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测定方法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49.50 KB
- 文档页数:4
《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编制组2018年6月目录1 项目背景 (1)1.1任务来源 (1)1.2工作过程 (1)1.2.1 资料调研 (1)1.2.2 技术交流 (1)1.2.3 现场踏勘、监测及报告编写情况 (2)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2)2.1灰霾污染防控的形势发展需要 (2)2.2政策规划要求 (2)3编制原则 (3)4 国内相关标准调研 (4)4.1标准制定所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 (4)4.2国内相关标准 (5)5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6)5.1标准适用范围 (6)5.2术语和定义 (6)5.3施工场地扬尘控制要求 (6)5.3.1 监测方法的选择 (6)5.3.2 控制项目选择 (9)5.3.3 标准限值的确定依据 (10)5.4系统组成与要求 (11)5.4.1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组成 (11)5.4.2 扬尘在线监测仪 (11)5.5监测要求 (12)6 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13)6.1技术可行性分析 (13)6.2经济可行性分析 (14)7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分析 (14)7.1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 (14)7.2实施本标准的社会效益 (14)8 标准实施的建议 (15)附件1国内和施工场地扬尘相关的标准、规范 (16)附件2 各市监测点位不同限值超标率统计表 (17)附件3 河北省及各市施工场地扬尘不同浓度所占百分比 (20)附件4 国内其他省市监测点位布设要求 (22)附件5 资质 (23)1 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扬尘污染,切实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冀发〔2017〕7号)要求,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了《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的编制任务,项目编号为GY201634,由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河北鸿康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兆荣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
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烟道与采样监测规范化问题当前,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烟道不规范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因环境条件的限制或历史原因,其烟气排放管道不规范的问题应当引起排污单位、执法部门、监测机构、环保专业治理机构的高度重视。
排污口设置不规范将带来两个后果:一是按现行法律规定,排污口设置(包括采样口)不规范,排污单位将直接面临生态环境部门处以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处罚;二是监测采样点设置不规范,监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排污情况,不能作为排污单位、执法部门判定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超标)的证据。
我们通过一个真实案例,看看排污口设置与监测采样中存在的问题。
被告A市甲县环保局于2018年3月6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
该决定书载明,2017年12月19日,A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原告乙公司排放烟气进行飞行抽检比对监测,监测数据显示,原告乙公司2#烟囱出口排放的废气中,颗粒物排放浓度为152mg/m3(标准值≤80),超标0.9倍。
被告甲县环保局认为原告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对原告乙公司作出罚款10.5万元的行政处罚。
本案争议焦点:监测采样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庭审中,原告与被告就A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采样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展开了激烈争论。
争论焦点集中在:手工采样点位的选取是执行《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还是执行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经庭审质证,受案法院就“手工监测采样点是否符合标准”的问题查明了以下事实:1.《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的相关规定。
该标准第6条是关于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俗称在线监测系统)安装位置和预留手工采样口的规定。
其中第6.2规定:测定位置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第46卷第6期2021年6月VoL46No.6June2021环境科学与管理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文章编号:1674-6139(2021)06-0019-05中国大气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研究顾闫悦,李琴,周羽化(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摘要:对中国环境空气和固定污染源废气生态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现行方法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即加快推进缺项污染物方法标准制订工作,部分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明确监测对象及配套方法标准实施机制,加强排放标准和方法标准配套适用性研究,充分考虑环境复杂性,健全生态环境标准样品体系,定期开展监测方法标准实施评估,建立监测方法标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标准制订工作等。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中图分类号:X831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on the Standards of Atmospheric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Methods in ChinaGu Yanyue,Li Qin,Zhou Yuhua(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100012,China) Abstract: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method standards for ambient air and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 in China,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method standard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that is:to accelera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tandard methods for shortage projects,to clarify the monitoring objects and support method standar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in some stationary source air pollutant emission standards an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emission standards and method standards,to fully consider the complex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reference material system,to conduct regular implementation assessment of monitoring method standards in the standard verification process,to establish a"full life cycle n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monitoring method standards,and to encourage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in drawing and revising standards.Key words:atmosphere;environmental monitoring;method standards刖弓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是中国生态环境标准“两级六类”U-2]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据。
安徽省质监局关于2017年度环境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结果的通报正文:---------------------------------------------------------------------------------------------------------------------------------------------------- 关于2017年度环境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结果的通报各市质监局、工商质监局,省直管县市场监管局,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各环境监测机构:依据质检总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163号令)要求,省质监局组织开展了2017年度环境检测机构能力验证。
现将结果通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能力验证所选取的项目本次能力验证范围为获证的环境检测机构。
依据《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479-2009)》、《计量比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117-2010)》《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CNAS-GL02)》的要求,由参加能力验证的机构使用本机构的仪器设备,对能力验证组织单位提供的样品进行检测,检测项目为: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二)能力验证的组织实施本次能力验证委托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实施。
能力验证实施单位根据要求,成立了能力验证工作小组,制定了2017 年环境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工作实施方案。
1.参加机构。
按照《关于开展2017年度环境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活动的通知》(皖质办函〔2017〕260号)要求,共有132家环境检测机构报名参加本次能力验证,其中有73家机构为各地市、区(县)的环境监测(中心)站,59家机构分别为水质检测、疾控、检测技术等行业机构。
2.检测样品。
本次能力验证检测样品的浓度水平主要根据《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79-2009)中的检出限和标准曲线范围确定。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2019年9月项目名称:《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项目统一编号:SDBXM 37-2018承担单位: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编制组主要成员:刘旗龙、周弛、施敏敏、张沛、王晓岩、任越、李倩、吴卫东目录1 项目背景 (1)1.1任务来源 (1)1.2 工作过程 (1)2 本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1)2.1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现状 (1)2.2 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2.3 本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4)3 国内外相关质量管理规定 (6)3.1 质量管理体系 (6)3.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6)4 本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7)4.1 本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7)4.2 本标准制订的基本路线 (7)5 本标准制订的研究报告 (8)5.1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8)5.2 适用范围 (9)5.3 规范性引用文件 (9)5.4 术语和定义 (11)5.5 基本要求 (12)5.6 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 (35)6 知识产权说明 (43)7 采标情况 (43)8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44)9 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推荐性标准还是强制性标准) (44)10 其它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44)11 产业化情况,推广运用论证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果等情况 (44)11.1 提高行业质量管理水平 (44)11.2 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44)12 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现行有效标准的协调性 (45)13 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 (45)14 废止现行相关地方标准的建议 (45)《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1 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2018年5月,根据原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质监标函〔2018〕27号),下达了《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标准制修订项目任务,项目统一编号为SDBXM 37-2018。
