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总结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一、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的增长⑴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1999年10月12日)⑵人口的增长速度: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P66中的图4.5)⑴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单位:人/平方千米)⑵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
①亚洲东部、南部②欧洲③北美洲东部人口稀疏区:①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干②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⑶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3、人口问题⑴人口增长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问题:①衣——需求量大②食——粮食紧缺③住——住房紧张④行——交通拥挤⑤上学、就业、看病难⑵人口少→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⑶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⑷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⑴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白种人是世界第一大人种。
⑵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⑶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世界的语言⑴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⑵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地理第四章七上知识点总结一、人口与人口问题1. 人口与人口问题的关系(1)人类的生活、生产、社会和文化活动都离不开人口,人口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
(2)人口问题是指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增长速度等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问题。
2. 世界人口的分布(1)不均衡性:世界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日本、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密度很高,而澳大利亚、加拿大的人口密度很低。
(2)环境和资源限制:导致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有着很大的关系。
3. 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1)人口的自然增长是指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之间的差额。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自然增长的重要指标。
(2)人工控制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普遍的提高个人素质和全面的发展,即减少出生率,另一种是通过计划生育和世界人口发展能将所生人口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4.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是指人们迁移到不同地理区域的行为。
迁移可以分为流动人口和定居人口。
(2)人口迁移对原居住地和目的地都会产生影响,垦粮良带、自然灾害的原因导致的人口迁移会对所在地区产生影响。
5. 人口问题的宏观调控(1)拉美、亚洲、欧洲等国家纷纷开展了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利用社会政策来进行人口问题的宏观调控。
(2)中国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可以通过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教育宣传等措施来达到减少人口增长的目的。
二、城市与城市化1. 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是人口集聚、资源密集、经济发达、社会复杂的地区。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形态、功能、机制等都在不断变化。
(2)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一种普遍的现象,大多数城市化过程都伴随着城市快速扩张。
2. 世界城市发展特点(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非常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大部分。
(2)工业化和城市化密不可分,城市是工业的中心,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3.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1、气温:大气的冷暖程度测量方法:温度表单位:摄氏度℃气温状况包括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2、温度测量方法:温度计放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内,观测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水银面平行二、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曲线1、一般规律:午热晨凉(日变化),冬寒夏暑(年变化)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的差,反映反映一地区七万日变化的剧烈程度最高气温一般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一般在日出前后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反映一地区气温年变化的剧烈程度北半球月均温最高在7月夏季最低温在1月冬季(南半球相反)三、气温的空间分布1、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等温线图:由等温线组成的图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气温逐渐降低3、气温的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反之。
(基本因素)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2)海陆分布: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
冬季反之3)地形、地势: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赤道雪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5、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原因:南半球地形单一,主要为海洋,温度变化小。
4.2 降水和降水分布一、降水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单位:毫米mm一地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平均降水量表示二、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分类:夏雨型、冬雨型、年雨型、少雨型、湿润型三、降水的空间分布1、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等降水量线图: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2、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3)地形、地势: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原因:暖湿气流遇山地阻挡被迫爬升时,最地势增高,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增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3、地球雨极——乞拉朋齐因其地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第一节人口和人种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课本P65页活动题2(计算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并完成题目)2、世界人口稠密区从纬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人口稀疏);从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3、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堵塞、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4、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于非洲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为什么美国(属于美洲)这些不是非洲的国家会有黑人分布?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新大陆,要开发美洲,从非洲掳掠了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所以现在美国的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当时的黑奴。
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23第2题 ,P24的第4题的②、③ ,P25的①、②第二节语言和宗教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2、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和特点:如阿拉伯地区(即西亚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如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宗教活动场所是清真寺;欧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国和美国等,宗教活动场所是教堂;东亚、东南亚一些人(如泰国人)信奉佛教,佛教多佛寺。
地理填充图册P26页第1题、第2题的②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聚落的形成条件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自然资源、土壤、交通、位置人文条件:历史文化、宗教、政策聚落的形成条件了解即可,主要会使用聚落形成条件来进行分析2、读下图,思考下面的问题:(1)、三地为什么能形成聚落?(2)、假设你是本地区的城市建设局长,你会选三地中哪个建设城市?并且阐明你的理由?答:(1)、三地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河流)(2)、选2.因为2位于河流交叉口,交通更加便利;位置佳,距离1和3都很近,便于人力和物力的集散,方便沟通;平坦的地表更多,比1和3更加开阔,发展空间较大。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描述:阴晴、风雨、冷热。
