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经济危机的认识
- 格式:pdf
- 大小:151.88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美国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及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摘要:1929年10月下旬, 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大崩盘为标志, 爆发了一场资本主义世界规模的生产过剩危机。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和政治大危机,它很快向欧洲、北美、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蔓延,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 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次危机前后持续4年,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 500亿美元, 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美元, 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关键词: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原因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前的美国社会1920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经济危机。
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
从1923年直到1929年秋天,每年的生产率增长幅度达4%。
与此同时,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虽然清教徒传统的价值观念仍在农村中流行,但在城市中的主导道德观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以及享乐之风盛行。
相当一部分人终日沉醉于物质享乐之中,而精神生活则体现出浮躁和粗鄙,以至于许多美国历史学家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或“疯狂的20年代”。
在整个大危机期间, 引起了金融货币、信用和财政的全面危机。
1929年10月开始的经济大危机首先是从股市崩盘引起的。
1929年10月24日“黑色的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股票市场抛出1300万股,超出正常标准的100万股以下,开盘第一个小时内,股市就猛烈下跌。
花旗银行、大通银行和其他两家银行大老板在摩根公司大厦密谈,策划组织一个 2.4亿美元的买进集团来抑制抛售股票的恐慌。
而胡佛总统则发表文告:“美国主要工商业以及商品的生产个销售,形势很好,欣欣向荣。
”但是,灾难性的市场崩溃形式已经不可阻挡。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什么影响贫富差距过大: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
具体来看一下!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1、具体原因(1)贫富差距过大: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
(2)信贷消费过度膨胀,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股票投机过度,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
(4)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影响,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2、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活动猖獗,掩盖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4、政策原因各国国内政策失误,即经济危机是自由放任政策的产物。
美国的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是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
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次贷危机的爆发瞬间就影响了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以及一些周边国家,其范围也远远不仅仅是次贷危机方面,而是蔓延到整个金融行业。
尽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占GDP约6%,因消费的产品远多于其生产的产品,美国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区最大的需求来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剧下降极大得影响了其他地区的经济,一度造成世界各国的恐慌。
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始于20XX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已经发展成为一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它不仅重创了美国金融与经济,无疑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相信这场危机的影响会是空前的,留下的反思也会是相当深远的。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了美国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或重组,导致货币供给的紧缩,逆转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并且至今尚未看到好转的迹象,最终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本文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收入再分配、金融自由化进程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所造成的影响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对全球范围内收入再分配的影响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应在于它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
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虚拟经济在社会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速膨胀,资本在金融市场的加速流转越来越表现为追逐超额利润的投机行为。
在虚拟经济条件下,庞大的投机性交易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而虚拟经济交易的对象是经过各种加工以及粉饰过的“风险”,这些交易并不是以合理的条件融通和配置资金,而是围绕着货币和证券的价格波动和利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由交易当事者的哪一方承担或盈利的归属。
资本市场的运行是在资产定价模式的基础上由心理预期的支撑而自我实现的,在金融创新的杠杆放大作用下,人们对于超额利润的向往超出了对于风险的评估,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博傻”行为。
一旦外在扰动引起金融市场运行趋势的逆转,高台跳水式的资产价格暴跌不可避免,出现一轮又一轮“剪羊毛”似的财富再分配。
而在这种再分配过程中,一种比较悲惨的情况是富人对穷人的侵占,富国对穷国的伤害。
