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课题:中国写意山水画鉴赏与根本技法

上课时间:20**年**月**日

课时:2课时〔90分钟〕

教学对象:高中普通班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理论讲解和示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

并掌握如何用笔、用墨和笔法和墨法具体的实践操作,以便在

日后的在临摹、写生和创作中加以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分类和各类山水画具体的特点。

通过讲解山水画特点让学生用哲学的思想去感悟山水画的意

象造型原则,笔墨表现形式和意境要素的生成以及对时空处理

特殊性和诗书画印的完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开展史使学生对山水画在中国绘

画史中的重要地位有所感悟,体会山水画悠久的历史,

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情感,崇高的审美理想、艺术追

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具:课本。山水画图片。

学具:课本。笔记本。

重点:山水画的开展,分类,特点以及根本技法。山水画的鉴赏方法。

难点:山水画的意向表现原则。意境要素的生成。山水画的鉴赏。

教学过程:

第一局部:写意山水画的相关根底知识

一:相关概念

1.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心的

情感〔区别于"工笔〞〕

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通过简练放纵的笔致着重表现描绘对象的意态风神的画法。写意画是国画的根本表现形式,与工笔画并称。分类:写意画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所谓的小写意,更倾向于水墨画法写物象之实,上接元人墨花墨禽的传统;而所谓的大写意,更倾向于以水墨

画法表现画家的主观感情,继承的是宋元的文人墨戏传统。

特点:不着眼于详尽如实、细针密缕地摹写现实,而着重以简炼的笔墨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和抒写画家主观的情致。写意技法

2.山水画: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风光为主体的绘

画。

二:开展

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绘画中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据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山水画就已经出现在丝织品和壁画上。从北壁画和东晋顾恺之的传世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来看,这时期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山水画的技法还比拟简单粗拙,往往"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正如唐彦远所说的:"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假设细饰犀栉,列植之状,则假设伸臂布指。〞可见这时期的山水画还很不成熟,是中国山水画形成的孕育期。中国山水画,经东晋顾恺之发端,历南北朝至隋唐,才逐渐摆脱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开展成为独立的画科。传为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真迹,画中人物只不过是点景而已。它一变六朝墨勾色晕法为勾线填色、重彩青绿法,开青绿山水之先河。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和进步。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的兴旺,社会的安定,以及绘画的世俗化,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并进入了繁荣兴盛的时期,因而有各种风格竞相出现的局面。总的说来,唐代山水画开创了两大流派:一派是青绿山水,它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传统表现技法,开展成为工细巧整、金碧辉映的风格,此即后世所称的"北宗山水〞,它以思训、昭道父子为代表。思训的传世作品有"江帆楼阁图",画以勾勒廓填为主,山石已略有皴斫。另一派是以吴道子为代表的水墨山水。相传唐明皇隆基曾令思训、吴道子各以嘉陵江为题在殿描绘壁画。"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可见吴道子独到的奔放笔法,超妙出群。从另一角度看,画家能集三百里风景于丈许壁画之,突破时空限制,得心应手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种能力的具备,本身就是山水画成熟的标志。所以彦远得出"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的结论。这个"变〞,标志着山水画已进入成熟期。继吴而起,王维是在唐代山水画开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他是著名的抒情诗人,由于政治上的挫折,他在艺术上寄托了恬淡闲适的思想。他开展了水墨山水画,描绘富于诗意的田园风光,融诗、画为一体,开场了中国绘画的文学化。从传为他作品的"辋川图"、"雪溪图"来看,山石画法已有渲染,尚无明显皴法。唐代另一位山水画家躁,其作品已失传,他的著名论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却流传至今,总括了古代绘画创作方面的最根本原则,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中国画的主客观关系。他的破墨法和王维的泼墨法,把线扩展到面,以墨代彩,突出了墨色的作用,使表现空间等方法有了进展,行笔也有了新的变化,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这一流派,后世称为"南宗山水〞。五代的代表画家为荆浩,他第一个将勾填、勾染法变成了"皴法〞,这是中国山水画技法的重大变革。他的"匡庐图"是一幅大型全景式构图的山水画,层次清楚,皴染兼备,气势雄浑。滕固在"唐宋绘画史"中说道:"盛唐以后山水画上长时期的努力与酝酿,它的成果终于在荆浩的作品中显现了。他是集了众长,他是诱起宋代山水画特别兴旺者之中的一人。〞山水画至宋代,已到达完全的成熟,是山水画空前兴旺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坛名家辈出,灿假设群星,画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首推董源、巨然、成、宽与郭熙。在风格上,董源与巨然一体,成与宽相近,是宋初山水画的两大流派,即"北方派〞和"南方派〞。北方派雄强挺拔,得陇山水之骨法,以成、宽、郭熙为代表。南方派"淡墨轻岚〞得江南山水之神气,以董源、巨然为领袖,后世认

为是南宗山水之正传。董源、成、宽被历史上并称为"北宋三大家〞。到了南宋,唐、松年、马远、夏珪崛起,号称"南宋四家〞,创水墨苍劲的新画风,把北派雄强挺拔的笔法与南派清润浑厚的墨法融为一体。

两宋的山水画犹如山花怒放,绚丽多彩,表现出画家们极大的创造才能。山水画的许多表现方法都创始于宋代。以皴法而言,董、巨创披麻皴,宽创雨点皴,米芾创米点皴,唐创大斧劈皴,均为后世所习用;以笔墨言,则干笔、湿笔、破墨、积墨、泼墨,诸法俱备;以布局言,则全景、边角都用。所以汤垕在"画筌"中说:"唐画山水,至宋始备。〞

