开放性选题作文设计,以人在社会中生存空间里不可缺少情感体验为突破口,设计大师成材经历,要求学生对名家成长历程熟悉,给学生较广阔取材导向。
同时又能结合学生实际,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话可说,且对写作基础好学生也是一种挑战,想要写好又得下一番苦功,更重要是在于锻炼学生写作能力,也能给学生思想上教育和启迪。
实现了作文与做人和谐统一。
三、答题情况分析1、“积累与运用”主要存在问题首先在于部分学生对古诗书写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考查对古诗文名篇背诵与默写,考查诗句都属于耳熟能详名句,而且默写这一板块是老师们平时教学中反复强调,考生答题也存在问题:学生易写错别字,上下句搭配错误,诗句理解错误等,导致全题不得分。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报告范文6篇篇一:《古诗词分析》1. 散文部分在试卷中,古诗词部分的分值较高,主要涉及到古代诗人的作品及其背景知识。
学生需要具备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对古诗词内容、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分析,进行解题。
2. 诗歌鉴赏此部分考查学生对于不同类型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包括对诗歌节奏、韵律、意境的感悟与理解。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和品味,学生可以展现出自己对于诗歌的审美情趣与文学素养。
篇二:《现代文阅读》1. 文言文理解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同时,学生还需能够熟练运用文言文词汇、语法结构,解答相关问题。
2. 现代文阅读对于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现代文的主旨、观点,提炼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分析与评价。
通过对文中细节和语言表达的理解,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篇三:《作文能力检测》1. 题目分析试卷中的作文部分通常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给题目进行观点表达、立意构思、文体运用等方面的写作。
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自主构思文章内容,确定文体和结构。
2. 作文写作作文的写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合理组织文段结构,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形成完整的文章结构和逻辑。
篇四:《古文阅读理解》1. 古文文言文理解考查学生对于古代文言文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古文文言文,并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提取主旨。
2. 古文鉴赏学生需要通过对古文的鉴赏,理解其中的意象、意境,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运用鉴赏方法和技巧进行解题,展现对于古文的审美能力与理解深度。
篇五:《文学常识知识考查》1. 文学常识试卷中的文学常识考查部分主要测试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程度,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要求学生能够辨析文学名著、名家作品,掌握文学发展历程和重要文化内涵。
初三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10篇)初三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第1篇:本次语文试卷由三部分组成:积累与应用;阅读本事;写作本事,基本与中考题型相吻合,现就这份考卷及本校学生完成情景作一些分析。
一、考卷与考情分析本次试卷兼顾基础与提高,试卷由积累与应用;阅读本事;写作本事,三大板块组成,分别考查学生知识积累本事、语言应用本事、体验感悟本事。
同时这份试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原则,异常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
就从学生答题情景看,积累与应用部分学生完成得较好,阅读本事部分其次,写作本事完成得较差。
这能够看出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积累还是较为重视,阅读部分学生主要问题是回答不准确,语言表达较不规范。
如第16题大部分学生是回答了难受字样,却没有回答无可奈何这感受。
写作本事部分完成较差,有一部分学生只是仓促作答,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作文没有完成,这可能是与学生平时动笔较少、阅读面不广和考试时间较短有关。
很多学生都不能构思十分完整,逻辑条理十分严密清晰地完成作文,表达中心,只是天马行空地想到哪,写到哪,文章文采也较差。
二.反思与经验总结1、狠抓语文只是积累,让学生每一天多读、多想、多记,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2、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阅读本事。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妙文!如果在教学中注重课文例文作用,那么学生就会根据这些例子的字范作用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突破学生阅读障碍瓶颈。
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本事和整体感知本事,并告诉学生杂把握文章主旨基础上联系实际分析。
3、文言文教学要强化。
要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大意,让学生主动认知文言实词、虚词,引导学生诵读诗文,使学生构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4、作文教要定格。
今后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写定格作文,按照三大文体有条不紊的训练,作文既要在通顺上下功夫,也要在文体上强调,杜绝学生写三不像的文章,可根据每册每单元训练重点,进行作文训练。
还要培养学生有感而发、文为心声的作文习惯,写自我真正感受过的资料,必须会更加得心应手。
初三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期中考试刚过去也才一周,可能大家仍归这次的成绩不满,抱怨自己。
也可能你依然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总而言之,只有这一次的考试才能真正地测出了你我的真实水平。
以下是关于初三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欢迎大家参考!初三语文试卷质量分析篇1一、本次测试各项数据列表参考人数:266人最高分:660分最低分:100分基本情况介绍:590及以上5人次;二、本套试卷分析与具体认识这套试题基本能以考查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命题形式成熟,材料新颖,质量较高,难易适中,适应范围广,是严格按照南通市新中考说明的要求命题的,具有较高的仿真性和参考价值。
纵观各科试卷有以下特点:1、达到了检查的目的,起到了一定的检查作用,尤其是检测了各学科在区复习研讨会之后,各学校是否按照研讨会精神展开复习工作,了解了复习效果。
2、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中考说明要求掌握的内容;命题选材新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数学、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试卷。
