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监测
- 格式:doc
- 大小:238.50 KB
- 文档页数:22
边坡监测标准边坡监测标准是为了确保边坡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要求。
边坡是指山体或者土地表面的斜坡,而边坡工程则是指对这些斜坡进行加固和稳定的工程。
边坡监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及时掌握边坡工程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边坡监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边坡监测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设备来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这些设备包括测斜仪、倾斜计、应变计等。
在选择和安装这些设备时,需要考虑到边坡的地质条件、工程的规模和要求等因素。
2. 监测点的布设:监测点的布设是指在边坡上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位置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边坡的变形和位移情况。
监测点的布设需要考虑到边坡的形状、高度、坡度等因素,并且要保证监测点之间的距离合理,以获取全面的监测数据。
3. 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边坡监测需要定期采集监测点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监测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现场测量或者远程监测等方式进行,而数据处理则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软件进行,以便得出准确的监测结果。
4. 监测结果的评估和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的评估和分析,可以判断边坡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可以预测边坡未来的变化趋势。
监测结果的评估和分析需要结合边坡的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并且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监测报告的编制和提交:边坡监测结束后,需要将监测结果编制成监测报告,并提交给相关部门或者工程负责人。
监测报告需要包括监测过程中采集的数据、分析结果和评估意见等内容,以便对边坡工程进行后续的修复和加固。
总之,边坡监测标准是确保边坡工程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边坡变形和位移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在实施边坡监测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监测和分析,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边坡工程的安全运行,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边坡监测规范边坡监测规范是指在边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边坡进行监测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边坡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边坡的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边坡的安全性。
下面是一份关于边坡监测的规范,共计1000字。
一、边坡监测的目的和原则边坡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边坡施工和运营的安全,及时发现边坡变形和位移的超限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边坡监测的原则包括监测全面、监测准确、监测及时、监测实用,并且监测结果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二、边坡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边坡监测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静力监测和动力监测两种方法。
静力监测方法主要是通过设置传感器,测量边坡的变形情况。
常用的静力监测技术包括倾斜仪监测、应变计监测和位移计监测等。
动力监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振动传感器和声波传感器等,对边坡的振动和声波进行监测,以了解边坡的动态变化情况。
三、边坡监测的频次和周期边坡监测的频次和周期应根据边坡的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频次和周期应根据边坡的等级和重要性来确定,边坡等级高、重要性大的应加大监测频次和周期。
在边坡施工和运营时,至少应每周进行一次边坡的监测;在特殊情况下,如出现降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应随时进行边坡的监测。
四、边坡监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边坡监测所得到的数据应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传输和记录,数据分析包括数据评价和结果分析。
数据传输和记录应使用专业的边坡监测仪器和软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评价和结果分析应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来进行。
如数据超限,应及时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并采取应对措施。
五、边坡监测的报告和措施边坡监测应编制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监测的目的和方法、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超限情况的处理和应对措施等。
根据边坡监测报告的结果,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技术措施包括采取加固和修复等措施,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管理措施包括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等,以提高边坡施工和运营的安全性。
边坡监测施工方案
边坡是指山坡、河岸等地方的斜坡地形,在工程建设中常常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边坡监测施工方案包括监测的方法、设备、施工步骤等内容。
1. 监测方法
1.1 地面监测
地面监测是最常用的边坡监测方法之一,其主要包括:
•钻孔测斜仪监测:通过钻孔安装测斜仪,监测边坡的位移变化。
•雷达监测:利用雷达技术对边坡进行监测,实时获取位移信息。
•GPS监测:利用GPS技术对边坡进行位置监测,精确度高。
1.2 其他监测方法
除了地面监测外,还可以采用无人机航拍、遥感监测等方法对边坡进行监测,这些方法能够实现远程监测和高精度数据采集。
2. 监测设备
2.1 钻孔测斜仪
钻孔测斜仪是边坡监测中常用的设备,能够准确监测边坡的倾斜变化,提前预警潜在危险。
2.2 雷达系统
