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1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重大作用引入: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1、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如:(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
(2)“银河”系列计算机(3)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4)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B、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E、经济实力的增强F、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3.新中国科技战略的发展历程:(1)、1949年中国科学院的成立,制定和实施的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3)、1978年.3月科学大会,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论断;(4)、1985年.3 月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和“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5)、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及成就知识的补充: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是第一个阶段,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①建立科研机构,建立科学研究体系。
②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
2)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一阶段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有:第一颗导弹和氢弹爆炸成功,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育成等。
《第27课新中国的突出科技成就》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列举掌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大型计算机、“神州号飞船”2、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掌握,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视频和图片资料,再现情景,感受历史;引导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归纳总结、整合知识。
2、主要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渲染法(课前和课后的歌曲选择)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学习增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激发起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2、通过科学家的事迹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设计:第27课(课前播放歌曲“飞得更高”)导入新课:教师:20世纪中后期,世界上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是一次以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虽然面临极端困难的环境,但是新中国依然紧追世界潮流,相继在国防、农业、计算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7课新中国科技成就的突出代表》(板书)授课过程:(一)两弹一星教师: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看看建国后我们首先取得了怎样的科技成就?【视频:钱学森及两弹一星】学生:回答星(板书)请大家在教材第一子目下快速找到相关科技的成功时间学生:回答教师:也就是说集中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板书)教师:我想同学们一定对原子弹、导弹等核武器的杀伤性有所了解,在这里给大家展示几张图片,这些悲惨的画面让我们触目惊心,那么素来爱好和平的中国人为什么在建国初期还要研究原子能呢?这是否违背了我们爱好和平的初衷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第一子目,来解决一下这个疑问。
学生:回答教师:研制核武器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必需的,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1)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①增强国际现代化的力量,提高国际地位。
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②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新中国成立后,“冷战,,加剧,美苏争霸,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在一些尖端科学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战略决策。
(2)历程(中国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又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3)意义:打破了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东方魔稻”(1)中国的农业现状:中国有占世界20%以上的人口,却只有占世界7%的耕地。
(2)袁隆平及杂交水稻: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技术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突破“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经典遗传理论禁区,大大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中国已累计种植杂交水稻30多亿亩,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
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并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
西方媒体因此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1)“银河—I”型机诞生的背景及过程: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的计算机技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