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总结

一、疏通文意,先解释括号前的字,再翻译句子

舜发.()于.()畎亩

..()之中,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

空乏

..()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

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

..

()(拂),出.()则无敌国

..()外患

..()者,国恒亡。

然后

..()知生于忧患而.( ) 死于安乐也。

三、文学常识

1、孟子名,字,时期家学派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并称为

“”。他主张行“”以统一天下。

2、《孟子》是

的书,现存篇,

是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之一。

3、本文出自_____________,题目是后人所起。文章采用论证和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的观点。

四、字词小结

1、我的字音字形:

①畎亩②傅说③胶鬲④行拂⑤拂士

2、(一)通假字

1 曾,同“”,。与文中的“益”意思相近

2 衡,同“”,。 3. 拂,同“”,。

(二)词性活用:

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 劳其筋骨__________________

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_, 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_

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______ (三)一词多义

1、拂: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 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

2、发: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 征于色,发于声______________

3、于: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

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_________

4、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 国恒亡____________。

5、士: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_________ 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

(四)古今异义词

①人恒过古义今义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③所以动心忍性古义今义

④管夷吾举于士古古义今义

五、重点句子翻译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__________

(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______(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

(7)然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

六、理解性背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中,阐述对其进行思想上磨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上磨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行动上磨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

3、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人面部表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

衰,就需要有和。(用课文词语回答)

5、本文中,揭示忧乐与国家兴亡关系的文句是: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

7、反面论证中心论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治理国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七、文章分析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l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第一层: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迹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层:从上述事实归纳出作者的观点。

第二部分(2段):从正反两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 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并归纳全文中心论点。

2、2、中心:

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3、.孟子这篇文章论述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他的观点是什么?

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结尾句4.这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点?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都出身贫贱,都是在经历了艰苦磨练之后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

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用排比句式,每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只用一句话概括,这样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5、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6、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7、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

8、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的?

作者从个人的成才和国家的治理两方面论证。

9、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提示:先明确层意;再找出所使用论证方法;最后借助一些起承转合的词语,如首先、然后、又、同时、并且、再、最后等,将前两点内容融为一个整体即可)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10、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本文将中心论点放在篇末进行归纳。全文先论证“生于忧患”,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论证“死于安乐”,高度概括历史上大量安乐亡国的事实加以说明。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

(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等。)

11、写法

1、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2、从小到大:则从个人经受磨难的作用谈起,讲到一个国家的处境。

9、(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

相关的名句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