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秉承创新、自主的原则,以兴趣培养为载体,以创新应用为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概念,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为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发展奠定基础,推动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发展。笔者认为要想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更多的初中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更多的收获,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教学策略与教学思路的调整。

标签: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直观入手,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真实性

很多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仅仅停留于计算机的如何运用,互联网的如何使用,电脑游戏的如何造作上,而对信息技术相关的硬件知识与软件知识并不了解,甚至连什么是硬件什么是软件都无法区分。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需要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相关部件产生正确的认识。而说到这一问题很多教师在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相关硬件设施时,为了操作方面,往往会通过PPT的形式将各个部件展示出来,虽然PPT在这里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却并不利于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因此在对计算机硬件进行介绍时,教师不妨真正将这些实物带入课堂,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各部件的名稱以及在计算机运转中所发挥的功能。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青岛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单元第3课《计算机探秘》时,教师就可以将计算机主机带入教室,和同学们一起将计算机主机进行“解剖”,分别将计算机的CPU、主板、内存、硬盘、光驱、显卡、网卡、电源等拆解出来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更真实地去了解这些计算机部件。这样的教学形式要比PPT展示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2、激发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的普及,初中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但只是处于一种“会用”的状态中。一些操作并非是科学、合理的,错误操作会对计算机本身造成伤害,甚至造成系统瘫痪;一些不规范操作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规范操作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不以为然,增加了教学难度。基于以上问题,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错误所在,并能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升学习兴趣,学会规范操作。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计算机素养。

比如,在“信息与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信息的定义是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读报纸、看新闻、听广播,是否读取信息?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走进课堂。教师抛出问题,让学

生将自己的观点态度表达出来,如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属于信息传播呢?这时,学生就会开动脑筋,将抽象的信息概念知识进行理解、细化,从而理解信息概念知识,对后续教学的开展具有推动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课程充满了兴趣,便能够积极思考、勇于发现,促进综合能力更好地发展。其中,自主性学习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策略。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任务驱动法主要就是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所学的知识内容合理地融入任务目标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分析问题来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任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插入表格”部分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在wps文档中插入一个表格,这样便会让学生感觉到非常枯燥乏味,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事先让学生全面调查班级中学生的身高、体重、年龄等,再让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并附上表格,这样便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4、借助网络资源,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检索、分析、鉴别和筛选,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有效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网络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是也杂乱无章,常常让人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保持审慎的态度,坚持做到兼收并蓄,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网络信息资源的技巧。例如,在教授“研究报告美化——插入图片”一节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设备搜集和筛选资源,先选择好网址,再为学生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合理地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明白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促使学生学以致用,以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和学习任务,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兴趣入手,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参与度

很多学生面对计算机学习没有学习兴趣,一是由于学生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已经“足够用了”,二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缺乏趣味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并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快乐。对于初中生来说有自己崇拜的影视明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当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青岛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二单元第1课《欢迎参加辩论会》时,如果学生对设计辩

论会的海报没有兴致,就可以将辩论会的海报改为《歌迷见面会》海报,引导学生将自己对偶像的热情投入到海报设计当中,在这样的教学思路调整中,学生的参与兴致更好了,对信息技术运用的探索兴趣也得到了较好地提升。

6、合作学习,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自主性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从实物角度来刺激学生的直观感受,投其所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引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锻炼。我们依旧以上文提到的《歌迷见面会》为例,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以及性别的不同,不同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偶像,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根据他们偶像的不同分成小组共同来共同完成《歌迷见面会》的海报设计,引导各小组成员做好分工与合作,如谁来设计歌迷见面会的宣传语,谁来选取偶像照片,谁来负责海报设计,谁来负责计算机操作等等。一旦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热情被调动起来,学生知识探索的自主性自然也随之而来了。

7、课堂内外,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由于二胎政策全面放开才开始不久,所以目前的在读初中生,大多数仍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他们的培养与教育方式,往往过于宠爱,学生们在家中各方面处于“被照顾”角色,缺少“照顾他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训练。基于上述状况,学校除了给学生传输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外,应加强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养成同学间团结友好、尊重他人,学会谦让等良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