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温病辩证:卫气营血与三焦辩证
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辩证关系
卫气营血辩证要点
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辩证和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的要点。
继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之后,吴鞠通又倡导三焦辨证。
这两种辨证体系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侧重,卫气营血辨证侧重于划分病变的阶段,而三焦辨证则侧重于划分病变的部位,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二者往往穿插使用,从而使温病的辨证更为精细、准确。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概括地说,上焦温病是指肺与心包及心的病变。
肺的病变包括卫分证与气分证,称为太阴卫分证与太阴气分证;心包的病变称为厥阴温病,心的病变称为少阴温病,二者统属营分证,其中少阴温病也可以出现血分证。
中焦温病是指脾、胃、大肠的病变。
脾的病变称为太阴温病,属气分证;胃与大肠的病变统称为阳明温病,都属气分证,二者有无形热盛与有形热结之别。
如果阳明气分热盛窜人营分、血分,也可以出现气营两燔或气血两燔证。
下焦温病是指肝与肾的病变,分别称为厥阴温病、少阴温病,因为肝藏血,肾藏精,二者乙癸同源,所以下焦温病的肝肾阴伤证统属血分虚证。
总之,卫气营血辨证是标示温病按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由浅人深的发展阶段,可以说是横向地步步深入。
三焦辨证主要是标示病变的部位,它虽然也能标示温病由浅人深的发展过程,但是比较笼统,不能标示在表还是在里,不如卫气营血辨证具体而又层次分明。
所以在临床中把这二者结合起来使用才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温病基础知识系列文章暂时结束,下一篇写一篇医案,具体分析温病如何去辩证论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重点:复习要点>>卫气营血证的辨证要点>>卫气营血证的分类及各证的临床表现>>卫气营血证的治法、方药、方剂组成>>卫气营血证的传变及意义>>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外感温热病重点:卫气营血鉴别要点鉴别要点卫分证发热而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气分证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数营分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绛、脉细数血分证身热夜甚,昏狂谵妄,斑疹紫暗,出血动风,舌深绛,脉细数卫分证重点:鉴别要点风热犯卫证——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燥热犯卫证——发热恶寒、咳嗽少痰、咽干鼻燥重点:治法方药风热犯卫证——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银翘散燥热犯卫证——辛凉甘润,轻透肺卫——桑杏汤气分证重点:鉴别要点邪热壅肺证——身热而不恶寒,咳喘,舌红苔黄,脉数热扰胸膈证——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热结肠道证——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重点:治法方药邪热壅肺证——清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热扰胸膈证——清宣郁热——栀子豉汤热结肠道证——通大肠之秘,泄小肠之热——导赤承气汤营分证重点:鉴别要点热灼营阴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斑疹隐隐热陷心包证——身灼热、神昏谵语重点:治法方药热灼营阴证——清营泄热。
兼表者,佐以透表——清营汤热陷心包证——清心开窍——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血分证重点:鉴别要点热盛动血证——身体灼热,躁扰不安,斑色紫黑热盛动风证——身热壮盛,甚则狂乱、神昏热盛伤阴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重点:治法方药热盛动血证——凉血散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热盛动风证——凉肝息风——羚角钩藤汤热盛伤阴证——育阴清热——黄连阿胶汤卫气营血证的传变重点:顺传与逆传顺变:卫分——气分——营分——血分标志:温病由浅入深的演变规律逆变:邪入卫分后,不经气分阶段直接深入营分、血分标志:病情更加急剧、重笃以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为辨证要点的属于A.邪热壅肺证B.邪扰胸膈证C.风热犯卫证D.热结肠道证E.燥热犯卫证『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热结肠道证临床表现日晡潮热,腹满胀痛,拒按,便秘,尿色红赤,小便不畅。
中医-中医诊断学-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概要一、卫气营血辨证(一)卫分证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
常见于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
(二)气分证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炽,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
