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系 本科课程设置

哲学系 本科课程设置

哲学系 本科课程设置
哲学系 本科课程设置

第一类是“基础理论课”

包括: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逻辑学概论;心理学概论;宗教学概论;伦理学概论;美学概论;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第二类是“理论历史课”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东方思想文化史;西方思想文化史;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三类是“交叉课”

包括:历史哲学;文化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经济哲学;社会哲学;科学哲学;管理哲学。

第四类是“专题课”

包括:认识论研究;形而上学研究;康德哲学;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思想研究;现代化理论研究;当代新儒学研究;应用伦理学研究。

第五类是“技能课”

包括:英语口语;电脑操作与应用;决策与管理;口才与表达;公关与礼仪;涉外秘书。

在以上这些课程中,第一、二类为理论哲学课,目的是使本科生具有哲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三类为应用哲学课,即拓展本科生的知识面,为其今后从事其他学科的研究创造条件;第四类为提高课,是为本科生今后向研究生方向发展做准备的;第五类为能力课,是为本科生走向社会做准备的。在上述本科生的课程体系中,第一、二类课程是必修课,第三、四、五类课程是选修课。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 则探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雷呈勇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使大学各门课程之间发生有机联系,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是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在大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决策者绝不能轻视理论指导,缺乏主见,盲从上级或他人,靠经验决策。缺乏系统考虑的、恒定不变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的课程,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应努力探讨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问题,使大学课程的设置避免随意性,增强适应性。 一、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理论基础,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有传统的文化背景,也有现实的社会条件。这些因素影响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因此,对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必须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1.社会需求 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不断引起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从各个方面影响课程的内容。大学课程必须适应这些需要。大学课程设置不能不考虑学习者的成长,因为人的成长是从一个生物的个体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化的人的过程,即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才能体现高等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 一般而言,大学课程设置,应考虑五个方面的社会需求因素:一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从业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要求;二是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三是满足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对终身学习提出的要求;四是知识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创新素质的要求;五是在考虑社会要求这一因素时,不要仅仅认为是一个社会或职业适应性的问题,还应当包括个体的谋生能力、创业意识、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对社会和自我积极向上的心态。 由于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以频繁的直接变化来应对,这就要求大学课程应该寻求课程主体和学习者对社会因素的开放态度,主动吸收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并在辨别、比较中使社会因素有机地成为课程内容的积极因素。[1]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生产力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动力。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学校课程的发展一直很慢,原因是学校的课程与生产劳动脱节,生产中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学校课程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增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二十世纪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改革,强化自然科学知识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这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不落伍。 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直接因素,一方面对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出掌握科学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课程的扩充、内容更新提供了条件。不仅影响工作岗位的种类和内涵,还影响课程编制的形态和内容。大学课程的变革,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随的。 尤其是人类进入到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高技术时代后,科学技术与大学课程设置的这种联系,体现得更为鲜明与突出。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技术设备综合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光学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因而,操纵、调试、维修这种高技术设备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综合技能,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这样的要求也就必然要在课程编制中反映出来。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最早的教材连插图都没有,现在有了彩图。除教科书、参考资料外,幻灯、电影、录音录像都成为新的教材。 3.学科知识 大学的课程内容是从现代科学技术中依据一定的标准精选出来的。随着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开始由单项联系向多项联系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纵横交叉、多层次、综合性的学科体系。面对学科知识的这种发展趋势,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依据学科知识的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学科知识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特定的方式,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方式扩大知识的范畴,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有步骤的教学要求,系统地组织学科知识序列。

