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
- 格式:pdf
- 大小:201.38 KB
- 文档页数:2
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发布时间:2021-09-15T08:39:27.648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8期作者:杨丽[导读] 探析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杨丽毕节市中医院,贵州毕节 551700【摘要】目的:探析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方法: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80例,根据数字表法将这80例患者分别分为每组4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对照组则行传统开腹手术。
在进行治疗干预后,再对比分析这两组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都要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结果表明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能够有效帮助消化道息肉患者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消化道息肉;临床效果消化道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的良性肿瘤,属于癌前病变,不同类型消化道息肉的癌变率也不同,为避免其进一步发展,需要尽快治疗。
以往临床治疗消化道息肉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虽能有效切除患者的息肉组织,但由于切口较大,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1]。
高频电凝电切术在胃肠息肉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围绕着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要的观察对象,将所有消化道息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48.2±5.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47.7±5.6)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消化道息肉患者均符合诊断条件;②所有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内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操作规范1、目的: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消化道息肉2、适应症:经内镜下确诊为消化道息肉;禁忌症: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已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3、仪器:日本产Olympus-70型电子胃镜. Olympus-V70型电子肠镜ERBEIcc80高频电发生器、电凝切圈套器、活检钳、内镜注射针等.4、术前准备所有病例术前检查血Rt ,肝功、凝血酶原时间、ECG、胃息肉常规胃镜检查,肠息肉使用硫酸镁清洁肠道(禁用甘露醇)。
5、操作方法插入内镜找到息肉后,根据息肉大小以及有无蒂来决定手术方法,由助手协助插入圈套器或活检钳,对直径小于0.5厘米的息肉,一般采用活检钳咬除或电凝灼除,使息肉发白,电凝指数为1.2、通电时间为3-4秒即可。
直径小于2厘米的亚蒂或无蒂息肉,多采用圈套+电凝切除法;圈套器钢丝在息肉基底稍上方为息肉切除的最佳部位,或在基底部注射盐水,使形成蒂,再切除;有蒂息肉采用圈套器+电凝切除法,尽可能保留残蒂1厘米左右长;直径大于2厘米的无蒂息肉可采用圈套器法,但需先将高渗盐水或1:10000肾上腺素溶液在息肉基底部粘膜下注射2-4 点,每点0.5-1毫升,然后再行圈套电凝切除;凝切指数均为30-35,先行电凝再行电切,每次凝切时间均为3-4秒。
大的息肉也可分块分期切除,2-3周后行第二次切除。
切除的息肉用异物钳或经活检孔负压吸引连同内镜一块拔出后送病理检查。
6、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一、消化道息肉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迟发性出血是指发生于术后24小时的出血,文献报道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为1%-2%,常见原因由于操作者的经验不足有关,迟发性出血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电凝不充分,电凝指数过小或电凝时间不足;(2)、电凝过度,电凝指数过高或电凝时间过长使创面过大过深,结痂脱落后出血;(3)、套切不彻底,残蒂过长;(4)、套切面位于大血管处;(5)、患者血管弹性差,PT 减少;(6)、创面继发感染;(7)、术后患者饮食运动未严格控制。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护理体会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 (EPT) 是一种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有效方法。
作为护士,我的一些体会如下:
1. 术前准备
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患者需要提前做好相关检查准备,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
术前护理包括协助医生完成治疗计划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饮食、胃肠准备等。
2. 术中表现观察
在EPT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效果和感觉变化。
并及时记录和反馈给医生,以便他们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和管理。
3. 术后护理
对于术后患者,护士需要根据医嘱进行恰当、及时的护理,如观察患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生活,避免剧烈运动等活动,减少伤口复发和感染的风险。
4. 术后宣教
术后宣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护士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饮食禁忌、显现恢复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以便患者和家属可以理解和做好相应的措施,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的高效性。
