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息写作 名词解释

消息写作 名词解释

消息写作 名词解释
消息写作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新闻过滤:有两层含义一、记者对事实及事实材料的主观选择二、新闻报道所涉及的任何事实材料,如果不是通过记者的直接观察、参与,而是通过中转环节所获得,这种情况就称为新闻过滤。

2,客观报道原则: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即在报道中尽量接近事实真相做到客观公正全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注重记录性,将事实与议论分开,避免主题倾向,记着在新闻中不直接发表意见。

3,新闻归属:即新闻的来源。新闻来源一般有三个途径。一时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

4,通讯:通讯是报纸、电台和通讯社常用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它是一种比消息更为详尽,更为灵活和想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问题或各种有意义的客观事实的新闻体裁。

5,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

6,特写:截取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实或者人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7,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主要指题材内容较严肃的政治、经济以及一些社会问题的报道,阅读时主要产生“延缓报酬效应”读后引人思索,给人以启发,报道效果是延缓和较长时期的。

8,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主要指写法轻松,人情味较浓的各种社会新闻或娱乐性的报道。读者阅读时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即有较强的阅读兴趣,能立即获得新闻阅读的满足,效果是即时和暂时的。

9,倒金字塔结构: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因而得名。

10,金字塔结构:是按新闻事实发生的始末,即以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方式。事件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

11,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的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是从正面直接切入事实主题的导语,是当代导语最主要最常用的样式,对大多数时效性较强的报道尤其适宜。它适宜运用于时效性强的实践性新闻。它又可分为叙述式导语和评论式导语。

12,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新闻报道应该有消息头,其他新闻文体一般没有消息头。消息头同时也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

13,综合消息(综合新闻):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情况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的统称。它是消息体裁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又称“综合消息(综合新闻)”。

基础写作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 基础写作试题2014年7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耽思 所谓“耽思”,主要是在主体对内部世界的自我展示、审度、调整、反思过程中,将“瞻物”过程中出现的某种朦胧的、不清晰的、不具体的体验或思想,提炼成清晰、具体而富于创造性的文本思想。 2.言之有序 所谓“言之有序”,就是要求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够符合语言表达的线性特征所体现的本质要求,是文本思想内容的表现过程具有严密而又灵活的线性表达秩序,其目的在于使阅读者能够循此而实现与作者的精神交流。 3.表达方式 所谓表达方式,是由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所要求的语言运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一般认为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 4.诗歌 所谓“诗歌”,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性文体,它运用精练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通过描写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意境,来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和愿望。 二、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5.从写作的一般属性来看,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写作的个体性特征;(2)写作的实践性特征;(3)写作的创造性特征。每个要点各3分。 三、分析论述(20分) 7.分析并阐述实用性文体、析理性文体、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1)实用性文体的基本特征: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知识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确认; 其写作目的在于以告知的方式交流信息,如报告、解说。 (2)析理性文体的基本特征: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理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推论; 其结构方式直接体现了理性思维的逻辑特征。 (3)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文学作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征:超功利性、(感性)形象性、情感性;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反映社会生活的灵活性、揭示心灵世界的具体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基础写作试题注意事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瞻物所谓“瞻物”,主要是积累材料。它包括直接经验材料的积累和间接经验材料的积累。任何写作活动总是起始于广泛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所以在这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文本构成因素是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思考。 2.言之有物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含有丰富而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出写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某种独特体验或认识。 3.文有大法,无定法所谓有大法,指的是人们通过写作而能够实现彼此精神交流的那些通用性因素和手段;无定法,则是指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写作者应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以及自身的个性特征而灵活运用。 4.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审美性文体,小说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的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受。 二、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5.简述材料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 (1)在写作之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2)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

