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 格式:docx
- 大小:71.78 KB
- 文档页数:2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1.V型折弯计算公式:
V型折弯是最简单的一种折弯方式,常见于薄板的折弯加工。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展开长度=折弯线长度×π×弯曲角度/180
其中,折弯线长度指的是两个折弯边缘之间的直线距离,弯曲角度指的是两个折弯边之间的夹角,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
2.U型折弯计算公式:
U型折弯是将平板折弯成U形的一种方式,常见于制作箱体或管道。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展开长度=π×R×弯曲角度/180+2×t×弯曲角度/180
其中,R是U型折弯的半径,t是平板的厚度。
3.槽型折弯计算公式:
槽型折弯是在平板上制作一条槽,将其折弯成一种特定形状的方式,常见于制作复杂曲线形状的零件。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展开长度=(2×L×e/h+π×R)×弯曲角度/180
其中,L是槽的长度,e是槽的宽度,h是平板的厚度,R是槽的曲率半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折弯展开计算公式只是一种近似的计算方法,实际折弯过程中还会受到材料的弹性变形、弯曲工具的半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90°折弯(一般折弯)展开的长度为:L=LL+LS-2t +系数a系数a的经验值如下表压死边如图11。
压死边是两层重叠在一起的折弯形状,通常用来起加强作用,因此2。
0mm以上的板很少见压死边。
它也需要用特殊折弯模具成形,而且要分为两道以上的工序才能成形,压死边折弯的展开长度计算公式为:3.压筋(1)倾斜压筋如图12此压筋为一斜面,一般H值较小,其展开长的计算式为:L = A+B+C+0.2注:A、B、C = 内尺寸,0.2=补偿值(2)直角压筋如图13压筋边为直立边,一般其C值较大,展开长的计算式为:L = A+B+C-4T+2a+0.5注:A、B = 外尺寸C = 包括两层板厚的高度a = 90°折弯的系数0.5 = 补偿值(3)平行压筋如图14,压筋最大值仅为H=2t,其展开长度的计算式为:L = A+B+H+0.2注:A、B = 内尺寸;H = 压筋高度;0.2= 补偿值。
*由于压筋高度主要靠增减压筋模具的调整片来保证,并且操作员各自的经验不尽相同,因此有时会出现折弯后虽然高度达到要求,但整体展开尺寸过大或过小的情况,这时要根据实际的偏差来调整。
折弯展开系数:折弯系数就是板材在折弯以后被拉伸的长度.材料不同,板厚不同,采用的折弯模具不同,折弯系数也不同。
折弯展开系数就是有经验的模具设计师,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反复验证而总结出来的数据化的东西,后来的模具设计师可以直接套入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到折弯结构的展开平板尺寸了。
基于此点,冲压折弯展开系数就是为了模具设计师计算展开尺寸而总结的,不管是哪个模具设计者都可以加以利用。
1.5厚铝板折弯后展开面积计算
要计算1.5厚铝板折弯后的展开面积,需要考虑折弯角度和材料的弹性变形。
下面是计算步骤:
1.确定折弯角度:
首先,确定1.5厚铝板的折弯角度。
折弯角度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或根据工艺规范来确定。
2.计算展开长度:
根据折弯角度和铝板的厚度,计算展开长度。
假设折弯角度为α度,则展开长度L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L=2πr×(α/360),
其中,r为折弯半径。
在实际应用中,折弯半径一般取铝板厚度的2-3倍。
3.计算展开宽度:
展开宽度取决于铝板的原始宽度。
如果铝板没有发生拉伸或收缩,展开宽度与原始宽度相等。
4.计算展开面积:
展开面积可以通过展开长度L和展开宽度W的乘积得到:
展开面积=L×W。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是基于理想情况下的近似值,实际结果可能会受到材料的弹性变形和工艺因素的影响。
为了准确计算展开面积,建议在实际操作中使用数控机床或专业软件进行计算,以获得更精确的结果。
总结起来,要计算1.5厚铝板折弯后的展开面积,需要确定折弯角度,并利用展开长度和展开宽度的乘积来计算展开面积。
