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 精读博览 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9
“开展经典阅读,提升语文素养”课题结题报告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人格品位的方法和途径,这是我们永远的目标。
我们认为,开展经典作品阅读,让学生走近经典,阅读经典,确是一条很好的“捷径”。
而且,新课程下的语文课改(包括中考试题命题)也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和积累,本研究课题组试从学生的“经典阅读”入手,进行了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对学生经典阅读状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对如何开展经典阅读进行了积极不懈的探索,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课题的提出当前的教育存在问题: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教育错位。
要治愈语文的致命伤——“贫乏”,唯一的药方就是走进经典阅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
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不仅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大师,而且出现了许多宏篇巨著和艺术精品。
这些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经典小说名著和现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瑰丽的奇葩。
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在初中生中开展课外经典作品阅读,让他们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培养美好的思想情操,提升良好的文学素养,健全人格的发育。
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我校在几年前就针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而窄”,开设“自由阅读”课,并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背诵作为考查内容。
面对新课标的实施,尤其是新形势下的中考命题改革趋势,考查内容大多侧重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课外积累,我们应重新审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所处的位置,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全面改革语文教学,彻底提升学生素养[摘要] 语文教学要把授知、育德、益身和益心有机结合,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传统的封闭性为开放性,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面向社会生活,深入心灵,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潜能;课程评价标准要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以激励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主体意识大语文观综合评价中学语文课改改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改革。
一、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授知、育德、益身和益心的有机统一转变,弘扬人文精神传统的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思想性文学性,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智能的开发和情感的体验。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以《春》为例,在授课前,我首先以“找春天说春天”为话题,让学生在当地找不同的观察点,如有的同学重点观察公园里的湖水,有的同学观察校园花草,有的同学观察田野树木。
在课堂上,我先问大家找春天都找到了什么,再互相发问。
有的同学提出“我想知道池子里的水怎么样了”;有的同学提出“我想知道现在有些什么花开了,好看吗?”等问题,这些自然地变成了交际话题,互相的问答过程就是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些男同学折下了柳枝,带来了桃花,有的还带来了小鱼,用实物来说明这是他们找到的春天,我首先肯定了他们善于发现生活,同时也告诉他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不要乱攀摘花草树木。
看到他们羞愧地低下的头,我想他们的品德修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课堂学习中让他们先阅读原文,而后分小组讨论:(1)作者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2)他用了什么样的句子?跟我们想的和说的有什么不同?(3)他写春天妙在何处?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懂得了应该描写春天的什么,怎样写春天。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习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学生学习语文,具有对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身处在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环境中,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大量的实践机会。
一、依据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
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每学一篇文章让学生写一写学后的感受,从中你有什么收获,文中优美的语句加以积累,好的句式进行仿写。
学一首诗歌也可以让学生去编写。
比如前几天我们学了《麦哨》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朗读完后我让学生仿写,孩子们写出了诗一般文字,王卓桐同学是这样写的:粉嫩粉嫩的桃花谢了,结出了粉粉的桃子;雪白雪白的棉花花谢了,结出了如雪般的棉花。
梁艺琳同学:淡黄的黄瓜花谢了,结出了绿绿的黄瓜;红红的石榴花谢了,结出了酸甜可口的石榴。
等等。
同学们都开动脑筋想自己所熟悉的农作物,班级里简直成了农业展览会、成了诗歌朗诵节。
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地课堂中不仅拓宽了知识层面,也提高语文素养。
二、立足课堂,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开课五分钟”活动,“开课五分钟”指每堂课上课铃响后的前五分中。
把这五分钟从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拿出,进行语文学习的专项活动,称之为“开课五分钟”活动。
每堂课师生问好后轮到的学生上台活动。
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叙新闻、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佳作简介、好书推荐、名句赏析、小演讲、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绕口令、词语接龙、对反义词、口头小作文、猜谜语、回答脑筋急转弯等。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主科之一,语文是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大学的重要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取得好成绩,许多家长、老师填鸭式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但是沉重的学习压力下、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下,语文课堂失去其应有的感情、文学色彩。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初中语文教学在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的同时,也应该陶冶学生的文学气息、道德情操,将枯燥乏味的灌输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一、创新教学情景,聆听文学悦音要转变当前枯燥乏味的课堂,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
语文通过文字给予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情感。
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军教学课堂,当前各个学科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可以结合文字与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充分体会到语文的奥秘。
如在初中经典课文《济南的冬天》这一文章的学习中,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的济南。
用一幅幅如冬日里的覆盖的小雪的图片、漂浮着水草冒着热气的河水图片等富有冬日气息的图片展开在学生的眼前,同时配上舒缓的音乐。
让学生一边观看应景的图片,一边浏览术中的文字,耳畔响起的是犹如唤醒冬日熟睡心灵的音乐,让学生放佛身临其情。