山水画的理论在宋代也十分兴旺。荆浩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总结前人的理论,写了"笔法记",为水墨山水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郭熙的"林泉高致"、道醇的"山水纯",补充了荆浩理论,使之日臻完备。文人画理论的兴起,认为"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提倡山水画重意境、重神韵。这对于宋代及以后水墨山水的开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元代是山水画的重大转变期。从中国山水画的开展来看,表现形式由五代以前色彩为主,经过两宋色彩、水墨交相辉映时期,至元代则水墨占了画坛的统治地位。元初的孟钋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从实践中表达和开展了当时文人中普遍出现的重法轻意的美学思想,提倡作画以意为上、形为次,轻视理法,重视意趣,强调借绘画抒发个人的情怀,从师造化到法心源,这样就从思想理论上冲击了两宋以来相沿成风的旧画坛。从此,画风大变,不求形似,追求画中见我,并竭力讲究笔墨情趣、诗书画印结合等等,由此而形成的文人派写意山水画,雄踞画坛先后达几百年之久,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明代山水画从形式上看风格多样,出现复杂纷繁的流派,显示出山水画坛的兴旺;但沉着上看,却日益空泛,画家趋向于摹仿古人笔墨,因袭成风,有创造性的不多。明代前期,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势力最大,继承的是南宋马远、夏硅画风而无所创新;明代中期,以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明四家〞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统领山水画坛,上师董源、巨然,下接"元四家〞的衣钵,所画姑山水,一派古风,特别到了明代晚期,经董其昌等人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提倡复古,以临摹前人为能事,中国山水画艺术陷入步履古人的圈子而少有创造。影响所及,直到清初的四王〔王晕、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也都是如此,"摹古逼真便是佳〞。他们虽有泥古之弊,但在摹古之中也总结了前人在笔墨方面的不少经历心得,对于绘画遗产的整理与研究,不能说是毫无奉献。值得一提的是清初以"四画僧〞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为代表的在野派画家。他们以新安江流域和为据地,一扫临古之风,而开创写生之新径。他们不拘一格的画风使清代山水又出现新的顶峰.他们强烈的个性及其精深理论,对近代画坛影响极大。特别是石涛,既采前人之长,又写生活之真,画了许多与众不同的山水画。他在所著的"石涛画语录"中,提出"太古无法〞、"笔墨当随时代〞、"借古开今〞、"一画〞说、"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一系列创见,有力地冲击了几百年山水画坛的沉闷气氛,别开一条新路。

三:分类

就色与墨的关系而言,中国山水画可分为青绿、浅绛和水墨三类。青绿山水是以色为主的一种山水画格式;在水墨上赋以赭石为浅绛山水;水墨山水即是以水墨为主的山水画。青绿山水又有大青绿、小青绿和金碧山水之分。墨骨不显者为大青绿,在大青绿上填金底、勾金线者为金碧,墨骨显现、具有一定墨趣者为小青绿

1.水墨:以水墨为主,有时在墨中调入极淡藤黄或花青或赭石,略使墨色偏暖

或偏冷。

2、浅绛:分着山石的大小、上下、远近、反面,在四绿和少许赭石铺底后,用

花青色、赭黄色或赭色和以少许淡墨色相间的罩上去,使它青、黄、

黑三色相间或辉映成章。

3、小青绿:在浅绛色的根底上加重石绿色或在纯绿色根底上加重二绿三绿四绿分量,而后择其山石间的重心所在,加以石青。

4、大青绿:需在纸绢正反两面着色,它是青红绿黑多种色组成的,面上头青,

背后也用头青衬着面上,底色用花青铺,石绿用汁绿铺,背后仍用

石绿衬。

5、金碧形式:在大青绿格式的根底上,加以金色皴,或按阴阳勾框,加以金色

罩上,或在树叶上加金点勾,使全部调子和谐。

四:特点

〔一〕山水画的意象造型中国画的造型,不管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一直主"以意立象〞,而不是自然物象的完全模拟。这里的"意〞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物象的在规律和生命力;二是指画家的主观感受和情思。用这种"意〞去"立象〞,必然包含着主观与客观的因素。这里的"象〞既有客观的"形〞,也有主观的"象〞。所以,由客观的"形〞变为主观的"象〞这当中有一个加工改造过程,即是意象造型的过程。山水画意象造型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对自然景物形神的总体把握。东晋画家顾恺之不以自然物象的形似为满足,明确地提出"以形写神〞的主,把"传神写照〞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从此追求神似成为中国画造型方法上的准则,人物画家要刻画出人物的精神气质,花鸟画家要写出花木禽兽的勃勃生机,山水画家要描绘山川的神采气韵。为了一幅画的神似、意似,画家甚至采取"遗貌取神〞的表现手段,以到达神完意足的目的。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说:"画有三:一、绝似物象,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于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鱼目混珠,亦欺世盗名之画;三、唯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这是对意象造型核心容精辟的论述。〔二〕山水画的笔墨表现山水画在表现形式上的主要特征是笔墨的运用,如同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一样。笔墨不仅是画家表现自然物象的媒介,还是画家抒情达意的载体。也就是说,笔墨是主观世界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手段,画面川树木的神情生气完全是通过笔墨表达出来的。因此,历代画家十分注重笔墨,而且总结出完整的山水画用笔用墨的理论,讲究笔法、墨法,追求笔情墨趣之美。在用笔墨表现自然景物时,由于画家对客观物象的思想感情、感受不同,笔墨的表现就各不一样,就形成山水画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山水画笔墨之美还表现在以书法的笔意入画的形式美。中国有"书画同源〞的理论,从晋、唐时代起,画家就把书法艺术引进了绘画,使中国画的笔墨开展成为具有丰富形式趣味的、有艺术强度和力度的表现手法,更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三)山水画的意境要素山水画很讲究用笔用墨,同时也很注重意境的创造。所谓意境,就是山水画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境界。意境的构成,是外界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结果。也就是说,是画家面对自然山川,从触景生情到寓情于景,画景是为了抒情,用笔是为了达意,最后到达了情景交流、物我两融的境界。这就是意境创造的过程。这时,画中所描绘的已不是单的自然景物,而是"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两者交融在一起,倾注于画面,表达出画家的情愫和自然景物的神韵,由此而产生的意境,才能"夺人〞。山水画与诗的结合是唐代水墨山水画家王维开创的,使山水画赋有了诗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两者相得益彰,使画中意境味之无穷,更具有感人的

艺术魅力。〔四〕山水画的赋彩特色"随类赋彩〞是中国画设色的根本原则,这个"类〞即是指客观对象。但是画家更注意的却是色彩对人的感情的感染力,不拘于对象的自然色彩,而是按所表现的主题需要,对色彩进展主观的设计和创造。山水画的用色多数是在笔墨已完成根本造型之后进展,色彩是在这个根底上发挥作用的。在色与墨的关系上,既要"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还要"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又须"色中有墨,墨中有色〞,使色墨交相辉映、相辅相成。除大青绿重彩山水外,一般水墨山水着色与笔墨运用一样讲究用笔,要注意色彩浓淡干湿的变化,不宜平均填涂。这些都是中国山水画在设色上的特点。

〔五〕时空处理的灵活性山水画"意象造型〞的特点,决定了在章法布局上的"自由性〞,决定了它能够灵活地处理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突破了自然真实的限制,以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时空处理的灵活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意象时空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表现容的需要,突破空间的限制,将天南

