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论文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90.11 KB
- 文档页数:13
(生物科技行业)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论文关于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的思考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思考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入侵则是指外地生物进入另一地区,因为在此地区没有天敌,会较快繁殖而形成种群,打破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
生物入侵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
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截至目前,直接和间接用于医药的生物已超过3万种。
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但是,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滥采乱伐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失。
而物种一旦消失,就不会再生。
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生物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
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
1992年,我国成为世界上首先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六个国家之一,并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我国物种丰富,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特有种1.7万多种;有脊椎动物6347种,特有种约670种。
我国的栽培植物、家养植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是水稻和大豆的原产地,并且也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有近1900多个品种和类群。
我国有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丰富多彩的陆生生态系统,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价值。
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1)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
(2)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提供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如:食物、水和呼吸的空气),保护人类免受自然灾害和疾病之苦(如,调节气候、洪水和病虫害)。
野生生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
(3)潜在使用价值: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
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因此,对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应当珍惜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它提供着人类基本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是难以估计的。
估计全球经济有40%是基于生物的产品和工艺方面的。
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的来源,作为人类基本食物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等均源自生物。
药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了药物资源。
发展中国家80%的人口食用传统医药,它们多是动植物。
如中药用到了5100多个物种的动植物。
世界上现有药品配方的一半来自野生生物。
生态价值
维系自然界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改良土壤
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必要条件,
某些物种的消亡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失衡,甚至崩溃。
工业价值
人类还利用生物多样性提供各种工业原料,如木材、纤维、橡胶、造纸原料、淀粉、油、树脂、染料、醋、蜡、杀虫剂和其他许多化合物。
培育新品种价值
野生物种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特别是随着近代遗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物种的保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如目前大熊猫数量不足2千头(包括野外种群和饲养),保护它们的遗传基因多样性成了当务之急。
艺术价值
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与生物也给人类带来美的享受,是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源泉。
艺术家们以生物为源头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
科研价值
物种多样性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如仿生学的发展离不开丰富而奇异的生物世界。
飞机来自人们对鸟类的模仿;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
娱乐和旅游价值
人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利用生物资源开展娱乐活动和旅游活动,如参观动物园和保护区、野外观鸟、赏花、森林浴等。
如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纳库鲁湖国家公园、坦桑尼亚动物保护区。
然而人类是自私的,为了满足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乱砍滥伐,使得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最初的5%一度降至16.55%,而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为27%,将近是我国的两倍!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我国的有关专家曾经做过一项测算,测算的结果表明:如果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按照现在的速度减少,那么在三百年内,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将低于11%!难道我们不应为此感到震惊吗?不仅仅是我国,现在世界各国的森林覆盖率也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据有关专家预测:如果人类不采取行动来保护森林,那么八百年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将低于10%!到那时,世界上的沙尘天气将频繁出现,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将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不止这些,如果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那么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将受到严重破坏!人类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将显著上升。
这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人类是贪婪的。
我们所在的整个生物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动植物种类极其丰富。
据科学家的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的生物种类大约在500万——1亿中之间,
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啊!这么多的生物共同造就了欣欣向荣、生气勃勃的生物圈。
而人类却不懂得珍惜这可爱美妙的生物圈。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不适者将会被大自然淘汰。
生物在生存过程中存在着生存竞争,有的物种之所以在地球上消失,主
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生物生存的环境,从而致使环境恶化,物种逐渐减少甚至灭绝…,人类为了所谓的“致富”而大量捕杀野生动物,致使一些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例如白鳍豚,现在世界仅剩约200——300只了;还有朱鹮,当时被发现时仅剩7只,而现在也不过200多只;还有藏羚羊,在青海省的分布密度从最初的3—5只/平方千米降至0.2只/平方千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不计其数的野生动物被作为“毛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到灭顶之灾…这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