3、语文试题不仅考查了基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还体现了网汉语的丰富性,出题的涵盖面较广,题型兼顾主客观题,题目设计有时代感。
比如第六题的第三小题,让考生写出“酷”、“草根”、“粉丝”、“山寨”这些流行用语的含义;现代文阅读选文紧追时代的脚步;作文以人为本,注重考查学生的生活体验。
本次作文题目二选一。
命题作文《在语文中穿行》、半命题作《站在-----的门口》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写作思路广,学生可写的内容多。
体现了“让学生人人有话说,人人有内容可写”的命题综旨。
4、整套试卷难度适中。
其中数学较灵活、没有送分题、有一定难度(第22、23题较活,所以得分率很低,从而导致24—26题能得分题目失分严重);政治试题偏难,但容量适中,覆盖面广,几乎囊括了初中五本书及时政的全部内容;其余学科难度适中。
5、能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新中考大纲要求,具有新意和坐标式的导向性,对我们的后阶段的复习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初一语文试卷分析范文一、试卷基本情况。
1. 试卷结构。
- 本试卷分为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三大板块。
基础知识部分占30分,阅读理解部分占30分,写作部分占40分。
2. 考试范围。
- 本次考试涵盖了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上册的一至三单元内容,包括字词积累、语法知识、古诗词背诵、现代文阅读等方面。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基础知识(30分)1. 字词拼写(10分)- 题目示例: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 qīng jié(清洁),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得分率较高,约80%。
但仍有部分学生将“洁”写成“结”,主要原因是对字词的准确记忆不够,平时书写练习较少。
- huāng pì(荒僻),这一题得分率约为70%。
错误主要集中在“僻”字的书写上,有些学生写成“辟”,反映出学生对形似字的区分能力不足。
2. 古诗词默写(10分)- 题目示例: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3. 语法知识(10分)- 题目示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 B.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 C.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的习惯。
- D. 我断定他大概是小红的哥哥。
- 正确答案是C。
这题得分率约为60%。
很多学生选择了A选项,原因是没有掌握“通过……使……”这种句式的用法,造成句子缺少主语;选择B选项的学生是对“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没有正确判断;选择D选项的学生没有理解“断定”和“大概”语义矛盾。
(二)阅读理解(30分)1. 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材料为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孩子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大部分学生能够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进行概括,但表述不够简洁准确。
得分率约为60%。
例如,有些学生在概括时加入了过多的细节描写,或者遗漏了关键情节。
- 赏析文中的句子(6分)。
如“父亲那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就像砂纸一样,但却充满了温暖。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语文试卷分析(1)本次调研抽测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
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试题包括三个部分:一、积累运用(20分);二、阅读(50分)1、文言文阅读(10分),2、现代文阅读(40分);三、作文(50分)。
我们采取抽样的方法,对这次调研抽测试卷的答题情况作了分析,以便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抽样的100份试卷得分情况如下:题号第一部分(20分)第二部分(50分)第三部分(50分)总分最高分 20(8人) 34 44 91最低分 2(2人) 0(10分以下18人) 0(2人) 10平均分 13.21 17.35 31.8 62.47从统计情况看语文成绩偏低,根据试卷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失分原因有以下几点:1、对文字书写不重视,真正达到课标的写字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语文课程标准》把识字与写字能力提高到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对写字的能力提出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要写得正确、工整、规范、美观。
采用田字格或提出规范书写要求来考查学生写字能力是新课程语文试卷的新的试题形式。
文字书写差不仅表现第1题的失分上,而且也影响做答其它题时的卷面清晰,更重要的是对作文成绩影响很大。
2、语言积累欠缺。
字词的认读和运用、诗词的默写和文学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积累不够。
如:试卷18题和23题考查的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题目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和根据注音写汉字,满分4分,只有4%的学生得满分,而15%的学生不得分。
诗词默写得满分的也只有5%。
而有关《三国演义》中的三次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在历史课中也早已学过,但还是有18%的学生没有答对。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初中语文试卷分析篇1:初三语文考试试卷分析一、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要求知识积累,也要求了对于试卷的分析力度。
1、试题结构:全卷包括文言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三大部分,共26道小题,2、试题特点:(1)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默写、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及内容理解,也适应中考改革方向,增加了对虚词的考查。
但在题型设置上还不全面,如:对课内要求背诵的诗文可作理解性默写的考查;对虚词可设置选择题进行考查。
(2)注重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与中考接轨,两个语段都是课外的,分别为记叙文和议论文,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整体把握,准确提炼和表达的能力。
(3)试题注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掌握,题干表述严密。
二、试卷分析问题分析:从总体看,一是考生试卷平均分仅为109.70,得分率仅为73.13%,二是高分少。
三、优良率21.28%;及格率94.33%。
具体来说: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得分率:83.71%;课外文言得分率:61.42%;文言文常见实词和默写掌握得不错,翻译句子还有待规范。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议论文语段得分率:80%;记叙文语段得分率:63.65%;表述不严密,不能捕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能力、概括能力还要训练。
