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新方法与教材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189.02 KB
- 文档页数:20
语文教学新理念新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学生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也必须不断更新和创新,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然而,如何才能够创新语文教学,让其更加有效和有趣呢?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些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基于故事、场景、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学习《红楼梦》时,可以通过讲述作者、背景、人物、内容来引入情境,让学生乐意地投入学习。
通过引入情境,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互动故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互动、思考和探索,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会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多元化评价多元化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认知能力而指定的一种评价方式。
不仅因应教学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和难度,还有利于学生习得语文技能和表达能力,有效提高和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趣味性和艺术性教学趣味性和艺术性教学都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目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论语》时,可以设计一些嬉笑怒骂或者讨论这些问题进行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也会非常高。
五、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一种将个人差异和个性化需求纳入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的方式。
每个人的学习诉求、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的根本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价值。
以上是几种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它们皆是非常有效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文技能。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教学方案的具体实践。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讲授模式转变为自主探究教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体现“新”呢?一、教学理念“新”1.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以前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理解不理解、接受不接受、听得懂听不懂,学生都必须坐在教室接受“灌输”,教师千方百计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思维受到制约、想象受到束缚,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我按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教师教学由“学问”转变为“探究”。
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堂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尽可能不用“标准答案”或“习惯用法”,这样会扼杀学生个性,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自主发挥。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全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方法。
有的新知识可以让学生去分析、去讨论、去总结,疑点、焦点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解答,有的知识则让学生自己去自学。
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知识点一个个讲得很祥细、清楚,学生通常听得很认真,缺少主动思考和讨论。
而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自己动脑、动手、自主思考,自己总结,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形成了很好的思维品质,学生将来工作生活会受益终身。
教师要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但更多的是要由“教”者变成“导”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问题讨论的点拨者、合作交流的组织者。
新理念新教学新课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变和更新。
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改革的出现,不仅给学生们带来了更好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将就新理念新教学新课改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新理念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
而在新理念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学习。
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老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新教学项目制学习强调问题导向、探究导向和合作导向,通过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合作学习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助学习,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发现和探究,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互动式学习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三、新课改新课改是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课程改革中的体现,通过课程改革来落实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中,不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更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注重整合、跨学科、开放和灵活。
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知识的融合和交叉,提高学科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通过跨学科的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通过开放的教学环境和灵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新理念下的新思路新教法∗以 有理数 教学设计过程为例◉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㊀吴光潮◉广东省广州市玉岩中学㊀吴和贵㊀㊀摘要: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 顶层设计理念先进,并已从宏观上提出举措,但落地很难 ,一线教师已在教学理念㊁新课程改革意识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渗透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不足㊁不当,严重影响着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实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深度研究教材,思考㊁设计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的新思路㊁新教法.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核心素养;新思路;新教法㊀㊀1引言章建跃博士曾就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些现象 指出:顶层设计理念先进,并已从宏观上提出举措,但落地很难.