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12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故事引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知识归纳----综合运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情感。
二、教案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水溶性2.记住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3.会写二氧化碳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及现象4.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领悟知识要点,通过设计并完成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2.形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
3.树立关注社会、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意识。
重点和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反应的原理.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把部分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
仪器和药品:试管、导气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木条、饮料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过渡]咱们做个小魔术,吹水变“牛奶”[实验五]: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吹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讲解]碳酸钙在水中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所以继续吹气溶液变澄清。
[讲解] 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
[讲解]溶洞都是长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应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理解二氧化碳的危害性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3.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难点1.二氧化碳的危害性与应对方法;2.二氧化碳制备的实验操作;3.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与产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实验或展示二氧化碳的形态和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5分钟)2.1 用途和产生方式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的产生方式,如吸烟、火灾、人体呼吸等。
让学生思考这些方式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2.2 物理性质介绍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气味,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其凝固点和沸点。
2.3 化学反应介绍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气泡发生和pH值的变化,理解其化学实质。
3. 探究二氧化碳的危害性(20分钟)3.1 环境污染介绍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源和其对环境的损害。
让学生思考应对环境问题的实际方法和手段。
3.2 人类健康介绍二氧化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如室内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为环保出一份力。
4. 探究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25分钟)4.1 食品产业介绍二氧化碳在食品加工、保鲜等领域的应用,同时让学生思考其优点和局限性。
4.2 化工产业介绍二氧化碳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如绿色化学、烟囱气体净化等,让学生思考其对环境和人类的益处。
5. 实验操作演示(30分钟)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包括物质的准备、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过程的操作细节。
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在实践中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6. 总结(5分钟)回顾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危害性和应用领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详细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2.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3.学生能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备方法和操作过程。
方法探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的运用及改进案例分析文|项鑫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是备受关注的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内容具象化,从而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学习需要具备的思维有所了解。
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明确此实验的具体过程并对实验的运用进行研究,同时思考实验开展的具体改进措施,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有显著价值。
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一)实验原理与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试管、烧杯、塑料膜、橡皮筋、温度计、蜡烛、二氧化碳发生装置、pH试纸等。
(三)实验步骤与操作1.准备实验材料与设备:(1)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过程。
(2)用塑料膜包裹试管口,用橡皮筋固定,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口附近。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试管,记录温度变化。
(4)将二氧化碳通入烧杯的水中,观察pH试纸的变化。
(5)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现场。
2.实验操作:(1)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过程。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此时会看到石灰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并产生剧烈反应。
反应结束后,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2)用塑料膜包裹试管口,用橡皮筋固定,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口附近。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气体泄漏,同时监测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试管,记录温度变化。
加热过程中,注意调整蜡烛的位置和火焰大小,保持试管内的液体均匀受热。
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记录下反应过程中的温度数据。
(4)将二氧化碳通入烧杯的水中,观察pH试纸的变化,并记录下pH。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所以教学的部分内容做了调整,删去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教学的重、难点并没有改变。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二氧化碳的性质姓名学号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解决相关题目【学习重点和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步骤】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个基本环节。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①用长木条引燃烧杯内的阶梯蜡烛②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内观察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①将蒸馏水倒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内②使劲震荡几下(观察到饮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当堂检测】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干冰汽化吸收热量2、为了使石灰抹的墙壁快些变干变硬,经常在室内生一炭火盆,主要是因为()A、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和熟石灰反应B、木炭燃烧后生成了大量可以吸水的气体C、木炭燃烧生成了CO2,CO2跟熟石灰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和水D、生火为了烤干墙壁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试液变蓝B、二氧化碳可以像倾倒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C、干冰就是冰D、空气里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使人中毒死亡☆4、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③碳酸受热分解④石灰浆抹墙时间一久变硬变白并会“冒汗”☆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11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重点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3教学过程: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主备人:【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旧知回顾】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选择该方法的理由是。