地北的山川融为一体,也可以将水中陆地的景象巧妙地绘于同一画面;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还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将春夏秋冬风光置于一图,将日月星辰置于一景,让古代与现代在同一画面上共存。

2."三远〞及"散点透视〞的处理方法――所谓"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

高远就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三远〞是中国山水画特有的远近处理法,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灵活地处理空间关系的根底。在有些山水画的章法里,同一画面采取了三远中的几种方法来画。可以上半幅用平视法,下半幅用俯视法;也可以上半幅用高远法,下半幅用平远法。长卷等横幅形式的远近关系,常用"散点透视法〞,即画家的位置和视点是不固定的,可以上下、前后、左右移动,突破了空间制约来处理景物的表现方法。

高远法:由上而下去表现对象,使得画面山高势雄、气概威武。

深远法:由景前层层递进,深远无比,显得天宽地远。

平远法:屡次的由近向远平视并由层层平视景物相叠组成的画面。

3.空白背景

的处理方法――山水画在构图时,常留有大块空白,或上空,或下空,或

左空,或右空,也可中间空。白可以作为云烟回荡于空间,白也可以作为水流穿行于。空白留得好,不仅突出了主体,并且使整个画面因此显得灵活而生动起来。〔六〕山水画是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诗、书、画、印的结合,是在中国画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审美需求。如果一画没有题款和印章,就像画未完成似的,总觉得有些缺憾。题款中诗文、书法的好坏和钤章得当与否,都关系到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甚至从画中的题款和印章来审定画家的艺术修养程度。因此,历代画家十分重视题款和钤章的研究。题款是一首诗还是一句话,是一段散文还是一个题目?款题在什么地方,题一行还是两行?包括用什么字体,用浓墨还是淡墨?这些都要深思熟虑。对于印章的容、形状、大小,是朱文还是白文,是粗暴还是纤细,盖一枚还是两枚,均要反复推敲。有修养的画家,善于题跋和用印,会给画面增添不少意想不到的效果。应该说,题款和印章是山水画构图的需要,是立意的需要,是造境的需要,虽然诗、书、画、印都是独立的艺术品种,在山水画里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发挥着各自的艺术功能,又相互配合、相互映衬,构成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形成中国民族绘画形式上的传统特色。

第二局部:写意山水画的根本技法

一:用笔

1.执笔

用笔首先是执笔,正确的执笔方法应该是指实、掌虚,握笔略高为好。以拇指和食指捏住笔管〔拇指向上倾斜,食指向下倾斜,两指相对捏住笔管〕,中指由外向勾住笔管,无名指由向外抵住笔管,再以小指贴在无名指下侧,协助无名指推挡。这样笔管在手中既稳当又灵活。指实就是手指捏笔管要实在,要用力捏紧,又不可太紧。掌虚就是掌心要空灵。捏毛笔切不可像捏钢笔那样,握笔略高为好,便于使转。在掌握执笔方法之后,还要懂得运腕方法。正确的运腕方法应该是"腕平掌竖〞。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悬起。肘腕并起,腕才能够灵活运用。小画提腕,大画悬肘。一般作画只运臂、运肘、运腕,惟极精微处可以运指。这虽属常识,但总关全局。

2.容

用笔的容包括"起笔〞、"行笔〞、"转折〞、"收笔〞四个方面。

"起笔〞是指笔画的开端,"收笔〞是指笔画的完毕,起笔和收笔是线条形成的关键。按照笔法要求,起笔要像书法楷书下笔那样,做到"竖笔横下、横笔竖下〞,"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笔意;收笔要"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即勾线至尽处,应把笔收回,通常称为回锋。笔的运行造成各种线的动势,直接关系到线条的气质和绘画的气韵。因此,行笔的过程中是很讲究曲折的,通常称"一波三折〞。所谓"波〞是指掌握用笔起伏的形成,"折〞是指行笔运转的方向变化。行笔中,要使笔锋始终在笔线的中间,用力要均衡、沉着,有分量、压得实,线条才不至于飘浮;行笔要自然流畅,洒脱自如,就要求在勾线时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富有连贯性;行笔要富有节奏,富有弹性,笔画有轻重、缓急、起伏、顿挫的变化。总之,行笔要做到"快而不飘,重而不板,慢而不滞,松而不浮〞,以追求自然流畅、生动灵变、沉稳有力的艺术效果。

3.本质规律

宜圆、宜平、宜重、宜留、宜变。

圆——是指圆笔中锋勾线,〔如折钗股〕线条圆润、有力、挺拔;平——是指行笔平衡稳健,〔如锥画沙〕,用力均匀,处处着力;重——是指用笔厚重,如〔高山坠石〕要有力度,有分量;留——就是要沉着用笔,〔如屋漏痕〕控制住线条的运行,不至于留不住而"滑下去〞;

变——这里一个"变〞字很重要,"变〞是灵活变化、不拘成法之意,要根据描

绘对象的各种因素而有所变化,去追求用笔的气格、韵味。

4.笔法

中国山水画的笔法主要有中锋、侧锋、逆锋三种。由这三种运笔方法又变化出点、厾、皴、擦、拖等多种笔法。中锋用笔,是指执笔端正,笔锋根本上在笔线的中间。这种线饱满、丰实、壮健,取其圆、厚、重,多用于表现构造的主线。侧锋用笔,是使笔杆倾斜,甚至横卧,不但用笔锋,有时候也用笔身乃至笔根接触纸面,笔锋常偏向线的一边。这种用笔变化多,既同画出线又可画出面,具有表现力强、变化丰富生动的特点。逆锋用笔,是笔锋在前逆向而行,与通常用笔方向相反,既了画中锋笔线,也可画侧锋笔线。

这种用笔由于笔锋在推进中遇到阻力散开,就会产生变化较丰富的飞白效果。

这种笔法比拟滞涩、泼辣,多数是结合其他用笔运用的。

勾:运笔勾线将物体的外轮廓、主要脉络勾勒出来,它实际起到撑起骨架的作用。

皴:表现山、石、树的质性,后来超越了对对象的表现而趋向特有的形式美。

擦:运用擦笔需不见笔,显出的墨色"松〞而"毛〞,可到达苍茫的效果。

染:皴擦后,用淡墨渲染所画之物。

点:也称点苔,可用于表现草苔之类附生于石、树身上的小植物、远山〔远景〕的小树,也可调整画面的轻重、疏密节奏关系等等。

以上几种笔法,在作山水画过程中,经常是综合交替运用的。画家必须根据容表现的需要,恰当地把多种笔锋的运用结合起来,才富有表现力。

二:用墨

墨法就是用墨的技法。清宗骞说:〔用墨之妙,在于以墨随笔〕,说明用墨与用笔是分不开的,墨法是通过笔法来完成的。用墨与用水的关系也很大,只有笔、墨、水三者的巧妙运用,才有"墨分五色〞之说。即由于笔含的水墨