雷达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边坡的位移情况,具有高精度和及时性的优势。
2.3 GPS设备
GPS设备可以实现对边坡位置的准确定位,并监测位置的变化,是边坡监测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3. 施工步骤
3.1 边坡初期监测
在边坡初期阶段,需进行边坡的初步监测,选择监测方法和设备,制定监测计划。
3.2 定期监测
根据监测计划,定期进行边坡监测工作,收集监测数据,分析数据变化情况。
3.3 预警处理
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进行预警处理,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
结语
边坡监测施工方案是确保边坡工程安全的重要一环。
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设备和施工步骤,可以有效监测边坡的变化,预防潜在风险,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边坡监测内容一、引言边坡是指山体或河岸等地表上方的斜坡,由于地质力学、气候、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边坡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及时掌握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性,边坡监测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边坡监测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二、边坡监测内容1. 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边坡监测的基础,通过对边坡区域的地质构造、岩性、断裂带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确定边坡的地质特征,为后续监测工作提供依据。
2. 边坡形变监测:边坡的形变是指边坡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情况,常见的形变监测方法有测量边坡的位移、变形、裂缝等。
通过定期监测边坡的形变数据,可以及时发现边坡的变化趋势,判断边坡的稳定性。
3. 边坡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边坡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边坡水位监测是指对边坡附近的水位进行监测和记录,以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 边坡地表位移监测:边坡地表位移监测是指通过地面测量仪器对边坡表面的位移进行监测,以了解边坡的整体位移情况。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等。
5. 边坡监测报警系统:边坡监测报警系统是指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和监测软件等,实时监测和分析边坡的各项监测数据,一旦发现边坡发生变形或超过安全阈值,及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三、边坡监测的重要性1.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边坡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土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边坡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边坡的变形趋势,预测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保障人民的安全。
2. 保护生态环境:边坡的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不仅会破坏土地资源,还会带来大量泥石流、土壤侵蚀等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边坡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边坡的异常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边坡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边坡的稳定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边坡工程施工前,通过对边坡进行详细监测,可以评估边坡的稳定性,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边坡监测设计基本要求边坡监测由三部分组成,即由监测桩监测、地面调查和锚杆结构应力监测。
1、监测桩监测监测桩主要监测边坡坡顶水平位移、地面沉降(垂直位移)、地表裂缝等项目,即利用已有固定点对各段边坡坡顶设置的监测桩进行位移、高程的测量,以了解边坡变形的发展。
本次在边坡顶部布设了4个(JC1~JC4)监测桩,间距约为20~30m,如发现变形连续增加应再加密。
2、地面调查边坡支护过程中应对坡面及坡顶外约20米范围内进行定期调查,主要调查坡顶地表土体有无裂缝和坡面岩土体有无变形或破坏。
当坡顶有裂缝发生时应记录裂缝产生时间、深度、连通性、充水状况等发展变化情况;当坡面岩土体有变形(如出现裂缝、隆起迹象)或破坏(如出现崩塌)时应记录变形或破坏的时间、位置、范围等发展变化情况。
边坡支护完成后也应对边坡进行定期观测调查,坡顶调查内容同上,坡面调查主要观测支护结构有无变形或破坏,当发现支护结构有变形或破坏迹象时应记录发生的时间、位置、范围、影响严重程度等,若情况严重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并采取应急措施。
3、监测项目及频率。
4、边坡监测桩的监测预警值与控制值。
由于边坡尚未有专门的边坡监测规范,参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提供边坡监测报警值与控制值,详见表6-3。
运营期永久边坡监测:时间按30个月考虑,观测密度在施工期间要求不少于每周两次,当发现边坡出现变化时应加密监测,竣工后观测时间为24个月,竣工后6个月内要求每半个月监测一次,之后时间每月监测一次。
观测资料要及时整理出累计变形量及沉降速率等,并绘制关系曲线图、关系展开曲线图。
监测资料应齐全,监测资料应包括:监测基准点和监测点位置、编号、观测日期、本次位移值和累计位移值;根据监测资料应绘制变形量~时间曲线,每期监测报告上应有上述资料的数据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5、项目实施该边坡工程应根据本设计提出的监测项目和要求,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目的、监测方法、测点布置、监测项目报警值和信息反馈制度等内容,经设计、监理和业主等共同认可后实施。
边坡监测实施方案一、概述。
边坡是指山体或河岸等地质体在重力和外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或变形的现象,是造成山体滑坡、岩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及时发现边坡的变形和病害,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对边坡进行监测。
本文档旨在制定边坡监测实施方案,确保边坡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监测内容。
1. 边坡形变监测,包括边坡的位移、变形、裂缝等情况的监测,采用全站仪、GPS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2. 边坡地质灾害监测,通过地质雷达、地下水位监测等手段,对边坡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
