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学案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298.50 KB
- 文档页数:8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1)【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特点。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自主学习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1)概念:在下,既能向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约定采用 (符号)表示,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作。
(3)特征:可逆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进行到底,反应物实现完全转化,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非常普遍2.不可逆反应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可忽略,把几乎完全进行的反应叫不可逆反应,用“ = ”表示。
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如果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其反应过程如下:(1)反应开始时:v(正) ,v(逆)为。
(2)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v(正)逐渐;生成物浓度由零逐渐增大―→v(逆)从开始逐渐。
请画出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2.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或保持恒定的状态。
构成化学平衡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反应物和所有产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等)保持不变3.特征研究对象必须是 反应。
化学平衡是 平衡,即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都仍在继续进行。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
在平衡体系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 。
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会 ,达到新的平衡。
[练习1]在一定温度下,A 2(g)+B 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减少x mol A 2,同时生成2x mol ABB .单位时间内生成2x mol AB ,同时生成x mol A 2C .单位时间内减少x mol B 2,同时生成x mol ABD .单位时间内1 mol A —A 键断裂,同时生成2 mol A —B 键合作探究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和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是判断平衡的两大主要标志⑴、直接标志:①、速率关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化学平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化学平衡的建立,这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二部分为化学平衡常数,在最新的高中化学教学大纲(2018年版)中,该部分没有要求。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采用图画和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材以合成氨工业为例,指出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
建立化学平衡观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会趋于相等。
教材以蔗糖溶解为例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并进而以的可逆反应为例,说明在上述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这样层层引导,通过图画等帮助学生联想,借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教材接着通过对19世纪后期,在英国曾出现的用建造高大高炉的方法来减少高炉气中含量的错误做法展开讨论。
通过对该史实的讨论,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化学平衡教法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充分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等启发学生联想,借以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学可采取以下步骤:1.以合成氨工业为例,引入新课,明确化学平衡研究的课题。
(1)复习提问,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2)明确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并提问可逆反应的定义,强调“二同”——即正反应、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强调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对任一可逆反应来讲,都有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4篇)化学平衡教案篇一班级:姓名:组别:主备人:裴拥爱编号:7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年级化学导学案【课题】化学平衡中的图像问题【学习目标】1.深化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产生的影响,会将其转化为对应图像2.通过探究掌握几类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重点、难点】图像与平衡知识的结合【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讨论学习【方法归纳】处理图像问题的步骤:一看轴(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零点的意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六想规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七作判断,做出答案。
【合作探究案】探究一: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探究二:速率-时间图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C.X、Y、Z、W皆非气体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探究三: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一可逆反应m A(s)+n B(g)e C(g)+f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C.化学方程式中n>e+f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探究四:含量-温度-压强图如图所示,反应:X(气)+3Y(气)2Z(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效果检测】1.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化学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平衡的有关计算(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
例1 445℃时,将0.1l I2与0.02l 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有0.03lHI生成。
求: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平衡浓度。
②平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c始/l/L 0.01 0.05 0c变/l/L x x 2xc平/l/L 0.0150+2x=0.015 l/Lx=0.0075l/L平衡浓度:c(I2)平=C(I2)始-℃C(I2)=0.05 l/L -0.0075 l/L=0.0425l/Lc(H2)平=0.01-0.0075=0.0025l/Lc(HI)平=c(HI)始+℃c(HI)=0.015l/Lw(H2)=0.0025/(0.05+0.01)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例2 02lCO与0.02×100%=4.2%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in达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l/(L·in),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c(CO)=V(CO)·t=0.003l/(L·in)×2in=0.006l/La=℃c/c(始)×100%=0.006/0.01×100%=60%【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