特点:多变的2.卫星云图:地图和气象卫星拍摄的图像叠加而成的,可以真实地反映云层的厚薄、云雨区域的范围。
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3.天气符号:冰雹、雾、霜冻、浮尘、扬沙、沙尘暴等。
4.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画十字箭头。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
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5.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优劣,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健康有利。
空气质量级别共五级,一级最好,五级最差。
(见课本P61)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人为因素: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来表示。
2.气温的测量(步骤见同步P46)工具:百叶箱、温度计观测4次:2时、8时、14时、20时。
3.气温的变化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或午后2时),气温最低(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2月最高,8月最低)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4.气温的差异世界气温差别可以用等温线图来表示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心气温高,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为低温中心。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5.世界气温分布特点a.等温线大致延纬线方向延伸,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b.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
c.受海陆分布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差异1.降水: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特点:降水既有季节变化,也有空间差异。
2.降水的测量工具:雨量器、量杯3.降水的季节变化(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全年多雨:赤道附近,全年降水都很多(每月都大于100毫米)夏季多雨: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夏季少雨:夏季少雨,冬季多雨全年少雨:全年降水都很少,主要位于内陆和极地地区常年湿润:各月降水相差不大,雨量适中(每月50毫米左右)4.降水的空间分布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四多四少)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1. 大气环境对人类的影响1.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是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组成的,不同层次的大气对地球上的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1.2 大气层的温度变化及原因地球大气层温度随高度不同而变化,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身特性。
1.3 大气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大气环境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包括气温、湿度、行星辐射等都对人类有很大影响。
2. 水资源对人类的影响2.1 水资源的构成及分布地球表面水资源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对不同地区的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3. 地球运动与时间3.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一天的起始和结束,对人类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3.2 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交替和昼夜变化,影响着农业和人类的生活习惯。
第二节我国的自然环境1. 我国的大气环境1.1 我国的大气环境特点我国的大气环境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
1.2 大气污染和防治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相关的防治措施不可忽视。
2. 我国的水资源2.1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我国水资源不均衡分布,南水北调工程等水资源调配工程对我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重要意义。
2.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我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面临着日益加大的压力,有效保护水资源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 我国的气候3.1 我国的气候分布我国的气候分布多样,从而影响了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方式。
3.2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有效应对。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工业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1 工业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工业活动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
1.2 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各种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对减少工业大气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核心知识梳理【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考点一: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增长:
(1)人口总数: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达到80亿。
(2)人口增长进程: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
(4)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①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②人口稠密区: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③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等自然环境恶劣地区
3.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
措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
(2)人口数量过少,增长过慢
措施:鼓励生育
考点二:世界的人种
1.气温的变化:
(1)三大人种: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2)不同人种的特征及分布
考点三: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
2.世界的三大宗教:
考点四:世界的聚落1.聚落的形式:
2.聚落的形成条件:
3.聚落与自然环境:
4.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有些聚落从不同角度记录着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便于后人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状况。
(2)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4) 迎风坡多雨,原因:暖湿润流被迫抬升时,气温降低,饱和空气,易形成降雨;背1、天气 (weather)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
风坡少雨,因为空气沿山坡下沉,气温升高,水气蒸发,不容易形成降雨。
(★)7、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洲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俄罗斯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是气候 (climate)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稳定性。
亚寒带针叶林。
8、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影响最大,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
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较大。
天气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9、地球自转的同时不停的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无论自转还是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由于地球公转产生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
▲2、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点( 14 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0、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
11、划分五带的依据是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
热带始终高温,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四季变化明显,没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寒带低温,有极昼极夜现象。