3. 边坡稳定性监测,采用倾斜仪、应变计等设备,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边坡的不稳定因素。
三、监测方法。
1. 定点监测,选择边坡上、中、下部位点进行监测,建立监测点位,对边坡进行定点监测。
2. 定时监测,按照监测计划,定期对边坡进行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3. 实时监测,利用现代化监测设备,对边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边坡变形和病害。
四、监测设备。
1. 全站仪,用于测量边坡的位移、变形等数据。
2. GPS,用于实时监测边坡的位置和变形情况。
3. 地质雷达,用于探测边坡内部的地质构造和裂缝情况。
4. 倾斜仪,用于监测边坡的倾斜情况。
5. 应变计,用于监测边坡的应变情况。
五、监测数据处理。
1. 监测数据采集,对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及时整理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边坡的变形和病害,提出处理建议。
3. 监测报告编制,根据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对边坡的监测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六、监测责任。
1. 监测单位,负责对边坡进行监测工作,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2. 监测人员,负责对边坡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边坡的变形和病害,提出处理建议。
七、监测成果应用。
监测成果应用于边坡的管理和防治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边坡监测方案边坡监测方案边坡是指山体边缘陡峭的地段,由于重力及其他地质因素的作用,容易发生滑坡、坍塌等不稳定现象。
为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需进行边坡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是一份边坡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标1. 监测边坡的稳定性,了解边坡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滑坡、坍塌等危险隐患。
2. 监测附近地下水位,判断水位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3. 监测降雨情况,分析降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二、监测设备1. 倾角仪:用于测量边坡的倾斜角度,判断边坡的变形情况。
2. 测压计:用于监测边坡内部的地下水位变化,及时发现水位上升对边坡稳定的威胁。
3. 雨量计:用于记录降雨情况,分析降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4. 摄像机:安装在关键位置,用于实时监测边坡的变形情况。
5. 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和记录各项监测指标,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
三、监测方法1. 定点测量法:通过在边坡上设置固定的监测点,定期测量其倾角,判断边坡的变形情况。
2. 定时测量法:每隔一段时间对边坡进行倾斜角度的测量,以及地下水位和降雨情况的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记录下来,以便分析和比对。
3. 实时监测法:通过在关键位置安装摄像机和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边坡的变化情况,并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评估。
四、监测频率1. 倾角测量:根据边坡的特征和变形情况,确定倾角测量的频率,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
2. 地下水位测量:根据降雨情况和地下水位变化的特点,确定地下水位测量的频率,一般为每周或每十天进行一次。
3. 降雨监测:根据当地降雨情况和降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程度,确定降雨监测的频率,一般为每天或每两天进行一次。
五、监测报告1. 根据监测数据,制作监测报告,详细记录边坡的变形情况、地下水位变化和降雨情况,分析评估边坡的稳定状况。
2. 根据监测报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指导边坡的修复和治理工作。
3. 定期向相关部门和单位汇报监测结果,得到及时的支持和指导。
边坡监测方案引言边坡监测是指对土地边坡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以保障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土地开发利用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监测和预警边坡变形及灾害风险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种边坡监测方案,旨在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实现对边坡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以保障边坡稳定及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一、边坡监测方案的目标边坡监测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对边坡的及时监测、变形监测和灾害风险预警,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具体而言,边坡监测方案的目标包括:1. 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现对边坡的24小时实时监测,及时掌握边坡的变形情况和发展趋势。
2. 变形监测:通过精确的测量和数据记录,准确掌握边坡的变形情况,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倾斜等参数的监测。
3. 风险预警: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判断边坡的稳定性和潜在灾害风险,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 数据共享:实现边坡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决策者参考,以便及时做出决策和采取应对措施。
二、边坡监测方案的关键技术和手段为了实现边坡监测方案的目标,需采用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和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技术和手段:1. 传感器技术:通过安装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实现对边坡的实时监测。
传感器可以记录并传输数据,监测边坡的各项指标,并及时发出报警。
2. 摄像头监测技术:通过安装摄像头对边坡进行视频监测,实时记录边坡的变化情况。
这种技术具有直观性和可视化的优势,便于后期分析和处理。
3.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边坡的影像和数据。
