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11章 货币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664.00 KB
- 文档页数:36
微观经济学叶德磊答案【篇一:叶德磊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p> 一、教材上的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梗概)1.gdp与gnp这两个指标的运用功能有何差异?答:gdp衡量的是一国领土范围内或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产值,而不管这些产值的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gnp衡量的是一国国民或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
由于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的数据不足,gnp较难统计,gdp则较易衡量;gdp相对于gnp来说是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衡量指标(如本国使用外资时解决的是本国就业问题)。
2.某国的企业大量缩减在国内的投资,增加在国外的投资,这对该国的gdp与gnp有何影响?答:会减少该国的gdp或者放缓该国gdp的增长速度,并增加该国的gnp。
3.阐释gdp的三种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原理。
答: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按市场价格首先计算各部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中的增加值,然后再将各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为统计期内的gdp。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会被各经济主体所购买,因此,将各经济主体在该时期的购买额或支出额加总,便可得到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产值即gdp。
这便是支出法的基本原理。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gdp是由劳动、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和政府这一服务性要素共同创造出来的,因此,它会分解为各种要素的收入。
于是,将这些要素收入全部加总并进行必要的技术调整,便可得到对应的gdp。
这是收入法的基本原理。
5.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在两部门经济中,y=c+s,那人们在口袋中的零用钱和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的收入不是没有被计入吗?谁来解释一下?学生大头回答说,这些收入在国民收入总量中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学生大眼回答说,因为储蓄被定义为总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所以购买股票、债券的收入及零用钱被归于储蓄(s)中计入进去了。
你同意谁的看法?答:大眼说得对。
6.从gdp指标的局限性出发,分析树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观的重要性。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本课程教学总体设计和思路1、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的设计本课程总学时为32,每周授课1次,每次3学时。
期末测试采用闭卷形式, 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出勤占20%、作业成绩及课堂表现占20% 2、各部分的学时分配和安排本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共计11章,具体各章学时安排见第二部分。
3、本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增补本课程最后选定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叶德磊编著),从其包含的章节内容看,涵盖了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内容深度也较适合非管理经济类的学生学习。
结合学时考虑,除5、7、13章内容大部分省略外,其他11章内容基本不进行过多的取舍和增补。
四、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本课程共包括11章内容,讲授时将采取先微观后宏观的顺序。
导论重点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笫一章至笫五章为微观经济学部分内容,其中第一章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一一需求的进一步解释;第三章生产、成本理论和第四章不同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另一因素一一供给的进一步解释;第五章分配理论研究商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和个人,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
笫六章至第十一章为宏观经济学部分内容。
笫六章'第八章围绕国民收入决定核算和决定的内容展开,因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第九章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是各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将其和国民收入联系起来,分析其效应和相互关系,以便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第十章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要分析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问题,以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笫十一章财政和货币政策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具体的措施,4、各部分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讨论和习题巩固。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学期:学分学时:54学时, 3学分(理论学时: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本科)课程性质:必修课选用教材:《金融学》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等等开课单位:编写依据:一、课程简介《金融学》是经济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掌握金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
课程介绍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货币、信用和利率,金融市场与运作,金融机构与体系,货币运行与调节金融开放与发展等内容,阐明经济体系中货币运行的基本功能、运行方式、基本规律以及社会货币管理与调控的基本原理和政策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现代金融基础知识、理论和方法,并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分析我国和世界金融发展形势,及货币政策变化方向,增强对宏观经济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货币政策、金融活动及其宏观调控的理论、手段等有较整体的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与西方经济学相结合的货币金融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及货币政策意图和效应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多样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把经济、金融思维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之中。
三、教学内容、要求、重点、难点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1.1 金融概述1.2 金融的地位和功能1.3 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教学要求:了解“金融”一词的界定与演变、理解现代金融学的基本框架结构。
教学重点:金融的内涵与界定教学难点:金融学框架参考资料: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6学时)教学内容:2.1 货币的定义和计量2.2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2.3 货币的职能2.4货币制度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从货币的起源掌握货币与商品的关系,了解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的存在形态,了解货币的本质、职能作用以及货币层次的划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国的货币制度、人民币国际化的缘由与路径。
经济学根底概念总结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拥有的稀缺资源中生产出最多的物品和劳务。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
