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
- 格式:docx
- 大小:14.96 KB
- 文档页数:7
学科育人: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学科育人是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
立足课堂,推进学科德育项目研究与实践,推动由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教研转型和课程转型,有助于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实施学科德育,要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导;要创设真实情境,在情境中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要通过挑战性任务实现德育价值;要建设支持性学习环境,完善过程性评价,发挥教育者的关键作用。
学科育人,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义,更是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
立足课堂,推进学科德育项目研究与实践,推动由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教研转型和课程转型,有助于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学科育人是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更是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一直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要求。
1988年版《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草案)》和《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稿)》中都明确提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堂教学的立德树人主渠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学科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德育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文件中,反复强调课程育人、学科育人,学科德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直接要求。
学科育人不仅是党和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学生成长是生命个体不断社会化,由自然人成长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符合一定的社会规则的社会公民的过程。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社会化成长的施教主体是所有教师,而不仅仅是班主任或其他专门的“德育工作者”。
优化育人环境走内涵发展之路鹿角中心校致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旅游特色学校小记六十个春秋桃李芬芳,六十载耕耘硕果累累。
鹿角中心校的前辈们具有求真严谨、扎扎实实的治学态度,今日之鹿角教师群体有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
几年来,学校致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走内涵发展之路。
从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环境建设,师表建设,活动建设等几个方面,围绕旅游特色学校的创建,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校园文化建设是指:以校园地理为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
”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没有文化的母亲都十分重视环境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想好、求知、爱美虽是人的天性,但也是人文素质提高的基本要求。
”人文素质提高了,我们已悄然臵身于和谐的校园里了。
一、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陶行知很早就提醒人们所说的:人是环境的产物。
环境具有规章制度所不可替代的影响。
环境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不可忽视。
下面就如何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突出我们学校的活动育人特色,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功能,谈学校的一些做法。
1、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最乐于参加的,活动也是教师实施教育学生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在活动中育人就有了充实的内涵和不可小视的意义。
多年来我们育红小学十分重视活动育人的功能。
正因为活动的多花样、多层次、多内容,营造了浓浓的育人氛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团结意识和成才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专业课程育人功能
专业课程具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方面:
1.传授知识与技能:专业课程通过教学活动,将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
这些知识与技能不仅包括具体的学科知识,还包括相关的技能和能力。
通过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采用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专业课程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和掌握的形式。
2.培养学生能力:专业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专业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
3.引导学生发展:专业课程在课程育人中担当着引导学生发展的角色。
它们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4.塑造价值观和品格:专业课程还可以通过介绍行业背景、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等,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品格。
5.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所学专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从而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专业课程具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发展、塑造价值观和品格以及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等。
这些功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三全育人”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开创我校“三全育人”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练好党建基本功,筑牢思政工作生命线,建立健全系统化“三全育人”长效机制。
(二)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聚焦重点群体、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突出因材施教,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着力破解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三)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守正创新,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增强“三全育人”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和实效性。
(四)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党对“三全育人”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把“三全育人”工作体系贯穿学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建立构建人人、处处、时时育人的立体化、一体化“三全育人”体系。
三、改革任务(一)强化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组织领导体制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完善相应工作制度。
浅谈如何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如何在英语学科中有效渗透育人功能,发挥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教育价值,成为教师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充分发挥英语学科中的育人功能,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学英语;育人功能;策略1.实现学科德育的创新(1)把教材从单纯的语言知识文本变成有育人价值的德育读本学科德育在被“知识主义”绑架的现代教育环境下,更需要教师挖掘英语教材知识背后深层次的德育因素,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认知和情感之间搭建平台,促成育人价值的回归与实现。
通过专研教材,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以知识为载体在传授学生英语知识、培养其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适时适度地渗透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
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使其在思想上得到良好的熏陶感染,形成良好的品格,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
(2)把一味追求分数的“书虫”打造成品格健全的“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卷面上的漂亮的分数,更重要的激扬学生的精神和灵魂。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全体实验教师围绕“中学生核心素养”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育人价值,力争将学生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深植学生们心田,一篇篇美文的赏析,一个个视频的震撼,一幅幅图片的触动,一段段故事的感悟让学生们在收获英语知识的同时更实现了内心的洗礼及品格的涵养。