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边坡的监测,快速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4. 数据分析与模型预测:通过对边坡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边坡的稳定性和变形趋势,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三、边坡监测方案的操作流程边坡监测方案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方案制定:制定边坡监测方案,确定监测的范围、参数和周期,并确定所需的监测设备和传感器类型。
边坡工程监测方案一、概述边坡工程是指山体、河流、公路、铁路、城市地质和土木工程等的交叉工程。
边坡是地表土壤或岩石的一个斜面,它必须能够稳定地保持在原定的位置上,以便支撑附近其他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
边坡工程监测是为了掌握边坡工程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工程发展中的问题,以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监测目的1. 监测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2. 监测地下水位,判断其对边坡工程稳定性的影响;3. 了解自然因素对边坡工程的影响,包括雨水、地震、地质构造等;4. 监测工程运行状况,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监测内容1. 形变监测:包括边坡的垂直、水平和横向位移、变形速率等;2. 应力监测:测量边坡内外的应力变化,包括地表压力、岩石裂缝变化等;3. 地下水位监测:了解地下水位的深度、变化情况,判断其对边坡工程的稳定性的影响;4. 雨量监测:监测降雨量、降雨强度,及时发现雨水过多造成的边坡冲刷;5. 温度监测:测量地表和边坡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6. 风速监测:观测周边风速和风向,判断风对边坡的影响;7. 地质构造监测:对地质构造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变化对边坡工程的影响;8. 视频监测:安装摄像头对边坡进行持续监测,记录并观测边坡的变化情况。
四、监测方法1. 定点监测:安装传感器在边坡关键点,通过连续监测数据,实现对边坡的实时监测;2. 定时监测:固定监测周期,进行全面检测,得到较为准确的监测数据;3. 长期监测:保持长期监测,分析数据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4. 现场监测:安排专业人员对边坡现场进行监测,观察地质因素和自然因素对边坡工程的影响;5. 远程监测:通过网络、卫星等技术手段实现远程监测,及时获得边坡的运行状态。
五、监测数据处理及应对措施1. 数据处理:收集、整理、分析监测数据,形成监测报告;2. 分析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定量化、定性化分析,判断边坡工程的稳定性;3. 应对措施: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修缮、加固、增设排水设施等;4. 预警处理:及时发布边坡预警信息,避免边坡工程发生危险;5. 提高监测水平:不断改进监测技术,提高监测精度和及时性。
边坡监测方案边坡是指山体、水体或其他地质构造在垂直或接近垂直于地面的斜面上形成的地质体。
由于自然因素的作用或人为活动的影响,边坡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边坡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边坡监测的意义边坡监测是指对边坡进行长期的、定点的观测和测量,以获取其稳定性和变形特征的信息。
制定边坡监测方案的目的在于早发现、早预警边坡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的迹象,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人们的安全并减少灾害损失。
二、边坡监测方案的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边坡监测方案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地质、地形、气象、水文等因素,并建立相应的监测指标和方法。
2.周期性原则:定期监测边坡的变形情况,以掌握其变化趋势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
3.科学性原则: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应符合科学技术的要求,采用准确、可靠的监测手段和装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真实性。
三、边坡监测方案的内容1.监测手段和装备边坡监测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和装备,包括物理监测、遥感监测、摄影测量、地形测量等。
物理监测主要通过布设测点,测量位移和变形情况;遥感监测则通过航空或卫星遥感技术,获取边坡变化的图像信息;摄影测量利用摄影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地形测量则通过地形仪等工具进行准确测绘。
2.监测指标边坡监测方案要建立合理的监测指标,以评估边坡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滑坡、崩塌等隐患。
监测指标可以包括边坡的位移量、倾斜度、地表下沉等,还可以结合地质勘探结果,确定边坡岩性、土壤属性等因素。
3.监测频率边坡监测方案应明确监测的时间频率,根据不同的边坡特征,有针对性地确定监测频率。
一般来说,在边坡高风险区域,监测频率要高于边坡低风险区域。
4.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判断边坡稳定性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报告。
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采用专业软件,结合地质、力学等理论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边坡测量与监测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边坡工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山区交通建设、水利工程、矿山开采等诸多领域。
为了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边坡测量与监测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边坡测量与监测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边坡测量方法1. 地面测量法地面测量法是一种常用的边坡测量方法。
在测量过程中,可以利用全站仪、GPS定位仪等设备进行测量,获取边坡的高程、坡度、坡面曲线等数据。
此外,还可以通过三角高程测量、水准测量等方法来获取边坡的高程信息。
2. 空中遥感法空中遥感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边坡测量方法。
通过航空摄影、遥感影像等技术,可以获取一定精度的边坡信息。
该方法具有快速、经济、全面的优点,适用于大范围边坡测量。
但是由于其受天气条件、遥感影像精度等因素的限制,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的可靠性。
3. 高精度测量法高精度测量法适用于对边坡进行精细化测量的情况。
可以利用测量仪器如全站仪、电子经纬仪等进行点位测量,获取边坡的坐标、高程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利用无人机等设备进行测量,获得更加精确的数据。
