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计算公式汇总(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157.91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计算公式汇总(完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计算公式归纳(完整版)速度(v):基本公式:v = s/t推导公式:s = vt单位:v - m/s(米每秒)注意事项:1m/s = 3.6km/hm - g(千克)密度(ρ):基本公式:ρ = m/V推导公式:V = m/ρ单位:ρ - Kg/m3(千克每立方米)重力(G):基本公式:G = mg推导公式:F = G = mg(物体水平放置时)单位:G - N(牛)注意事项:1t = 1000kg,1kg = 1000g,1g = 1000mg,1 g/cm3 = 1000 kg/m3m3 = 1×106cm3,1cm3 = 1mL,1dm3 = 1L = 1000mL体积(m3):基本公式:无推导公式:无单位:m3 - 立方米压力(P):基本公式:P = F/S推导公式:S = F/P单位:P - Pa(帕)注意事项:1Pa = 1N/m2 固体压力、压强:F - N(牛)S - m2(平方米)液体压力、压强:液体密度:ρ = m/V液体深度:h = sP/ρg单位:ρ - kg/m3(千克每立方米),h - m(米)液体浮力(F):基本公式:F浮= ρ液V排g推导公式:F浮= ρ液V排g - ρ液V物g单位:F浮 - N(牛),V - m3(立方米)注意事项:浮力方向向上,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浮力应用:浮力大于物体重力:物体漂浮浮力等于物体重力:物体悬浮浮力小于物体重力:物体下沉功(W):基本公式:W = Fs推导公式:W = mgh单位:W - J(焦耳),F - N(牛),s - m(米),h - m (米)注意事项:功率(P):P = W/t液体压力、压强:液体密度:ρ = m/V液体深度:h = sP/ρg单位:ρ - kg/m3(千克每立方米),h - m(米)液体浮力(F):基本公式:F浮= ρ液V排g推导公式:F浮= ρ液V排g - ρ液V物g单位:F浮 - N(牛),V - m3(立方米)注意事项:浮力方向向上,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浮力应用:浮力大于物体重力:物体漂浮浮力等于物体重力:物体悬浮浮力小于物体重力:物体下沉功(W):基本公式:W = Fs推导公式:W = mgh单位:W - J(焦耳),F - N(牛),s - m(米),h - m (米)注意事项:功率(P):P = W/t单位:P - W(瓦特),t - s(秒)力(F):基本公式:F1/l1 = F2/l2推导公式:F2 = F1l2/l1单位:F - N(牛),l - m(米)杠杆平衡条件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用于描述杠杆的平衡状态。
初中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3.求密度(ρ):vm=ρ求质量(m):vm ρ=求体积(v):ρm v =4.求重力(G):mg=G 求质量(m):gG m =5.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方向相同时:21F F F +=合(合力方向跟两个分力的方向相同)方向相反时:21F F F -=合(合力方向跟较大分力的方向相同)ρ:密度国际单位:kg/m 3(千克每立方米)m :质量国际单位:kg (千克)v :体积国际单位:m 3(立方米)G :重力国际单位:N (牛)m :质量国际单位:kg (千克)g :9.8N/kg 或10N/kg6.求固体压强(P):P =求压力(F):F 压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mgG F ==压求液体压强(P):ghP ρ=7.求浮力的大小①称重法(示重法):'F G F-=浮F 浮:浮力国际单位:N (牛)G :物体的重力国际单位:N (牛)F ':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国际单位:N (牛)P :压强国际单位:Pa (帕斯卡)ρ:液体的密度国际单位:kg/m 3(千克每立方米)h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国际单位:m (米)③压力差法:向下向上浮F F F -=④平衡法:当物体漂浮时:物浮G F =当物体悬浮时:物浮G F =8.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物浮G F >物液ρρ>漂浮:物浮G F =物液ρρ>下沉:物浮G F <物液ρρ<悬浮:物浮G F =物液ρρ=9.求功(W):FS W =求力(F):SW F =10.求功率(P):tWP =求功(W):PtW=功率与速度:FvP=11.杠杆的平衡条件:2211l f l f =F 浮:浮力国际单位:N (牛)F 向上: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国际单位:N (牛)F 向下: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国际单位:N (牛)F 浮:浮力国际单位:N (牛)G 物:物体的重力国际单位:N (牛)1f :动力国际单位:N (牛)1l :动力臂国际单位:m (米)2f :阻力国际单位:N (牛)2l :阻力臂国际单位:m (米)W :功国际单位:J (焦耳)F :力国际单位:N (牛)S :物体移动的距离国际单位:m (米)W :功国际单位:J (焦耳)P :功率国际单位:W (瓦特)t :时间国际单位:s (秒)F :物体运动方向上所受的力国际单位:N (牛)V :物体运动的速度国际单位:m/s (米每秒)12.滑轮:(不计动滑轮重)物G n F 1=)(计动滑轮重)(动物G G nF +=1nhs =物绳nv v =13.有用功:hG W =有总功:FS W =总或额有总W W W +=14.求机械效率(η):%100nFG%100%100⨯=⨯=⨯=Fs Gh W W 总有η八年级常见的物理常数:1.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 声=340m/s.2.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3.0×108m/s=3.0×105k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略小一点,但取相同值)3.水的密度为:ρ水=1.0×103kg/m34.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g =9.8N/kg 或g =10N/kgF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单位:N (牛)G 物:提升物体的重力单位:N (牛)G 动:动滑轮的重力单位:N (牛)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单位:m (米)h :物体移动的距离单位:m (米)V 绳: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单位:m/s (米每秒)V 物:物体移动的速度单位:m/s (米每秒)。
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初中物理公式定律速记清单专题一机械运动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刻度尺(1)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
使用刻度尺时要看零刻度线是否在尺端,是否磨损。
(2)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3)量程(测量范围):从零刻度线到这把刻度尺的最后一条刻度线的距离。
3.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三看”(1)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清晰刻度线量起。
(2)看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
(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
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4.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通常简称运动。
5.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作为标准的6.参照物的理解(1)参照物的选定是为了研究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
(2)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有了它作为标准,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它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就比较方便了。
7.参照物的选择(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
(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
(4)研究对象为多个时,应选取同一个参照物。
8.速度的定义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9.速度的公式:sv。
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t10.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是km/h。
