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学习理论和对教育的指导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皮亚杰的学习理论和对教育的指导意义
一.皮亚杰的学习理论
皮亚杰认为,以往对学习的认识不全面。“经典的看法认为,学习是建立在刺激反应的图式上的,我认为, 这一图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完全的解释认知学习。”学习不是先有刺激后有反应,刺激与反应之间也不是单向的联系,而是先有反应后有刺激,反应是第一位的,刺激与反应之间是双向联系, 应把刺激反应的图式写成环形的, 中间有一个“结构”为中介;在刺激与反应的图式中,它们的关系不是联想,而是同化,同化才是学习的根本;学习的主体是主动的,应强调自我调节,强调主体自身的活动;刺激—反应的理论,应把运算和平衡加进去,这样才能说明学习。
皮亚杰形成了自己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体系,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活动学习。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产生于动作,随着儿童机体的增长发育,行为动作就越复杂, 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就越高, 因而儿童学习的根本途径是自己的活动。“一切现代心理学都教导我们说智慧产生于行动。”皮亚杰把活动看作是连接主客体的纽带,是认识发展的源泉, 强讶学生要动脑、动手、动口, 通过活动及其协调来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经过个体的同化、顺应和平衡来适应事物的状态。“基本的逻辑-数学概念不是从所摆弄的物体中得来的, 而是来自儿童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之间的协调。”他还重视游戏活动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中的作用,认为游戏不是娱乐活动或精力过剩的一种发泄,而是“把现实同化于活动本身,给活动提供必要的粮食并根据自我的多种需要改变着现实”。智力不仅是认识能力,而且是“一种最高形式的适应,乃是在把外物不断同化于活动本身和把这种同化图式顺应于事物本身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皮亚杰认为“数学运算来自实践,因此,单凭自觉教授知识是不够的。儿童自己必须实践,动手对于准备用脑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学习为儿童开辟了自由探索的天地,使他们重新去发现或重新去组织所要学习的每一个新真理;在活动学习中,教师的任务是做一个良好的辅导教师,激起学生的首创性和探索性,还要组织学生活动和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活动的环境,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二)主动自发学习。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不应是被动的, 而是主动自发的参与。“在求知活动中,主体是主动的。。。”“学生仅仅观察教师做实验,或者完成事先安排好的练习是学不会做实验的。他们应该从尝试和错误中学习, 应该主动和独立地工作,即在没有任何限制,有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的条件下学习。”“强迫是最糟糕的教学方法。”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主动:一是对环境的作用是主动的;二是儿童在心理上是主动。只有做到这两方面的主动,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知识不是外界客体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内部预先固有的结构,而是由主体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是儿童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逐步建构其智力概念和思维形式的过程。因此,儿童只有主动自发的学习,才有好的学习效果。“经过学生自由探索和自发努力所获得某种知识, 以后将能够保持住。这使学生获得一种毕生受益
的方法,将扩大他的好奇心,至少学生学会独立进行推理和自由地形成自己的思想,而不让他的记忆胜过推理,或者让自己的智慧受外界强加的练习的抑制。”
皮亚杰在论述主动自发的学习时, 重视兴趣、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兴趣是同化作用的动力因素;而外来的纪律约束、奖惩等强迫性措施,只有被主体同化转为自觉性的要素,才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否则效果就很有限。
(三)合作学习。皮亚杰认为, 儿童与别人的合作是学习的重要方法,要求儿童在合作中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儿童如果不同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与合作,就无法把他的运算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他从智力和道德两方面来具体阐述合作的意义。“从智力的观点看,这种合作最利于鼓舞儿童真正交流思想和进行讨论,这就是说,最利于培养批判态度、客观性和推理思考的行为。从道德的观点看,这种合作能使儿童真正执行行为的原则, 而不只是顺从于外在的约束。”皮亚杰讲的合作包括两方面;一是儿童之间的合作;二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合作。这两种合作,都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认识和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方式方法。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尊重儿童,尽量不约束他们,而是要师生之间求得和谐与协调, 并把约束变成高级的合作。“要在成人的尊敬与儿童的合作之间求得协调,并尽可能减少教师的约束,把它转化为高级的合作。”这种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探索与创新精神、良好品德和开发智力。二.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当前, 我国正在深化中小学的教育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人们在反思应试教育的得失和探索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的过程中,皮亚杰学习理论中的合理内核,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培养学生的素质具有启示意义。
启示一, 重视学生的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品德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自己的活动,忽视组织学生的活动,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学生的活动较少,以致学生难以牢固的掌握书本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出现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现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也因为缺少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现象的发生。加强学生活动的环节,是提高其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品德素质的重要举措。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重视学生的活动,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实际活动,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因为,一方面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知识,即书本知识,还需要一定的直接经验的支持, 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积累起来的直接经验,为掌握书本知识打好基础,并能在活动中提高素质。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 提高思想认识,把各种道德规范转化为品德,达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之目的。因此,中小学的教育改革, 要针对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要求学生去执行的现状,积极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发展。
启示二,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教育过程中起
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习效果如何,直接与学生的积极性有关。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其素质的提高必须经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无不通过学生的观察、独立思考、练习和自我修养与锻炼,只有这样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本领和品德。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大,求知欲望、探索性、创造性和刻苦性也就越大,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因此,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坚持启发式, 反对注入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效果;要避免仅借纪律等外在因素来强迫学生学习,或滥用奖惩要求学生学习,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在积极的心态下奋发向上,努力拼博,不断取得学习佳绩。
启示三, 创建民主环境。教师要具有正确的角色意识,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形成师生心理相容和学生与学生心理相容的氛围, 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情境,身心愉悦的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 不搞教师中心、我压你服、唯我独尊的教育模式,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不人人亦云,使其能够独立的分析、判断和质疑,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相互合作的局面, 使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陶治、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全面提高素质。
启示四, 注意适时性。学习的效果受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年龄段的儿童, 身心发展水平不一样, 即使是相同的年龄段,不同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也有差异。组织儿童的学习, 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注意顺序性、阶段性和适时性,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采用符合儿童的方法、内容和形式, 提高学习效果。如低龄儿童应加强游戏成份,使其在游戏活动中增长知识;高龄儿童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理论,努力掌握新形势下儿童的心理状态, 安排好儿童的学习内容,使儿童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教师不能搞一刀切,统一步调,脱离儿童的实际,高估或低估他们心理水平;要正确判断其心理组织、准备和水平,考虑到儿童之间的心理差异,适时、适度的组织他们学习,使学生得到健全的发展。
启示五,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以往的教育中, 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总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 否则就受批评。皮亚杰强调活动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重在辅导, 实际上就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 教师是受社会的委托, 受过专门的训练,又是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决定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毕竟是外因, 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赖于学生这一内因的主观努力, 需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 教师要正确处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不可偏废;加强师生的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