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的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90.00 KB
- 文档页数:10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检测技术系列实验
实验报告
(2015年秋季学期)
实验名称:第一项传感器特性研究
报告人姓名:班级:学号:
同组人姓名:班级:学号:
声明:实验报告没有抄袭他人实验数据,也没有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
报告人签名:日期:
评阅教师签名:日期: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检测技术系列实验
实验报告
(2015年秋季学期)
实验名称:第二项 AS-i总线技术研究
报告人姓名:班级:学号:
同组人姓名:班级:学号:
声明:实验报告没有抄袭他人实验数据,也没有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
报告人签名:日期:
评阅教师签名:日期:。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各种自动检测技术的特点、原理及应用范围。
3. 学会分析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4. 能够运用自动检测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分类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2. 电阻检测技术电阻检测的原理电阻检测的方法及特点电阻检测的应用实例3. 电容检测技术电容检测的原理电容检测的方法及特点电容检测的应用实例4. 电感检测技术电感检测的原理电感检测的方法及特点电感检测的应用实例5. 温度检测技术温度检测的原理温度检测的方法及特点温度检测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对检测技术的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巩固理论知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2. 课件:PowerPoint3. 实验设备:电阻、电容、电感、温度传感器等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技术资料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4. 课程论文: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理论课16课时,实验课16课时。
2. 授课方式:每周2课时,共8周完成理论课教学;实验课安排在第9周至第16周,每周2课时。
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讲授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电阻检测技术、电容检测技术、电感检测技术。
第5-8周:讲授温度检测技术、压力检测技术、流量检测技术、位移检测技术。
第9-16周:进行实验教学,包括电阻、电容、电感、温度、压力、流量、位移传感器的应用实验。
实验要有两次的。
好好做吧,加油哦。
楼主来自东华。
这年头就业压力大,自动化一定要学好数电模电单片机arm。
知道了吗。
加油!!!下面是实验指导书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电子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把人类带到了信息时代,各种电器设备充满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相当大一部分的电器设备都应用到了传感器件,传感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中主要技术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工农业生产领域,工厂的自动流水生产线,全自动加工设备,许多智能化的检测仪器设备,都大量地采用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它们在合理化地进行生产,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避免有害的作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家用电器领域,象全自动洗衣机、电饭褒和微波炉都离不开传感器。
医疗卫生领域,电子脉博仪、体温计、医用呼吸机、超声波诊断仪、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诊断设备,都大量地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传感技术。
这些对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军事国防领域,各种侦测设备,红外夜视探测,雷达跟踪、步器的精确制导,没有传感器是难以实现的。
在航空航天领域,空中管制、导航、飞机的飞行管理和自动驾驶,仪表着陆盲降系统,都需要传感器。
人造卫星的遥感遥测都与传感器紧密相关。
没有传感器,要实现这样的功能那是不可能的。
QSCGQ-ZX1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主要用于各大、中专院校及职业院校开设的“传感器原理与技术”“自动化检测技术”“非电量电测技术”“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机械量电测”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QSCGQ-ZX1型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上采用的大部分传感器虽然是教学传感器(透明结构便于教学),但其结构与线路是工业应用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广大学生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通过信号的拾取,转换,分析,掌握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具有的基本的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
目录前言: (8)实验一(A)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型 (10)实验一(B)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12)实验二(A)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13)实验二(B)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16)实验三应变片的温度影响 (18)实验四热电偶原理及现象 (19)实验五移相器实验 (21)实验六相敏检波器实验 (23)实验七交流全桥的应用―振幅测量 (26)实验八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之一 (28)实验九差动变压器性能 (29)实验十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 (31)实验十一差动变压器的应用—振动测量 (33)实验十二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35)实验十三被测体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的影响 (37)实验十四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振幅测量 (38)实验十五电涡传感器应用-电子秤之三 (40)实验十六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直流激励 (41)实验十七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之四 (43)实验十八霍尔式传感的特性—交流激励 (44)实验十九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振幅测量 (46)实验二十磁电式传感器的性能 (48)实验二十一压电传感器的动态响应实验 (50)实验二十二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静态及动态特性 (51)实验二十三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实验 (53)实验二十四光纤位移传感器静态实验 (55)实验二十五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动态测量一 (56)实验二十六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动态测量二 (57)实验二十七PN结温度传感器测温实验 (58)实验二十八热敏电阻演示实验 (60)实验二十九气敏传感器(MQ3)实验 (62)实验三十湿敏电阻(RH)实验 (64)实验三十一光电传感器(反射型)测转速实验 (65)实验三十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实验 (66)附录:传感器实验仪器面板分布图 (67)实验一(A)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型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检测技术第 4 次实验实验名称:实验十七、实验三十二、实验三十四、实验三十五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实验室:常州楼5楼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6年12月30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实验十七霍尔转速传感器测电机转速实验一、实验目的 (3)二、基本原理 (3)三、实验器材 (3)四、实验步骤 (3)五、实验数据处理 (4)六、思考题 (4)实验三十二光纤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 (5)二、基本原理 (5)三、实验器材 (5)四、实验步骤 (5)五、实验数据处理 (6)六、思考题 (6)实验三十四光电转速传感器的转速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 (7)二、基本原理 (7)三、实验器材 (7)四、实验步骤一 (7)五、实验数据处理 (8)六、思考题 (9)实验三十五光电传感器控制电机转速实验一、实验目的 (9)二、基本原理 (9)三、实验器材 (10)四、调节仪简介 (10)五、实验步骤 (12)六、思考题 (14)实验十七霍尔转速传感器测电机转速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霍尔转速传感器的应用。
二、基本原理利用霍尔效应表达式:U H =K H ·I B ,当被测圆盘上装上 N 只磁性体时,圆盘每转一周磁场就变化 N 次。
每转一周霍尔电势就同频率相应变化,输出电势通过放大、整形和计数电路计数就可以测量被测物体的转速。
三、实验器材主机箱、霍尔转速传感器、转动源。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 5-5 将霍尔转速传感器安装于霍尔架上,传感器的端面对准转盘上的磁钢并调节升降杆使传感器端面与磁钢之间的间隙大约为 2~3mm。
2、在接线以前,先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将主机箱中的转速调节电源 2~24v 旋钮调到最小(逆时针方向转到底),接入电压表(显示选择打到 20v 档),监测大约为1.25v;关闭主机箱电源,将霍尔转速传感器、转动电源按图 5-5 所示分别接到主机箱的相应电源和频率/转速表(转速档)的 Fin 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一般检查实验报告篇一: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检测技术实验》实验名称:院(系):姓名:实验室:同组人员:评定成绩:实验报告第一次实验(一、三、五)自动化专业:自动化xxxxxx 学号:xxxxxxxx实验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审阅教师: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仪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数显电压表、±15V、±4V电源、万用表、导线等。
三、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如图1-1所示,四个金属箔应变片分别贴在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上面的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对应为模块面板上的R1、R3,下面的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压缩,对应为模块面板上的R2、R4。
图2-1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图2-2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接线示意图图2-3单臂电桥工作原理通过这些应变片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如图1-2所示R5、R6、R7为固定电阻,与应变片一起构成一个单臂电桥,其输出电压e为电桥电源电压,式1-1表明单臂电桥输出为非线性,非线性误差为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图1-1应变传感器上的各应变片已分别接到应变传感器模块左上方的R1、R2、R3、R4上,可用万用表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
2、从主控台接入±15V电源,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短接,输出端uo2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档),调节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0V。
大学生自动化实践报告一、实践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大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校开设了自动化实践课程。
本次实践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亲自动手搭建一个简单的自动化装置,并了解其原理与工作过程。
通过此次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动化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并为将来的科研和工作提供基础。
二、实践内容与步骤本次自动化实践的内容是搭建一个基于Arduino控制器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实践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了解Arduino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准备所需硬件和软件材料。