第十课酎《化学平衡》第1课时导学案学平衡将被打破,直到建立新的平衡。
【我的疑问】【课堂探究】探究一:如果你是一家工厂的老板,你肯定希望生产快而且反应物最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这样的愿望都能实现吗?请先回答下列问题。
(1) ImoL氮气与3moL氢气充分反应,能生成2moL氨气吗?请根据方程式做解释说明。
C2)从符号、各物质存在情况、反应进行的方向、速率的种类等方面列表比较可逆反应与非可逆反应的区别。
常见可逆反应有哪些?写出方程式。
探究二:以合成氨为例解释,在可逆反应的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浓度会有什么样的变化?速率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各物质的量和浓度还会变化吗?为什么探究三:结合探究一和二的知识回答。
(1)哪类反应才有化学平衡?平衡后速率有什么关系?C2)平衡后量和浓度还变化吗?反应真的停止了吗?C3)什么情况下,能使化学平衡改变?【课堂小结】3化学平衡.可逆反应1.定义:2.特征:.化学平衡1.定义:2.化学平衡的建立:(用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表示)3.化学平衡的特征:【课堂检测】1.在容积固定为1L的容器中进行以下反应:X2(g)+Y2(g)=2Z(g)(可逆反应),已知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0. ImoL、0.3 moL、0.2 mo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各物质的量可能是:()A、Z 为 0. 3 moLB、Z 为 0. 4moLC、X?为 0. 2 moLD、Y?为 0. 4 moL2.在一定条件下,使N0与Q在一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中不变3.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H2(g)+L(g)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B. 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C. 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D.无法判断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课堂反思】。
课题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学案(第一课时)教学时间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2. 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3.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5个特征4. 学会利用化学平衡的标志分析、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教学重点] 重点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难点是化学平衡状态判断。
[回顾与链接]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有固体表面积、光照等。
2.溶解平衡:当把固体溶质放入溶剂中时,一方面固体溶质分子不断溶解进入溶液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又不断回到固体表面结晶,当固体溶质溶解速率与溶液中的溶质结晶速率相等时,达到溶解平衡,此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5-26一. 可逆反应1.概念:在_____________下,既能向________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_________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1)在同一条件下,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2)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即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
反应体系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总是共存的。
3.表示法:用“” 不用“=== ”如(1)(2)(3)[沙场练兵]《同步训练》p23 1、2题二. 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以可逆反应mA(g)+nB(g)pC(g)为例,当把反应物A、B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时,反应开始时,只有反应物,没有生成物,此时A和B的_______最大,因而_______最大;而C起始浓度为零,因而_______为零。
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A和B 浓度不断,生成物C 浓度不断,因而v(正)逐渐,v(逆)逐渐,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v(正) v(逆),这时就达到了化学平衡。
此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___________.如图(左)的速率—时间图象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2. 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_______或________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三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溶解和结晶过程的分析,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特征1.在一定条件下,把1 mol N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根据要求填表:N2+3H22NH3反应物浓度v正生成物浓度v逆开始时c(N2) c(H2)进行中c(N2) c(H2)平衡时c(N2) c(H2)2.用速率—时间(v-t)图像表示出以上过程:【小结】(1)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或保持恒定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逆、等、动、定、变,即:①逆:研究的对象是反应。
②等:化学平衡的条件是v正和v逆。
③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平衡,此时反应并未停止。
④定: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为一。
⑤变:若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并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与方法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特征之一是v正v逆≠0。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②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③3v正(A)=v逆(B)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2n mol C2.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另一特征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s)+2B(g)C(g)+D(g)。