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

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 一、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全市中小学全部实行5天授课制。小学每天6课时,上午4节,下午2节,周学科课时数为30节,除此之外每天下午第二节后可增加一节活动课。每周5节活动课可安排班队(团)活动1节,科技文体活动4节。班队(团)活动一般安排在周一或周五,各班可组织班会或团、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可以搞科技、文艺、体育等课外活动,或学校传统活动。小学安排语文课表时,可考虑周三到周五的下午连续安排两节语文课,用于作文教学,课表中标志"语文",也可标志"作文",需要进行作文教学时,进行作文教学,不上作文时,可进行语文其他教学。为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可适当专门开设写字课。 初中每天7课时,上午4节,下午3节,周学科课时数为35节。除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外,每周保证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开2节,富余课时适当安排班、团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初中各年级在安排语文课表时,可在下午的一节语文课后安排一节机动课时(作文课一般安排在周3以后),便于作文教学,课表中可标志作文,也可在上一节标志语文,下一节自习。 二、部分课程设置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必开设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种。3--9年级加强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加强指导,每学期至少一个课题。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校很据实际,机动安排,保证每学期一周,不在课表显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每周可安排一至二节。书法是国家课程,3—6年级为必修课,每周一节,初中阶段是选修课。地方课程是指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民族教育等省教育厅要求开设的课程,学校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地域风土人情、文化特色、优良传统、物产资源等特色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的学校课程资源。1-6年级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一节(3—4年级有富余课时可多安排一节地方课程),初中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安排2节。 三、中小学各年级课程设置及具体课时安排 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3节,语文8节,数学4节,科学1节,体育5节,音乐2节,美术2节,地方课程1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科学2节,语文7节,数学4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语文7节,数学4节,科学2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学科:两种内涵,一种是指学术的分类(广义)。另一种是教学科目的简称(狭义)。 ●专业:指专门职业(广义)。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 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专业的(狭义讲)三层涵义: 1、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或教学形式。 2、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 3、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的。 ●课程(斯宾塞——最早提出使用课程这一概念): (狭义)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即:隐性课程)。 ●课程的分类: 1、按侧重点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按分科型或综合型分为课程和核心课程。 3、按层次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4、按选课形式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5、按课时多少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6、按内容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7、按计划和目的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关系: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是课程的来源;专业是社会分工、 学科知识和课程授受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课程是学科划分和专业差异的表现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 ●专业的形成: 1、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2、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 3、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 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 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我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 1、教育既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特别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专业发展的盲目性,造成了某些的重复建设; 3、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 ●课程编制的工作包括:确定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 教科书。 ●教学计划:由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学时(学 分)的分学期分配。 ●学分制教学计划:由普通教育、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三大板块构成。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编写原则(或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前 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 量的重要保障。 ●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1、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要为学生服务,便于他们独立钻研; 2、不但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要反映知识获得的过程;

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020110 国际贸易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110)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企业经济统计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外刊经贸知识选读、外贸英语写作、国际市场营销学、涉外经济法、国际运输与保险、外经贸经营与管理、世界市场行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国际商务英语、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国际金融、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一)、国际商法。 020208 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08) 主考学校:福建农林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消费经济学、市场营销策划、商品流通概论、国际商务谈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谈判与推销技巧。 020216 电子商务(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16)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实践)、网络营销与策划、网络营销与策划(实践)、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互联网数据库、互联网数据库(实践)、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与金融(实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数量方法(二)、商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实)、毕业论文(答辩); 加考课程: 经济学(二)、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概论(实践)、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实践)、计算机网络管理。 020229 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29) 主考学校:集美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英语(二)、经济法概论(财经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二)、库存管理(二)、 采购与供应管理(二)、运输管理(三)、仓储管理(二)、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软件操作、毕业论文(答辩)。 050201 英语本科段(专业代号050201) 主考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英语翻译、高级英语、口译与听力、英语写作、英美文学选读、

大学部分专业课程及发展大致方向

土木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与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受到课程设计,实验仪器操作和现场实习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与研究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机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房屋结构、桥梁结构、地下结构、道路勘测设计与路基路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 代表职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项目设计师、结构审核、城市规划师、预算员、预算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轨道交通及铁路工务部门工程师(一般是建设单位内部的工程技术人员)、公务员、教师。 交通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交通工程和系统规划、设计与控制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工程单位、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建设与施工、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系统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识图制图、上机操作、工程测量、工程概预算的基本训练,掌握进行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与工程项目评价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交通工程、系统工程、交通工程经济与法规、交通规划、结构力学、土质土力学、交通控制与管理、道路工程、轨道交通、交通项目评价、道路工程监理、工程概预算等。 主要就业单位:交通厅、交通局、工程局、路桥公司、公路局、交通勘测设计院、交通规划单位、工程咨询公司、财政局(工程概预算审核)、公交公司、各类学校、公安交通管理局。 英语 1、英语语言学方向,主要是研究语言的结构、性质等,一般会细分为语义学、 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分别具体是什么内容,这里无法细说。 2、文学方向,包括你提到的文学与文学批评,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细分。 3、翻译方向,这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 4、外语教育方向。包括二语习得,外语教学等等不同名称,其实都一样,强调 研究语言是怎么教和怎么学的。包括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是个交叉