CEMS比对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的检测过程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散见于于9个标准及规范,分别是:1.《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第87号)2.《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5-20173.《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76-20174.《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10年8月5.《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73-20076.《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7.《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 693-20148.《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57-20179.《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综合以上标准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比对监测主要从监测人员、监测仪器与设备、采样过程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监测报告出具等方面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监测人员(1)要求监测人员经培训后持证上岗。
(2)生态环境监测要求至少2人进行现场监测工作。
(3)监测过程应有照片视频等资料。
注:(2、3条依据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2、监测仪器与设备(1)监测仪器设备应经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GB/T 16157-1996中12.2规定的仪器与设备(排气温度测量仪表、S行皮托管、斜管微压计、空盒大气压力表、真空压力表或压力计、转子流量计、采样管加热温度、分析天平、采用嘴),应依据标准至少半年自行校准一次。
定电位电解法烟气(S02、NO。
CO)测定仪应在每次使用前校准。
采用仪器量程20%一30%、 50%一60%、80%一90%处浓度或与待测物相近浓度的标准气体校准,若仪器示值偏差不高于±5%,测定仪可以使用。
2018年全环境监测监控任务补充方案2018年全省环境监测监控任务补充方案一、土壤环境监测(一)监测范围43个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背景点。
(二)监测内容1. 所有样品测试项目土壤理化指标: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
无机污染物:砷、镉、钴、铬、铜、氟、汞、锰、镍、铅、硒、钒、锌、锂、钠、钾、铷、铯、银、铍、镁、钙、锶、钡、硼、铝、镓、铟、铊、钪、钇、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钍、铀、锗、锡、钛、锆、铪、锑、铋、钽、碲、钼、钨、溴、碘和铁等61种元素的全量。
2. 0~20cm表层土壤样品增加测试项目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全量)、滴滴涕(全量);多环芳烃: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苯(1,2,3-c,d)芘、二苯并(a,h)蒽和苯并(g,h,i)苝。
(三)监测方法监测分析执行《关于印发<2018年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技术要求>的通知》中规定的方法。
(四)监测频次每年监测1次。
(五)监测时间3-4月份样品采集(省环境监测中心与15个省辖市环境监测站)、5月份样品制备(鹤壁市环境监测站、南阳市环境监测站)、6-7月份样品测定(省环境监测中心)。
(六)报送内容及时间有背景点分布的15个省辖市环境监测站按要求于4月30日前完成样品采集及现场平行样的邮寄;5月31日前鹤壁市环境监测站、南阳市环境监测站按照要求完成样品制备。
二、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一)监测项目地表水源地监测项目不变,地下水源地监测项目如下:1. 常规监测2018年5月前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 -1993),5月后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23项监测因子,并统计当月总取水量。
各地可根据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特征污染物。
2. 水质全分析《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93项监测因子。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2019年8月目录1 项目背景 (3)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 (5)3 国内外VOCs 监测标准及在线监测技术应用状况研究 (7)4 标准制订的编制原则和技术路线 (16)5 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 (18)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 (18)7 性能指标验证 (29)1 项目背景1.1 项目来源根据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关于下达2017年度省级环保科研课题项的通知》(苏环办[2018]25号),下达了江苏省《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规范》制订任务,项目统一编号:2017016。
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本课题的制定任务,合作单位为苏州工业园环境执法大队。
之后,2019年2月《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规范》标准列入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三年建设规划(2018-2020年)。
1.2 工作过程2017年12月,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与合作单位成立了《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规范》项目研究组,完成了项目任务书和合同的填报签订。
研究组初步拟定了标准编制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讨论了在标准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标准编制计划与任务分工。
2018年1月,根据《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要求,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单位及专家对承担的“江省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规范”(编号:2017016)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经质询和认真讨论,通过开题论证,建议尽快启动实施。
2018年2月-2018年5月,收集省内VOCs自动监控设施建设等政策文件,掌握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管理要求及安装情况。
收集在线监测系统测试原理、系统性能指标、安装要求、验收标准、数据审核、联网报送、运行管理模式以及日常管理考核等情况以及在江苏省的适用性。
赴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环科院、苏州监测中心等相关科研院所、环保组织开展专家座谈,深入研讨在线监测先进技术、标准内容以及实施情况,广泛吸取了国内先进地区的标准编制与实施先进经验。
监测方案一、大气监测方案(一)监测因子主要为项目排放的基本污染物及其他污染物。
(SO2、NO2、PM10、(CO如果项目不排放的话可以选择不测)、+特征因子)当SO2+NO2年排放量大于界定值时,补充相应的污染因子。
表1 二次污染物评价因子的筛选(二)评价标准确定1、环境质量标准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限值,如有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浓度限值。
2、对于1中没有的,可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的附录D中的浓度限值。
3、上述标准中都没有的可参照选用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发布的环境质量浓度限值或基准值,并说明出处,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意后执行。
(三)评价等级1、单个污染源的,分别计算排放主要污染污的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的占标率Pi,及第i各污染物的地面空气质量浓度达到标准值的10%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Pi=CiC0i×100%对仅有8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日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或年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可分别按2倍、3倍、6倍折算为1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
2、对存在多个污染源的项目,按各个污染源分别确定评价等级,并按评价等级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四)评价范围的确定一级评价: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即以厂址为中心,自厂界外延D10%当D10%超过25km时。
评价范围为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小于2.5km时,取边长为5km的矩形区域。
二级评价:评价范围取边长为5km的矩形区域。
三级评级:不设评价范围。
(五)监测布点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如在一类区进行补充监测,监测点应设置在不受人为活动影响的区域。
(六)监测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等执行,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要求进行。
2016年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医疗机构空气净化规范〕WST 368-201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等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一、监测标准<一>采样和检查原则1.采样后应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4 h;若样品保存于O℃~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 h.2.常规监督检查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涉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3. I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Ⅱ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Ⅲ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Ⅳ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的效果监测1.手术器械:每月随机抽取消毒供应中心机械清洗、手工清洗的手术器械;将器械分为平面类、关节类、管腔类、结构复杂类四种类型,每类器械随机抽取5个清洗后样本进行ATP检测.1.1采样时间:手术器械清洗后.1.2采样部位:手术器械全表面.1.3手术器械检测方法:1.3.1采样:对器械的全部表面进行采样.1.3.2激活/震荡:将采样棒蓝色末端彻底按压进入管腔内液体中,激活反应水平窄幅震荡5秒钟.1.3.3测量:将采样棒放入荧光检测仪中读取数值.2.内镜:将内镜分为灭菌内镜、高水平消毒内镜两种类型分别抽样检测;每季度抽取科室25%内镜数量进行ATP监测.2.1采样时间:内镜清洗后.2.2采样部位:内镜外表面及内腔面.2.3软式内镜检测方法:2.3.1内镜外表面的检测方法:2.3.1.1取样:取末端10cm长的外表面进行采样,对采样棒施加适当压力,旋转采样棒,以"Z"形取样.2.3.1.2激活/震荡:将采样棒蓝色末端彻底按压进入管腔内液体中,激活反应水平窄幅震荡5秒钟.2.3.1.3测量:将采样棒放入荧光检测仪中读取数值.2.3.2内腔:吸引/活检管道的检测方法2.3.2.1准备:把检测工具包中的连接管,塞子连接到位.2.3.2.2冲洗管腔:用40ml的无菌水冲洗要采样的腔道,并用60ml的空气冲洗腔道,收集所有灌洗用水.2.3.2.3激活/震荡:用水质采样棒对灌洗用水采样,立即激活并水平窄幅震荡5秒钟.2.3.2.4测量:将采样棒放入荧光检测仪中读取数值.3结果判断:1、依据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关于"3MTMClclean-TraceTM清洁监测管理系统用于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价的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对清洗后手术器械ATP残留量进行测定时,"ATP 值"≤150RLU可作为判定清洗合格的推荐阈值.2、依据Michelle J, Alfa PhD, Iram Fatima MSc, et al. Validation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 to audit manual cleaning of flexible endoscope channels.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2〕1-4〔.研究结果证实:胃肠镜管路"ATP值"≤200RLU可作为判定清洗合格的推荐阈值.<三>灭菌效果监测1.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1.1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包括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B—D测试和生物监测.1.1.1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1.1.2化学监测法:1.1.2.1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1.1.2.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1.1.3 B-D试验1.1.3.1测试方法: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测试前先预热灭菌器,将B-D测试包水平放于灭菌柜内灭菌车的前底层,靠近柜门与排气口底前方;柜内除测试包外无任何物品;在134℃温度下,时间不超过3.5min,取出测试包,观察B-D测试纸颜色变化.1.1.3.2结果判定:B-D测试纸均匀一致变色,说明B-D试验通过,灭菌器可以使用;变色不均匀说明B-D试验失败,可再重复一次B-D测试,合格,灭菌器可以使用;不合格,需检查B-D测试失败原因,直至B-D测试通过后该灭菌器方能使用.1.1.4生物监测法1.1.4.1监测方法:将生物指示物置于标准试验包的中心部位,标准试验包由1 6条41cm ×66cm 的全棉手术巾制成.