展开计算根据你们的折弯机的下模具所定,一半是标准的是板厚的八倍左右,1MM的板子用V8的模具,2MM用V16的,,,,,,,,,,如果板子薄,选择大的下模折的话,折出来的外R就比较大,根据客人定,钢的情况1MM的板厚用V8的下模折的话C是2.1左右1.5的用V12折C是3左右,2MM 用V16的折的话是4,3MM用V25折的话是6.我说的是90度的情况下,但是根据板厚折出来的尺寸不一样的,你就记住实际板的厚度比实际薄的话出的两边的尺寸都要短,厚的话要长,公式是,(外尺寸+外尺寸)-C*折弯的次数,本人刚刚发现这论坛,,哈哈,,希望以后和大家一起探讨,,,.....不可用中间层,我已经试过,对于5mm以下的板适合,对于5mm的板都不是很准确,尤其对于8mm以上差距还是很大的也发一个简易计算公式,大家别丢砖头啊!展开尺寸-L;折弯角-β;厚度-T;半径-R1。
0°≤β≤90°L=A+B-2(R+T)+(R+T/3)*(180-β)Π/1802.β=90°L=A+B-0.429R-1.47T3.90°≤β≤150°L=A+B-2(R+T)tan[(180-β)/2]+(R=T/2)(180-β)Π/1804.150°≤β≤180°L=A+B展开计算的方法没有准确地公式,它和材料本身的拉伸强度及模具的间隙都有关系。
我们的做法是:中经尺寸减去弯角弧长(中径)的20%到30%。
利用计算出来的材料作一次试验,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差的比较大,调整弯角弧长尺寸。
如果差的比较小,就通过调整模具的间隙解决。
一般设计时应考虑翻边和拉伸的误差,对翻边和拉伸处的尺寸选择宽松些。
在特定环节对尺寸要求比较严时,考虑展开尺寸给的稍微大一点,成型后修整到要求尺寸。
影响成型后的尺寸有多种原因,对零件的质量波动太大,对于要求比较严格的尺寸很难控制。
例如:材料厚度一致性的影响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模具间隙影响模具精度和设备的影响环境的影响等等上面说的是用模具翻边的方法,如果用人工翻边,展开尺寸更难计算。
一、折床工作原理折弯就是将上、下模分别固定于折床的上、下工作台,利用液压伺服电机传输驱动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结合上、下模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板材的折弯成形。
二、展开的定义和折弯常识★折弯展开就是产品的下料尺寸,也就是钣金在折弯过程中发现形变,中间位置不拉伸,也叫被压缩的位置长度,也叫剪口尺寸。
★折弯V槽选择公式:当R=0.5时,V=5T;当R>0.5时V=5T+R 折弯展开会根据上模和下模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更换模具时必须考虑进去。
★折床的运动方式有两种:上动式:下工作台不动,由上面滑块下降实现施压;下动式:上部机台固定不动,由下工作台上升实现施压。
★工艺特性1.折弯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由内到外进行折弯;由小到大进行折弯;先折弯特殊形状,再折弯一般形状。
2.90°折弯及大于90°小于180°折弯选模:一般在SOP没有特殊要求或没有特殊避位的最好选用刀口角度为88°或90的折弯上模,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折弯角度的稳定性。
三、折弯展开尺寸计算方法,如右图:<1>直角展开的计算方法当内R 角为0.5时折弯系数(K )=0.4*T ,前提是料厚小于5.0MM ,下模为5TL1+L2-2T+0.4*T=展开<2>钝角展开的计算方法如图,当R=0.5时的展开计算A+B+K=展开K= ×0.4a=所有折弯角度1800-2 900<3>锐角展开的计算方法900折弯展开尺寸=L1+L2-2T+折弯系数(K),如右图:当内R角为0.5时折弯系数(K)=0.4*T,L1和L2为内交点尺寸展开=L1+L2+KK=( 180—@) /90 *0.4T<4>压死边的展开计算方法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小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
先用 4.4.1所选的模具将折弯角度折到约300-650.展开死边=L1+L2-0.5T<5>压U边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的小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
折弯展开系数:
折弯系数就是板材在折弯以后被拉伸的长度.材料不同,板厚不同,采用的折弯模具不同,折弯系数也不同。
折弯展开系数就是有经验的模具设计师,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反复验证而总结出来的数据化的东西,后来的模具设计师可以直接套入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到折弯结构的展开平板尺寸了。