应用文写作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2 应用文:答应用文是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办理公务以及个人事务而使用的具有特定形式或惯用格式的文字。文书:是所有文件资料的总称。包括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公务文书是指机关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一切文字资料。私人文书即个人或群体在处理私人事务活动中形成的一切有用价值的文字资料等。 文件:是指公务文书中格式完备、现行效用很强的、比较重要的文字材料。包括版头文件和无版头文件。 应用写作:是运用文字、图、表、数字、符号等表述信息的行为过程。 代言作者:是指以代替别人撰写的撰稿人的身份从事写作活动的人。 群体作者:是指两个以上的写作者形成一个群体,从事某一“特殊需要”的写作活动。法定作者:即写作形式上的主体是那些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和义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 文本:是对使用多种语言文字的同篇文书的区分。应用文的文本:是指用某种语言写成的一篇完整的应用文。

审核:主要是对文稿的审查。审核包括部门领导或职能部门业务审核和发文机关办公厅审核两个环节,后者是文稿审核的主体。 签发:是机关负责人从法律上对文稿的最后认定。公文文稿一经签发,从文字表达的过程来讲就基本完成,签发是公文物化过程的最后手续。 复核:是发文机关办公厅在文稿正式印制前对文稿的再次审核。 文种:是指对具体的公文按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划分为若干种,并为每种公文规定固定的名称,即文种的名称简称文种。 行文规则:行文规则是指行文时必须遵守的规矩、制度。 批转: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公文批复、转发的一种特有的文书处理形式。转发:是对上级机关、平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单位文书的处理形式。 印发:是机关单位对本单位文书的办理形式,是一种对内发文的特定形式。 公文格式:指的是公文外在的表现形式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在文本中的各自位置,包括公文的用纸、留白等。 命令:属于行政公文;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命令的分类:命令常用的可分为颁布性命令、事项性命令、任免性命令、嘉奖命令、批准或授衔的授予令等五类。

新闻写作名词解释重点

新闻写作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 1.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有单行体和两行体。制作新闻标题要遵守三个基本原则:一、要贴切传神,二、要具体明了,突出主要新闻要素,三、要简练生动。 2.导语:是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以最简练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采用这种方法写新闻的开头,通称为新闻导语。 3.悬念式结构:又称为“华尔街报章体”结构,简称结合体结构,指消息写作中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4.新闻材料:就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 5.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新闻报道应该有消息头,其他新闻文体一般没有消息头。消息头同时也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 6.事件新闻:是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是动态新闻的主要品种。事件,通常指社会影响较大的意外变故与灾祸。而突发性事件实际上是事物处于质的突变时期的一种特殊反映。 7.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既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客观事实依据,又体现了采访者和新闻媒介的主观倾向,坚持了辩证唯物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立统一、形式和内容的对立统一、客观和主观的对立统一,具有事实定义应该具备的客观性、鲜明性和普遍性,是一个关于新闻报道的比较科学准确的定义。) 简答题: 1.新闻报道的受众意识是什么? 答:受众,在传播学中是读者、听众、观众的统称。受众意识,对于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是指在采访报道中,报纸记者心目中要有读者观念,电视记者心目中要有观众观念。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是搞好采访报道的需要,也是办好报纸、广播、电视的需要。一、记者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归根到底要解决为受众服务和服务的更好的问题二、为受众服务的更好的几个基本点:1.报道要看读者对象2.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要3.报道要对读者负责4.报道要引导读者5.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 2.新闻报道中新的内涵是什么? 注:我个人觉得是在报道的时间和内容上,由于没有明确答案,不做误导。若谁清楚请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谢谢! 3.新闻语言的基本特色(见问答题中的第二题) 4.新闻主题的基本特色 答:①新闻主题是客观性和观念性的统一 ②新闻主题基于事实,高于事实 ③既有“集中性”又有“丰富性” 问答题: 1.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A.宣传重符号,新闻重信息 B.宣传重重复,新闻重新意 C.宣传重观点,新闻重事实 D.宣传重时间,新闻重实效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最早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d) A .徐宝璜 B .邹韬奋 C .戈公振 D .邵飘萍 2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主旨是(b) A .整理并取舍新闻材料 B .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 C .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 D .分析并组织事实材料 3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种特点称为(c) A .专业性 B .突击性 C .灵活性 D .多变性 4 .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 A .实事求是 B .去伪求真 C .不偏不倚 D .独立思考 5 .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 A .地方记者 B .专业记者 C .特派记者 D .机动记者 6 .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 A .反映内部情况 B .揭示新闻真相 C .及时采写新闻 D .反映群众呼声 7 .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 A .第五感官 B .业务素质 C .专业水平 D .新闻敏感 8 .新闻的发现开始于() A .新闻线索 B .新闻事实 C .新闻采访 D .新闻眼光 9 .客观事实成为可供传播的新闻不仅要求其本身具备新闻价值,还必须符合 () A .新闻政策 B .公众需要 C .传播规律 D .采访经验