总之,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需要协助医生及时评估,准备治疗,并操作完整记录,以保证卓有成效的治疗。
由于治疗对护士的技巧和经验有极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熟练掌握治疗设备,要具备一定的医务知识以及护理经验。
胃肠道息肉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若未进行及时治疗,长此以往将会增加癌变的发生率,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息肉的治疗,进而降低发生消化道癌变的概率,特别是对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近几年来,伴随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愈加完善,内镜技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以及恢复快等优势,已经被临床所广泛应用和推广[2]。
本文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的胃肠道息肉患者52例,通过给予内镜下高频高凝电切治疗,效果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的胃肠道息肉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
试验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16~64岁,平均(26.54±6.42)岁。
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18~66岁,平均(26.87±6.66)岁。
每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治疗方法:试验组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治疗前接受肠镜、胃镜等常规检查,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乙肝表面抗原、心电图以及凝血酶时间等相关检查,所有息肉患者接受病理检查并且排除病变后,于术前1d食用流质食物,晚饭后禁食,同时,服用聚乙二醇排空肠道。
手术当天,于术前5h再次服用聚乙二醇进行彻底清肠,术前10min注射间苯三酚溶液40mg。
术前调试高频电发生仪以及相关的医疗器械,确保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
手术过程中,取患者左侧位,并且缓慢插入胃镜,按照胃镜的常规检查方法准确定位息肉部位,并且全面探查息肉的实际大小和具体形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对于亚蒂息肉或者有蒂息肉的患者而言,则需要在内镜下于根部位置注射含有少量肾上腺素浓度为0.09%的氯化钠溶液,等到患者局部黏膜呈现发白或者肿胀状态时,使用圈套器将息肉底部套住后,逐渐收紧,等到呈现天幕状时,则可通电进行电凝电切治疗;对于无蒂息肉或者较小息肉的患者而言,则可以直接使用电凝头进行电凝治疗,确保内镜端部与息肉之间的距离,切除息肉食肉时避免接触到临近黏膜。
书评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张彬浙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胃肠镜中心,浙江台州318020胃肠息肉是指隆起于胃肠道黏膜上皮并向胃肠腔突出的局限性病变,简单而言,就是长在胃肠道的“疙瘩”。
根据息肉所处消化道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肠息肉、大肠(结肠和直肠)息肉等。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变、饮食结构的调整,胃肠息肉发病率(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胃肠息肉是常见病,随着现代医疗干预措施,如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广泛应用、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根除治疗等的影响,胃肠道息肉的发病特点、患病人群、临床表现等诸多方面正发生着改变。
在我国,目前人们对于胃肠息肉的认识不足,正规诊疗率偏低,如何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干预、手术治疗等方面规范化防治胃肠息肉,很多人仍一知半解。
相比于普通胃镜,无痛胃镜可以减轻患者的躯体不适感,减少患者焦虑情绪,在避免患者受伤的同时检查的更加清楚,避免对患者造成生理以及心理上的伤害。
电凝灼除是指将圈套器缩入鞘内,头端仅伸出0.5~1mm,充当电机极,接触病变,实施电凝。
对于一些小病变的处理,可达到类似氩气刀的效果,对多发病而言,采取此方法治疗效率高、快捷。
本文将结合《胃肠息肉100问》讨论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
《胃肠息肉100问》一书于2019年3月出版于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作者为肖国辉、陈辉主编,本书分为四篇(常识篇、诊断篇、治疗篇、预防保健篇),涵盖了胃肠道系统解剖、流传病学、发病特点、临床症状、诊疗方案及预防保健等诸多方面,内容丰富精彩。
本书图文并茂,依靠着现有的文献以及相关临床调研,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收录胃肠息肉相关问题,力求使广大群众全面熟悉胃肠息肉的相关知识,以期对胃肠息肉治疗、预后和随访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
胃息肉作为胃部黏膜上皮增生所形成的赘生物,属于良性胃部疾病,该病在发病初期通常无特异性症状,而随病情发展,息肉逐渐增大,进而引发嗳气、腹痛、反酸、腹胀。