第三部分作文作文得分率:71.92%;缺乏真情实感;选材无新意;缺乏点题意识,中心不明;书写潦草,标点不准确。
三、改进措施我们三位备课组老师对这届学生应该说是非常了解,平行班几乎都有半数的学困生,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懒惰学生,这些都是我们教学落实的巨大障碍,针对这一生源的现实,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根据09年中考的考查内容,我们备课组从文言文、现代文和作文这三方面拟订计划:1、利用假期和放学补课时间进行现代文阅读的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的基本阅读方法、基本题型和答题规范作好人人落实关;2、对九年级的教材作全面分析调整,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今年要单独列块,根据考查内容作系统全面的复习。
第1篇一、引言初中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质量,本教研组对近期的语文试卷进行了全面分析。
以下是对本次试卷的详细分析。
二、试卷基本情况本次试卷共分为两部分:基础知识与阅读理解。
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字词、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部分则侧重于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试卷分析(一)基础知识部分1. 字词题本次试卷的字词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字词的识记、运用能力。
从试卷分析来看,学生在字词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对字词的识记不够牢固,容易混淆形近字、同音字。
(2)学生在运用字词时,存在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对字词的复习和训练,提高学生对字词的掌握程度。
2. 语法题语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从试卷分析来看,学生在语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对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容易混淆各类语法知识点。
(2)学生在运用语法知识时,存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修辞题修辞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从试卷分析来看,学生在修辞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掌握不全面,对某些修辞手法理解不够深入。
(2)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时,存在修辞不当、表达不恰当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对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阅读理解部分1. 篇章阅读篇章阅读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试卷分析来看,学生在篇章阅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对文章主题、中心思想把握不准确。
(2)学生在分析文章结构、段落大意等方面存在困难。
语文试卷分析报告范文6篇初中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确凿(záo)菜畦(qí)倜傥(tì tǎng)戛然而止(jiá)B. 荫庇(yìn)污秽(huì)干涸(gù)锲而不舍(qì)C. 悲怆(chuàng)羸弱(yíng)狡黠(xiá)吹毛求疵(cī)D. 慰藉(jí)怂恿(sǒng yǒng)伫立(zhù)锐不可当(dāng)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烦躁深邃名副其实粗制烂造。
B. 踌躇狼籍相形见绌精巧绝伦。
C. 镂空推祟不容置疑莫衷一是。
D. 轩榭帷幕因地制宜销声匿迹。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说话总给人一股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B. 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C. 我军以锐不可当之势,粉碎了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
D. 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也很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和循循善诱的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C.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二)古诗文默写(每题3分,共15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孰与徐公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初一语文试卷分析_教学反思初一语文试卷分析(一)本次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检测。
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实际,题量和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
下面就三方面来分析一下:一、总体分析:纵观整份试卷,它是一份有价值试卷。
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
总来说,本次试题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1、试题类型多样性。
这份试题注重题型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各个知识点;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
试题中涵盖了多方面内容,从词语、成语、句子、段落、篇章等等方面有机融合。
还有诗词、名著、文言文、说明文、叙事类文章考察,考查知识点较全面。
2、突出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统一。
语文教学不是空中阁楼,要根植于生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试题中一些题目就来源于学生社会生活。
如:综合性学习,你喜欢名星是谁,并说说喜欢原因。
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这种试题,体现了语文学习生活性。
特别是本次考试作文,“如星星划过天空”,回忆自己幸福小学生活及印象深刻人或事,学生更是有内容可写。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基础知识还是掌握不牢固,学生在试卷上错字比较多,如:“谆谆教导”“谆”,错尤其多,其中默写《论语》十则其中五则,因为错字多,很多学生得分很少。
还有名著题考到《伊索寓言》知识,学生在总结寓意方面也出了不少错。
2、阅读:尽管我们在复习时候,侧重对阅读理解进行了训练,并贯穿了很多方法进行了引导,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依然没有大提高。
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在读不懂情况下就开始做题。
说明文阅读做还可以,最后叙事类文章学生因为答不全面失了很多分。
3、作文从学生作文情况来看,好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叙事清楚;二是内容丰富多彩,语句优美流畅;三是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
