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10
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最新4篇)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篇一教学内容:P一qi:例1 “做一做” 、练习五:2、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三、巩固提高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830+420=()+()()+200=()+3727+29=29+()A+()=20 +()2、完成P19“练习五”第2题。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篇一关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国标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它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
2、目标分析(1)教学技能目标: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来表示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二、说教学过程(一)探索加法交换律:这部分分成4步进行1、感知规律课的开始出示第56页的例题(前两幅图),通过解决“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得出一个等式,从而导入新课,进行加法交换律的研究。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并为下而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2、验证规律(1)组织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然后自己照样子仿写等式。
(2)运用自己写出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3、概括规律(1)通过自己仿写式子,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概括出规律,尝试用语言表述。
(2)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示出来着重强调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的简便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商不变规律汇总注:减法也适用于上述前两个公式。
商不变规律除Array了定义以外,还有两方面含义。
1.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就扩大相同的倍数;被除数若缩小(o除外)几倍,商就缩小相同的倍数。
2.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相同的倍数;若除数缩小(o除外)几倍,商就扩大相同的倍数。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一.用简便方法运算。
355+260+140+245 1022-478-422 987-(287+135)478-256-144 672-36+64 36+64-36+641814-378-422 568-(68+178)561-19+58382+165+35-82 155+256+45-98 512+(373—212)228+(72+189)169+199 109+(291—176)二. 判断。
1、56+72+28=56+(72+28)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83+63+27=83+27+63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三.应用题。
1.小明买了88斤苹果,10斤雪梨,12斤李子,总共买了多少斤水果!2.小明有3条数学题要做,5条英语题要做,2条语文题要做,今天一共需要做多少题3.小明,小红,小芳分别有68支铅笔,小明先给小芳26支,小红给小芳32支,问芳芳现在有多少支铅笔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3×15×2 125×7×8 250×56×4 75×9×2二、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5×8=35×(□×□) 45×12=45×(□×□)16×15=16×(□×□) 18×25=18×(□×□)125×32=125×(□×□) 25×24=25×(□×□)三、用简便方法计算:45×8 28×15 25×12 125×32 75×24四、判断18×12×5=18×(12×5),这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四年级运算率四年级运算定律公式有: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 a +( 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 a ×( 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 a×c+b×ca ×( b+c) =a×b+a×c。
6、减法的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 -( b+c)a -( b+c) = a-b-c。
7、减法的性质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
用字母表示:a-b-c= a-c-b。
8、除法的性质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 a ÷( b×c)a ÷( b×c) = a÷b÷c。
9、除法的性质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二个除数,再除以第一个除数。
用字母表示:a÷b÷c= a÷ c ÷ b。
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精选4篇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a+b=b+a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69+一⑦2)+2869+(一⑦2+28)壹伍5+(145+207)(壹伍5+145)+20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符号表示:(△+△)+○=△+(△+○)教师板书:(a+b)+c=a+(b+c)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P31/4、1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P31/3板书设计:加法的运算定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104+96+88=192+96=200+88=288(千米)=288(千米)40+56=56+40(88+104)+96=88+(104+96)(学生举例)(69+一⑦2)+28=69+(一⑦2+2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第56—第5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者:唐荣教学设计:明确今天的教学内容板书:运算律简介运算律的含义:即运算过程中发现的规律。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1,出示例题画面,由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题中所提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选择相关条件并进行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的解法,说说列式的理由板书:28+17 男生跳绳人数+女生跳绳人数17+28 女生跳绳人数+男生跳绳人数3,比较两式结果,总结规律4,由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5,比较两式异同点,明确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逐步导出规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6,说明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太多太多,为了简明表示出这一规律,我们用一个字母式子表示为a+b=b+a,明确这里的a,b分别代表两个数,等号表示"不变".二,数学加法结合律的条件(通过例题发现规律)1,根据例题的条件,你能求出参加活动一共有多少人吗各自列出算式:2,交流解题方法,明确算理(28+17)+23 28+(17+23)由学生分别算出结果,并比较异同,明确虽然顺序不一样,但结果相同,说明这也是一种规律,由各人再举出例子试试,看这一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
4,总结归纳这一规律,并学习用字母表示。
5,明确两规律的名称。
三,组织练习1,做第58页想想做做第1题,说出每一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做第2题,让学生先填一填,再说出各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4题,说出每组题中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4,完成第5题。