3、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5、根据以往的学习,你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有哪些了解呢?【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实验一:教材113页实验【6-4】,填写下表。
现象:分析与结论:实验注意:事项:交流讨论:通过上述实验的分析可知:1、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井、深洞,怎样判断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对人造成威胁?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吗?3、你能设计出哪些实验来比较二氧化碳和空气的密度大小呢?实验二:教材114页实验【6-5】,填写下表。
现象:分析与结论:交流讨论: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溶解性。
实验三:教材114页实验【6-6】,填写下表。
(小资料)紫色石蕊试剂是一种色素,与不同的物质反应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如变红、变蓝等。
Ⅰ喷稀醋酸Ⅱ喷水Ⅲ直接放入Ⅳ喷水放入现象:分析与结论:将经过第四次实验后的小花放在酒精灯上烘烤,能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交流讨论:1、在小花上喷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2、干燥纸花接触水与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的现象为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3、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四:设计实验检验二氧化碳,填写下表。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理念1、亲手实验与认真观察是学习化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4个实验,列举了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趣中启发思维、探求规律。
2、在学习“倾倒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实验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反思”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升华,在课后的实践创造性活动中,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程设计问题引入──实验探究──自学交流──归纳梳理──实践创新二、教案课题《二氧化碳》授课人明燕学校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三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
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全面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创新精神;3、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与石灰水的反应教学方法情境激学法、实验促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仪器药品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稀醋酸、用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小花、盛有阶梯状蜡烛的烧杯。
试管架、镊子、吸管、火柴、质地稍软的塑料瓶。
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
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
《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教师现场开启一瓶可乐时出现大量气泡这一现象引入课题,分外的增添了几分乐趣和兴致,加强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品“可乐” 出发去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轻松自然,引人入胜。
为突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这一重点,课堂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学习,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思想。
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学生做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实验成果进行再探究,把教材中的四个验证性实验细化为三个步骤,即“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碳酸有什么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进行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等步骤进行探究,适当调整了教材上的操作顺序,加强了现象对比,探究过程和结果更易让学生接受。
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这一知识点同学们并不陌生,实验操作的方法也知道一些,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我采用了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手上的器材和药品,自己设计多个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设计实验以及动手实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点,把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应用在情景创设一科学探究一概括整合T拓展运用等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教学方法】采用“引导一一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辅助下,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一概括整合一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一、教材分析(一)相关内容在教科书体系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课程中另一个需要重点学习的物质,其重要性和学习价值并不逊于氧气。
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的代表物,与氧气相比化学性质更为复杂,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二氧化碳的学习丰富了学生了解的物质类别和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酸和碱是初中阶段要求的基于物质类别认识的物质,因此,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后期,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不会局限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的一两个反应中,可能发展到二氧化碳能与碱这一类物质发生反应,不过不要求判断反应产物。
二氧化碳对于动植物的生存、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效应、碳排放等环境问题中的焦点物质。
另外,作为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二氧化碳又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重要结点,因此合理使用二氧化碳,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生成和转化,是化学科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学生们应该有意识的主动关注的问题。
(二)教科书对相关内容的处理1.内容选取各版本教材的二氧化碳性质这部分教学都包括:二氧化碳的色、味、态,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支持燃烧、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内容。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二氧化碳的性质在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 3 中,其标题和教学内容见下图。
图 2-2- 1教科书中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内容2.组织特点不同版本教材安排二氧化碳的位置不同,选取二氧化碳教学的突破点和侧重点也就不同,发挥的教学价值功能也就不同。
上教版教材将二氧化碳与空气、氧气安排在同一章中,二氧化碳的学习过程是对学习氧气时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的思路的应用,也是对从氧气学习中形成的气体制备的思路方法的迁移应用。
另外,将二氧化碳与氧气一起安排在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二章,在分子、原子、元素、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原理学习前学生接触了更多的物质、更多的反应,使概念原理学习的例证更丰富。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相关内容在教科书体系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课程中另一个需要重点学习的物质,其重要性和学习价值并不逊于氧气。
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的代表物,与氧气相比化学性质更为复杂,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二氧化碳的学习丰富了学生了解的物质类别和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酸和碱是初中阶段要求的基于物质类别认识的物质,因此,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后期,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不会局限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的一两个反应中,可能发展到二氧化碳能与碱这一类物质发生反应,不过不要求判断反应产物。
二氧化碳对于动植物的生存、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效应、碳排放等环境问题中的焦点物质。
另外,作为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二氧化碳又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重要结点,因此合理使用二氧化碳,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生成和转化,是化学科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学生们应该有意识的主动关注的问题。
(二)教科书对相关内容的处理
1.内容选取
各版本教材的二氧化碳性质这部分教学都包括:二氧化碳的色、味、态,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支持燃烧、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内容。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二氧化碳的性质在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中,其标题和教学内容见下图。
