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宏观经济学复习第九章讲义-新祥旭考研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篇 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第九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假设美国是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索洛经济,为了简单,假定无技术进步。
根据人口学家统计,21世纪美国的人口增长将接近于0,而20世纪则大约为1%,和20世纪相比,21世纪的人口增长率下降会导致何种结果:(1)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每工人平均资本、每工人平均产量和每工人平均消费将发生什么变化?画出经济向其新平衡增长路径移动的过程中这些变量的路径。
(2)说明人口增长率下降对产量路径(总产量,而非每工人平均产量)的影响。
答:(1)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考虑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要素的情况下,现在的生产函数可以简化为:()()()Y t F K t L t =⎡⎤⎣⎦,。
同时假设该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定义每个人平均产出Yy L=,每个人平均资本K k L =,每个人平均消费C c L =,则可求得此时的密集形式的效用函数:()y f k =。
根据()()()K t sY t K t δ=-可得()()k sf k n k δ=-+。
假设经济在初始时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即满足()()***0k sf k n k δ=-+=,如图9-1所示,所形成的稳态时的人均资本为*k ,当人口增长率由n 减少为1n 时,形成新的稳态人均资本为*1k 。
图9-1 人口增长率降低时的稳态水平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每个人平均资本随着人口增长率的降低而增加,但在长期人均资本趋于稳定;平均产量;平均消费随着人口增长率的降低而增加,在长期将趋于稳定。
人大经济学考研辅导-宏观经济学资料第一章总论:宏观经济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2.物价水平第二章经济波动理论1.总需求分析(1)产品市场均衡IS(2)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3)(4)总需求曲线2.(1)凯恩斯主义的AS曲线(2)新古典主义的AS曲线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1.索罗模型的假定2. 索罗模型的动态学3. 储蓄率变化的影响第一章总论:宏观经济指标一、国民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C+I+G+NX收入法:Y=Yd+TA-TR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二、物价水平GDP平减指数消费品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第二章经济波动理论一、总需求分析1.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收入—支出模型)(1)两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2)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的决定(3)四部门产品市场均衡的决定(4)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IS曲线的形成决定IS曲线斜率的因素决定IS曲线截距的因素2.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决定LM曲线斜率的因素决定LM曲线截距的因素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1)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联立解得(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总效用=初始效应+引致效应货币政策的效力分析:在IS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下降导致的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力越大。
在IS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上升导致的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力越小。
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力越大。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总效用=初始效应+引致效应财政政策的效力分析: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税率下降导致的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力越大。
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上升导致的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力越小。
在IS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力越大。
4.总需求曲线二、总供给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分析(1)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SAS曲线LAS曲线(2)需求冲击初期均衡为稳定性均衡条件下,货币冲击的效应初期稳定为非稳定性均衡条件下,货币冲击的效应不干预政策干预初期均衡为稳定性均衡条件下,财政冲击的效应初期稳定为非稳定性均衡条件下,财政冲击的效应(3)供给冲击2.新古典主义的AS曲线(1)预期形式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2)货币冲击的效果分析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一、索罗模型的假定1.关于生产函数的假定2.关于各种投入品德假定二、索罗模型的动态学1.k的动态学——均衡的存在性2. .k的动态学——均衡的稳定性3.平衡增长路径三、储蓄率变化的影响1.对k的影响2.对产量的影响3.对c的影响资料来源新祥旭考研辅导学校。
人大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第九章第二节公共物品(一)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的含义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对,是指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征1.非排他性。
2.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含义排他性是指某个消费者在购买并得到一种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就可以把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获得该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如:甲购买了一块巧克力,他就获得了消费这块巧克力的权力,其他人就不能消费同一块巧克力了。
与巧克力不同,国防使我们免受外敌的侵略,很显然,我们都享受国防提供的保护,并没有因为我享受保护而得你的保护减少,警察航标灯等也具有相同的特点。
它们都是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产品的消费权力机制出现失灵。
对厂商而言,必须把那些不付钱的人排斥在消费商品之外,否则,他就很难弥补生产成本。
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市场上的购买行为,显示了他对于商品的偏好。
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就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权力,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搭便车”。
消费者的这种行为意味着生产公共产品的厂商很有可能得不到抵补生产成本的收益,在长期厂商不会提供这种物品,可见公共产品很难要求市场提供。
非竞争性的含义竞争性是指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私人产品大都具有竞争性,如,甲多吃一块巧克力,生产者就必须多生产一块,而生产一块巧克力需要花费厂商一定数量的成本,从而减少用于生产其他商品的资源,也就是说对其他产量的生产形成竞争,但是公共产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如广播、电视、航标灯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如增加一些人听广播看电视并会影响电台的发射成本,汽车通过桥梁只要不是大拥挤,则它们就是非竞争性的。