制作方法: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 层,短边折成2 层,然后叠放,制成23cm×23cm×15cm大小的测试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1℃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产品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结果.1.1.4.2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1.1.4.3须知:标准生物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1.1.4.4监测频次:应每周监测一次;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2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效果监测2.1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个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过氧化氢浓度、电源输入和灭菌时间等灭菌参数.2.2化学监测:每个灭菌包均使用包内、包外化学指示物,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部位.2.3生物监测:采用嗜热脂肪肝菌芽孢作为指示菌株.每天至少监测一次.将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单独放入专门的低温纸包装中,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最里面的左、右上角部位>进行监测.设阳性、阴性对照.<四>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Ⅰ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Ⅱ类、Ⅲ类、Ⅳ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2.监测方法: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可选择平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参照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监测.空气采样器可选择六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或其他经验证的空气采样器.检测时将采样器置于室内中央0.8m~1.5 m 高度,按采样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每次采样时间不应超过30min.房间大于10m2者,每增加10 m2增设一个采样点.2.1洁净房间空气质量的监测:2.1.1采样要求:Ⅰ级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检测前,系统应已运行15min,其他洁净房间应已运行40min,在确认风速、换气次数和静压差在正常范围后,再检测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数.2.1.2 采样方法2.1.2.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检测.测点可均匀布置,但应避开送风口下方.同时设培养基对照和操作过程对照.整个操作应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2.1.2.2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 36℃±1℃恒温箱培养48h, 培养皿中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细菌数,以个/皿表示. 2.1.3采样高度:2.1.3.1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2.1.3.2在手术区检测时无手术台.2.1.4布点方法及结果判断:见下表.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沉降法〔果.2. 眼科专用手术室周边区比手术区可低2级.洁净辅助用房的分级标准互相换算的结果.2.2未采用洁净净化空气的房间.2.2.1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距墙壁1米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米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空气中菌落总数<CFU/m 3>= ×1000…<A1>旁,暴露规定时间<Ⅱ类环境暴露15min,Ⅲ、Ⅳ类环境暴露5min>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将送检平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2.2.2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 2布点图 室内面积>30m 22布点图2.3计算方法平板暴露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空气采样器法计算公式[如式〕A .1〔]:采样器各平皿菌落数之和<CFU>采样速率<L/min>×采样时间<min>2.4结果判断2.4.1 洁净手术部,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符合GB50333的要求<2.1.4布点方法及结果判断>.其他洁净场所细菌总数≤4CFU/<30min ·直径9cm 平皿>.2.4.2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新生儿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 CFU /<15min ·直径9cm 平皿>.2.4.3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 CFU /〕5min ·直径9cm 平皿〔.3.须知: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后采样.4.监测频次:4.1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等每季度进行监测.4.2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4.3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四>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1 采样时间: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消毒后采样.清洁区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m 2>= …<A2>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 cm 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 cm 2,取100 cm 2.3 采样方法:用5 cm ×5 cm 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 mol/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 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采样.若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4检测方法:把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 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 mL ~20 mL,36℃士1℃恒温箱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5 结果计算5.1规则物体表面[如式〕A .2〔]平均每皿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 2> 5.2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6结果判定:6.1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 ².6.2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 ².7采样频次:每月1次.当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五> 手和皮肤消毒效果监测1手消毒效果监测1.1采样时间:采取手卫生后,在接触病人或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1.2 采样方法:将浸有无菌0.03 mol/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 cm 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 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 2〔计算.若采样时手上有消毒剂残留,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医务人员手菌落总数…<A3>1.3检测方法:把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 mL 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 mL ~20 mL,36℃±1℃恒温箱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1.4结果计算[如式〕A .3〔]平均每皿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30×2 1.5结果判定1.5.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 ².1.5.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 ²2皮肤消毒效果监测2.1采样时间:按照产品使用说明规定的作用时间,达到消毒效果后及时采样.2.2采样方法:用 5cm ×5c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 1 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 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及时送检.不规则的皮肤处可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2.3检测方法 同手消毒效果监测的1.32.4 结果判定 皮肤消毒效果的判定标准遵循手消毒效果标准.2.5 须知 采样皮肤表面不足 5cm ×5cm 可用相应面积的规格板采样.3、采样频次:每季度,当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六>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1采样方法: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 被检消毒液,加入9mL 中和剂中混匀.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剂用含0.1%硫代硫酸钠中和剂,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用含0.3%吐温80和0.3%卵磷脂中和剂,醛类消毒剂用含0.3%甘氨酸中和剂,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可在中和剂中加入吐温80至3%;也可使用该消毒剂消毒效果检测的中和剂鉴定试验确定的中和剂.2检测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一定稀释比例的中和后混合液1.0 mL 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 mL ~20 mL,36℃±l ℃恒温箱培养72 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消毒液染菌量计算公式 [如式〕A .4〔]消毒液染菌量〕CFU/mL〔=平均每皿菌落数×10×稀释倍数…〕A.4〔3结果判断: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应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4须知:采样后4h内检测5监测频次: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每月1次,使用中消毒液每季1次.当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七>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2采样方法:取清洗消毒后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醛类消毒剂的中和剂为0.3%甘氨酸,含氯消毒剂的中和剂为0.1%硫代硫酸钠>,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可使用蠕动泵>送检.将洗脱液充分混匀,取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CFU/件>.将剩余洗脱液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滤膜<0.45μm>过滤浓缩,将滤膜接种于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2.1当滤膜法不可计数时[如式〕A.5〔]:菌落总数〕CFU/件〔=m<CFU/平板>×50 ······〕 A.5〔式中:m——两平行平板的平均菌落数.2.2当滤膜法可计数时[如式〕A.6〔]:菌落总数<CFU/件>=m〕CFU/平板〔+m1<CFU/滤膜>······〕A.6〔式中:M———两平行平板的平均菌落数;M1———滤膜上菌落数.3结果判定: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4监测频次: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当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5监测数量:采用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比例抽检.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不低于5条.当内镜室负责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变动时,内镜清洗消毒机新安装或维修后,应增加监测的比例和次数.<八>医疗器材检查方法1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2灭菌医疗器材的检查方法2.1 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如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按照《中华人民**国药典》中"无菌检查法"进行.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器材,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取全部表面或不少于100cm2;然后将除去手接触部分的棉拭子进行无菌检查.2.2牙科手机: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将每支手机分别置于含20 mL~25 mL采样液的无菌大试管<内径25 mm>中,液面高度应大于4.0 cm,于旋涡混合器上洗涤震荡30 s以上,取洗脱液进行无菌检查.3消毒医疗器材的检查方法3.1可整件放入无菌试管的,用洗脱液浸没后震荡30 s以上,取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 mL~20 mL,36℃士1℃恒温箱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CFU/件〔,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3.2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在100级超净工作台称取1 g—10 g样品,放入装有10 mL 采样液的试管内进行洗脱,取洗脱液1.0 mL接种平皿,计数菌落数〕CFU/g〔,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器材,在100级超净工作台,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 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 cm2,取100 cm2,然后将除去手接触部分的棉拭子进行洗脱,取洗脱液1.0 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 mL~20 mL,36℃士1℃恒温箱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CFU/cm2〔,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4结果判定4.1 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应无菌.4.2 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 CFU/件<CFU/g或CFU/100 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4.3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0 CFU/件〕CFU/g或CFU/l00 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九>清洁用品的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进行采样.2采样方法:布巾、地巾等物品可用无菌的方法剪取1cm×3cm,直接投入5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中,及时送检.3结果判定: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4监测频次:每季1次.