细究其因,很多无奈,作为新课程改革主角的一线教师,已从教学理念㊁新课程改革意识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渗透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不足㊁不当,严重影响着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实效.本文中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册 1.2.1有理数 的教学设计过程为例,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深度研究教材,设计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的新思路㊁新教法.本节 有理数 内容,课时安排为1课时,教材呈现仅一页之多,一个核心概念 有理数 .如何把这1分钟即可读完的寥寥数语,在一课时内,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落实新课改要求㊁突破旧套路地讲授给学生?2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内涵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与本节相匹配内容)指出[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新课程理念下,需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素养 十个核心词 ,重视 四基 ㊁ 四能 ,重视立德树人 德育的渗透.另外,本节内容 有理数 是概念新授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要遵循概念教学中的一般规律:背景 归纳共性特征 概念形成 关键词辨析 概念同化 概念应用.基于此,本节课的设计从教材分析到教学目标㊁教学过程,均需要领会新教材的实施逻辑,重点思考:在哪个教学环节,如何实施落实㊁渗透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活动.2.1研读新教材及教师用书,深挖教材内在价值新教材是如何表述知识编排逻辑体系?教材如何展示每一个知识点的发生㊁发展过程?提供了哪些教学素材(为什么要用这个素材?)学生参与知识发展过程的学习方式是什么?现行新教材以及配套教师参考用书编写均已深刻且系统地将教材教法㊁新课程改革先进理念㊁学科素养等蕴含其中.反复研新读教材及配套教师用书,挖掘«标准»在教材中的诠释,是获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线索的有效途径.2.1.1 有理数 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主要知识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2].本节内容同时为数系进一步扩充到无理数㊁实数做知识储备,本章的知识及其思想∗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专项科研课题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学习支架搭建策略的研究 (课题编号:G D S PG2021GC012)的研究成果.方法是后续数系的进一步扩充学习的基础,研究方法亦基本相同.数及其运算 是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前两个学段已经安排了自然数㊁正分数及其运算等学习内容.本章作为第三学段教科书的开篇,是在前两个学段的学习基础上,继前一节 正数与负数 学习后,对新数 的进一步认识,通过逐步增加新的 数 而将数的范围进行逐步扩充到 有理数 .知识结构体系(如图1):图12.1.2新教材编排逻辑活动1㊀ 思考 :回想一下,我们认识了哪些数?评注:唤醒学生认知经验,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活动2㊀我们学过的数:正整数㊁零㊁负整数㊁正分数㊁负分数.分别列举具体数字.评注:从抽象到具体,符合学生认知;为后面从具体的 数集 (教材用 便签 式从 集合 的观点介绍 数集 )中归纳出共性特征,从而完成数的分类,渗透一点现代数学 集合 知识.活动3㊀归纳 整数(正整数㊁负整数㊁零) ㊁ 分数(正分数㊁负分数) 的概念;归纳 有理数(整数㊁分数) 的概念.评注:从具体到抽象,归纳形成概念.教材用 便签 说明 这里 (即 有限小数㊁无限循环小数 ,没有展开论述)可以化成 分数 .活动4㊀数系的扩充:正整数 (增加)零㊁正分数 (增加)负整数㊁负分数 (数系扩充到)有理数.评注:通过逐步增加新的数而将数的范围逐步扩充,渗透数的扩充的基本思想.活动5㊀练习(2个题).评注:熟悉数的分类和巩固概念,渗透一点现代数学 集合 知识.综上:(1)注重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如图2).图2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呈现教材,认真解决好与学生学习心理的适应问题.(2)注重概念形成的教学过程(如图3).图3把独立思考㊁自助探究基础上归纳结论看成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过程.(3)注重学习方式的构建过程.以有理数知识的发展过程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观察㊁(实验)㊁比较㊁归纳㊁(猜想㊁推理)㊁反思的数学思维活动.(4)注重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栏目引导学生的思考㊁探究活动,在领悟有理数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使他们既学会发现,又学会归纳㊁概括,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培养用数学的的思想和方法来思考问题的习惯.2.1.3七年级学情分析从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看,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以具体形象思维成分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成分为主的转折期.因此,教材内容的呈现必须注意具体性㊁形象性,同时还要有适当的抽象㊁概括要求[2].从而既适应这一时期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又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向高一阶段发展.从学生知识认知水平看,可以分清楚正数与负数㊁分数与整数的区别;但对有理数的概念及将有理数按不同标准分类有一定的认知障碍.有理数概念对于七年级学生是一个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在它之后还将学习无理数㊁实数概念.多数学生只是单纯机械记忆而不能从本质上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这就会导致他们对有理数以及后续无理数㊁实数这三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混淆不清.3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案例设计思路分析3.1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2)体会数的扩充的基本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分类,感受数学分类讨论思想.(3)经历 有理数 数系的扩充过程,领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与生活㊁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数学学习常用的观察㊁归纳㊁抽象㊁概括等数学方法.(4)通过亲身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评注: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依照课程目标的分类方式表述:知识与技能㊁数学思考㊁问题解决㊁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可按照本案例将知识与技能㊁数学能力㊁数学思想方法㊁数学情感㊁德育渗透等条目逐条列出.3.2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分类,体会数系扩充的基本思想,领略数学文化,获得数学学习常用的观察㊁归纳㊁抽象㊁概括等数学方法.评注:教学重点不应仅包含学科知识,还应包含积累的经验㊁学科能力㊁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等.3.3教学难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和分类.评注:教学难点主要取决于教材设计的认知要求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的差距(知识基础㊁经验基础㊁思想方法㊁学科能力等);突破难点,需要以教材要求为标准,改变或加强教材某些方面的设计.3.4课前准备(在学习这节课的前一天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请搜集并整理:负数㊁有理数的相关数学小故事及数学史,并在下一节课与同学们分享.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㊁接触凝聚了中国古人智慧的«九章算术»等典籍,了解数系扩充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从中获得突破当前 有理数 问题情境的启示.另外,为课中的交流分享做准备,让学生梳理前人攻坚克难㊁排除万难的经历,在数学文化中感受数学概念的历史传承,融入背景起源促概念生成.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形成背景的重要途径,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领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与生活㊁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学会分享㊁学会与人合作,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当其时!