2. 搭建硬件平台:通过连接Arduino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继电器和电机等硬件组件,搭建起一个完整的系统。
要保证线路连接正确无误。
3. 编写代码:使用Arduino开发环境,编写代码实现对温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控制信号的生成和输出等功能。
4. 调试测试:将搭建好的硬件和编写好的代码进行组合,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测试。
测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温度传感器的变化和对应输出的控制信号是否正确。
5. 优化改进: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系统的优化改进,例如调节控制信号的参数、增加系统的稳定性等。
6. 撰写实践报告:对整个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撰写实践报告。
三、实践成果与体会通过几周的实践,我成功搭建了一个基于Arduino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的范围。
通过我的努力,温度控制系统可以准确感知环境温度并自动调节,使得温度能够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硬件连接出错、代码编写错误等。
但是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同学和老师的帮助,我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不断完善系统。
通过本次实践,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搭建一个自动化装置,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了解到,自动化技术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总结1. 引言本次实验主要针对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
检测技术作为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的重要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次实验通过对不同检测技术的探索和实验,对检测算法的原理、性能和应用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和分析。
2. 实验设计与设置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实验设计与设置:1. 实验目标:对比不同的检测技术在目标检测任务中的性能表现。
2. 实验对象:我们选择了YOLO、Faster R-CNN 等多种常用的检测算法作为实验对象。
3. 实验数据集: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我们选择了经典的PASCAL VOC 数据集作为实验数据集。
4. 实验环境:我们使用了一台配置高效、高性能的服务器进行实验,以保证实验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5. 实验流程:通过对比不同检测技术的准确率、召回率和运行时间等指标,来评估不同算法的性能和效果。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YOLO 算法YOLO(You Only Look Once)是一种实时目标检测算法,其特点是一次性完成检测和定位,速度快且准确度较高。
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使用VOC2007 数据集对YOLO 算法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YOLO 算法在目标检测任务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性能。
在测试集上的平均准确率达到了XX%。
同时,由于YOLO 采用了全卷积神经网络的设计,使得算法在图像处理的速度方面表现优秀,平均每张图片的识别时间仅为XX毫秒。
3.2 Faster R-CNN 算法Faster R-CNN 是一种经典的目标检测算法,其特点是采用了区域建议网络(Region Proposal Network,RPN)来生成候选目标框,然后再进行目标检测和定位。
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同样使用VOC2007 数据集对Faster R-CNN 算法进行了测试。
与YOLO 算法相比,Faster R-CNN 算法在准确率方面稍稍降低,平均准确率达到了XX%。
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检测功能编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加工中心工件的自动检测功能,能够识别并判断工件是否符合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实验原理加工中心是一种集铣削、钻削、攻牙、镗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轴数控机床。
在加工过程中,工件被固定在工作台上,刀具在加工中心的控制下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加工。
我们可以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加工中心工件的自动检测功能。
在编程实现中,主要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来对工件进行识别和判断。
首先,将加工中心的摄像头与计算机连接,可以通过调用摄像头的接口实时获取工件的图像。
然后,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出工件的轮廓和特征信息。
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可以对工件进行分割、边缘检测、形状匹配等操作,获取工件的形状和尺寸信息。
最后,根据预先设定的检测标准和要求,对提取的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判断工件是否符合要求。
三、实验过程1.准备工作1)安装并配置好加工中心的摄像头与计算机的连接。
2)安装图像处理相关的开发环境和库,如OpenCV。
3)编写程序的开发环境搭建和配置。
2.图像获取与处理1)通过调用摄像头接口实时获取工件的图像。
2)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图像增强、噪声去除、二值化等操作,以便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分析。
3.特征提取与分析1)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对工件进行分割和轮廓提取。
2)对提取的轮廓进行形状匹配,判断工件的形状是否符合要求。
3)获取工件的尺寸信息,如长、宽、直径等。
4)根据预先设定的检测标准和要求,对提取的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4.结果输出与反馈1)根据工件的检测结果,输出相应的信息,如“合格”、“不合格”等。
2)根据不同的判断结果,可以选择进行相应的处理,如修复、报废等。
3)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以便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或调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编写程序,我们可以实现对加工中心工件的自动检测功能。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我们可以对工件的轮廓和特征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判断工件是否符合要求。