当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十>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1微生物试验1.1采样部位:应在按比例配制透析液装置的入口处或在混合罐的入口处,收集处理水的试样.1.2监测方法:1.2.1试样应在收集后30 min内进行化验,或立即放在1℃~5℃下储存,并按常规程序在收集后24 h内化验.应采用常规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倾注平板法〔获得细菌总数计数〕标准培养皿计数〔.培养基应为胰蛋白酶大豆琼脂或等价物.计算菌落数目应在35℃~37℃下培养48 h后进行.48 h后若呈阴性,可于72 h后再检查.这是标准的操作方法. 也可用另一种方法测定水生微生物,即采用膜过滤技术滤除500mL~1000mL水,并在像R2A 这样的低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可在28℃~32℃下培养5d或更长时间.1.2.2应用鲎试剂法检查内毒素,测定是否有致热原.1.3结果判定:1.3.1处理水要求细菌数<100 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透析机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 次.内毒素<0.25 EU/ml;采样部位同上.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 次.1.4监测频次:处理水细菌培养应每月1 次;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 个月1 次.2化学污染物试验: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 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 次.<十一>紫外线灯消毒效果监测1检测方法:1.1 紫外线灯辐照计测定法:开启紫外线灯5 min后,将测定波长为253.7 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I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的辐射照度值.1.2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 min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灯下垂直距离1 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 min,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2结果判定: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符合GB19258要求;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uw/ cm²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射强度≥180uw/ cm²为合格.3须知:紫外线辐照计应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紫外线监测指示卡应取得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批件,并在产品有效期内使用.4监测频次: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当紫外线灯使用累积时间超过1000小时,应当每季度监测一次.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监测的项目,由科室自测;院感办抽检月份,科室不需要再进行监测.④科室监测项目每月的10-20日为监测日.⑤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与医院环境有关时应随时监测,并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注:内镜外表面清洗合格ATP值≤150RLU,参考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的推荐阈值.参考文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2009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号《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卫医管发〔2010〕15号《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YY0572-2015《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0〕62号《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卫医发〔2004〕100号《内镜与微创器械消毒灭菌质量评价指南<试行>》《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报批稿。
CAEPI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标准T/CAEPI11-2017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监测)系统现场端建设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online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s of construction ofon-site point from stationary sources(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正式出版的标准文本为准.2017—7-28发布2017—8—1实施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目次前言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排气污染源自动监控(监测)系统现场端技术要求35排水污染源自动监控(监测)系统现场端技术要求66监测站房的建设要求87监测站房内布局108安全防护的要求119现场安装与施工验收14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排气连续在线监测系统流速测量设备安装位置指南15附录B (资料性附录)系统电气、仪表、管线、施工配管配线方法18附录C (资料性附录)翻水井方式采样19附录D (资料性附录)排水连续在线监测系统化学需氧量、氨氮及总磷分析仪产生的废液处理处置方法20附录E (资料性目录)安装调试验收报告21前言为规范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监测)系统现场端的建设,制定本技术规范.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监测)系统现场端的设计、建设、安装、现场施工、安全防护和验收的相关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武汉天虹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巨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世纪天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全继宏、刘真贞、孙海林、陶骏、刘志、刘虹、罗四国、刘佳威、陈楠、田一平、赵娜、张思伟、张明、李虹杰、周发武、赵峰、郑第、郑利娟、王为、窦凯、张世杰、王治舵、彭功伟、王齐鸣、周峰、乐文志。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手工监测采样技术及质控要点王琴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2018年3月22日汇报内容1234环境空气VOCs 采样要求PAMS及TO15采样方法及质控要点醛酮类采样方法及质控要点总结与建议55环境空气VOCs 手工采样要求1 建设依据一、环境空气VOCs 采样要求p 原则:Ø空间代表性,反映监测区域浓度高、中、低及传输转化通道上VOCs 的浓度水平;Ø综合考虑功能区划、人口密度、环境敏感程度及经费等。
p 方案要求:每个城市至少在人口密集去布设1个手工监测点,具备条件的城市建议选择增设上风向或者背景点、VOCs 高浓度点、O3高浓度点与下风向点位。
1、点位布设及采样环境要求1 建设依据二、 PAMS及TO15采样1、点位布设及采样环境要求监测点位周围环境与采样口设置的具体要求(一)监测点周围至少50米范围内无明显固定污染源,避开各种排气口、通风口、植被等;(二)开阔:采样口周围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
从采样口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为该障碍物与采样口高度差的两倍以上。
(三)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1.5 ~15米范围内;(四)在建筑物上安装监测仪器时,监测仪器的采样口离建筑物墙壁、屋顶等支撑物表面的距离应大于1米。
采样器采样口一般设在距离空气自动监测站顶部1.5-2m 高度,与其他采样设备的采样口距离>2m.(五)采样口设有防雨遮挡。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 664—2013)环境空气臭氧前体有机物 手工监测技术要求(试行)ØVOCs种类多,能检测到的有200种以上;Ø活性差异大,对O3、SOA生成具有不同潜势;Ø不同VOCs组分具有不同毒性、致癌性等;O3贡献高毒性强SOA贡献高Ø浓度水平低、差异大。
Ø环境空气中单组分浓度范围ppt级至几十个ppb级;99种VOCs组分浓度90分位值的分布均值为1ppb 99种VOCs组分浓度中位值的分布均值为0.35ppb编号物质名称种类数目1挥发性有机物(原PAMS物质)572部分TO15物质473醛、酮类物质(OVOCs)13p VOCs目标化合物ü光化学活性:l 光化学评价监测网(PAMS ), 57种碳氢化合物和3个醛酮化合物;TO-14A, TO-11Al PAMS重新规划(2018年正式运行):增加7种组分,并将原来的57种VOCs分为28个重点化合物和29种可选化合物ü有毒 VOCs:l 空气毒物趋势监测网(NATTS ), 包含12种VOCs ;TO-15, TO-11, TO-13A美国NATTS 包含的VOCs 组分p VOCs目标化合物ü光化学活性:l没有明确规定, 部分举例l31种VOCs组分欧洲日本ü光化学活性:l同美国PAMS网中所列57种化合物外,还增加了α/β蒎烯,共计58种化合物p依据臭氧浓度的月变化、重污染过程进行选择。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标准发布时间标准实施时间1GB18352.6—2016代替 GB18352.5—2013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2016-12-232020-7-12GB 18176-2016代替GB 18176—2007和GB 20998—2007,部分代替GB 14621—2011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四阶段)2016-8-222018-7-13GB 15097—2016代替GB/T 15097-2008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2016-8-222018-7-14GB 14622-2016代替GB 14622—2007和GB 20998—2007, 部分代替GB 14621—2011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四阶段)2018-7-15GB 18352.5—2013代替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2018-1-16HJ 820-201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火力发电及锅炉2017-6-17HJ 821-201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造纸工业2017-6-18HJ 819-201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2017-6-19HJ 822-2017水质 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2017-5-110HJ 826-2017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流动注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2017-3-302017-5-111HJ 823-2017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2017-5-112HJ 824-2017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流动注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2017-3-302017-5-113HJ 825-2017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流动注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2017-3-302017-5-114HJ 828—2017代替GB 11914-89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2017-3-302017-5-115HJ 827-2017水质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2017-3-302017-5-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汇总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汇总 201720172017..0505..1616HJ 2547-2016代替HJ/T 303-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家具2016-12-242017-2-117HJ 2543-2016代替 HJ/T 224-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干式电力变压器2016-10-172017-1-118HJ2.1-2016代替HJ2.1-20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2016-12-82017-1-119HJ 2546-2016代替HJ/T 307-2006、 HJ/T 309-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纺织产品2016-11-142017-1-120HJ 2545-201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电子白板2016-11-142017-1-121HJ 2544-201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空气净化器2016-11-142017-1-122HJ 2542-2016代替HJ/T 370-20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胶印油墨2016-10-172017-1-123HJ 