图43.5教学环节设计思路(如图4)㊀㊀设计意图:基于上述理念内涵㊁课标和教材研读分析,设置教学架构:重点关注渗透新理念㊁基本思想㊁基本活动经验的 切入点 ,并具体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及实施方案.3.6教学过程环节1:旧知回顾,提出问题.问题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请举例说明.ʌ学生活动ɔ学生会独立思考,作答 小学学过自然数㊁正分数,初中学了 负数 .ʌ教师活动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梳理㊁完善㊁反馈;并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概念㊁例子(含有理数 的各类数各至少3个).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㊁梳理旧知,在学生头脑中构建 自然数 正分数 负数(新数) 数系的简单扩充.教师引导学生举例各类 数集 ,一方面学生举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强化对 数 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后续 有理数 概念的形成及分类提供自然生成的素材.问题2:初中所学的 负数 又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ʌ学生活动ɔ学生甲从生活生产方面以及课本上节课的学习经验作答;学生乙 分享 负数 数学小故事.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时明确提出了负数,并提出了区分正数负数的方法;元朝数学家朱世杰在«算学启蒙»中还提出了正负数的乘法法则;欧洲最早提到负数的是在著名的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算术».ʌ教师活动ɔ对学生的分享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完善㊁补充.在数的学习中,数系的扩充是核心,而其扩充的动力,一是人类社会生产㊁生活发展的外在需要,二是满足数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后者,我们知道,在自然数集中,2-1没问题,而1G2就不行了!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扩充数的范围,使其既包括原来的自然数,也包括-1,-2,-3,,这样负数就更加不可少了.设计意图:搜集的故事不一定具有普适性,但通过资料查阅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扩大知识面,乐于分享,渗透数学文化㊁数学史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从数学的封闭性角度对新数的引入进行补充,让学生对数系的扩充有了更丰富㊁更理性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无理数㊁实数等数系的进一步扩充打基础,还有助于知识准备和方法准备.环节2:类比归纳,形成概念.问题3:在大家列举的这些数中,在正的自然数前面加上 - 得到的结果就叫负整数,把所有负整数集中在一起,组成负整数集.那么以此类推,大家还有什么发现ʌ学生活动ɔ学生独立思考㊁自主探究.从列举的这些数中,在正的分数前面加上 - 得到的结果就叫负分数,把所有的负分数集中在一起,组成负分数集;把所有正整数集中在一起,组成正整数集;把所有正分数集中在一起,组成正分数集;把所有整数集中在一起,组成整数集;把所有分数集中在一起,组成分数集.ʌ教师活动ɔ教师引导学生从 以此类推 的不同角度,独立思考㊁自主探究:结合列举的数,类比㊁归纳出各类数集.特别引导:0可以归属于哪一类?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只能归类于整数集.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类比迁移,注意概念特例的分析,渗透数学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问题4:从刚才的过程,我们引入了 集合 的说法,它可以将各种数进行归类.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是否可以将上述数分成2类?3类呢?应该如何分ʌ学生活动ɔ学生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并汇报.分成2类:整数+分数;分成3类:正数+0+负数.ʌ教师活动ɔ给足时空,引导合作探究.强调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分类完成后,教师分别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点出 有理数 的概念,板书㊁完善分3类的表述方法(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正整数㊁0㊁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㊁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㊁分数统称为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方法1:按定义分类(如图5).图5㊀㊀方法2:按符号分类(如图6).图6㊀㊀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数的各种归类方法,从中探寻分类的方法,明确分2㊁3类,给学生尝试㊁猜想㊁验证㊁合情推理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归纳出有理数的概念以及分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5:为什么整数和分数可以 统称 为 有理数 ? 有理数 的由来有谁知道吗?ʌ学生活动ɔ学生思考㊁疑惑㊁倾听㊁分享有关有理数的数学史料:明朝科学家徐光启,他在翻译«几何原本»时,没有现成的㊁可对照的词,许多译名都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徐光启将 r a t i o (比) 译成了 理 ,即 理 就是比的意思,所以 有理数 应理解为 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数 而不是我们字面上理解的 有道理的数 .ʌ教师活动ɔ根据学生分享的情况点评或补充.有人为便于大家理解,把 有理数 改称为 比数 (两个整数之比),从这个意义上讲: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 1的 比数 ,所以和 分数 一样有着共同的属性,可以与之 统称 为 有理数 .那么,同理自然就有 非比数 无理数 了,这将是我们后期要学习的内容了.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前搜集有理数的相关史料,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回顾再现有理数名字的由来,让学生明晰概念的本质,就不难将它与整数及后续无理数概念区分清楚,进而也能在文化的熏陶中受到思维的启发,提高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学习兴趣.数学概念的形成背景和过程记录着概念的形成㊁发展背后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中融入数学史料,让学生身临其境于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中,深受前人锲而不舍㊁不断进取精神的震撼,这也将激励学生的学习品质.环节3:知识运用,同化概念.问题6:给出一组数:-1,12,1,-0.5,2,-3,0,23,0.1,0.3˙,-52,2.25,你能试着将它们分类吗?ʌ学生活动ɔ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展示分享或板演,尝试按照两种方式分类(答案略).ʌ教师活动ɔ评价与反馈.指出:由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我们也把这些小数看成分数.设计意图:同化概念.通过对数的分类的练习,体验数的分类的思想和原则,感受数学的分类思想.环节4:综合练习,巩固概念.(略)环节5:总结提炼,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和数学思想㊁基本活动经验等.4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新思路 的反思4.1重视基于一般观念等先进理念引领下的教材研读和单元主题教学㊀㊀章博士所言落地很难 原因很多,但其中之一就是一线教师备课研究教材不够㊁不充分,当前存在的教材使用现状:对教材简单处理,随意删改;网上下载课件或教案,不用教材;对课本例题不够重视,层次把握㊁拓展㊁再利用意识不强;不注重题后反思㊁规律总结;对章节知识整合不够,条理不清.从本文案例中,不难得出:精准设计教学活动的一般方法,首先要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内涵要求及本节课可以落实的要求㊁途径,其次要在深度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内在的价值.实际上,教师在一般观念㊁大概念㊁深度学习等先进理念的引领下,可以更好地去理解教材㊁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结构㊁构建整体框架㊁优化教学设计㊁找好教学关注点(数学对象㊁研究内容㊁研究路径㊁研究方法㊁研究结果㊁知识应用)㊁明确 如何教 .基于新课程目标以及核心素养更注重知识的整体构建,积极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是有效途径.4.2重视基于新课程理念㊁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学活动设计㊀㊀基于研究教材内在的逻辑㊁层次关系,思考新课改理念及学科核心素养应该渗透的 点 ,并据此设计㊁组织教学活动.