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对于文学的感悟能力。
二、课文角色扮演,让课堂活起来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这一特性开展课堂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更能提高学生对于课文情感的把握能力,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
如以《木兰诗》为例,该课文篇幅较短,但是其中时间跨度大、故事多,因此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木兰诗》的理解用表演的形式将其演绎出来。
以?n文《木兰诗》为蓝本,丰富《木兰诗》中木兰、木兰父亲、木兰弟弟、将军等人的形象。
引导学生思考在既定的背景、人物关系下,木兰在家、从军过程中除了课文中描述的事还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木兰要如何在军中隐瞒自己的身份等。
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1. 引言1.1 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起点。
在现代社会,语文素养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更加强调学生思维品质、情感品质、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培养。
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与责任。
通过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热爱阅读、注重思辨、勇于创新,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沟通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重要素质。
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学生特点的语文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品质,努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优质的发展。
2. 正文2.1 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语文课堂正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素养的主要场所。
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取语言文字能力的主要途径。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感和修辞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养水平。
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语文课堂中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等文本,常常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培养尊重他人、容纳他人的观念和态度。
语文课堂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涵盖语言、文学、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养。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写作等活动锻炼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认真对待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使命和目标,培养出具有高度素养的优秀人才。
如何用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摘要〕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营造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素养教学方法创新能力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一些中学对学生课外阅读重视不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本文针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就借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出了相应策略。
1 激发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地动力。
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因势利导,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
1.1 从教材中延伸,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把课堂上要求学生阅读的大量内容转移到课外去阅读,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1.2 从课文引用的段落着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
通过阅读原著,使学生理解课文节选段落在原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节选段落的真实含义。
1.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的信息、新颖的手法,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
培养学生灵活性、多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对同一问题作多角度思考,进行丰富的想象,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和综合思维能力,并不断加以深化,进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4 给学生推荐一些新书,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阅读教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
假如我们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使学生们能随时地、方便地读到他们喜爱的文学、科技以及一切有益的读物。
培养阅读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1. 引言1.1 培养阅读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当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展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和杂乱的网络世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变得尤为重要。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激发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只有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逐渐提高语文素养,拓展思维视野,提升学业成绩。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例如多选用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启蒙教育、组织课外阅读活动等。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关键,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加强阅读教育,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正文2.1 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等。
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领域的知识及丰富多样的词汇,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不断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欣赏不同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作品的风格和内涵,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带领学生深度阅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者:周文琪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41期摘要:深度阅读是推动学生学习思考、升华学生学习体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适宜的阅读任务,引领学生主动走进文本;深度整合阅读资源,发展学生学习思维;落实有效的阅读指导,突破阅读重点,升华学生阅读体验。
从多个角度推动学生主动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内驱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立足高中语文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能够从阅读入手,推动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落实语文要素,丰富语言积累,品味文本内涵,推动学生更好地读写迁移,逐步发展。