四,全课总结1,由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及要求这节课我们学习加法运算中的两种运算规律,要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字母表达式,并明白其含义。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去括号汇总一、交换律:①加法:A+B+C=A+C+B例子:9+6+1=9+1+6②减法:A-B-C=A-C-B例子:15-9-5=15-5-9③乘法:A×B×C=A×C×B例子:1×2×3=1×3×2④除法:A÷B÷C=A÷C÷B例子:6÷2÷3=6÷3÷2二、结合律:①加法:A+B+C=A+(B+C)例子:6+9+1=6+(9+1)②减法:A-B-C=A-(B+C)例子:15-1-4=15-(1+4)③结合律:A×B×C=A×(B×C)例子:9×5×2=9×(5×2)④结合律:A÷B÷C=A÷(B×C)例子:90÷5÷2=90÷(5×2)三、分配律:①乘法:A×(B+C)=A×B+A×C例子:5×(6+8)=5×6+5×8A×B+A×C=A×(B+C)5×17+5×3=5×(17+3)A×(B-C)=A×B-A×C例子:5×(8-6)=5×8-5×6A×B-A×C=A×(B-C)5×24-5×4=5×(24-4)②除法::(A+B)÷C=A÷C+B÷C例子:(9+6)÷3=9÷3+6÷3A÷C+B÷C=(A+B)÷C例子:9÷3+6÷3=(9+6)÷3(A-B)÷C=A÷C-B÷C例子:(9-6)÷3=9÷3-6÷3A÷C-B÷C=(A-B)÷C例子:9÷3-6÷3=(9-6)÷3四、去括号①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所有符号不变:A+(B+C)=A+B+C例子:9+(2+1)=9+2+1A+(B-C)=A+B-C例子:9+(2-1)=9+2-1②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A-(B-C)=A-B+C例子:9-(5-1)=9-5+1A-(B+C)=A-B-C9-(1+8)=9-1-8③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不变:A×(B×C)=A×B×C例子:3×(2×6)=3×2×6A×(B÷C)=A×B÷C3×(6÷2)=3×6÷2④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A÷(B×C)=A÷B÷C例子:12÷(2×6)=12÷2÷6A÷(B÷C)=A÷B×C12÷(6÷2)=12÷6×2。
小学四年级数学7个运算定律一、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二、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或a+b+c =a+(b+c)三、减法性质(1)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
a-b=(a+c)-(b+c)或a-b=(a-c)-(b-c)(2)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
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a-b=(a+c)-b=差+c或a-b=(a-c)-b=差-ca-b=a-(b+c)=差-c或a-b=a-(b-c)=差+c(3)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
a–b-c= a-(b + c)四、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a×b = b×a五、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 =(a×b)×c或a×b×c = a×(b×c)六、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 + b) ×c= a×c+b×c 或(a - b)×c= a×c-b×c七、乘法的其他运算性质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必须把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其积不变。
a×b = (a×c) ×( b÷c)八、除法的运算性质(1)商不变性质,两个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一个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一、加法交换律。
(一)定义。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二)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表示为:a + b = b+ a。
(三)举例。
1. 例如在计算25+13时,根据加法交换律也可以写成13 + 25。
- 先计算25+13 = 38。
- 再计算13+25 = 38。
- 可以看到结果是一样的。
2. 再比如3+7 = 7+3,3+7 = 10,7+3 = 10。
二、加法结合律。
(一)定义。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二)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 + b)+c = a+(b + c)。
(三)举例。
1. 计算(2 + 3)+5时,按照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2+3 = 5,再算5+5 = 10。
- 如果根据加法结合律先算3 + 5=8,再算2+8 = 10。
- 结果是相同的。
2. 再如(1+4)+5 = 1+(4 + 5)。
- 先算左边:(1+4)+5 = 5+5 = 10。
- 再算右边:1+(4 + 5)=1+9 = 10。
加法结合律:多个加数相加,可以任意两个加数先加。
a+b+c= a+(b+c)连减律:连减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连减这两个数)。
a—b—c= a—(b+c)可以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
a—b—c= a—c—b598+99 396—28—22 355+260+140+245109+(291—176) 43+189+57 591+482+118986+1999 216+89+11 473+79—63 645—180—245 1022-478-422 987-(287+135)478-256-144 672-36-64 36+64-36+64487-287-139-61 500-257-143 2000-368-1321814-378-422 155+264+36+45 698-291-9568-(68+178) 382+165+35-82 169+199184+507 236+189+64 759—126—259569—256—44 514+189—214 228+(72+189)28+45+72 123+38+62 1+13+85+7+99100-57-23 37+56+63+44 574-3981457-(185+457) 68+24+32+76 425+64+75+36235+102 902-98 634-273+466-127(337+464)+536 727-194-106 374-(35+174)765-(96+65) 247-185+53-15 384-297乘法结合律:多个因数相乘,可以任意两个因数先乘。
a×b×c= a×(b×c)(25×4=100、125×8=1000)连除律:连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除以两个数的积,可以连除以这两个数)。
a÷b÷c= a÷(b×c)可以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多个加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
a+b=b+a加法结合律:多个加数相加,可以任意两个加数先加。
a+b+c= a+(b+c)连减律:连减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连减这两个数)。
a—b—c= a—(b+c)可以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
a—b—c= a—c—b598+99 396—28—22 355+260+140+245109+(291—176) 43+189+57 591+482+118986+1999 216+89+11 473+79—63 645—180—245 1022-478-422 987-(287+135)478-256-144 672-36-64 36+64-36+64487-287-139-61 500-257-143 2000-368-1321814-378-422 155+264+36+45 698-291-9568-(68+178)382+165+35-82 169+199184+507 236+189+64 759—126—259 569—256—44 514+189—214 228+(72+189)28+45+72 123+38+62 1+13+85+7+99100-57-23 37+56+63+44 574-3981457-(185+457)68+24+32+76 425+64+75+36235+102 902-98 634-273+466-127 (337+464)+536 727-194-106 374-(35+174)765-(96+65) 247-185+53-15 384-297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多个因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
a×b=b×a乘法结合律:多个因数相乘,可以任意两个因数先乘。
a×b×c= a×(b×c)(25×4=100、125×8=1000)连除律:连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除以两个数的积,可以连除以这两个数)。
小学四年级上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结合分配律及商不变规律汇总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商不变规律汇总注:减法也适用于上述前两个公式。
商不变规律除了定义以外,还有两方面含义。
1.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就扩大相同的倍数;被除数若缩小(o 除外)几倍,商就缩小相同的倍数。
2.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相同的倍数;若除数缩小(o 除外)几倍,商就扩大相同的倍数。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一.用简便方法运算。
355+260+140+245 1022-478-422 987-(287+135)名称 定义公式加法交换律有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在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叫做乘法交换律。
a ×b=b ×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 ×b)×c=a ×(b ×c)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
(a+b)×c=a ×c+b ×c 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无1814-378-422 568-(68+178) 561-19+58382+165+35-82 155+256+45-98 512+(373—212)228+(72+189) 169+199 109+(291—176)二. 判断。