不弃教材㊁不惟教材,必须以教材内在逻辑为蓝本㊁依据,合理创设(增加或改编优化)数学情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㊁落实 四基 ㊁培养 四能 ㊁发展 两过程 , 对本内容学习和研究具有广泛㊁持久㊁深刻影响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思维策略方法 (一般观念)重点关注.本文教学案例, 有理数 数系扩充发展㊁数学概念形成与辨析㊁应用等,教学活动的设计既遵循教材内在逻辑关系,又通过问题串设置系列活动,融入数学文化内容.蕴藏的数学文化背景,使学生在浓厚数学文化气息中对本节课所学习的抽象的 有理数概念 形成过程有了深刻认识,起到了对学生情感㊁态度的培养作用,还潜移默化地发展了学生审美意识,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学习有血有肉的数学概念,让学生从根源及本质上理解数学概念㊁应用数学概念的同时培养数学思维,教会学生思考,进而提升数学素养.4.3重视基于数学文化教学资源的活动开发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多是介绍数学史,通过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本文案例,数学文化的渗透通过 课前 课外作业㊁以查阅搜集资料, 课中 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分享㊁补充的形式实施分享㊁经历数系建构,提升学科认知,深刻感悟有理数.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开发了教学资源,落实了国家 双减 背景下作业的多样化.基于数学文化教学资源的活动开发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将数学与人文相融合,使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有机整合,落实核心素养,这正是新课程标准下追求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改革理念已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教法, 变 是绝对的, 不变 是相对的,以不变应万变,九九归一,不离其宗 新教材 已用最朴素的方式呈现着 新课程 的 新理念 ,我们一线教师只要坚持深度研读教材㊁分析教材和灵活使用教材,基于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活动并组织实施 新教法 ,教育的理想才可以真正落地.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G7,64G65.[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G5,16.Z。
2023年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感谢您的提供的任务,下面是我尽力而为的文章,请您审阅和修改。
2023年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2023年的教学环境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其说是老师教学,倒不如说是技术与师生之间的互动。
因此,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探讨2023年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一、新理念1.个性化教学过去,教学往往是应试导向,老师们讲的知识都受限于教材,而学生也要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来学习,这样一来,无论在知识层面还是在情感层面,都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而个性化教学,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所学而来的。
未来的教学,老师们将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通过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等,来进行个性化教学。
这样不仅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受益,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放在教师培训方面,就需要让教师们拥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专业知识,在这之基础上,培育更整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全球性学习过去的教育往往是地方性的,学生们很难跨越地域障碍,进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而今,全球化将会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旋律。
2023年的教育将会越来越具有全球性,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了解世界上不同地域的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甚至可以体验异国文化,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们拥有更广泛的视野和开阔的观念。
未来的教育需要培育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师。
教师培训应该从学科转向文化、语言等方面,让他们更加敏锐和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同时还需要加强跨文化接触的能力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交礼仪等,在教学中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需求。
二、新方法1.互联网化课堂2023年的教育将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老师们不仅需要识别和运用最新的科技设备,还需要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学习环境。
未来的课堂将会更加互联网化,老师会借助互联网技术,来进行教学。
教育创新的新理念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变革。
教育创新是指通过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拥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
一、教育创新的新理念教育创新的新理念是指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理念和思路,为教育创新提供动力。
1.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指将教育从传统的“大班教学”转变为注重个性化差异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个性化教育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教育不再是“一刀切”的,而是注重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跨学科教育跨学科教育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串联,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实现知识的有机整合以及横向扩展。
跨学科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交叉知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是指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相结合。
通过信息化教育,能够拓展教学资源和教育渠道,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二、教育创新的新方法教育创新的新方法是指通过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教育创新,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1.游戏化教育游戏化教育是将游戏元素运用于教育中,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游戏化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并且通过游戏的互动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社交化教育社交化教育是指利用社交网络等手段,将学习与社交相结合,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加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通过社交化教育,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交流意见和思想,借鉴他人的经验和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3.反转课堂反转课堂是指将课堂上的讲授环节搬到课后完成,然后将课堂上的互动环节放到课前,课堂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场所。