因为通过一辆汽车对桥造成的折旧很小,接近于零。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特点说明,尽管有些公共产品的排他性可以很容易就能被发现,如在桥头设立收费站,但这样做并不一定有效率,依照有效率的条件,厂商的定价原则应该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如果桥梁由私人部门提供,它们会索要等于边际成本的费用,既然每辆车花费厂商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那么厂商的价格也应该等于零,结果私人不可能供给这些产品。
第十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主要研究:家庭部门和厂商部门的消费和投资,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决定整个经济中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在只有家庭和厂商构成的两部门经济中,厂商生产的产出等于所有的各种要素的收入,而家庭和厂商用收入对消费品和投资品的购买又使得厂商获得收入。
在包含家庭、厂商以及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除了厂商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之外,家庭及厂商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是家庭和厂商向政府提供生产要素或产品而获得收入,还可以获得一部分政府补贴,同时还需要向政府纳税。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简写为GDP。
需要准确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包含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借助于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加以核算。
掌握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核算GDP的基本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熟悉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I=S,三部门经济中的核算恒等式为I+G=S+T,而四部门经济中的核算恒等式可以表示为I+G+X=S+T+M。
四、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按货币价值衡量的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价值总和,而实际GDP是消除了价格变动影响的商品及劳务的价值总和。
第三节价格总水平一、GDP折算指数一国的价格总水平由价格指数加以表示。
常用的价格指数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
GDP折算指数又被称为GDP平减指数,是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二、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是以消费品价格衡量价格总水平的指数。
了解构造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思想。
三、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凡是用当前市场价值来衡量的变量被称为名义变量,用不变的价格衡量的量就称为实际量,实际变量=名义变量÷价格总水平。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一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国民牛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牛产总值国民牛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政府转移支付二、判断是非题I、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a GNK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川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F6勺一部分,也是FI本GN用勺一部分。
4GNPp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R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來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匸升(T£) o7. GN浙算指数是实际GN丙名义GNFTI勺比率。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f乍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a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中。
1(1若某金业年生产$的产品,只销售掉4切$的产品,贝IJ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 为4助$ oII、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獰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听¥的购车费应计入199師的GN冲。
U用支出法核算GNRI寸,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NBf1。
U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者总值时,资木折I口应计入GNBpoK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3冃等式才成立。
三、选择题1、用支出法核算GNR寸,应包括的项F1有A居民消费支岀B政府转移支付C政府购买D居民对债券的支出2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D的有A政府转移支付B工资C资本折旧D间接税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A收入及增长分析B收入与就业分析C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4下列产殆屮不能计入当年GNRKJ有A纺纱厂购入的棉花B某人花1(方元买了一幢I口房C家务劳动D某企业当年牛产没有卖掉的2切元产品5属于GNPffl不属于N的项冃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NHI勺有)A政府转移支付B企业转移支付C间接税D直接税& GNPL/NNEZ间的差别是B 公司税前利润 D 资木折I 口g=1.5 亿,X=2 亿,(乙,则C GNP=87(乙D NNP=5(乙B GNP=C+S]-G+ ( X44) D GN P=C+SKT+ (MTO B 居民购买粮食 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出售股票的收入 D 工资B 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指出 D 政府购买业主收入 D 企业转移支出A 间接税B 折旧C 直接税D 净出口7.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包括如下哪些总量A GNPB NNPC NID PI&用收入法核算的GNR'V 包括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a 已知c=6f 乙,匸亿,间接税n 亿,A NNP=87(乙BGNP=7 7 亿Id 用支出法计算的GN 曲勺公式为A GNP=C+HC+ ( X4vl ) C GNP=C+H~T+(X 氓1) 11、以下可以计入GNH K J 有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c 政府转移支付1Z 用收入法核算GNRI 寸,应包括A 折111B 间接税C 13用支出法核算GNRI 寸,应包括A 政府转移支出 C 企业投资 14 N 包括的项目有A 利润B 间接税 C15当GN 臥于GDRhf,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 )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A 人于B 等于C 小于D 可能人于也可能小于四、计算题1、根据下表计算:生产阶段产品价值中间产品成本增值 羊毛1500 毛线180 毛衣 30填表并计算最终产甜毛衣的总增加值是多少? 2根据卜•表计算:1982年名义的GNP1992ff 名义的GNP香蕉上衣1防单位X 戻元=1仍美元防单位X 4咲兀=20听美元2听单位X L趺元=3听美元防单位X 5咲元=30昉美元合计21防美元33(力美元求:199狎实际的GNPa根据下表计算GNR NNR NL政府购买21资本折IH50政府对个人转移支付20个人消费支出45净投资15净出口20企业间接税70政府补助金404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国民牛:产总值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求:净出口5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Q政府预算赤字是20Q消费是800 贸易赤字是ioa试让算:(1)储蓄(2)投资五、简答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什么?2什么是国内牛产总值?理解时应注意哪儿个方面?3西方国民收入冇哪儿种核算方法?4写岀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六、论述试述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考研辅导班讲义讲解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专业,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考研笔记,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专业学位)金融初试专业课科目: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 431-金融学综合初试参考书:《金融学》黄达,《公司理财》罗斯。