时机本钱:为了得到*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边际变动:对行动方案微小的增量调整。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动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个小时〔或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滚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实证表述: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标准表述: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未要求〕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少时,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具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根据时机本钱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时机本钱较少时,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具有比较优势。
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市场:*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而且这个卖者决定价格,这个卖者被称为垄断者。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如何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C. 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D. 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2.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增加财政支出C.扩大财政赤字 D. 减少税收3.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 增加政府支出B. 提高个人所得税C. 提高公司所得税D. 增加货币发行量4.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5.以下各项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A. 税收B. 公债C. 罚款D.转移支付6.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各种有价证券的目的之一是()A.调节债券价格 B.调节利息率 C.调节货币供应量 D.调节货币需求量7.公开市场业务是指()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B.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C.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D.商业银行卖出有价证券8.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提高B.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提高C.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降低D.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降低9.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B.提高贴现率C.提高准备率D.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10、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10000元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A.2000元 B.8000元 C. 50000元 D.10000元三、问题与应用1.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
单项选择题第1章经济学导论1、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2、下列哪一项是实证方法的说法?()A、目前的社会救济金太少B、医生挣的钱比工人多C、男女应同工同酬D、降低失业比抑制通货膨胀更重要3、下列论述中属于规范方法的是:()A、治理通货膨胀比增加就业更重要B、利率上升导致储蓄增加C、经济发展中出现收入水平差距拉大D、效率就是生产率的提高4、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值理论B、价格理论C、生产理论D、分配理论第2章供给与需求1、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
2、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A、减少;B、增加;C、不变;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3、整个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其原因是()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价格提高D、价格下降4、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5、如果其它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求:()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确定6、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价格的上升,导致()。
A、供给增加;B、供给量增加;C、供给减少;D、供给量减少。
7、生产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供给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8、假如生产某种物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的()。
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9、对一般的商品来说,当其供给不变时,如果其需求增加,则该商品的:()A、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B、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C、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D、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10、市场上某产品存在超额需求是由于()。
经济学原理知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及其他如失业、通胀问题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的是整个国家经济状况、政策、影响因素等,包括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失业、通胀等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和理论知识,探讨一些关键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
一、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们直接决定了国家整体的经济运行状况和稳定性,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1.国家财政政策国家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支的管理,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收入结构、实行税收政策等措施,调节经济运行状况。
因为国家财政政策可以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进程,所以在经济危机时期,国家财政政策更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举一个例子,近期美国国内的疫情形势暴发,造成了全球经济体系的严重动荡,经济活动大幅度萎缩,失业率上升,国内贸易下降,国家财政收入急剧下降,而国家财政政策在此背景下则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如疫情补贴政策、失业补助政策、贷款拓展政策等,这些政策的作用,一方面是帮助国内贸易恢复增长,另一方面则是促进了社会公平与稳定,刺激了经济的复苏。
2.国家货币政策国家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通过管理货币流通总量、调节货币利率等措施限制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稳定的政策。
与国家财政政策相似,货币政策也能够调控整个国家经济的运作状况。
以中国为例,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历着经济改革的重要转型期,失业率上升、物价波动大、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差巨大,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当时的经济困境。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中国央行制定了一组货币政策,通过调整人民币利率、汇率等方式来保证经济运行的稳定,并最终成功地解决了当时的经济问题。
二、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失业是指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对于个人而言,它意味着没有收入,难以生存,对于社会而言,它也意味着社会财富的浪费,影响社会发展。
