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计算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303.00 KB
- 文档页数:5
★ 人体调查类 ★
1. 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05
2. 100%=
⨯实测体重(kg )—标准体重(kg )标准体重指数标准体重(kg ) (正常:±10%) 3. 22=体重(kg )体制指数身高 (m )
(正常: 18.5~23.9 ; 轻度消瘦: 17~18.5 ; 超重: 24~27.9 ) 4. 1000⨯体重(kg )身高体质指数=
身高(cm ) 5. + =
100%Vervaeck ⨯体重(kg ) 胸围(cm )指数身高(cm ) 6. 422=10Kaup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
(正常: 19 ~ 15 ) 7. 733=
10Rohrer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 (中等: 140 ~ 109 ) 8. =100⨯胸围(cm )比胸围身高(cm )
9. =腰围(cm )腰臀比值(W H R )
臀围(cm ) (参考标准:成年男性 < 0.9;成年女性 < 0.85 ) 10.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操作计算:
a. 皮褶厚度推算人体密度D=C —M ×(㏒皮褶厚度值) (其中C 和M 是公式中系数)
b. 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 4.95%( 4.50)100%BF D
=-⨯ c. 上臂肌围(cm )=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 d. 22
2
[]12.5612.56⨯=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上臂肌围上臂肌面积(cm )= 14. 儿童体重的粗略估计计算:
a.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7 (3岁以下适用)
b.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8 (3岁~青春前期适用)、
c. 粗略身高(cm )= 年龄(岁)×7+ 70 (3岁~青春前期适用)
★ 食品计算类 ★
一、质量计算: 1. =100%⨯食品重量(W )—废弃部分的重量(W1)可食部计算(EP )食品重量(W )
2. 100%⨯1废弃部分重量(W )废弃率=食品重量(W )
3. =100%⨯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重量变化率(WCF )
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用于烹调后失重的食品,如烤肉 煎肉等) 4. =生食物重量食物的生熟比值熟食物重量
(用于烹调后增重的食品,如米饭 面条等) 5. 重量保留因子(WRF ):%100%WRF =
⨯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 )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 ) 6. =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 7. =100⨯⨯∑食物量(g)蛋白质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g )(
) =100⨯⨯∑食物量(g)脂肪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脂肪含量(g )
() =100⨯⨯∑
食物量(g)碳水化合物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g )() =100⨯⨯∑
食物量(g)某营养素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g )() 8.%=⨯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表现保留率(AR )(干重)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
9.%=⨯⨯⨯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品重量(g )真实保留率(TR )
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前食品重量(g ) 二、能量计算:
1. 膳食能量(kcal )=蛋白质摄入量×4 +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 + 脂肪摄入量×9
三、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百分比计算:
1. =100%⨯⨯蛋白质摄入量(g )4蛋白质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
2. =
100%⨯⨯碳水化合物摄入量(g )4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 3. 9=
100%⨯⨯脂肪摄入量(g )脂肪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
四、食物测评
1. A.当一批食品德包装件数(N )超过100件时,抽样量(n )按下列式计算:n =
B.异常非均匀性或者不熟悉来源食品抽样量按下式计算:n = N 2. -=食物的能量(kcal )能量价格比值食物的实际支出价格(元)
3. %%=⨯某种营养素的含量()单位重量(g )某营养素(NRV )
<单位食品中营养素参考值>(查表得)该营养素参考值NRV (g ) 4. =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 5. =100[]
⨯⨯食物量(g)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可食部分的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g ) 6.食物营养质量指数计算: a.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密度能量推荐摄入量
b.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密度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c. =营养密度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 )
能量密度( INQ = 或 > 1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 INQ < 1 为营养价值低食物 )
9.蛋白质评价: a. %=100%100%⨯=⨯氮吸收量食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真消化率(TD )食入氮食入氮
b.=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 )蛋白质功效比值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 )
c.100100⨯=⨯氮储留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生物价(BV )=
氮吸收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
d.%==100%⨯⨯氮储留量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生物价消化率食入氮
e.100⨯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氨基酸分(ASS )=
理想模式每克氮(或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 10.食物血糖评价:
a. 50g GI 含碳水化合物的试验食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
(GI 大于70的为高GI 食物 ; GI 在55~70的为中GI 食物 ; GI 小于55的为低GI 食物) b. GI GL =⨯食物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
(GL >20的为高GL 食物;GL 在11~19的为中GL 食物;GL <10的为低GL 食物)
11.分析必需脂肪酸含量: 100%⨯食物脂肪酸含量(g/100g )脂肪酸占脂肪百分比(%)=食物总脂肪含量(g/100g )
★ 其 他 ★
1.家庭:a. 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 + 午餐餐次总数×午餐餐次比 + 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
b. 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
c. 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宗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
d. =
实际消耗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 e. =各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生重)平均摄入量总就餐人数
f. =
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含量家庭总人日数 g. 标准人日= 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h. =
=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摄入量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标准人系数 i. ==⨯标准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标准人系数混合系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
j. =
=人(乙)能量参考摄入量人(乙)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人(乙)折合成人(甲)系数人(甲)能量参考摄入量人(甲)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