主要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三)营分证营分证是指温病邪热内陷,营阴受损,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
营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深重的阶段。
以身热夜甚、心烦、舌红绛、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
(四)血分证血分证是指温病邪热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类证。
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
血分证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根据病理改变及受损脏腑的不同,血分证可分为血分实热证和血分虚热证。
二、三焦辨证(一)上焦病证上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所表现的证。
温邪由口鼻而入,鼻通于肺,首先犯肺,所以温病一开始,即出现肺卫受邪的症状。
(二)中焦病证中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犯中焦脾胃,从燥化或从湿化所表现的证。
温邪从上焦顺传于中焦脾胃,邪入阳明则易化燥伤津,出现阳明的燥热证。
邪入太阴则易湿化,而出现太阴脾经的湿热证。
故中焦病证有“阳明燥热证”和“太阴湿热证”的不同。
(三)下焦病证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以劫夺肝肾之阴为主所表现的证。
温热病邪,久居中焦,燥热消灼下焦阴液,而致肝肾受累,故多为肝肾阴伤之证。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
为什么很多医生开出来的方子,我们都不知道方子的出处呢?仔细翻一下医圣的书,我们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很多都找不到它们的雏形?学习了温病学,你就明白了,因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派的辩证指导理论不一样。
叶天士(1666年—1745年)江苏苏州人,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创立者。
吴鞠通(1758—1836),江苏淮安区人(楚州)。
三焦辨证倡论人。
这两位都是清代著名温病学派的医学家,
这两位的医学成就后世医家影响很大。
外感温热引起的温病,外感寒邪引起的伤寒,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的差别。
治疗方法也不同,这里的温病,不是温疫,是温热性质的外感病。
温疫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疾病。
三焦辨证,这里的三焦指的生理位置,上焦:肺,心包。
中焦:胃,脾,大肠。
下焦:肝,肾。
叶天士讲“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
逆传心包,可以理解为温热之邪传入我们现在说的心血管,营分血分就是心血管。
心包指的是心血管系统,不然患者怎么会出现神昏,我们大脑里边很多的血管,这个血管里面有热,神志才会出问题,中医讲热扰神明,寒是不扰乱神明的,寒会让我们清醒,所以叫冷静冷静再冷静,热才会让神明扰乱神昏。
所以温病里温热之邪,逆传心包扰动心神,就是心血管里边的血热,我们要用凉营泻热,就是让血没那么热,让热透出来。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1、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对温热性病邪侵袭人体,损伤卫、气、营、血所产生的病理过程的辨证方法,叫卫气营血辨证。
2、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完善了对外感病的辩证方法,从而形成了对温病辨证的纲领。
通过卫气营血辨证可以确定温病的病程、病位和传变的规律。
3、卫气营血辨证的证候: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
一、卫气营血病证(一) 卫分病证[临床表现] 卫分证同温热病早期,病位在皮毛与肺,故为表证阶段。
主症: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以其症状不同,有邪在皮毛和邪在肺两种类型:邪在皮毛: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或有咳嗽,咽痛,口渴等。
邪在肺:咳嗽少痰,或咯痰不爽,咽痛,微恶风寒,微发热。
[证侯分析] 卫分证是外感温热邪气的表证阶段。
温热为阳邪,故卫分证以伤津液为主,重点症状见有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邪在皮毛病机,温热致病,故以发热为主。
邪在皮毛,卫气受损,故见微恶风寒。
邪在表故脉浮数。
肺合皮毛,故同时见有咳嗽,咽痛等肺系症状。
津伤则口褐。
邪在肺病机,温热伤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咽痛明显。
津伤,故少痰不爽。
邪已重在肺,故发热恶风寒,表证不显。
(二) 气分病证[临床表现]气分证是温热病里证阶段。
主症:不恶寒,但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由于里热病位不同,可分以下五种类型:温热在肺:兼见咳喘,胸病,咯吐黄稠痰。
热郁胸膈:兼见心烦懊憹,坐卧不安。
热入于胃: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心烦,舌苔黄燥。
热郁肝胆:干呕,口苦而渴,心烦少寐,胁痛,苔黄,脉弦数。
热追大肠:兼见胸痞,烦渴,下利,谵语。
[证候分析]气分证是邪已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故见一派里实热证表现。