(完整word版)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关岭自治县关索中学义务教育 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工作的通知》和《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新要求,创新育人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务处在向各教研组长征集校本课程设置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以下课程设置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组织机构 为保证我校义务教育设置试点方案的实施,我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组员的课程设置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夏凯 副组长:龙政翰柴其军 组员:杜虎吴波汐何英红熊智肖平王智

(二)加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学科实践活动以学科内容为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体现其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的特征。我校具体设计如下: 1.语文和英语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语言应用为主,利用晚自习前30分钟安排学生阅读,利用课堂的前5分钟安排学生朗诵、辩论、戏剧表演等活动。 2.数学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主,主要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安排模拟商店、数学小游戏、制作教具等。 3.思想品德、历史和地理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道德、法制和情感的真实体验为主,校内安排道德讲坛和模拟法庭、校内定向测定等活动。 4.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分组实验、小制作为主,校内可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小发明和制作的展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 40学分 (1)思想政治理论课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 (2)体育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为任选。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3)外语16学分 第一学年至第二学年外语课为必修课,每学期4学分,共16学分。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外语课程的选课要求详见《学生手册》(2009)。 (4)文化素质课6学分 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6学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中必须包含2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及1-2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划分为八大课组:①哲学与人生、②历史与文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基础社会科学、⑧数学与自然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目录详见附录1。 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及核心课程目录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2.专业相关课程 134 学分 (1)院定必修课16学分 10800002 中国美术史2学分 10800012 外国美术史2学分 10800022 中国工艺美术史2学分 10800032 外国工艺美术史2学分 10800042 计算机辅助设计2学分 10800132 大学语文2学分 30804882 外国设计史2学分 40804542 设计概论2学分 (2)一年级专业基础课32学分 艺术设计32学分 ①公共专业基础课 28学分 30805144 素描(1)(静物、半身像)4学分 30801072 素描2学分 30803132 素描人体2学分 30805743 视觉语言(2)3学分 30805732 视觉语言(3)2学分 40804983 视觉语言3学分 30805754 形态研究4学分 30801914 色彩(静物) 4学分

大学课程分类

大学课程分类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大学课程分类 一、必修课 1、公共基础必修课——这是每个大学都要学习的课程,也要求必须通过的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有体育、军事理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形势与政策、思想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2、学科基础必修课——这是相对每个不同专业的来说的,顾名思义,这是每个专业深入学习研究前的基础入门课程,就像是建造房子的基础,可谓是重中之重。在这里例举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来举例说明,主要有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线性代数B、概率统计D、大学物理C、测量学、大学物理实验C、工程力学。 3、学科基础限定选修课——这是对学科基础必修课程的补充,让你进一步的了解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后面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定选修课学习的准备课程,让你做好充分的准备去学习后面的东西。在这里也例举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限定选修课来举例说明,主要有土木工程概论、CAD基础、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地质、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 4、专业必修课——顾名思义,这就是整个大学专业学习的核心知识,是重中之重的课程,你必须学精,学好了,对你以后工作中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些课程会告诉你以后干活怎么干,事做的对不对的课程。在这里也例举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来举例说明,主要有工程力学、混凝土结构原理、结构力学、土力学、钢结构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土木工程施工。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前言 很多同学希望了解在北京大学各院系的某个年级要学习哪些课程,但又不容易查到课程表。本日志充当搬运工作用,将各院系开设课程列于下方,以备查询。 查询前必读 注释: ※在课程名称后标注含义如下: 标注(必)表示此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是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的课程; 标注(限)表示此课程为专业任选课(原称专业限选课),各院系规定需在所有专业任选课中选修足够的学分(通常为30~40)以获取学士学位; 标注(通)表示此课程为通选课,非本院系本科生可选修此类课程,并计入通选课所需总学分;通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公)表示此课程为全校任选课(原称公共任选课),此类课程不与学位挂钩,公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体)表示此课程为体育课,每名学生必须且仅能选修4.0学分体育课;男生必须选修“太极拳”,女生必须选修“健美操”。 ※实际上,多数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也没有年级限制。对应的年级是“培养方案”推荐的修该门课程的适当年级。 ※不开设任何专业必修课的院系为研究生院或其他不招收本科生的部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武装部等。 ※由于在某些院系下有不同专业方向,标注为必修课的课程可能并不对于所有学生均为必修(如外国语学院的各个语种分支)。相关信息请咨询相应院系教务。 ※多数课程可以跨院系选修,但可能需缴纳额外学费。 ※院系编号为学号中表示院系字段的数字,因院系调整原因,编号并不连续。“系”可能为院级单位,具体以相应主页标示为准。 ※课程名称后标注数字表示学分。一般情况下,对于非实验课及非习题课,每学分表示平均每周有一节50分钟时长课程,16-18周。 ※院系设置的课程不一定由本院系开设。 ※医学部课程仅包含在本部的课程内容。 ※本一览表不包括政治课、军事理论课、英语课、文科计算机基础、辅修及双学位课程。※本一览表不提供上课地点及主讲教师信息,请与相应院系教务联系。 001 数学科学学院 https://www.doczj.com/doc/1016933703.html,/ 一年级秋季学期 数学分析(I)(必)5.0 数学分析(I)习题(必)0.0 高等代数(I)(必)5.0 高等代数(I)习题(必)0.0 几何学(必)5.0 几何学习题(必)0.0 一年级春季学期 数学分析(II)(必)5.0