1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求解平均速度的三种方法平均速度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许多学生不容易理解与掌握,常常出现错误,这部分内容常与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综合性较强,为了帮助同学们正确掌握这部分知识点,现将求解平均速度的一般方法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方法一、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的一般方法是用公式υ=tS ,式中的s 是指运动物体的总路程,t 是指运用物体所经历的总时间,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就是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例1 一个运动物体在2h 内运动了36km 路程,则这个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是m/s 。
解析 由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υ=t S 可得υ=t S =sm 3600236000⨯=5m/s . 小结 要求出一个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要知道这个运动物体的路程与它运动的时间,将单位转化统一后再运用求解平均速度的公式υ=t S 来求解. 方法二、时间分解法所谓时间分解法,就是将运动物体的时间进行分解为两个相等的部分再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正确答案来的一种方法.如果已知某个运动物体的运动时间共分多个相等的部分来进行计算,t 1、t 2与t ,最后将几个时间加起来成总时间t .再运用求解平均速度的公式υ=t S 来计算.例 2 一辆汽车从甲地拉一批货物到丙地,途经乙地,已知汽车前一半时间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40 km/h ,而后一半时间从乙地到丙地的速度为50km/h ,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 汽车整个运动时间是t ,前一半时间为t 1=2t ,后一半时间也为t 2=2t ,则由平均速度公式的υ=t S =t t t 2221⨯+⨯υυ=21×(1υ+υ2)=21×(40 km/h+50km/h )=45 km/h . 小结 所谓时间分解法就是在已知将总时间t 时,将运动物体各个阶段的时间进行分解,再结合速度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上述的例子是将时间分解成两个阶段,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则同样采用这个方法来计算.方法三、路程分解法所谓路程分解法,就是将运动物体所运动的路程进行分解成相等的两个或多个来进行计算的方法。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一、力学1. 运动- 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静止-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与加速度的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力的计算公式、物体的质量、推力与摩擦力-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合成2. 力和力的效果-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 互不叠加原理:力的合成、合力的性质、力的分解- 平衡的条件:力的平衡、力的图解法3. 力与加速度- 动力学: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量、冲量- 质点系:质点系的加速度、力的合成、多个力的合力与分力-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质点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4. 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的影响:力对物体的位移的影响、力对物体的形状的影响、力对物体的状态的影响- 力对速度的影响:速度的改变、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的关系二、光学1. 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介质、真空、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反射成象2.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折射率、折射定律- 透镜与光的折射:凸透镜、凹透镜、透镜与成像3. 光的颜色- 白光的组成:光的三原色、白光的颜色- 光的颜色与色散:光的颜色、色散、彩虹的形成4. 光的反射与折射应用- 光的反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曲面镜的应用- 光的折射应用:棱镜的应用、光的传输与光纤通信三、能量1. 能量与能量转化- 能量的定义:能量的分类、能量的单位- 功与机械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机械能的定义、能量的转化2. 动能与势能- 动能与势能:动能的计算、势能的计算、机械能的守恒3. 能源与能源的利用- 能源的种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能源的利用与研究:节能减排、新能源的研究以上是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的汇总(人教版),包括力学、光学和能量等内容。
八年级(上)物理公式(新人教版)一:力学1、(重点)速度公式: vts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t =vs2、(重点)密度公式:ρ=Vm 公式变形: 求质量:m =ρV 求体积:v =ρm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七章 力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称为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理解: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力是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2.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形变 (或者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②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3、力F 的单位:(牛顿)N 。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4.力的三要素(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指:力的 大小 、力的方向和 力的作用点 。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从力的作用点出发,沿着力的方向画线段,线段的末端标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vt s =3.弹力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4.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5.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6: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右图量程为 5 N ,分度值为 0.2N(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求解平均速度的三种方法平均速度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许多学生不容易理解与掌握,常常出现错误,这部分内容常与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综合性较强,为了帮助同学们正确掌握这部分知识点,现将求解平均速度的一般方法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方法一、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的一般方法是用公式υ=tS ,式中的s 是指运动物体的总路程,t 是指运用物体所经历的总时间,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就是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例1 一个运动物体在2h 内运动了36km 路程,则这个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是m/s 。