但发热而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洪。
(三) 营分病证[临床表现]营分证是温热病邪内陷的深重阶段,以营阴受损和心神被扰病变为特点。
主症:舌质红绛,身热夜甚。
临床分以下两种类型:热伤营阴:舌质红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渴不甚,甚者斑疹隐隐,脉细数。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2013-11-13 12:06阅读: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即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及后世医家对温热邪气致病的认识,为卫气营血辨证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叶氏借用《内经》中关于卫、气、营、血四种物质的分布、功能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生理概念,将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分为由浅入深传变的四个阶段。
温热病邪由卫分→气分→营分→血分,说明病情逐渐加重。
就其病变部位而言,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热入于心营,病在心与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
因此,卫气营血在辨证理论中已不是物质概念了。
故《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有三:①是温热病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中四类不同证候的概括。
也是反映病邪由表入里的四个层次;②标明了温热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即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机体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或损害;③说明了温热病以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深浅,正邪的盛衰,作为论治的依据。
(一)卫分证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肺卫,致使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
卫气敷于人体的肤表,有卫外作用,病邪侵入,必先犯及卫分,所以,卫分证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病因】外感温热病邪,如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等邪气经口鼻传入体内。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舌边尖红,脉浮数,常伴头痛,咳嗽,口干微渴,咽喉肿痛等症。
【病机分析】温热之邪侵犯肌表,卫气与之相争则发热。
卫阳被邪所遏,肌肤失却温养则恶寒。
温热之邪属阳,故多为发热重而恶寒轻。
三焦辨证和胃气营血辨证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其实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理论都是针对温热病而创立的。
都是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理论。
三焦辨证是由吴鞠通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是由叶天士创立的。
这两种辨证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温病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是现今临床的辨证思想之一。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把外感温热病的传遍,划分为了: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疾病由表入里,由卫→气→营→血,并且分别进行了举例论述,列出了治疗方剂。
其中,书中的经典治疗方法提到,在卫汗之可以,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三焦辨证的理论,把人体分为三焦,其中肺部以上为上焦,包括双上肢;把脾胃划分为中焦部分,而下焦主要是肝肾和双下肢等。
它把外感温热病的传遍,划分为从上焦→中焦→下焦。
分别进行了各个阶段的病症描述,并且指出了治疗的方剂学。
提出的三焦理论中的经典,就是: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并提出了对应的治法。
总之,我们既要看到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区别,又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并且在临床中二者是通用的,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反映了外感热病由表入里,由轻到重的过程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反映了外感热病由表入里,由轻到重的过程-曹东义巜中医群英战SARS》之三十八讲SARS传变规律从巜内经》热病、到张仲景《伤寒论》、再到吴又可的《温疫论》,清代温病四大家,他们讨论的不是某个具体的疾病,都是讨论所有外感病共同的诊治规律。
虽然他们关于病因病机认识有同有异,众说纷纭,但是求同存异,辨证理论体系也是逐渐丰富起来了。