清华大学建筑系课表

清华大学 一年级 秋季学期 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 必修集中军训 2 3 考查排在上课前3周 必修体育(1) 1 1+1* 考查 *为课外环节 必修思想道德修养 2 2 考查 必修英语(1) 4 4 考试参加学校分级考试 必修高等数学(1) 5 5 考试建筑学院开课 必修素描(1) 4 4 考查 必修计算机文化基础 2 2 考查 必修建筑设计(1.1) 6 6+2* 考查必修其一 *为课外环节必修建筑设计(1.2) 6 6+2* 考查 必修建筑设计(1.3) 6 6+2* 考查 必修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 2 2 考试 必修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概论 1 1 考查 29 26 未含集中军训学时 春季学期 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必修毛泽东思想概论 3 2+1* 考试 *为课外环节 必修体育(2) 1 1+1* 考查 *为课外环节 必修英语(2) 4 4 考试参加学校水平考试 必修高等数学(2) 5 5 考试建筑学院开课 必修素描(2) 4 4 考查 必修建筑技术概论 1 1 考试 必修建筑设计(2.1) 6 6+2* 考查必修其一 *为课外环节必修建筑设计(2.2) 6 6+2* 考查 必修建筑设计(2.3) 6 6+2* 考查 选修 2 2 选修课 26 25 夏季学期 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必修渲染实习 1+1* 2周 *为课外环节 必修素描实习 1 1 2 3 第一学年学分总计:29+26+2=57 二年级 秋季学期 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必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 2+1* 考试 *为课外环节 必修体育(3) 1 1+1* 考查 *为课外环节 必修英语(3) 4 4 考试参加学校水平考试 必修水彩(1) 4 4 考查

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关岭自治县关索中学义务教育 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工作的通知》和《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新要求,创新育人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务处在向各教研组长征集校本课程设置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以下课程设置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组织机构

为保证我校义务教育设置试点方案的实施,我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组员的课程设置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夏凯 副组长:龙政翰柴其军 组员:杜虎吴波汐何英红熊智肖平王智