(3)把英语课堂从传授知识的主阵地转变成育人的殿堂教师角色发生变化。
教师从教书匠变成了学生灵魂的摆渡人。
“育人德为先。
”德育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而是全体任课教师的职责。
作为英语老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不能把教学目标单纯的定位为传授知识,提高分数上,英语教师要把英语教学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和完美人格统一起来;课上教师不能单从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出发,而要站在育人的高度,从学科对人未来发展所产生影响的角度去设计学科教学,既应包容学科的双基,又要有对学生思维、品格的发展等内容;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以人为本,正视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把课程育人的做法
课程育人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正确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以下是一些课程育人的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思考方式,让他们在问题解决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现在社会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创新型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来提升。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4.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课程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
老师要注重学生情绪的掌控,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观。
5.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育人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团队合作、领导能力等。
总之,课程育人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正确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成长为有思想、有文化、有良好品德的人。
- 1 -。
多角度出发发挥语文课堂育人功能语文课堂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如何更好地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深刻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
本文将从多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发挥育人功能。
一、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语文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语感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阵地。
通过朗诵诗词、欣赏文学作品和音乐,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妙和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或作品时,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世界和人文情怀。
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语文课堂应当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
通过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章,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通过让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创作,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演,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语文课堂应该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的重要场所。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语言文字的作用和表达手段,让他们明白语言和文字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和工具,需要用心对待和妥善处理。
通过分析文章语言的用词和句式,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挖掘和运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效果。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语言的真实性和虚构性,让他们学会用文字记录和表达真实生活和想象世界。
四、提供学生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交流机会语文课堂应该是提供学生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交流机会的重要平台。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作品,让他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和文明成果;通过组织文学活动和交流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不同文学风格和思维方式,增进他们的人情交往和文化认同。
第1篇摘要: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等多重功能。
本文从教学实践育人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分析教学实践育人功能的内涵、特点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旨在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一、引言教学实践育人功能是指教学活动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学实践育人功能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实践育人功能的内涵1. 培养人才功能教学实践育人功能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
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将知识、技能、价值观等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传承文化功能教学实践育人功能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服务社会功能教学实践育人功能还体现在服务社会方面。
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实践育人功能的特点1. 全面性教学实践育人功能具有全面性,既包括知识、技能的培养,也包括思想、道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2. 实践性教学实践育人功能强调实践,注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个性化教学实践育人功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 互动性教学实践育人功能强调师生互动,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实践育人功能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实践育人功能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实践育人功能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注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的内在关系——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观点快递:学校的育人职能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汲取思想史上的智慧资源,立足新的实践,对如何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强化课程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教书育人,授业传道,积极探索各门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实现育人功能的途径和艺术,把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牢牢建立在教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各自特点的深刻把握之上,及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门课程和所有课程的教师都认真践行育人的制度和机制;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与此相应,学校的育人职能,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思想史上的智慧资源基于对课程教学、学校教育、人的德行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刻把握,古往今来,众多的教育思想家对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课程教学担当育人职能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现等,阐述殊多;在中国,古老的六艺之教,本质上亦即德行之教;在西方,柏拉图等古代先哲同样开启了关注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内在关系的思想传统;近代科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赫尔巴特则更加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主张,宣称道德是教育的唯一目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家杜威也明确指出:道德的目的应当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起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式品德”