内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操作规范1、目的: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消化道息肉2、适应症:经内镜下确诊为消化道息肉;禁忌症: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已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3、仪器:日本产Olympus-70型电子胃镜.Olympus-V70型电子肠镜ERBEIcc80高频电发生器、电凝切圈套器、活检钳、内镜注射针等.4、术前准备所有病例术前检查血Rt,肝功、凝血酶原时间、ECG、胃息肉常规胃镜检查,肠息肉使用硫酸镁清洁肠道禁用甘露醇;5、操作方法插入内镜找到息肉后,根据息肉大小以及有无蒂来决定手术方法,由助手协助插入圈套器或活检钳,对直径小于0.5厘米的息肉,一般采用活检钳咬除或电凝灼除,使息肉发白,电凝指数为1.2、通电时间为3-4秒即可;直径小于2厘米的亚蒂或无蒂息肉,多采用圈套+电凝切除法;圈套器钢丝在息肉基底稍上方为息肉切除的最佳部位,或在基底部注射盐水,使形成蒂,再切除;有蒂息肉采用圈套器+电凝切除法,尽可能保留残蒂1厘米左右长;直径大于2厘米的无蒂息肉可采用圈套器法,但需先将高渗盐水或1:10000肾上腺素溶液在息肉基底部粘膜下注射2-4点,每点0.5-1毫升,然后再行圈套电凝切除;凝切指数均为30-35,先行电凝再行电切,每次凝切时间均为3-4秒;大的息肉也可分块分期切除,2-3周后行第二次切除;切除的息肉用异物钳或经活检孔负压吸引连同内镜一块拔出后送病理检查;6、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一、消化道息肉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迟发性出血是指发生于术后24小时的出血,文献报道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为1%-2%,常见原因由于操作者的经验不足有关,迟发性出血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电凝不充分,电凝指数过小或电凝时间不足;2、电凝过度,电凝指数过高或电凝时间过长使创面过大过深,结痂脱落后出血;3、套切不彻底,残蒂过长;4、套切面位于大血管处;5、患者血管弹性差,PT减少;6、创面继发;7、术后患者饮食运动未严格控制;一旦发现出血,需进行适当处理,即在内镜下行各种措施止血,及药物喷洒,硬化药注射,电凝、激光、微波等;二、穿孔可发生在息肉切除术时的即刻,也可发生在术后数天内;常见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圈套切割部离肠壁太近;2、通电时胃肠蠕动,使圈套钢丝损伤肠壁穿孔;3、圈套钢丝未收紧,导致通电时间过长过深;4、电流强度选择过弱,通电时间过长,使残端的灼伤过深至肠壁全层引起数天后穿孔;5、通电时未将息肉轻轻地向腔内提拉,形成天幕状假蒂;发生穿孔并发症后,大多数行保守治疗,禁食水补液,胃肠减压,抗生素的应用,严密观察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均能治愈;但保守治疗失败者需根据穿孔部位、大小、形态和病员全身情况决定做修补,局部切除或造瘘手术;。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分析【摘要】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目前治疗方式有限。
胃镜检查在胃息肉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高频电凝电切技术切除息肉组织。
临床应用情况显示,该方法安全有效,疗效明显。
术后需进行细致的护理和注意并发症的预防。
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治疗方法有望成为常规手段,但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为治疗胃息肉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选择。
【关键词】胃息肉、无痛胃镜、高频电凝电切、临床分析、疗效观察、并发症、术后护理、安全有效、未来发展、临床研究、长期疗效、安全性验证1. 引言1.1 胃息肉概述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突出形成的肿块,常见于胃体和胃窦部位。
胃息肉的形成与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胃息肉多为良性病变,但有时也可能发展为恶性病变。
胃息肉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胃镜检查时发现。
胃息肉的大小、数量、形状各异,有些甚至只有几毫米大小,不易被肉眼观察到。
对于发现的胃息肉,应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止其发展为恶性病变。
治疗胃息肉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胃镜下治疗等。
胃镜下治疗是目前治疗胃息肉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通过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可以直接作用于胃息肉,将其迅速切除,同时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恢复较快。
了解胃息肉的相关知识,了解胃镜下治疗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胃息肉具有重要意义。
1.2 胃息肉的治疗现状胃息肉是胃粘膜上长出的小结节状病变,多数为良性,但有发生恶变的潜在风险。
目前,胃息肉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减少症状或抑制息肉生长,但疗效有限且容易复发。
内镜治疗是目前治疗胃息肉的首选方法,包括内镜下切除、内镜下黏膜下剥除等,但存在操作风险和长期疗效不确定性的问题。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胃肠息肉治疗的经验体会发表时间:2016-03-30T09:05:18.0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作者:李发旺1 李宏2 马玉婷3[导读] 1,2甘肃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730900;2甘南州卓尼县人民医院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在掌握一定技术技巧下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简便的方法。
1,2甘肃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730900;2甘南州卓尼县人民医院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过程中的操作技巧。
方法施行内镜下息肉治疗(包括高频电凝电切、氩离子凝固术及内镜下使用钛夹及尼龙绳)的38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操作过程中的经验。
结果本组385例患者,共凝切息肉489颗,其中263例患者中行一次电凝切除376枚息肉,58例患者切除后行钛夹止血,36例患者切除后行氩气刀止血,15例患者切除前息肉根部行尼龙绳套扎后切除,13例分次切除。
结论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在掌握一定技术技巧下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简便的方法。
