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37.43 KB
- 文档页数:3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及其计算公式2. 密度的影响因素3. 密度的测量与实验4. 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密度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因素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密度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密度的特性。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密度的重要性。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密度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基本含义。
3. 分析影响密度的因素,让学生了解密度变化的原因。
4. 进行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现象。
5.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讲解密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冰块、木材等,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密度的物体在同一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加深对密度特性的理解。
3. 问题解决:提出实际问题,如船舶的载货量与密度的关系,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密度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密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提出的创新观点。
教学设计第六章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题体积、密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为什么风车在酒精灯上方能转动?度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关注,进行初步猜测和讨论.而猜测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会有不同的密度。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出探究问题运用公式解决问题一、密度与温度(一)、引出探究问题1。
风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在火灾现场逃生时为什么要弯腰前进呢?2.水管为什么会冻裂?怎样防止水管被冻裂?(二)、归纳物质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1.当物体温度升高时,质量m不变,体积V变大根据 ,所以密度ρ变小;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上面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了风.2、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3.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胀”。
4。
介绍水的特点:水不简单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了,而水管受冷收缩,导致水管被冻裂。
事实表明,4℃的水密度最大。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密度越来越小.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由于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而造成的?二、密度与物质鉴别阅读课本内容进行讨论猜想回答理解记忆思考讨论回答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mρV=。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公式的推导及应用3. 生活中的密度现象分析4.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解析5. 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密度概念及应用。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分析生活中的密度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视频素材2. 实验器材:测量容器、液体、固体物品等3. 练习题及答案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提到的空气密度,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现象,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4. 应用: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密度问题,如浮力、沉没等,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6.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第一章:密度概念的引入】教学目标:了解密度的定义和特性能够描述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密度定义的解释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密度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教学方法: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举例说明密度概念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密度的存在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素材密度相关的科普视频或动画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提到的空气密度,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第一章:密度概念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密度定义: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密度公式:密度= 质量/ 体积。
密度单位:kg/m³或g/cm³。
1.3 教学活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冰块在水中漂浮,引入密度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密度差异,如木块与铁块的密度比较。
第二章:密度的影响因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密度的因素。
让学生能够分析生活中密度的变化。
2.2 教学内容影响密度的因素:温度、压力、物质的种类。
温度变化对密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密度减小;温度降低,密度增大。
压力变化对密度的影响:压力增大,密度增大;压力减小,密度减小。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温度变化对密度的影口向,如热水与冷水的密度比较。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压力变化对密度的影口向,如压缩空气的气球与未压缩的气球的密度比较。
第三章:密度的测量与计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密度计测量物体的密度。
让学生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3.2 教学内容密度计的使用方法:将密度计放入物体中,读取液面高度的变化。
密度计算方法:根据密度计的读数和物体的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密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第四章: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能够分析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密度在工业中的应用:如金属的铸造、合金的制备。
密度在环境中的应用:如水体的污染监测、地下水资源的探测。
4.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工业中的应用,如铁水浇铸成铁器的原理。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环境中的应用,如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的检测方法。
第五章:密度的综合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情境导入】大家欣赏屏幕上的两幅神奇的图片。
课件展示图片【提问】小小鲜花上放置了一个比花儿大了那么多的一个叫做“全碳气凝胶”的固体,为何花儿没有被压瘪呢?“全碳气凝胶”这种物质具有什么特性?【讲述】“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0.16mg/cm3,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据介绍,“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
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发现以及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密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或解答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6.4 密度与社会生活(设计意图:以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物理知识是有用的。
从生活走向物理。
)欣赏图片思考、讨论口答:可能是密度非常小的原因。
听讲感受科技知识在生活的应用。
认识密度在生活的重要作用,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新课讲授:(一)密度与温度(1)温度对物一、密度与温度【讲述】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乒乓球不小心压瘪了,但是没有裂口,你能让它恢复原状吗?讨论,解决问题:用热水烫。
体密度的影响学生活动1学生活动2 (2)风的形成让一个学生讲台前示范。
(课前用电热水壶加热一些热水)【提问】你认为乒乓球变得完好的原因是什么?【追问】1、乒乓球里的气体受热膨胀,质量是否改变?2、乒乓球内气体的密度如何变化?【归纳总结】由此可见,物质的密度受温度影响。
【导入】下面我们动手实验,试着总结物质密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
活动2观察锥形瓶口绷紧的气球先后在热水和冷水的形状变化。
点拨:热水逐渐淋向锥形瓶外壁,冷水加冰。
注意安全。
让两个学生做演示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现象,思考橡皮膜形状变化的原因。
想一想:瓶内气体的密度怎样变化?师生交流矫正:锥形瓶内密封的气体热胀冷缩导致气球形变。
密度与社会生活手写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密度的影响因素;3.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如“什么是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密度和质量、体积有什么关系?”等等。
2.讲解。
(1)密度的概念。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即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并举例说明,比如水的密度是1g/cm³。
(2)密度的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公式展示密度的计算方法,即密度=质量/体积。
并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计算密度。
(3)密度的影响因素。
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的影响因素,包括物质的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
并通过实验展示不同条件下物质的密度变化。
3.练习。
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巩固密度的计算方法。
4.应用。
(1)密度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在工程中的应用,比如建筑材料的选择、船舶设计等。
(2)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汽车油箱的设计、水的密度对人体浮力的影响等。
5.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密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七、板书设计。
密度的概念。
密度的计算方法。
密度的影响因素。
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和练习,学生对密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了解了密度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密度的知识。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的基本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学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启发教学、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空矿泉水瓶、热水、风车、酒精灯、火柴。
学生:土豆、小刀、量筒、刻度尺、烧杯、水、天平、细线。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密度与温度(板书)(师):看大屏幕上是一款新式的鸡尾酒,现场老师就为大家调制出这样一款鸡尾酒,请观看。