多少不同,墨色可以呈现出从浓到淡五个层次——焦、干、湿、浓、淡。这

是大体的划分,实际运用起来,深浅的变化还会更丰富。墨的运用宜在单纯中求复杂,在统一中求变化。一般以一种墨色为主,兼用其他,局部的变化不宜过大,大了就会"花〞而"乱〞失去整体感。对用墨的要求:干墨不枯,须腴润、不焦躁;湿墨不滑,不能涣漫、无笔力;浓墨不浊,不能呆滞,要笔迹清楚;淡墨不薄,要有厚度,见骨力。

常用的墨法有以下几种:浓墨法——墨中掺水较少,色度较深,用以表现物象的阴暗面、凹陷处和近的景物用浓墨不可过量,过多容易板滞、不生

动。所以用浓墨必须沉着洗练。淡墨法——墨中掺水较多,色度较浅,用以

表现物体的向光面、凸出处和远处的景。淡墨容易产生软弱无神之弊,所以用淡墨要明净无渣,要"淡不浮薄〞。蘸墨法——将干净的湿笔笔尖蘸墨,使

墨由笔尖向笔根自然渗开,形成由浓到淡的丰富色阶。这种墨法丰富而自然,富于韵律。

焦墨法——是指以浓墨渴笔来描绘自然物象的表现方法。因笔中水分少,勾出线来有"毛〞的感觉,另有一番效果。破墨法——是指墨与墨重叠的方式,

它是两种色度不同的墨、不同水量的墨在尚未干时的重叠,渗化处既清楚又模糊,具有一种丰富、浑厚、滋润的美,墨韵随之而生。常取方式有浓淡互破、枯润互破、水墨互破等;形态上有点、线、皴、擦对面的破以及面对点、线、皴、擦的破。

积墨法——是指一种湿墨对一种干墨的重叠。通常是淡墨对浓墨的重叠,也

有小面的浓墨对淡墨的重叠。积墨法在山水画中一般用在表现浑厚、浓郁的地方以及*些比照与气氛中的特殊效果,有时也藉以补救勾勒的败笔。

泼墨法——是泛指大墨量、大面积、大笔头的作品绘制方法。这种方法有一种自然感和力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

外的效果。泼墨法之难在于形的概括,在于既不能混沌一片,又不能笔笔清楚,要既清楚又朦胧,适用于追求情趣、感觉以及在造型上无需很严格的题材与物象。

外还有宿墨法、胶墨法、没骨法等等,但是不管采取哪一种或是混合运用的墨法,都要注意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以及墨自由渗透的特点。

三:虚实关系:国画山水里用笔用墨苦心营造的构造里的唯一关系。

一切笔墨技巧都为营造它而展开。虚实运用的诀窍在于使用"相间法〞:繁简相间、疏密相间、枯湿相间、黑白相间、浓淡相间、大小相间、轻重相间、点、线、块相间等等。

四:章法

讲章法,重要是取"势〞,前人用"之、甲、由、则、须〞五字来形容画

的走势:"之"字布局起点在上,走的是回曲线;"甲〞字布局,上繁下

疏,着力点在上;"由〞字反之;"则〞字为左繁右疏;"须〞字又反之。第三局部:写意山水画的鉴赏方法

一:简单

一般的人要能比拟好的欣赏画,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山水画方面的根本知识,特别是通过山水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有人提出,字画鉴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山水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第一,我们可以去感知山水画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美不美。第二,中国画灵魂和根底是水墨,笔法。观察作者运用水,墨的分量是否恰到好处,线条是否流畅,笔法是否坚硬有力。看是否确题,即作品的意味、意义和涵。再看其描绘得是否深刻。

二:深入

从整体来说,欣赏山水画主要是欣赏人的精神、绘画主题和绘画技法。

1,首先看风格,看个性,看特色。

风格是一个国画家有别于另一位国画家的特色所在,也是检验一个画家成熟与否的标准。

画家有没有自己的艺术语言,这点非常重要。

真正的好画,是画家写出来的,不是画和描出来的,是高于大自然的,是画家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产物。它有个性,是很多年来形成的一种个性特点的东西,而不是外表上的力、形式感。

2,远看:远看势近看形。远看气势近看笔墨。

气韵生动:画要"神〞,要活,风格要高。即有形式美,又充满着节奏美、旋律美。气是中国哲学专用词.气韵指的是一种流动不息的生命精神。这个说起

来有点抽象.但气是可以感觉到的,生气勃勃的生气就能感觉到。道家讲究自然天成,禅讲空,表现在作品里就是会留白。看得见的东西少去表现他,不表现的东西能看到他。这是高手。

经营位置:则是指构图,表达作品的整体效果。中国画也是历来重视构图的,它要讲究宾主、照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其构造是开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构图就是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成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提诗,盖印等来补白。

3,近看:看笔墨趣味。

骨法用笔:作品的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等。气韵生动为"神〞。骨法用

笔为"形〞。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在联系。"形〞的描写借助

于笔墨写出来,写形是手段,其目的是表现"神〞。这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的表现客体的法则是一致的。自然生动的线条有各种风格,有的秀美,有的苍老,有的古朴,有的厚重,有的飘逸,这些线条通过表现不同的物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用笔用墨一定要讲究阴阳关系。好画一定要有笔有墨。不能有笔无墨,也不能有墨无笔。也就是易山水讲究的阴阳关系。泼墨山水一定要有几根线条,否则有肉无骨,太阴了,也就是由墨无笔。线条太多,就是火大,有笔无墨。任何好的笔墨技巧是为了表达意境或意趣效劳的。

画如其人。人品不好,下笔无法。从用笔用墨中可以画家的功力,修养,人品。故中国有"文人画〞之称。其作品与众不同。画家和画匠是有分别的。

应物象形: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展取舍、概括、想象和夸。这可以说是指一种创作态度和方法。画得像不像不是标准。齐白石说"画在似与不似之间〞。画是越是繁杂越容易表现。画面越是简洁,就越是难表达。画浓了容易,画淡了难。画秀气了容易,画拙了难。

