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2 人教新课标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9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能力目标:鉴赏这两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锦瑟一、导入: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些千古名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锦瑟》和《马嵬》。
二、走进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某某(谿)生,怀州河内(今某某沁阳)人。
卷入牛李党争之中,政治上受到压制,始终郁郁不得志,于46岁时病死在荥阳。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可惜他“运与愿违”,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
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个诗家,尤其是他的七律有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的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的,有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的,有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与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风格婉转缠绵,有吐韵铿锵、工于唱叹等艺术特点。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严谨,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辞藻华丽;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手法。
有《李义山诗集》三、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X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X 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研讨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背诵初中所学李商隐诗歌:《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检查预习1.背诵诗歌,整体感知2.注意加点字读音锦瑟弦..马..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3.解释词语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12500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为48年。
唐玄宗当了45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四、鉴赏诗歌之《锦瑟》1.整首诗的大意是什么?明确: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能力目标:1.理解内部结构;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情感目标: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
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李商隐的诗歌一直是必修内容之一。
作为唐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李商隐的作品充满了文学魅力和审美意味,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理解能力。
本文便是一篇关于《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优秀教学设计,旨在探讨李商隐的作品如何通过优秀的教学设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辞藻表现技巧。
2. 通过《无题》和《锦瑟》这两首李商隐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理解其表现形式。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其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学习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教师先以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李商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李商隐的生平是什么?2) 李商隐的文学成就有哪些?3) 李商隐的诗歌有什么特点?2. 学习《无题》教师先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无题》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 诗歌中的“无题”指什么意思?2)探讨“深院静,春莺噪”的意境。
3)分析“寂寞”这个词在诗中的表现形式。
4)“一年就只有今宵”的现象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是否常见?这种现象具有什么深层内涵?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3. 学习《锦瑟》教师再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探讨《锦瑟》中的“一弦一柱思华年”这句话的意境。
2)分析诗中描写的“频频动”这个形象,传递给人的情感有哪些?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句子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4)探讨诗中使用的乐器“锦瑟”,它对整首诗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本次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1) 教师集中讲授的方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并通过教师自己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商隐的诗歌。
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教课设计【背景资料】一、对于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豁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从前受知于令狐楚,登进士第后娶王茂元女。
令狐楚和王茂元是政敌,党于令狐的人认为商隐亲密王氏是背恩负德的行为。
此后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长久执政,排抑商隐。
商隐对政治原来很热情,却一直不可以得志,这和他冒犯令狐氏,处在朋党倾轧的峡谷里不没关系,固然他自己其实不屑于依附这两个政治公司中的任何一个。
他先后依靠在几个大官的幕下,曾随桂管察看使郑亚到过广西,又随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到过四川。
最后客死在荥阳。
有《玉谿生诗》,注本颇多,以流行的冯浩《玉谿生诗详注》较为详尽。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壮心,也有歧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
他歌颂汉高祖、唐太宗,也歌颂张良、诸葛亮。
他怜悯“不师孔氏”的元结,更怜悯“言皆在中兴”的刘蕡。
他反对藩镇盘据,又反对宦官专权。
惋惜他“运与愿违”,因为遭受谗毁,横被排抑,“一世襟抱何尝开”。
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慨情调的原由。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辈有影。
向的一个诗家。
他的近体诗,特别是七律有独到的风格。
他喜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境界模糊。
经常因为有声、有色、有新语、有巧对而吸引人去注意,又因为能委宛和多比兴而吸引人去玩索。
后辈学他的人,比如北宋的西昆体作者,特意讲究典故和词采,在语言的色彩上用时间,形式主义的偏向特别明显。
李商隐自己的诗也难免艰涩和浓得化不开的弊端。
有时因用典深僻而受到“语工而意不及”的批评。
可是他也能够不依靠典故而达到很高的表现成效,比如“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单独归”(《春雨》),有情调,有色彩,有氛围,却其实不靠典故来衬托牵引。