基于此点,冲压折弯展开系数就是为了模具设计师计算展开尺寸而总结的,不管是哪个模具设计者都可以加以利用。
折弯展开尺寸计算:
一,R角相对壁厚很小的情况下按照折弯扣除算比如1个厚度扣除1.75(每个公司的一般根据具体经验定)2个厚度扣除3.5等。
二,R角很大时,以中位线(即内外两条线的中心线)作为展开尺寸。
钣金折弯跟展平时,材料一侧会被拉长,一侧被压缩,受到的因素影响有:材料类型、材料厚度、材料热处理及加工折弯的角度。
PROE折弯系数计算公式:
PROE在进行钣金的折弯和展平时,会自动计算材料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
计算公式如下:
L=0.5π×(R+K系数×T)×(θ/90)
L:钣金展开长度(Developed length)
R:折弯处的内侧半径(Inner radius)
T:材料厚度
θ:折弯角度
Y系数:由折弯中线(Neurtal bend line)的位置决定的一个常数,其默认值为0.5(所谓的“折弯中线”)。
可在config中设定其默认值initial_bend_factor
在钣金设计实际中,常用的钣金展平计算公式是以K系数为主要依据的,范围是0~1,表示材料在折弯时被拉伸的抵抗程度。
与Y 系数的关系如下
Y系数=(π/2)×k系数。
厚板折弯展开计算公式厚板折弯展开计算公式是指在对厚板进行折弯时,为了计算展开后的长度和角度等参数所需使用的公式。
折弯是金属加工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使材料在它所需要的地方变形,在形状和强度方面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组件。
在折弯的过程中,为了精确计算展开时的尺寸和角度等参数,需要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
在想要计算展开长度时,首先需要计算选定的折弯角度,以及折弯线的位置和长度。
然后,将这些参数代入公式计算出展开后的长度。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展开长度=L+K(Y-A)其中,L为折弯线两侧的平均长度;K为折弯角度,其计算公式为:K=π/180×(R+t×Kf)其中,R为折弯机的半径,t为材料的厚度,Kf为一个实验值,等于1.33。
Y为折弯线到材料另一端的距离,A为折弯角的切线长度。
如果想要计算折弯后的角度,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折弯角度=180/π×arcsin(A/R+t/2)其中,R为折弯机的半径,t为材料的厚度,A为折弯角的切线长度。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折弯后的角度,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厚板折弯展开计算公式,称为K-公式。
K-公式用于计算带有缺边的厚板展开后的长度、角度和弯曲半径等参数,其公式如下:展开长度=2×L+(π/2-2×β+sin2β)×H其中,H为缺边尺寸;β为角度,计算公式为:β=arctan[(t/2)÷(R-H)]其中,t为材料的厚度,R为折弯机的半径。
在实际使用中,厚板折弯展开计算公式有多种形式,不同的公式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折弯方式。
因此,在进行厚板折弯展开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式,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才能保证折弯后的材料尺寸和角度与设计要求相符,确保整个加工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一、折床工作原理
折弯就是将上、下模分别固定于折床的上、下工作台,利用液压伺服电机传输驱动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结合上、下模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板材的折弯成形。
二、展开的定义和折弯常识
★折弯展开就是产品的下料尺寸,也就是钣金在折弯过程中发现形变,中间位置不拉伸,也叫被压缩的位置长度,也叫剪口尺寸。
★折弯V槽选择公式:当R=0.5时,V=5T;当R>0.5时V=5T+R折
时折弯系数(K)=0.4*T,
前提是料厚小于5.0MM,
下模为5T
L1+L2-2T+0.4*T=
展开
<2>钝角展开的计算方
法
如图,当R=0.5时的展
开计算
A+B+K=展开
×0.4
a=,
L1
和3000-650.
