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电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52.60 KB
- 文档页数:37
第六单元心肝病证细目一夜啼小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
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
1.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
脾寒腹痛是导致夜啼的常见病因。
2.因脾寒气滞者,治以温脾行气;因心经积热者,治以清心导赤;因惊恐伤神者,治以镇惊安神。
分证论治脾寒气滞证—温脾散寒,行气止痛—乌药散合匀气散心经积热证—清心导赤,泻火安神—导赤散惊恐伤神证—定惊安神,补气养心—远志丸治疗夜啼心经积热证应首选方剂是A.乌药散合匀气散B.远志丸C.朱砂安神丸D.导赤散E.清营汤『正确答案』D治疗夜啼脾寒气滞证应首选方剂是A.乌药散合匀气散B.远志丸合止痉散C.朱砂安神丸D.导赤散E.清营汤『正确答案』A细目二汗证病因病机小儿汗证的发生,多由体虚所致。
辨证要点汗证多属虚证。
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以阴虚、血虚为主。
肺卫不固证,多汗以头颈胸背为主;营卫失调证,多汗而抚之不温;气阴亏虚证,汗出遍身而伴虚热征象;湿热迫蒸证,则汗出肤热。
治疗原则汗证以虚为主,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肺卫不固证—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营卫失调证—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气阴亏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当归六黄汤湿热迫蒸证—清热泻脾—泻黄散A.自汗为主,头部、肩背部明显B.自汗为主,汗出遍身而不温C.盗汗为主,手足心热D.自汗或盗汗,头部、四肢为多E.盗汗为主,遍身汗出汗证肺卫不固的主症是『正确答案』A汗证营卫失调的主症是『正确答案』B患儿自汗,头、肩、背出汗明显,活动后加重,易感冒,神倦乏力,面色少华,四肢欠温,舌淡苔薄,脉弱。
其治法是A.调和营卫B.益气固表C.益气养阴D.益气敛汗E.敛汗潜阳『正确答案』B患儿,3岁。
自汗明显;伴盗汗,汗出以头部、肩背明显,动则益甚。
面色少华,少气乏力,平时容易感冒,舌淡苔少,脉细弱。
其证候是A.表虚不固B.营卫不和C.气阴虚弱D.心脾两虚E.肝肾阴虚『正确答案』A患儿,6岁。
中医儿科学教学设计中医儿科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中医药知识进行儿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医儿科基础理论:包括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理论等。
2.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包括小儿感冒、腹泻、哮喘、湿疹等常见病。
3. 中药治疗在儿科临床应用:包括中药的配伍规律、剂型选择和用药注意事项等。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中医儿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如阴阳五行学说等。
同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临床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儿科病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诊断,并提出中医治疗方案。
通过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中药制剂的配伍与制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中药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中医儿科基础理论1. 介绍中医阴阳五行学说:阐述阴阳五行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以及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2. 气血津液理论:讲解气血津液在儿童生长发育和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调理方法。
3. 脏腑经络理论:介绍脏腑经络系统在儿科疾病中的作用和调节原则。
第二节: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1. 小儿感冒:介绍小儿感冒的常见表现、发病机制及辨证施治方法。
2. 腹泻:讲解腹泻的中医病因分析和辨证施治方法,包括寒湿腹泻、湿热腹泻等类型。
3. 哮喘:介绍哮喘的中医病因分析和辨证施治方法,包括肺气虚、肺热等类型。
4. 湿疹:讲解湿疹的中医病因分析和辨证施治方法,包括湿热郁闭、血热毒盛等类型。
第三节:中药治疗在儿科临床应用1. 中药配伍规律:介绍中药常用的配伍原则,如相互协同、相互制约等。
2. 中药剂型选择:讲解不同剂型中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颗粒剂、丸剂等。
3. 用药注意事项:强调儿童年龄特点对中药使用的影响,如剂量控制、药物安全性等。
第四单元肺系病证细目一感冒小儿具有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肝火易亢的生理特点,患感冒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夹证。
1.小儿感冒的病因以感受风邪为主,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肝脾。
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
2.以疏风解表为基本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主证风寒感冒证—辛温解表,疏风散寒—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证—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银翘散暑邪感冒证—清暑解表,化湿和中—新加香薷饮时邪感冒证—清瘟解表消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感冒夹痰证—在疏风解表基础上风寒夹痰者加二陈汤、三拗汤风热夹痰者加桑菊饮、黛蛤散感冒夹滞证—解表兼以消食导滞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保和丸感冒夹惊证—解表兼以清热镇惊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小儿感冒夹痰的病机是A.肺脏娇嫩B.先天不足C.乳食积滞D.脾胃湿困E.肾气不足『正确答案』A患儿,7岁。
发热1天,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舌苔薄白,脉浮紧。
其证候是A.风寒感冒B.风热感冒C.暑邪感冒D.感冒挟滞E.感冒挟痰『正确答案』A可治疗风热感冒与时邪感冒的方剂是A.银翘散B.桑菊饮C.新加香薷饮D.普济消毒饮E.杏苏散『正确答案』A患儿,9个月。
发热,微汗,鼻塞流涕,咽红,夜间体温升高,又见惊惕啼叫,夜卧不安,舌质红,苔薄白,指纹浮紫。
其诊断是A.夜啼B.感冒夹痰C.感冒夹惊D.急惊风E.小儿暑温『正确答案』C细目二乳蛾病因病机本病病因为外感风热,或平素过食辛辣炙煿之品,脾胃蕴热所致。
