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9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必修一◆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授课教师:刘卫霞◆授课对象:汉川街小学二年级学生【课程总目标】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知道除法的含义,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程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图形与变换(3课时)剪一剪…………………………………………1课时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六、克和千克(2课时)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有多重…………………………………………1课时九、找规律(4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内容标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及用法。
数学(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材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适用年级:二年级学生授课时间:85课时设计教师:课程背景和内容: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在分类与统计、乘法、分物体、认识小括作用、表内除法以及认识100以内数的的知识经验进行安排教学的,包括以下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教材提供了丰富感性的素材更加体现知识的形成与探究、注重操作与实践、亲身体验并且非常重视数感。
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
在学习方面:二年级的学习,最主要的还是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如果学习习惯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
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关键。
课标相关表述:1、数与代数:(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2)能熟练口算表内除法和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结合具体情境,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与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2、图形与几何(4)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现象。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3、统计与概率(5)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信息。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概况】【课程说明】(一)数与代数1. 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
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
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科目名称二年级数学课程类型基础课程设计人二年级数学老师课程名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学校适用年级二年级总课时数60课时日期编写依据依据一基于课程标准的分解一、本学段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4、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5、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臵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6、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7、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8、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9、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10、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11、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1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1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14、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本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年级是小学阶段的第二学年,本册教材,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
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验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依据二基于学材的研究一、学材整体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尚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设计教师:日期2012.1 适用年级:二年级本册内容包括: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二);图形与变化;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加法和除法;统计;找规律;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共四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学两步应用题。
(教科书第四页)课程实施:(1)复习;(2)新授;(3)巩固练习;(4)全课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和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课程实施:(1)复习;(2)新授;(3)巩固练习;(4)全课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科书第8页例3.教学目标:学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课程实施:(1)复习;(2)新授;(3)巩固练习;(4)全课小结;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巩固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
教课书第10页练习二教学目标:熟练掌握用乘加和乘减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课程实施:(1)复习;(2)新授;(3)巩固练习;(4)全课小结;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共五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共五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平均分”。
教科书第12~14页的例1和例2.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课程实施:(1)复习;(2)新授;(3)巩固练习;(4)全课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
(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课程实施:(1)复习;(2)新授;(3)巩固练习;(4)全课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科书第18页例题4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课程实施:(1)复习;(2)新授;(3)巩固练习;(4)全课小结;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青岛版二下数学课程纲要
青岛版二下数学课程纲要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有助于孩子们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青岛版二下数学课程中,我们将通过有趣的故事、游戏和实践中,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二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数的概念和运算:孩子们将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负数等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 几何学:孩子们将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并学习如何测量和绘制几何图形。
3. 测量和量的概念:孩子们将学习如何测量长度、容量和重量等量的概念,并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和测量数据。
4. 时间和日期:孩子们将学习如何读取和表示时间和日期,并学习如何安排时间和计划活动。
5. 概率和统计学:孩子们将学习概率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随机事件、概率分布和统计量等。
在课程中,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练习、游戏和实验等,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同时,我们也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拓展:
除了以上课程内容,数学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重要性,如数学思维、数学应用和数学文化等。
在青岛版二下数学课程中,我们也将鼓
励孩子们学习和探索这些方面。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
因此,在课程中,我们也将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图片、模型、动画等,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课程纲要单元一: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学生将学会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单元二:数的比较和排序本单元中,学生研究了数的比较和排序。
通过比较数的大小,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序,并能够解决一些有关大小关系的问题。
单元三:加法与减法的综合应用在本单元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他们将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四:分组和对半分本单元中,学生将研究分组和对半分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分组和对半分,他们能够理解数的分配和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解决一些与分组和对半分相关的问题。
单元五:乘法的初步认识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他们将研究如何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与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六:整十和整百的乘法本单元中,学生将研究整十和整百的乘法。
他们将学会如何进行整十和整百的乘法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与整十和整百的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七:简便算术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研究一些简便的算术方法。
通过掌握这些方法,他们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与简便算术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八:时间和日历本单元中,学生将研究时间和日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他们将学会读取时间和使用日历,并能够解决一些与时间和日历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九:图形的认识和制作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研究图形的基本形状和制作方法。
他们将学会认识和制作一些常见的图形,并能够解决一些与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十:计数与统计本单元中,学生将研究计数和统计的方法。
通过统计数据,他们能够了解事物的数量和频率,并能够解决一些与计数和统计相关的实际问题。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课程纲要的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名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教材:人教版开发教师: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时间:2015年3月7日一、课程目标:1、数与代数: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并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用算盘数数和计数;认识近似数,并能说出某个数的近似数;会进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能用万以内的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会辨认轴对称图形,并能动手剪出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3、量的计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会估计物体有多重,知道1千克=1000克4、统计与概率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分析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预测和提出建议。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二、课程内容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3课时)平均分(3课时)除法(3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6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5课时)轴对称图形(1课时)平移和旋转(2课时)剪一剪(1课时)练习课(1课时)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8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解决问题(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五单元:混合运算(8课时)混合运算(4课时)解决问题(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9课时)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解决问题(4课时)小小设计师(1课时)第七单元:万以内的认识(15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比较大小(3课时)整百、整千加减法(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八单元:克和千克(4课时)认识克(1课时)认识千克(1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练习二十(1课时)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3课时)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三、课程实施建议:1. 数与代数学生可以从自己身上、教室里去发现身边的事物能用“数”来表示。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科目名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时:60课时一、学情分析:在经过了一个半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
