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互联网+推动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
- 格式:ppt
- 大小:15.17 MB
- 文档页数:6
2023省考申论范文:强化“互联网+政务” 实现民愿聚民心2023省考申论范文:强化“互联网+政务” 实现民愿聚民心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入到我国的各个领域,政务领域也不例外。
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革政务运行方式,已成为实现民愿聚民心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探讨如何强化“互联网+政务”,实现人民的意愿与政府的工作更好地结合,共同推动社会发展,不断提升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政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通过建设一体化的政务大数据平台,政府部门可以共享各类信息资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准确地了解人民的需求和意愿,通过精准施策来满足人民的需求。
同时,政府部门之间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更好地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政务平台与人民进行互动,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举办在线讨论会等形式,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了解人民的需求,为人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来推动“互联网+政务”。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我们可以有效地整合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例如,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的效率;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智慧环保系统,监测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智慧医疗系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等。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政府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
通过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政府可以集中整合各类政务服务,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人民只需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享受到各类政务服务,不用再跑腿跑马,不仅节约了时间,还提高了效率。
政府还可以通过推进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实现政务信息的在线办理和查询,优化政务流程,提高政务服务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2022年推进互联网政务效劳实施方案互联网政务效劳工作实施方案推进“互联网+政务效劳〞开展信息惠民试点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开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标准委《推进“互联网+政务效劳〞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推进“互联网+政务效劳〞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动部门间政务效劳相互衔接,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效劳为主动效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形势和要求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改良政务效劳。
国家开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2个部门组织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取得初步成效。
福建省建成了电子证照库,推动了跨部门证件、证照、证明的互认共享,初步实现了基于公民身份号码的“一号式〞效劳;广州市的“一窗式〞和佛山市的“一门式〞效劳改革,简化群众办事环节,优化效劳流程,提升了办事效率;上海市、深圳市通过建设社区公共效劳综合信息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根本实现了政务效劳事项的网上综合受理和全程协同办理。
但是也应看到,困扰基层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现象仍然大量存在,造成群众重复提交办事材料、往返跑腿,给群众办事创业带来诸多不便。
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效劳型政府,亟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总结和推广试点区域的成功经验,借鉴兴旺国家依托公民号、社会平安号等开展面向公民社保、医疗、养老、纳税、信用等“一号〞管理效劳的经验,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简化群众办事环节、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畅通政务效劳渠道,着力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效劳体系。
二、总体思路(一)根本原那么。
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工作情况汇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局积极响应,不断探索创新,加快政务服务与大数据工作的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着眼于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效率,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深化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和利用、大力发展政务大数据应用,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下面对我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工作情况作一次汇报。
一、政务服务情况汇报(一)政务服务整体情况今年以来,我局以提升政务服务体验为重点,着力推进“一网通办”建设,大力优化政务服务流程,逐步实现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下,我局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开通了电子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APP等多个便民工具,为市民提供线上政务服务,实现了政务服务全天候、全方位覆盖。
(二)政务服务创新举措1. 政务服务流程再优化。
通过全面梳理政务服务流程,我局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了政务服务“并联办理”。
同时,探索建立了政务服务事项分类管理制度,对涉及不同行业领域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分类管理,提高了政务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2. 便民服务平台建设。
我局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互联网+”平台建设,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推出了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了政务服务与第三方服务的深度融合,为市民提供了更为便捷、快速的服务方式。
3. 智能化服务引入。
我局引入智能化技术,推出政务服务机器人系统,为市民提供智能化的在线咨询和办事指引,大大提高了政务服务工作的效率,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三)窗口服务改革为提高窗口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我局加强了窗口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优化了窗口服务流程,推广使用了智能终端设备,提高了窗口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市民在窗口办事更加便捷、快捷。
(四)政务服务综合评价通过市民满意度调查和政务服务质量评估,我局的政务服务工作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市民满意度和政务服务综合评分均有明显提升。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府与群众的沟通与互动,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我们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加强政务信息化系统建设1.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政务数据的整合、共享和交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智慧政务大厅,提供在线办事服务,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同步,方便群众和企业办理各类政务手续。
3. 加强政务信息安全与保护,建设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数据保护力度,确保政务信息的安全可靠。
二、提升政务服务能力1. 建立全面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推广使用电子文件,实现办公流程的电子化,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2. 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政务服务规范,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强化政务服务能力培训,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和服务意识,增强政府服务的专业性和便利性。
三、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1. 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推动政务信息向社会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2. 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建立全面、及时、准确的政务信息公开渠道,方便公众获取政务信息。