经济学原理复习第1章经济学导论第1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 资源的稀缺性无限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的矛盾二、 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物品、为谁生产三、 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经济市场: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指令经济:是由政府做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混合经济:又称为现代市场经济,以区别于上面所说自由放任经济 第2章供给与需求第1节需求曲线一、 影响需求曲线的因素商品的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偏好、预期二、 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决定因素影响需求的因素 因素变动相关物品价格 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的移动第2节供给曲线一、影响供给的因素价格、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 二、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决定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 因素变动价格 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投入价格 供给曲线的移动技术供给曲线的移动预期 供给曲线的移动第3节供求均衡一、 市场均衡供给与需求相等二、 供给或需求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对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需求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价格 ,数量需求减少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价格 ,数量供给增加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价格 ,数量供给减少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价格 ,数量,确定哪一种需求或供给1.考虑家庭旅行车市场。
根据下面所列的每一个时间的决定因素受到影响。
还要指出,需求或供给是增 加了,还是减少了。
(])人们决定多生孩子。
1.(])人们决定多生孩子。
即人们偏好更多的孩子,需求增加。
(2)钢铁工人的罢工提高了刚才的价格。
,即投入品的价(2)钢铁工人的罢工提高了钢材价格。
工人罢工引起工资提高,供给量减小。
格提高,从 而提高钢材的价格。
供给的价格提高(3)工程师开发生产出新的自动化机器用于家庭旅行车。
,供给量提(3)工程师开发生产出新的自动化机器用于家庭旅行车。
技术提高高。
(4)客货两用车价格上升。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条件的方针、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金融政策,他制约着国家的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所以有人把他等同于金融政策。
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或同一时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环境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因而也会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他基本上与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
因此,最终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的战略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的建立与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有密切的连带关系,是应实际经济问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这四大政策目标的具体含义:1、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稳定物价的前提或实质是币值的稳定。
在金本位制时代,币值意指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币值变动即单位货币的黄金量变动,而黄金价格的变动是引起币值变动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多数经济学家以黄金价格的涨跌幅度来测度币值变动的程度。
自30年代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之后,各国政府相继放弃金本位制,纷纷宣布纸币与黄金脱钩,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这样便无法继续以黄金价格的变动来作为币值稳定的标准。
由于物价的变动是纸币币值变动的指示器,是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主要标志,所以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改以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
物价指数上涨,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跌,表示货币升值。
所谓稳定物价,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经常被用来测度一般物价水平波动的物价指数主要有三个: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一般物价水平呈上升的趋势。
与利息相关的经济学原理
1. 时间价值:时间价值理论指出钱在不同时间段的价值不同。
因此,借款人需要支付借贷利息,以补偿资金的时间价值。
2. 供求关系:利息作为货币市场的价格,其大小取决于供求关系。
如果借款人数量较多,将增加竞争并导致利息降低。
相反,如果需求大于供应,利率可能会上升。
3. 风险溢价:高风险借款人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率来补偿贷方的风险。
风险溢价也与市场中的利率涨幅有关。
4.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改变对利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中央银行的降息和加息对市场利率的上升和下降有着重要的影响。
5. 通胀和通货紧缩:由于通胀,货币的购买力可能会下降,因此,借款人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来补偿通货膨胀的影响。
相反,通货紧缩会导致利率下降。
6. 资本市场利率:长期借款的利率一般与利率息息相关。
因此,资本市场对长期借款的利率会产生影响。
《经济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Economics(Class Syllabus)课程编号:032023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讲课学时:48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经济类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经济学原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使得人类的无限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是许多经济学科如管理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市场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等的理论基础。
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例如单个家庭、单个企业、单个市场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它试图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社会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宏观经济学是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即宏观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它试图通过对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目标1:系统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目标2:熟悉经济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英文表述目标3:能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和现象目标4: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类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第二章的消费理论、第三章的生产理论、第五章的市场理论、第六章的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第七章一般均衡、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第十一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十三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第十五章通货膨胀与失业应精讲、细讲。
对各章重点内容,教师应阐述清楚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以一些浅显易懂的案例增进学生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授课,任课教师应以多媒体教学为基本授课方式,教师也可以所采取的其他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