那么,如何把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合理成分传承下来,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是注重把握整体,还是看重阶段的描述,如何兼顾众长?分析不同辨证理论体系,讨论它们论述的传变规律,正确认识循经传、越经传、隔经传。
王秀民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面对非典新瘟疫,应该如何探索其辨证规律的问题。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属于中医传统的热病范畴,具有很强的致病性、流行性,符合古人对于瘟疫病的描述。
在中国古代瘟疫病曾经多次流行,瘟神肆虐神州赤县,上演过多次“千村霹雳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活剧。
仅西汉后期的90年之中,就发生了十几次瘟疫流行。
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外感热病的“蒸蒸而热”,因为“发热”既可以是病人的主观症状,也可以很容易地被医生和家人客观地察知,所以“热病”应当较早地被古人了解,而对于引起发热的病因的了解,应当晚得多。
《素问·热论》用三阴三阳的六经,来概括热病的证候。
在《伤寒论》六经病篇中,仲景处理经络与证候的关系较为灵活,因为伤寒六经病虽有较多的证候与其所属之经络关系密切,但也有一些证候则难以用经络关系予以解释。
《诸病源候论》按一日、二日、三日等推演热病、温病、伤寒、时行等各种外感病的证候。
《千金方》《外台秘要》《医心方》《圣济总录》等大型方书,皆按伤寒一日、二日、三日等分类罗列处方,也反映了“日传一经”的深刻影响。
甚至清代的何秀山在注解《通俗伤寒论》的序言中,还坚信外感热病会在第七日、十四日、二十一日痊愈。
中医卫气营血三焦病证临证备要
一、卫气营血病证
卫气营血辨证由清·叶天士所创立,揭示了温热病发生发展的病机演变规律,按病变深浅轻重而划分卫、气、营、血四个阶段。
二、三焦病证
三焦辨证由清·吴鞠通提出,将外感温热病,尤其是湿温病的病理变化归纳为上、中、下三焦病证。
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旨在阐明温病之病变先后、病位深浅、邪正盛衰及传变规律,同时强调了温病的动态发展过程。
三、临证备要
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虽为温病而设,但就其具体内容,均不离气血津液、脏腑阴阳。
叶天士、吴鞠通两位大家,虽以温病辨证论治闻名,但究其学术思想全貌,对于内伤杂病的辨治亦成绩斐然。
卫气营血,细分为四,粗分即二,叶天士《温热论》指出:“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他把卫、气作为一个层次,与肺脏关联;把营、血作为一个层次,与心脏关联。
这说明叶氏对温病的辨治,非常重视脏腑气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络病的辨治。
吴鞠通发扬叶氏之学,对于血分络病的治疗亦颇有见地。
三焦辩证和卫气营血辩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都是对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进行辨证论治的。
下面就讲下我的观点,和大家讨论下。
三焦辨证,是运用上、中、下三焦对温病所属的脏腑病理变化,分阶段进行表述与论治。
其中上焦:包括手太阳肺和手厥阴心包经的病证。
属温病中的表证,病情较轻。
中焦:包括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以及足太阴脾经的病证。
属温病发展到中期阶段,是由上焦的病,因误治或治不切底而转变过来的。
下焦:包括足少阴肾经以及足厥阴肝的病证。
属温病的未期阶段,是由中焦的病久治不愈传导至下焦所至。
其病巳入深,病情较为严重了。
卫气营血辨证,是运用气血营亏,对温病所属的脏腑病理变化进行辨证论治的。
其中分为,1、卫分证,属于温病的表证,为初期阶段。
2、气分证,属于实证、里证。
3、营分证,已邪入内陷,出现气血阴亏受损,心神不交的证候。
4、血分证,是温症发展中最为深重的末期阶段,以至于出现耗血、动血、动风的证候。
以上是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
区别在于运用不同的辨证方法。
而相关联的都是辨证治疗脏腑的温热疾病。
其他辨证方法一、六经辨证[病案举例]1.浦某,女,10岁。
1978年7月8日入院。
昨起小腹胀拒按,纳退呕吐,大便已3日未解。
经X线检查,诊断为肠梗阻,先予保守治疗,2日后症状未见好转,建议手术,家属又不同意,即用大承气汤加味。
处方:生大黄(后下)9g、9元明粉(冲)9g、枳实9g、佛手9g、制香附9g、制川朴6g、霍佩根(各)6g,水煎服。
药后4小时,解稀便3次,腹胀痛消失,余症悉除。
摘自(焦达操、朱清静主编. 大承气汤.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87)2.姜某,女,45岁。
病肝炎5年,平素右胁下满痛,头晕口干,心烦易怒,纳呆,腹胀,时轻时重,经常应用保肝药。
近半月来头晕口苦,胸胁满痛,不欲食,腹胀,便秘,不能坚持工作。
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增高,特请中医诊治。
舌质淡苔白厚腻,脉弦细。
此系肝胆为病,导致脾虚挟湿。
治宜舒肝利胆,健脾除湿,方以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20g、黄芩10g、半夏10g、白芍20g、甘草10g、党参15g、陈皮15g、茵陈25g、连翘15g、生姜5g、大枣15g,服药20剂,症状明显改善,上班工作。
摘自(董康、袁德培主编. 小柴胡汤.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62)二、卫气营血辨证[病案举例]1. 张某某,男,2岁,1959年3月10日因发热3日住某医院。
住院检查摘要:血化验:白细胞总数27,400/mm3,中性76%,淋巴24%,体温39.9℃,听诊两肺水泡音。
诊断:腺病毒肺炎。
病程与表现:住院后曾用青、链、合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