二、边坡监测方法1. 接触法监测接触法监测是一种常用的边坡监测方法,通过设置监测点,采用钢尺、水准仪等仪器进行定期观测,获得边坡的位移信息。
接触法监测可以实时了解边坡的变形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边坡的安全。
2. 非接触法监测非接触法监测是一种无需直接接触边坡的监测方法,常用的有变形传感器监测、遥感监测等技术。
变形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边坡表面的位移、形变等参数,实时监测边坡的变形情况。
而遥感技术可以借助卫星影像、无人机遥感等手段,获取较大范围的边坡信息。
三、边坡测量与监测的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边坡测量与监测工作时,要时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穿戴好安全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2. 测量要精确边坡测量与监测涉及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测量数据的精确性至关重要。
在选择仪器和方法时,要考虑测量精度,确保测量结果可靠。
边坡监测措施引言边坡是指沿山体或者地块边缘的倾斜表面,由于地质力学和地形条件的影响,边坡容易发生滑坡或者崩塌等灾害。
为了保护边坡的稳定性,减少灾害风险,边坡监测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边坡监测措施及其实施细节。
边坡监测措施1. 地面测量监测地面测量监测是一种直接观测边坡变形的方法。
常用的地面测量监测技术有:•杆面测量:通过在边坡上设置一系列参考点,使用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定期测量这些参考点的位置变化,以获得边坡的变形情况。
•GPS测量:通过在边坡上设置若干GPS接收器,定期测量这些接收器的位置变化,以获得边坡的变形情况。
•激光扫描测量:使用激光扫描设备对边坡进行扫描,得到边坡的三维模型,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模型来判断边坡的变形情况。
以上地面测量监测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以获得较为准确的边坡变形监测结果。
在实施地面测量监测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置,以及定期进行测量和分析。
2. 岩石应力监测对于岩石边坡来说,岩石的应力状态是决定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岩石应力监测是边坡监测的重要内容。
常用的岩石应力监测方法有:•应力计:通过在边坡内部安装应力计,测量岩石内部的应力状态。
应力计可以是应变计、压力计、位移计等不同类型的传感器。
•声波测量:通过在岩石边坡内部发送声波,并测量声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断岩石的应力状态。
声波测量可以采用反射法、折射法等不同方法。
岩石应力监测需要考虑选取合适的监测点位置,并注意应力计的安装深度和方向,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水位监测水位的变化对边坡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边坡监测中也需要关注水位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水位监测方法有:•水位计:通过在边坡内安装水位计,定期测量水位的变化情况。
水位计可以是位移式水位计、压力式水位计等不同类型的传感器。
•水文测量:通过定期观测附近水文站的水位变化情况,来推测边坡的水位变化情况。
水位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置,并定期进行水位测量和分析。
第六章边坡工程监测边坡工程包括:●水库库区边坡;●大坝的坝基边坡;●公路、铁路边坡;●隧道边仰坡;●基坑边坡;●河道护岸边坡;●自然边坡。
上图为云南楚大高速公路高边坡处治工程§ 6-1边坡监测的目的和特点边坡监测的主要目的:●实现老边坡整治或新边坡施工的信息化设计与施工;●判断边坡的滑动性、滑动范围及发展趋势;●检验边坡整治的效果;●为滑坡理论和边坡设计方法的研究结累数据。
边坡工程监测的特点:●监测区域大,涉及的岩土性质复杂;●边坡逐渐形成,部分监测点的位置要随之变动;●监测的期限较长,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 6-2 边坡工程监测的内容和方法表6-1 边坡监测方法一览表一、简易观测法人工观测:地表裂缝、地面鼓胀、沉降、坍塌;建筑物变形特征;地下水位变化、地温变化等现象。
简易测量:在边坡关键裂缝处埋设骑缝式简易观测桩;在建(构)筑物裂缝上设简易裂缝测量标记;用途:用于已有滑动迹象的病害边坡的监测;从宏观上掌握崩塌、滑坡的变形动态及发展趋势;初步判定崩滑体所处的变形阶段及中短期滑动趋势;仪表观测的补充。
图6-1 简易观测装置图6-2 水准站点布置图二、设站观测法要点:●在边坡体上设立变形观测点(成线状、格网状等);●在变形区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地点设置固定观测站;●用测量仪器定期监测变形区内网点的三维位移变化。
1.大地测量法测二维水平位移:前方交会法(两方向或三方向);双边距离交会法。
测某个方向的水平位移: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测距法。
测垂直位移:几何水准测量法;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
优点:监控面广,能确定边坡地表变形范围;量程不受限制;能观测到边坡体的绝对位移量。
缺点:受到地形通视条件限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十;连续观测能力较差。
2.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法GPS的特点: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优点:观测点之间无需通视,选点方便;观测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可全天候观测;可同时测定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和速度;在测程大于10km时,精密优于光电测距仪。
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程一、前言边坡是指山体坡面或其上部分由于地质作用或人为开挖等原因而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地表。
在城市建设和交通工程中,边坡工程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边坡进行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程就是对边坡监测工作中所需遵守的技术规范和要求进行明确和规范。
二、监测内容1.边坡的变形监测:包括边坡的位移、沉降和裂缝情况等的监测。
2.边坡体的水文监测:包括边坡内的地下水位、地下水渗流速度等的监测。
3.边坡的岩体稳定性监测:包括边坡的岩石结构状况、岩体的裂缝情况等的监测。
4.边坡的环境监测:包括边坡周边的环境变化情况的监测,如气候、植被等。
三、监测方法和技术1.边坡变形监测的方法和技术:a.位移监测:可以采用全站仪、GPS等设备进行定点位移监测。
b.沉降监测:采用水准仪或测斜仪进行沉降监测。
c.裂缝监测:可以采用裂缝计、测量尺等设备对边坡裂缝进行监测。
2.边坡水文监测的方法和技术:a.地下水位监测:可以采用水位计、压力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地下水位监测。
b.地下水渗流速度监测:可以采用渗流仪等设备进行地下水渗流速度监测。
