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发展与媒介文化

  • 格式:pdf
  • 大小:64.12 KB
  • 文档页数:2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 语…………………………………………………………………………… 26 注 释…………………………………………………………………………… 27
1
参考文献…………………………………………………………………………… 31 论文摘要(中文)……………………………………………………………………1 论文摘要(英文)……………………………………………………………………1
关于传播媒介与文化之关系的第三种理解是传播是社会交往仪式,是文化 的生存与再生的过程。持有此种观点的是美国传播学界文化学派的著名代表人 物詹姆士·凯利,他认为传播活动是人们交往的一种仪式,其作用在于通过符 号的处理和创作,定义一个人们活动的空间和人们在这一空间扮演的角色,使 得人们参与这一符号的活动,并在此活动中确认社会的关系和秩序,确认与其 他人共享的观念和信念。他认为传播的最高表现不在于信息在自然空间内的传 送,而是通过符号的处理和创造,参与传播的人们构筑和维持有序的、有意义 的、成为人的活动的制约和空间的文化世界。(6) 根据凯利的观点, 我们可以得 出传播就是文化的结论,或者说文化就是蕴含在人的传播活动之中。因为文化 的基本构成因素可以被看作符号系统和由此所组成的社会现实,没有符号的处 理、创造和交流会造成文化的失落和变化的缺失。因此我们可以将“符号表述 活动本身就是文化”作为研究人的传播活动的前提,在这一命题当中,有两点
2、动态性及可易性……………………………………………………………

3、复杂的多面性……………………………………………………………… 6
三、媒介文化的发展规律…………………………………………………………… 7
四、具体媒介文化形态的变迁…………………………………………………… 12
五、媒介文化的未来走向………………………………………………………… 24
如果将文化看作是特定条件下人类的生存方式,那么媒介文化即可被看作 是人类在媒介环境下的生存方式。在文化学视域里,文化身份一般被建构为一 种社会构成现象,它标识着相关文化的存在位置及其话语的成立方式和作用力 度。媒介文化,作为科学技术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文化形式。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媒介文化的理解长期停留对其“介质”性的理解和使用而 忽视了对其文化本体存在与特质的认识。传播媒介文化就其实质而言,是指媒 介的文化价值。因为媒介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其本身又是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因此媒介文化可以被看作文化社会系统中的一个亚文化系统。“文化的特征,主 要取决于在该文化中,偏重使用某种或某些媒介的人的比例。”(7) 这句话所体 现的正是媒介的亚文化偏倚。据此,本文采用戴元光在《传播学原理与应用》 一书中关于媒介文化的定义,即媒介文化指“在社会总体文化体系中,以媒介 影响人的方式为主要原因而构成的亚文化系统。”(8)
媒介发展与媒介文化
导言
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 社会和技术革新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技术的发展使新型媒介的崛起成 为可能,新型媒介的出现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媒介环境,同时也 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规定人们 的相互关系和行动的因素,根据媒介的发展阶段,可将文化史作如下时代划分: 口头媒介文化,书写媒介文化,活字媒介文化和电波媒介文化。按照麦氏的观 点,媒介的发展可以一一嵌入文化史相应的发展区段中,即各种媒介文化同各 种社会形态之间是相互对应的---口头文化象征着部族社会;活字文化所代表的 是作为同质化个人组成的集合体的近代社会;电视文化则产生出将地球全体居 民连结起来的大部族社会。
二.媒介文化的特性
1.全能性。 席勒在《思想管理者》中提出“美国的媒介管理者创造、筛选、精炼、主宰
着我们的形象与资讯的流通,从而决定我们的信仰、态度------最后,还有我们 的行为举止。”(9) 虽然这段话显示的是席勒对于美国媒介权力过于强大的一种 担心,但它同时也从侧面揭示了媒介文化全能性存在的可能。媒介文化作为一 种以技术为前提的出现与存在,其技术性能塑造了其身份的与众不同,即媒介
2
播或交流的工具,也包括凝结于这些工具之中并通过这些工具表现出来的符号 交往的形式和常规。对于传播媒介与文化的关系,有学者提出三种理论范式来 加以解释,一、媒介是表述现实的工具;二、媒介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三、媒 介是社会交往仪式和文化的生存与再生的场所。(2)