10 .新闻采访比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采访必须() A .深入不同领域收集大量资料 B .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事实真相 C .参与事件获得采访对象信任 D .把观点和事实材料统一起来 11 .新闻记者平时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从容应对, 这种采访的准备工作是() A .直接准备 B .狭义准备 C .间接准备 D .紧急准备 12 .选择采访对象首先应该选择() A .最熟悉的人 B .不同意见者 C .新闻知情者 D .新闻当事人 13 .决定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 A .资料是否丰富 B .观点是否鲜明 C .知识是否专业 D .提问是否成功 14 .新闻写作的基础是() A .新闻实践 B .新闻知识 C .新闻采访 D .新闻对象 15 .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提出“抓活鱼”的口号是要求新闻写作必须具 备() A .时效性 B .针对性 C .灵活性 D .真实性 16 .新闻的狭义主题多指对国内外政治时事的报道,最明显的特性是() A .多样性 B .倾向性 C .层次性 D .宽泛性 17 .记者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遴选出的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是() A .新闻背景 B .新闻事实 C .新闻素材 D .新闻依据 18 .新闻语言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 A .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B .形容词多于限制词 C .长句多于短句 D .书面语多于口语 19 .新闻的社会传播主要靠() A .电话 B .社论 C .通讯 D .消息 20 .不同类型消息的重要性有区分,通常表现为() A .软新闻比硬新闻重要 B .硬新闻比软新闻重要

英文写作名词解释

What is a summary? A summary is a short piece of writing that gives the main facts or ideas of a story or article,etc.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summary? It should be objective,that is,the writer does not include any ideas of his/her own. It should be complete ,that is,the writer does not leave out important facts or ideas. It should be balanced,in other words,the writer gives equal attention to each main idea. The goal of a summary? It is to give readers an objective,complete,accurate and balanced view of something(an article,a story ,a novel,a play,etc) Paragraph unity A unified paragraph contains only sentences that explain or support the general statement made in the topic sentence.Any sentence that does not relate to (=is not connected in some way)the main idea will not develop it. How to achieve paragraph unity? Begin with a discussable point and express it in a topic sentence. Stick to this single point throughout,that is,all other sentence should be about this point. Prove or develop the point;don 't merely repeat it. Link your sentence to make your ideas easy to follow. How to outline (=to give the main facts about something) a story? Divide the story into smaller parts. Summarize each part in one sentence. Number your sentence summaries to make them an outline of the story. What is a narrative paragraph? A narrative paragraph is one that briefly describes an incident or a personal experience. Requirements that a good narrative paragraph should meet? Though its length is limited,it is complete,that is,it has a beginning,middle and end. It includes as little conversation as possible. Its sentences are connected by suitable linking words or expressions. Here are some common time linking words/expressions. Afterward later when shortly afterward soon while the next day/night then Paragraph coherence(Coherence is connection ) A coherent paragraph is one in which every sentence after the first is connected to the one before it,to the topic sentence ,or to both ,and readers can readily follow the writer 's train of thought(= a related series of thoughts) An incoherence paragraph is one in which the sentences are badly connected or not connected at all,and the readers are likely to lose their way. How to achieve paragraph coherence? Arrange sentence in a clear order. Use correct pronouns Use correct link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What is exposition?