3. 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培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政务公开意识和能力,确保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推进政府大数据应用1. 建立政府大数据平台,整合政府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2. 推进政府大数据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提高政府决策的准确性和针对性,优化政府服务的方式和内容,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3. 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培训,提高他们对大数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是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希望广大政府部门相关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加强统筹规划,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互联网+”时代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政务服务研究发表时间:2019-05-09T13:51:07.40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3期作者:祁新坤[导读] 当前中国正处于“互联网+”时代,这代表着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是一种新的发展形态。
江苏省盐城市纪委224000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互联网+”时代,这代表着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是一种新的发展形态。
大数据技术可以为政务数据的获取、存储、加工和分析提供技术支持,进而为政府进行政务可视化、政务预测、政务决策等提供良好的服务,对推动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服务政府、智慧政府和创新政府等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技术;政务大数据1. 概述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互联网+传统产业”已经正式提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出了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适应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政府积极的去创新,提升政府的政务服务水平,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可以说,“互联网+政务服务”正在创造着新的政务服务标准,必将为有效的改善这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办事效率。
2. 互联网+政务服务2.1互联网+“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形成的新的产业发展形式,其中心词是互联网,它是“互联网+”计划的出发点;符号“+”意为加号,即代表着添加与联合。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其关键是创新而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2.2. 新政务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是电子政务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可以极大提升电子政务的服务水平。
2017年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对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进行规范,提出构建全国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
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政务大数据是指政府机关及其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所管理、生产和积累的各类数据资源,包括民生数据、行政数据、社会数据等。
政务大数据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政策制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对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意义三、建设思路和步骤1.建设思路-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共享和应用等方面全面规划,打造全方位的政务大数据管理平台;-以数据安全为核心,保障政务大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引入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数据的挖掘和价值应用能力。
2.建设步骤(1)需求分析和规划:明确政务大数据平台的功能需求和发展方向,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进行规划布局。
(2)数据采集与整合: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传输、清洗、标准化等环节,整合各部门和机构的数据资源。
(3)数据存储与管理:建设数据仓库和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和高效管理。
(4)数据处理和分析:引入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对政务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5)数据共享与开放: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推动政府和社会各界资源的共享和开放,促进信息的互通互联。
(6)应用服务与评估:基于政务大数据平台,开展相关应用服务,推动政务服务的创新和优化,并对平台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四、关键技术和措施1.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包括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效率。
2.数据安全保障技术:采用多层次的数据安全机制,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数据备份等技术,保证政务大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数据共享和开放技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和标准化的数据交换协议,推动政府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
4.数据应用和服务技术:构建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平台,提供政府决策和社会服务等相关应用服务。
五、建设成果和推广策略1.建设成果-实现政务大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提供方便高效的信息查询和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与信息交流,促进政民关系的互信和共赢。
2023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应用整体解决方案•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概述•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应用方案•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实践案例目•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总结与展望录01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概述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是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手段,对政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以辅助政府决策和管理的智能化系统。
定义提高政务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数据驱动的决策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政务公开和透明化。
目的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定义1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应用场景23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了解公众需求,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公共服务管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社会问题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决策支持,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效果。
社会治理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经济发展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价值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公众满意度。
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社会问题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效果。
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02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目标建设一个高效、稳定、安全、易用的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政务数据的有效整合、分析和利用,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社会治理水平。
原则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以稳定为基础,以安全为保障,以易用为前提,以高效为目标。
建设目标与原则平台架构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分析层和应用层。
功能模块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清洗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应用模块和平台管理模块。
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务服务平台也应运而生,成为政府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呼之欲出。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从而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升全民福祉。
一、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意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意味着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可靠的公共服务。
对于政府而言,这是实现数字政府、智慧城市、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对于民众而言,这是获得更优质、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务的重要渠道。