一、创设阅读任务,深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入高中阶段,学生需要阅读的篇幅逐渐增多,阅读的难度也循序增加,因此很多学生出现了“审美依赖”的问题,对文本缺乏必要的审读意识。
同时,在文本感知、语言特色、审美赏鉴过程中,对教师的讲解存有很大的依赖。
很多时候学生只能够干巴巴背诵文本,但对文字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意蕴不能有效把握。
在高中语文深度教学阅读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创始有效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优化学生的深度阅读审美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创设阅读任务、实施读写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人文要素进行有效把握。
譬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斟酌推敲对比读,基于文章,让学生进行文本层面的斟酌和推敲,对其中的一些词句进行有效品读,对人物心态的转换、作者观点的层次性剖析进行更好的把握。
立足阅读,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尤其是对文中出现的一些细节描写、富含哲理的文字,都要引领学生细细审读,并结合生活感悟交流阅读体验。
从读入手引领学生更好地咀嚼文本,不仅可以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让学生从扁平化的阅读向生动探究有效迈进。
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1. 引言1.1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传统学科之一,承载着沟通交流、思维表达、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语文核心素养则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等。
小学生正值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意义重大。
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良好的语文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他学科知识。
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发展自身潜能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信心、创造力、思维能力等。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成为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人才。
2. 正文2.1 立足课堂,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可以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这包括字词句的认读、基本语法知识的掌握等。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分析文章,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
这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写作训练等方式来实现。
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语文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除了在课堂上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组织语文社团或文学社,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诗歌朗诵、小品表演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可以推动学生参加各类语文竞赛,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
还可以通过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展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要立足课堂和延伸课外相结合,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 陈天晴[1]
作者机构: [1]贺州市八步区教学研究室,广西贺州,542899
出版物刊名: 教育观察
页码: 99-101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1期
主题词: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阅读能力;"快乐读书吧";提高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统编教材强调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内涵.这要求语文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引导小学生扎扎实实识字写字、真真切切朗读课文、踏踏实实习得阅读、用好"快乐读书吧"栏目,助推课外阅读课程化等四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传承。
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阅读素养、写作素养、表达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立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石,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建立广泛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辨析、归纳、综合的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并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炼素材,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批改,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素养。
语文教学既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要注重学生的形象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大胆表达、多角度表达、多形式表达,培养他们自信、大胆的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交流,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思维拓展,让学生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分析、辨别、思考和解决问题。
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注重课程改革,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教育理念的改革。
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游刃有余。
案例提供者哈尔滨市抚顺小学张璇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落实两个多音字“熨”和“粘”的读音,同时体会文中叠词表达的不同效果。
2.学习并运用借助近义词、熟字、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3.运用抓关键词语谈感受的方法体会文中描写水泥道美的语句,并教给学生简单的批注方法。
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进而感受水泥道的美。
教学重、难点:1.学习并掌握联系上下文和借助熟字猜词义并理解词语的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文中描写水泥道美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走着一些不起眼的水泥道,它是什么样的?想看看吗?(课件出示图片。
)一条光秃秃的水泥道,当深秋季节到来的时候,许多叶子落在这条水泥道上又会出现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教师板书课题,强调本课两个生字“铺”和“泥”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多音字“熨”和“粘”,通过给出字义和具体语句的形式明晰读音。
3.出示“ABB”和“ABAB”两种形式的叠词,体会“一片片”和“一片一片”所表达意思的不同之处。
4.快速读文,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5.作者重点描写的是哪几个景物呢?6.自由读第5~7自然段,看看叶子和水泥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脉络,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水泥道的美。
三、重点研读,感受美好1.默读第5~7自然段,用“○”圈出体现水泥道美的词语,用“—”画出体现水泥道美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梳理。
句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1)汇报中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词语“金黄金黄”“一片片”体会水泥道的美。