展示,并引入密度的应用。
(师):我们学习物理,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多提问,多思考。
那么老师今天想问问大家,冬天了,我们家里一般都用什么取暖?(学):地热,暖气,空调等(师):为什么现在地热这个流行呢?各种取暖设备安装的位置有什么道理么?(学):讨论。
热气向上跑之类的。
(师):那我们验证一下是不是热气上升。
(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风车,酒精灯)现象:风车旋转结论:热空气上升。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尤其明显,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能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掌握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鉴别物质。
难点:水的反常膨胀及盐水选种。
三、教学用具酒精灯,火柴,纸风车,冷水。
四、相关资源多媒体课件、【情境素材】密度与社会生活.mp4、纸风车.mp4。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建议播放【情境素材】密度与社会生活.mp4。
此图片为视频截图,请下载使用【情境素材】密度与社会生活.mp4 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2.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4.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由密度的公式ρ=m/V,求质量公式变形为m =ρV,求体积公式变形为V=m/ρ。
那么密度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新知讲解】1.密度与温度(1)风的形成实验演示《纸风车转动起来了》,让同学们讨论,并回答纸风车转动的原因。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了风。
人们可以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等,近代大规模利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2)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升。
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常见的物质中,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明显,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液体的密度也受温度的影响,热胀冷缩不如气体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建议播放【教学实验】纸风车.mp4此图片为视频截图,请下载使用【教学实验】纸风车.mp4(3)水的反常膨胀事实表明,4 ℃的水密度最大。
密度与社会生活-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希望学生能够:1.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2.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 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难点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内容及方法4.1 内容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4.2 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课文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和体积,计算出它们的密度;3.讨论:以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密度概念解决问题。
5. 活动设计5.1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讲解密度的概念;2.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3.给出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2 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1.给出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判断金属的品质?如何判断某个物体是否会浮在水面上?如何判断某个物体是否能够在水中漂浮?;2.引导学生应用密度概念解决这些问题;3.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是否正确。
5.3 实验1.给出一些不同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数据;2.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到这些物体的密度;3.让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密度,探讨计算密度的方法是否正确,以及不同物体的密度差异原因。
6.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了解了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和实验,使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密度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多角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备了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能力,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我始终秉持着“以幼儿为本,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的主题是《密度与社会生活》,我将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观察、思考,从而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孩子们感受物理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水、盐、油、石头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生活现象,如浮力、沉没等,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2. 实验一:密度比较实验。
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如水、盐、油等,引导他们发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实验二:浮力实验。
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物体在同一液体中的浮力现象,引导他们运用密度知识解释原因。
4. 实验三:沉没实验。
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物体在同一液体中的沉没现象,引导他们运用密度知识解释原因。
5. 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讨论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游泳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一堂名为《密度与社会生活》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八年级的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3. 使学生认识到密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
难点: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水、盐、糖、酒精等)、教学卡片。
学具:笔记本、尺子、实验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冰块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影响因素。
2. 讲解:讲解密度的概念,介绍密度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3. 实验:进行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的影响因素。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数据,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应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潜水艇、气球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
难点: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密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材料科学、地球物理等。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如自制潜水艇、热气球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认识密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密度与社会生活》这节课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学生需要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他们需要通过实验来体验密度的影响因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选种的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到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思考密度在生活中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密度与温度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龙卷风的视频引入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到在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有关。
接着,可以进行两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深入探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一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气球的变化,实验二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风车,观察在不同温度下风车的转动情况。
通过实验的结论,让学生理解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会变小。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密度与物质鉴别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到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然后,教师可以给出几
个不同物质的密度,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水的反常膨胀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验引入水的反常膨胀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到4℃水的密度最大。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让学生理解水的反常膨胀现象,避免学生将理论和实际脱节。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实验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通过讨论来交流和分享,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八、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课堂测试等。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生活中的风是由于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冷空气则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的。
气体受温度影响较大,而固体和液体则影响较小。
提问:当气温在0℃以下时,湖面结成冰,行人可以在上
面行走,那么湖底是否还有鱼存活?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看到冰面下水中嬉戏的鱼。
演示实验三:冰熔化体积缩小和水的反常膨胀。
教师可以演示将1kg冰化成水后的体积变化情况。
首先将装置中的烧瓶装满水,塞紧装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的胶塞,使玻璃管中保持适当高度的水柱。
然后将烧瓶置于盛有冰盐混合物的大烧杯中,等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取出。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总结出水
的特点。
密度与物质鉴别。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的阅读情况,讲讲自己的理解,观察实验并思考得出结论。
具体的实例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留意生活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通过运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展示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