媒介表述现实是指媒介是文化的表述工具,即媒介利用符号对于一个文化 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反映,这种反映被认为是特定社会或历史阶段的文化的缩影。 通常持有此种观点的人们认为可以通过对于媒介内容的系统分析来了解和解释 特定社会或历史阶段的文化。斯图尔特?霍尔(Stuart Hall)在分析大众媒介 在大众文化中的地位时提出,“无论是就质或量的观点来说,在资本主义高度发 达的 20 世纪,媒介在文化领域里已经取得了决定性和关键性的领导地位。单只 是就经济、技术、社会与文化资源来看,大众媒介所能够控制的部分,比起目 前还存在的所有更为传统的、更为古老的文化渠道,其素质优越了许多。…… 这是现代媒介的首要的文化功能:提供并选择性地建构了‘社会知识’和社会 影像,透过这些知识与影像我们才对于‘种种世界’、‘种种人们曾经生活过的 实体’产生认知;透过这些,我们也才通过想象建构他们的及我们的生活,使 之合并为可资理想的‘整体的世界’。”(3) 这是对于媒介反映现实的真实注解。 一直以来,“媒介是表述现实的工具” 的观点是人们对于媒介与文化之间的关 系的常识性理解。但是这种观点中存在着对于表述符号与被表述事物之间关系 的极大误解,就是仅把表述符号作为一种表意手段,作为一种指涉外在事物的 工具,认为表述符号是从外在的思想和事物中派生出来的,其本身不具有本体 性价值,其意义存在于与其所表述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而且这种关系有 时被认为是一种因果关系。事实上媒介对于现实的表述存在着很大的片断化的 嫌疑,所以不能单纯地认为媒介符号与其所表现的事物之间必然的构成相对应 的因果关系。
4
需要厘清。首先符号表述是现实的基础,现实是人们以符号的形式进行构筑、 理解和应用的,这并非是唯心地认为现实的世界仅存在于人的意念之中,而是 认为人们行为和活动的空间是人们以符号的形式创立的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 这种理解成为人们活动的现实基础,正是人类的传播活动使这种基础成为可能。 其次传播媒介的内容是现实的符号表述,虽然这一符号表述是社会的和文化的 创造,但基于符号与主体互动这一前提,对于处于特定时空内传播媒介的使用 者对这一内容的理解也必须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重视。
将传播媒介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的观点,认为传播是将信息及文化观念由 时空的某一位置传递到时空的另一位置,通过媒介对于这些观念和行为的传送 来对人及社会产生影响。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不仅缩短了信息传递所用的 时间,也使信息所能抵达的空间随之扩大。“……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理解认知
3
的社会文化系统主要是家庭、邻里、村落、社区及其相互间的礼俗文化,如风 俗、习惯、礼仪制度等,其主要媒介是语言。但是现在,人们日日夜夜被广播、 电视、电影、报纸、杂志、图书等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包围着,它们负载着各种 各样文化价值信息,网络了整个社会生活,构成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世界,构成 了一个与传统生活环境不同的第二现实,自然,也构成了一个人们理解认知的 新的社会文化系统。……可以说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意识主要是从大众文化传 播系统建构起来的,他们的绝大部分感受、感知是通过大众文化传播系统获得 的,不仅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也获得各种各样人生价值观念。因此,大众文 化传播系统成了人们的理解认知和价值心理、价值观念的主要源泉。”(4) 事实 上,认为媒介传送信息的观点也只是对于媒介与文化之间关系的一种常识性认 知,即信息在媒介中的流动是单向的、线性的,而且传播产生效果所必须依赖 的前提是受众接触。这种关系模式有助于确认传播媒介对于社会及文化现象的 影响,同时也有助于确认传播媒介的力量。但是这种观点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局 限性,即它将传播媒介与文化分离开来,认为传播媒介只是外在于文化的一种 工具,而非将传播媒介看作“与人类的存在俱来的符号处理、创作和交流活动、 手段的扩展。”(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录
导 言……………………………………………………………………………… 1 一、媒介文化的界定…………………………………………………………………
1 二、媒介文化的特性…………………………………………………………………

1、全能性……………………………………………………………………… 4
5