☆☆12、 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纬 23.5° (北回归线 ),越往北昼越长;3、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二是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下雨,降水概率为12 月 22 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纬 23.5° (南回归线 ),越往北昼越短;0,表示肯定无雨。
降水有四种形式:即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3月21日9月 23日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1、天气概念: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特点:多变。
描述要素:阴晴、风雨、冷热等。
2、气候概念: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特点:相对稳定。
描述要素:气温和降水。
二、气温1、气温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放置位置:百叶箱(离地 15 米,通风良好)2、气温的变化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在 7 月,最冷月在 1 月;海洋,最热月在 8 月,最冷月在 2 月。
南半球相反。
3、气温的分布纬度因素: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三、降水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等。
2、降水的测量工具:雨量器3、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常年湿润型4、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四、世界的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2、亚热带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4、寒带气候类型苔原气候:长冬无夏,只有短暂的暖季。
冰原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5、高山高原气候五、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不同,气温和降水存在差异。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必背知识点一、人口与人种1.人口增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这一数据为特定时间点,但展示了人口增长的显著趋势)。
人口的增长速度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通常较低,而发展中国家则较高。
2.人口分布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人种与分布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和南美洲北部。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南亚、北非、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中部,以及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二、语言和宗教1.世界主要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三、聚落与民居1.聚落的概念与类型聚落是人们居住、生产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场所。
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聚落的分布与形态聚落多形成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如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河口和沿海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而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3.民居特色与差异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与其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单元知识点一、人口与人种。
1. 世界人口的增长。
- 人口增长的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
-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如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国家。
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降低,但出生率仍然较高。
-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如欧洲的一些国家。
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
2. 世界人口的分布。
- 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 = 某地总人口数÷该地总面积)。
- 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匀。
- 四大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等,有利于人类居住和发展。
- 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如亚马孙热带雨林)、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如北冰洋沿岸)、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青藏高原)。
3. 人口问题。
-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资源短缺,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 环境恶化,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 社会问题,如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堵、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等。
-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
- 国防兵源不足。
-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
- 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如中国过去的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人口增长过慢的国家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等。
4. 人种。
- 三大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国、巴西等国家也有一定数量的黑色人种分布。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整理汇总(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天气指某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特点是多变。
如:狂风暴雨、风力大等。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
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炎热干燥,冬冷夏凉等。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1、气温: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则相反。
2、降水:⑴、降水的三种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2、地球的运动(见下表)。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⑴、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⑷、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运动方向转动中心方向转动同期产生的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变化4、海陆分布:纬度相同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5、地形、地势的分布:⑴、不同的地形区,气温不相同。
如: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降水和气温则不相同。
⑵、随地势升高,气温降低。
一般情况下,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6、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及其影响1. 天气的定义: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的特点。
2. 天气的描述: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汇来描述天气。
3. 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农业、交通、生活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二、天气预报1. 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一日或多日内的阴晴、气温、降水、风向和风力等情况。
2. 常用天气符号:为了方便读懂天气预报,常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如晴天用太阳符号表示,阴天用云朵符号表示等。
3. 获取途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报纸、电视、网络、广播和电话等多种途径获取。
三、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2.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通常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气温通常在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则相反,8月最高,2月最低。
4. 气温的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四、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 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 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和降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 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五、气候的地区差异1.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2. 气候的特征: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3. 气候类型:世界上有多种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分布地区。