(2)教学生在圈出的词语旁做标注,写上颜色和数量。
课内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摘要:语文素养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要注重改革语文教学方法,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时间上,为学生提供一切机会,在学习空间上扩大到学校、家庭、社会,要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相互增益,给学生学习创造更加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阅读;提高一、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书本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语文实践活动,上课前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或先了解一下学生已积累的生活经验及实践活动,作为教学铺垫,学生会兴致勃勃地去从事一些实践活动。
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后,我设计了一道能力题:仿句(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让学生用带点的字写一句话,也可使用其他动词,注意准确使用动词。
仿句练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关注学生的智力背景,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语文学习不应成为一种孤立的学习活动,而应当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曾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把课堂上要教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促进,提高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1. 引言1.1 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语言材料,包括文章、诗歌、散文等,这些材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正确的语法和修辞技巧,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色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和思考复杂现象时更具优势。
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 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技能等。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具备更全面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会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语文课堂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文情操。
通过文学作品和语言表达,学生可以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培养情感、审美和道德素养,提升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的人文情操,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重视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2. 正文2.1 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引言部分已经为读者介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首先探讨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聚焦语文素养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语言文字思维能力、文化传承能力等方面的素养水平。
在当今社会,语文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提升语文素养的策略和方法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语文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应对生活、工作、学习的基本素养。
提高语文素养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素养的提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语文是学习和交流的基础,通过语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现代社会,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和未来职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提高语文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审美情感和文化品位的重要来源。
通过文学鉴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
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思维能力。
语文学习是思维的训练过程,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提高语文素养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通过语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心,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提升语文素养的策略和方法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要注重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文字知识的灌输,更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要创新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等现代技术手段,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一、“立德树人”要“整体渗透,润物无声”统编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立德树人”。
使用新教材,首先要考虑的也应当是“立德树人”。
这是很高的目标,也是必须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
不宜对这个要求做简单化理解,以为只是政治口号。
教材体现“立德树人”是颇为用心的,有一个通盘的构思,希望能做到“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在教材中,“立德树人”不是贴标签,不是“穿鞋戴帽”,而是时常要想到要付诸实践的教育行为。
这个构思到了高中,就更明确了,归纳为三个词——“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
这是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主轴,其实在编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时,也是力图以这三个词所体现的精神作为目标的。
小学语文教材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呢?也可以从这三个词所体现的编写主轴去看,去理解教材的结构框架、单元划分、课文选择和教学设计。
老师们只要按照教材来实施教学,有这方面的自觉,“立德树人”的目标就有了基本的依托。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如何体现“立德树人”的?从课文选择看,增加了体现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课文,同时也兼顾到其他类型的文化。
所选课文注重经典性,这就保证了教材的“材”是有利于“立德树人”的。
再看框架结构。
新教材以双线组合来设计教学单元,一条线是人文主题,另一条线,是文体和语文素养等要求。
每个单元都有一句格言或者诗句做导语,以比较灵活的方式把单元的人文主题标示出来。
备课时应当先琢磨导语的含义,结合单元的课文去把握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
主题可能比较宽泛,但总有大致的指向。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首页写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结合课文,我们可以理解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而第八单元首页写的是“青史留名多俊杰”,主题则落在学习中华历史仁人志士精神这一点上。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用了艾青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首页标示的是“重温革命岁月”,显然,这两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爱国”和“继承革命传统”。