评定成绩: 审阅教师: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第 2次实验姓 名:课程名称:检测技术实验名称: 实验九、实验十二、实验十三 院(系):自动化专 业: 自动化实验室: 常州楼5楼 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6年12月02日学 号:《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学号实验九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实验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处理•-八、实验十二电涡流传感器位移实验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处理•-八、实验十三四、五、八、七、被测体材质、面积对电涡流传感器的特性影响实验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一•-实验步骤二•-实验数据处理--实验小结•-• (3)• (5)• (9) (10)--• 10--• 10--• 10--• 10--•11...•15《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实验九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实验图3-6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结构三、实验器材主机箱、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测微头。
电压放大《 低通电ft*图3-7电容传感器位移实验原理图四、实验步骤一、实验目的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及其特点。
二、基本原理利用电容C = £ A /d 的关系式,通过相应的结构和测量电路, 可以选择 £、A d 三个参数中保持二个参数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就可以组成测介质的性质( £变)、测位移(d 变)和测距离、液位(A 变)等多种电容传感器。
本实验采用的传感器为圆筒式变面积差动结构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如图 3-6所示:由二个圆筒和一个圆柱组成。
设圆筒的半径为 R ;圆柱的半径为r ;圆柱的长为x ,则电容量为C= £ 2 n x/ In(R /r)。
图中C1、C2是差动连接,当图中的圆柱产生 ?X 位移时,电容量的变化量为 ?C=C J C2=£ 2 n 2?X /In(R /r),式中 n 、In (R /r )为常数,说明?C 与位移?X 成正比, 配上配套测量电路就能测量位移。
自动化技术综合实训报告一、实训内容及目标本次综合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自动化技术完成一个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该系统主要包括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家庭安全监测模块、环境舒适调控模块以及远程控制模块,旨在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
实训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自动化技术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搭建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类似项目的工作。
二、实训过程及方法1.设计与搭建智能家居控制中心:首先,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智能家居控制中心,用于连接各个模块,并对其进行监控与控制。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确定控制中心的硬件设备以及网络通信方式。
然后,我们需要使用相应的开发工具进行编程,通过传感器获得各种数据,并通过控制指令对各个模块进行控制。
2.家庭安全监测模块设计与搭建:家庭安全监测模块主要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和摄像头。
通过人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有人进入时,触发报警系统,并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并拍摄画面。
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电路,并编写程序对传感器和摄像头进行控制。
3.环境舒适调控模块设计与搭建:环境舒适调控模块主要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和空调控制器。
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获取环境温湿度数据,并通过空调控制器控制温度和湿度。
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电路,并编写程序对传感器和空调控制器进行控制。
4.远程控制模块设计与搭建:远程控制模块主要用于实现用户对智能家居系统的远程控制。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对控制中心进行远程操控,实现对家庭安全监测模块和环境舒适调控模块的远程控制。
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网络通信方式,并编写远程控制程序。
三、实训成果及总结在本次综合实训中,我们成功设计并搭建了一个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家庭安全监测模块、环境舒适调控模块以及远程控制模块。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自动化技术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了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搭建方法,并且能够独立完成类似项目的工作。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自动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发现自动化技术在提高家庭生活的便利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自动化检验技术工作总结
自动化检验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设备进行检验工作的方法,它
能够提高检验效率、降低成本,并且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自动化检验技术工作,现在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首先,我们在自动化检验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我们利用先进的
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开发了一套自动化检验系统,能够对产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验。
这项工作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还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其次,我们还利用自动化检验技术对生产线进行了优化。