当代新闻写作重点试题

新闻学期末重点试题--《当代新闻写作》(第二版) 一、名词解释: 新闻特写: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在线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它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段和部分加以放大,描形描态,绘声绘色,给读者以鲜明突出的印象。它的特点是“放大”和“再现”。在选材上,注重再现生活的画面,放大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有意义,有情趣,有影响的一两个要素片段;在结构上,多数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重要程度安排材料。引言-叙述-最高潮;在角度上,切忌从头到尾的流水帐,要求选取特定角度,出奇制胜。写作中要抓住生动的形象,事物的特征和情节的高潮。 花絮:主要新闻消息的小插曲,又叫零碎新闻。对主要消息起拾遗补缺的作用,可丰富报道内容,活跃报纸版面,调剂读者兴趣,表现新闻人物,烘托事件气氛,强化报道效果。它的特色是题材的多样性、情节的戏剧性和写作的活泼性。 述评新闻:以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叙述和报道新闻事实为主,属于新闻报道文体。采写述评新闻要视野开阔,高屋建瓴的分析事件与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最忌就事论事,堆砌材料。评论要清新、精辟、简洁,见解独到,要言不烦。 风貌通讯:亦称概貌通讯,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条战线发展变化的新风尚、新气象和新风貌的通讯报道。常见的品种有:巡礼、散记、见闻录、纪行、旅行记等。题材一般反映社会变迁、风土人情、行业新风、名胜风光、人文景观等。采写要求:善于观察,突出见闻;抓住特征,着力写“变”;缘物寄情,感同身受;知识丰富,文笔增趣。 倒金字塔结构:消息写作的一种常用结构。适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新闻。它完全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者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是按照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的。它的导语一般采用“部分要素导语”,即在新闻导语中只突出一两个最吸引人的新闻要素。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比较简略,每段文字很简练。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新闻敏感: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与判断的能力,也称新闻眼鼻。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强烈的求新性、超前的预见性、高度的敏捷性。它具体包括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政治敏感); 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即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读者; 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具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新闻腔:由美联社雷内·卡彭提出,他认为新闻报道中夸夸其谈、装腔作势的语言叫做“新闻腔”。在中国,新闻作品中打官腔。耍花腔的语言是新闻腔。具体表现是官话、行话、套话泛滥;大话、绝话、过头话成灾。新闻腔产生有其主客观原因,一方面新闻体制、新闻政策的影响加之媒体受压、媒体跟风较为普遍;另一方面也由于语言之间的相互感染和记者本人的懒惰和作秀。新闻界应努力戒

最新电大专科《基础写作》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12)

最新电大专科《基础写作》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12) 盗传必究 名词解释 1.言之有物: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含有丰富而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出写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某种独特体验或认识。从写作表达的角度来看,言之有物之“物”,即通常所说的文本内容,包括文本材料和思想两方面因素。 2.段落:所谓“段落”,就是自然段,是文本内容外在表现秩序的结构概念。它是从文字表达形式上体现文本内容表达过程中的停歇与转换的一种标志,这种标志就是“换行”。 3.场面描写:所谓“场面描写”,是将人物描写与景物描鸟梧结合的一种综合性描写。它是对特定时间和地点中人物的特定活动的一种总体性描写,要求把环境因素与人物活动具体结合起来,写景与写人达到有机融合。 4.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审美性文体,小说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的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受。 6.结构:所谓结构,就是文本内部的组织结构。具体而言,结构是写作者按照思想表达的要求而将所选定的材料妥善地组织成一个符合语言表达要求的有机整体过程中所进行的谋划与安排,以及所采用的一系列手段、方式和方法。 7.表达方式:所谓表达方式,是由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所要求的语言运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一般认为表达方式由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中,各种表达方式之间不应当是彼此隔绝的,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写作目的和表现内容来有所选择地综合使用。 8.诗歌:所谓“诗歌”,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性文体,它运用精练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通过描写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意境,来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和愿望。 9.考辞:所谓“考辞”,包括按照层次构思布局和依据内容提炼语言两层意思。作为文本最终完成的形式化的阶段,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文本构成因素是作为内隐形式的文本结构和作为外显形式的文本语言。 10.言之有序:所谓“言之有序”,就是要求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够符合语言表达的线性特征所体现的本质要求,是文本思想内容的表现过程具有严密而又灵活的线性表达秩序,其目的在于使阅读者能够循此而实现与作者的精神交流。 11.文有大法,无定法:所谓有大法,指的是人们通过写作而能够实现彼此精神交流的那些通用性因素和手段;无定法,则是指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写作者应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以及自身的个性特征而灵活运用。 12.评论:所谓评论是直接针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发表议论,进行评价的一种析理性文体。它包含一些