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作者:秦海妮来源:《速读·下旬》2018年第10期语文素养就是国文教学的目标,是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呢?本人认为,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立足课堂教学。
从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1.搜集信息,整合信息成功始于良好的开端。
因此,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应从课前入手。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资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如在执教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在课前预习时,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课外资料或借助工具书等途径来搜集资料,从中了解到地球上一切生物为了维持生命,都必须从自然界中摄取能量和营养,从而形成了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
如猫头鹰以蛇为食物,蛇以麻雀、青蛙、田鼠等为食物,麻雀、青蛙、田鼠又以蚂蚱等昆虫为食物,蚂蚱等昆虫又以稻谷等农作物为食物,稻谷等农作物以土壤中各种有机物为食物,土壤以各种动物,如猫头鹰等的尸体补充有机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了解到文中狼以鹿为食物,鹿和狼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明白了生物界中存在的互相依附又相互制约的共生共荣的客观规律,从而对如何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动物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为课堂上再来体会文章题目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深刻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创设情境便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开课时,我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情感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立足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伍世照
【期刊名称】《新课程(教研版)》
【年(卷),期】2018(000)003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在课堂中利用课文来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教学的方法:在句子教学中进行仿写,在段落教学中进行改写,在词语教学中进行活写.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与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页数】1页(P90)
【作者】伍世照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白石镇中心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立足文本,挖掘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途径的思考 [J], 洪志玲
2.立足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备课指导 [J], 陶月华
3.立足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备课指导 [J], 陶月华
4.立足职高实际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J], 李玉梅
5.立足生活设计口语交际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J], 杜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立足课堂精读博览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经典诵读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交流胶南市实验小学课题组《经典诵读策略的研究》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语文学习策略研究”的子课题。
此课题研究旨在探究学生在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享受最丰盛的精神大餐的过程中的操作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审美能力,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进程。
对此课题研究,前一阶段我们主要是立足课堂教学,探究优质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引向广阔的阅读殿堂,丰厚学生的文化素养。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课堂教学以优质高效为目标,突出重点,强化训练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其中有很多是名家名篇,这些文章不乏真知灼见,是作者通过生活体验亲身观察而写出的。
引导学生读好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经典”文章,使学生习得读书方法,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夯实基础——低年级充分识字,提前读写,打下学生诵读经典的基础识字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基石。
在小学低年级,如何让学生大量、快速、准确地识字并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
我校识字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语文课本为基本教材,借鉴全国比较有影响的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韵语识字、直映识字等方法,采用读儿歌识字、借实物识字、画中识字、识字与拼音结合、识字与识词结合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
通过诵古诗、猜谜语、讲故事比赛等形式拓宽识字渠道,让学生充分地识字。
同时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汉字形声字表音表义相结合的特点识字,利用构字部件相加减的方法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在此基础上,抓好提前读写,将识字教学融入学生的读写训练之中。
通过几年的改革,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形成了“大量识字,提前读写”的格局。
据统计,学生二年级结束识字量在二千五百字左右,超过了课标要求的识字量;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写话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抓住关键——加大阅读教学改革力度,优化教学过程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所占课时最多,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主阵地。
为此我们加大阅读教学改革力度,优化教学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认真实践“重诵读、重语感、重积累、重感悟”的思想,探索“两种模式”,抓好“四个强调”。
我们着重探索了如下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中高年级课例教学的模式——“立足课堂,两头延伸”。
所谓“两头延伸”,即抓好课前课后。
课前,让学生充分读书,充分自学,充分查找有关资料,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起点;课后,学生充分地阅读经典书籍,充分地练笔,充分地发挥个性特长。
“立足课堂”,即在课堂中求落实,使每个学生真正有所得。
这一模式的基本结构有六步:第一步课前预习,质疑存疑;第二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第三步突出重点,每课有得;第四步品评欣赏,各有所得;第五步小结归纳,梳理所得;第六步练习运用,巩固所得。
在这六个环节中,“突出重点”和“品评欣赏”是最重要的环节。
课文中的非重点段落或教学中未理解到的内容放给学生充分自学,让学生运用重点段落中学到的方法去独立品评,各有所得。
这“得”,可以是课文内容方面的收获,可以是作者用词造句方面的匠心之处,也可以是文章表达方法上的独到之点。
“品评欣赏,各有所得”,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方法得到迁移运用、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第二种,“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使学生在经历“自学质疑——质疑答疑——激疑拓展”的过程中一步步学会学习,把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作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着力点来抓。
课堂中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仅同求,更应求异。
教学过程一般为:预习自学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标出来。
小组讨论,看不懂的问题能否在小组内解决。