通过在生产线上增加
自动化检验设备,我们能够实时监测产品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自动化检验技术应用到了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中。
通过对产品进
行数字化建模和仿真分析,我们能够提前发现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降低了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自动化检验技术在我们的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
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和人力资源。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自动化检验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本课程设计实验采用的是计算机和三菱Q系列PLC和三菱FR-F740系列变频器来实现控制,实验的目标是通过控泵的出油量来把油罐中的液位控制在设定的高度。
本课程设计实验报告首先对此次试验的主要任务和实现方式做了简要的阐述,之后针对实验要求提出了可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我们利用PLC,变频器和电机在实验室构成了单回路的闭环控制系统,并采用了PI算法对PLC编程。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通过多次校正和对参数的修改调试,最终实现了稳定运行和液位(转速)控制的在设定值的实验目标。
并将整个过程反映在了本次试验报告中。
程设计是以我们自己的专业课程(过程控制系统)为依托,针对一个特定的设计内容对我们进行完整的控制系统设计训练的教学环节。
使我们通过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了解和掌握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步骤、规范和方法等。
为将教材中的理论和上课时学习的知识与实际自动化工程提供结合的机会,加深我们对过程控制系统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的认识。
我们的设计内容包括:控制系统可行性分析,控制原理分析与设计,控制设备选型、系统接线图纸设计,控制系统编程实现以及实验验证等。
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各自特色的控制系统设计。
关键词:PLC,变频器,自动化,液位控制目录摘要 (Ⅰ)1. 概述 (1)2.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2)2.1 设计任务 (2)2.2 设计要求 (2)3. 理论设计 (3)3.1 方案论证 (3)3.2 系统设计 (7)3.2.1 结构框图及说明 (7)3.2.2 系统原理图及工作原理 (10)3.3 单元电路设计 (10)3.3.1 单元电路工作原理 (10)3.3.2 PID参数选择 (13)4. 系统设计 (15)4.1 软件设计 (15)4.2 编程过程 (17)4.3 编程结果 (18)5. 安装调试 (22)5.1安装调试过程 (22)5.2 故障分析 (23)6. 结论 (27)7. 使用仪器设备清单 (28)8. 收获、体会和建议 (29)9. 参考文献 (30)1概述○1过程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是以表征生产过程的参量为被控制量使之接近给定值或保持在给定范围内的自动控制系统。
NANCHANG UNIVERSITY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报告专业:自动化班级:自动化163班学号: 6101216090 学生姓名:王劲昌2019年12月目录实验一差动变压器的应用——电子秤实验二热电偶的原理及分度表的应用实验三热敏电阻测温演示实验实验四霍尔式传感器的静态位移特性—直流激励实验一差动变压器的应用——电子秤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实际应用所需单元及部件:音频振荡器、差动放大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V/F表、电桥、砝码、振动平台。
有关旋钮初始位置:音频振荡器调至4KH Z,V/F表打到2V档。
实验步骤:(1)按图1接线,组成一个电感电桥测量系统,开启主、副电源,利用示波器观察,调节音频振荡器的幅度旋钮,使音频振荡器的输出为V P-P值为lV。
图1 接线图(2)将测量系统调零,将V/F表的切换开关置20V档,示波器X轴扫描时间切换到0.1~0.5ms(以合适为宜),Y轴CHl或CH2切换开关置5V/div,音频振荡器的频率旋钮置5KHz,幅度旋钮置中间位置。
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网络中的W1,W2,使V/F表和示波器显示最小,再把V/F表和示波器Y轴的切换开关分别置2V和50mv/div,细条W1和W2旋钮,使V/F表显示值最小。
再用手按住双孔悬臂梁称重传感器托盘的中间产生一个位移,调节移相器的移相旋钮,使示波器显示全波检波的图形。
放手后,粱复原。
(3)适当调整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使在称重平台上放上一定数量的砝码时电压表指示不溢出。
(4)去掉砝码,必要的话将系统重新调零。
然后逐个加上砝码,读出表头读数,记下实验数据,填入下表;Wq(g)0 20 40 60 80 100V P-P(V)-0.837 -0.790 -0.747 -0.706 -0.660 -0.621(5)去掉砝码,在平台上放一重量未知的重物,记下电压表读数,关闭主副电源。
(6)利用所得数据,求得系统灵敏度及重物重量。
环境仪表及自动化实训报告
一、实训简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环境仪表及自动化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训内容涵盖了环境监测仪表的使用、自动化系统的操作以及相关软件的应用等。
二、实训内容
1. 环境监测仪表的使用
在本次实训中,我们学习并实践了如何使用各种环境监测仪表,如空气质量监测仪、水质分析仪等。
通过实地操作,我们了解了不同仪表的工作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数据解读。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根据监测结果判断环境质量的优劣,以及如何调整相关参数以优化环境质量。
2. 自动化系统的操作
在自动化系统操作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计算机软件远程控制环境监测设备,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报警等功能。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了解了自动化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3. 相关软件的应用
本次实训还涉及到了相关软件的应用,如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分析软件等。
通过这些软件的学习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和分析环境监测数据,为环境质量的评估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三、实训总结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环境仪表及自动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设备的基本操作和软件应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水平,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这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实验报告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前言本实验适用于实验中心购置的“CSY-2000型传感器实验台”,是《传感器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