新闻写作知识之定义

新闻写作知识之定义 、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明快的形式。其报道的内容单一而概括,即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不用交代背景,对事实不作具体的叙述和说明,只是对 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作简要的报道。 2、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

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 相关的背景材料。 3、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最宜用来客观地叙述一些故事性强、人情味较浓的事实,写成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 新闻小品。 4、概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主的一种通讯。它也介绍祖国风光、地方物产、人情风俗等,因此也叫风貌通讯。其特点是:题材广泛。它涉及面较广,题材范围比其它通讯更大,通过这些广泛题材的报道,反映出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要有新闻性,事实要有新意,不能写成众所周知的旧闻或历史知识。

5、新闻导语——是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以最简炼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采用这种方法写新闻的开头,通称为新闻导语。 6、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7、倒金字塔式结构——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

写作 名词解释

写作重点 名词解释 1 写作:写作是人在客观外物相互作用下,借助语言文字符号,以表达某种思想或情感,达到制作文章目的的一种创造性脑力劳动。 2 想象:想象是人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新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写作过程中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活动。 3 材料:凡是用来提炼和表现主题的事物和概念,都可以称之为材料。 4 主题:主题是通过文章的内容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核心意义,主要意图或基本观点,是作者通过全部材料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看法,某种主张或某种倾向。 5 结构:在文章中指内部的组合构造,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6 叙述:是对人物的出生经历,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介绍陈述的一种表达方式。 7 描写:描写就是描绘摹写,即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的描摹与刻画,使读者对描写对象获得真切的感受和印象。 8 议论:用一种事实或事理材料。通过逻辑推理来阐明观点,表明态度,评论是非的表达方法。 9 抒情:是作者或文章中的人物抒发主观的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10 消息:消息是报社,电台,通讯社,电视台,网站使用的最广泛

的新闻文体,也是当今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而且影响最广的一种文体。 11 通讯:通讯产生于电讯之前,是当时驻外记者,通讯员向报社传递的外阜新闻。 12 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手段,及时的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物或事件的一种载体。 13 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为处理行政公务活动,实施管理而撰写的书面文字材料。 14 诗歌:诗歌诞生于其他艺术形式之先,是人类语言艺术的最初形式。 15 小说: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现故事情节,运用各种叙事方式,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者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 16 剧本:剧本是文学戏剧的要素,是供演员在舞台上演出的文学脚本,是戏剧的基础。 17 学术论文:又称科学论文研究论文是专门探讨研究领域内的现象问题为内容,并以提出符合客观实际,具有独创性见解为目的的文章。、

2019新闻学《新闻写作》期末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注意得分点。 简述题:主要考察知识点,回忆、叙述。 简析题:除了知识点,也要结合新闻传播的实际,新闻写作的实际,结合自己的具体的例子。 综合实践题:根据一段文字资料或一段数据表格,写出不同的导语、不同的标题。 倒金字塔结构的写作:完整的消息稿。 不要忘记标题。 关注微博写作,点到为止。 知识点 1.新闻导语 1)定义: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一般由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结果提要或高潮。 2)任务: 开门见山,尽快报告新闻事实,使人“一眼便知。” 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为全篇定音。 3)基本要求: 必须有实质性的内容 将最具新闻价值、最具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4)导语的类型: 直叙式:一目了然、叙述方式 描写式:绘声绘色 特写式:局部透视全貌 议论式:对事实进行议论,引发读者共鸣 对比式:矛盾反差的两方面或个体 悬念式:“卖个关子” 5)导语修辞技巧:P169 设问、拟人、借用、对比、直呼、排比、惊警 2.新闻背景 1)定义:是指新闻中与主题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 2)新闻背景的穿插: 要为表达主题服务。 恰到好处,简明扼要。