3.边坡岩体稳定性监测的方法和技术:a.岩石结构状况监测:可以采用岩石扫描仪、岩芯钻孔等设备进行岩石结构状况监测。
b.岩体裂缝监测:可以采用裂缝计、测量尺等设备进行岩体裂缝监测。
4.边坡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a.气候监测:可以采用气象站等设备进行气候监测。
b.植被监测:可以采用植被指数仪等设备进行植被监测。
四、监测频率和时机1.边坡变形监测的频率和时机:a.常规监测:一般情况下,对于边坡的位移、沉降和裂缝等变形情况,应进行每月一次的常规监测。
b.特殊时机监测:在降雨、地震等特殊时机,应增加监测频率,以确保边坡稳定。
2.边坡水文监测的频率和时机:a.地下水位监测:应在每季度进行一次地下水位监测。
b.地下水渗流速度监测:在降雨或持续降雨时,应加强地下水渗流速度监测。
边坡监测的作用
边坡监测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警与安全保障:边坡监测可以及时掌握边坡的变化情况,包括地表位移、渗水变化等,提前发现潜在的边坡滑坡、崩塌、塌方等灾害风险,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 工程保障与优化设计:边坡监测可以帮助评估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优化施工方案和防护措施。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和方式,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3. 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治:边坡的滑坡、崩塌等灾害事件往往会引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而边坡监测可以及时监测和评估边坡的稳定性,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灾害事件,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
4. 数据积累与科研研究:边坡监测可以为相关科研机构提供大量的实地监测数据,用于分析、研究和建模,进一步深入了解边坡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为边坡工程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边坡监测的作用十分重要,不仅可以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而且可以为工程设计和科研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工程边坡监测方案一、前言工程边坡是指由土石材料构成的自然边坡或人工挖方边坡,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隐患地区。
为了保障工程的安全,需要对边坡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隐患。
本文将针对工程边坡监测的目的、方法和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二、监测目的1、监测边坡稳定性,发现和评估边坡变形、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
2、掌握边坡变形规律,为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3、积累边坡监测数据,为未来的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三、监测方法1、视觉监测:采用人工目视巡视的方法,对边坡进行定期的观测和录像,记录边坡表面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可疑地质灾害隐患。
2、测量监测:采用现场测量仪器,如全站仪、GPS等,对边坡进行定期的测量监测,获取边坡的高程、坡度、位移等数据。
3、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对边坡进行遥感监测,获取边坡的变形情况,为监测提供更为直观、快速的数据支持。
4、地质雷达监测:采用地质雷达技术,对边坡进行地下探测,获取边坡下部的土层结构和水文情况,为边坡稳定性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四、监测内容1、边坡表面形态:监测边坡表面的裂缝、塌方、水土流失等情况。
2、边坡变形信息:监测边坡的位移、沉降、变形速率等数据。
3、边坡水文情况:监测边坡的地下水位、降雨情况等数据。
4、边坡的地貌特征:监测边坡的地质构造、岩土性质等特征。
五、监测方案1、确定监测点位: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点位,布设监测仪器和设备。
2、制定监测周期:根据边坡的特点和工程建设的要求,制定合理的监测周期,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监测。
3、建立监测档案:建立完整的边坡监测档案,包括监测数据、监测记录、监测报告等内容。
4、责任分工:明确监测人员的职责和监测工作的责任分工,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5、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数据和情况,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边坡监测方案范文边坡监测是指对边坡进行实时、连续、系统的监测,旨在及时发现和预警边坡的变形和破坏,为边坡的稳定性评估、风险分析和工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边坡监测方案是指对边坡监测进行规划和实施的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份边坡监测方案。
1.研究背景和目的:说明为什么需要对该边坡进行监测,以及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例如,可能是因为该边坡位于道路或建筑物旁边,存在较大的滑坡和崩塌风险,因此需要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边坡特征和工程背景:对该边坡的地质条件、构造特征、坡度、高差、堆积物性质等进行详细描述,包括边坡的设计和施工背景。
这有助于确定监测方案的内容和监测点位的选择。
3.监测目标和指标:根据边坡的特征和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的指标和要求。
例如,可以包括地层位移、水位变化、应力变化、降雨数据等。
4.监测方法和设备: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进行选择。
常用的边坡监测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自动化监测系统、遥感监测等。
需要说明每种监测方法的原理、优点和适用范围,并选择合适的设备。
5.监测点位选择和布置:根据边坡的特点和监测指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并决定监测点位的布置方式。
点位的选择应覆盖整个边坡的重要部位,以及可能发生滑坡或崩塌的部位。
6.数据处理和分析:说明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数据的录入、存储和处理流程。
需要提供数据采集的频率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分析结果的解释和判断标准。
7.监测报告和预警机制:根据边坡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及时撰写监测报告,对边坡变形和破坏的趋势进行预警。