随类赋彩:则是指色彩的应用了。中国画运用色彩同西洋画是不同的,中国画喜欢用固有色,即物体本来的颜色,虽然也讲究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较小。

传移摸写:就是指写生和临摹。在欣赏上主要看作品有没有生活,看传统功夫怎样。实际上所谓传统不只是技法上的一点东西。从中国画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气、艺术理念等都是传统。它通常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被继承下来,其中最稳定的因素被固定化,并在绘画上表现出来。传统中国画在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古人强调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到达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书画同源等,这些都是传统。不要一提中国画传统,就以为只不过是几种皴法,不屑一顾。于是乎自己在那闭门造车,一阵乱涂鸦。并扬言这叫"法无定相:〞"大古无法〞。

实际上技法只不过是一种绘画语言,关键是作品溶进了什么?表达作者意图是什么?就这一层面来看,艺术技法并不重要了。

4,看诗、书、印和装裱。

诗:字画中的诗文词句,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其一句好诗,亦能表现作者的涵和学养。一句好句,亦把书题画龙点睛。最难得的,就是作者能为自己的画

.

面题诗。许多的中国山水名画,都附带着诗词在其中,其珠联合璧,诗情画意,也是人们审美享受的一大面。中国画在形式上是诗、书、画、印结合。当然不一定每幅画必题诗,但是每幅画一定要有诗境。

题款〔书〕: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题款。而题款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亦可窥其良莠。有些名家看画首先看题字。字不好他就不看画了。

印章:画面上常见的印章有各方面:画家的印鉴,题字者私章,衬托用闲章,收藏者印章,欣赏者印章,鉴证者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容,盖印位置等,都在评价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帝皇,名家,藏家和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画家要自己会治印,不会治印也不要紧,但他用的印章不能将就,用水平低的印章说明眼光有问题。还有印文,齐白石用的印文就非常讲究,如"恨无长绳系日〞,"天涯亭过客〞等。画家没有文气,便容易出匠气和俗气了。

诗、画、印都是心声,是画面整体的效果。

最后看题款与盖章的章法。

题款,盖章极有讲究。位置恰当,是锦上添花,位置不当,是佛头著粪。

诗、画、印都是心声,是画面整体的效果。

装裱:3分画7分裱。还要看是手裱还是机裱。中国画的装裱别具一格。常见的有纸,绫两大类。裱工都十分讲究。日本近代的裱工另有风味,对现代的裱画方式具影响力。好的装裱,能把一幅画衬托得更为精巧悦目,名贵大方。

5.意境: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鉴赏中国画其实就是欣赏中国传统的文人精神、或中国哲学思想。

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因为中国画的文化背景深厚,它的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诸如中国的古典哲学中的辨证观念等等。道家哲学里的天人观、儒家哲学的"仁〞与"和谐〞之说,都影响到中国画。禅是中国化的佛学,六朝以后的禅宗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对笔墨有直接影响。禅宗强调一种有无之间的东西,而笔墨恰恰是最好地表达这种有无之间的感觉,所以禅宗修养很深的人画境就不一般了,如王维、轼以及元、明、清季的高手笔下均有禅意。所以欣赏中国绘画离不开中国古典哲学背景。

*诗不直言。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境界。

中中国画不单是视觉美感的绘画语言,更是一种寄情抒怀、言志写意的心灵寄托,其精神层次更重于表达形式。艺术家是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万物而立言,其精粹在于以形寓神、情自境生。

艺术是情感的复制和再现。艺术家必须是主观的。艺术是想象。艺术学是有意味的情趣。画的就是一种感觉。

气韵跟意境还是两个概念,气韵是形成意境的重要条件。"气韵〞是画家给予欣赏者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意境〞才是画家追求的目标。"气韵〞是生命,"意境〞是灵魂。

6.最后还要看看作品的年代。并对作者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个大概的了解。作业布置:挑选一幅写意山水画作品进展鉴赏并针对其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美术评论。角度自选。

小学美术教案 山水画9篇

小学美术教案山水画9篇 山水画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能用中国画的方法,大胆表现出有远近层次的中国山水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出有远近层次的山水画。 教学难点: 如何控制水墨的浓淡,表现出远近层次的景色。 教学准备: 课件、毛笔、墨汁、颜料、学生用纸、调色盘、水桶等。 教学流程: 一、欣赏导入: 自然风光与中国山水画的结合欣赏,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艺术

魅力,导入课题并板书《中国山水画》。 二、新课讲授: 1、名家作品对比欣赏。 感受画家的不同表现技法带给人不同艺术视觉效果。 2、赏析画家作品找变化。 ①感知发现近景、中景、远景不同表现方法。 ②了解墨色浓淡、深浅变化。 3、实践、探究: ①学习中国画用笔方法。 ②体验墨色浓淡的变化。 4、教师示范并讲解: ①学会概括表现山水画的近景、中景、远景。 ②掌握中国画中表现山水景物的几种基本技法:勾、皴、点、染。 5、欣赏、分析: 欣赏、分析学生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构图形式。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构思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大胆地用中国山水画的画法,表

现出近景、中景、远景。 要求:①大胆作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②选择合适的表现技法,适当施淡彩。 ③注意室内清洁卫生。 三、展评。 1、作业展示、评价。 2、教师总结。 山水画 2 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

2023年中国山水画教案

2023年中国山水画教案 2023年中国山水画教案1 一、先让学生看利用多媒体图片结合轻松音乐来导入中国山水画的欣赏课题,了解画家创作激情。 二、带着问题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国画。 1、什么是中国画 2、中国画有那些类型? 3、你了解中国山水画有多少? 三、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四、了解中国画是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依照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趋向及因此而产生的艺术手法而创作。 五、中国画有那些类型? 中国画的“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

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这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六、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俗称风景画、风光画或彩墨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历史悠久。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自唐代以来,每一时期,都有著名画家,专尚从事山水画的创作。尽管他们的身世、素养、学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够用过笔墨、色彩、技巧,灵活经营,认真描绘,使自然风光之美,欣然跃于纸上,其脉相同,雄伟壮观,气韵清逸。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七、山水画的组成包括: 山、水、石、树、房、屋、楼台、舟车、桥梁、风、雨、阴、晴,雪、日、云、雾及春、夏、秋、冬气候特征等。 八、19世纪以后 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喦、陆俨少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