小学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新体验2033年,小学教育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三十年的时间,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体验,让小学的教学更加科技化、智能化、个性化。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小学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新体验。
一、新的理念在2033年,小学教育已经实现了真正的“素质教育”,不再是应试教育的单一模式,而是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小学教育已经从重视知识传授转向了注重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也不再是以老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
1、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2033年,小学教育已经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老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学习差异等方面,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与目标。
2、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2033年小学教育的常见教学方式之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总结的学习模式上,追寻知识的源头,从探究中逐渐发现知识的本质与内涵。
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来源和产生过程,深入地探究知识的本源,这将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3、协作学习在2033年的小学教育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班级教育搭建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平台。
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了解、合作,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的方法在2033年,小学教育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
1、互动式教学在2033年的小学教育中,互动式教学被广泛采用。
这种教学方法通过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互动来建立知识框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问问题、提供案例等方式与学生交换意见,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高学习效果。
2、信息技术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33年的小学教育中,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设备得到广泛应用,老师可以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3、游戏式教学在2033年的小学教育中,游戏式教学得到广泛应用。
《“三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与教育科研的新做法》在当今“三新”(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与教育科研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在这一变革浪潮中探寻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学生需求的新做法,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和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新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新方向新理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和先导。
在“三新”背景下,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新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课堂教学要从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新方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新实践新方法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三新”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探索和运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新方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视瓶等多种媒体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或影视片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氛围;在讲解科学知识时,可以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多媒体教学法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学的信息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或任务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协作,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新时代、新课标、新教材下,新理念和新方法的落实作者:王贺来源:《中国中小学美术》2023年第08期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三个阶段的变迁。
教学重点从最初的关注单一的技能技法,转变到现在的以提升素养为本。
新时代的新教材以新课程为依据,着重探索新课标精神落实在教材内容中的路径和方法,以新课标内容为指导,将美育综合、三种文化、大单元教学、跨学科融合等新课程的关键词融入新教材编写中,并且将课标中的学习任务贯穿到每个单元情境中。
新教材应该是启发式的、开放式的,让教师拿到后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如何上好新课程观下的美术课,同时要能照顾到乡村学校的实际情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体现了中小学一体化贯穿,也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高中美术课标”)的进一步延续。
新高中美术课标中有明确建议,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展评6个环节,依次逐步完成每环节小目标,以实现最终的单元主题任务目标。
大单元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的实施方法,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要求教师们在课程设计的前期下功夫,不仅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还要增进多学科知识储备。
教师要大量查阅资料,总结知识点,梳理大概念,设计出具有逻辑性的课程结构。
新课标以及教材内容结构明确指出,我们的美术课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关注单一的技能技法,这已经远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发展要求。
我们要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最终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其解决真实的复杂问题的能力。
这个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向知识原理转化的过程,也是理解学科大概念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教学策略分享。
第一,以主题单元形式设计课程。
寻找课与课之间的关联,设计以大概念为主题的大单元课程结构,体现课与课之间的递进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拼凑。
第二,加入跨学科知识,进行学科综合。
艺术可以与姊妹艺术相融合,也可以与非艺术学科相融合。
新理念新教学新课改新理念、新教学、新课改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新理念,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新教学,是指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为中心,促进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新课改,是指针对传统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进行全面改革,推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全面创新。