展开=L1+L2-0.5T
<5>压U 边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
300的小尖刀,下模根据SOP 及材
料厚度选择V 槽角度为300的下模。
1800-2 900
死边
先根据U 边间隙高度选用合适的R 上模(选用上模时注意:U 边间隙多大就选用与高度最接近的R 上模),再用压平模
压平,压平时U 边间隙内垫与间隙高度一样的材料。
当H <2.0T 时的计算方法
展开=L1+L2-0.4T+0.75*H
当H
如图时,按2当H ≤2T ,展开=L1+L2+K+(H-T)*0.7
当K <2T,H ≤T 时,展开=L1+L2+K+0.15T
压U 型
R C.+弧长
/180*180-@ <8>其他不常用的展开一般根据以往的实际操作来定(如大于5.0铜等)。
具体见系数表 图
6.2。
折弯:折弯(Bending)—金属板料在折弯机上模或下模的压力下,首先经过弹性变形,然后进入塑性变形,在塑性弯曲的开始阶段,板料是自由弯曲的·随着上模或下模对板料的施压,板料与下模V型槽内表面逐渐靠紧,同时曲率半径和弯曲力臂也逐渐变小,继续加压直到行程终止,使上下模与板材三点靠紧全接触,此时完成一个V型弯曲,就是俗称的折弯。
折弯展开系数:折弯系数就是板材在折弯以后被拉伸的长度.材料不同,板厚不同,采用的折弯模具不同,折弯系数也不同。
折弯展开系数就是有经验的模具设计师,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反复验证而总结出来的数据化的东西,后来的模具设计师可以直接套入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到折弯结构的展开平板尺寸了。
基于此点,冲压折弯展开系数就是为了模具设计师计算展开尺寸而总结的,不管是哪个模具设计者都可以加以利用。
作用:当拿到客户提供的产品零件图纸开始设计模具图纸时,第一步就是要将折弯结构以逆向方式一步一步展开成平板结构,平板结构部分再运用冲裁方式进行冲压,而折弯结构则是在冲裁成的结构基础上通过设计折弯模具结构,从而达到客户要求的弯曲结构。
作为一个模具设计者来说,设计模具当然不仅仅只考虑客户图纸要求的结构就行了,还需要达到客户图纸要求的尺寸公差要求,即精度也要达到客户的需求。
在这里最难以保证也最考验模具设计师的就是冲压折弯展开相关尺寸的准确度了。
而冲压折弯展开系数就是有经验的模具设计师,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反复验证而总结出来的数据化的东西,后来的模具设计师可以直接套入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到折弯结构的展开平板尺寸了。
基于此点,冲压折弯展开系数就是为了模具设计师计算展开尺寸而总结的,不管是哪个模具设计者都可以加以利用。
注意重点:冲压折弯展开系数表的使用时的注意重点冲压折弯展开系数表如右表,是根据不同的材质不同、用板厚和折弯内R的比值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系数大小。
根据以上原理,模具设计者在选用折弯系数时,务必先要看是什么材质,然后再看计算内R除以板厚的大小,然后对应右表进行选择折弯系数。
折弯板厚的展开尺寸计算
展开尺寸是指将折弯板折叠成平板后的尺寸,通常包括长度和宽度两个方面。
计算折弯板的展开尺寸时,需要考虑板厚、折痕角度和折痕位置等因素。
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折弯板的厚度:首先,需要确定折弯板的厚度,这决定了展开尺寸的大小。
2、测量折痕角度:其次,需要测量折痕角度,这决定了展开尺寸的形状。
折痕角度一般可以通过折弯板的图纸或CAD模型获得。
3、确定折痕位置:接下来,需要确定折痕的位置,这决定了展开尺寸的长度。
折痕位置一般可以通过折弯板的图纸或CAD模型获得。
4、计算展开尺寸:最后,根据折弯板的厚度、折痕角度和折痕位置,使用对应的公式计算展开尺寸。
具体的,展开尺寸的长度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计算:
L = L0 + 2h / tan(θ)
其中,L0表示折弯板的原始长度,h表示折弯板的厚度,θ表示折痕角度。
展开尺寸的宽度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计算:
W = W0 + 2h / sin(θ)
其中,W0表示折弯板的原始宽度,h表示折弯板的厚度,θ表示折痕角度。
注意,上述公式仅适用于单折的情况,如果是多折的情况,则需
要对每条折痕分别进行计算,再将所有折痕的贡献加起来得到最终的展开尺寸。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计算出折弯板的展开尺寸。
这对于制造折弯板、设计折弯板的产品以及制定折弯板的生产工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折弯展开计算是指在金属板材折弯加工中,根据折弯后的尺寸、角度和折弯半径,计算折弯前的展开尺寸的过程。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保证折弯零件的精度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折弯展开计算公式,包括V型模以及U型模的情况。