2541-2016代替HJ/T 220-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胶粘剂2016-10-172017-1-124HJ 816-2016代替GB 6767-86,GB11221-89水和生物样品灰中铯-137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2016-10-122016-11-125HJ 815-2016代替GB 6766-86、GB6764-86、GB 6765-86和GB11222.1-89水和生物样品灰中锶-90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HJ 815-2016代替GB 6766-86、GB 6764-86、GB 6765-86和GB 11222.1-89)2016-10-122016-11-126HJ 813-2016代替GB 12376-90水中钋-210的分析方法(HJ 813-2016代替GB 12376-90)2016-10-122016-11-127HJ 814-2016代替GB 11225-89,GB 11219.1-89和GB 11219.2-89水和土壤样品中钚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HJ 814-2016代替GB11225-89,GB 11219.1-89和GB 11219.2-89)2016-10-122016-11-128HJ808-2016代替NEPA-RG1,198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格式和内容2016-6-242016-10-129HJ 810-2016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2016-10-130HJ 811-2016水质 总硒的测定 3,3'-二氨基联苯胺分光光度法31HJ 84-2016代替:HJ/T 84-2001水质 无机阴离子(F-、Cl-、NO2-、Br-、NO3-、PO43-、SO32-、SO42-)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2016-10-132HJ 812-2016水质 可溶性阳离子(Li+、Na+、NH4+、K+、Ca2+、Mg2+)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2016-10-133HJ 809-2016水质 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16-10-1 34HJ 540-2016代替HJ 540-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 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2016-10-135GB 19755—2016代替GB/T 19755-2005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及测量方法2016-8-222016-9-136GB 15581—2016代替 GB 15581-95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6-8-222016-9-1 37HJ 807-2016水质 钼和钛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6-6-242016-8-1 38HJ 806-2016水质 丙烯腈和丙烯醛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2016-6-242016-8-1 39HJ 805-2016土壤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2016-6-242016-8-140HJ 804-2016土壤 8种有效态元素的测定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2016-6-242016-8-141HJ 801-2016环境空气和废气 酰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2016-5-132016-8-1 42HJ 803-2016土壤和沉积物 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2016-6-242016-8-143HJ 800-2016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水溶性阳离子(Li+、Na+、NH4+、K+、Ca2+、Mg2+)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2016-5-132016-8-144HJ 802-2016土壤 电导率的测定 电极法2016-6-242016-8-1 45HJ 799-2016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水溶性阴离子(F-、Cl-、Br-、NO2-、NO3-、PO43-、SO32-、SO42-)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2016-5-132016-8-1 46HJ 551-2016代替HJ 551-2009水质 二氧化氯和亚氯酸盐的测定 连续滴定碘量法2016-5-132016-8-1 47HJ 549-2016代替HJ 549-2009环境空气和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2016-5-132016-8-1 48HJ 548-2016代替HJ 548-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硝酸银容量法2016-5-132016-8-1 49HJ 798-2016总铬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16-5-42016-8-150HJ 710.12—201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水生维管植物2016-5-42016-8-1 51HJ 710.13—201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蜜蜂类2016-5-42016-8-1 52HJ793-2016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段)结构噪声监测方法2016-5-132016-8-1 53HJ 794-201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医疗机构2016-8-154HJ 2052-2016钢铁工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湿式石灰石/石灰-石膏法2016-4-292016-8-155HJ 792-201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制药2016-3-292016-7-1 56HJ 790-201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涤纶2016-3-292016-7-1 57HJ 791-201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粘胶纤维2016-3-292016-7-1 58HJ 787-2016固体废物 铅和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6-3-292016-5-1 59HJ 786-2016固体废物 铅、锌和镉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6-3-292016-5-1 60HJ 544-2016代替 HJ 544-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2016-3-2961HJ 789-2016水质 乙腈的测定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2016-3-292016-5-1 62HJ 788-2016水质 乙腈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2016-3-292016-5-1 63HJ 785-2016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 T辐射安全技术规范2016-4-164HJ 10.1-2016代替HJ/T 10.1-1995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2016-4-165HJ 774-201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2015-12-42016-3-1 66HJ 773-201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2015-12-42016-3-1 67HJ 782-2016固体废物 有机物的提取加压流体萃取法2016-2-12016-3-1 68HJ 784-2016土壤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16-3-1 69HJ 783-2016土壤和沉积物 有机物的提取加压流体萃取法2016-3-1 70HJ 2050-2015环境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指南2016-3-1 71HJ 2051-2016烧碱、聚氯乙烯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2016-2-12016-3-1 72HJ 781-2016固体废物 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2016-3-1 73HJ 546-2015环境空气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2016-2-1 74HJ 780-2015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2016-2-175HJ 610-2016代替 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2016-1-7 76HJ 779-2015环境空气 六价铬的测定 柱后衍生离子色谱法2016-1-177HJ 778-2015水质 碘化物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2016-1-178HJ 777-2015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2016-1-179HJ 776-2015水质 32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2016-1-1 80HJ 775-2015水质 蛔虫卵的测定 沉淀集卵法2016-1-1 81HJ 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2016-1-182GB 3095—2012代替GB 3095—1996 GB 9137—8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6-1-1 83HJ 772-2015环境统计技术规范 污染源统计2016-1-1 84HJ 771-2015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网站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2016-1-1 85HJ 2048-2015饮料制造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2015-11-202016-1-1 86HJ 2047—2015水解酸化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2015-11-202016-1-1 87HJ 767-2015固体废物 钡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5-12-15 88HJ 539-2015代替 HJ 539-2009环境空气 铅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5-12-15 89HJ 769-2015煤中全硫的测定 艾士卡-离子色谱法2015-12-15 90HJ 770-2015水质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91HJ 766-2015固体废物 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2015-12-15 92HJ 765-2015固体废物 有机物的提取微波萃取法2015-12-15 93HJ 768-2015固体废物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15-12-15 94HJ 759-2015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2015-12-1 95HJ 761-2015固体废物 有机质的测定 灼烧减量法2015-12-1 96HJ 760-2015固体废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2015-12-1 97HJ 758-2015水质 卤代乙酸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15-12-1 98HJ 757-2015水质 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5-12-1 99HJ 756-2015水质 丁基黄原酸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2015-12-1100HJ 764-2015砷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15-12-1 101HJ 762-2015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15-12-1 102HJ 763-2015镉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15-12-1 103HJ 755-2015水质 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纸片快速法2015-12-1 104HJ 754—2015水质 阿特拉津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15-12-1105HJ 274-2015代替HJ/T273-2006、HJ/T275-2006、HJ274-2009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2015-12-242015-12-1 106HJ 2049-2015铅冶炼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2015-11-202015-12-1 107HJ 753-2015水质 百菌清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2015-10-1 108HJ 752-2015固体废物 铍镍铜和钼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5-10-1 109HJ 751-2015固体废物 镍和铜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5-10-1 110HJ 750-2015固体废物 总铬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5-10-1 111HJ 749-2015固体废物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5-10-1 112HJ 748-2015水质 铊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5-8-1 113HJ 744-2015水质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2015-7-1 114HJ 743-2015土壤和沉积物 多氯联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2015-7-1 115HJ 742-2015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芳香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2015-7-1 116HJ 741-2015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2015-7-1 117GB 31572-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5-7-1 