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 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29.50 KB
- 文档页数:1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
2. 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
2. 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
四、教学难点1. 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
2. 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课本、练习本3. 其他教学辅助材料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进行复习。
3. 应用: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4.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它详细描述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和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如何通过实际问题来巩固学生的数学能力。
以下是针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活他们的已有知识。
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大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109~110相关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练习素材,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数的概念、数的读写、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自己尝试梳理。
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并共同进行整理。
(教师提示:可采用结构图或表格进行归纳整理)2.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回顾。
(1)数位顺序表。
师:我们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联系?【学情预设】学生能按顺序答出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等。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也有学生会说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师小结:像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这些计数单位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就叫做数位。
请你把这些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整理出来。
【学情预设】师小结:数位顺序表必须要熟记于心,因为它是我们写数、读数的基础。
(2)读数。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个数:3658000200。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读的,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会用自己的话概括:读数时要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还要注意0的读法。
(3)写数。
师:大家试着写一写这个数:七千零八十亿六千万。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写数怎么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及教案(共4课时)一、教学目标在本单元总复习教学中,学生应该能够:1.复习数学上册前各个单元所学的知识点;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2.学生:课本、练习册;3.教具:数字卡片、数轴、计算器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复习知识点•四则运算•三位数加减法•填写账单•数线图2. 实际问题练习•根据购物清单计算总价格•根据数轴测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第二课时1. 复习知识点•数量的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认识和计算2. 实际问题练习•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计算简单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第三课时1. 复习知识点•时针和分针的表示•时间单位的转换2. 实际问题练习•利用时钟练习读时、写时•根据情景问题计算时间间隔第四课时1. 复习知识点•分数的认识和运算•余数的计算2. 实际问题练习•分数的比较和运算练习•计算除法的余数四、教学反思本次总复习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数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也发现在一些实际问题练习中,部分学生忽略了题目中的细节,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下一次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细节把握,同时加强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题策略。
希望通过这次教学计划和教案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以上是本次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的教学计划及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第9单元:总复习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与图形和统计。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1.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认识、读写、改写、大小比较等。
2.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并使学生会利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角的度量,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识别,平形四边形和梯形的识别。
4.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及画统计图。
四、教学措施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等,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
复习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既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又要注意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
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既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五、课时安排:四课时建议共分4课时:1.多位数的认识...................................1课时2.乘法和除法.....................................1课时3.空间与图形.....................................1课时4.统计...........................................1课时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一、复习整理个人修改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一、教材编写意图。
在数与计算方面,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
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关系。
1(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内容包括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和十进制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把整万、整亿数改写成用万、亿做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练习二十一。
(教材第112~115页)1.在练习中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件。
师:通过复习,你们觉得这一学期都学会了什么?生1:认识了亿以上的数。
生2:学会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并能解决一定的问题。
生3:学会了制作条形统计图。
生4: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还会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生5:认识了公顷和平方千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整册内容的检验,希望你能认真思考,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提示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1.计算。
师: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5题)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如果出现错误,指出并纠正。
2.解决问题。
师:认真读题,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8题)学生认真读题后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想法。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解法:一是先计算平均每个月的电话费是多少,再计算一年的电话费,列式为300÷4×12;二是先计算一年的月份个数是4个月的几倍,那么所需要的电话费钱数就是300的几倍,列式为12÷4×300。
学生在叙述想法时,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3.统计。
师:下面是关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统计表,请你帮忙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14页第12题)学生自己尝试画条形图,并根据问题做出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2.巩固乘法口诀和简便计算方法;3.提高学生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乘法口诀;2.复习除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1.解决含余数的除法问题;2.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复杂乘法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黑板、彩色粉笔;3.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复习乘法口诀(5分钟)•让学生快速地回忆并默写乘法口诀表,帮助他们提高计算速度。
2. 探究含余数的除法运算(15分钟)•让学生通过具体例题,如25 ÷ 6 = ? ,帮助学生理解含余数的除法应如何计算,引导学生探究这种情况下的解题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班上有30个学生,每排6个,共排几排?”,让学生通过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4. 进阶乘法计算(15分钟)•考虑一些复杂的乘法题目,如248 × 14 = ? ,引导学生通过拆分、近似等方法简化计算步骤,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5. 课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6. 总结复习(5分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含余数的除法运算。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乘法和除法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第9单元总复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用于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
2. 教师准备相关数学题目,用于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
3. 教师准备小组合作任务,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回顾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哪些。
二、知识梳理(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梳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20分钟)1. 教师发放相关数学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题思路。
四、小组合作(15分钟)1.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学生分组完成。
2.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合作过程中的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梳理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并通过相关数学题目,巩固了学生的数学基础。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如何通过小组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九单元总复习第8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包括整数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查漏补缺,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复习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包括:1. 整数乘除法: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应用题及简便运算。
