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2.55 KB
- 文档页数:3
夜班急诊必备!严重心律失常不再慌,急救处理一文搞定夜班或者急诊常会遇到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房扑、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扑室颤,它们常会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意识丧失,甚至猝死,因此早期的识别和处理十分重要。
下面就分享一下严重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急救处理,供大家参考。
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一)临床特点突然发作并突然终止,发作可持续数秒钟、数小时或数日,部分病人发作时可伴有晕厥先兆或者晕厥。
(二)心电图特点理应分为房性与交界区性,但因P波常不易明辨,故将两者统称之为室上性,心律绝对规则,频率多在150 ~ 240次 / 分,QRS波与窦性者相同,但若有束支传导阻滞或因差异传导时可宽大畸形,ST-T 可有继发性改变(图-1)。
图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三)急救处理可先用简单的迷走神经刺激法,但此种方法在急危重症抢救中受到一定限制,对于无效或效果不良者可采用药物治疗。
用药原则切忌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使用,应为临床医生所注意。
01 机械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1、用压舌板刺激悬雍垂,诱发恶心呕吐;❈2、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吸动作(Valsava法);❈3、颈动脉按摩,病人取仰卧位,先按摩右侧约5 ~ 10秒,如无效再按摩左侧,切忌两侧同时按摩,以防引起脑部缺血;❈4、压迫眼球:嘱病员眼球向下,用拇指压迫一侧眼球上部10 ~ 15秒,如无效可试另一侧,此法老人不宜,有青光眼或高度近视者禁忌。
02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1)维拉帕米(异搏定):5mg稀释后静注(5分钟),发作中止即停止注射,15分钟后未能转复可重复一次;❈(2)普罗帕酮(心律平):70mg稀释后静注(5分钟),10 ~ 20分钟后无效可重复一次;❈(3)三磷酸腺苷(ATP):为一种强迷走神经兴奋剂,常用ATP-20mg稀释后快速静注,5 ~ 10秒内注射完毕,3 ~ 5分钟后未复律者可重复一次;❈(4)洋地黄: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注,2小时后无效可再给0.2 ~ 0.4mg,室上速伴有心功能不全者首选,不能排除预激综合征者禁。
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引言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或不规则的情况,可能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给患者带来危险。
针对心律失常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和相应处理流程非常关键,可以有效地提供快速、准确的应对措施,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档旨在介绍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以供参考。
应急预案1. 在发生心律失常的紧急情况时,首要任务是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向医护人员报告患者的症状、基本情况以及所在位置。
2. 保持患者的体位尽可能平卧,使其处于相对休息状态。
如果患者有意识且能够配合,可以帮助其采取适当的体位,如坐位。
3. 若患者停止呼吸或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按照正规的CPR程序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4. 在等待医护人员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便提供给医护人员参考。
处理流程1.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细致的询问和初步评估。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2.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可能会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检查,如心电图(ECG)、血液检查等,以确诊心律失常类型和程度。
3. 确立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电生理检查、心脏起搏器植入等进一步措施。
治疗方案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4. 医护人员会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和建议,包括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合理饮食、控制心理压力等。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治,定期复诊,遵循医嘱。
结论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措施。
在心律失常紧急情况发生时,及时呼叫急救电话,进行心肺复苏,并等待医护人员的到达。
医护人员将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和建议。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治,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复发。
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律失常处理原则和药物选择心律失常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可以在透析间期或透析过程中发生,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透析患者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等。
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包括:①快速型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等;②缓慢型心律失常: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频发窦性停搏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阿-斯综合征的患者。
一、处理原则(一)透析间期心律失常1.明确心脏基础疾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及心脏瓣膜病等。
2.查找病因与诱发因素(1)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
(2)新发冠脉事件:尤其是心肌梗死。
(3)其他原因:包括颈内静脉导管置入右心房过深;服用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氟康唑)、西那卡塞、他克莫司、苯二氮䓬类药物、米多君及抗抑郁药物等。
3.药物治疗:对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应立即处理病因与诱因,尽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4.特殊治疗(1)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心律失常,应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应紧急血液透析治疗。
(2)快速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尽快电复律,并在心脏专科医师协助下开展其他治疗。