1、56+72+28=56+(72+28)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83+63+27=83+27+63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精选6篇〕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精选6篇〕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2、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应用定律进展验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拟、概括推理的才能。
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对加法的计算已经比拟熟悉,对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也有了感性认识,所以这节课就是要明确地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对抽象概括定义、定律重视不够,又不习惯于用加法意义进展说理,因此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39+47 83+15 420+18047+39 15+83 180+4202.口答.(1)小明栽了18棵杨树和14棵柳树,他一共栽了多少棵树?(2)小敏做了25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多5朵。
做黄花多少朵?(3)赵强读一本书,已经读了46页,还有58页没读,这本书共有多少页?二、学习新课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今天要在学加法知识的根底上,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并且能应用它解答实际问题.(板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1.教学加法的意义.(1)例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读题后,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学生独立解答:137+357=494(千米)加数加数和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千米。
提问:①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②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③要合并的两个数指的是什么数?合并成的一个数指的是什么数?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北京到济南铁路的长度,就要把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和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这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加法是求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要合并的两个数是137千米和357千米,合并成的一个数是494千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这个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的计算。
本节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通过观察和操作,他们能够发现并理解这两个律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2.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他们自己发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2.合作交流法:在学生发现规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律的运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实例。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加法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个加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多个加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同时,引导学生与加法交换律进行对比,加深对两个律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加法计算,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加法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掌握程度。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优秀7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国标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它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
2、目标分析(1)教学技能目标: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来表示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二、说教学过程(一)探索加法交换律:这部分分成4步进行1、感知规律课的开始出示第56页的例题(前两幅图),通过解决“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得出一个等式,从而导入新课,进行加法交换律的研究。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并为下而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2、验证规律(1)组织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然后自己照样子仿写等式。
(2)运用自己写出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3、概括规律(1)通过自己仿写式子,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概括出规律,尝试用语言表述。
(2)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示出来着重强调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的简便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
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四年级上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交换律和结合律是非常重要的运算定律。
它们就像是数学世界里的神奇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更轻松、更快捷地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咱们先来说说交换律。
交换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说的是,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比如说,3 + 5 = 5 + 3 ,结果都是 8 。
乘法交换律呢,就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比如 2 × 3 = 3 × 2 ,积都是 6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咱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
假设你有 3 个苹果,我有 5 个苹果,咱俩把苹果放在一起,不管是先数你的 3 个再数我的 5 个,还是先数我的 5 个再数你的 3 个,苹果的总数是不是都不会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再比如,咱们班的座位排成 2 排,每排 3 个座位,或者排成 3 排,每排 2 个座位,座位的总数是不是也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交换律在计算中可有用啦!比如说计算 45 + 37 + 55 ,如果按照顺序从左往右算,可能会有点麻烦。
但我们运用加法交换律,把 55 和37 交换位置,先算 45 + 55 = 100 ,再加上 37 就等于 137 ,这样是不是简单多了?接下来咱们再聊聊结合律。
结合律也有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是说,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比如(2 + 3) + 4 = 2 +(3 + 4) ,结果都是 9 。
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比如(2 × 3) × 4 = 2 ×(3 × 4) ,积都是 24 。
咱们还用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一下。
假设要给教室里的桌子贴桌纸,横着有 3 排,每排 4 张桌子,竖着有 2 列。