1.折弯展开公式(V型模)折弯展开公式是指在使用V型模进行折弯加工时,根据折弯后的尺寸、角度和折弯半径,计算折弯前的展开尺寸的公式。
(1)折弯夹角θ的展开长度L:L=π×R×(θ/180)其中,R为折弯模的半径,θ为折弯夹角。
(2)计算折弯后的尺寸到折弯前展开尺寸的换算公式:展开长度L = 折弯后尺寸A / cos(θ/2) - t × tan(θ/2)其中,A为折弯后的尺寸,t为金属板材的厚度。
2.折弯展开公式(U型模)折弯展开公式是指在使用U型模进行折弯加工时,根据折弯后的尺寸、角度和折弯半径,计算折弯前的展开尺寸的公式。
(1)折弯夹角θ的展开长度L:L=π×R×(θ/180)+2×K其中,R为折弯模的半径,θ为折弯夹角,K为弯曲K值,表示形态因素对弯曲角度的影响。
(2)计算折弯后的尺寸到折弯前展开尺寸的换算公式:展开长度L = 折弯后尺寸A / cos(θ/2) - t × tan(θ/2) + 2 × K其中,A为折弯后的尺寸,t为金属板材的厚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在单一平面上进行折弯的情况,并且假设材料具有理想的弹性模量和应力-应变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回弹和材料的特性因素,如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强度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专业的折弯展开计算软件进行折弯展开计算,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这些软件不仅提供了更精确的计算方法,还考虑了更多的材料和工艺因素,提供了更全面的计算结果。
综上所述,折弯展开计算是金属板材折弯加工中的重要环节,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对于保证折弯零件的精度和质量至关重要。
1 目的
统一展开计算方法,做到展开的快速准确.
2 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3计算方法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备注:
a标注公差的尺寸设计值:取上下极限尺寸的中间值作为设计标准值.
b孔径设计值:一般圆孔直径小数点取一位(以配合冲头加工方便性),例:3.81取3.9.有特殊公差时除外,例:Φ3.80+0.050取Φ3.84.
c 产品图中未作特别标注的圆角,一般按R=0展开.
说明:
1以上攻牙形式均为无屑式.
2抽牙高度:一般均取H=3P,P为螺纹距离(牙距).
3.内径:M3 Φ2.75 M3.50 Φ3.20 M 4 Φ3.65 #6-32 Φ3.10。
展开的计算法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K因子计算方法:
K系数是指钣金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与钣金厚度之间的比率。
通常,金属薄板的外层会受到拉应力的拉伸,而内层会因压应力而缩短。
在内层和外层之间有一个纤维层,称为中间层。
根据中性层的定义,弯曲部分的毛坯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展开长度。
因为在弯曲过程中坯料的体积保持不变,所以变形大时中性层将向内移动,这就是为什么不能仅使用横截面的中性层来计算展开长度的原因。
如果中性层的位置用P表示(见图1),则可以表示为
其中R为内弯曲半径/ mm;t为材料厚度/ mm;K是中性层位移系数。
图1中性层位置
钣金弯曲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根据中性层展开的原理,毛坯的总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直线部分和弧形部分的长度之和。
弯曲部分
图2钣金弯曲图
其中,l是零件的总展开长度/ mm;α是弯曲中心角/(°);L1和L2分别是超出弯曲部分的起点和终点的部分的直线端长度/ mm。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确切的弯曲展开长度。
可以看出,只要确定参数k,就可以计算出l,并且参数K取决于钣金厚度T和内部弯曲角度R。
通常,当R / T为0.1、0.25、0.5时,1、2、3、4、5,≥6,相应的K因子分别为0.23、0.31、0.37、0.41、0.45、0.46、0.47、0.48、0.5-通用零件的R / T值均在1,因此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计算出的钣金弯曲的展开长度仍然非常准确。
对于R / T≥6的情况,金属板在弯曲时不会再次变形,因此中性层等于中心层,并且K因子相应地变为0.5。
计算相对容易。
唯一的影响是弯曲过程中的回弹问题。
这种繁琐的计算最适合计算机完成。
下面的三维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NX,Pro / E,CATIA等也引入了钣金模块,并且K系数已成为这些软件的首选参数,K系数的合理选择大大地减少了流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