(二)加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学科实践活动以学科内容为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体现其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的特征。我校具体设计如下: 1.语文和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语言应用为主,利用晚自习前30分钟安排学生阅读,利用课堂的前5分钟安排学生朗诵、辩论、戏剧表演等活动。 2.数学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主,主要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安排模拟商店、数学小游戏、制作教具等。 3.思想品德、历史和地理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道德、法制和情感的真实体验为主,校内安排道德讲坛和模拟法庭、校内定向测定等活动。 4.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分组实验、小制作为主,校内可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小发明和制作的展示,科技论文的撰写和电子报的制作,科普读物阅读交流和笔谈;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雷呈勇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使大学各门课程之间发生有机联系,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是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在大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决策者绝不能轻视理论指导,缺乏主见,盲从上级或他人,靠经验决策。缺乏系统考虑的、恒定不变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的课程,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应努力探讨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问题,使大学课程的设置避免随意性,增强适应性。 一、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理论基础,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有传统的文化背景,也有现实的社会条件。这些因素影响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因此,对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必须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1.社会需求 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不断引起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从各个方面影响课程的内容。大学课程必须适应这些需要。大学课程设置不能不考虑学习者的成长,因为人的成长是从一个生物的个体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化的人的过程,即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才能体现高等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 一般而言,大学课程设置,应考虑五个方面的社会需求因素:一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从业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要求;二是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三是满足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对终身学习提出的要求;四是知识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创新素质的要求;五是在考虑社会要求这一因素时,不要仅仅认为是一个社会或职业适应性的问题,还应当包括个体的谋生能力、创业意识、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对社会和自我积极向上的心态。 由于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以频繁的直接变化来应对,这就要求大学课程应该寻求课程主体和学习者对社会因素的开放态度,主动吸收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并在辨别、比较中使社会因素有机地成为课程内容的积极因素。[1]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生产力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动力。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学校课程的发展一直很慢,原因是学校的课程与生产劳动脱节,生产中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学校课程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增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二十世纪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改革,强化自然科学知识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这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不落伍。 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直接因素,一方面对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出掌握科学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课程的扩充、内容更新提供了条件。不仅影响工作岗位的种类和内涵,还影响课程编制的形态和内容。大学课程的变革,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随的。 尤其是人类进入到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高技术时代后,科学技术与大学课程设置的这种联系,体现得更为鲜明与突出。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技术设备综合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光学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因而,操纵、调试、维修这种高技术设备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综合技能,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这样的要求也就必然要在课程编制中反映出来。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最早的教材连插图都没有,现在有了彩图。除教科书、参考资料外,幻灯、电影、录音录像都成为新的教材。

中学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中学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为稳步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深化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县教委根据《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 方案〉的课程计划(讨论稿)》,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县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特制定《延庆县中学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整体课程设置,开设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校本课程。 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效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国防与民防教育、民族教育、安全和自救互救教育等内容。 二、课程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1.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2.教学时间:每学年上课35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两周)、复习考试2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两周)、学校机动2 周(用于学校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二)每周活动总量 1.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每课时40—45 分钟。 2.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长短课结合的实验。 3.晨会、校会、班会、团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三)课程设置表

延庆县中学七至九年级课程设置表 三、课程设置说明

(-)课程的选择 在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中,当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时,结合市、县评价机制,原则上选择分科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选择综合课程。 (二)外语课 为适应2008年奥运会和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教育部和北京市课程设置计划,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外语课课时。 (三)体育与健康课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体育课课时用于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健康教育课课时用于运动健康教育(包括:体育健康相关知识每学期4课时、安全和自救互救知识每学期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9课时、生理健康教育(包括:青春期教育每学期2课时、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每学期2课时、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每学期1课时),健康教育不组织笔试测试。 (四)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会实 践(如学军、学工、学农、社会调查等)、社区服务(一般利用课外时间安排)、以及 研究性学习等。 2.为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提高 生存能力,在综合实践课时内,单独设置信息技术课和劳动技术课。 3.劳动技术教育各校应参照《延庆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规划》,结合本校 师资与设备开设突出科技传播教育的电子制作技术、家用电工、农业技术、种养殖技术等地方课程;突岀文学艺术活动的“诗画欣赏”、“书法”、"生活美育”等校本课程。 4.学校可利用节假日时间集中或分散安排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不少 于2周。 (五)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1 ?地方课程是由我县开发的在县内统一开设的课 程。地方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是根据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的,目前地方教材教委

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介绍

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编码:101550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内容有: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数据的抽象和封装,继承性,多态性;2.C++源程序的构成,C++在非面向对象方面的一些新的扩展;3.类和对象;4.派生类与继承;5.多态性等。 教材:《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陈维兴林小茶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编码:1020602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软件工程原理,内容有:1.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2.可行性研究;3.需求分析;4.总体设计;5.详细设计;6.编码;7.软件测试;8.维护;9.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10.面向对象分析;11.面向对象设计;12.面向对象的实现等 教材:《软件工程导论》(第三版)张海藩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实用软件工程》郑人杰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课程编码:101460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离散数学原理,内容有:1.集合论:集合、关系、映射;2.图的基本概念、图的遍历、平面图、有向图;3.代数系统:代数结构,概念、性质、运算,半群、独异点、群与子群,陪集与拉格朗日定理,同态与同构、环;4.数理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 教材:《离散数学》第一版郭希娟主编吉林科技出版社 参考书:《离散数学》赵树春辽宁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编码:101480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内容有:1.计算机系统概论;2.数据化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3.计算机的逻辑部件;4.运算器;5.指令系统;6.中央处理器部件(CPU);7.存储系统;8.辅助存储器;9.输入输出设备;10.输入输出系统;11.计算机系统等。 教材:《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二版)王爱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白中英科学技术出版社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及程序设计课程编码:102050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常用开发工具,内容有:1.C语言概述;2.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3.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4.逻辑运算和判断选取控制;5.循环控制;6.数组;7.函数;8.编译预处理;9.指针;10.结构体与共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试行。)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 本课程计划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本课程计划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以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成果教育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打好基础,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根据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课程,注意教学要求和课业负担适当;从我国实际出发,注意城乡和各类地区的不同特点,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一、培养目标 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和初中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的目标: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