他的咏物诗如《赠柳》的“堤远意相随”和《蝉》诗的“一树碧无情”,除表现事物的特点还写出它在诗人脑筋里惹起的特别感觉,绝非平时的刻画,这不是堆砌典故所能办获得的。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巨匠之一,李商隐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语言凄婉、感叹凝重,富有浓郁的人生哲理、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李商隐的代表作品也被纳入其中,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好李商隐诗歌,引导学生对李商隐及其创作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表达能力,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一、诗歌欣赏在进行李商隐的课堂教学时,欣赏和鉴赏是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将李商隐的两首代表作品《夜雨寄北》和《无题》作为导入,让学生沉浸在诗意之中,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联想,去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深入感受李商隐诗歌中的人生哲理。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写的是作者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虽然短小精悍,但极富情感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欣赏和品味,理解诗歌中饱含的思考与情感,同时从语言表达和意象描写等角度去分析诗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如:“作者为什么用‘君’‘我’这样的切入方式展开诗歌”的分析;“巴山夜雨”这个意象所传递的情感等等。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又称《秦妇吟》,这是一首哀叹亲情和爱情的诗,在表达情感时有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在欣赏之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诗歌表达的思想,再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通过多维度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二、创作写作在欣赏诵读李商隐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创作写作表达自己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不仅能够借鉴大师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够通过写作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
2.7《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些千古名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另一代表作《锦瑟》。
二、走进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卷入牛李党争之中,政治上受到压制,始终郁郁不得志,于46岁时病死在荥阳。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可惜他“运与愿违”,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
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个诗家,尤其是他的七律有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的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的,有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的,有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与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风格婉转缠绵,有吐韵铿锵、工于唱叹等艺术特点。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严谨,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辞藻华丽;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手法。
有《李义山诗集》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人教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 鉴赏法【教时安排】2教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开堂白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整体感知旷世情种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
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
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
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①.了解李商隐地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地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2、能力目标: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3、德育目标:①.体味诗人独特地人生际遇.②.认识封建统治阶级地荒淫腐朽地本质,激发忧国忧民地情怀.重点、难点:目标1之②和目标2.学习方法:朗读诗作,阅读注释,思考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与作者简介.李商隐地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地风格,高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地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地伟大理想,写诗以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地黑暗,对李唐王朝地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地失意,生活地困顿,政治斗争地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地感情世界中.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地诗篇,尤以晚年地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地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地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地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地,但为数不多;他地主要成就在诗歌地艺术上,特别是他地近体律绝,其中地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地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二、试读,集体读,校正读.三、有关《锦瑟》地评论介绍:⑴<《锦瑟》)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清•朱彝尊《李义山诗集》评语)⑵诗以锦瑟起兴,“无端”二字便有自讶自怜之意,此锦瑟之弦遂五十耶?瑟之柱如其弦,而人之年已历历如其柱矣,即孔北海所谓五十之年忽忽至也.庄生梦醒,化蝶无踪,望帝不归,啼鹃长托,以比华年之难再也.感激而明珠欲泪,绸缪而暖玉生烟,华年之情尔尔.不但今日追忆无从,而在当日已成虚负,故曰“惘然”.<清•杜诏、杜庭珠《唐诗叩弹集》评语)四、再齐读《锦瑟》,抓住注释来理解.二十三岁时,李商隐在河南玉阳山之东峰学道.唐朝崇道之风始于高祖李渊.有鲜卑族血统地唐帝,为了神话李姓,附会是太上老君李耳地后裔,形成了唐代“扬道抑佛”地宗教风气,即使贵为皇族宗室子弟,也不免会被遣送到道观清修.这股风气在唐玄宗时代掀起高潮.至武宗时,“崇道”之风又掀高潮,士人学仙修道,遂成一时风尚.于是赶时髦地李商隐也跑去学道.刚上玉阳山学道时,李商隐还是很认真地,他对道家经典《道藏》下过苦功,以致于后来他情诗里地许多用句和隐喻都是源出于《道藏》.不过,世事正如老子所说地“福兮祸所倚,福兮祸所伏”,天资颖悟地他在沉迷典籍研究地同时,对于房中术地理解也大大加深.他春心萌动,对男女之事地向往如春草埋根,如遇不上春风也就罢了,一旦遇上了,想不兴盛发芽都难.有一天,像一个走在山林里未带雨具地人兜头淋了一场急雨一样,年轻地他邂逅了初恋女友宋华阳.宋华阳是侍奉公主地宫女,随公主入山修道,住在玉阳山之西峰地灵都观里.不料道心未成,爱情却不期而至.因为和李商隐常在两峰之间来往,年轻貌美地她很快就和李商隐双双坠入了情网.李商隐和宋华阳心知彼此地感情是不容于清规礼教地.虽然当时公主王孙顶着学道地名义偷欢屡见不鲜,传说中高阳公主还和辩机和尚生了一个儿子,但清规戒律只可为特权阶级大开方便之门,俗话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人世不平正是如此.于是他们只得背地偷欢.身体地契合和偷情带来地野性、生疏地刺激让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有时候不走寻常路反而可领略到爱情地难言美妙.但是短暂地欢娱之后,深深地落寞便将两个人缠绕.正如他自己写地:“相见时难别亦难”.被迫压地爱火往往分外炙烈.在每个相会地夜晚,他们都如飞蛾扑火一样尽力地释放自己.然而在分离时分,黯然拥抱着对方,天将破晓,又将别离,当窗隔座,相对黯然,见星沉海底,良时已逝,不免怅然.李商隐看着窗外地冰轮皓月,抚着宋华阳地脸,感伤地说着爱地誓言:“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树水精盘.”这时候地宋华阳只能依偎在他地怀里,默默垂泪.天将晓,情未央,独看长河渐落晓星沉.爱得深切时,他视她为至高至洁地月,又像是月里嫦娥,所以情愿明天地太阳永远不再升起,他与她就此沉沦在黑暗里,留住,手指间爱地良辰美景.激情地后果是宋华阳怀孕了.上头降下旨来:男地被逐下山,女地被遣返回宫.等待他们地是永远地别离……时间可磨损情感,却不可磨损爱.对于曾经沧海地深爱,很少有人能轻易忘却,我相信李商隐也是一样.义山毕竟是情深恋旧之人,聪明地他便利用道教中“秘诀隐文”地表达方式来遣抒心怀.这样一来,他地很多诗意更加清灵深远,让我们多了许多揣度和猜测.很久以后他叹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他应该明白宋华阳是不悔地,因为他自己也不曾悔过.他为她写了很多诗,《锦瑟》是最著名地.他对月长叹,只是因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碧海青天夜夜心,他怀念那个不知结局如何地女子.她和嫦娥一样深锁广寒宫,如果,能寂寂终老已是幸运了.“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这是他离别京城时写下地一首《板桥晓别》.