要有助于消息立体化。 背景材料的位置是灵活的。 3.新闻价值 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兴趣的素质。包括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真实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4.时间要素最近点原理 最近点内容:导语中安排的何时要素通常都应是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点”。“最近”指导语所选择的那一个“时间点”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时间的最近点。使用要求:跟踪新闻事件的发展、挖掘今天新闻的依据、披露消息来源。 5.新闻由头 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之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新闻由头出现在“消息”的新闻体裁中,也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 6.解释性新闻 充分运用背景材料、说明事物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性报道。是典型的分析性新闻,典型的深度报道。 写作要求: (1)把原因作为高潮和重点,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反映出事情的来龙去脉(2)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点明事物的意义、特征 (3)要有大背景意识,将新闻事件放到一定的历史之中去观察、分析其必然性。从而揭示它对明天的含义,以预测和展望吸引读者 (4)从比较对照中揭示本质。 7.述评新闻 1)定义: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叙述新闻事实为主,同时围绕新闻事实做若干分析议论,评价新闻事件的性质或解释事件的内涵与发展趋向。 2)类型: 事件性述评,就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评论,更接近报道,也更要写好事实。 非事件性述评:例如就社会问题、工作问题、思想问题等进行的述评,评的成分更重。 8.消息的背景的类型,各自的作用都有哪些? 1)类型:人物背景、环境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2)作用:①烘托和深化主题;②说明事件的起因,阐明时时发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③补充有关事实,弥补新闻事实的不足部分;④注释新闻事实,开拓视野,传播甚至是增强新闻的可读性;⑤巧妙的表达记者的观点。 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2.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最新1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民国初年,有位著名记者在谈到记者的条件时,提出记者须有“四能”。他的名字是 ( ) A.黄远生 B.邵飘萍 C.罗开富 D.郭超人 2.亲赴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英文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外国记者是( ) A.埃德加·斯诺 B.安娜·露易斯·斯特朗 C.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D.爱泼斯坦 3.我国最早的中文报纸是( ) A.循环日报 B.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C.中外纪闻 D.申报 4.采访的作用主要是发现和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感性认识以及( ) A.做好调查研究 B.核对新闻事实 C.做好群众工作 D.做好传播工作 5.瞿秋白曾作为《晨报》特派记者访问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采写了长篇通讯《饿乡纪程》和 ( ) A.《塞上行》 B.《中国的西北角》 C.《赤都心史》 D.《旅欧通讯》 6.《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7.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或重大典型的采写的记者是( ) 1

A.专业记者 B.地方记者 C.机动记者 D.特派记者 8.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的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就是( ) A.报道方法 B.报道手段 C.报道艺术 D.报道思想 9.一般来说,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等被称作( ) A.典型人物 B.知情人 C.一般报道对象 D.特定报道对象 10.比起其他的新闻价值要素来,更能体现记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的是( ) A.新闻性 B.重要性 C.显著性 D.接近性 11.各种类型冒尖的人和事是否具有报道价值,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 ) A.普遍意义 B.知名度 C.接近性 D.典型意义 12.不以某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称为( ) A.直接准备 B.狭义准备 C.平时准备 D.临时准备 13.通常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出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被称为( ) A.报告会 B.记者招待会 C.座谈会 D.调查会 14.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内同时交叉采访一条或几条新闻,称之为( ) A.蹲点采访 B.交叉采访 C.异地采访 D.巡回采访 15.从新闻形成的过程看,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写作的( ) A.特殊规律 B.基本要素 C.表现艺术 D.基本内容 l6.新闻的主题真实的基础是( ) 2

《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

《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 第七章结构 一、问答题: 1、文章结构的原则是什么? 2、谈谈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3、谈谈层次与段落的区别。 4、安排文章的层次应注意什么? 5、划分段落的要求有哪些? 6、常见的照应方法有哪些? 7、怎样使文势波澜起伏、曲曲折折? 8、如何理解段落的“单一性”、“完整性”? 二、名词解释 1、文章的结构 2、思路 3、层次 4、段落 5、过渡 6、照应 7、开头 8、结尾 三、判断题 1、结构有构成文章、突出主题、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2、没有结构,便没有文章。 3、思路清晰,文章的结构才清晰条理。 4、文章的结构完整:指文章的结构有头、有身、有尾,不残缺。 5、文体不同,安排层次的方式也不同。 6、过渡、照应是使文章篇章结构严密、中心突出的重要环节。 7、“开门见山”是议论文的开头方法;“曲径通幽”是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8、文章的组织结构与主题的变化无关。 9、“文无定法”是说文章的结构没有原则。 10、“文如看山不喜平”是说文章的结构安排应灵活多变,错综见意。 11、过渡照应是使文章篇章结构严密,中心突出的重要环节。 第八章表达方式 一、问答题 1、描写和叙述有什么不同? 2、说说细描的特点。 3、说说白描的特点。