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②B的物质的量浓度③容器内气体的压强④混合气体的密度【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正确的是()A.所有反应都存在平衡状态B.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C.正反应与逆反应停止进行D.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2.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2CO,达到化学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 的粒子有()A.14CO2B.14CO2、14COC.14CO2、14CO、14CD.14CO3.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N2(g)+3H2(g)2NH3(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3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4.工业上常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氢气,其中一步反应的原理为CO(g)+H2O(g)CO2(g)+H2(g),下列选项的条件中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单位时间内消耗2 mol的CO同时生成2 mol的CO2B.两个H—O键断裂的同时有一个H—H键断裂C.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D.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变化5.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某一时刻SO2、O2、SO3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正确的是()A.SO2、O2分别为0.4 mol·L-1、0.2 mol·L-1B.SO2为0.25 mol·L-1C.SO2、SO3均为0.15 mol·L-1D.SO2为0.24 mol·L-1,SO3为0.14 mol·L-1。
第三节 化学平衡学案【复 习】 : 一、可逆反应:在 下,既能向 同时又能 的反应。
特征是 练习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 2和由O 18原子组成的O 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前,O 18存在于( )A 、只存在于氧气中B 、只存在于SO 3中C 、只存在于SO 2和SO 3中D 、SO 2 、SO 3 、O 2中都有可能存在。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1、化学平衡的建立 以CO(g)+H 2O(g) CO 2(g)+H 2(g)反应为例: 在一定条件下,将0.01 mol CO 和0.01 mol H 2O(g)通入1 L 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应:(1)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 ,正反应速率 。
生成物的浓度为 ,逆反应速率为(2)反应进行中反应物的浓度 ,正反应速率 。
生成物的浓度 ,逆反应速率 。
(3)肯定最终有一时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 ,此时,反应物的浓度 ,生成物的浓度也 ,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如上图所示。
2、化学平衡状态 定义:。
3、化学平衡的特征:(1).条件: (2).对象:(3). 等:(4). 动:(5). 定:练习2: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内充入N 2和H 2合成氨,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最后降为零。
C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最后相等。
D 、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练习3:在一定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的 CO 和水蒸气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O(g)+H 2O(g) CO 2(g)+H 2(g),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
对该平衡状态描述正确的是 ( ) A. 正反应速率等于零 B. 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C. 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D. 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以A(g)+2B(g)3C(g)为例(1)直接标志:①速率关系:v 正=v 逆(实质):同种物质,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化学反应限度(二)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回顾化学反应限度、平衡及特征,能说出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反应限度及最大转化率的关系;2.回顾化学平衡特征,从v(正)=v(逆),浓度保持不变的角度判断所给反应是否达到平衡;3.通过小组讨论,能从压强、体积分数、温度、物质的量、质量、颜色等角度判断所给反应是否达到平衡;4.通过教师讲评,能从“可变量不再变化”的角度分析密度、压强、平均摩尔质量一定时,所给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平衡的判断标志;难点:在给定条件下,利用密度、压强、平均摩尔质量判定所给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在2L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下列说法中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①每断裂3molH-H键的同时生成6molN-H键;②每消耗1molN2的同时生成3molH2;③2v正(H2)=3v逆(NH3) ;④H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⑤NH3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⑥N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⑦N2的转化率不再发生变化;⑧H2和NH3的浓度相等;⑨N2、H2、NH3的反应速率比为1:3:2时;⑩容器内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2.利用ρ、P、M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提示:①能看清题干中所给条件,是恒温恒压还是恒温恒容;②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其表达式,利用“可变量不再发生变化”可判断其反应达到平衡。
已知恒温恒容时,下列情况中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有:(1)N2+3H22NH3,____________;(2)H2(g)+I2(g)2HI(g),______________;(3)C(s)+ H2O(g)H2(g) +CO(g),____________。
①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②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③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④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⑤产物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在化学平衡的判断中,从“v(正)=v(逆)”角度的考察方式有什么?组议:1.已知反应A(s)+ 2B(g)C(g) +D(g),在恒温恒容时,下列条件中证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有?①体系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②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③体系内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2.3 化学平衡学案(人教版选修4)[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正确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
2.熟练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进行相关计算。
3.熟练分析化学平衡图象。
4.理解等效平衡并进行简单计算。