人类是无知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都富裕起来,私家车在人们面前已不足为奇,马路上随时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汽车,而这些汽车产生了大量的尾气,这些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而这些有毒物质扩散到空气中,会严重污染空气的清新,所以致使近几年来空气污染特别严重,人类几乎已经受不了城市的“乌烟瘴气”了…;不仅仅是城市,乡村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大量使用农药,从而给农作物与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人类的一系列活动带来了酸雨等大量自然灾害,使得整个生态系统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人类对于环境的不合理利用,不仅影响着生物的生存,而且已经达到威胁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地步…
生物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生物圈II号”计划的失败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生物圈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应该去爱护它、珍惜它、改善它。
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政策
1.1总目标内容及分析
我国政府已经颁布并实施了《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其中《中国21世纪议程》第15章是“生物多样性保护”。
上述两个文件中都提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目标。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提出的总目标是: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以避免进一步的破坏,并使这一严峻的现状得到减轻和扭转。
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通常是以两种途径实现的:第一,通过对那些面临灭绝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的绝对保护;第二,对数量较大可以开发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4]。
《中国21世纪议程》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
这些目标为:第一,建立和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
第二,保护特殊生境和生态系统。
如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河口生态系统等。
第三,保护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其他生境和物种。
第四,建立和完善全国珍稀濒危动植物迁地保护网络,保护遗传物质。
第五,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农业驯养工作。
第六,保护淡水和海洋水生生物多样性。
第七,寻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相协调的途径。
由上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目标可以看出,我国政府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的
保护工作,而我国政府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政策的核心是保护和利用,既要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同时也要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这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本质是一致的
[5]
1.2技术政策条款的确定
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第15章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
动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政策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
开展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编目工作,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分类、编目工作;研究和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范和标准及其相应的评价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和技术研究工作;开展全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工作;研究建立全国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系统,加强遥感和GIS等新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用等[7]。
第二,保护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
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切的地方建立新的保护区[6];确定需要保护物种的优先重点;建立地区性珍稀濒危野物种引种基地和人工繁育中心;开发药用动物和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等。
第三,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
利用的示范工程建设。
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许可的范围内,建立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8];借鉴世界遗产地保护示范区、国家生态示范区及地方保护区地技术,逐步扩大示范区地数量和范围等。
第四,开发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监信息系统。
采用定位、半定位监测和“3S”技术,开展对野生动植物等长期动态监测;立中国生物多样
性数据库,包括中国濒危野生动植物数据库、中国经济动植物种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成果数据库等。
由此可见,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政策的条款与其总目标是高度一致的,是生物多
样性政策的具体体现。
另外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相互统一的。
所谓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机后代满足需求的发展。
目前已成为全球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模式,而生物多样性政策的核心是保护和利用,体现了当代人既要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又要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物多样性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用和体现。
2技术政策的可实施性分析
2.1总体评价
与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技术政策要点》相比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术政策是一个新的内容。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济性来考虑,确定的术政策的起点不能太低。
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政策条款的实行已初见成效由此,我们判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政策与现
行的政策法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鉴于目前发达国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是最大的受惠国,发达国家应该采取实质性的措施,切实为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提供资金和技术,并采取措施保证生物技术转让的生物安全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而实际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与我们相比较,占有很大的优势。
如果我们制定一个技术超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将会对我国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过大的影响。
因此,
技术超前性不能作为评价本领域技术政策的主要标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行的技术政策是适当的。
2.2经济合理性
对于目前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均是已经确认的、具有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本身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尽管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甚至要投资,但是由保护生物多样性给人类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因此,实施这些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产生特殊的净额外费用。
对于我国而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基本和重要的目标是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