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思想史上这些丰富的论述,尽管各有瑕疵,但其中于课程教学于知识传授中谋取人的德行发展的思想,则逐渐凝淀为教育学中不易的基则,也为我们当下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反复的智慧资源;建国以来的实践形态建国以来,我们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态;加强课程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形成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就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问题正式颁布了进40份专门文件,一些关于高等教育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教育文件中,也大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作出过明确论述;在关注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同时,不少的文献还从更开阔的视野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加强各门课程都有育人之责,所有教师都应该教书育人;1987年5月29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觉得,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指出:“要按照各个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解决好为谁服务是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课程,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联系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学环节中去;自然学科课程的教学要注意讲述本专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和当前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要把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教学同阐明本专业的理论、方法科学得结合起来,把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统一起来;”1994年8月31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强调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1995年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建设的同时,也特别指出:“要发挥个课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结合教学相关内容和各个环节,有机地对学生实施德育;”在这些文献指导下生动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我们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去年10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继承传统,总结经验,同时立足于新的实践,再次明确了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概括了各门课程在实现育人功能中的不同定位;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意见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荣辱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这些论述,对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明确要求;落实课程育人要求落实意见关于发挥各门课程育人功能的要求,应该自觉强化课程教学的教育意识,强化课程教学的教育性,牢固确立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的观念,消除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书而不育人、授业而不传道的现象;与此同时,还要切实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应正确处理学术性与政治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等关系,坚持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统一,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不断加强针对性、说服性和实效性;落实意见关于发挥各门课程育人功能的要求,还有积极探索各门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实现育人功能的途径和艺术;在强调专业课程真正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过程中,不能落如教条主义、生搬硬套的怪圈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历中,曾经由于对专业课教学要发挥育人功能的片面、机械理解,出现过物理教员讲“坏思想象磁场,是去不掉的”、地理教员讲“山川河流都是有阶级性的”、数学教员讲“数学题可以分成进步分子,中间分子;最难的题目就是顽固堡垒”等庸俗的、错误的联系方式,既影响了专业课程教学的效果,也损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声誉,应引以为戒;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应该牢牢建立在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深刻把握上;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是在以真理的力量征服人的过程中、基础上对人的价值引导,离开真理的力量,专业课程育人的功能的发挥就失去了可依托的载体,这是专业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特点所在;日本着名教育学者小原国芳曾将不了接善、恶、道德本质等“根本问题”的“修身教学”斥之为“一种虚伪的教学”日小原国芳着小原国芳教育论着选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07页,原因就在于不了解善、恶、道德本质等根本问题的修身教学在脱离了真理性的同时无法实现教学的价值性;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还应该牢牢建立在对专业课程发挥育人功能方面,不存在同意的模式和方法,要因课程而异,结合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予以决心设计;曾任美国联邦教育署长的欧内斯特·L·博耶Ernest·L·Boyer曾经“内涵的主修丰富的主修专业”theenriched-mayor的设想;他认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主修专业将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本学科所要考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包含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是什么本学科所面临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是什么……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学会从历史、社会和伦理的角度看待他们的专业;”美欧内斯特·L·博耶着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4页,博耶此论,对我们深入探索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实现的途径和艺术,应当也是有所启迪的;落实要求关于发挥各门课程育人功能的要求,更要即使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门课程和所有课程的教师都认真践行育人职责的制度和机智;其中,尤其应该注重建立健全有利于监视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制度和机制;此外,;还应该重视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门课程和所有老师践履育人职责的考评制度,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形式多样的思想熏陶、言行一致的教态教风、切实可感的教学效果等作为教材评价、课程评价、教学评价、教师评价的重要方面,融如教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全过程,从而将教书育人确立在科学、可靠的制度安排之上;。
教育学中的学校育人功能研究在教育学领域,学校育人功能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机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育人的主要渠道。
本文将通过探讨学校育人功能的内涵、实现途径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来深入研究这一问题。
一、学校育人功能的内涵学校育人功能主要包括知识传授、德育培养和审美教育三个方面。
首先,学校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各种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的智力和学术能力。
其次,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和特色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
最后,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教育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学校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学校育人功能的实现需要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学校应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学生会、兴办社团等方式,提供学生参与组织活动的平台,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
其次,学校应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品德形象,引导学生向上发展。
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形成家校合作共育的格局,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学校育人功能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校育人功能对学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学校的知识传授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其次,学校的德育培养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道德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