初三学生语文试卷分析初三学生语文试卷分析范文推荐初三学生语文试卷分析篇一: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这次的试题涉及九年级上册的大部分内容,由于期中考试结束至本次考试期间我们主要进行了第六单元的教学,因此重点还是集中在第六单元,如:选取了《陈涉世家》的选段部分作为文言文阅读材料。
本次试卷共有三部分,四位老师都认为试题难易适度,容量适当。
二、分析:1、试卷第一部分是积累与运用。
共28分这部分中40%的学生得分都在20分以上,有5%的能拿到28分。
而失分学生的原因还是在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字词掌握的不牢固,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差,平常课外知识的积累更是少之又少,比如在第9题中,题目要求“写出你最熟悉的四大名著的相关知识”,有同学居然写了“陈胜吴广起义”,像这类送分的题反而拿不到分的还大有人在。
2、第二部分是阅读与理解共42分(1)现代文阅读。
共23分。
考虑到在第三单元时详细地了议论文相关知识,选取了一篇议论文作为阅读材料。
文章篇幅不长,也没有晦涩难懂的地方,但从阅卷情况来看,有30%的同学找不到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很多同学对于论证方法掌握不到位,有些只能写出是哪一种论证方法却写不出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还有些同学举不出“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这样的例子,乱写一通,更有甚者,将文章中已经涉及到的人物又搬来写,自然拿不了分。
(2)文言文阅读。
共19分。
节选了《陈涉世家》中的段落,题目涉及的都是上课时强调的重点(包括加点字解释、句子翻译、用原文填空等)。
但从阅卷的结果看,上课反复强调的重难点学生掌握的不牢固。
比如“请写出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部分同学记得不牢,把这两个给打反了,说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够好。
3、第三部分是写作。
共50分。
给了一段,然后以“需要”补充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但仍有10%的同学字数不够,还有些同学的文章中心不够明确,字词潦草,错别字较多,顶格写标点符号等等。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全卷共分3大块25小题,考查了字词知识、古诗文的默写、仿写句子、成语的正确使用、病句的判断、作家作品的正确搭配、情景回答、综合性学习、课本文言文的阅读、诗歌的鉴赏、散文的阅读、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作等知识。
基本仿照中考试卷题型。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但有一些能力拓展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
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计分。
文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
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68左右。
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8小题,这是一道语言运用题(判断下列句子有无歧义,并修改非歧义句),得分率约为4%,因为这是一道超纲题,平时又没有作过相应练习,因此学生得分率较低。
此外第3题得分率也仅为30%,(让学生分析出字义属于其基本义的一项)第二部分的阅读分析题,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63.4%。
得分率高的是课内阅读,约为71.1%,课外阅读(二)诗和课内紧密联系,材料内容都是《纸船》,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相同,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初中全年级语文试卷分析【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红楼梦》的作者?()A. 曹雪芹B. 吴承恩C. 施耐庵D. 罗贯中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3.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A. 《祝福》B. 《阿Q正传》C. 《红楼梦》D. 《西游记》4. 下列哪个朝代被称为“诗的黄金时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5. 下列哪个成语是出自《三国演义》的?()A. 草船借箭B. 背水一战C. 空城计D. 三顾茅庐二、判断题1.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出自杜甫的作品。
()3. 《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唐僧师徒取经的小说。
()4. 《庐山谣》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5. “满江红”是岳飞的代表作之一。
()三、填空题1.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
2.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句诗出自______的作品。
3.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都是______家族的人物。
4.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诗出自______的作品。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出自______的作品。
四、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2. 请简要介绍李白的诗歌风格。
3. 请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主要人物。
4. 请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
5. 请简要介绍《庐山谣》的主题思想。
五、应用题1. 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2. 请分析李白的《将进酒》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请分析《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特点。
4. 请分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5. 请分析《庐山谣》中所描绘的庐山景色。
六、分析题1. 请分析《红楼梦》中的诗词运用。
2. 请分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怎么写(1)一、试题分析此次命题坚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原则。
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
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据,本着强调积累、突出读写、鼓励创新的原则,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仅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性。
