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练习题(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练习及答案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我()()(2)齐师败绩

(4)小惠未徧.()(5)遂.逐齐师()(6)神弗福.也

(二)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

2、民弗从.也()战则请从.()

3、又何间.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

..玉帛古义:今义:

2、忠.之属也古义:今义:

3、可以

..一战古义:今义:

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

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

6、虽.不能察古义:今义:

7、再.而衰古义:今义:

8、又何间.焉古义:今义:

9、必以情.:古义:今义:

(四)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五)、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六)、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属引凄异

C、召令徒属曰

D、属.予作文以记之

(七)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6)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表明了;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表明了

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

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表现曹刿了。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战前:

战时:

战后:

8、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自己的话概括):(1)

(2)

(3)

(八)文学史常识

《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体史书,叙述的是___ __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为鲁国史官__ ___ _根据鲁国国史《春秋》所编,故文中称齐军攻打鲁国为“_____________”。

(九)对比阅读

[甲] 《曹刿论战》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注释】①既:尽,已经。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③重(chòng):重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⑥勍(qíng)敌:强敌。

⑦胡耉(gǒu):很老的人。⑧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 公伤股( ) (4)阻而鼓.之( )

13、选出下列划线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虽不能察虽及胡耉B公将鼓之既陈而后击之C又以告可以一战D国人皆咎.公以彰其咎.14.翻译下面句子。(2分)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15.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16.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7.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答案:

(三)1.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2.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3.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愿动词

4.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5.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6.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的连词7. 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8. 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9. 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四)略(五)C (六)A

(七)(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6)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2.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3写长勺之战的概况4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6.C

7.客观评价了鲁国的准备工作;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准确分析了作战取胜的原因。

8.讨论战前准备时,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拥护和神灵保佑上

作战时不察敌情,贸然进攻和追击

胜利后尚不知曹刿战术正确之所在

(八)左传编年春秋左丘明齐师伐我

(九)对比阅读

12.(4分)(1)独自占有(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大腿(4)击鼓(进军)(答对一个1分)

13.A 14、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2分)

15.(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16.(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

17.(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未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

【译文】: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爷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么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