换言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政策的第二条是完全经济有效的政策,其他条款基本上是一些为实现第二条款政策目标的辅助政策。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的论证表明,前面确定的大部分条款都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合理性[4]。
由此分析,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2.3配套的政策法规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条款与现行的关于自然保护和资源开发的政策法规是基本吻合的。
但是,全面的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我
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因此,在实施上述技术政策时,需要在现行的政策法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体系。
即尽快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政府的相关部门制定“中国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行动方案”和“中国21 世纪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等,使自然保护法规趋于完善。
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的实施途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提高执法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要积极推行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生物多样性技术和物种的引进和转让方面的监督管理,逐步使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加强执法监督和检查,提高监督和服务水平。
2.4机构能力建设
加强国家级和地方级机构的设置,满足执行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需要。
在国家级机构层次上,需要进一步理顺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尤其使国家各有关智能部门(农业和林业)切实把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纳入本部门的计划中,把生物多样性的管理、监测、研究、培训和自然保护措施等列入本部门的重点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地方级机构应根据国家级机构的职责划分进行地方部门的分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应该从上层到基层协调一致。
无论是国家级机构还是地方级机构,都需要建立和加强有关政府部门机构间的协调。
此外,明确非政府机构的作用,尤其是争取学术研究团体的帮助和群众团体的参与。
鼓励学术机构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和管理研究,倡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学习和执行中来。
明确和建立全国生物多样性评价和信息交流的机构或“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网(NBCIN)”,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5宣传和教育
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中,人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动机强烈,而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也了解不多。
因此,经常性和普遍性的教育宣传对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和增加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参与程度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网络和青少年夏令营等宣传手段,经常进行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基本知识和保护重要性的宣传。
在教育方面,要从青少年抓起,把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溶入到中小学、中专和高等教育中。
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
首先培训老师,让老师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知识。
此外,还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能力建设。
2.6投资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执行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需要大量
的资金。
这些资金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集资和通过国际援助等渠道获取。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统筹规划,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预算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中,保证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及合理使用等。
商业性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和开发资金,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从民间商业渠道获取。
此外,《生物多样性公约》发达国家缔约国应提供新的额外的资金,以帮助发展中国家缔约国支付因履行该公约义务而增加的费用。
因此,要测算该项费用,作为公约增加谈判的依据。
目前,主要包括实施就地保护和移地保护、建立监测系统持续利用开发、宣传教育及国际合作的费用等。
由于国内自然保护资金的短缺,大力争取国外援助,尤其是全球环境基金(GEF),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的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每一缔约国要根据国情,制定并及时更新国家战略、计划或方案。
1994年6月,经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同意,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目前,该行动计划确定的七大目标已基本实现,26项优先行动大部分已完成,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较早的缔约国之一,中国一直积极参与有关公约的国际事务,就国际履约中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
中国还是世界上率先完成公约行动计划的少数国家之一。
完成于1994年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使大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有章可循。
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行为将一律受到处罚,其处罚最高可判处死刑。
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对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
2003年1月,中国科学院倡导启动一项濒危植物抢救工程,计划在15年内将所属12个植物园保护的植物种类从1.3万种增加到2.1万种,并建立总面积为458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的植物园。
此项工程中,用于收集珍稀濒危植物的资金达3亿多元,将以秦岭、武汉、西双版纳和北京等地为中心建设基因库。
拯救濒危野生动物工程也初见成效,全国已建立250个野生动物繁育中心,专项实施大熊猫、朱鹮等七大物种拯救工程。
目前,被视为中国“国宝”、也被称为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保持在1000只以上,生存环境继续得到良好改善;朱鹮种群数量由7只增加到250只左右,濒危状况得以进一步缓解;扬子鳄的人工饲养数量接近1万条;海南坡鹿由26只增加到700多只;遗鸥种群数量由2000只增加到1万多只;难得一见的老虎也不时在东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现身;对白鳍豚人工繁殖的研究正在加速进行。
由于坚持不懈地打击盗猎,加上国际社会多个动物保护组织的配合,曾遭受疯狂非法屠杀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的藏羚羊得以休养生息,目前数量稳定在7万只左右。
结语:
《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地核心,其内容和实质体现了我国政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地国际立场和决心。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政策的总目标和条款的核心是利用和保护,我们即反对对濒危野生物种的破坏性利用,也不赞成对生物资源的绝对保护而不利用。
这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相互统一的,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寻求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政策从总体上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而非发达国家这一基本国情相适应,因而是可行的。
同时,生物多样性政策的经济合理性、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保障、机构建立、宣传教育及资金等都证实了我国的生物多样
性政策的可适应性。
最后,我国实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两个方面都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