最后,学校的审美教育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结语学校育人功能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探索学校育人功能的内涵、实现途径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学校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课程育人价值
课程育人价值是教育过程中课程对于实现教育目标的意义和作用,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课程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传承:课程是传承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获取和掌握人类创造的知识和文化,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和应对未来。
2. 能力培养:课程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各种基本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这些技能是学生未来发展所必需的。
3. 价值观塑造:课程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更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工具。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4. 精神成长:课程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更是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手段。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
得情感体验、审美欣赏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总之,课程育人价值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课程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如何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作者:牟其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11期国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标准》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定位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
可见,教学是形式,育人是内涵;教学是器,育人是道;教学承载着育人的根本任务,育人通过教学来实现。
所以,以“教书育人”作为天职的教师,我们要把“教”和“育”打通并充分融合在一起,是实施育人的关键。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必备的语文能力,达到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品格与境界,从而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呢?一、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课堂教学是学科育人的主阵地,我们在实施语文教学中,应主要抓好以下两点。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本身的审美功能现行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文学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育人的目的。
要充分发挥这一功能,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的“编”和“演”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作品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的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披文入情”法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
笔者在教学《背影》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好几个学生都不能自抑,流下了滚烫的泪水……此时无声胜有声。
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提升数学课堂品质作者:***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41期【摘要】“品质课堂”的打造,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数学教学除了学科知识的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外,其所承载的育人价值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教”与“育”整合统一起来,通过“教书”来实现“育人”的目标。
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数学学科育人功能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育人功能;品质课堂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
数学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具有良好的育人价值。
教师要具有育人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敏锐地找寻育人契机,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教育回归本质,以建构有灵魂的课堂,让每一节课成为有品位、有品质的课堂。
一、用数学史知识激励学生中国古代数学有着辉煌的历史,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兴衰。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可以运用我国古今数学上所取得的成就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着重大作用。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圆周率“再发现”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大小不同的圆片,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在此基础上介绍圆周率π及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图1):祖冲之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演算,最终求出圓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
在当时,这个数值是界上最精确的。
因此,他成为世界上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第一人”。
欧洲人打破该记录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
祖冲之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作出了如斯巨大的贡献。
为了纪念他的成就,圆周率被外国的数学史家称之为“祖率”。
通过对数学史讲解,既让学生感受了我国古人令人惊叹的智慧,又激励了学生的爱国热忱,有效地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史对学生理解数学、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学生一些计算技巧和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育人的功能。
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学学科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了一些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本质,然后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逻辑思维的训练,不仅仅对数学学科有益,对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学科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将具体的问题抽象成符号和公式,然后运用相应的数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求解。
这种抽象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问题中抽象出一般性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同时,抽象思维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在解决其他学科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从更高的层次进行思考。
数学学科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学科中的问题往往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解题方法,灵活地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求解。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学科中培养的问题解决能力,快速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数学学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解决。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对数学学科有益,对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和将来的职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
通过学习数学,学生不仅仅掌握了一些计算技巧和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数学学科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一、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突破语文课堂教学的旧传统模式,从教学过程的教师单纯知识传输,发展到师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并且从局限于培养少数“尖子”的英才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每个学生个性特征的教育,从而使语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与学生间的横向联系组合起来,构建起立体交叉的信息传递方式,呈现教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的信息系统中心。