关键词:胃肠息肉;内镜;高频电凝切术;氩离子凝固术;钛夹;尼龙绳Methods:Retrospectively analyze 385 cases treating through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with endoscope(including Coagulation excision using high frequency electricity,Argon ion coagulation technique,and methods using titanium clamp and nylon cord under endoscope),and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in the operating process.Results:385 patients are treated,leaving 489 polyps through Coagulation Excision.Among all the cases,376 polyps are once removed from 263 patients using electric coagulation method.Titanium clip hemostasis is used on 58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s,and Argon knife hemostasis on other 36 patients.Nylon Endoloop Ligature is used on 15 patients when removing the polyp root.And 13 cases are operated in several times.Conclusion:With some technical skills,method of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with endoscopic,is effective,safe and simple.Keywords:Gastrointestinal polyps;Endoscope;Coagulation Excision using high frequency electricity;Argon ion coagulation technique在内镜下治疗方法中,高频电凝治疗消化道息肉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方法,内窥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息肉切除术是利用高频电流通过体内时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来达到息肉切除、止血等治疗目的[1]。
临床医学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林桂河,廖晓燕,许惠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胃肠肛门外科,福建龙岩 364000[摘要] 目的 分析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0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分别给予黏膜切除、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0,P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6,P <0.05)。
结论 临床在治疗消化道息肉患者时,给予无痛胃肠镜下电凝电切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预后效果较好,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
[关键词] 消化道息肉;胃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11(c)-0047-04Clinical Effect of High 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 and Electroresection under Gastroente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PolypsLIN Guihe, LIAO Xiaoyan, XU Huiping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and Anorectal Surgery, Longyan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Longyan, Fujian Province, 36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gastroenteroscopic high-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 and elec⁃tro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Methods 400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admitted to the First Hospital of Longyan City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April 2019 to June 2020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each with 200 cases, and who were given mucous membrane re⁃section and high-frequency coagulation and electrodesiccation under gastroenteroscopy, respectively. Compared surgi⁃cal indexes, therapeutic efficacy, pain level, complication rate, and treatm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urgical index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9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530, P <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00%, which was lower than 6.50%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976, P <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electrocoagulation and electroresection under painless gastroenteroscopy has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which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of patient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lower, the prognosis is better,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body.