内容包括:电阻应变片式特性实验、差动变压器的性能试验以及转速测量实验等。
前两个实验共4学时,最后一个实验属于综合性实验。
传感器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前应复习教科书有关章节,认真研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项目、方法与步骤,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按照实验项目准备记录相关数据等。
实验前应写好预习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认为确实做好了实验准备,方可开始做实验。
CSY-2000传感器实验台简介一、实验台的组成二、电路原理三、使用方法四、仪器维护及故障排除五、注意事项一、实验台的组成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机箱、温度源、转动源、振动源、传感器、相应的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台桌等组成。
1.主机箱提供高稳定的±15V、±5V、+5V、±2V一±l0V(步进可调)、+2V-+24V(连续可调)直流稳压电源;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1KHz~l0KHz(连续可调);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0Hz (连续可调);气压源0-20KPa(可调);温度(转速)智能调节仪;计算机通信口;主机箱面板上装有电压、频率转速、气压、计时器数显表;漏电保护开关等。
其中,直流稳压电源、音频振荡器、低频振荡器都具有过载切断保护功能,在排除接线错误后重新开机恢复正常工作。
2.振动源振动台振动频率1Hz-30Hz可调(谐振频率9Hz左右)。
转动源:手动控制0-2400转/分;自动控制300-2400转/分。
温度源:常温-180℃。
3.传感器基本型有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磁电转速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光电断续器)、集成温度(AD590)传感器、K型热电偶、E 型热电偶、Pt100铂电阻、Cu50铜电阻、湿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共十八个。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掌握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动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1.4 教学资源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课件: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
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自动检测技术定义、分类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温度检测技术2.1 教学目标了解温度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掌握温度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2 教学内容温度检测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温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温度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温度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温度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4 教学资源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课件:温度检测技术的原理、实际应用等。
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温度检测技术定义、分类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温度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第三章:压力检测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压力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掌握压力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2 教学内容压力检测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压力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压力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压力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压力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4 教学资源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课件:压力检测技术的原理、实际应用等。
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压力检测技术定义、分类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压力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第四章:流量检测技术4.1 教学目标了解流量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系别: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班级:10-1班学号:2010520286学生姓名:耿瑞2011年月日实验室名称: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实验机器号: 1 实验分组: 1实验时间:2011年8月30日指导教师签字:姚健成绩:实验项目三:霍尔测速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霍尔组件的应用——测量转速。
二、实验原理利用霍尔效应表达式:U H=K H IB,当被测圆盘上装上N只磁性体时,转盘每转一周磁场变化N次,每转一周霍尔电势就同频率相应变化,输出电势通过放大、整形和计数电路就可以测出被测旋转物的转速。
三、主要仪器设备转动源模块、直流电压表、G12传感器处理电路挂箱、G10电源挂箱。
四、实验内容、步骤及操作方法1.安装根据图2-1,霍尔传感器已安装于传感器支架上,且霍尔组件正对着转盘上的磁钢。
图2-1 霍尔传感器安装示意图2.将+5V电源接到转动源模块上的“霍尔”输出的电源端,“霍尔”输出接到F/V 转换单元,再接到直流电压表上。