题型一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考查典例1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X(g) b Y(g)+c Z(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和Z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系数:a>b+cB.压缩容器的容积时,v正=v逆C.达到新平衡时,物质X的转化率减小D.达到新平衡时,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增大变式训练1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 b 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变式训练2可逆反应m A(气)+n B p C(气)+q D(其中A和C都是无色气体),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m+n)一定等于(p+q)B.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若增加B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B必是气体物质D.若B是气体,增加A的量,A、B转化率都一定增大题型二对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综合考查方法点拨:利用“三段式”分析法进行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相关计算如m A(g)+n B(g) p C(g)+q 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b,达到平衡后消耗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x。
m A(g)+n B(g) p C(g)+q D(g)起始(mol·L-1)a b0 0变化(mol·L-1)mx nx px qx平衡(mol·L-1)a-mx b-nx px qxK=px p·qx qa-mx m·b-nx n典例2在473 K时,反应PCl5(g) PCl3(g)+Cl2(g)的平衡常数K=4.6×10-3mol·L -1。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化学平衡》学案《化学平衡》学案一、高考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贡献;(2)通过化学平衡的相对性认识事物的相对性。
二、重点、难点内容解析重点:化学平衡过程的建立。
难点:(1)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涵义;(2)学会等效平衡一类问题的处理。
三、导学提纲第一讲: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一.化学平衡状态及特征1.化学平衡状态是指。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各物质的转化率必小于。
(2)“动”:即化学平衡是,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
类似的体系还有哪些?(3)“等”:是指,必须用同一物质来表示,这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
(4)“定”:由于,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及体积(或质量分数)。
(5)“变”:外界条件改变导致,原化学平衡被破坏,从而发生平衡移动直至建立新平衡。
[典型例题].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判断先做《创新设计》P133典范1、跟踪1、2。
总结本类型的做答规律二.化学平衡常数1、分别写出反应FeCl3+3KS Fe(S )3+3KCl、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 平衡常数表达式:、。
思考:2、平衡常数的意义3、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4、互为可逆的两个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之积有何关系?总反应与各分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总、K1、K2、K3)有何关系?一定温度下,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只有一个化学平衡常数?三.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与平衡移动原理思考: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有哪些?为什么是这些因素?它们是如何影响的?从理论上给出解释。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1课时)—学案班次 姓名课标要求: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4.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
阅读教材:P27-33知识要点:一、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在反应CO+H 2O CO 2+H 2中,将0.01molCO 和0.01mol H 2O (g)通入1L 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浓度不变 1、 反应刚开始时: 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_生成物浓度为_________,逆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2、反应过程中: 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生成物浓度__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3、一定时间后,必然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t 1时刻后, v 正= v 逆 即正反应消耗的量与逆反应生成的量相等,反应物和生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二、化学平衡1、概念: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____________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__________________相等,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不再发生变化,反应混合物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简称______________2、化学平衡的性质:⑴、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变,——条件不变是基础⑵、研究对象: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一般不会出现平衡状态——可逆反应是前提⑶、本质:_____________即同一物质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________相等是实质⑷、现象:反应混合物组成成分的________保持不变——_________不变是标志3、化学平衡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和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是判断平衡的两大主要标志⑴、直接标志:①、速率关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_第三节化学平衡学案⼤地学校⾼⼆年级化学学案编号07 班次时间2015年⽉⽇主编审核教师学⽣姓名第三节化学平衡(1)学习⽬标:1、了解固体物质在⽔中溶解的可逆性,了解溶解的最⼤限度、饱和溶液、溶解度、动态平衡等概念。
2、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3、了解化学平衡的建⽴、定义、特征。
学习重点:化学平衡的特征、标志。
学习⽅法:课前先仔细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然后独⽴完成学案内容。
学习过程:⽬标1:固体物质在⽔中的溶解【导读-⾃主学习】阅读课本P25内容【导思-探究学习】1.当温度⼀定时,固体物质,如蔗糖在⽔中能⽆限溶解吗?即糖⽔的甜度⼀直加深吗?温度⼀定时,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回到固体溶质表⾯的结晶过程⼀直在进⾏,表⽰为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当两种过程的速率________时,固体溶质的溶解就达到最⼤,这时的溶液称作溶液。
⼀定温度下把 g⽔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叫。
2、⼀定温度下,把形状不规则的晶体放到饱和溶液中,发现晶体的形状发⽣改变,但晶体的质量没变,说明当溶液饱和时,溶解和结晶的过程并没有,只是溶解和结晶的速率,称达到了状态。
3、把溶解和结晶同时进⾏的这类过程称作________过程。
表述这类过程时,约定采⽤“”来代替反应式中原来的“═”号。
⽬标2: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导读-⾃主学习】阅读课本P25内容【导思-探究学习】1、定义:在条件下,既能向反应⽅向进⾏,同时⼜能向⽅向进⾏的反应。
正反应:,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征:“两同”是指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
氢⽓与氧⽓反应⽣成⽔,与⽔电解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吗?⽬标3:化学平衡的建⽴、定义、特征【导读-⾃主学习】阅读课本P26内容【导思-探究学习】1、举例说明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的?2、在⼀定条件下的_____反应⾥,当_______和_______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它的建⽴与反应途径_______,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化学平衡状态。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范畴。