4、抒情的作用有哪些? 5、抒情的要求是什么? 6、为什么抒情要有真情实感? 7、说明的要求是什么? 二、名词解释 1、叙述 2、倒叙 3、描写 4、直接描写 5、间接描写 6、细描 7、白描 三、判断题 1、叙述的本质是交代过程。 2、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开卷兴波、引人入胜,所以写作中应多用倒叙。 3、抓住特征,粗笔勾勒是细描的特征。 4、议论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5、心理描写是打开人物心灵奥秘的钥匙。 6、驳斥论据比驳斥论点更重要,因为它可以釜底抽薪。 7、抒写情怀是从文章写作方面认识抒情的作用。 8、论证的基本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 9、解说性是说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10、在说理中,立论和驳论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1、对居室处所的描写属于场面描写。 第九章语言 一、问答题 1、谈谈语言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2、为什么说语言是写作构思的基本工具? 3、积累语言的途径是什么? 4、怎样才能使语言准确? 5、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有哪些? 6、使语言朴实的方法有哪些? 7、为什么语言要生动? 8、增强语体意识的意义是什么? 二、名词解释 1、语体 2、语言朴实 3、语言简明 三、判断题 1、语言是文章表达思想的工具。

名词解释

1.公文也即公务文书,对这个概念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二、广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在公务活动中所用的各类文字材料。而这里所说的公文是指狭义的公文而言的,主要是指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列出的十三类公文。这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2.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主要有报告请示等3.平行文是指向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送交的公文,主要有函等。4.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主要有命令(令)、决定、通报、通知、批复、意见等。5.发文字号简称文号,又称公文编号,是发文机关同一年度公文公文排列的顺序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 6.主送机关是负有公文处理责任的受文机关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7.公文主题词是标示公文的内容特征和归属类别的关键性词语。8.签发是发文机关的领导人经过审核,在同意发出的公文文稿上签字的步骤。 9.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 10.计划是某一个单位、部门或个人,对预计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的其他任务加以书面化、条理化和具体化的一种文书。11.工作计划是对某一单位或部门某一时期内的工作做出打算和安排的文书。 12.工作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 13.讲话稿是指用于公务活动的讲话稿,主要是指领导同志在各种会议上或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发表讲话时所用的书面材料 14.述职报告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目前主要为领导干部)就一个阶段的任职情况,向有关部门及领导、群众作出全面说明的一种文书。 15.法规与规章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业务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机构所编制的,反映在一定的范围内要求有关人员共同遵守的规定的实用文书。 16.章程是党派或团体等组织,用于规定自身的性质、宗旨、组织机构、活动形式和行动准则等内部事务的一种文书。 17.条例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某一重大事项的处理方式及某一组织的宗旨、任务及其成员的职责权限等作出规定的指令性文书。 18.规定是针对某一事项或活动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应措施,要求有关人员贯彻执行的一种文书。 19.办法是有关机关或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的文件。 20.守则是某一单位、部门或属于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所共同依循的行为准则,是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文书。21.公关文书就是在公共活动中形成 和使用的文书。公关是公共关系的 简称,主要是指一个社会组织或一 个人通过与公众进行有效的信息交 流或其他交往活动,树立良好的公 众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从而为组织或个人的发展创造最佳 社会环境的各种行为方式。 22.求职信又称自荐信,是求职者向 用人单位介绍自己,并表达求职意 愿,以求获得某个职位的一种专用 信件。 23.欢迎词是指在宾客光临时,主人 为表示欢迎,在欢迎仪式或酒会、 宴会等公开聚会场合发表的演讲词 24.欢送词是指在宾客即将离去时, 主人为表示欢送,在欢送仪式或送 别酒会、宴会等公开聚会场合发表 的演讲词。 25.祝酒词是在比较正规的酒会宴会 上发表的向人们表示祝愿的演讲词 26.开幕词是在比较正式的大型会议 或活动的开幕式上举办单位的主要 领导人或其他有关人员所作的宣告 性或纲领性讲话。 27.闭幕词是在比较正式的大型会议 或活动的开幕式上举办单位的主要 领导人或其他有关人员所作的总结 性讲话。 28.