118GB 31571-201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5-7-1 119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5-7-1 120GB 13801-2015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21GB 31574—2015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5-7-1 122HJ 747-201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编码规范2015-7-1 123HJ 550—2015水质 钴的测定 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法2015-7-1 124GB 31573-2015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5-7-1 125HJ 746—2015土壤 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电位法2015-7-1 126HJ 745-2015土壤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2015-7-1127HJ 2540-201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木塑制品2015-5-1 128HJ 738—2015环境空气 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15-4-1 129HJ 739—2015环境空气 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2015-4-1 130HJ 737-2015土壤和沉积物 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5-4-1 131HJ 736-2015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2015-4-1132HJ 735-2015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2015-4-1133HJ 740—2015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2015-4-1 134HJ 192-2015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2015-3-13 135HJ 729-2014环境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规范2015-3-1 136HJ 728-2014环境信息系统测试与验收规范—软件部分2015-3-1 137HJ 727-2014环境信息交换技术规范2015-3-1 138HJ 726-2014环境空间数据交换技术规范2015-3-1 139HJ 725-2014环境信息网络验收规范2015-3-1 140HJ 724-2014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规范2015-3-1 141HJ 723-2014环境信息数据字典规范2015-3-1 142HJ 722-2014环境数据集说明文档格式2015-3-1 143HJ 721-2014环境数据集加工汇交流程2015-3-1 144HJ 720-2014环境信息元数据规范2015-3-1 145HJ 719-2014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访问接口规范2015-3-1 146HJ 718-2014环境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框架技术规范2015-3-1 147HJ 2045-2014石油炼制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2015-3-1 148HJ 2046-2014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海水法2015-3-1149HJ 734—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2015-2-1150HJ 733-2014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151HJ 732-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 气袋法2015-2-1 152HJ 2044-2014发酵类制药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2015-1-4 153HJ 717—2014土壤质量 全氮的测定 凯氏法2015-1-1154HJ 716—2014水质 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2015-1-1 155HJ 714-2014固体废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2015-1-1 156HJ 713-2014固体废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2015-1-1 157HJ 712-2014固体废物 总磷的测定 偏钼酸铵分光光度法2015-1-1 158(HJ 711-2014)固体废物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15-1-1159GB/T 15190–2014代替GB/T15190-94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2015-1-1 160HJ 708-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钢铁建设项目2015-1-1 161HJ 709-201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纺织染整2015-1-1 162HJ 710.6—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两栖动物2015-1-1 163HJ 731—2014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2015-1-1 164HJ 730—2014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2015-1-1165HJ 689-2014城市车辆用柴油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W H T C工况法)2015-1-1166HJ 2043-2014淀粉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2015-1-1 167HJ 707-2014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2015-1-1 168HJ 706-2014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噪声测量值修正2015-1-1 169HJ 705-201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工程2015-1-1 170HJ 24-2014代替HJ/T 24-199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2015-1-1171GB 8702—2014代替GB 8702—88,GB 9175—88电磁环境控制限值2015-1-1 172HJ 710.1-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2015-1-1 173HJ 710.3—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哺乳动物2015-1-1 174HJ 710.2-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地衣和苔藓2015-1-1 175HJ 710.11—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大型真菌2015-1-1 176HJ 710.10—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大中型土壤动物2015-1-1 177HJ 710.5-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2015-1-1 178HJ 710.9—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蝴蝶2015-1-1179HJ 710.8—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2015-1-1 180HJ 710.4-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鸟类181HJ 710.7—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内陆水域鱼类2015-1-1 182HJ 715-2014水质 多氯联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2015-1-1 183HJ2539-2014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 第三部分:凹版印刷2014-12-1 184HJ 704-2014土壤 有效磷的测定 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分光光度法2014-12-1 185HJ 703-2014土壤和沉积物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14-12-1 186HJ 702-2014固体废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2014-11-1 187HJ 701-2014水质 黄磷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14-11-1188GB 20891—2014代替GB 20891-2007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2014-10-1189HJ 2040-2014火电厂烟气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技术规范2014-6-102014-9-1 190HJ 2039-2014火电厂除尘工程技术规范2014-6-102014-9-1 191HJ 2041-2014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2014-6-102014-9-1 192HJ 2042-2014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2014-6-102014-9-1 193HJ 2038-2014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2014-6-102014-9-1 194HJ 2538-2014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旋流除砂装置2014-6-202014-9-1 195GB 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4-7-1196HJ 2537-2014 代替HJ/T 201-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水性涂料2014-7-1 197HJ 700-2014水质 65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2014-7-1 198HJ 2536-2014代替HJ/T 313-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微型计算机、显示器2014-7-1 199GB 30770-2014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4-7-1200GB 18485-2014代替GB 18485-2001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2014-7-1 201HJ 25.4—2014代替HJ/T 25-1999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2014-7-1 202HJ 682—2014污染场地术语2014-7-1203HJ 25.3—2014代替HJ/T 25-1999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2014-7-1204HJ 25.2—2014代替HJ/T 25-1999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2014-7-1205HJ 25.1—2014代替HJ/T 25-1999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2014-7-1 206HJ 695-2014土壤 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2014-7-1207HJ 699-2014水质 有机氯农药和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2014-7-1 208HJ 698-2014水质 百菌清和溴氰菊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14-7-1 209HJ 694—2014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2014-7-1 210HJ 697-2014水质 丙烯酰胺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11HJ 696-2014水质 松节油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14-7-1 212HJ 693-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2014-4-15 213HJ 692-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2014-4-15 214HJ 691-2014环境空气 半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2014-4-15 215HJ 690-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 苯可溶物的测定 索氏提取-重量法2014-4-15 216HJ 687-2014固体废物 六价铬的测定 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4-4-1 217HJ 686-2014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2014-4-1 218HJ 685-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4-4-1 219HJ 684-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 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4-4-1 220HJ 683-2014空气 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14-4-1 221GB 30484-2013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4-3-1 222GB 30485—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2014-3-1 223GB 30486—2013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14-3-1224GB 4915-2013 代替 GB 4915-2004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4-3-1 225HJ 662-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2014-3-1 226HJ 688-2013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2014-3-1227HJ 2535-2013代替HJ/T304-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房间空气调节器2014-3-1228HJ 