六、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纬度位置:纬度低的地方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纬度高的地方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2. 海陆位置:距海近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小,降水多;距海远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大,降水少。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气温是指,单位是,测量工具是。
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3.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最高,最低;海洋上最高,最低。
南半球气温,大陆上最高,最低;海洋上最高,最低。
4.(1)等温线密集的地方,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
(2)等温线呈现闭合状,表示有或。
5.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2)(3)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1)(2)(3)(4)3.影响世界降水的因素:4.(1)世界降水的“雨极”——乞拉朋齐(2)世界降水的“干极”——阿塔卡马沙漠气温和降水都受的影响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分布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4.3天气1.天气: 特点: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天气晴朗;蓝色表示;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3.风向是指风向标识读,如该图为4.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8级以上的用表示。
4.4 气候1.气候:2.天气与气候的比较实例:(1)气候:四季如春、全年严寒、终年炎热干燥;(2)天气:明天大风降温、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气候的两大要素是和。
4.全球的气候分布(牢记气候的类型与特征)纬度位置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寒带极地气候高原山地高原山地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实例:(1)青藏高原纬度低,但是气候寒冷。
(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3)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
( )(4)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
( )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6)一座位于热带的山,山底是热带气候,再往上变成温带气候,再往上变成寒带气候,原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1、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阴、晴、冷、热等的变化。
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2、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4、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5、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6、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1月,最冷月出现在7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
7、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①从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气温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③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8、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
9、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10、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地形雨: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产生的降水。
11、世界降水分布规律: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中纬度地区的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12、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①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②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的东北山麓13、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1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形地势、纬度位置、人类的活动。
15、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小。
16、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的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短期内(一天或一周内)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速、风向等。
气候:一个地区长期(通常是30年)的平均天气条件。
知识点2:天气预报天气图:用于分析和预测天气的图表,包括等压线图、温度图等。
天气雷达:用于检测降水、风暴等天气现象的雷达设备。
知识点3:影响天气的因素纬度: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进而影响温度和降水。
地形:山脉、高原等地形特征影响气流和降水分布。
洋流:影响沿海地区的气候和天气。
知识点4:气候类型热带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布不均,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如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寒带气候:全年低温,降水稀少,如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等。
知识点5:气候变化自然因素:太阳辐射、地球自转、板块运动等。
人为因素: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利用变化、能源消耗等。
例题解析例题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题目:以下哪个描述属于天气,哪个属于气候?A. 北京夏季炎热多雨。
B. 昆明四季如春。
解析:A项描述的是北京夏季的天气状况,具有短期性和变化性,因此属于天气。
B项描述的是昆明长期的平均天气条件,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属于气候。
答案:A项属于天气,B项属于气候。
例题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题目:简述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解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收集数据:从各种气象观测站、卫星、雷达等设备收集气象数据。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
制作图表:根据分析结果,制作各种气象图表,如等压线图、温度图等。
预测天气:根据图表和气象模型,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
发布预报:将预测结果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发布给公众。
答案: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数据分析、制作图表、预测天气和发布预报等步骤。
例题3:影响天气的因素题目:分析纬度对气候的影响。
【初中地理】必备的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知识点:人口与人种人口与人种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3.分布: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如东亚、南亚、欧洲和北美东部等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200人的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非洲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沙漠、南美亚马逊平原、亚洲和北美北冰洋沿海地区、中国青藏高原等)。
人口分布规律:经济发达、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稠密,自然条件很差的地区人口稀疏。
4.人口问题所谓人口问题,是指由于人口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人口数量增长、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人口的城乡结构和地区分布结构)等问题,以及人口增长过快或人口停止增长乃至出现负增长而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所产生的影响。
5.移民: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① 农村人口增长导致的剩余劳动力;②城乡差异——城市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城市物质生活条件好于农村,城市文化教育条件好于农村。
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积极意义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可以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负面影响: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一系列城市人口问题。
6.种族:根据肤色、发色和发型、眼睛颜色、头型、鼻子型、脸型和血型,居民可分为三大种族:黄色、白色和黑色。