初中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中国画山水

初中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中国画山水 【 - 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 第二课中国画----山水(2课时)第1 课时:树木画法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教学目的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根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中国画山水画二至三幅。树木结构图一幅。树枝、树叶分类挂图各一幅。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教学步骤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言: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局部,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那么,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到达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根本形态。即:“鹿角法”和“蟹爪法”。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树叶的表现法虽很

多,但根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点染法:(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织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双勾法: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介绍树叶画法时,除挂图外,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作画步骤: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画主干。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2)画枝干。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穿插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点叶。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作业要求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表达前后关系。第二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历史发展,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实践、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二、教学内容 1、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发展历史。 3、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历史发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山水画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观察法: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绘画技巧。 2、实践法: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掌握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山水画作品和教学视频,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介绍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历史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比较:展示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绘画技巧。 3、知识讲解: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 4、实践操作:学生实践绘画山水画作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评价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高绘画水平。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对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需要改进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和技巧,需要更加详细地讲解和实践指导,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教学策略: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个性化发展,通过个别指导和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创作能力。同时,将更多地引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4、学生反馈: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到学生对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绘画技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热爱。部分学生还提出了更加具有创造性和个性化的绘画想法和思路,展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评价

山水画美术教案

山水画美术教案 山水画美术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搜集中国山水画中有近景、中景、远景的作品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引入新课 展示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一副色彩照片和一副中国山水画。问题: 说说两古作品有什么不同?欣赏比较后回答问题。彩照再现了生活中的景色。中国山水画用中国人传统的工具和材料——生宣纸、毛笔、墨、水、色表现了生活中的景色,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欣赏评述、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小组合作学习。 三、授新课

欣赏教材中画家的作品,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做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分组讨论问题: (1)这两古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沈周的作品描绘的是冬天的景色,齐白石的作品表现的是春天。 相同点: 两幅作品都是中国山水画,都有近景、中景、远景,都画有树、山、桥、房屋和人。 不同点: 沈周的作品是水墨表现,齐白石的作品是用墨表现后又着色。沈周作品用淡墨画水和天空,齐白石作品的水和天空是留白处理。沈周作品除近景有树,中景也有树,房屋也有7间之多,齐白石作品中景没有画树,房屋只有1间。沈周的作品有点苔,齐白石作品没有。 (2)这两副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中锋表现的?哪些地方用的是侧锋?两幅作品中的树、房、桥、船、及沈周作品的远山都是用中锋表现的。山石的擦染及齐白石的近景土坡,远山,染墨、色用侧锋表现。 (3)这两副作品你喜欢哪一副?说说喜欢的理由。 喜欢沈周作品的古朴典雅,喜欢齐白石作品的生动鲜活。 (4)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生活中是否见到过? 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五、继续在实践中创新,绘中景: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六、学生创作

初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

初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难点】 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 三、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高山流水》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呈现了什 么画面?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 1.教师展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看到这幅作品想到什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沁园春长沙》,给人以雄壮豪迈壮阔的景观。 2.继续提问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绘的?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描绘了万千山峰的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画面物象经营布局具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传达出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 1.教师展示《富春山居图》,你能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又能想到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富春山居图》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幅作品讲究经营布局,注重笔墨韵味,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赏析《富春山居图》,并提问这幅作品在笔墨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以水墨或浅绛作画,淡墨干皴,富于变化。 2.教师继续提问:画家体现了什么意境?

中国山水画艺术教案

中国山水画艺术教案 【篇一:六年级美术第1课中国山水画艺术】 第一课:中国山水画艺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几幅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范画、纸张、笔等。学生准备:画夹纸张或速写本、笔。 四、教法学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课件中的大量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渗透知识教学。 2、练习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绘 画创作等练习。是学生获得操作体验,加深对美术的理解,形成技 能和发展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的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老师提供的图片,理 解什么是透视现 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 (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 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 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学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四)、教师总结 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形式,它在取材,构图、用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同学们对于山水画艺术都有自己 的想法和构思,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使用水墨,画出别具风格的图画。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 现出透视变化为 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四)、教师总结 (五)、教学反思 【篇二:《中国山水画》美术教案 - 副本】 1

教学设计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一、学情分析: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被世人所接受、了解。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有义务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这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与此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体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所描绘的对象的本质,了解山水画情景交融的审美观及其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观,体会山水画中所蕴藏的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 三、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大自然或画中去感受美好山川的无尽的意趣。丰富自身的感受能力。参与山水画内涵的探究活动,积累经验,丰富自身的感受能力。通过作品理解画家的心境,丰富审美经验,提高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以达到整体素养的提高。 四、重点与难点: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在学习山水画的前提下,充分体会中国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五:教具准备: 本课教学相关幻灯片以及图片、视屏、音乐、相关工具材料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视频导入《中国风水墨动画》提出问题:动画中运用到了那种艺术形式?由此问题,引出中国水墨画。简要介绍中国画的历史地位以及重要作用。回顾上节课内容,中国画从内容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中国山水画。 2、山水画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亲和,是山水画的基础。在古人看来,把大自然融入笔墨之中,这是山水画所表达的天人合一的精神。 (2)中国山水画在表现上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使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3)山水画的意境追求的是诗的意境,空阔流动的意境,不受真情实景的制约。 【活动】看画猜诗展示国画作品,让学生猜是描绘的那句古诗 3、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它不是自然景观的客观再现,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大自然以文化的内涵。 4、中国山水画的技法。 5、实践练习。 6、总结: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再没有哪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用我的图像,表现人的性情。山水画是我们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

《中国山水画》教案中国山水画艺术教案

《中国山水画》教案中国山水画艺术教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解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造型语言,逐渐掌握用笔用墨的技法特点如:中锋、侧锋、逆锋、焦、浓、重、淡、清等。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造型方法,比如山石、树木的画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片展示,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动手操作等过程,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大师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创作兴趣,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笔墨在国画中的重要性,熟悉笔、墨、水的关系,熟悉中国画的画法步骤,掌握一些基本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本课介绍的画法步骤,掌握用墨时对水分的控制,创作出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小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笔墨纸砚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课题: (1)通过给学生们欣赏一段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浓厚兴趣。 (2)向同学展示中国元代黄公望的作品《天池石壁图》,唐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唐代李思训的《宫苑图轴》,以及现代当代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等和溥儒的《春水芳洲》,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作品的不同点,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表述后,我将以专业术语的形式进行总结性介绍:中国画的设色不同,有浅绛,青绿,金碧,淡彩,重彩等方式。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 二、引导分析、示范讲解 (2)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观点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和感受总结中国画造型语言笔墨。概括出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国画的基本技法。 笔法:勾、皴、擦、点、染 用笔:中锋,侧锋,逆锋 墨法:积墨法、破墨法 墨色:焦、浓、重、淡、清。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中国画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创作奠定基础。

