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
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
格式:ppt
大小:1.68 MB
文档页数:162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50
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
知识的定义
根据传统知识分析,知识具备三个特征:
– 被证实的(justified) – 真的(true) – 被相信的(believed)
古希腊时期,知识被认为是通往真理的途径; 文艺复兴至今,对知识看法逐渐转变成一种相 对的工具。
《课程与教学论》
知识的定义
Purser & Pasmore则将知识定义为:“用以制 定决策的事实、模式、基模、概念、意见、 及直觉的集合体。”
《课程与教学论》
三、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
相互独立 相互交叉
–大教学论,即教学论包括课程论 –大课程论,即课程论包括教学论 整合论和相对独立论
《课程与教学论》
第二节: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1.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 2.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二、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
2.学者下的“课程”定义 尽管我们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两个维度来概括 “课程”,但什么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却是很难把 握,人们意见分歧更大。 施良方教授归纳课程的六个定义,即课程是教学科目;课程是有 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是学习经验;课 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是社会改造。这六个定义,课程是 教学科目/课程是教学活动/课程是学习经验,最值得注意。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节 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
1.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2.儿童观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不同的儿童观影响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组织。 今天,我们强调课程与教学的编制和实施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 规律。 儿童本位的课程观更是把儿童看作课程的中心。 3.知识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 知识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知识的发展与知识观情况决定了课 程的发展面貌、动力以及组织方式。
《课程与教学论》
三、课程的表现形式
从文本形式看,课程有多种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 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规定学校课程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 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课程计 划一般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2.课程标准: 主要指学科课程标准,一般概要地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课程标准和 过去的教学大纲有联系,但二者还是有区别。 3.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这被看成实施课程的资源和载体。
《课程与教学论》
3. 形成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群 大分化和大综合的趋势 19世纪单一的教学论学科 20世纪前期分化成了“课程论”和“教学论” 20世纪50年代后发展成了各自的学科群:
–课程领域:一般课程论、课程社会学、教材学、潜在课程论、 课程平价论…… –教学领域:教学认识论、教学社会学、脚学伦理学、教学艺 术论、教学技术学……
Badaracco将知识定义为:从人类活动中所获 取的真理、原则、思想及资讯。
田中郁次郎则认为知识是一种多元的概念,具 有多层次的意义。知识牵涉到信仰、承诺与 行动等,可分为内隐与外显知识。
《课程与教学论》
何光国则认为知识是 一、经验累积的纪录;二、事实组织的系 统化;三、对事实的理解;四、一种理解 的行为或状态;五、人的已知和未知。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7 月7 日 |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新校训:传承历史又有所创新 新校训“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与中山大学现有的校
训只差了二个字,华工为何要选择如此相近的校训 ,这其后有着怎样的渊源?
《课程与教学论》
华南理工大学启用新校徽新校训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7 月7 日 |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现象、问题、规律 现象:主体意识到的存在 问题:现象背后存在或隐含的矛盾冲突 规律:一般解释为普遍的内在联系
(教材中定义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象、问题、规律都有特定的历史性(具体性)。 现象、问题和规律三者最核心的是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在中国,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教育者自 身的经验提炼出来。是有关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与 方法的见解。 古代希腊,智者派,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 雅典的“七艺”和谐教育;斯巴达军体教育。古罗马昆 体良《雄辩术原理》是源头。
《课程与教学论》
第二节 课程的历史发展
一、世界上最早的“课程”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课程。只能说来自百度文库对应物。
二、学校课程的诞生
学校是专门化教育的产物。古代西方“七艺”,东方“六艺”等。 学校课程开始具有系统化稳定化特征;以传授和问答为主。
《课程与教学论》
中山大学校训
《课程与教学论》
华南理工大学启用新校徽新校训
《课程与教学论》
洛克白板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 卢梭性善说和自然主义教育。 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化;教学阶段思想;教育性教学。 以1806年《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 熟的标志。 此阶段,教学论研究的特征。 斯宾塞科学主义课程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 1.各种教学论流派的兴起与竞争 时间:20世纪开始 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形式教育派与实质教育派 杜威:民主社会价值观与教育目的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传统教育学派的 “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围绕儿童生活组织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二、与课程相关的概念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一般指“教什么”的问题,而课程还包括“怎样教”的 问题。两个概念的外延不一样。 教学内容还存在形态的划分问题 2.教学进程: 它回答的是“怎么教”这个问题里的时间组合问题。教学进程还 有计划的进程和动态的临时处置的进程。
《课程与教学论》
3.学科: 学科是学术的分类;还指教学科目。课程论里的学科是用后者意 义。从各门科学领域里(文化领域里),以教育的视点选择部分 内容(知识或技能),分门别类并以心理学视点系统化组织起来 实施的课程,即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 教育部学科门类、 4.科目: 科目强调分科的形式,如课程表上的“语文”“体育”“音乐” 等。科目与学科的区别主要是,后者强调了内容。