我们可以先算每一横排的 3 张桌子一共需要多少桌纸,再乘以 2 列;也可以先算每一列的 2 张桌子一共需要多少桌纸,再乘以 3 排,最后需要的桌纸总数是一样的。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在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发现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学习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学习难点】能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活动方案】活动一:谈话导入孩子们今天今天好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他们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他们想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谁能告诉他们?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活动二: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的故事)我们先来听一个“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的猴子。
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只桃子。
几年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好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于是他跟猴子商量说:“从今天起,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只桃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只桃子,不知道你们同意不同意?”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象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看到这一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只,晚上再给你们三只,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桃子已经由三个变为四个桃子,跟以前一样,就高兴的在地上翻滚起来。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呢?(交换、不变)(课前,讲了朝三暮四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思考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并从中发现规律。
)活动三: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计算得数。
(1) 27+73 73+27 (2) 37+58 58+372.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①独立思考②小组交流答案③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根据讨论的结果猜想结论4.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活动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自己设计一组算式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2.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1)列式:(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3.小结:(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
【检测反馈】1.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470+830=830+ 1013+214=十256+214= +256 十 367=367 +(1)将卡片470、880、1013、214、58、58发给六个同学。
(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
(3)小结:你发现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a+b=b+a 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____+(____+____)(a+b)+c=____+(____+____)3.综合练习(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打"√"号。
a+(20+9)=(a+20)+9 ()△+(○+b)=(△+□)+b ()(10+20)+30+40=10+(20+30)+40 ()3.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l+2+3+4+5+…+99+100=5050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
【学习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两个加数。
【活动方案】活动一:创设情景.出示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情况。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活动二:探索规律.1.加法结合律。
(1)三天一共行多少千米?可以怎样计算:学生分小组上黑板完成。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结果:出示:(88+104)+96 ○ 88+(104+96)怎么填?(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3)揭示规律。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总结规律,全班展示。
用符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_____)(4)问:这里的a、b、c 可以表示哪些数?活动三:实践运用,深化知识.1.创设情景:教科书20页图显示小精灵的话: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
2.尝试计算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全班汇报交流。
【检测反馈】1.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再和()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再和()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
用字母表示为()。
2.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填一填。
(1)139+45+61=()+()(2)54+81+119=54+()(3)105+72+95=72+()3.怎样简便怎样计算257+61+143 143+235+6528+64+36+72 134+64+26+66325+72+75+128 812+345+18813+456+65+44+354.快递公司周六上午送出137封邮件,下午送出164封邮件,周日送出163封邮件,双休日一共送出多少封邮件?减法的性质(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2、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自己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活动方案】活动一:探索规律。
1、竞赛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第一组第二组72-6-4 72-(6+4)85-8-2 85-(8+2)126-70-30 126-(70+30)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活动二:自我检测。
师: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减法运算性质。
1.运用减法运算性质在()里填数,在( )里填运算符号。
1013-()- ()=1013-(54 146 )715-(65 11)= 715 - () - 11师:你的根据是什么?2.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420-36+64=420-(36+64)1000-576-24=1000-(576+24)963-450-50=963-(450-50)638-(438+57=638-438+57901-109-91= 901-(109+91)113-36-64= 133-(36+64)3456-(481+519)= 3456-481-5193.填空:436-236-150=436-(□+□)480-(268+132)=480〇268〇1321000-159-□=1000〇(□+441)□-(217+443)=895-□-□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习难点】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活动一:导入1.口算50×70= 12×58=40×5= 11+7=4+25= 70×50=8×125= 5×40=7+11= 25+4=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活动二:教学实施1.领会主题图(1)观察图意(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分析数量关系(2)列式计算:(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5)归纳总结: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出示: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1)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2)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方法一:方法二:(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15×6)×10()15×(6×10)(125×80)×3()125×(80×3)(12×25)×4()12×(25×4)(5)归纳总结:什么是乘法结合律?【检测反馈】1. 填一填:75×26=()×()8×2=2()A×B=()×()a×()=15×()125×7×8=()×()×7(40×15)×[ ]=40×([ ] ×6)25×(4×[ ])×([ ] ×4)×132×4×6×5=(4×6)×([ ] ×[ ])2. 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