第5课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5课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皴法的兴起和分类,理解披麻皴的美学意义。 2.学习披麻皴画山石的要领,学会用披麻皴画山石。 3.通过教师讲授,欣赏山水画名家名作,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 4.掌握皴法的分类和披麻皴的概念,理解披麻皴的美学意义。 5.通过教师微视频示范演示,学习体会用披麻皴画山石的过程要领、表现方法。 6.引导学生感受传统山水画的魅力,了解山水画披麻皴蕴含的美学内涵,从而乐于学习中国山水画,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7.体会披麻皴表现山石的方法乐趣,学好画山水画,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披麻皴的美学内涵,体会用披麻皴画山石过程,学会画山水画。 教学难点:如何用披麻皴画山石,皴擦表现山石立体感、质感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中国山水画的起源 1. 最初的青绿重彩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最初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才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立。隋代画家展子虔所绘《游春图》,以

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恰当配以殿阁、舟船,形成独立完整的山水画形式,山水画开始独立成科。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等对山水画进行进一步发展,创造以细如蚕丝的匀净线条勾勒填色的青绿重彩山水画法。 2.水墨山水的出现 王维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伟大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受前面展子虔、李思训等影响的青绿重彩精细工整的工笔山水;另一种是受吴道子影响发展成的水墨山水,他首创“破墨山水”画法。 水墨山水的出现使刚独立成科的中国山水画,又形成了青绿重彩工笔山水画、水墨写意山水画两大派系。 (二)皴法的出现和董源创造披麻皴 1.水墨画的水墨渲染启发皴法的出现。 皴法是一种用笔墨的方法,可以按点、线、面概括为三类——点皴、线皴、面皴。专用于描绘山、石的脉络和质感,也表现近树主干的皮纹和质地。 2.董源创造披麻皴 五代南唐画家董源创造了披麻皴,披麻皴是线皴的一种,其线条轻松随意,长短参差不齐,犹如披散的麻,故名披麻皴。董源师法自然创造披麻皴:江南地带山峦多属丘陵,雨水会冲刷出许多纹路。董源用披麻皴舒展的线条,表现自己切身的审美感受,反映出江南疏松平缓的土质地貌特征,意象平和沉静。

《山水画》教案(三篇)

《山水画》教案(三篇) 《山水画》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山水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 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山水画中国画、中国画的工具与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料; 2、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

【讲授进程】: 一、组织课堂,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着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研究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XXX。 2、揭题:山水画 2、讲授新课: 1、新授 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简称"山水"。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XXX,逐渐发展。但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创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画面,思考: A造型特点B技巧运用C表现手法D感受E如何表现F 绘画步骤

2、山水画作品欣赏。 《游春图》XXX 这幅画是我国现存着名画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这幅作品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上下、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开展成较为符合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论家视为"开青山绿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开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3、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资料,工具进行描画,勉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文字情趣。 4、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 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点苔。 讲解树模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文字的技巧等等。 5、画山石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轮廓。 (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 (3)染。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 (4)点。最后着色点苔。 三、引导创作 1、欣赏课本XXX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上课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课时:2课时(90分钟) 教学对象:高中普通班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理论讲解和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 并掌握如何用笔、用墨和笔法和墨法具体的实践操作,以便在 日后的在临摹、写生和创作中加以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分类和各类山水画具体的特点。 通过讲解山水画特点让学生用哲学的思想去感悟山水画的意 象造型原则,笔墨表现形式和意境要素的生成以及对时空处理 特殊性和诗书画印的完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使学生对山水画在中国绘 画史中的重要地位有所感悟,体会山水画悠久的历史。

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情绪,崇高的审美理想、艺术追 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激起学生关于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办法:讲述法。 教具:课本。山水画图片。 1 学具:课本。笔记本。 重点:山水画的发展,分类,特点以及基本技法。山水画的鉴赏方法。难点:山水画的意向表现原则。意境要素的生成。山水画的鉴赏。 教学进程: 第一部分:写意山水画的相干基础知识 一:相关概念 1.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内心 的情绪(区别于“写意”) 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通过简练放纵的笔致着重表 现描绘对象的意态风神的画法。写意画是国画的基本表现形式,与工笔画 并称。

分类:写意画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所谓的小写意,更倾向于水墨画法写 物象之实,上接元人墨花墨禽的传统;而所谓的大写意,更倾向于 以水墨画法表现画家的客观豪情,担当的是宋元的文人墨戏传统。 特点:不着眼于详实如实、细针密缕地摹写理想,而侧重以简炼的笔墨表 现客观物象的神韵和抒写画家主观的情致。写意技法 2.山水画: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 画。 二:发展 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东方绘画中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据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从前的战国时期,山水画就曾经出现在丝织品和壁画上。从北魏壁画和东晋XXX的传世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来看,这时期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山水画的技法还比较简朴粗拙,往往“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正如XXX所说的:“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

中国山水画美术教案

中国山水画美术教案 【篇一: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中国山水画(2课时) 第1 课时:树木画法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具有对常见数木生长、生理特点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 中国画山水画二至三幅。 树木结构图一幅。 树枝、树叶分类挂图各一幅。 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步骤 课前,在教室前面展示出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 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 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 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 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 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

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点染法: 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双勾法: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介绍树叶画法时,除挂图外,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办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 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5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古典教案:结合古代文学,领略中国写意山水画的诗情画意