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对实验现象的深入观察,自然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进行的完全(达到反应限度)这样的疑问。
本节课在学完了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可逆反应分析化学反应限度,当化学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就达到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是绝对的,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可以更好的理解化学反应特点,所以化学平衡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同时平衡状态的特征对影响平衡的因素的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储备作用。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判断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反思对化学平衡这节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且多媒体相等V 正 时间 速V 逆资源的辅助性和必要性在这节课上得到了体现。
特别是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难点时,学生做题的兴趣很高,讲解时有恍然大悟的表情,说明很有收获。
教学中有几点要着重说明首先,分析完例题的答案时,我认为这恰好可以用新课标的理念对他们进行教育,在学习中要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要有自信,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第二、虽然溶解平衡可以很流畅的迁移出化学平衡的建立及特征,但结合选修化学的学生的基础,溶解平衡的内容不难理解,所以溶解平衡的建立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分析的简单一些。
这样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第三、新教材关于化学平衡的概念并没有写出具体的文字,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归纳整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们讨论总结的时间,这样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时间有点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强调一下预习的重要,最好能够列出提纲引导学生把辅助材料《南方新课堂》的相关习题提前练习,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领悟和归纳会更快更从容,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后、课后和其他老师讨论时指出,本节课没有提出平衡建立的途径问题,认为这也是平衡的特征之一。
专题八 化学平衡【考纲展示】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理解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了解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4.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表示方法:v= c/t单位:或mol/L·min公式法简单计算化学计量数之比法影响因素内因:反应物的结构、性质外因浓度:c 增大,v 增大压强:P 增大,v 增大温度:T 升高,v 增大催化剂:使用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概念:可逆反应,条件一定,v 正=v 逆特征:逆、等、动、定、变原因:外界条件变化,正、逆反应速率不同程度改变结果:再次v 正=v 逆,各组分百分含量又不变方向v 正>v 逆,平衡正向移动v 正<v 逆,平衡逆向运动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压强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对于mA (g )+nB (g (g )+qD (g )K=c p (C )c q (D )/c m (A )c n (B )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生成物浓度无关化学平衡移动应用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求反应物的转化率要点扫描一、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物的转化率 1.化学平衡常数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mA (g )+nB (g (g )+qD (g )在一定温度下,平衡常数为:K =)()()()(B c A c D c C nm q p c 平衡常数的意义在于:(1)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其正反应进行程度越大,该反应进行的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利用K 可以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 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利用浓度积Q (Q 为起始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和K 比较,可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Q=K 时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Q >K 时,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Q <K 时,可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注意:(1)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是多种,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形式有关,如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系数是分数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与正常配平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同的。
(2)对于同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条件相同,则正反应的平衡常数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成互为倒数关系。
2.平衡转化率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 (g )+nB (g (g )+qD (g ),达到平衡时反应物A 的转化率为:α(A )=%100A A 的初始浓度的平衡浓度—的初始浓度A注意:(1)同一个可逆反应中,反应物可能有多种,但不同反应物的转化率可能不同。
若两反应物的转化率相同,则其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
(3)对于一个确定的可逆反应,温度一定,平衡常数只有一个,但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用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转化率,用转化率也可以计算平衡常数。
三、化学平衡移动的注意事项1.①改变平衡体系中固体、纯液体的量,化学平衡不移动。
因为固体、纯液体的浓度是常数,增加量不会引起浓度的增大,v (正)、v (逆)不变。
②在溶液中进行的的反应,若稀释溶液,则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均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但减小的程度不同,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和大的一侧减小多,化学平衡向系数和大的一侧移动。
③改变浓度时,某一速率从原平衡速率开始变化。
2.①对反应体系中无气体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②对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③恒容时充入非反应物气体或者稀有气体,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
3.温度改变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发生变化,只是程度不同。