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Ⅱ型以上、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以及窦性停搏大于3s的患者可考虑安置心脏起搏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射频消融;多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安置埋藏式心脏除颤仪等。
(二)透析中心律失常1.尽快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及原因(1)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给予心电血压监护。
(2)急检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急检肌钙蛋白等心肌损伤标志物。
2.常见诱因及紧急处理(1)高钾血症或伴有酸中毒患者,应避免纠正酸中毒、降钾过快,引发或加重心律失常。
一、概述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或速率异常,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对于抢救患者至关重要。
本预案旨在明确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理流程,提高救治成功率。
二、应急预案1. 评估患者状况(1)立即评估患者意识、脉搏、呼吸等情况,如有心跳骤停,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程序。
(2)若患者意识清醒,但出现明显的心律失常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
2. 通知医护人员(1)立即通知医生,报告患者病情及心律失常类型。
(2)通知护士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变化。
3. 采取紧急措施(1)对患者进行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2)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
(3)根据医生指示,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4. 心肺复苏(CPR)(1)如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2)每30次按压后,给予两次人工呼吸,保持气道通畅。
(3)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医生到来。
5. 除颤(1)如患者出现室颤,立即启动除颤仪,进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2)复律成功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医生到来。
6. 严密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2)监测心电图变化,了解心律失常类型及治疗效果。
(3)观察患者意识、肢体活动等,判断病情变化。
7. 药物治疗(1)根据医生指示,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2)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8. 交接班(1)医生到来后,将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及抢救经过详细告知。
(2)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三、预防措施1. 健康生活方式:鼓励患者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电图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心律失常。
3. 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处理和药物治疗一、心律失常的概述及危害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或过慢、房颤、室颤等。
它严重干扰了心脏的正常功能,不仅可引发各种胸闷、痛、气促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缺血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二、急救处理的基本原则针对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处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认急危程度、快速启动急救流程、保障气道通畅、进行体外除颤或药物治疗。
1. 确认急危程度:当出现晕倒、意识丧失、呼吸困难和无脉等情况时,应迅速断定为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此时需要立即报警并启动一级抢救程序。
2. 快速启动急救流程:目睹心脏停跳者应首先进行心肺复苏(CPR),以维持血液循环和供氧;同时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电除颤。
若无法进行CPR和电除颤,则可以尝试药物治疗。
3. 气道保畅:通过清理并保持气道通畅,确保患者能够有效呼吸。
可以采用头后仰、提提下巴的方法来维护气道。
4. 体外除颤或药物治疗:对于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应立即进行体外除颤以恢复正常心律。
如条件不具备,可以考虑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等。
三、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 使用适当剂量:在急救过程中使用药物时,必须确保按照正确剂量给予,避免过量或过少造成副作用或治疗效果不佳。
请务必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或咨询专业医师。
2. 注意心率监测:在给予药物治疗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其他生命体征变化。
随时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预期效果,并注意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3. 应急设备准备:在急救过程中,应随时准备好药物和急救设备。
在使用药物时,确保注射器、针头清洁无菌,并严格遵守使用方法和消毒规范。
4. 注意围绕患者的环境:在给予药物治疗前,请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远离任何可能危及生命的因素。
同时,还需考虑到患者是否存在可能影响药物吸收、代谢或排泄的基础疾病因素。
四、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作用机制:1. 利多卡因(Lidocaine):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来抑制快通道传导系统,从而减缓并恢复正常的心律。
一、引言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不规律,心跳过快、过慢或跳动不齐的一种心脏疾病。
由于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心律失常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内容1. 患者发现(1)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2)医护人员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意识、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2. 初步处理(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疲劳、情绪激动。
(2)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
(3)进行严密心电监护,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3. 药物治疗(1)根据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
(2)监测药物效果,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4. 心脏电复律(1)若患者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立即进行心脏电复律。