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基本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风热搏结证—疏风清热,利咽消肿—银翘马勃散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牛蒡甘桔汤肺胃阴虚证—养阴润肺,软坚利咽—养阴清肺汤乳蛾的治疗原则是A.清热解毒,利咽消肿B.疏风清热,利咽消肿C.养阴润肺,软坚利咽D.辛温解表,疏风散寒E.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正确答案』A乳蛾肺胃阴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银翘马勃散B.牛蒡甘桔汤C.养阴清肺汤D.普济消毒饮E.荆防败毒散『正确答案』C患儿,6岁。
中医儿科学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lesson plan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universit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lesson plans, stay tuned!中医儿科学教案科学课应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儿科学――第一章儿科学基础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2.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学术著作。
3.掌握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中医儿科学的概念,中医儿科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2.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进展及取得的重要成就。
3.《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建立的学科基础;4.钱乙、陈文中对中医儿科学体系形成的突出贡献;曾世荣、薛铠、薛已、万全、张景岳、夏禹铸、陈复正、吴瑭等医家的学术建树。
5.重点介绍建国以来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别是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6.从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看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方向。
【教学时数】课堂讲授1学时。
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目的要求】1.了解小儿年龄分期的目的与意义。
2.熟悉小儿年龄分期的方法,各年龄期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1.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分期方法。
2.各年龄期的生理特点。
3.小儿年龄分期对儿童保健和儿科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工作的意义。
【教学时数】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目的要求】1.了解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2.熟悉小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小儿体格发育正常值及测定方法。
【教学内容】1.小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囟门、牙齿、呼吸、脉搏、血压生理常数及测定方法,体格发育指标的临床意义。
2.小儿智能发育,包括感知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性格发育的主要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3.介绍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教学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
第四节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目的要求】1.了解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对学好中医儿科学的意义。
2.熟悉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
3.掌握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中医儿科学教案教案标题:中医儿科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医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中医儿科学在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中医儿科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中医儿科学的话题,激发学生对中医儿科学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中医儿科学,引导学生思考中医儿科学的定义和作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医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中药治疗等。
2. 分析中医儿科学在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中的应用,如感冒、咳嗽、发热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中医儿科学与西医儿科学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几个典型的儿童疾病案例,如小儿消化不良、小儿哮喘等。
2. 引导学生运用中医儿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诊断。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实践操作(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常见的儿童疾病,进行实践操作。
2.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询问、记录等方式,收集相关病例资料。
3. 学生根据中医儿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模拟治疗。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汇报各组的实践操作结果,并进行总结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中医儿科学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中医儿科学研究,如参与科研项目或写作论文。
2. 组织学生参观中医儿科医院或与中医儿科医生进行交流,了解实际临床应用情况。
3.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中医儿科学竞赛或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如积极回答问题、提出意见等。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能力,如病例分析、治疗方案制定等。
3. 通过小组汇报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大学中医儿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儿科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主要包括:儿科中医学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目标1.了解儿科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理解儿科中医学对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和价值。