新理念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要求教师抛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维,将学生置于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
新理念主张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这需要教师具备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和关爱的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教育。
新教学是新理念的具体实施过程,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新教学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新教学强调学生的体验和互动,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理念、新教学、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对中国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中国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求知欲。
通过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将更加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推动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要实现新理念、新教学、新课改的目标,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条件差距较大,需要加强资源配置和投入。
改变传统教师教学方式需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这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和评价机制,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新理念、新教学、新课改的推行需要改变不同部门和层级的管理方式,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学校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伴随新课程而来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理念。
新课程理念不仅涉及了课程改革的一般问题,而且涉及了课程改革的具体问题和学科策略;既涉及了学生学习方式问题,又涉及了教师教学方式问题。
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新课改大潮中积极探索,大有作为。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一、贯彻新理念。
探究新教法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1.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即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起组织、帮助和促进作用。
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课堂上要突出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课堂教学不仅注重教学结论,更要注重得出结论的分析、思考等教学过程教学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递和执行过程,更是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通过教师课堂教法的灵活选取,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3.每位教师都应学会并善于运用尊重教育、赏识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以及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等。
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
听了郭老师关于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他从课标的修订及关注点展开,深入的比较、分析新旧课程标准,让我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下面简单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学改革要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新方法,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合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逐步掌握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新理念与新方法高中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不断探索新的理念与方法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引领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实现全面发展。
一、形成合作学习共同体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合作学习的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形成合作学习共同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合作学习共同体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是整个班级的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合作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通过讨论、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二、多元评价,形成全面评价体系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价、项目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多种形式,提供多样化的评价工具,使学生的优点得到充分体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创设情景,提高学习效果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情感投入和情感体验。
高中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来提高学习效果。
创设情景可以是真实的情境,也可以是虚构的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演绎文学作品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提高学习效果。
四、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批判性思维训练可以包括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指导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当代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对信息接受和储存的过程,更是学习者对信息主动加工、传递运用的过程。
全新的学习观必然对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学习者的条件来看,学习本身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是以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为基础,并由学生自身主动性及自我控制活动协调发展的过程;从学习目的来看,学习不仅是“知道什么”或明白“要懂得什么”,而还在于“能够做什么”和“会做什么”;从学习的内容来看,语文的学习应面向问题的学习,面向全体的学习,面向运用的学习,面向创造的学习。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更应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问题的学习。
因此,从这些全新的学习观出发,就需要我们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更新观念,转换做法。
一、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因此,在教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新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体现出“情景――探索―—试一试――练一练”的编排体系,这给教师为学生提供“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编排意图就要学生做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让他们多探索、多实践,做到体会数学,内化数学。
教师要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