文化具有天然的全能性。首先它不像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那样能够边界较为清晰 的归属某一文化区域,它具有大于人类自然力量的技术整合力,使其在文化的 任一区域均可以兼跨。亦即文化系统所包含的三个区域的内容,都可以与之轻 易结合,从而成为其文化构成。从文化区域的大小而言,它通常隐含以下三种 意义:“一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二是 指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以及思想、信仰、 风俗、艺术等;三是指与政治、经济并列的一种形态,并由此又派生出一种更 狭小的含义,即指认字与学习。”(10) 从此角度讲,文化系统所包含的三个区 域均可以和媒介文化兼容,成为其文化构成。政治文化、经济文化、艺术文化 更可以在媒介文化中觅其影踪。其次从文化思维方式角度讲,它不像任何一种 文化形态,由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思维方式来支撑,而是同样呈现出全能性的 思维倾向。由于媒介文化中由技术分析带来的可确定性,不仅需要人们运用时 间性思维、空间性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经验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尤 其要借助于语言思维这一人类基本的文化思维方式。当媒介发展到高端时期, 其文化思维中又显现出很强的对模糊思维的需求。因此,媒介文化预示着一种 全能思维方式的出现。第三,媒介文化不像相异文化形态那样具有相对稳定的 某一种属性,将其界定为大众文化不仅过于单纯,也过于武断。无疑,属于现 代文化的大众文化是随一系列大众传媒的崛起而登场的。“大众文化研究分析的 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往往 必然地与当代资本主义密切相关),并且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 化商品的文化形式”,(11) 它“意欲消解文化的阶级性、阶层性和垄断性,是 一切现代文化形态均有的属性。即使是精英文化或高雅文化,也只有千方百计 地搭乘大众文化快车,才有可能传播到位。”(12) 大众文化并非是精英文化二 元对立的存在,其具有包含一切文化形态宏观气质。因此,在大众文化的疆域 内,媒介文化不仅体现着大众文化的精神,也兼容并包着精英文化、世俗文化、 高雅文化与娱乐文化的精髓,从而呈现出一种全能文化的形态。 2.动态性及可易性。
依托于媒介发展而演变的媒介文化,由于媒介变迁的动态性特征呈现出动
6
态的存在过程。从媒介诞生的那天开始,技术就成为决定其出现与发展的主要 动因,这一决定的直接后果就是随着技术的日益更新,媒介也在动态的过程中 不断向前发展着。口头传播时期、书写传播时期、印刷传播时期,这些传播时 期虽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显示出不同程度上的在时间沿革上的稳定性,即它们 各自都曾在人类历史上经历并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但这丝毫无法掩盖媒介发 展中近乎本质化的动态性特征。以书写传播时期为例,虽然人们将约四千年的 人类传播史全部称为书写传播时期,但事实上这四千年中承载书写内容的媒介 也是在不断更新的,由木简到布帛,再到便于携带的纸张,这一动态性的特征 贯穿这一传播时期的始终。最能体现动态性这一特征的就是网络传播时期,以 电脑为技术前提和保障的网络传播,由兴起至今虽然仅仅经历了短暂的 50 年, 但今日的网络传播与 50 年前的网络传播意义绝对是不同的,因为电脑的更新、 变化是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的。因此网络文化的今日与其昨日已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文化本身亦是一个动态性的发展过程。“人类文化总是处于创造与消解之 中,一切貌似永恒的本质总是受到挑战”,(13) 就是对这一动态性的极佳注解。 在媒介文化发展的动态性的过程中,虽然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依然存在多种媒介 形式共存的局面,但是技术的优势会使某些媒介会成为某一传播时期的主导媒 介形式,比如目前人们所处的网络传播时代,网络传播代替了印刷传播、电子 传播成为这一传播时代的代言人,这一主导媒介形式的变化带来了人们对于新 的主导媒介文化形式的预期与关注。因此在主导媒介形式的更迭过程中,必然 产生主导媒介文化形式的更迭,通常这一主导媒介文化形式都具有极强的前卫 性和先锋性,随着旧有的主导媒介文化其前卫性及先锋性的弱化,新的传播媒 介文化必将以更前卫、更先锋的形式出现并发展。 3.复杂的多面性。
一. 媒介文化的界定 德福勒在 1966 年曾提出,“媒介不仅直接地作用于个人,而且还影响文化、 知识贮存,一个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1)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播媒介愈发 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与传播媒介的交往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交往活 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将日常交往活动看作是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那么传播媒介则成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里,传播媒介不仅指社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