图2-2- 1教科书中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内容
2.组织特点
不同版本教材安排二氧化碳的位置不同,选取二氧化碳教学的突破点和侧重
点也就不同,发挥的教学价值功能也就不同。
上教版教材将二氧化碳与空气、氧气安排在同一章中,二氧化碳的学习过程
是对学习氧气时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的思路的应用,也是对从氧气学习中形成
的气体制备的思路方法的迁移应用。
另外,将二氧化碳与氧气一起安排在初中化
学课程的第二章,在分子、原子、元素、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原理学习前学生接
触了更多的物质、更多的反应,使概念原理学习的例证更丰富。
鲁教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中,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都放在分子、原子、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原理的学习之后,这些概念原理对二氧化碳的学习都可以起
到指导作用。
同时,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发展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二氧化碳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应用实验探究能力,特别是尝试设计实验探究方案,映证自己对二氧化碳的认识,是二氧化碳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3.栏目分析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本部分教学内容涉及的栏目主要是“实验”,栏目内容
和具体的功能价值见表2-2-4。
表2-2- 1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科书栏目分析
栏目
栏目内容栏目功能
名称
实验实验:制取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获得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二、学情分析
(一)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对二氧化碳是十分熟悉的,碳酸饮料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等。
但是学生对自己已有的这些知识掌握的并不深入确切,比如如何证明碳酸饮料中确实有二氧化碳,碳酸饮料中有多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便混得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灭火……由于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熟悉,以及基于这种熟悉可以自然而然产生问题,所以二氧化碳的教学可以考虑开放一些,以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主线索,进行问题解决是的探究教学,最后再通过对问题解决结果的梳理形成对二氧化碳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的全面认识。
同时,由于在前面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较为丰富的实验探究经验,在二氧化碳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增加
学生实验操作的数量,并尝试留给学生一定的实验设计空间。
(二)学习障碍点分析
由于学生对二氧化碳十分熟悉,所以对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具体内容学生较容易理解,不构成学习障碍。
对学生而言,这部分学习较为困难的是如何从实验现象获得结论,如,为什么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烧杯中的蜡烛灭了,就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基于实验现象做出严谨逻辑的推理,从而形成实验结论,而不是想当然的给出结论,是这部分学习对学生的挑战。
同时,在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探究需要学生理解探究活动方案与探究问题及预期假设间的关系,并能依据实验结果形成探究活动结论。
如果在这部分教学中能引导学生根据探究问题自主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就更好了。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对二氧化碳性质部分的有关规定如下表所示:
表2-2- 2课程标准中对二氧化碳性质教学的要求
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
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对课程标准中相关
要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表2-2-6):
表2-2-3从三维目标分析课程标准中二氧化碳性质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价值分析
1.学科价值
二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是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唯一的酸性氧化物。
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为高中学生基于类别认识酸性氧化物打下基础。
二氧化碳可发生的化学变化较多,实验丰富,是培养和训练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
2.应用价值
二氧化碳在空气和海洋中的存在和循环对气候,海洋环流,动植物生长的影响巨大。
灭火、制作碳酸饮料、制冷剂、绿色植物气体肥料、超临界萃取剂和新型洗涤剂等用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课题实验探究能力的发展,对今后的学习活动,甚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解
决也会产生积极作用。
3.学生认识发展价值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零散模糊到系统清晰;持有的认识身边化学物质的一般思路更为完善稳固;实验探究能力得到发展,能较好地理解探究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形成结论间的逻辑关系,并开始尝试自主设计探究活动方案。
(三)具体教学目标
结合上述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氧化碳的色、味、态、密度比空气重、能溶于水等主要物理性质。
(2)知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等化学性质,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理解教师对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实验设计,能初步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能比较准确、完整地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并根据实验现象推出相关结论。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依据多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梳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尝试运用对比的实验方法设计化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3)完成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探究活动,体会控制变量方法的使用,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假设,以及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氧化碳广泛用途的了解,体会二氧化碳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体会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体会到学习化学可以指导我们安全、健康的生活。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关系的建立,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
四、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
(一)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二氧化碳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物质,但是教材中对这一点关注不够,教材只在“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标题下介绍了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碳和温室效应的关系,并简要提及了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作为灭火剂、气体肥料和化工原料的作用。
本节教学特别注意将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作为研究对象,这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确实在研究身边的二氧化碳,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了化学就在我身边,引发了学生极强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中用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欲望;通过二氧化碳制备收集验满、向装有不同高度的燃烧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向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水等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形成实验结论,梳理出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实验探究,获得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知识、体会控制变量和对比的实验方法,加强实验设计能力,发展实验探究思维。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通过多个实验实现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突出了实验在认识身边化学物质中的功能;通过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框架完成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梳理,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对化学物质认识的科学性、有序性、全面性;通过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探究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线索
(二)具体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