从学生身心实际出发,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摒弃了死记硬背的考题,多设置了综合运用题及开放性试题,以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命题反映了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对今后我校语文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试卷满分为120分,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客观选择部分(50分),第二部分为主观表达部分(70分),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注重沟通课堂内外。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67分),内容取自课内篇目及教材推荐的课外背诵篇目。
对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碎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淡化了对知识的识记要求,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语言运用试题材料的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连,这些题结合生活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把语文课程资源与生活对接,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积累与运用单独设题,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提醒大家淡化知识并非不要知识、忽视基础,而是不要死记硬背知识,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运用。
学年度下学期语文试卷分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现对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中语文试卷作如下分析:一、试题分析此次命题坚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原则.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
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据,本着强调积累、突出读写、鼓励创新的原则,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仅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性。
从学生身心实际出发,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摒弃了死记硬背的考题,多设置了综合运用题及开放性试题,以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命题反映了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对今后我校语文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试卷满分为120分,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客观选择部分(50分),第二部分为主观表达部分(70分),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
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注重沟通课堂内外。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6-7分),内容取自课内篇目及教材推荐的课外背诵篇目。
对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碎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淡化了对知识的识记要求,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语言运用试题材料的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连,这些题结合生活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把语文课程资源与生活对接,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积累与运用”单独设题,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提醒大家淡化知识并非不要知识、忽视基础,而是不要死记硬背知识,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运用。
2。
文言文阅读重课内阅读考查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
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考查.3.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律从课外选取,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选文是完整文章,注重考查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基本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引导语文阅读教学向良性发展.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品味具体语境中词句意义和作用,根据提供语言材料筛选信息和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等内容,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理解、感悟、筛选、鉴赏、思辩、评价等能力4.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自由发挥.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基本没有审题障碍,选材范围宽阔,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写作提供了自由的选择余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对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思维活跃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5。
加强了对学生书写能力的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汉字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文化和精神,热爱汉字、写好汉字是学生的应尽职责,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具体体现.为引导大家重视书写,七年级试卷第六大题即为“6分”的书写题,而且在作文评分标准中都强调了“凡书写规范、工整,评卷时可有等级分别。
”这就提示教师要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平时教学中对学生书写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并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从卷面成绩看,作文成绩最好,现代文阅读得分率次之,客观性试题得分不一。
综观答题情况,学生暴露出如下的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运用能力不强。
一些学生背诵效果不好,默写不准确。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强,仿写、说明一些基本知识还不会在语境中实际运用,没有转化为能力,缺乏语感。
2。
文言文词语积累不牢固,对篇章内容理解肤浅.对文言词语的含义把握不准确,如解释“走”的意思,很多人答错而正确答案应是“跑”。
对文言文篇章内容理解、赏析能力不强,只会死记硬背,遇到活题不会变通。