升高温度,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小,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的小,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4.在温度、浓度、压强等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中,只有温度变化,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5.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又称平衡移动原理,不仅适用于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而且适用于水解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难溶物的溶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勒夏特列原理的实质是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只是削弱了所改变的条件,而不会由于平衡的移动使此改变完全抵消。
【热点透视】热点题型【典例1】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 )A .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B .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C .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D .从HF 、HCl 、HBr 、HI 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 、Cl 、Br 、I 的非金属递增的规律 【典例2】研究NO 2、SO 2 、CO 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 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利用反应6NO 2+ 8NH 3催化剂 加热7N 2+12 H 2O 也可处理NO 2。
当转移1.2mol 电子时,消耗的NO 2在标准状况下是L 。
(2)已知:2SO 2(g )+O 2(g )2SO 3(g ) ΔH=—196.6 kJ ·mol —12NO (g )+O 2(g )2NO 2(g ) ΔH=—113.0 kJ ·mol —1则反应NO 2(g )+SO 2(g )SO 3(g )+NO (g )的ΔH= kJ · mol —1。
一定条件下,将NO 2与SO 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 .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 .SO 3和N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 .每消耗1 mol SO 3的同时生成1 molNO 2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 2与SO 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 。
(3)CO 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 (g )+2H 2(g )CH 3OH (g )。
CO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该反应ΔH 0(填“>”或“ <”)。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 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 。
【典例 3】二氧化硫和氧气生成三氧化硫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热点反应。
今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SO 2和一定量的O 2,发生反应:2SO 2(g )+O 2(g )2SO 3(g );△H= —196.6kJ·mol —1。
根据上述文字信息及图像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择高效的催化剂可以提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并能提高SO 2的转化率B.增大反应体系压强,SO 2转化率和反应平衡常数都增大C.当放出275.24kJ 热量时,SO 2的转化率为70%D.图中y 表示的是SO 3的含量【典例 4】电镀废液中Cr 2O 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 4):Cr 2O 72-(aq )+2Pb 2+(aq )+H 2O (l ) 2 PbCrO 4(s )+2H +(aq ) ΔH< 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yT 1T 1【直击高考】1. 在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发生反应:Fe3++SCN—=Fe(SCN)2+ △H8秒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Fe3+)=0.04mol·L—1,c(SCN—)=0.1mol·L—1,c[Fe(SCN)2+]=0.04mol·L—1。
且加热,溶液颜色变浅。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H >0 B.v([Fe(SCN)2+])=0.005mol·(L·s)—1C.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固体FeCl3,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1mol/L2. 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 N2(g)+2CO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C.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3. 800℃时,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0.50molNO和0.25molO2,发生如下反应:2NO(g)+O2(g2(g);△H<0。
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t(s)012345n(NO)0.500.350.350.280.250.25(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3s时,该反应体系中v正(NO2)=v逆(O2)B.选择高效催化剂,提高NO的转化率C.5s时,增大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D.8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84.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33%B.40%C.50%D.65%5. 已知H2(g)+I2(g(g);△H<0。
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封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mol ,乙中加入HI 0.2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
欲使甲中HI 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 甲中加入0.1mol He,乙不改变C.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 甲增加0.1mol H2,乙增加0.1mol I26. 在一定温度下,把2体积N2和6体积H2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
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N2+3H3,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若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体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体积,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那么:①若a=1,c=2,则b=,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进行;②若需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范围是。
(2)在上述容器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
7. 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及产率等问题。
已知:CO(g)+H2O(g)H2(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温度/℃4005008301000平衡常数K10910.6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