需要明确预警的级别和应对措施,以便及时采取行动,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8.监测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和预警机制,制定相应的监测措施。
例如,可以采取加固措施、抢险措施、疏散措施等,以防止和减轻边坡发生滑坡和崩塌的风险。
9.费用预算和计划:根据监测方案的内容和实施需要,对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预算,并制定实施计划。
边坡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有效监测和管理边坡的稳定性,防止边坡发生滑坡、塌方等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制定本边坡监测管理制度。
二、监测责任部门及人员1. 边坡监测责任部门:市、县(区)自然资源或地质矿产部门2. 边坡监测责任人员:具有边坡监测、地质勘察等相关专业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三、监测设施及装备1. 监测设施(1)安装测斜仪、位移监测仪等监测设施(2)建立监测站点和监测网络2. 监测装备(1)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2)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四、监测内容及频次1. 监测内容(1)变形监测(2)水位监测(3)降雨监测2. 监测频次(1)日常监测(2)定期监测(3)特殊情况下的紧急监测五、监测数据管理及分析1. 监测数据管理(1)建立监测数据库(2)妥善保存监测数据2. 数据分析(1)定期分析监测数据(2)根据监测数据,评估边坡稳定性六、监测结果处理1. 监测结果反馈(1)及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报告监测结果(2)提出稳定性评估和处理建议2. 监测结果应对(1)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稳定性治理措施(2)对于发现的问题,建立相关应对预案七、应急预案1. 灾害发生预警(1)及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发出预警信息(2)做好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救援准备2. 灾害应对(1)根据预警信息,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2)组织人员进行紧急避险和救援工作八、监测管理记录1. 建立监测管理台账2. 对监测管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九、监测管理规范1. 严格执行监测管理制度2. 不得私自更改监测数据3. 定期对监测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十、监测报告及监督检查1. 定期编制监测报告2. 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十一、违规处理1. 发现违规行为,严肃处理2. 对于监测工作中的疏忽大意等情况,及时进行整改十二、附则本边坡监测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需要修改,应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制定单位:自然资源或地质矿产部门批准日期:XXXX年XX月XX日本制度自XXXX年XX月XX日起正式施行。
边坡监测主要注意事项
边坡监测是为了及时发现边坡变形、滑坡等情况,采取预防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以下是边坡监测的主要注意事项:选择监测点位: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覆盖边坡的关键部位和易发生变形的区域。
选择监测手段:根据边坡的特点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手段,包括地质雷达、全站仪、GPS等。
监测频率:根据边坡的稳定性情况确定监测频率,通常在雨季、地震等可能引发边坡变形的时段加强监测。
数据采集与处理:及时采集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准确、及时的处理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监测指标:建立边坡稳定性的监测指标体系,包括位移、裂缝变化、地下水位等指标。
预警机制:建立边坡监测的预警机制,设定预警阈值,一旦监测数据超出阈值即时启动预警措施。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加强技术培训:加强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定期评估:定期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监测方案和防护措施。
与相关部门协作:与地质灾害防治、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密切合
作,共同做好边坡监测和防护工作。
第六章边坡工程监测边坡工程包括:●水库库区边坡;●大坝的坝基边坡;●公路、铁路边坡;●隧道边仰坡;●基坑边坡;●河道护岸边坡;●自然边坡。
上图为云南楚大高速公路高边坡处治工程§ 6-1边坡监测的目的和特点边坡监测的主要目的:●实现老边坡整治或新边坡施工的信息化设计与施工;●判断边坡的滑动性、滑动范围及发展趋势;●检验边坡整治的效果;●为滑坡理论和边坡设计方法的研究结累数据。
边坡工程监测的特点:●监测区域大,涉及的岩土性质复杂;●边坡逐渐形成,部分监测点的位置要随之变动;●监测的期限较长,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 6-2 边坡工程监测的内容和方法表6-1 边坡监测方法一览表一、简易观测法人工观测:地表裂缝、地面鼓胀、沉降、坍塌;建筑物变形特征;地下水位变化、地温变化等现象。
简易测量:在边坡关键裂缝处埋设骑缝式简易观测桩;在建(构)筑物裂缝上设简易裂缝测量标记;用途:用于已有滑动迹象的病害边坡的监测;从宏观上掌握崩塌、滑坡的变形动态及发展趋势;初步判定崩滑体所处的变形阶段及中短期滑动趋势;仪表观测的补充。
图6-1 简易观测装置图6-2 水准站点布置图二、设站观测法要点:●在边坡体上设立变形观测点(成线状、格网状等);●在变形区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地点设置固定观测站;●用测量仪器定期监测变形区内网点的三维位移变化。
1.大地测量法测二维水平位移:前方交会法(两方向或三方向);双边距离交会法。
测某个方向的水平位移: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测距法。
测垂直位移:几何水准测量法;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
优点:监控面广,能确定边坡地表变形范围;量程不受限制;能观测到边坡体的绝对位移量。
缺点:受到地形通视条件限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十;连续观测能力较差。
2.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法GPS的特点: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优点:观测点之间无需通视,选点方便;观测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可全天候观测;可同时测定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和速度;在测程大于10km时,精密优于光电测距仪。
缺点:价格贵。
用途:地形条件复杂、起伏大或建筑物密集、通视条件差的边坡监测。
3.近景摄影测量法优点:摄影(周期性重复摄影)方便,外业省时省力;能同时获得许多观测点的空间位置。
缺点:精度较低。