经济新闻是新闻的一种,是指及 时、迅速地对经济领域新近发生的 具有一定社会意义或社会影响的事 实所作的简要报道。 29.导语是经济消息的开头部分,在 此要用一句话或一个段落将消息 中最有价值、最重要、最吸引人的 内容简洁地表述出来。‘ 30.产品说明书是一种全面、明确地 介绍产品的用途、性能、构造、使 用方法等事项的文字材料,是一种 比较常见的说明文。 31.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经济管理部 门和企业常用的一种专业文书,是 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国家 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根据计划 指标、会计核算、统计工作的报表 和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与资料,对 本部门或有关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 济活动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秃, 作出正确的评估,找出成绩和问题, 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改进方 法,指导经营管理而写成的书面的 报告。 32.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指在确定某一 个经济建设项目或科研项目之前, 对其政策或规模、技术力量和水平、 实施方案或措施及其投入或产出 等,进行全面的技术论证和经济分 析,从而确定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和有效性的书面报告。. 33.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 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 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34.民事诉讼文书,是司法机关为处 理各类民事诉讼案件以及当事人、 律师为解决诉讼纠纷和处理非诉讼 问题,依法制作或使用的具有法律 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35.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 他组织,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 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为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据事实和法律, 按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 事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 36.民事答辩状是民事诉讼的被告或 被上诉人根据民事起诉状或民事上 诉状的内容,针对原告提出的诉讼 请求或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作出 答复,并依据事实与理由进行辩驳 的法律文书。 37.刑事诉讼文书,是司法机关为处 理各类刑事诉讼案件以及当事人、 律师为解决刑事纠纷,依法制作或 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 文书的总称。 38.刑事自诉状是刑事自诉案件的被 害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 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 起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 39.刑事答辩状是刑事自诉案件的被 告或被上诉人根据刑事自诉状或刑 事上诉状的内容,针对原告提出的 诉讼请求或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 作出答复,并依据事实与理由进行 辩驳的法律文书。 40.行政诉讼文书,是司法机关为处 理各类行政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 为解决行政纠纷,依法制作或代书 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 的总称。 41.行政起诉状是行政诉讼的原告认 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和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的 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 依法处理的法律文书。 42.行政答辩状是行政诉讼的被告或 被上诉人根据行政起诉状或行政上 诉状的内容,针对原告提出的诉讼 请求或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作出 答复。并依据事实与理由进行辩驳 的法律文书。 43.生活文书又称个人文书或生活应 用文,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为处理个人事务或解决具体问题所 用的各类文书。 44.启事是指人们为说明有关事项或 者请求他人帮助而公开发布的短 文。 45.读书笔记是在阅读书籍或文章等 各种文献时,对有价值、有意义的 东西所作的记录,其中有录自读物 的资料,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等。 46.摘要笔记是在充分理解文献内容 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把文 献中的一些观点依次摘抄下来,就 形成了摘要笔记。 47.提要笔记是在读完文献之后,对 文献的主要内容加以全面概括,把 它写成一个简短的纲要,就形成了 提要笔记。 48.提纲笔记是在阅读书籍或篇幅较 长的论文时,对全文的总观点、每 个部分或层次的观点以及说明观点 的主要材料,加以高度概括,并把 它们依次排列出来,写成一个能够 反映读物的基本结构框架的大纲, 即为提纲笔记。 49.心得笔记是一种专门记录自己在 阅读中所产生的感想、收获或对读 物的批评、质疑意见的笔记。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