[Key words] Polyp of digestive tract; Gastroenteroscope; High-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 electrotomy; Clinicaleffect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33.047[作者简介] 林桂河(1987-),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胃肠外科。
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治疗体会陈义文【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2页(P519-520)【作者】陈义文【作者单位】武警安徽省消防总队门诊部,合肥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消化道息肉以往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前常采用开腹手术摘除,近年来由于内窥镜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已取得显著疗效[1],现将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广基型息肉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选自武警安徽总队医院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住院胃肠息肉患者,共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3~81岁,平均年龄51岁。
其中食道息肉1例,胃息肉3例,十二指肠息肉3例,结肠息肉21例,直肠息肉1例。
单发息肉26例,多发息肉4例;属广基或无蒂息肉的20例,长蒂或亚蒂息肉的10例。
息肉体部最小直径0.5cm,最大直径3.5cm,息肉基底直径均<1.5cm。
术前已取活检15例,术后病检11例,病理诊断腺瘤息肉5例,增生性息肉10例,炎性息肉11例,未行病检4例。
28例在门诊行胃肠镜检查诊断,2例因下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入院而行肠镜检查诊断。
1.2 器械准备日本潘太克斯EG-2930K电子胃镜及EC-3830FK电子肠镜。
日本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式会社产OLYMPUSCLV-U40高频电凝/电切治疗仪及息肉圈套器、高频电凝探头、电极板。
1.3 术前准备 (1)患者提前1天入院,或术后入院;(2)胃息肉患者禁食8h,肠息肉患者行肠道清洁准备;(3)患者均行心电图和出凝血时间检查;(4)术前肌注消旋山莨菪碱或丁溴东莨菪碱20mg,必要时静脉麻醉;(5)向患者说明手术方式,取得患者配合。
1.4 治疗方法手术患者左侧卧位/HE和或仰卧位,先用0.9%氯化钠注射溶液涂抹于肢体相应皮肤上,然后将电极板粘上。
检查高频电凝/电切治疗仪的灵敏度,并将电凝器/息肉圈套器连接到治疗仪上,将治疗仪输出电波调至最佳位置(常用15~25V)。
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研究胃肠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通过内窥镜技术进行治疗。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内窥镜切除或者黏膜下剥离的方式。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手术时间长、出血风险高和术后并发症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频电凝电切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究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
一、治疗方法胃肠道息肉内窥镜治疗一般分为切除和黏膜下剥离两种方式。
而高频电凝电切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通过高频电流将肉芽组织电凝固化,并利用高频电刀将其割除,同时避免了传统治疗方法可能存在的出血问题。
具体的治疗流程如下:1、患者进入胃镜室前,应进行胃肠准备,保证胃肠道清洁。
2、通过内窥镜找到息肉所在的位置,确定治疗范围。
3、根据需要,使用麻醉或局部麻醉。
4、经内窥镜缓慢靠近息肉,将高频电流发生器与内窥镜的活门相连。
5、通过内窥镜将电凝头插入到息肉的基底处,施加高频电流固化肉芽组织。
6、使用高频电切刀将固化后的肉芽组织割离,直至完全切除。
7、根据需要进行止血、消炎等处理。
二、疗效评估高频电凝电切技术在治疗消化道息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手术时间短。
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而高频电凝电切能够快速、准确地切除息肉,因此手术时间短,治疗效率高。
2、出血风险低。
传统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出血等并发症,而高频电凝电切技术能够通过电凝固化、高频电切等手段来避免这种并发症。
3、术后恢复快。
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后,患者可以快速恢复,几乎无需住院观察,大大缩短了康复时间。
4、切除效果好。
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具有切除效果好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切除息肉,并避免术后复发的问题。
三、注意事项1、患者需在治疗前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2、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准确掌握电凝头的深度和时间,以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和饮食调整,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