会诊时,仍高烧无汗,神昏嗜睡,咳嗽微喘,口渴,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
诊断与治疗:风温上受,肺气郁闭,宜辛凉轻剂,宣肺透卫,方用桑菊饮加味。
处方:桑叶3g、菊花6g、连翘4.5g、杏仁4.5g、桔梗1.5g、甘草1.5g、牛蒡子4.5g、薄荷2.4g、苇根1.5g、竹叶6g、葱白10cm,2剂,水煎服。
药后得微汗,身热略降,咳嗽有痰,舌质正红,苔薄黄,脉滑数,表闭已开,余热未彻,宜予清疏利痰之剂。
三焦辩证和卫气营血辩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本题要讨论三焦及辩证,营卫及辩证,并且要讨论三焦和营卫之间的辩证关系,要理清这几个关系估计篇幅不小。
在这里我侧重于介绍一下这几个概念,作为抛砖引玉,请同行前辈来指点。
三焦,何谓三焦,关于这个概念都有好几种说法,说法不一,层出不穷。
我的看法是把人体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可能相对容易接受,即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
古中医在考虑消渴症方面,也是分上消,中消,下消,西医在上下区域划分方面大致也是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
另外,人体在中医分区考虑方面,有表里(内外),有左右,有前后,唯独从上到下的划分并不明确,如果加上上中下的划分,即三焦,可能更加合理一些。
三焦从上到下所对应三个躯干个部位分别是: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三焦从上到下所对应六经经络分别是:上焦症状:上焦指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两个经、脏;中焦症状:中焦指足阳明胃和足太阴脾两个经、脏;下焦症状:下焦指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两个经、脏。
至于卫气营血辩证,它是温病学最著名、最重要、最常用的辨证方法,来源于明末清初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的《温热论》。
大家是否认同不妨介绍一下。
我的理解是营卫:营行血,卫行气,所以叫卫气营血。
营如同部队的兵营,兵营外面有卫兵保卫,卫兵就是卫,实际上是内外关系。
这样讲可能形象些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身体健康,更多资讯和知识请关注今日头条壹号中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卫气营血辨证概耍卫气营血辨证的含义:是清代叶天士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即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所反映的证候,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卫气营血与脏腑的关系: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肺、胸膈、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入心营,病在心与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
温热病邪由卫分入气分,再入营分、血分,提示病情逐渐加重。
一、卫分证含义:指温热病邪侵犯肺卫,致使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
卫分证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咽喉肿痛,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
审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
二、气分证含义: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
根据邪热侵犯肺、胃、胸膈、肠、胆等脏腑的不同而兼有不同的见症。
[临床表现]里热炽盛见症,如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若邪热雍肺,肺失宣降可见咳喘,胸痛,咯痰黄稠;热扰胸膈可见心烦,坐卧不安;胃肠热结可见日晡潮热,腹胀痛拒按,时有谵语、狂乱,大便秘结。
若下利稀水,秽臭,此谓“热结旁流”。
苔黄燥,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热郁胆经可见口苦,胁痛,干呕,心烦,脉弦数等。
[辨证要点]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三、营分证含义:指温热病邪内陷,劫灼营阴,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候。
营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深重的阶段。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失眠,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神昏,舌红绛,脉细数。