总之,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提升服务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优化和升级原有服务的质量和体验。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内容政务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信息化建设、政务服务标准化、大数据分析、业务管理优化几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1.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政府需要搭建起一个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建设积极应对全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运行效率。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务微信公号、APP、网站等各种形式的在线服务平台,旨在为业务公开、查询、申报等提供便捷的使用方式,同时也能够加速政务服务过程,为群众提供更好、更加优质的服务。
打造高效、方便、快捷的在线服务平台,是建设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必须要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
2.政务服务标准化政务服务标准化是政府为优化公共管理服务的必须措施之一,为了向群众提供统一、标准统一的政务服务,政务服务标准化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政务服务标准化主要包括服务流程标准化、窗口服务标准化和服务质量标准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标准化的政务服务,群众在政府办公室的管理上会得到更真实、快速和准确的服务,同时为办事提供设置便利条件。
因此,政务服务标准化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3.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是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信息化手段,与政务服务息息相关。
互联网智慧政务大数据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详
细
一、智慧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理念
1、“智慧政务”概念:通过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科学技术,结合政
府工作的实际情况,实现政府的数据集成、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推动国
家政府服务能力的智能化、可视化和全景化。
2、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目的:针对政府部门、政府组织、政府机构及
其他面向社会的数据服务,建立智慧政务大数据平台,通过融合互联网大
数据技术和政务数据,实现智慧政务治理能力的集成、开放、分析和应用,推动政府的大数据治理能力的发展和升级。
二、智慧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1、建立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体系:结合政府服务和行政管理需求,
建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智慧政务大数据平台,支持政府部门、政府组织、政府机构及其他面向社会的数据服务,实现政府的数据管理、开放、分析
和应用,以支持政府的信息治理能力的发展和升级。
2、构建政务大数据技术体系:搭建政务大数据技术体系,通过实现
数据采集、信息管理、数据融合、模型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支持政府信
息技术部门正确引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改善政府的服务能力。
互联网+智慧政务大数据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整体概述 (4)1.1.项目名称 (4)1.2.建设单位 (4)1.3.编写依据 (4)1.3.1相关政策 (4)1.3.2技术标准 (4)1.4.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1.4.1建设目标 (6)1.4.2建设内容和规模 (6)1.4.3建设期 (7)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1.6.效益及风险 (8)1.6.1社会效益 (8)1.6.2经济效益 (8)1.6.3项目风险 (8)第二章现状与需求分析 (10)2.1.本次工程依托的信息化环境现状 (10)2.1.1XXX区域概况 (10)2.1.2主要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2.1.3数据及信息资源现状 (12)2.2.业务需求分析 (14)2.2.1业务角色需求 (14)2.2.2社会管理需求 (14)2.3.建设需求分析 (15)2.3.1标准规范建设 (15)2.3.2数据库与交换共享平台 (16)2.3.3基础支撑平台 (16)2.3.4应用系统 (16)2.3.5终端系统 (17)2.3.6网络系统 (17)2.3.7信息安全系统 (17)2.3.8运行维护系统 (17)2.3.9数据中心 (18)2.4.信息量指标 (18)2.5.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18)第三章总体设计方案 (19)3.1.总体设计原则 (19)3.2.总体目标 (20)3.3.建设内容 (21)3.4.系统总体架构 (21)3.5.技术路线及技术演进 (23)3.5.1技术路线 (23)3.5.2技术演进 (27)第四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27)4.1.建设规模与内容 (27)4.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28)4.2.1标准体系建设架构 (28)4.2.2标准建设内容 (29)4.3.数据库与交换共享平台设计方案 (29)4.3.1数据库、交换平台与应用系统关系 (29)4.3.2数据资源规划设计 (30)4.3.3数据库设计 (34)4.3.4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设计 (46)4.3.5建设内容清单 (59)4.4.基础支撑平台设计方案 (59)4.4.1服务器虚拟化软件 (60)4.4.2操作系统 (61)4.4.3数据库软件 (61)4.4.4WEB中间件软件 (62)4.4.5GIS引擎软件 (63)4.4.6ESB服务总线 (68)4.4.7支撑平台建设内容 (68)4.5.应用系统设计方案 (69)4.5.1应用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69)4.5.2社会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70)第五章软硬件建行概括 (81)5.1.总体建设内容 (81)5.2.软件开发内容 (81)5.2.1应用开发软件 (81)5.2.2第三方软件 (83)5.3.硬件建设内容 (83)5.3.1网络系统 (83)5.3.2信息安全设备 (84)5.3.3数据中心 (86)第一章项目整体概述1.1.编写依据1.1.1相关政策(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发办【2002】17号文);(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发办【2003】27号文);(3)中办发[2004] 34号(《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4)《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通知(国信【2006】2号);(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6)《电子政务保密管理指南》(国保发【2007】22号);(7)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四部门关于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公通字【2007】43号);(8)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发[2011]11号);1.1.2技术标准(1)《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部分总则》;(2)《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部分工程管理》;(3)《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三部分网络建设》;(4)《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四部分信息共享》;(5)《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五部分支撑技术》;(6)《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六部分信息安全》;(7)《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GB/T 19486-2004;(8)《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GB/T 21061-2007;(9)《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GB/T 21064-2007;(10)《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GB/T 21063.1-2007;(11)《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GB/T 21063.2-2007;(12)《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3部分核心元数据》GB/T 21063.3-2007;(1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GB/T 1063.4-2007;(14)《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5部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GB/T 21063.5-2007;(15)《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6部分技术管理要求》GB/T 21063.6-2007;(16)《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GB/T 21062.1-2007;(17)《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GB/T 21062.2-2007;(18)《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3部分数据接口规范》GB/T 21062.3-2007;(19)《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GB/T 21062.4-2007;(2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21)《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GB/T 19487-2004;(2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0-2006);(23)《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2-2006);(24)RFC2547bisBGP/MPLS虚拟专用网(VPNs);(25)RFC2917核心MPLS IP VPN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