另外,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再加上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课堂行为规范不好,不会安静地听课,书写不规范,这都给本学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1、数与代数:会用语言描述除法的含义,说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会说出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会准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会计算有余数除法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较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会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说出万以内数的组成,会用符号和语言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会说出万以内的近似数;会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整千加减法;会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结合具体情景会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会说出克和千克,并用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图形与几何:会判断并剪出轴对称图形;会判断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会举例说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3、统计与概率:学生借助学习经验,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综合与实践运用:借助生活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思考交流,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两步计算的问题,会说出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授课时间:64课时授课教师:二年级数学老师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课程目标:数与代数: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空间与图形: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量的计量:7.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统计与概率:8.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课程内容: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3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3课时)除法(3课时)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6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4课时)1.锐角和钝角(1课时)2.平移和旋转(2课时)3.剪一剪(1课时)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6课时)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2.解决问题(2课时)3.整理和复习(2课时)第五单元:混合运算(8课时)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1课时)。
(完整版)最新⼈教版⼆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学数学基础型课程教学教材:⼈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年级下册总课时数:单元学习 54课时实践活动 2课时总复习 4课时总计 60课时⼀、课程⽬标:数与代数: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较万以内数的⼤⼩,能⽤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百、⼏⼗加、减⼏百⼏⼗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乘法⼝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常⽣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括号的作⽤,会在解决问题中使⽤⼩括号,会在解决问题中使⽤⼩括号。
空间与图形:5、初步感知对称、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格纸上将⼀个简单图形沿⽔平⽅向或竖直⽅向平移。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
量的计量:7、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 千克=1000 克。
统计与概率:8、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简单的⽅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个5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简单的分析。
⼆、课程内容:根据《⼩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课程内容进⾏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三、实施建议:(⼀)教学⽅式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
3、给学⽣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一、整数1.1 正整数和负整数- 认识正整数和负整数- 掌握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大小比较- 运用正整数和负整数解决实际问题1.2 加法与减法-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1.3 数轴与整数运算- 了解数轴的概念与作用- 运用数轴进行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 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二、分数2.1 分数的概念与表示- 理解分数的概念- 掌握分数的表示法和读法- 进行分数的化简和比较2.2 分数的加减法- 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2.3 分数与整数- 理解带分数的概念- 进行带分数和整数的运算- 运用带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三、几何图形3.1 点、线和面- 理解点、线和面的概念- 能够画出简单的点、线和面3.2 平行线与垂直线- 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 能够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3.3 三角形与四边形- 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概念- 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和四边形3.4 镜面对称与旋转对称- 理解镜面对称和旋转对称的概念- 能够找出镜面对称和旋转对称的图形四、时间和金钱4.1 时钟和时间- 能够读表并解释时间- 进行时钟的加减计算4.2 周期和日期- 了解星期、月份和季节的概念- 能够计算日期的差别4.3 金钱与货币- 认识各种货币的图案和面值- 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加减运算五、数据统计5.1 收集与整理数据- 学会收集数据- 能够用表格和图表整理数据5.2 图表的读取和分析- 能够读取和理解不同类型的图表- 进行简单的图表分析和推理5.3 概率与事件- 了解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进行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和判断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课程纲要,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系统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授课时间:67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通过已有知识经验,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通过前置学习,讨论算法,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通过分物品,感受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通过与直角对比,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通过搜集关于质量的资料,实际掂一掂、称一称,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了解统计的意义,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课程内容与实施】(一)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的实施课程内容课时课程资源学习活动课程纲要 1 引领学生学习课程纲要的内容及使用方法数与代数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 2 1.教材2.计数器等教具3.班班通中的学习资源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增强数感,提高估计意识和能力。
2.通过已有知识经验,经历数数的过程,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会比较大小。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估算的意义。
3.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读数、写数法则,以及比较大小的方法,全班交流。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3求近似数 1整理和复习1数的运算平均分 3 1.教材2.学具卡片1.在实际情境,通过分物品,感受平均分。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下册义务教育教科书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下册课时:69课时设计者:二年级数学学科组背景本册教材内容涉及数学课程内容的各个领域,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具体表现:数与计算的教学内容是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如表内除法、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和万以内的认识。
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
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学生在此学习除法笔算试商的方法,为学习多位数除法打下基础,也分散了学习的难点。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数。
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运动(一)”一章,包括简单的“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推理”介绍了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尝试、推理等活动解决简单的逻辑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期课程内容知识点散、多,难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但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养成踏实、细致的学习态度,应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下册义务教育教科书
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下册
课时:69课时
设计者:二年级数学学科组
背景
本册教材内容涉及数学课程内容的各个领域,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具体表现:
数与计算的教学内容是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如表内除法、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和万以内的认识。
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
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学生在此学习除法笔算试商的方法,为学习多位数除法打下基础,也分散了学习的难点。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数。
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运动(一)”一章,
包括简单的“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推理”介绍了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尝试、推理等活动解决简单的逻辑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期课程内容知识点散、多,难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但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养成踏实、细致的学习态度,应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
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内容与安排
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
1.课内教学资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
2.课外学习资源:利用配套教案、“畅言”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在生活中创造各种条件开发课程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活动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
识。
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
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
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活动的基础上,从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
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
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
学习乘法计算的目的是用它解决问题。
渗透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乘法计算教学与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结合编排,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的机会练习乘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
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
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评价
本学期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组成,成绩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性评价占70%。
若成绩低于60分,可申请补考。
一、过程性评价(30%)
过程性评价=课堂评价(10分)+作业评价(10分)+速算能力表现与
二、结果性评价(70%)
以单元学业水平测试(满分l00分)卷面成绩的70%计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