3.将0~24V电源连接到转动输入上,选择不同电压+4V、+6V、+8V、+10V、+12V、+16V、+20V、+24V驱动转动源,可以观察到转动源转速的变化,待转速稳定后记录相应驱动电压下得到的转速值。
也可用示波器观测霍尔元件输出的脉冲波形。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利用霍尔元件测转速,在测量上是否有限制?答:必须要有钢磁产生磁场B。
七、讨论、建议、质疑注意:1.转动源的政府输入端不能接反,否则可能击穿电机里面的晶体管。
2.转动源的输入电压不可超过24V,否则容易烧毁电机。
3.转动源的输入电压不可低于2V,否则由于电机转矩不够大,不能带动转盘,长时间也可能烧坏电机。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工成本,本实验旨在验证智能检测技术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探究智能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2. 评估智能检测技术的检测精度和效率;3. 分析智能检测技术的优缺点,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三、实验材料1. 智能检测设备:包括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等;2. 被检测对象:如建筑、桥梁、电力设备等;3. 实验平台: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等;4. 实验数据:包括检测数据、处理结果等。
四、实验方法1. 数据采集:利用智能检测设备采集被检测对象的图像、视频或传感器数据;2.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特征提取等处理;3. 检测算法设计:根据实验需求,设计合适的检测算法,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检测等;4. 检测结果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包括检测精度、效率、可靠性等方面;5. 实验结果对比:将智能检测技术与传统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缺点。
五、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场景:确定实验中被检测对象的类型和检测需求;2. 准备实验材料:搭建实验平台,安装所需软件,准备检测设备;3. 数据采集:利用智能检测设备采集被检测对象的图像、视频或传感器数据;4.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特征提取等处理;5. 检测算法设计:根据实验需求,设计合适的检测算法;6. 检测实验:利用设计的检测算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检测;7. 结果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包括检测精度、效率、可靠性等方面;8. 实验结果对比:将智能检测技术与传统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缺点;9. 实验总结:对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进行总结。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检测精度:实验结果显示,智能检测技术在特定场景下的检测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实际需求;2. 检测效率: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智能检测技术的检测效率明显提高,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3. 检测可靠性:智能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有效降低误检和漏检率;4. 实验结果对比: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智能检测技术在检测精度、效率和可靠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实验——单臂、半桥、全桥电路性能比较一、实验目的:1. 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 测试应变梁形变的应变输出。
3. 比较各种桥路的性能(灵敏度)。
二、实验原理: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 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见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 1、R 2、R 3、R 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44332211R R R R R R R R ∆∆∆∆、、、,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RR ;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则有∑∆=RR R 2;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动对工作,且∑∆=====RRR R R R R R 4,4321。
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得出测试电桥的输出电压近似等于1/4 • E •ΣR ,电桥灵敏度R R V K u//∆=,于是对应于单臂、半桥、全桥的电压灵敏度分别为1/4E 、1/2E 和E 。
由此可知,当E 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及电压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大小无关,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
三、实验所需部件:直流稳压电源(V 4 档)、电桥、差动放大器、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微头、电压表。
四、实验接线图:图(1) 五、实验步骤:1、调零。
开启仪器电源,差动放大器增益置100倍(顺时针方向旋到底),“+,-”输入端用实验线对地短路。
输出端接数字电压表,用“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然后拔掉实验线。
调零后电位器位置不要变化。
如需使用毫伏表,则将毫伏表输入端对地短路,调整“调零”电位器,使指针居“零”位。
拔掉短路线,指针有偏转是有源指针式电压表输入端悬空时的正常情况。
调零后关闭仪器电源。
2、按图(1)将实验部件用实验线连接成测试桥路,单臂桥路中R 2、R3、R 4和W D 为电桥中的固定电阻和直流调平衡电位器,R 1为应变片(可任选上、下梁中的一片工作片)。
直流激励电源为±4V ;半桥桥路中R 1和R 2为箔式应变片,R 3、R 4仍为固定电阻;全桥桥路中R 1、R 2、R 3、R 4全部使用箔式应变片。
在接半桥、全桥桥路时应特别注意其应变片的受力方向,一定要接成差动形式。
3、调节测微头,使悬臂梁处于基本水平状态。
4、确认接线无误后开启仪器电源,并预热数分钟。
5、调整电桥电位器W D ,使测试系统输出为零。
6、旋动测微头,带动悬臂梁分别作向上和向下的运动,以水平状态下输出电压为零,向上和向下移动各5mm ,测微头每移动0.5mm 记录一个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值,并列表。
根据表中所测数据计算灵敏度S ,S = △V /△X ,并在一个坐标图上做出V-X 关系曲线。
比较三种桥路的灵敏度,并作出定性的结论。
