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讨论题小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6
浅谈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教育管理专业
张建生11212026
前言: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当代,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已经经历了四次科技革命,目前正在进行第五次,并逐步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和完善、社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给予了极大地提升和推动作用。可以说科技革命以及由其所带来的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社会制度革命和人类文明革命是人类社会前进与发展的源动力。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伴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不同社会制度和文明之间的冲突愈加凸显、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世界主流发展与局部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其所孕育的新科技革命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和特征,具有更为深远和广阔的影响、它的到来必将也推动人类社会发生第三次工业革命,惟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实现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跨越。
一、科技革命概念的界定与综述
科技革命是指正在成长的科学技术传统取代旧的科学技术传统的重大事件和过程,包括科学的基本原理、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的规范标准、科学活动的方式方法等根本变革,以及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结构、技术的规范标准、技术活动的方式方法、技术应用的形式规模等根本变革,标志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能力的显著改进和历史性的、划时代的飞跃。它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技术的进步;而技术革命是科学革命的结果,先进的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反过来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根据有的学者的观点,人类社会发展迄今已经历了五次大的科技革命,分别是:
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也称工业革命,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标志,使工厂手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生产技术得以大幅提升,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开始广泛使用,新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工具诞生,自然科学取得可极大进展,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科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应用与生产的程度进一步提升,科学技术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也逐步深入。
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纪后期,细胞与分子的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形成的是生物能源、生物信息与生物材料的全方位生物产业革命,带来的是生物太阳能、生物计算机与生物反应器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发展新能源被看成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任务。世界各国将能源的竞争变为国际竞争的重点。
第五次科技革命:是IT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开端,电子和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开启了第五次科技革命之门,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全球正处于半个世纪以来的又一次重大技术周期之中,不久的将来,移动宽带会覆盖到所有人群,而现在正处于从导入期到拓展期的转折点。
第六次科技革命:从科学角度看,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革命”;从技术角度看,可能是一次“创生和再生革命”;从产业角度看,可能是一次“仿生和再生革命”;从文明角度看,可能是一次“再生和永生革命”。
二、新科技革命的基本特征
结合当代科技发展,不难看出,新科技革命的有以下几个特征“综合集约、
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社会互动、国际一体”。
1、综合集约。由于前几次的科技革命均使某个领域的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升,使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科学理论的基础探索已经基本完成,因而新的科技革命必将是在各门类科学技术齐头并进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联合融合,将部分科学和技术综合为一个大的平台,在此平台之上,寻找他们的联系,进而孕育新的发现,不再是单个学科单打独斗,而是形成新的学科门类体系和集群,应用已有成果,开展集约创新。
2、交叉融合。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各门类之间的交叉融合集约创新,还必须有在更高层次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吸纳社会科学的思维模式、方法论、并充分考虑人的主观需求与自我意识,要将自然客观的理论实践与人的主观动能性相结合,从推动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考虑,避免只是简单冰冷的公式、原理、方法应用到机器、技术、工具的发展上,而是要充分将人的要素与之交叉融合。
3、协同创新。这是当代新科技革命的重要元素,要求科技的发展要打破原有的只依靠科研机构和高校等独立进行,而是要立足社会需求和生产实际,瞄准世界一流间断发展的方向,调动一切力量,利用一切资源、发挥社会各功能组织的作用,将科技的实际应用单元吸纳进来,形成创新—应用——再创新的良性互动与循环体系,进而形成全社会的协同创新机制,缩短科技发展推动生产实际的中间环节,更为直接的实现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4、社会互动。科技的发展最终目标是推动社会进步,让人类共享科技发展的成果。因此,新的科技革命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要发展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合作关系,推动科技成果人类共享的良好机制形成,不断促使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进行变革与完善。同时要注意科技发展对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实现科技发展促进人类进步,尊重自然规律、构建人与自认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5、国际一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无国界的理念越来越突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开展所有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可以独享科技革命
带来的丰硕成果,必须依靠团队力量,合作开展,要突破不同社会制度、社会文明、意识形态的壁垒,是推动科学发展成为人类追求真理的共通目标,要消除封锁、消灭垄断、摒弃隔绝,只有全人类共通参与和投入到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事业中来才会实现人类的共同进步与繁荣。
三、新科技革命对未来社会带来的影响
1、新科技革命将推动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传统的人操作机器进行生产,不断重复、不断反复的现象将会逐步消失,进而将由远程控制,智能操控、生产过程无人化的生产模式所取代,劳动者从原来的“活工具”变成了生产的主体,摆脱了过去简单、单一的机械化生产模式,而是更为主动地、轻松地开展生产作业,解放了大脑,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技术的革新与改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劳动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工业文明时代,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是劳动力的主体,人数占绝大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兴起,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从蓝领变为白领。而从事技术性、信息性和智力性工作的非生产性知识型人员的队伍却在不断地扩大。从单纯体力到体力脑力结合,劳动力结构的这一重大变化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2、新科学技术革命将导致产业结构现代化。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的明显标志是,高科技产业及研究与设计、金融保险、文化教育、商业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各类产业内部也发生了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根据经合组织(ECD)的研究报告,其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的产物。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有些高科技产业(如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等)发展迅猛,已成为支柱产业;有些高科技产业,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目前正处于幼稚的发育阶段,甚至还在襁褓之中,但是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新的主导性产业。
3、新科技革命将引起世界格局现代化。战后科技革命导致生产力的迅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