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A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专业
《外国教育经典导读》课程复习题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柏拉图
柏拉图(Plato B.C.427-B.C. 347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三人被人称为“希腊三哲”。B.C.387年,雅典城西北郊,一座纪念希腊传奇英雄阿卡德的花园, 创建了阿卡德米学园,后人称之为柏拉图学园(Platonic Academy),其最有代表性的教育著作《理想国》。
2、美德即知识
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智慧是一种美德,但有智慧的人必须善于思考,而思考离不开知识,这种知识就是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的能力。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因此,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共性,是所有美德中共有的东西,任何一种美德都不能离开知识而存在,故得出结论“美德即知识”。
3、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指把一定的学生按年龄层次和智力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编班上课。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完善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
4、泛智教育
泛智教育思想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7世纪提出的。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包含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 泛智论” ,二是“ 教育适应自然”的教育自然观。“ 泛智论”是夸美纽斯对教育性质的认识, “ 教育适应自然”可以看作是他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它对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育和教育组织等方面提出了颇为新颖的观点 ,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建立了基本的框架 ,正是在这个基本框架的基础上 ,近现代西方教育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
5、性善论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是人性论的基本划分。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人性原来都是善的,原始社会的人都是生活在自由平等之中,快乐、天真而自由,只是由于历史发展与社会制度等原因才变恶。教育从来是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卢梭却大声疾呼,要打破这个传统,要对儿童实行顺应自然本性的教育,培养自然成长起来的“自然人”,这类人是资产阶级王国的“新人”,卢梭给了这个人一个名字——爱弥尔。
6、教育即生活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第一章的标题就是“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并非与现实生活相背离。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基本环节。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始于感觉经验,经由分析和综合的心智训练,最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观念。观念体系形成的教学,主要依靠两个明显不同的心理环节:专心与审思。即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种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审思”是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心智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活动中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联合成统一的整体。即应用各种有关知识去探究某种主题或对象。专心与审思两种活动在心理的静态和动态下都可能实现。所以,学生意识中具备了这样一种内部力量,他便能够在每一瞬间很好地吸收新知识,形成新
观念。特别是每当出现新教材,学生遇上困难时,多方面兴趣则更为明显地表现为克服这些困难所必要的心理动力。
2、简述柏拉图教育阶段的划分。
(1)早期教育(0-6)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儿童在3岁以前,由女仆专职负责饮食起居;由国家最优秀的公民讲故事、做游戏、学音乐等。
(2)普通教育(7-17)
柏拉图提出了强迫儿童受教育的主张。7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主要学习内容:初步的读写算、音乐和体育。体育不仅包括体操等运动项目,还包括军事训练。
(3)军事训练(18-20)
年满18岁的青年,主要是奴隶主子弟,要进入“埃佛比”接受为期两年的军事训练。培养意志坚定和勇敢的军人,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培养素质全面的军人。
(4)高等教育(20-30)
国家对20—30岁的、极少数具有金质潜能的奴隶主子弟施以高深的教育学习内容:以研究哲学的“辨证法”为主,兼学“四艺”。
(5)哲学教育 (30-50)
年满30岁后,极少量的天资聪慧的,造诣较深的人可继续受哲学教育。5年之后,学习者将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直到50岁。最终成为柏拉图理想中的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3、简述裴斯泰洛奇的要素教育。
要素教育基本思想是:教育的各方面必须从最小的基本因素出发在相互作用中进行,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各门学科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element of instruction),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从这些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因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和谐发展。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要素”是构成事物的最简单的基本单位,并且以“要素”这个基本概念分析了各门学科的基本要素:体育的要素:裴斯泰洛齐认为各关节的运动能力是体育中最简单的要素。因为只有关节的活动才能保证人有行动的可能。劳动教育的要素也是“关节活动”——“打、拿、推、掷、挥动、角力等”。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合理地组织劳动,可以促进儿童的智慧和道德力量的发展。德育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这种以“爱”为中心的道德教育(或称“爱的教育”)应从家庭教育开始。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教育理论及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儿童中心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杜威针对传统课程编制的弊端,提出要改造课程,使之能真正适于儿童的生活,并特别强调了两个观点:第一,儿童和课程之间不是互相对立,而是互相关联的,“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儿童是起点,课程是终点。只要把教材引入儿童的生活,让儿童直接去体验,就能把两点连接起来,是儿童从起点走向终点。第二,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
(1)改变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
(2)改组教育内容,关怀儿童的生命成长
(3)开发课程设计,考虑儿童主体性
(4)改变教师角色,尊重学生自主性
杜威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进程的影响是深远的,直至当代,使其生命力在当代重新焕发出熠熠的光辉,而克服其中的缺憾,这是当代有责任心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职责。
2、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顺应自然、“回归自然”,摆脱“文明”社会的束缚,使人在“自然的状态”中“成为自然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