补充:《货币金融学》米什金复试专业课内容: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学复试参考书目:《证券投资学》吴晓求,《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庄毓敏。
初试考试科目备注:黄达金融学第13讲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的口径划分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货币供给的两个理论问题一、货币供给的口径划分(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2.货币供给量,通过货币供给形成一定的货币存量,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二)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1.依据:流动性2.意义:(1)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与调控(2)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四)IMF对货币层次的划分IMF划分货币层次的口径有三个:通货、货币和准货币1.通货。
2.“货币”等于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3.“准货币”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五)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1.M0=流通中现金2.M1=M0+活期存款(狭义货币)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广义货币)4.M2-M1=准货币二、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一)货币供给的过程1.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2.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3.供给货币需要三个条件(1)银行系统提供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2)货币是国家纸币(3)实行比例存款准备金制度与非现金结算方式4.货币形成主要的两个环节:由中央银行策源的货币供给;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二)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机制1.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供给?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有价证券,或是增减流通中现金,或是增减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其结果都是基础货币的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的变化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2.再贴现政策与货币供给?货币当局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行为,从而调节基础货币量?贴现率↑→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贷款数量↓3.调节法定准备率与货币供给货币当局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商业银行一部分超额准备金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放款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减少货币当局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放款能力增强,货币乘数变大,货币供应增加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综合431考研真题1、今年人大金融硕士专业课偏难,延续了人大考研靠“专业课与英语”卡人的风格;2、题型出现较大变化,增加了名词解释这一题型;3、考察内容的风格依然是“细节+热点+计算”;4、预计今年人大金融分数线特征为“专业课90+,公共课不挂”,即可进入复试。
第九章 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概述
1. 经济周期的定义与特征
经济增长过程中反复出现并具有规律性的扩张与衰退相互交替的经济现象。
它具有以下特征:
(1)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
(2)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
(3)一个完整的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
(4)周期的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定。
2. 经济周期的类型
(1)基钦周期:短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
(英国统计学家基钦1923年发现)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平均长度为8~10年。
(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1860年发现)(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平均长度为50年。
(俄国经济学家康氏1925年发现)(4)库兹涅茨周期:中长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
(美国经济学家库氏1930年发现)(5)熊彼特周期:综合周期,每一个50~60年的长周期包括6个8~10年的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长度约40个月的短周期。
他在1939年提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18世纪80年代~1842年,为“纺织机时代”
第二个长周期:1842年~1897年,为“蒸汽机和钢铁时代”
第三个长周期:1897年以后,为“电气化和汽车时代”
3.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
(1)信用过度论
(2)预期过度论
(3)消费不足论
(4)固定资产投资周期论
(5)创新理论
(6)政治周期论
(7)太阳黑子论
二、乘数—加速数理论
1. 加速数v:资本增量与产出增量的比率,即v = ΔK /ΔY(若不考虑折旧,则)= Δ
I /ΔY(若不考虑技术进步,则)= K / Y(资本- 产量比)。
根据定义有:
v = 本期投资I t - 上期投资I t - 1 / 本期产出Y t -上期产出Y t-1
2. 加速原理
第一,投资具有一次完成,在折旧期内反复使用的性质。
因此投资不是产量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
第二,在产量变动的临界点,投资变动的幅度远远大于产量的变动,呈现出加速的态势。
第三,要使投资增长率维持不变,产量就必须按一定比率持续增长。
第四,加速的含义是双重的,当产量停止增长或下降时,投资水平下降也是加速的。
第五,加速原理实现的条件是没有闲置生产设备。
如果设备闲置,产量扩大只需动用闲置设备,不必增加投资。
3. 乘数—加速数模型Y t = b·Y t-1 +I0+ v(C t - C t-1)
式中:Y t为即期产出(收入)
b为边际消费倾向
Y t-1为上期产出(收入)
I0为自发性投资
v 为加速数
C t为即期消费
C t-1为上期消费
推导——
(1)现期收入Y t 由现期消费C t和现期投资I t决定,即Y t = C t + I t ;
(2)现期消费C t 由上期收入决定,即C t = b·Y t-1;
(3)现期投资I t 由自发性投资I0 与诱致性投资I i 决定,即I t=I0+I i;
(4)诱致投资I i 由加速数v以及本期消费与上期的差(C t - C t-1)决定,即I i = v(C t - C t-);
1
将(2)(3)(4)式代入(1)式则有:
Y t = b·Y t-1 +I0+ v(C t - C t-1)
如果v、b、I0已知,则可以根据上式推算出各期的收入,从而说明乘数、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并解释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