7、语言语言: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以上就是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必备的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知识点:人口与人种,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1. 地理概念及基本知识地理是研究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方面。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球、大陆、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等。
2. 大陆和海洋的分布地球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大陆集中在北半球,主要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等;海洋主要由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等组成。
3.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扁球体,它的形状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地球变形所致。
同时,地球还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公转导致了四季变化。
4.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地球有五大纬圈和经度线,用来标示地球上不同位置的地理坐标。
纬度线是指从赤道向南北方向划分,0°为赤道,90°为南北极圈;经度线是指由英国伦敦出发,经过0°经线,东经和西经都是180°。
5. 地球的蕴藏资源地球上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矿物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
矿物资源是指地球内部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
6. 大地形特征地球表面存在着各种大地形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丘陵、河流和湖泊等。
山脉是指地表上具有明显的山川状地形,平原是地势平坦的地区,高原是指地势较高且相对平坦的地区,丘陵则介于高原和平原之间。
7. 气候和气温气候是指长期气象要素的平均状况,包括气温、降雨量、湿度、风向和风速等。
气温指的是空气中的热量状态,它受地理位置、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8. 自然灾害地理环境的变化常常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台风和干旱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人们应该重视防灾减灾的措施。
9. 中国地理概况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
中国地跨亚欧大陆,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边界线。
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高原、广阔的平原和丘陵地带。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⑴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⑵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⑶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2、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客运或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与运输价格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运输量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除了考虑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外,还要考虑人的出行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
3⑴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⑵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1)写出图中标有数码的铁路枢纽和铁路线的名称:铁路枢纽A 是________,在此交汇的铁路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路枢纽C 是________,在此交汇的铁路线有________、________。
铁路枢纽D 是________,在此交汇的铁路线有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填注:拉萨、西宁,连接这两地的铁路是________。
修建该铁路时,有的地方以桥代路,目的是________。
(3)铁路③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等两个温度带;铁路⑤跨过了海河、________、________、长江等四条大河。
铁路③共穿越________个省级行政区。
4、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⑴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二、农业——基础产业1、农业与我们⑴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⑵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⑶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2、农业的地区分布⑴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面的差异。
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描述:阴晴、风雨、冷热。
特点:多变的
2.卫星云图:地图和气象卫星拍摄的图像叠加而成的,可以真实地反映云层的厚薄、云雨区域的范围。
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3.天气符号:冰雹、雾、霜冻、浮尘、扬沙、沙尘暴等。
4.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画十字箭头。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
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5.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优劣,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健康有利。
空气质量级别共五级,一级最好,五级最差。
(见课本P61)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
人为因素: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来表示。
2.气温的测量(步骤见同步P46)
工具:百叶箱、温度计
观测4次:2时、8时、14时、20时。
3.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或午后2时),气温最低(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2月最高,8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
4.气温的差异
世界气温差别可以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心气温高,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为低温中心。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5.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a.等温线大致延纬线方向延伸,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b.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
c.受海陆分布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1.降水: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特点:降水既有季节变化,也有空间差异。
2.降水的测量
工具:雨量器、量杯
3.降水的季节变化(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全年多雨:赤道附近,全年降水都很多(每月都大于100毫米)
夏季多雨: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夏季少雨: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全年少雨:全年降水都很少,主要位于内陆和极地地区
常年湿润:各月降水相差不大,雨量适中(每月50毫米左右)
4.降水的空间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四多四少)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指某一个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具有相对稳定性。
2.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3.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从低纬到高纬,依次分布热带气候(4个)、温带气候(6个)、寒带气候(1个)。
如何判断气候类型
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根据7月气温高低判断南北半球,7月气温高为北半球,反之南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
曲线较为平直,且气温都在15度以上为热带
曲线变化幅度较大,最低气温在0到15度之间为亚热带,最低气温在0度以下,为温带
最高气温在5度以下,为寒带
1.降水分配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每月都在100毫米以上,年降水量2000以上
温带海洋性气候:每月都在50毫米左右,年降水量700以上
2.夏季多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最高月份在300毫米左右,
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月份在800毫米左右,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3.冬季多雨型
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4.全年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气候
第四步:得出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确定气候类型
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三大因素
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分布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降水少
海陆因素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因素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