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辩是非的能力。 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惯。 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的情趣。 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初中阶段的目标: 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辩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 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大学课程专业内容

大学课程专业内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类)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熟练掌握商务英语的听、说、阅、译等技能,能运用计算机处理贸易业务,可在涉外经济部门、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及政府经贸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学制四年。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进出口贸易实务、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学、统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电子商务、专业英语等。 就业去向:适合到政府经济部门、工商企业,从事市场综合分析与管理、商品进出口业务等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类)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及程序设计基本能力,具备工业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能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安装施工、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科学制四年。 主要课程:机械工程基础(含机械设计表达、工程材料及成形、机械原理与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与控制、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 就业去向:适合到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各类大专院校、研究机构、设计院所,与机械设计制造相关的岗位工作,如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企业管理、产品设计、装备设计、技术攻关、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制造、安装、工程施工、经营销售等工作。(1)先进制造技术方向 注重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特别是制造方面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针对制造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企业对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特色课程主要有: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概论、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刀具设计。 (2)光机电一体化方向 注重光、机、电、液一体化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的能力培养,特别针对各类制造业,设计院所对光机电一体化设计、制造方面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特色课程主要有:单片机及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程光学、数控机床及加工编程。(3)机电测控技术方向 注重机电系统测试与控制技术和应用的能力培养,特别针对各类制造业对制造装备(特别是自动化生产装备)中机电系统测试与控制技术方面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特色课程主要有:计算机控制技术、测控仪器设计、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检测与传感技术。(4)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 注重各类模具,尤其是注塑模具和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的能力培养,特别针对制造业的模具制造企业、五金制造企业、塑料制品制造企业等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高级

清华大学金融专业课程设置

清华大学金融专业课程设置(2011-11-24 18:46:31)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重要转载 课教师课程 名 课程简介教材及参考书 裴宇红国际 金融 目的:在金融一体化及新信息技术条件下,建立分析现 代金融宏观框架,充分了解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资本 市场和金融衍生证券之间的关联性,掌握国际金融原理 及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具体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正确处理国际金融业务的能力。内容:虚拟经济 对金融的深远影响;外汇、国际结算、外汇交易等知识; 货币市场、外汇期货、外汇期权、金融互换等基本衍生 金融工具定价关系以及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的运用;国 际收支及不平衡调节;经济变量之间平价关系与汇率预 测;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及国 际金融组织等。 教材:国际金融原理,张陶伟,清 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华 夏出版社, 2.Sercu, P., and R. Uppal,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Firm 3:《国际金融市场》人大出版社 张丽宏应用 随机 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概率论基础;Possion 过程;Markov 过程;平稳过程;Brown运动;停时与鞅论;随机积分; 随机微分方程等 陈涛涛国际 经济 学 《国际经济学》课程借鉴MIT斯隆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 开设类似课程的方法,全程采用十几个真实的国家案例, 试图通过全新的案例教学方式,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体会 国际经济基本原理在真实世界中的作用方式与机制的机 会。课程内容分为“宏观经济分析”“国际贸易”“发展中国 家发展战略”“发达国家的经济问题”以及“国际经济一体 化”五个部分。所选案例既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 国家,也包括中国、韩国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课程 旨在帮助参加学习的学生提高对国际经济形势及其变化 的感悟能力和培养一定程度的分析能力。 1.本课程采用10余个哈佛案例展 开教学工作 2.理论知识可以参看: Paul Krugman and Maurice Obstfeld'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Addison-Wesley, 6th Edition. 宋逢明金融工程案例分析 王桂琴管理 沟通 This course is practice-oriented and the class language is English so that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hopefully can be improved. It is designed to help students think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