(2)在电复律前,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连接好电极板。
(3)电复律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评估复律效果。
5. 临时起搏器植入(1)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可能需要植入临时起搏器。
(2)在植入临时起搏器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
6. 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
(2)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安抚患者及家属。
(3)根据医嘱,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
(4)定期复查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指标。
7. 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心律失常应急预案演练。
(2)提高医护人员对心律失常的识别、处理能力。
(3)确保应急预案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总结心律失常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患者死亡率。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内容,提高救治成功率。
同时,患者及家属也应了解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共同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txt 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背景
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节律异常的疾病,它可能导致心率过快或过慢,甚至可能导致心脏停跳。
针对这种病症,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及时、准确地应对心律失常发作,保障患者的安全。
应急预案
1. 呼叫急救:在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症状以及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2. 检查周围环境:确保患者所处环境安全,移除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物品或障碍物。
3. 恢复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窒息等呼吸道问题,立即采
取适当的措施,如头后仰法或背部叩击法,保证呼吸道通畅。
4. 维持患者舒适:尽可能让患者保持平躺位,放松身体,保持
宽松的衣物和舒适的环境。
处理流程
1. 评估患者状况:到医疗机构后,医护人员将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测量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
2.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状况和病史,医护人员将制定适
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如给予药物治疗或进行电复律等。
3. 监测患者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
的反应,包括心率、血压和症状等,以及随时调整治疗措施。
4. 提供支持和教育: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支
持和教育,包括心律失常的预防、生活方式调整和日常护理等方面
的知识。
总结
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对于及时救助患者、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应熟悉并遵守该预案和流程,以保证最佳的护理效果。
尖端扭转型室速抢救原则
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是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危及生命。
在抢救尖端扭转型室速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静脉补充钾离子和镁离子:钾离子和镁离子可以维持细胞膜的功能,有助
于稳定心律。
2.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心率,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心律。
3.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等,有助于减缓心律失常。
4.电复律:如果上述措施无法控制病情,可以考虑使用电复律治疗。
电复律
可以使心律恢复成窦性心律,从而控制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抢救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如有必要请立即就医。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1. 首先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
(1)心律失常急性期应根据血液动力学状态来决定处理原则。
(2)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应尽早采用电复律终止,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要尽快采用临时起搏治疗。
(3)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着,可根据心电图特点、病史及体检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选择相应治疗措施。
2. 治疗基础疾病和诱因
(1)在心律失常紧急救治的同时,不可忽略基础疾病的治疗和相关病因的纠正。
(2)基础疾病和心律失常可互为因果,紧急救治中孰先孰后,取决于何为主要矛盾。
3. 衡量获益与风险比
(1)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控制,追求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性,挽救生命。
(2)对非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需更多地考虑治疗措施的安全性,过度治疗反而可导致新的风险。
4. 治疗与预防兼顾
(1)心律失常易复发,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复发。
(2)根本措施为基础疾病治疗及诱发因素的控制。
(3)是否采用预防措施依据病情而定。
5. 对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1)询问病史:初发/复发、心脏病史、家族史、用药史、此次发病用药。
(2)心电图:频率、QRS宽窄、QRS单形/多形、QT间期、P波与QRS 关系。
(3)终止心律失常:主要是由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心律失常。
(4)控制心室率:改善症状。
6. 急性期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原则
(1)根据基础疾病、心功能状态、心律失常性质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
(2)不主张联合或序贯应用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一种药物无效,应考虑采用非药物方法,如食管调搏或电复律等。
(3)序贯或联合应用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及促心律失常作用。
(4)只有室速/室颤风暴状态或其它顽固性心律失常才考虑序贯或联合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