用途:崩滑体处于速变、剧变阶段的监测;危岩临空陡壁裂缝变化;滑坡地表位移量变化速率较大时的监测。
三、仪表观测法特点:监测的内容丰富,精度高,测程可调,仪器便于携带;可以避免恶劣环境对测试仪表的损害;资料直观可靠,能连续观测。
用途:适用于中、长期监测四、远程监测法远程监测法特点:远距离无线传输。
优点:自动化程度高;全天候观测;省时、省力、安全。
缺点:传感器质量不过关;仪器的组装工艺和长期稳定性较差;运行中故障率高;很难适应野外恶劣的监测环境;数据传输有中断;数据可靠度难以使人置信;价格昂贵。
§ 6-3监测方案边坡工程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监测内容--测什么;●监测方法和仪器--怎么测;●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测哪里;●监测期限和频度--何时测;●预警值及报警制度等实施计划--怎么办。
一、监测设计的原则监测项目选择的原则:●一般以光学,机械和电子设备为先后顺序选用设备;●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不影响正常施工及使用;●能形成统一的结论和简捷的报表。
二、测点布点原则监测点的布置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1、测线布置(如图6-3 )圈定主要的监测范围;估计主要滑动方向,按滑动方向及范围确定测线;选取典型断面,布置测线;再按测线布置相应监测点。
说明:●对主滑方向和范围明确的边坡,测线可采用十字型布置;●测线十字型布置时,深部位移监测孔通常布设在主滑方向上;●对主滑方向和范围不明确的边坡,放射型布置更适用。
●测线放射型布置时,在不同方向交叉布置深部位移监测孔。
2、监测网形成:考虑平面及空间的展布,各个测线按一定规律形成监测网;监测网的形成可能是一次也可能分阶段形成;监测网的形成不但在平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空间上的展布。
3、局部加强,加深加密布点:可能形成的滑动带;重点监测部位和可疑点。
三、边坡工程监测周期与频率爆破阶段:1次/1~2天,每次爆破后监测1次;施工阶段:1~2次/周;运营阶段:1次/2月,雨季:1次/2月。
变形量增大和变形速率加快时:加大监测频次。
§6-4监测实施和监测资料汇总及分析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稳定分析、卸荷特性测试、位移监测与智能反分析研究一. 监测工作的实施1.地面位移监测工作●地面选点及布置●监测点制作●量测实施●资料汇总及报表形成2.地下位移监测和滑动面测量●钻孔●元件埋设及初始量测●量测实施●资料汇总及报表形成3.环境因素监测●地下水位长期观测●降雨量统计●其它,如地温及地下水浑浊程度和化学组份的变化及流量等●声波测试●振动测试●其它测试的实施二. 监测资料汇总及分析1.监测的报表●监测日报表(如表6-2);●阶段性报表(如表6-3);●监测总表(如表6-4)2.相关图件●各监测项目时程曲线(如图6-4);●各监测项目的速率时程曲线;●地表位移变形矢量图(如图6-5)和等值线(如图6-6);●各监测项目在各种不同工况和特殊日期变化发展的形象图(如图6-7,图6-8)3.分析报告一般分析报告中应含以下内容:●工程地质背景●施工及工程进展情况●监测目的、监测项目设计和工作量分布●监测周期和频率●各项资料汇总●曲线判断及结论●数值计算及分析●结论及建议§6-5工程实例沿着边坡建筑的公寓,随着地层断裂挤压而隆起,高度落差达五、六公尺。
一、工程背景1、地质情况:东部山坡:坡角10-40度,倾向北东。
坡底北西向大冲沟,沟底标高170-230米。
在山坡岩体中有一顺坡倾斜的d3构造加泥带:走向NW310--315度;倾向NW40--65度;倾角23--37度;加泥带厚度0.20-0.50米,最大1.20米。
堆填约70万方弃土后,形成与原山坡倾向一致的人工边坡:坡高50-80米,坡角27-40度。
2、问题由来:1988年4月,山坡上多处发现裂缝及位移现象。
5月雨季到来后厂址东部已开始滑坡。
滑坡周界清晰:滑坡后缘标高为280-300米,呈NW-SE向延伸,在选矿厂东侧公路附近;滑坡前缘达大冲沟沟底;前缘与后缘高差为50-150米,滑坡周界形状不规则;北西-南东方向宽400米,西南-东北方向长260米;滑坡面积约7.8万米2,厚30-40米,体积约90万方。
3、判定:山坡岩土体可能沿d3构造加泥带滑动,形成较大滑坡。
主滑面埋藏较深,最深可达40余米;主滑面上陡下缓,上段切穿人工填土;中、下段追踪最深一层d3构造加泥带;主滑面的延伸直至滑坡前缘。
4、治理方案:主厂房在构造夹泥带d3上盘部分用大直径嵌岩灌柱桩加固;1988年12月-1989年5月:卸除山坡上部弃土50多万米3;并将整个山坡削成6级台阶(北东向2级,正北向4级);坡底大冲沟处设置一道栏砂坝,阻止砂石的流失;90年4月-91年6月:在东部平台下方用干砌片护坡;并在东部边坡上设置了四条地表排水沟。
二、监测的目的与工作量监测的目的:1、判定西北部楔形地质结构体的长期稳定性;2、判定场地东部滑坡(夹泥带d3上盘岩体)的长期稳定性问题监测工作量:监测点布置工作量见表6-5,表6-6三、监测仪器元件图6-9 倾斜计示意图图6-10 位移计示意图图6-11 固定型倾斜计示意图图6-12 水压计量测示意图图6-13 钻孔伸长计示意图四、变形监测地面变形监测1、控制基准:平面控制网线(四等导线)17km;三等高程控制网线21.69km;四等水准网线12.4km。
水平角用J3型经纬仪6测回测定;正的垂直角用J2型经纬仪中丝法2测回测定;高程控制网三等水准定测采用DS3型水准仪,双面水准尺往返观测。
2、地面变形位移监测点的布设西北部楔形体:7点(G22-G28);东部构造夹泥带d3:21点G1一G21);场地周围:5点(G29一G33)。
3、地面变形位移监测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每次测量的水平位移矢量绘制在以该点为原点的平面图上;将每个监测点25次的平均方向作为该点的水平位移总方向;位移矢量在水平位移总方向上的投影为该点的总水平位移量。
发生水平位移的判定标准:各次测得的值具有明显的方向上的倾向性,最大偏移值超过2cm。
发生垂直位移的判定标准:一个测点25次监测值中最大垂直住移量绝对值大于1cm;位移的正或负具有系统性;或经回归计算后首次和末次位移差较明显。
西北部楔形地质结构体地面上的7个点中:有2个点发生了水平位移:①22.7mm(SW8°49ˊ);②22.5mm(SE43°21ˊ)。
有5个点发生了垂直位移:①-15.3~-22.5mm(NE17°30ˊ~21°11ˊ);②-31.4mm(向SE43°21ˊ);③-13.4~-37.7mm(垂直下沉)。
东部构造夹泥带d3上盘的21个点中:有7个点发生了水平位移:①23.5~52.0mm(NE27°39ˊ~85°09ˊ);②22.2~56.0mm(SE35°42ˊ~51°34ˊ)。
有8个点发生了垂直位移:①-10.8~-76.2mm(NE18°46ˊ~85°09ˊ);②-25.0~-51.0mm(垂直下沉)。
地下变形监测1、地下变形监测孔的布设及监测:夹泥带d3上盘岩体中布设了地下变形监测孔20个:●钻孔倾斜仪采用SX一20型钻孔倾斜仪:西北部楔形地质结构体上:DX-1~DX-3、DX-7、DX-8;东部山坡原有滑坡体上:DX-6、DX-11~DX-14、DX-20;山坡顶部:DX-9、DX-10。
●滑动测微计监测使用瑞士产的滑动测微计:东部坡顶平台:H4、H15、H16、H18测定靠近主厂房部位构造夹泥带d3上盘岩体的微小变形。
●多点伸长计监测采用6点杆式伸长计:东部坡顶坡眉部位:D5、D17、D192、地下变形监测成果及其分析监测时间:2年,监测频率:平均1次/月。
●西北部楔形地质结构体部位:水平位移为4.50mm~24.84mm;●东部坡顶靠近主厂房部位,在深度为2.5m~5.0m处,下沉很小;●东部坡眉构造夹泥带d3附近,孔D5中28.0m深处,下沉10.2mm;●原有滑坡后缘以西,孔D17和D19中8~11.8m深处,下沉0.8mm和2.2mm;●在东部山坡原有的滑坡体上,相当于构造夹泥带d3附近:▲水平位移:7.55mm~19.50mm(6个测孔中的5个);▲方向指向坡下,发生最大位移处的深度为8.0mm~25.0mm。
五、位移监测成果与稳定性评价1.楔形地质结构体的稳定性评估:大部分测点的位移随着时间延长而趋平缓;楔形地质结构体有量小速慢的位移,并仍会延续;楔形地质结构体底部软弱结构面蠕变是导致岩体位移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