解析 由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υ=t S 可得υ=t S =sm 3600236000⨯=5m/s . 小结 要求出一个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要知道这个运动物体的路程与它运动的时间,将单位转化统一后再运用求解平均速度的公式υ=t S 来求解. 方法二、时间分解法所谓时间分解法,就是将运动物体的时间进行分解为两个相等的部分再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正确答案来的一种方法.如果已知某个运动物体的运动时间共分多个相等的部分来进行计算,t 1、t 2与t ,最后将几个时间加起来成总时间t .再运用求解平均速度的公式υ=t S 来计算.例 2 一辆汽车从甲地拉一批货物到丙地,途经乙地,已知汽车前一半时间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40 km/h ,而后一半时间从乙地到丙地的速度为50km/h ,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 汽车整个运动时间是t ,前一半时间为t 1=2t ,后一半时间也为t 2=2t ,则由平均速度公式的υ=t S =t t t 2221⨯+⨯υυ=21×(1υ+υ2)=21×(40 km/h+50km/h )=45 km/h . 小结 所谓时间分解法就是在已知将总时间t 时,将运动物体各个阶段的时间进行分解,再结合速度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上述的例子是将时间分解成两个阶段,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则同样采用这个方法来计算.方法三、路程分解法所谓路程分解法,就是将运动物体所运动的路程进行分解成相等的两个或多个来进行计算的方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计算公式大全以及练习题 关于速度公式:ts v = 推到公式:s=vt ,v s t =(s 代表路程,单位是m 或km ,v 代表速度,单位是m/s 或km/s ,t 代表时间,单位是s/h )(注意1km=1000m ;1h=3600s ;1m/s=3.6km/s )对应的练习试题1、关于质量的计算公式:vm =ρ 推导公式:m=ρv ,ρm v = (m 代表质量,单位为kg 或g ;v 代表体积,单位是33cm m 或;ρ代表密度,单位是3m /kg 或3cm /g )注意:13cm /g =10003m /kg ;1kg=1000g ;1331000000cm m =;1L=1000mL ;1L=13dm ;1mL=13cm .1、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
2、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时要吸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液化:物质从气态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3、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典型例题。
(1)碘变为碘蒸气是升华,冷却后又变为碘粒是凝华(2)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升华;(3)北方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凝华;(4)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升华;(5)冬天树枝上出现“雾松”是凝华。
(6)早上瓦上的霜是凝华;(7)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升华;(8)舞台上的雾景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9)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雾。
(10)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11)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12)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水。
(13)雾、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4)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15)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蒸发(汽化);(16)夏天早晨自来水管外在“冒汗”是液化;(17)游泳上岸后觉得冷是因为蒸发吸热致冷。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全)基础知识梳理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2、声音的传播方式有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声音属于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3、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水中声速约为1500m/s,固体中声速更高;4、声音传播的路径可以是直线传播或反射传播,反射传播可以产生回声和共鸣现象。
三、声音的特性1、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声音高低的主要特征,与声波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响度是声音强弱的主要特征,与声波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音色是声音的质感特征,不同乐器、人声和环境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四、声音的利用1、声音在通讯、广播、音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2、声学技术可以用于测量、检测、控制和处理声音;3、声音的利用还包括声波消声、噪声控制等方面。
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第二种是在传播过程中采取措施,例如植树和建造隔音墙,第三种是在人耳处采用耳塞。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通常用高温来形容物体热,用低温来形容物体冷。
但是,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摄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用符号“℃”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是:在一个大气压下,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将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将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读取温度时,“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主要用于测量液体温度。
在使用温度计之前,我们需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估测液体温度,以避免超出温度计的量程。
在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壁和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八年级(上)物理公式(新人教版)一:力学1、(重点)速度公式: vts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t =vs2、(重点)密度公式:ρ=Vm 公式变形: 求质量:m =ρV 求体积:v =ρm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七章 力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称为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理解: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力是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2.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形变 (或者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②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3、力F 的单位:(牛顿)N 。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4.力的三要素(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指:力的 大小 、力的方向和 力的作用点 。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从力的作用点出发,沿着力的方向画线段,线段的末端标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vt s =3.弹力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4.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5.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6: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右图量程为 5 N ,分度值为 0.2N(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