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充满民主、平等、独立的教学氛围,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与潜能,扶植那些萌发出的特殊才能的幼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我运用启发式谈话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到亲切、热烈。
改变那种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怎么讲,学生就乖乖听;教师黑板怎么写,学生笔记就照抄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旧传统教学模式。
二、发展能力,开拓智力。
所谓能力,就是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等等。
在诸多能力中,思维能力是起决定作用的结构核心,因为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把具体事物抽象化,或把抽象事物形象化、具体化,都离不开思维活动。
这是因为:“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思称为五字经,揭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教学规律。
”这都得依靠师生双边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我运用对比、质疑、讨论的方法引导师生共同对课文进行探究,这样上的课让学生越来越喜欢,他们都乐意上我的语文课,感到课上得有滋有味,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身教、言教并重。
我在教学过程,依据大纲要求,充分发挥自己言传身教的作用。
在上导读课时自己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唤起学生内心的美感反应,领会作品的意境,激发学生积极朗读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布鲁纳又提出“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顺着思维发展的程序,进一步的教学要求,“使学生有新发现的感觉”,并且“把我们必须要说的东西转化成为适应学生的思想形式”。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发挥育人功能作者:周伟明来源:《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1年第11期立德樹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要把育人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和终点。
化学学科因其特别的课程内容和性质,具有特殊的育人价值。
初中化学教师应增强育人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导向科学素养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是科学素养的基本框架和形成路径。
教学中,化学教师应科学整合三维目标,使之融为一体,有机统一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可按“通过某种活动或情境-学习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做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些任务-获得某种体验和感受”的思路进行。
作为基本教学设计思路,若“三维目标”相互割裂,则不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1.创设真实而有探究意义的学习情境一般认为素养是在复杂现实情境中运用知识成功解决问题的能力,离开真实的情境,会有知识技能的熟练而不可能有素养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创设真实而有探究意义的学习情境尤为必要,真实的情境让知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鲜活”起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且应用自如。
例如,在教学“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相关知识时,我会向学生介绍:“据考证我国古代先民在4000多年前已掌握烧石灰的技术,并将其用作建筑材料,使地面平整而坚固。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石灰的文献记载,发现石灰有防潮等多种用途。
”接着,我又从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中引出“为什么民族英雄林则徐不用焚烧的方法而采用生石灰和海水销毁鸦片”的疑问。
随后,我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石灰窑厂,了解生石灰的烧制过程,指导学生做“生石灰与水反应并煮熟鸡蛋”的实验,又对食品包装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是否失效的问题进行探究,还回顾明代诗人于谦脍炙人口的《石灰吟》。
打造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在如今社会中,校园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校园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孕育未来的摇篮。
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能够发挥出育人的功能,帮助学生们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坚强,更加综合。
打造校园文化,发挥其育人功能,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注重多元文化的交融校园文化,不应该是单一的、单调的,而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
校园里应该有音乐文化、艺术文化、体育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不断地滋养着学生们的灵魂。
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充分的机会去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形式,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多元文化的交融也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校园文化的交融中,学生们可以更多地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的心态。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打造校园文化,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
校园文化应该是有益于学生们全面发展的,是有利于学生们身心健康的,而不是令他们产生偏差的、不良的行为。
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们在打造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时刻保持敏感的观察力和正确的引导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注重正面向上的价值观,弘扬勤俭节约、友爱互助、诚实守信的精神,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还应该加强对不良文化现象的防范和引导,及时对学生们进行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
三、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更需要强化其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应该贯穿于学校的方方面面,成为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
学校应该鼓励和推动学生们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的形式。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形式,加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课程育人的作用课程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课程致力于向学生传授各种学科的知识和相关技能。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课程不仅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创新思维、沟通表达等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都至关重要,可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中,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学习社会科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培养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这些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课程可以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个体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些个体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还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一个知识经济和创新驱动的时代,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课程作为塑造个体和社会的重要力量,可以为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
课程育人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重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实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努力。
关注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的内在关系——
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
观点快递:
学校的育人职能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汲取思想史上的智慧资源,立足新的实践,对如何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强化课程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教书育人,授业传道,积极探索各门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实现育人功能的途径和艺术,把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牢牢建立在教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各自特点的深刻把握之上,及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门课程和所有课程的教师都认真践行育人的制度和机制。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与此相应,学校的育
人职能,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
思想史上的智慧资源
基于对课程教学、学校教育、人的德行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刻把握,古往今来,众多的教育思想家对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课程教学担当育人职能的必要
性、可能性及其实现等,阐述殊多。
在中国,古老的六艺之教,本质上亦即德行之教。
在西方,柏拉图等古代先
哲同样开启了关注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内在关系的思想传统。
近代科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赫尔巴特则更加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主
张,宣称道德是教育的唯一目的。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家杜威也明确指出:道德的目的应当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起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
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式品德”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
思想史上这些丰富的论述,尽管各有瑕疵,但其中于课程教学于知识传授中
谋取人的德行发展的思想,则逐渐凝淀为教育学中不易的基则,也为我们当下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反复的智慧资源。
建国以来的实践形态
建国以来,我们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态。
加强课程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形成了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就高校思想政
治课程建设问题正式颁布了进40 份专门文件,一些关于高等教育或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综合性教育文件中,也大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作出过明确论
述。
在关注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同时,不少的文献还从更开阔的视野
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加强各门课程都有育人之责,所有教师都应该教书育人。
1987 年5 月29 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
作的觉得》,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指出:“要按照
各个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解决好为谁服务是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课程,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联系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学环节中去。
自然学科课程的教学要注意讲述本专业在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和当前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要把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教学同阐明本专业的理论、方法科学得结合起来,把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统一起来。
”
1994 年8 月31 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强调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
结合。
1995 年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理
论和思想品德课建设的同时,也特别指出:“要发挥个课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结合教学相关内容和各个环节,有机地对学生实施德育。
”在这些文献指导下生动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我们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
去年10 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意见》,继承传统,总结经验,同时立足于新的实践,再次明确了各门
课程的育人功能,概括了各门课程在实现育人功能中的不同定位。
《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哲学社会科学课程
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
《意见》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荣辱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
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这些论述,对新形势下如
何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落实课程育人要求
落实《意见》关于发挥各门课程育人功能的要求,应该自觉强化课程教学的
教育意识,强化课程教学的教育性,牢固确立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的观念,
消除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书而不育人、授业而不传道的现象。
与此同时,还要切实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应正确处理学术性与政治性、知识性与思
想性等关系,坚持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统一,改革
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不断加强针对性、说服性和实效性。
落实《意见》关于发挥各门课程育人功能的要求,还有积极探索各门课程尤
其是专业课程实现育人功能的途径和艺术。
在强调专业课程真正担负起思想政治
教育职能的过程中,不能落如教条主义、生搬硬套的怪圈中。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历中,曾经由于对专业课教学要发挥育人功能的片面、机械理解,出现过物理教员讲“坏思想象磁场,是去不掉的” 、地理教员讲“山川河流都是有阶级性的”、数学教员讲“数学题可以分成进步分子,中间分子;最难的题目就是顽固堡垒”等庸俗的、错误的联系方式,既影响了专业课程教学的
效果,也损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声誉,应引以为戒。
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应该牢牢建立在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深刻把握上。
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是在以真理的力量征服人的过程中、基础上对人的价
值引导,离开真理的力量,专业课程育人的功能的发挥就失去了可依托的载体,
这是专业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特点所在。
日本著名教育学者小原国芳曾将不
了接善、恶、道德本质等“根本问题”的“修身教学”斥之为“一种虚伪的教学”([日]小原国芳著《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年版。
第307 页),原因就在于不了解善、恶、道德本质等根本问题的修身教学在脱离了真理
性的同时无法实现教学的价值性。
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还应该牢牢建立在对专业课程发挥育人功能方
面,不存在同意的模式和方法,要因课程而异,结合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予以决
心设计。
曾任美国联邦教育署长的欧内斯特·L·博耶(Ernest ·L·Boyer )曾经“内涵的主修丰富的主修专业”(theenriched-mayor )的设想。
他认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主修专业将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本学科所要考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
包含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是什么?本学科所面临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是什么?
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学会从历史、社会和伦理的角度看待他们的专业。
”([美] 欧内斯特·L·博耶著《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64页),博耶此论,对我们深入探索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实现的途径和艺术,应当也
是有所启迪的。
落实《要求》关于发挥各门课程育人功能的要求,更要即使建立健全有利于
各门课程和所有课程的教师都认真践行育人职责的制度和机智。
其中,尤其应该注重建立健全有利于监视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制度和机制。
此外,。
还应该重视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门课程和所有老师践履育人职责的考评制度,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形式多样的思想熏陶、言行一致的教态教风、切
实可感的教学效果等作为教材评价、课程评价、教学评价、教师评价的重要方面,融如教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全过程,从而将教书育人确立在科学、可靠的制度安排之上。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