六、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所测数据,在一个坐标图上做出V-X 关系曲线图,如下图:+4V-4V全臂半臂单臂根据S=△V/△X,分别计算灵敏度,得:S全=△U/△X =0.00059S半=△U/△X =0.00044S单=△U/△X =0.00015实验结论:当E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及电压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大小无关,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
实验二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位移测量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位移测量地方法。
二、实验原理:利用差动变压器的两个次级线圈和衔铁组成。
衔铁和线圈的相对位置变化引起螺管线圈电感值的变化。
次级两个线圈必须呈差动状态连接,当衔铁移动时将使一个线圈电感增加,而另一线圈电感减小。
三、实验所需部件:差动变压器、音频振荡器、电桥、差动放大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电压表、示波器、测微头。
四、实验步骤:1.差动变压器两个次级线圈组成差动状态,按图(6)接线,音频振荡器LV端做为恒流源供电,差动放大器增益适度。
差动变压器的两个线圈和电桥上的两个固定电阻R组成电桥的四臂,电桥的作用是将电感变化转换成电桥电压输出。
2、旋动测微头使衔铁在线圈中位置居中,此时L0′=L0″,系统输出为零。
3、当衔铁上、下移动时,L0′≠L0″,电桥失衡就有输出,大小与衔铁位移量成比例,相位则与衔铁移动方向有关,衔铁向上移动和向下移动时输出波形相位相差约1800,由于电桥输出是一个调幅波,因此必须经过相敏检波器后才能判断电压极性,以衔铁位置居中为起点,分别向上、向下各位移2mm,记录V,X值,做出V—X曲线,求出灵敏度。
图(6)五、实验数据分析及结果:位移mm 0.00 0.25 0.50 0.75 1.00 1.25 1.50 1.75 2.00电压V 0.00 5.76 6.12 6.42 6.71 7.31 7.45 8.00 8.78位移mm 0.00 -0.25 -0.50 -0.75 -1.00 -1.25 -1.50 -1.75 -2.00电压V 0.00 -5.80 -6.08 -6.38 -6.74 -7.27 -7.43 -7.97 -8.82 根据所得数据,制得X-U曲线图如下:根据实验数据及X-U图可求得灵敏度:S=△U/△X=0.00235实验三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一、实验目的:了解电涡流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工作特性。
二、实验原理:电涡流式传感器由平面线圈和金属涡流片组成,当线圈中通以高频交变电流后,与其平行的金属片上产生电涡流,电涡流的大小影响线圈的阻抗Z,而涡流的大小与金属涡流片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温度以及与线圈的距离X有关。
当平面线圈、被测体(涡流片)、激励源已确定,并保持环境温度不变,阻抗Z只与X距离有关。
将阻抗变化经涡流变换器变换成电压V输出,则输出电压是距离X的单值函数。
三、实验所需部件:电涡流线圈、金属涡流片、电涡流变换器、测微头、示波器、电压表。
四、实验步骤:1、安装好电涡流线圈和金属涡流片,注意两者必须保持平行。
安装好测微头,按图(1)连接好电路,将电涡流线圈接入涡流变换器输入端。
涡流变换器输出端接电压表20V 档。
2、开启仪器电源,用测微头将电涡流线圈与涡流片分开一定距离。
此时输出端有一电压值输出。
用示波器接涡流变换器输入端观察电涡流传感器的高频波形,信号频率约为1MHZ 。
3、用测微头带动振动平台使平台线圈完全贴紧金属涡流片,此时涡流变换器输出电压为零。
涡流变换器中的振荡电路停振。
4、旋动测微头使平面线圈离开金属涡流片,从电压表开始有读数起每位移0.25mm 记录一个读数,并用示波器观察变换器的高频振动波形,同时每位移0.25mm 从示波器读出对应的频率f 。
将V 、f 、X 数据填入表格,分别作出V -X 曲线和f —X 曲线,指出线性范围,求出灵敏度。
五、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X mm 0.00 0.25 0.50 0.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U V 0.00 0.89 1.20 1.47 1.76 2.04 2.29 2.54 2.77 2.98 3.18 3.38 3.40 f MHz1.211.191.171.161.151.141.131.121.101.051.001.001.00根据所得数据分别绘制U-X 和f-X 曲线图如下图所示:U-X曲线00.511.522.533.540.250.50.7511.25 1.5 1.7522.25 2.5 2.7533.25X/mmU /V根据曲线图求出灵敏度:S=△U/△X= 0.001由U-X曲线图可知线性范围是:0.30 mm < X < 2.75 mm六、本实验注意事项:当涡流变换器接入电涡流线圈处于工作状态时,接入示波器会影响线圈的阻抗,使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减少,或是传感器在初始状态有一死区。
实验四霍尔式传感器的直流激励特性一、实验目的:了解霍尔式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学会用霍尔式传感器做静态位移测试。
二、实验原理:霍尔式传感器是由两个环形磁钢组成梯度磁场和位于梯度磁场中的霍尔元件组成。
当霍尔元件通以恒定电流时,霍尔元件就有电势输出。
霍尔元件在梯度磁场中上、下移动时,输出的霍尔电势V取决于其在磁场中的位移量X,所以测得霍尔电势的大小便可以获知霍尔元件的静位移。
三、实验所需部件:直流稳压电源、电桥、霍尔传感器、差动放大器、电压表、测微头。
图(8)四、实验步骤:1、按图(8)接线,装上测微头,调节振动圆盘上、下位置,使霍尔元件位于梯度磁场中间位置。
开启电源,调节测微头和电桥W D ,使差放输出为零。
上、下移动振动台,使差放正负电压输出对称。
2、上、下移动测微头各4.0mm ,每变化0.5mm 读取相应的电压值,并记入下表,作出V-X 曲线,求出灵敏度及线性。
五、实验所得数据处理及分析:X(mm)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U (v ) 0.02 0.82 1.78 2.70 3.46 4.21 4.85 5.40 5.97 X(mm)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U (v )-0.02-0.79-1.68-2.50-3.20-3.72-4.13-4.44-4.69由上表数据作出U-X 曲线图如下:U-X曲线-6-5-4-3-2-10123456-4.5-4-3.5-3-2.5-2-1.5-1-0.500.511.522.533.544.5X/mmU /V根据所得数据及图形求出灵敏度:S=△U /△X =0.0013六、本实验注意事项:直流激励电压须严格限定在±2V ,绝对不能任意加大,以免损坏霍尔元件。
实验五 光纤传感器位移、转速测量一、实验原理:1、位移测量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7)所示,光纤采用Y 型结构,两束多模光纤一端合并组成光纤探头,另一端分为两束,分别作为接收光纤和光源光纤,光纤只起传输信号的作用。
当光发射器发生的红外光,经光源光纤照至反射体,被反射的光经接收光纤至光电转换元件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其输出的光强决定于反射体距光纤探头的距离,通过对光强的检测而得到位移量。
图(7)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原理图及输出特性曲线2、转速测量当光纤探头与反射面的相对位置发生周期性变化,光电变换器输出电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经V / F电路变换,成方波频率信号输出。
二、实验所需部件:光纤、光电变换器、低频振荡器、示波器、测微头、反射片、支架、电压/ 频率表、测速电机及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