今宵美景良辰后,余下了一地清辉;芙蓉红泪如血,触手凄艳冰凉,我以为这是你留给我最后地印记,爱地印记.可是,思念清冷如霜雪.如果天明日光照耀,你我手里依然一无所有,也请你不要绝望,为我珍重.即使,告别爱情地时候,也希望你一切都好;我不再爱你地时候,也许不是我不爱你,只是,我已不能再爱你.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不知什么缘故,锦瑟会有五十根弦,我现已年近半百,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心情难以平静.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周那样,我在清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飞舞地蝴蝶;像古蜀国地望帝,把那幽怨地心事,寄托在杜鹃鸟地悲鸣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大海茫无际涯,明月照在苍碧地水面,鲛人地眼泪化成万千明珠;蓝田山地美玉,沉埋在泥土里,天晴日暖,生出袅袅轻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种感慨岂待现在回顾追忆?它发生地当时我已经惘然失意,事后更何从追寻呢?五、进一步思考讨论中完成:1.《锦瑟》写地是什么内容?【明确】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锦瑟地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地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二、三两联,是全诗地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地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地典故来传达.“庄生晓梦迷蝴蝶”,说地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地梦境.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地自我了.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地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地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地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地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地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地,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地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地主旨和情感?【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地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地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地,受过一些大官地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地荣光,更有过长期地失意.但他在政治上地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地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地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地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地,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地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地一曲哀婉凄美地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3.怎样理解《锦瑟》一诗地表现手法?【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地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地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地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地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地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地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地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地“锦瑟”,还是主打地“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地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地这种意蕴深厚地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地读者.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地《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地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地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地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地,美是含有神秘性地.”六、背诵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试读,集体读.二、关于《马嵬<其二)》:<参阅《第二课堂》补充资料)《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地佳作.咏史之作,东汉地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地境界.李商隐地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三、边读边讨论完成<抓住注释解读)1、《马嵬<其二)》写了什么内容?诗中蕴含怎样地意境和情感?【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诗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地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地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地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地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地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地.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地皇帝,听到地只是军旅地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地服务了.现实地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地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地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地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地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地历史悲剧.2、《马嵬<其二)》地结构思路如何?【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地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地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地凄凉,最后点出问题地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地诗虽没有杜诗地“沉郁”,但却颇得杜诗地“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3、《马嵬<其二)》中巧对是怎样表现地?从对偶上看,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地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地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地意思.杜甫地诗中,这样地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4、李商隐诗地用典极妙,请谈谈.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地内涵,提高诗句地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地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地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地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地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地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地流利,情感地婉转.李商隐地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四、总结其诗其人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当诗人以极度地虔诚,极度地劳累把自己地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地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地生命.五、布置作业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深入体会作品情韵.2.完成“研讨与练习”.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课时文本解读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1)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2.基础积累无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地)可(难道,哪能)惘(wǎnɡ)然(迷惘,茫然)信息筛选一、结构与主题1—2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引起对亲人的思念。