2532-2013代替HJ/T182-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轻型汽车2014-3-1 229HJ 2533-2013代替HJ/T 310-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蚊香2014-3-1230HJ 2534-2013代替HJ/T 238-2006、HJ/T 239-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电池2014-3-1231HJ 680-2013土壤和沉积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2014-2-1232HJ 679-2013土壤和沉积物 丙烯醛、丙烯腈、乙腈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2014-2-1 233HJ 678-2013水质 金属总量的消解微波消解法2014-2-1 234HJ 677-2013水质 金属总量的消解 硝酸消解法2014-2-1 235HJ 676-2013水质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2014-2-1236HJ 675-2013代替GB/T 13906-1992固定污染源排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酸碱滴定法2014-2-1237HJ 674-2013代替GB/T 15507-1995, GB/T 14375-1993水质 肼和甲基肼的测定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2014-2-1238HJ 673-2013代替GB/T 14673-1993水质 钒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4-2-1 239GB 29620-2013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4-1-1 240HJ 672-201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煤炭采选241HJ 681—2013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2014-1-1 242HJ 671-2013水质 总磷的测定 流动注射-钼酸铵分光光度法2014-1-1 243HJ 670-2013水质 磷酸盐和总磷的测定 连续流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2014-1-1 244HJ 669-2013水质 磷酸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2014-1-1 245HJ 668-2013水质 总氮的测定 流动注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2014-1-1 246HJ 667-2013水质 总氮的测定 连续流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2014-1-1247HJ 666-2013水质 氨氮的测定 流动注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2014-1-1 248HJ 665-2013水质 氨氮的测定 连续流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2014-1-1 249HJ 661-2013环境噪声监测点位编码规则2013-12-1 250HJ 2037-2013含多氯联苯废物焚烧处置工程技术规范2013-12-1 251HJ 2036-2013染料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2013-12-1 252HJ 2035-201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2013-12-1 253HJ 2034—2013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2013-12-1 254HJ 2033-2013铝电解废气氟化物和粉尘治理工程技术规范2013-12-1 255HJ 660-2013环境监测信息传输技术规定2013-12-1 256HJ 664—201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2013-10-1 257HJ 663—201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2013-10-1 258HJ 659-2013水质 氰化物等的测定 真空检测管-电子比色法2013-9-20259HJ 650-2013土壤、沉积物 二噁英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低分辨质谱法2013-9-1260HJ 649-2013土壤 可交换酸度的测定 氯化钾提取-滴定法2013-9-1 261HJ 648-2013代替 GB13194-91水质 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2013-9-1262HJ 647-2013环境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13-9-1263HJ 646-2013环境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2013-9-1264HJ 658-2013土壤 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滴定法2013-9-1265HJ 657-2013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2013-9-1266HJ 656-2013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2013-8-1 267HJ 193-2013部分代替 HJ/T 193-2005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技术规范2013-8-1268HJ 655-2013部分代替 HJ/T 193-2005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和验收技术规范2013-8-1269HJ 93-2013代替 HJ/T 93-2003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13-8-1 270HJ 654-2013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71HJ 653-2013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13-8-1272HJ 651—201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2013-7-23 273HJ 652—201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规范(试行)2013-7-23 274HJ 2030-2013味精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2013-7-1 275HJ2029—2013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2013-7-1 276HJ 2028-2013电除尘工程通用技术规范2013-7-1 277HJ 2027—2013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2013-7-1 278HJ 2026—2013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2013-7-1 279HJ 643—2013固体废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2013-7-1 280HJ 642—2013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2013-7-1 281HJ 644-2013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2013-7-1282HJ 645-2013环境空气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2013-7-1283GB 29495-2013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3-7-1 284GB 13458-2013代替GB 13458-2001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13-7-1285GB 19430-2013代替 GB 19430-2004柠檬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13-7-1 286公告 2013年 第31号挥发性有机物(V OC 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3-5-24 287公告 2013年 第31号硫酸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3-5-24 288公告 2013年 第31号钢铁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3-5-24 289公告 2013年 第31号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3-5-24 290HJ 641-2012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范2013-3-1291HJ 640-2012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2013-3-1 292HJ 639-2012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2013-3-1 293(HJ 2025-2012)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运输技术规范2013-3-1 294(HJ 2024-2012)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池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2013-3-1 295(HJ 2023-2012)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2013-3-1 296(HJ 2022-2012)焦化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2013-3-1 297HJ 2531-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工商用制冷设备2013-2-1 298HJ 2530-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 第二部分:商业票据印刷2013-2-1 299GB 28938-2012麻纺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13-1-1 300GB 28937-2012毛纺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301GB 28936—2012缫丝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13-1-1 302GB 4287-2012代替GB 4287-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13-1-1 303HJ 2021-2012内循环好氧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2013-1-1 304HJ 2020-2012袋式除尘工程通用技术规范2013-1-1 305HJ 2019-2012钢铁工业废水治理及回用工程技术规范2013-1-1 306HJ 2018—2012制糖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2013-1-1 307HJ 2522—20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紫外线消毒装置2012-11-1 308HJ2528-20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组器2012-11-1 309HJ2521-20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制订技术导则2012-11-1 310HJ2523-2012代替 HJ/T 16—1996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通风消声器2012-11-1 311HJ2527-20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膜生物反应器2012-11-1 312HJ2529-20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电袋复合除尘器2012-11-1 313HJ2524-20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单螺杆泵2012-11-1314HJ2525-20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薄层色谱法车用汽油中清净剂快速测定仪2012-11-1315HJ2526-20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便携式饮食油烟检测仪2012-11-1316GB 16171-2012代替 GB16171-1996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2-10-1 317GB 28666-2012铁合金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2-10-1318GB 13456—2012代替GB 13456-1992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12-10-1 319GB 28665—2012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2-10-1 320GB 28664-2012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2-10-1 321GB 28663-2012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2-10-1 322GB 28662-2012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2-10-1 323GB 28661-2012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2-10-1 324HJ 2520-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重型汽车2012-10-1 325HJ 2518-2012代替HJ/T 230-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照明光源2012-10-1 326HJ 2516-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投影仪2012-10-1 327HJ 2519-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水泥2012-10-1 328HJ 2517-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扫描仪2012-10-1 329HJ 2515-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船舶防污漆2012-10-1330GB 12523-2011 代替GB 12523-90,GB 12524-90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011-12-5331HJ 2017-2012铬渣干法解毒处理处置工程技术规范2012-6-1 332HJ 2016-2012环境工程名词术语2012-6-1 333HJ 2015-2012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2012-6-1 334HJ 2014-2012生物滤池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2012-6-1 335HJ 