2. 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简便运算及解决实际问题。
3. 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4.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简要回顾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复习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自主学习,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巩固。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3. 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相互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一些易错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5. 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6. 课堂小结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
7. 布置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交流等方面,评价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表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数与代数(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数与代数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
2. 运算法则: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
3.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
4. 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运算法则、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2. 教学难点: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概念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的概念、运算法则、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应用。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与代数(2)。
2. 讲授新课(25分钟)- 教师讲解数的概念,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等。
- 教师讲解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等。
- 教师讲解方程与不等式,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等。
- 教师讲解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3. 演示与练习(20分钟)-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应用。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与布置作业(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与代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9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1课时数与代数(1)一.填空题1.一个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所得近似数是20亿,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2.最小的六位数是,比它小1的数是;比它大1的数是.3.一个九位数,最高位上是最大的一位合数,十万位上是最小的质数,其余各位上是没有倒数的数,这个数写作,读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4.由3个百万,4个千万,8个千,读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5. 805700400是一个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8在位上,它表示,5在位上,它表示,4在位上,它表示.二.选择题1.500050005000中从左数起,第二个“5”表示()A.5个亿B.5个千万C.5个百万2.26□9910000≈27亿,□里可以填()A.0~4 B.0~5 C.5~93.下面最接近十亿的数是()A.九亿九千万 B.九亿九千零九万 C.九亿零九万4.一个数最高位是百亿位,这个数是()A.九位数B.十位数C.十一位数D.十二位数5.有八亿、八百万、八万、八十组成的数是()A.888800000 B.80808080 C.880080080 D.808080080三.求近似数1.求近似数.(1)四舍五入到万位.95430 836400405002 134940(2)四舍五入到亿位.3500409000 19640000002054300000 9934002000.四.解决问题1.用1,2,3,4,5,6,7,8,9这九个数字组成一个九位数,并且“四舍五入”后约等于九亿,最小的数是多少?(每个数只能用一次)2.一个六位数“四舍五入”后所得的近似数是50万,这个数最大是多少?3.最小是多少?用5,2,4,1,7,8能组成许多的六位数,其中有一些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后约等于71万.这样的六位数中最大的是多少4.用5,5,5,0,0这五个数字,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数。
(1)最大的五位数。
(2)与50000最接近的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位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2. 培养学生对多位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多位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2. 多位数的组成和分解。
3.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4. 多位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重点1. 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2.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3. 多位数的加减法。
四、教学难点1. 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2. 多位数的加减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多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1)多位数的读写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如:从高位到低位读,从高位到低位写,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出来,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零等。
(2)多位数的组成和分解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多位数的组成和分解,如:一个多位数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千、百、十、个的组合。
(3)多位数的大小比较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如: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再比较次高位,依此类推。
(4)多位数的加减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如: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上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从上一位借一当十,加上原来的数再减。
3.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位数的概念,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组成和分解、大小比较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多位数的概念,然后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组成和分解、大小比较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总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梳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整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乘法口诀、混合运算、简便计算、方程与方程组。
2. 图形与几何: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和性质、三角形、四边形、圆的认识和性质、图形的测量、图形的变换。
3.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数与代数(1)整数的认识:复习整数的概念、整数的读法、写法、改写和求近似数。
(2)加减法:复习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3)乘除法:复习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乘法口诀。
(4)混合运算: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5)方程与方程组:复习方程的解法、方程组的解法。
3. 复习图形与几何(1)线段、射线、直线:复习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性质。
(2)角:复习角的概念、分类、性质。
(3)三角形:复习三角形的分类、性质、周长、面积。
(4)四边形:复习四边形的分类、性质、周长、面积。
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第1题,“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
2.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难点:数位上有0的数的读、写。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1.本学期中,我们对多位数有哪些认识呢?让学生翻阅第1单元教材,回顾多位数的认识,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并共同进行整理。
(教师提示:可采用结构图或表格进行归纳整理)2.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整理数位顺序表。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1)区别数位与计数单位。
(2)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二、复习应用出示教材第110页第1题。
1.在上面的数位顺序表中,写出一个数,让同桌读出来。
再任意指出这个数中的数字,说出它的含义。
同桌两人交换,互相读同桌写的数,说数字的含义。
2.写一个数并读出来,让同桌写出来,看看与你写的是否一样。
同桌两人交换进行。
3.说一说:你是怎样读、写多位数的?4.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你能将写出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吗?三、综合训练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换检查。
四、课堂小结关于多位数的读、写,你还有什么问题?【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感受到这次复习比过去有进步。
学生思维活跃了,打破了以往复习中的机械与沉闷,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学会了整理知识的方法,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沟通。
第9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内容】: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一第1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比较形象地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重点难点】;重、难点: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第八课时
第九课时
板书设计:计算工具的认识
算盘:
计算器:On/c开和清除键386+179 825-138
Off关闭键26×39 312÷8
第十课时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一课时
垂直和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第二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能正确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
2.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征。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成质量。
3. 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图形与几何知识。
2.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组合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组合图形。