3.现代文阅读缺乏语言理解感悟能力.4.作文缺乏个性。
许多学生作文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去甚远,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一是审题意识淡薄,主题不鲜明。
有些作文中心不明确,还有些作文不在话题范围之内。
二是选材范围狭窄、不新颖,编造材料、套用成文现象突出.一些学生平时只读课本,课外读书很少,文化视野狭窄,腹中空空。
不少学生开头套用了作文题中现成的提示材料,或全文就是把提示材料扩写了。
写记叙文,许多学生选材平淡、陈旧,缺乏真情实感,没有个性,感染力不强.三是不能把握文体的基本特征,有些学生作文没有文体,出现了“四不像”的杂货摊式的作文.四是语言苍白,缺乏文采.说明平时学生语言积累少,词汇量小,文化底蕴不足.5。
一些学生语文基本功较差。
一是答题时审题不清。
审题不认真,浮光掠影地读题后,便草草作答,结果答非所问。
二是错别字现象严重。
三、教学现状分析学生答题中暴露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以上试卷分析,结合平时听课调研所知,语文教学主要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阅读教学,方法不当。
语文阅读课时最多,但实际上一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不强,考试中阅读理解也最拉分。
究其原因就是教学方法不当。
教师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资源,而不是将教材当成学材,当成很好的例子,真正用好教材,实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迁移。
这势必导致学生没有学会阅读方法,当遇到一篇新文章时感到无从下手.而且教师上课有时死扣教材,就课论课,不能激活文章中蕴涵的人文性,不能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旁征博引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语文感到索然无味。
2积累运用,抓得不实.3。
题海战术,缺乏指导。
在实际中,教师布置作业时无论练习册质量如何,往往是让学生将一本练习册从头做到尾,很多课堂练习也并未经过筛选。
让学生跳进题海,而教师却跳出题海,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学生整天埋头大量做题苦练,甚至重复做题,磨掉了学习兴趣,失去自我,变成做题机器.四、改进建议期末语文试卷的命题特点及所体现的命题导向,对今后的教学有鲜明的指导意义,而学生在答题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按其要求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今后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阅读教学的规律,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统一起来。
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局部——整体的一般规律,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思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其次对局部的语言重点进行品味、探究,对语境中重要词句表情达意的妙处进行体味,对精彩、重点段落进行研读理解,最后再回到整体提升学生的认识,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鉴赏和评价.同时教学中还应随文强调字词等基础知识及文体知识,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掌握。
总之,教学中既反对脱离对语言的感受、理解直取内容、直取思想、直取感情的做法(只注重文章写了什幺,而忽视怎幺写的),也反对脱离文本和语境,只重孤立地、集中地进行字、词、句、章、语、修、逻等知识教学的做法。
一定要把两性有机融合,从人文内容切入激活工具的应用,从工具应用的角度切入负载的人文内容.2.给足学生品读文本的时间,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
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读进去,才能进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学生静心读书是教学之本,而教师对文本的分析只是枝叶.我们要把读(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用读来穿针引线,带动课堂。
既要根据不同文体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又要明确每次读的任务,使读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层次性、实效性。
教师要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如默读,既要教给学生概括要点、理清行文思路、揣摩语言、感悟思想感情、鉴赏评价的方法,又要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动笔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这样,通过多次的阅读实践,学生才能具有阅读能力。
要坚决摒弃让学生死记硬背字音、词义、段义、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及习题答案的徒劳做法。
3.改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打破僵化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低效做法,代之以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渐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采用合作讨论式教学时,讨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学生分工明确,同时老师要及时调控和导引,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创见,又要通过适时引导,把偏颇的问题引向正轨,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4.要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作文教学既要摒弃只讲写作知识、技法的做法,又要摒弃不给以具体指导,让学生盲目写作的做法(只布置作文题目,不给指导、批改、讲评).要联系生活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闭塞状态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注意观察生活,细心感悟思考生活,积累生活材料,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
应多让学生自主拟题,鼓励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命题时要考虑题目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张扬个性。
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感,把握不同文体的写作要领,明确各种表达方式的基本要求。
要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还要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写日记、书写规范等习惯。
5.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要摒弃过去以教教材为教学目的,把教科书(甚至课文)当成惟一教学资源,死抠课本、就课论课的做法,树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多种语文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