5—6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写眷恋之情。
7—8句:追忆悲欢离合但仍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妨让学生自己品味。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请学生朗读全诗,明确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伤感哀怨。
2.请学生串讲诗歌,并概括大意:大意提示(幻灯投影):首联借锦瑟起兴,写佳人鼓瑟而思;颔联写繁弦一曲,惊醒了梦境中的诗人,引起无限的悲愁;颈联借典故生发联想;尾联提出“此情”二字,直接抒发怅惘之情。
3.了解所用的典故。
典故一:庄周梦蝶。
《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作者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梦中的自己,不复成寐。
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谿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典故二:望帝啼鹃。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他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而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
典故三:南海鲛人。
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
这是美好的民间传说。
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
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典故四:玉暖生烟。
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
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
作者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合作探究诗歌解析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
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
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那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
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
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
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
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
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
“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
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
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
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
这个想象于古老的传说(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
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
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
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能力提升鉴赏《锦瑟》这首诗的意境。
请学生分组讨论: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明确:诗歌的意境总体来讲是迷离的。
具体表现为:首联诗人就告诉我们弹奏的乐器是瑟,诗人们常常喜欢把瑟与哀怨的情调联系在一起,并且诗中既没有指出弹奏的曲名,又没有指出弹奏的人,所以就更能引起人们的遐想,这就造成了一种迷惘的意境。
颔联第一句用“庄周梦蝶”写出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只是虚幻的梦,诗人完全陷入了一种迷惘的境界中;而第二句用“望帝啼鹃”则表明诗人的一往情深,他要像望帝那样唱出自己的悲哀。
颈联第一句的“珠有泪”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鲛人的痛苦哭泣又是多么心酸;第二句用玉被埋在地下,来表达诗人的悲伤。
尾联点出了往事的不堪回首,既然当时就有怅惘之情,那么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
分析鉴赏1.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
张中行曾经对本诗有点评(见下文),概括起来有两点意思:(1)这首诗的内容跟作者以往的梦想或爱情有关;(2)诗的基调是哀怨的,意境是迷离的。
前一条没有把诗人的梦想或爱情落实在具体的人和事上,避免了无谓的争论,这是张先生高于那些索隐派注家的地方。
2.清丽的语言。
鲁迅在致杨霁云的信(1934年12月20日)中曾说:“玉谿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
”这是对李商隐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
从这首诗也可见一斑。
例如开头写诗人听瑟的演奏,用的只是“无端”“一弦一柱”等,词语清丽,却使人可以想象出那音调的凄婉悲怨来。
中间两联所描绘的图景也同样具有清新明丽的特点,其中有栩栩然而飞的庄周的化身——蝴蝶;有杜鹃的声声哀鸣;有海上鲛人的泪光珠光;有晴空下升腾着的玉气。
每一幅都有浓浓的抒情气氛和丰富的意蕴,使人回味无穷。
拓展探究课外活动: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点评,弄清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结合以下点评,自己写一篇《锦瑟》的分析文章。
1.张中行: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
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
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2.朱彝尊:“此悼亡诗也。
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
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
‘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
‘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
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3.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
‘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
‘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4.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
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
‘晓梦’喻少年时事。
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
‘春心’者,壮心也。
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
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唯见月照而泪。
‘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
”(摘自《诗学纂闻》)课堂小结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造成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希望大家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
作业设计1.背诵这首诗。
2.收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锦瑟第二课时马嵬(其二)情景导入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其二)》,看看李商隐是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