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二、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正在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词。
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的话题。
新课程,是指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社会需求,构建和实施的具有时代特色、符合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
新课程不是简单的课程调整和修订,而是对传统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彻底变革和创新。
新课程倡导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学生参与,体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实践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理念,是指在新课程框架下,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新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破和超越,是对教育价值观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新理念强调育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全面发展和多元智能,提倡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
新理念追求教育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倡导教育的整体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的提出和实践,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提倡“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提升。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倡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强调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教学质量。
这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强调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和多元化发展,倡导教育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这有利于促进教育的综合发展,关注教育的公平和效益,推动教育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民阅读推广已经在许多县级图书馆中得到了应用,图书馆通过讲座、展览等活动的举办,积极鼓励民众参与阅读活动,帮助了阅读的推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不少的问题存在。
首先,缺少完善的策略的推广,所开展的活动过于形式化,没有做到深入和全面。
其次,一些县级图书馆没有对服务体系进行完善,没有对开展过程中的大部分工作进行完善。
比如,大部分县级图书馆缺少服务网络,对某些读者的阅读需求无法进行满足。
另外,在进行推广工作的时候,缺少创意以及特色活动的推广,没有对民众起到很好的吸引效果,导致一些读者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
此外,由于县级图书馆规模有限,因此藏书的种类受到了限制,不能及时的更新数据,也没有丰富的内容,因此无法很好的吸引民众的注意力。
最后,大部分县级图书馆缺少相应的资金,没有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上投入充足的资金,导致宣传力度不够,以至于影响力也受到了阻碍,除此之外,还缺少完善的基础设施,没有全方位的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也很少开展数字阅读的活动[1]。
2 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知识获取以及认识世界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阅读。
在全民阅读环境方面县级图书馆需要进行加强。
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县级图书馆有着十分繁杂的种类,对不同年龄段所需的图书都能够进行满足。
使读者能够获得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及充分的阅读空间。
县级图书馆在阅读氛围工作方面的加强,能够使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如何加强县级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3.1 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据调查发现,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依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相关人员应该要加强重视,积极地采取措施,促进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
首先,需要对推广工作的重点进行掌握,根据我国目前阅读的人口比重分析,阅读的主力军就是青少年儿童,因此,县级图书馆可以多开展一些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活动,以此来更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抓住这个契机,使全民阅读的影响力得到提升[2]。
新语文,新理念,新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育也正经历着一场变革,新语文、新理念、新方法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那么,什么是新语文?什么是新理念?什么是新方法?如何将它们应用于教学呢?一、新语文新语文是指适应时代需求的语文教育,是基于现代技术的人性化、多元化、现代化的语文教育。
新语文将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新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成长和自强的必备技能。
其次,新语文注重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语言用法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则,从而拓展语文应用的领域。
第三,新语文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跳出框框,开拓想象力,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新理念新理念体现了为适应时代需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所做出的改革。
新理念贯穿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
新理念提倡多元化、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成长、得到锻炼。
新理念放弃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质,强调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打破学科的壁垒,增强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此外,新理念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家校合作,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教育氛围。
三、新方法新方法是指采取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不断拓展教育教学方法的范畴,获取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新方法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以致用”,使所学知识和技能得到实际应用和巩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方法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新方法还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分层次教学、多元化评价、平等参与等教学论点,为延伸学生的特长、发现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实现新语文、新理念、新方法需要我们注重以下几点:一、构建符合现代教育需求的教育思想和课程体系;二、打造符合学生年龄、性别、兴趣、特长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三、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倡导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发展,既注重传统教学方式的传承,又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不断拓展创新,用新手段迎接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