2.掌握儿科中医学的基本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掌握选择并应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儿科疾病的方法。
3.能够熟练诊断并治疗儿科常见疾病,如感冒、咳嗽、腹泻等。
三、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儿科中医学的基本概念1.儿科中医学的概念及意义2.儿童生长发育的中医学观点3.儿童的脏腑结构和功能特点4.儿童体质辨析和中药治疗特点第二章儿科中医学的诊断方法1.中医病因分析的方法2.中医辨证的方法3.中医脉诊的方法4.中医舌诊的方法第三章儿科中医学的治疗原则1.中医治疗的概念2.中医治疗原则3.儿科中药配伍的注意事项4.中医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第四章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感冒、咳嗽、发热及幼儿感冒的中医治疗2.腹泻、便秘及儿童肠胃炎的中医诊断及治疗3.小儿口腔溃疡和儿童口臭的中医治疗方法4.小儿惊厥和遗尿症的中医治疗五、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PPT展示、图示、讲解等方式,介绍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儿科中医学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中医学知识诊断和治疗常见的儿科疾病。
3.实践操作通过医学模型和案例培训,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学习使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儿科疾病的方法。
六、考核方式采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期末考试占个人总成绩的80%。
此外,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践表现、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进行适度加权。
七、教学材料1.教材:儿科中医学(第2版),高教出版社。
2.其他参考书:《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诊疗常用方剂》等。
3.教学PPT、模型、案例等。
中医儿科学(电子教案)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导论1.1 中医儿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中医儿科学的特点和优势1.3 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1.4 中医儿科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中医儿科基本概念2.1 小儿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2.2 小儿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2.3 小儿营养与喂养2.4 小儿保健与疾病预防第三章:中医儿科诊断方法3.1 四诊法在儿科的应用3.2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具体操作和方法3.3 常见儿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3.4 中医儿科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四章:中医儿科治疗方法4.1 中药治疗4.2 针灸治疗4.3 推拿按摩治疗4.4 拔罐、刮痧等中医外治法4.5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第五章:中医儿科常见疾病5.1 新生儿疾病5.2 呼吸系统疾病5.3 消化系统疾病5.4 循环系统疾病5.5 神经系统疾病5.6 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5.7 其他疾病第六章:中医儿科疾病的中药治疗6.1 常见中药的性能和功效6.2 儿科常用方剂的组成和应用6.3 中药煎服方法和注意事项6.4 常见儿科疾病的中药治疗方案第七章:中医儿科疾病的针灸治疗7.1 针灸在儿科的应用原理和方法7.2 儿科常用针灸穴位和操作技术7.3 常见儿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案7.4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第八章:中医儿科疾病的推拿按摩治疗8.1 推拿按摩在儿科的应用原理和方法8.2 儿科常用推拿按摩手法和操作技术8.3 常见儿科疾病的推拿按摩治疗方案8.4 推拿按摩治疗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第九章:中医儿科疾病的其他中医外治法9.1 拔罐、刮痧、敷贴等外治法的原理和操作9.2 儿科常见疾病的适用外治法及其方案9.3 外治法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处理9.4 外治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案例分析第十章:中医儿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10.1 中医儿科学的基本预防原则10.2 小儿营养与饮食调养10.3 小儿运动与生活习惯的培养10.4 常见儿科疾病的预防措施10.5 中医儿科保健方的应用和建议第十一章:中医儿科疾病的家庭护理与调理11.1 中医儿科学的家庭护理原则11.2 小儿常见病的家庭护理要点11.3 中医调理方法在家庭中的应用11.4 家庭环境与小儿健康的关系第十二章:中医儿科疾病与现代医学的联系12.1 中医儿科疾病与现代医学的诊断对比12.2 中医儿科疾病与现代医学的治疗结合12.3 中医与现代医学在儿科疾病中的优势互补12.4 现代医学研究在中医儿科学中的应用第十三章:中医儿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13.1 中医儿科疾病研究的最新动态13.2 中医儿科疾病临床研究的案例分析13.3 中医儿科疾病研究的挑战与机遇13.4 中医儿科疾病研究的未来趋势第十四章:中医儿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14.1 中医儿科教育的现状分析14.2 中医儿科教育的挑战与问题14.3 中医儿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14.4 中医儿科教育的国际化与合作第十五章:中医儿科学实践案例分析15.1 中医儿科学实践案例的选取与分析方法15.2 常见儿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案例解析15.3 中医儿科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15.4 中医儿科学实践案例对教学的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教案,包括中医儿科学导论、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常见疾病、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治疗、其他中医外治法、预防和保健、家庭护理与调理、与现代医学的联系、临床研究进展、教育现状与发展以及实践案例分析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