2. 引导学生运用分割法、添补法等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并计算其面积。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组合图形的概念及分类2.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中的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分割法、添补法等技巧。
2. 教学难点:正确识别组合图形,将其转化为基本图形进行面积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组合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讲解组合图形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让学生了解组合图形可以由多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3. 面积计算方法(1)分割法:将组合图形分割成若干个基本图形,分别计算面积,然后求和。
(2)添补法:在组合图形中添加辅助线,将其转化为基本图形,计算面积,然后求差。
4. 例题解析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运用分割法、添补法等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进行计算。
5.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组合图形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面积计算。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9 总复习本单元复习的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
总复习的内容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1.通过总复习,正确地读写多位数,熟练地对多位数进行改写和省略尾数。
2.通过总复习,正确、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口算和笔算。
3.通过总复习,会画角、垂线和平行线,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4.通过总复习,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1.大数的认识。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4.角的度量。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1.大数的改写。
2.周角的认识。
3.积和商的变化规律。
4.画垂线、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1)多位数的认识(1课时)(2)乘法和除法(1课时)(3)空间与图形(1课时)(4)统计与数学广角(1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融汇贯通,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复习的能力。
学生主动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系统,准确把握本学期所学知识。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
2.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大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的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复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渗透了解国情、热爱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大数读、写的方法;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学会了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让2~3名学生汇报)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对第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让学生先自主整理,然后交流汇报。
2.师生共同梳理。
(1)复习写法。
教师读数,看谁写得对。
师:在写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说一说数的写法)(2)复习读法。
师:你们在读数时又有什么好方法呢?(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四位分级法”)(3)复习数位顺序表。
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数位顺序表?(投影出示“数位顺序表”)师:个级表示几个什么?万级呢?亿级呢?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4)复习比较大数的大小。
学生交流后明确: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时,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时,要从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5)复习改写和求近似数。
(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改写的,说出改写的方法要点)师:下面各数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后约是多少?(出示:8060705吨、150026020吨。
先让学生说,教师再归纳指导)师: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要看下一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舍后面的数,并加上一个“万”或“亿”字;注意要用“≈”号。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在本单元中,同学们认为哪里比较难理解,容易出错呢?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先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再强调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师:通过今天的复习,相信大家对大数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
1.填一填。
(1)从个位起,第五位是(),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计数单位是();第十二位是(),计数单位是()。
(2)10个一千是(),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
(3)2752006009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读作()。
(4)30300030最高位的3表示(),中间的3表示(),最后的3表示()。
答案:(1)万位万亿位亿千亿位千亿(2)一万一千万一亿(3)十十亿位二十七亿五千二百万六千零九(4)三千万三十万三十2.判断。
(1)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2) 4321>4320万()(3) 9□000≈9万,□里最小填0。
()(4) 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5) 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零四十。
()(6) 近似数比准确数都要大。
()答案:(1)√(2)×(3)×(4)×(5)√(6)×3.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
答案:73210 10237 70123 32710五、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六、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112页第3题(3)。
七、教学板书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会利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商的变化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3.通过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够应用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打开数学书看一看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想一想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小组内交流)2.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3.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这两个单元所学的乘、除法的相关知识。
4.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复习口算。
A.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4题。
B.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C.明确: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的变化规律。
A.课件出示第113页第7题。
B.想一想可以根据什么算出结果。
积的变化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商的变化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3.复习笔算。
(1)课件出示第113页第5题。
(2)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
(3)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字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如果因数的末尾有0,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4.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6题。
先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2)课件出示教材113页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1.完成教材第114页第13题。
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计算并验算。
125×43 327÷84 54×69五、这节课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六、布置作业完成教材115页第16题。
七、教学板书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画角、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难点: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几种角?哪几种图形?(学生交流汇报)2.同学们对有关角、图形、直线、垂线等知识很感兴趣。
今天我们来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一)师:为了更好地疏通这些知识,现在,请大家打开教材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写出知识网络。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二)轮流展示整理成果,完善知识系统。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什么叫角?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3)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4)学生操作量角。
(5)你学过哪些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自由交流、汇报)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6)学生说说画角的步骤。
(自由交流)2.正方形的特征:四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四个直角。
(学生选择)3.从正方形的特征你可以联系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相关知识?延伸:平行线、垂线的知识。
(1)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强调: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
)(2)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还有什么位置关系?(互相垂直)(3)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4)练习:过直线外一点分别画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4.长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四个直角。
(学生选择)5.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延伸: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怎么画高?6.梯形的特征: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
延伸:这一组互相平行的对边中,比较短的一条是梯形的(上底),比较长的一条是梯形的(下底),从上底上的一点向下底引一条垂线就是梯形的(高),另外两条边就是梯形的(腰),如果两腰相等,我们就说这个梯形是(等腰梯形)。
7.这几种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都具备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所以属于平行四边形。
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所以正方形又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长方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三、复习公顷和平方千米1.提问:计算土地面积或者较大的单位面积时,我们通常要用到哪些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2.探究“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区别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