四、血分证含义:温热病邪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证候。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之《中医诊断学:六经辩证、卫生营血辩证、三焦辨证》单选126题题库1、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属于( )A 、热灼营阴证B 、热陷心包证C 、热盛动血证D 、热盛伤阴证E 、热盛动风证【答案】D2、以身热而不恶寒,咳喘,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的属于( )A 、热扰胸膈证B 、热结肠道证C 、邪热壅肺证D 、热灼营阴证E 、热陷心包证【答案】C3、太阳伤寒证的辨证要点是( A 、恶寒、无汗、头身痛、脉浮紧 恶寒、无汗、头项痛、脉浮紧【答案】A4、烦惊谙语,小便不利属于( )B 、恶寒、汗出、头身痛、脉浮紧 E 、恶寒、无汗、头身痛、脉浮缓)A 、大柴胡汤证B 、小柴胡汤证C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D 、桅子汤证E 、吴茱萸汤证【答案】C5、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手太阴肺的病变属上焦病证 B 、足阳明胃的病变属中焦病证 C 、足太阴脾的病变属中焦病证 D 、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属下焦病证 E 、足少阴肾的病变属下焦病证【答案】D6、某男,19岁。
发热3天。
高热,口渴,大汗出。
脉洪大,为 A 、阳明腑证 B 、太阳病证 C 、阳明经证 【答案】C7、血分证与营分证的共有症状是() A 、吐血蚂血B 、身热夜甚C 、颈项强直【答案】B8、葛根黄苓黄连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A 、下利不止,身热汗出,气喘B 、心悸,头晕,身体站立不稳,发热C 、下利不止,心悸,头晕D 、 身热,汗出,气喘,咳嗽,咯痰E 、下利不止,气喘,咳嗽,咯痰 【答案】A9、下列各项中,属于太阴病本证辨证要点的是【答案】D10、在六经传变中,太阳病传少阴称为( )A 、合病B 、表里传C 、循环传D 、直中E 、越经传【答案】B11、热盛动血证的代表方是()A 、黄连阿胶汤B 、犀角地黄汤C 、桅子豉汤D 、导赤承气汤E 、至宝丹【答案】B12、患者身热,皖腹胀满疼痛,大便清垢不爽,舌苔黄腻,脉滑数。
其临床意义是 A 、湿滞脾胃证 B 、阳明热结证 C 、湿热积滞肠腑证 D 、阳明热炽证 E 、湿热中阻证 【答案】C13、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证代表方剂的药物组成是()A 、枳实、生锦纹、山楂、槟榔、厚朴、黄苓、神曲、连翘、紫草、木通、生甘草B 、枳实、生锦纹、山楂、槟 榔、厚朴、黄连、麦芽、连翘、紫草、木通、生甘草C 、枳实、生锦纹、山楂、槟榔、厚朴、黄连、神曲、连翘、C 、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紧D 、D 、以上都不是E 、少阳病证D 、手足蠕动E 、目睛上视A 、消渴B 、气上撞心C 、心中疼热D 、腹满时痛E 、饥而不欲食紫草、木通、生甘草D、枳实、生锦纹、山楂、槟榔、厚朴、黄连、神曲、银花、紫草、木通、生甘草E、枳实、生锦纹、山楂、槟榔、厚朴、黄连、神曲、连翘、丹皮、木通、生甘草【答案】C14、某男,22岁。
三大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一、三焦病辨证一、三焦症状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
胃腕部为中焦,以上为上焦,以下为下焦。
心肺属上焦;脾胃属中焦;肝肾,大小肠,膀胱属下焦。
六腑中三焦并不单独与一脏相配合、所以三焦是独特之腑。
名曰三焦孤腑。
三焦为营卫气机运行道路,与胆相连。
主要是通调水道,保持水液气化运行通畅。
因此与膀胱有密切关系。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联(相表里)。
三焦又与肾气相通,所以三焦统领肺肾二脏。
《灵枢。
营气篇》说:“气从太阴出。
合手少阳三焦经,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胆经。
”三焦: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1、雾:指上焦心肺,散布滋养物质,如雾露一样。
是说上焦主要功能司呼吸、主血脉,两则配合,将饮食精气,敷布全身,温养肌肤,筋骨,通调腠理;2、沤:指中焦脾胃,对食物浸渍、腐熟、吸收。
是指中焦腐熟水谷,并将营养物质化为营血,作用如酿酒一样。
3、渎:指下焦肾,大小肠膀胱,如沟渠,能排泄二便。
是指下焦泌别清浊,水谷糟粕排出,渎:水浊下流之意,如排水渠道,疏通流畅一样;三焦总司气化作用。
二、三焦病理外邪侵少阳,肝胆气火上逆上亢,见口苦,咽干,目眩。
邪犯胆腑,则胆气不得下降,致胃气上逆。
《灵枢》说,“邪在胆,逆在胃。
”故见心烦喜呕,不欲饮食,消化功能失常。
若邪犯少阳,气机不畅,升降不利,见胸胁苦满证。
痛在上焦膈上,多为心肺胸膈简病;痛在中焦脘部,多为脾胃简病;痛在下焦及脐下,多为肝肾大小肠,膀胱间病;1、上焦:主要包括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手太阴肺经的症状是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脉不缓不紧而动数。
如果逆传至手厥阴心包络,便出现,舌色绛赤,烦躁口渴,甚则神昏谵语,夜寐不安,舌蹇jian(不利)肢厥等现象。
2、中焦:主要包括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
阳明主燥,太阴主湿,如果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日晡益甚,汗出,脉大,面目俱赤,呼吸气粗,大便秘,小便涩,口燥渴,舌苔老黄,甚或黑有芒刺,便是中焦足阳明胃经的症状。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重点:复习要点
>>卫气营血证的辨证要点
>>卫气营血证的分类及各证的临床表现
>>卫气营血证的治法、方药、方剂组成
>>卫气营血证的传变及意义
>>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外感温热病
重点:卫气营血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卫分证发热而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
气分证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数