古典教案:结合古代文学,领略中国写意山水画的诗情画意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古代山水画的特点是偏重于表现“意境”,而不是具体的画面。在山水画中,画家可以运用自己的写意,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学中,诗歌也是一种能表现情感和风景的文体,它与山水画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结合古代文学,领略中国写意山水画的诗情画意。 在唐代,有一位著名的文人诗人,他就是王之涣。他的诗歌饱含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王之涣也是中国山水画的爱好者,他的山水画作品被誉为“写意山水”的代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有一幅名为《山水秋色图》的作品,这幅作品描绘了秋日里的山水景色。王之涣在画中用笔勾勒出了秋天的清晨,高山巍峨,林木葱茏,溪水叮咚。这些奇妙的景色如果用诗歌来形容,也绝对不会驳这幅画的妙趣。在王之涣的诗歌中,也有对秋天的描绘。他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百川日东流,忧来其如何?寄言博采众芳,只愿胜读十年书。”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秋日景色下的流水和山川,而其中的忧思和寄语也与王之涣山水画作品中的意境相呼应。 除了王之涣,还有许多古人也喜欢画山水。在唐代,还有李白、杜甫、王维等文人诗人都喜欢用诗歌来描绘山水景致。他们的诗歌与山水画作品相辅相成,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启示。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有这样一句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写的是一个人追逐梦想,努力奋斗的场面,而这个场面与一幅山水画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这样的山水画中,画家可以画上一条喷涌的大江,一座座峰峦起伏的山峰,甚至是被浓雾笼罩的远山,这些景色都可以为李白的这句诗歌增添画面感。 在宋代,中国的山水画达到了新的高峰。北宋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如范宽、文同、李扬、郭熙等,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更加深邃的境界,也有更完美的山水画和诗歌的结合。例如,文同的山水画作品《千里山图》的描绘方式十分独特,他将一个范围极大的山河景致,简化为几笔勾勒,却不失其原貌,令人看后赞叹不已。这幅画的意境与李商隐的诗歌《夜泊牛渚怀古》相似,诗中诉说的是牛渚依旧、人事已非的城市之美;在画中,千里江山中沉浸着那如茧似突的喧闹,却又不被其所影响,静享着自然的闲适和恬淡。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诗歌有着深厚的渊源和联系。通过山水画的表现,可以突显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意蕴;而通过诗歌的描绘,则可以增添山水画作品的画面感与深度。因此,同时学习山水画与诗歌,既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素养,也可以更加深度地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博大精深。当代人不应该放弃这种传统艺术,反而应该去更深入地探究它的美妙之处,给予它更多的关注和挖掘。

写意山水画教案

写意山水画教案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写意山水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写意山水,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 2.让学生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提高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欣赏山水图片和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片为导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文人墨客都为祖国的锦绣山河所倾倒。画家们走遍三山五岳、大江南北,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作品,以至于山水画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与花鸟画、人物画形成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中国的山水画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景观美,同时又包含着画家对大自然的审美选择和情感寄托。诗人和画家们善于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人被描写和描绘的对象之中,追求诗和画的意境,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欣赏 黄宾虹的《溪山深处》,画家以浑、厚、华、滋四字来体现造化的内美,即把大自然画得雄浑、厚重、华美、滋润,以此透露内在的生生不息之意。此画山石树木融为一体,同时又觉浓密之极,厚重之极,层次非常丰富,仿佛深层之中蕴含着一种意象。学生在欣赏时,着重感受画面的朦胧美,注意品味中国山水画的用墨既分明又融洽的笔墨特征。画家独到的笔墨,实现了传达造化“内美”和“神韵”的理想,同时也把中国画的笔墨特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另一幅写意山水画《山村飞瀑》是画家李可染的作品。李可染是继黄宾虹之后最具当代性的山水画家,他的卓越之处在于用传统笔墨形式表现崭新的精神气象,是能够同时兼顾传统与写实的当代画家。《山村飞瀑》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用浓厚的墨形成基调,一股清泉瀑布飞流直下,急促撞开沉I;司的墨色,探索“光”与墨的变化。画面构图饱满,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画家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画出绵绵密密的山峦并深人到画面的每一个角度。他的写意山水画的特点不但画“所见”,而且画“所知”、“所想”,从写实的“写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教案:中国写意山水画 教案目标: 1.了解中国写意山水画的历史和特点。 2.学习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3.初步培养学生对写意山水画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写意山水画的概念和特点。 2.学习写意山水画的线条和墨色表现技法。 3.学习运用写意山水画技法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能力。 2.学习运用写意山水画技法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展示一幅写意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特点。 2.引导学生提出对写意山水画的疑问与想法。 二、讲解写意山水画的概念和特点(20分钟) 1.讲解写意山水画的历史和发展。

2.介绍写意山水画的特点,如追求表达情感和意境、强调笔墨的表现力等。 三、学习写意山水画的线条表现技法(30分钟) 1.示范线条的运用,包括直线、曲线等。 2.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四、学习写意山水画的墨色表现技法(30分钟) 1.讲解墨色对写意山水画的重要性。 2.示范墨色的运用,包括墨的浓淡、厚薄等。 3.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五、运用写意山水画技法进行创作(30分钟) 1.提供素材或景观照片,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2.指导学生运用线条和墨色表现技法进行创作。 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法。 2.提醒学生继续进行写意山水画的练习和创作。 拓展练习: 1.鼓励学生自主寻找中国写意山水画的经典作品欣赏,并写下自己的观后感。

2.组织学生参与写意山水画比赛或展览活动,展示他们的作品。 3.探讨中国写意山水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资源: 1.写意山水画作品欣赏。 2.书写工具、水墨颜料、宣纸、画笔等绘画材料。 教学评估: 1.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基本掌握写意山水画的线条和墨色表现技法。 2.学生能够运用写意山水画技法进行创作,并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意境。 3.学生对中国写意山水画的特点和审美价值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021年山水画教案设计范文

山水画教案设计范文 山水画教案设计精选 内江师范学院 张大千美术学院教案设计 题目:初中美术绘画练习 姓名:李兰丽 班级: 学号: xx0941046 指导老师:李臣英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打好山水画造型基础,不断提高笔墨技法的表现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讲解山水画学习的步骤和程序,指导学生临摹,后写生在创作三个重点步骤开展学习真正掌握山水画学习的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 ___山水画有所了解有所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动的如何领会和 ___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特点,对树、山石、 水和云的画法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难点:树的力度和云的缭绕。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示范、互动 2、学法:欣赏、练习、互动 教具准备:教材、范画、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笔、墨、纸、课本

教学过程: 一、 ___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三、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中国山水画练习(演示课题:中国山水画练习),通过 ___山水画的欣赏了解和练习,可以让我们 ___山水画有个基本的认识。 四、讲授新课: 学习任何一种艺术都有一个基本功的训练问题,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功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如笔墨技法,画理画论,造型能力,构图法则,透视原理,色彩规律,练习创作,生活积累以及艺术修养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基本功的训练范围。但是从山水画的特点来看,基本功作为一种手段,首要问题还是造型能力的培养和笔墨表现力的掌握,这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造型是通过笔墨来实现的,笔墨离开了造型就没有了意义,充其量只是笔墨游戏而已,打好了山水造型基础,不断提高笔墨技法的表现力,到大自然中去领略绘画源于生活的道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