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相平衡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94.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相平衡

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C,相数P及自由度F。

(1)CaCO3(s),CaO(s)及CO2(g)构成的一个平衡系统

(2)Fe(s),FeO(s),Fe3O4(s)和O2(g),CO2(g)构成的一个平衡系统

(3)NH2CO2NH4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与其分解产物NH3(g)和CO2(g)成平衡

2.已知液体甲苯(A)和液体苯(B)在90 °C

时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

=

和。两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今有系统组成为

的甲苯-苯混合物5 mol,在90 °C下成气-

液两相平衡,若气相组成为求:

(1)平衡时液相组成及系统的压力p。

(2)平衡时气、液两相的物质的量

3. 已知甲苯、苯在90 °C下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5

4.22 kPa和136.12

kPa。两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取200.0 g甲苯和200.0 g苯置于带活塞的导

热容器中,始态为一定压力下90 °C的液态混合物。在恒温90 °C下逐渐降低压

力,问

(1)压力降到多少时,开始产生气相,此气相的组成如何?

(2)压力降到多少时,液相开始消失,最后一滴液相的组成如何?

(3)压力为92.00 kPa时,系统内气-液两相平衡,两相的组成如何?两相

的物质的量各位多少?

4、A-B二组分物系液-固相图如下:

x B

T/K

时间

1

2

T/K

3

4

5

6

7

8

a

AB AB2

A B

1、将相图中各个相区编号所对应的信息按顺序填入下表中:

2、在右图中作出相图中a直线所代表过程的步冷曲线

说明:相态以g(气)、l(液)、s(固)表示;成分用(A)、(B)、(A+B)、(AB)、(AB

2

)等表示,如s(AB)、l(A+B)等。

相区相数相态及成分自由度

1

2

3

4

5

6

7

8

5、恒压下Bao-La

2O

3

体系凝聚相图如下:

1.列表注明各相区稳定存在的相态;

2.画出组成为a和b的熔化物从2400℃冷却到1400℃的步冷曲线;3.将 1kg 熔化物 a 冷却,什么温度下可以分离出最大量的纯净固体

BaO·La

2O

3

?计算析出固体的量。

0 32 50 65

1400

1548

1600

1800 1800

2000

1930

2200

2400

2300

1

2 3

5

4

6

7

t/℃

a b

BaO w%→La2O3

BaO·La2O3

相区 1 2 3 4 5 6 7 相态

6、S b -C d 二组分体系凝聚相图如下:

填表注明各相区稳定存在的相态及条件自由度;

将a 、b 两熔化物冷却,哪一个可以分离得到纯的化合物C(s)??计算1kg 熔化物可分离出最大量纯C(s)的质量。 相区 1 2 3 4 5 6 7 相态 自由度

7、A 和B 的相图如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来最低共熔温度为-2℃,最低共熔混合物含B 0.60。

(1)在图上标出各区域所在相;

(2)如将含B 0.80的熔液100g 由15℃冷却时,首先析出的固体为何物,计算最多能析出的固体的质量。

(3)画出含B ,0.30和0.60时的步冷曲线。

S b

w %→ C d a b

1

2

4

3

5

6

7

0 45 60 70 90

C

58 2029

3330

40415060

65t/℃

8、下图为一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1)完成表格;(2)画出由状态点w 冷却的步冷曲线,并注明各阶段的相变化; (3)将物系点w 的熔体100g 进行冷却,可得到何种纯固体,最多得到多少克纯固体。 (12分)

自由度 相数 相态 1区 L 3区 1 MN 线 0 7区 S C +S B FQNC 线 1 E 2点

9、Sn 和Ag 可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化合物Ag 3Sn ,该二组分固液平衡系统相图如下图所示。

(1)指出1-7各区域稳定存在的相态和自由度;

(2)画出由状态点a 变化到状态点b 的步冷曲线,并注明各阶段的相变化;

(3)100mol 的x Ag = 0.60 的溶液高温冷却过程中最多可析出多少摩尔的纯Ag 3Sn 固体?

1

54

3

7

6

2

T/K

505

488

Sn 0.3 0.75 Ag

x Ag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