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外基础设施PPPBOT项目的风险评估

海外基础设施PPPBOT项目的风险评估

海外基础设施PPP/BOT 项目的风险评估

刘申亮刘新平王守清目前,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即公私合营)/BOT (Build-Operate-Transfer ,即建造-经营-转让)项目融资模式

已经为国际大型工程项目所广为采用,正确识别项目的风险,各参与方合理分配风险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项目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工程承包企业在海外开拓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这一问题,结合一个PPP/BOT 项目案例,运用国内外学术界在项目融资领域所提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分析、总结影响类似项

目成败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以帮助中国工程承包企业更好地运用PPP/BOT 项目融资模式开拓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一、PPP/BOT 项目的风险管理原则和步骤

1.PPP/BOT 项目风险分配的一般原则

(1)由对某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相应风险由于项目所涉及的各方(如发起人、项目公司、政府、承包

商、供应商等)对各种风险的控制力不同,因此在分配风险时,应由对某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或主要承担)相应风险。

如在发展中国家,项目公司通常应主要承担项目的融资、建设、

采购、经营和维护的风险(项目公司会把有关风险转给承包商、供应商、运营商、银行、保险公司等),政府应主要承担法律变更和外汇风险,由双方共同分担不可抗力风险。

(2)由管理/ 控制某风险成本最低的一方承担相应风险

当PPP/BOT 项目的每一种风险都由管理/ 控制该风险成本

最低的一方承担时,项目风险管理所付出的总成本最低。当然,这里所说的成本既包括直接成本,也包括间接成本。

(3)所承担风险程度与所得回报要相适应

只有这样,才能鼓励项目有关各方积极主动承担风险,保证

项目谈判和实施公平、有效和顺利地进行。另外,不要利用对方暂时缺乏经验而签订“不平等条约” ,因为PPP/BOT 项目的合同期通常较长

(10-30 年),需要项目各方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

系才能成功

2.PPP/BOT 项目风险管理的一般步骤

(1) 分析和确定风险;

(2) 选择风险管理措施,就有关风险的分担进行谈判,从而

实现项目有关各方之间合理的风险分担;

(3) 采取相应的合同结构和风险管理实施方案。

具体地说,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对与项目有关的潜在风

险进行识别,此后的风险分析、分担和管理等是否有效,取决于项目风险识别的准确程度,因此,必须对项目的所有风险、来源及其影响效果进行评估。

要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来识别和分析项目的风险。项目风险分析着重于剖析与项目密切相关的各种风险要素,以及这些风险要素对项目自身的影响。对项目的风险不仅需要有定性的分析判断,更重要的是对项目风险作进一步详细的分类研究,必要时还需要做出系统的定量分析,将各种风险因素对

项目的影响数量化。在此基础上按照前述风险分担原则设计出为项目各参与方所能接受的项目结构、融资、建设和运营等合同条款。

项目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所在国,特别是海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包括不同的社会条件、经济政治环境、法律程序、人力资源市场、市场运作机制和政府管制体系等。下面以PPP/BOT 大桥项目为例就其主要风险的识别、分析和管理,尝试提出一些建议,其中有些已被实际采用。

二、海外PPP/BOT 项目的风险管理

案例:在海外某国有一条河流贯穿全境,长期以来各城市之间交通运输依赖轮渡和远道绕行其他桥梁等途径,交通的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当地建设一座跨越河流的桥梁是地方和中央政府面临的紧迫问题。但是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项目一直未能启动。因此该国政府发出了大桥项目招标书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