《课程与教学论》
斯宾塞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教导每一个人怎样去过"完美" 的生活。他把人的活动分成五类,并依据活动的种 类,确定了教学内容:
1. 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解剖学、生理学及卫生学 。
2. 获得生活资料,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读、写、 算等基本技巧,逻辑学算术、几何学、力学物理学 、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 学以及外国语知识等。
Davenport,依据知识的特性指出,知识是一 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 的经验、价值及经过文字化的资讯,而且 还包括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 、整合与资讯等提供架构。
《课程与教学论》
二、影响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内部自身因素 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也有自身的内部惯性和规律, 决定着课程的面貌和结构。这些内部因素主要是: 学制,涉及课程与教学的纵向和横向联系;课程 的水平 课程传统,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延续性 课程与教学理论,影响人们的课程观和课程决策
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价值观念;专业技能 2.联系实际 问题意识,实践兴趣 3.注意拓展学习,阅读一些专业名著和专业杂志
《课程与教学论》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课程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课程
1.词源学的释义 汉语“课程”出现于唐代,但很难说是专用术语 近代,“课程”用来指称“教学科目”(即学科内容)以及教学 这些科目的“顺序和时间”。 英语里”curriculum”词根原有“跑道”之义,引申为“学习的进 程”。 概括来看,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的层次定义
美国学者古德莱特课程的层次定义,课程处 于五种状态:
课–程理层想次的课程主体
课程形态(特征)
理–想官的方课正程式的专课家程
观念
正–式理的解课的程课程行政部门
文本
理–解实的际课运程作的教课师程
观念
运–作实的际课体程验的教课师程、学生 动态
经验的课程 学生
经验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心理学对课程的影响
一、心理学影响课程目标的设定与分类 二、心理学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三、心理学影响课程实施的程序 思考题: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心
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观
《课程与教学论》
社会对课程的影响
一、社会政治因素对课程的制约 (一)制约课程目标的确立 (二)制约课程内容的选择 (三)影响课程管理体制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课程的影响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课程的要素系统 (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课程实施程度 (三)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课程发展的多元化 三、社会文化对课程的影响 (一)社会文化是课程的重要资源 (二)社会文化结构决定课程的结构 (三)社会文化传统决定课程的民族性
《课程与教学论》
5.知识: 与技能、价值观并列,是学校课程内容的一个主要方面。 6.经验: 这个概念有动词的意义、名词的意义、认识论的意义。也是学校 课程内容和实施的一个主要方面。 7.活动: 有人认为是学校课程的内容;也有人认为是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 式。 8.计划或方案: 有人认为计划即课程;但计划是静止的,课程还有实施的动态意 义。课程与计划有密切相关。
《课程与教学论》
(二)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所有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样和 实际能怎么样三个角度来分类研究。 问题的上述三个角度可以是从同一问题的三个方面来研 究;也可以据此对不同的问题有所角度侧重。这就有了 不同类型的问题。 在课程与教学论领域,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包含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范畴。 (三)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解释:新校训“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出自《礼记·中 庸》。1924年,孙中山先生命邹鲁创办广东大学时, 该校以“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作为 校训。1934年,在华工、华农所处地址兴建的原中山 大学,也以上述15字作为校训。后中山大学把它简化 为10字“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华工新校训从 其中提炼8字,组成两句,既体现了历史文化传承, 又有所创新,且高度精炼、寓意深刻。 更改原因: 原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与66所高校相同 。
《课程与教学论》
三、近现代课程的形成
大致在17世纪后,随着近代学校的产生,现代意义上的课程形成。 第一,从内容看,自然科学进入现代课程体系并取得合法地位。 此外如外语等也进入课程体系。 第二、在内容的进程安排上,纵向有了学年划分,学段的连贯 性;横向上,加强了多学科之间的协调。进程安排有了教育学和 心理学依据,教育价值和目标越来越明确。 第三、民主化、民族化和科学化是趋势。 第四、课程实施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活动增加了。教科书编辑专 门化了。
《课程与教学论》
凯洛夫教育学,共产主义方向; 教学特殊认识说;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分科教学的强 化 斯金纳程序教学、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布卢姆掌握学 习、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
《课程与教学论》
2. 课程论的独立于大发展 目标模式:泰勒原理 过程模式:斯藤豪斯 学科结构课程理论:施瓦布 社会改造课程理论:弗莱雷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人本主义思想
3. 种族保存(即教养子女)的活动。它要求研究生 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以便正确地实施对儿童的 体育、智育和德育。
《课程与教学论》
斯宾塞
4. 履行社会义务。历史,"自然的社会史",即社会发 展的现象。
5. 满足兴趣爱好和感情的需要的休闲活动。
《课程与教学论》
四、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4、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17-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体现时代的变革; –教育目的或目标:德性/智慧和笃信; –百科全书式的课程内容; –遵循万物的顺序;彻底、迅速和愉快的原则; –班级授课教学思想; –局限:宗教基石和比喻论证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文档推荐
最新文档
饭店包间名字大全
word无法创建工作文件,请检查临时环境变量
自行车健身比赛开幕式讲话词
2018乡村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MySQL测试题 SQL
合勤NXC5200
铁路集中箱空箱调度优化建模案例(案例2)
微分几何教学大纲-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4.1.1_圆【精品】
(整容后办护照用)医院整容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