营分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绛、脉细数
血分证身热夜甚,昏狂谵妄,斑疹紫暗,出血动风,舌深绛,脉细数
卫分证
重点:鉴别要点
风热犯卫证——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
燥热犯卫证——发热恶寒、咳嗽少痰、咽干鼻燥
重点:治法方药
风热犯卫证——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银翘散
燥热犯卫证——辛凉甘润,轻透肺卫——桑杏汤
气分证
重点:鉴别要点
邪热壅肺证——身热而不恶寒,咳喘,舌红苔黄,脉数
热扰胸膈证——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
热结肠道证——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
重点:治法方药
邪热壅肺证——清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
热扰胸膈证——清宣郁热——栀子豉汤
热结肠道证——通大肠之秘,泄小肠之热——导赤承气汤
营分证
重点:鉴别要点
热灼营阴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斑疹隐隐
热陷心包证——身灼热、神昏谵语
重点:治法方药
热灼营阴证——清营泄热。
兼表者,佐以透表——清营汤
热陷心包证——清心开窍——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
血分证
重点:鉴别要点
热盛动血证——身体灼热,躁扰不安,斑色紫黑
热盛动风证——身热壮盛,甚则狂乱、神昏
热盛伤阴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
重点:治法方药
热盛动血证——凉血散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
热盛动风证——凉肝息风——羚角钩藤汤
热盛伤阴证——育阴清热——黄连阿胶汤
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重点:顺传与逆传
顺变:卫分——气分——营分——血分
标志:温病由浅入深的演变规律
逆变:邪入卫分后,不经气分阶段直接深入营分、血分
标志:病情更加急剧、重笃
以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为辨证要点的属于
A.邪热壅肺证
B.邪扰胸膈证
C.风热犯卫证
D.热结肠道证
E.燥热犯卫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热结肠道证临床表现日晡潮热,腹满胀痛,拒按,便秘,尿色红赤,小便不畅。
辨证要点:本证以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为辨证要点。
患者身热,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舌苔微黄,脉数,其临床意义是
A.热灼营阴证
B.热陷心包证
C.邪热壅肺证
D.热扰胸膈证
E.热结肠道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热扰胸膈证表现身热,心烦懊侬,坐卧不安,舌苔微黄,脉数。
辨证要点:本证以心烦懊侬、坐卧不安为辨证要点。
三焦辨证
重点:复习要点
>>三焦辨证所概括的病证
>>三焦病证的临床表现
>>三焦病证的治法、方药、方剂组成
>>三焦病证的传变及意义
>>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热病辨证方法
重点:上中下三焦的病位及临床表现
病位症状
上焦肺、心包发热汗出、咳嗽气喘、神昏谵语
中焦大肠、脾胃发热口渴、腹满便秘、身热不扬、呕恶脘痞、便溏
下焦肝肾身热颧红、手足蠕动或瘛疭、舌绛苔少
上焦病证
重点:鉴别要点
>>邪袭肺卫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邪热壅肺证——身热、咳喘、苔黄
>>湿热阻肺证——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邪陷心包证——神昏、肢厥、舌绛
>>湿蒙心包证——神志时清时昧、舌苔垢腻
重点:治法方药
邪犯肺卫证——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银翘散、桑菊饮
肺热壅盛证——清热宣肺——麻杏石甘汤
湿热阻肺证——芳香辛散,宣气化湿——三仁汤
重点:治法方药
热陷心包证——清心开窍——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紫雪丹
湿蒙心包证——清热化湿,豁痰开窍——菖蒲郁金汤合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中焦病证
重点:鉴别要点
阳明热炽证——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阳明热结证——潮热、便秘、苔焦燥、脉沉实有力
湿热中阻证——身热、脘痞、呕恶、苔腻
湿热积滞肠腑证——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黄浊
重点:治法方药
阳明热炽证——清热生津——白虎汤
阳明热结证——软坚攻下泄热——调胃承气汤
湿热中阻证——辛开苦降,清化湿热——王氏连朴饮
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证——导滞通下,清热化湿——枳实导滞汤下焦病证
重点:鉴别要点
肾精耗损证——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
虚风内动证——手指蠕动,甚或瘛疭,舌干绛而萎,脉虚
重点:治法方药
肾精耗损证——滋补肝肾之阴——加减复脉汤
虚风内动证——滋阴息风——三甲复脉汤或大定风珠
三焦病证的传变
重点:顺传与逆传
>>顺传:上焦手太阴肺经——中焦——下焦
标志: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
>>逆传:肺卫——心包
标志:邪热炽盛,病情重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