根据小组讨论后的问题和老师的设疑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般让学生读读某段或某几段,带着“看看读懂了什么”的问题去学习课文。
总结,再次质疑答疑。
走完阅读教学的第二个过程,一般以“有什么收获?”和“课文的什么地方给你印象深?”为题展开。
阅读教学的改革中,四个强调指:一是强调读书训练,提出了“无论怎么读都不过分”的口号。
以读为主线安排教学结构,在读书的训练中尤其抓好“默读”、“品读”、“速读”和“跳读”的训练。
默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课程标准》中早有定论。
品读则是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出文章的味来,“品”出作者写文章的深意,达到“甚解”的境界。
而“速读”和“跳读”则是语文教学的必须。
因为我校规定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量应在200万字以上,完成此任务就必须有较快的阅读速读,具有快速浏览抓住文章大意的能力。
训练读书的速读,要求一目一行,甚至一目十行。
我们通过课堂教学来训练学生的这些能力,并使之落实到开放性的经典诵读实践中。
二是强调相关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务必在相应的年级段过关。
我们把《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训练的“点”和作文教学训练的“点”进行了有机的梳理,并分配到各年级,狠抓落实。
在小学各年级段的训练重点中,前一年段的训练重点是后一年段训练重点的基础:后一年段的训练重点则是前一年段训练重点的必然发展。
无论哪一年段的训练重点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后一年段的训练,都不可能顺利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总要求。
三是强调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我们在改革阅读教学的同时抓好语文教材提供的八次大作文,篇篇落实。
另一方面我们还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读写训练的结合点,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看插图编故事,读诗歌编故事,续写、补写、改写课文,写法迁移仿写片断,写读后感、解说词、广告词等等。
这样的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是强调习惯的养成,树立“基本习惯即基本素质”的观念,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
苏教版教材在每册课本的开篇都采用彩色图片的形式集中编排了寓教育性、审美性于一体的学习习惯的内容,这样,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我们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既注意突出重点,又坚持常抓不懈,细致耐心地进行长期、反复的训练。
我们提出了关于读书的三大习惯养成训练:认真读书,边读边想、圈圈点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当别人发言时认真听,听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在读书中碰到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自觉地查查字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3、突破难点——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
古诗词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它不象其他阅读课文那样生动有趣,老师往往让学生读一读,记下意思背背了事。
根据这样的现状,我们立足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探索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古诗文五步教学法,提高了古诗词教学效率。
古诗词五步教学法主要包括:课前查询知诗人——介绍背景解诗题——质疑讨论明诗意——想象诵读悟诗情——迁移运用背诗文。
在学习古诗文之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
课堂上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使学生对诗词作者及创作背景有所了解,明白题目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感悟,划出不懂的字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作指导、点拨,引导学生从理解重点字词到整首诗句。
在想象诵读悟诗情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揣摩诗人感情,想象诗中意境,并通过反复朗读,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意境,感受古诗词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适时渗透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如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体悟诗情等等。
在迁移运用这一环节中,拓展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让学生唱一唱,画一画,背一背,写一写,搜集同一诗人或是情感内容类似的作品读一读,把古诗文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二、创设开放的经典诵读时空,加强指导,广读博览。
诵读中外经典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保证。
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自由阅读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同时把课外阅读排进课表,每周三下午两节课连排,作为各班学生校内自由阅读时间。
阅读课上,同学们自主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同时老师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成为学生读书的伙伴,师生共读,共同品评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读书指导。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同读一本书、一篇文章。
教师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范读,或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书中的精彩故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
如:看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
读后针对上面的问题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促进学生读书质量的提高。
中高年级,我们重点强化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
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记录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精彩的词句,疑难之处等。
2、做批注。
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
还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
3、写读书笔记。
可摘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写读后感等。
4、做积累卡。
为了便于积累和记忆,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积累卡上,以随时翻阅、背诵。
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我们改变封闭的课外阅读模式,给学生搭建开放的阅读时空,让学生在全方位开放的阅读空间里自由驰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营造开放的阅读氛围。
经典阅读的关键在于学生有强烈的读书欲望。
我们通过精心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利用教学楼门厅内的立式黑板开展“古诗、名言警句天天读”活动;学校的宣传栏、班级的板报、墙报开辟读书角,设“好书推荐”“开卷有益”“美文赏析”“经典伴我成长”等板块;班级内张贴阅读心语、读书的名人名言;学校草坪内、花坛边“知识改变命运,阅读滋养心灵”“与经典同行,与书香为伴”的读书心语激励学生在书海中遨游。
就连学校教学楼墙壁上悬挂的卫生区责任牌上我们也精心设置上古诗文名句。
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蕴含诗情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2、共享开放的阅读资源。
不断充实学校藏书,学校每年投资近两万元购买图书。
班班建立“红领巾图书架”,发动学生间进行图书交流,每个学生每学期交流5本书,一个班就有300多册新书,班班之间定期流通,再加上学校藏书,大大丰富了学生手中的阅读资源。
我们还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与市新华书店联合成立了“小书迷读书俱乐部”。
书店一次提供万余册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供学生阅览,并定期更换。
学校还大力倡导家庭藏书,让书籍真正占领学生的休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