2013-2012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2012-6-1 336HJ 638-2012环境空气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12-6-1 337HJ 636—2012 代替GB 11894—89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2012-6-1 338HJ 2012-2012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2012-6-1 339HJ 635—2012土壤 水溶性和酸溶性硫酸盐的测定 重量法2012-6-1340HJ 634—2012土壤 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测定 氯化钾溶液提取-分光光度法2012-6-1341HJ 2011-2012制浆造纸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2012-6-1 342HJ 2514-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吸尘器2012-6-1 343HJ 2513-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摄像机2012-6-1 344HJ 2512-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打印机、传真机及多功能一体机2012-6-1 345HJ 2511-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视盘机2012-6-1 346HJ 2510-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录音笔2012-6-1 347HJ 2509-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碎纸机2012-6-1 348HJ 608-2011污染源编码规则(试行)2011-3-72012-6-1349HJ 637-2012代替GB/T 16488-1996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2012-3-7 350公告 2012年 第18号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2-3-7 351公告 2012年 第18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2-3-7 352公告 2012年 第18号铅锌冶炼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2-3-7 353HJ 632-2011土壤 总磷的测定 碱熔-钼锑抗分光光度法2011-12-62012-3-1 354HJ 631-2011土壤 可交换酸度的测定 氯化钡提取-滴定法2011-12-62012-3-1 355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2011-10-272012-3-1 356HJ 2010-2011膜生物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2011-10-242012-1-1 357HJ 2009-2011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2011-10-242012-1-1358GB 14470.3—2011 代替GB14470.3—2002弹药装药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4-292012-1-1 359HJ 6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采选工程2011-9-12012-1-1 360HJ 2.1-2011 代替HJ/T 2.1-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2011-9-1361HJ 624—2011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2011-9-92012-1-1 362HJ 628-2011生物遗传资源采集技术规范(试行)2011-9-92012-1-1 363HJ 627—2011生物遗传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技术导则2011-9-92012-1-1 364HJ 626—2011生物遗传资源等级划分标准2011-9-92012-1-1365HJ 625—2011抗虫转基因植物生态环境安全检测导则(试行)2011-9-92012-1-1 366HJ 623—2011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2011-9-92012-1-1 367GB 27632—2011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10-272012-1-1 368GB 27631—2011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10-272012-1-1369GB 13223-2011 代替GB13223-200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7-292012-1-1 370GB 26877-2011汽车维修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7-292012-1-1 371HJ 622-2011环境保护应用软件开发管理技术规范2011-9-12011-12-1 372HJ 630-20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2011-9-82011-11-1 373HJ 629-2011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2011-9-82011-11-1 374HJ 618-2011 代替GB 6921-86环境空气 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2011-9-82011-11-1375HJ 621—2011 代替GB/T 17131-1997水质 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11-9-12011-11-1376HJ 620-2011 代替GB/T 17130-1997水质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2011-9-12011-11-1377GB 14621—2011 代替 GB14621-2002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2011-5-122011-10-1378GB 26453-2011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4-22011-10-1 379GB 26452-2011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4-22011-10-1380GB 15580-2011 代替 GB 15580-95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4-22011-10-1 381HJ 617-2011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2011-6-242011-10-1 382HJ 615-2011土壤 有机碳的测定 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2011-4-152011-10-1 383HJ 614-2011土壤 毒鼠强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11-4-152011-10-1 384HJ 613-2011土壤 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 重量法2011-4-152011-10-1 385GB 26451—2011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1-242011-10-1 386HJ 616-20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2011-4-82011-9-1387HJ 19-2011 代替HJ/T 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2011-4-82011-9-1388GB 14587-2011 代替GB 14587-93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技术要求2011-2-182011-9-1 389GB 14569.1-2011 代替GB14569.1-93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固化体性能要求-水泥固化体2011-2-182011-9-1 390GB 6249-2011 代替GB 6249-86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2011-2-18391H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2011-2-162011-7-1 392HJ 606-2011工业污染源现场检查技术规范2011-2-122011-6-1 393HJ 609-2011六价铬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2011-2-112011-6-1 394HJ 612-201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石油天然气开采2011-2-112011-6-1 395HJ 61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制药建设项目2011-2-112011-6-1 396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2011-2-112011-6-12011-2-102011-6-1 397HJ 605-2011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398HJ 604-2011 代替GB/T 15263-94环境空气 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11-2-102011-6-1399HJ 603-2011 代替GB/T 15506-1995水质 钡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1-2-102011-6-1 400HJ 602-2011水质 钡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1-2-102011-6-1 401HJ 601-2011 代替GB 13197-91水质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2011-2-102011-6-1 402HJ 600-2011 代替GB/T 13904-92水质 梯恩梯、黑索今、地恩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11-2-102011-6-1 403HJ 599-2011 代替GB/T 13903-92水质 梯恩梯的测定 N-氯代十六烷基吡啶—亚硫酸钠分光光度2011-2-102011-6-1法404HJ 598-2011 代替GB/T 13905-92水质 梯恩梯的测定 亚硫酸钠分光光度法2011-2-102011-6-1。
目次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 (2)5监测方案制定 (3)6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8)7信息记录和报告 (10)8监测管理 (11)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1适用范围本标准提出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监测方案制定、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信息记录和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排污单位可参照本标准在生产运行阶段对其排放的水、气污染物,噪声以及对其周边环境质量影响开展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无行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的排污单位;行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中未规定的内容按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75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6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353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35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35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356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442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493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4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5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733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1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环发〔2013〕81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环境监测中“未检出”的表述及总量核算方法依据SL219-2013《水环境监测规范》12.2.5:年平均值以算术平均法计算,小于检出限的按1/2方法检出限参加计算。
但在统计污染物总量时以零计。
HJ/T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11.3“低于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测定结果以“未检出”报出,参加统计时按二分之一最低检出限计算”。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技术规定(试行)》(环办监测函〔2020〕82号)第七点:当监测数据低于检出限时,以1/2检出限值参与计算和统计。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附件五第二条第一款:若样品浓度低于监测方法检出限时,则该监测数据应标明未检出,并以1/2最低检出限报出,同时用该数值参加统计计算。
HJ442-2008《近岸海域监测规范》7.3监测数据产生后,在对数据准备性进行确认后进行必要的统计,其中未检出部门按检出限1/2量参加计算。
HJ/T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6.7.5当测定结果高于分析方法检出限时,报实际测定结果值;当测定结果低于分析方法检出限时,报所使用方法的检出限值,并加标志位“L”。
HJ/T 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当测结果在检出限(或最小检出浓度)以上时,报实际测得结果,当低于方法检出限时,报所使用方法的检出限,并加标志位L,统计污染总量时以0计”;HJ/T92-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10.5当某种污染物监测结果小于规定监测方法检出下限时,此污染物不参与总量核定”。
对某污染物监测结果小于规定监测方法检出下限时,此污染物不参与总量核定。
HJ 91.1-2019《污水监测技术规范》9.6监测结果的表示方法9.6.1监测结果的表示应根据相关分析方法等要求来确定,并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9.6.2当测定结果高于分析方法检出限时,报实际测定结果值;当测定结果低于分析方法检出限时,报使用的“方法检出限”,并加标志位“L”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