鉴于一国内部收入的再分配受制于国家主权、经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强约束,我们这里主要讨论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家间的收入再分配。
美国百年来的经济衰退与复苏一、介绍美国百年来的经济衰退与复苏美国经济的衰退和复苏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章节。
从20世纪初到现在,美国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但也不断重振,走向复苏。
这些危机和复苏,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美国的经济危机1、1929年的经济危机1929年的经济危机也被称为大萧条,其特点是失业率高、民生破碎、生产下降、信贷紧缩、股市崩盘等多方面的表现。
这一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原因则是股市投资泡沫的破裂、追求高利润的商人们胆大妄为、以及政府之前践行保护主义政策等。
2、1970年代的经济危机197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经济衰退的十分复杂的时期。
其特点是物价高涨、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严重、国有化和大规模破产等。
这其中,导致这一系列经济问题的原因则是眼高手低的宏观调节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
3、2008年的经济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美国最近一次经济危机,其特点是全球信贷紧缩、股市暴跌、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银行破产等。
导致这一次经济危机的原因则是2000年至2007年美国低利率政策、美国债券抵押贷款、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等。
三、美国的经济复苏1、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复苏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复苏的重点是紧缩和财政政策的扶贫,采取紧缩政策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同时,还增加了公共工程和人民的工资,扩大了国家消费的规模,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复苏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复苏的重点是减税和放松监管政策,使商业活动得到扩大,为投资和增加就业提供了刺激。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21世纪的经济复苏21世纪的经济复苏的重点是扶持产业和中小企业,并推动科技创新和Open Innovation,加快美国股市和金融行业的发展,推动美国企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此外,还采取了货币和财政政策调节,提高了公共支出,增加了就业机会,扩大了国内消费市场等。
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及其启示近年来,全球经济风险不断升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其中,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及其启示。
一、经济后果1.金融市场震荡2008年初,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扩散到全球,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由于不断的信用违约和资本撤离,金融市场出现了大幅下跌的局面。
全球股票、商品、货币等市场遭受重创,金融市场的震荡使得全球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
2.劳动力市场衰退经济萎靡不振,企业被迫裁员和关停,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
根据美国劳工部门发布的数据,2009年5月,美国失业率达到了10.2%,创下了26年来的最高水平。
受其影响, 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市场也遭受沉重的打击。
3.全球信贷紧缩金融危机后,银行和金融机构收紧了信贷政策,导致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难度加大。
此外,投资者对风险的敏感程度也提高了,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投资需求也下降,全球信贷紧缩的状况愈演愈烈。
二、社会后果1.社会阶层分化加剧金融危机使得贫富分化更加明显,高收入阶层的财富得以保全,而低收入阶层的贫困状况愈加严重。
这种社会阶层分化加剧的现象不仅在美国,也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严重。
2.社会信任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凸显了金融机构在市场上的不道德行为和失职。
这让公众对金融行业失去了信任,导致社会信任危机的产生。
而这种信任危机对于市场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三、政治后果1.政府干预加强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开始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限制金融机构的不正行为。
此外,政府也通过加强财政支出、投资基础设施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缓解危机带来的压力。
2.全球治理体系受挑战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暴露出全球治理体系的不足。
此次危机中,多边机构和国际协调机制的缺失使得全球协调处理危机的难度加大,暴露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必要性。
四、启示回顾美国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后果,我们意识到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各种风险都可能带来相应的危害。
美国大萧条发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的挑战美国大萧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危机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衰退,还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挑战。
本文将探讨美国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并分析其对当时和未来的影响。
一、经济危机的形成1.1 股市崩盘美国大萧条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29年10月的股市崩盘。
当时,股市投机泡沫破裂,股票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市场恐慌情绪迅速蔓延。
1.2 银行业崩溃股市崩盘引发了银行业的崩溃。
由于大量投资者抛售股票,银行的储蓄存款流失严重,导致很多银行破产或无法偿还债务。
银行业危机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经济的衰退。
1.3 失业率上升银行业崩溃和经济衰退导致大量企业倒闭或者裁员,失业率直线上升。
这使得更多人无法支付贷款和房屋抵押,加剧了经济危机的蔓延。
二、社会动荡的爆发2.1 经济不平等的加剧大萧条期间,经济不平等问题愈发凸显。
富人趁着股市繁荣时期大量投资,而普通民众则借贷购买股票,结果一夜之间陷入贫困。
这种不公平的贫富差距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
2.2 农业危机大萧条时期,美国农业遭受了严重打击。
农产品价格暴跌,农民生活陷入困境。
为了争取权益,农民举行了多次抗议活动和示威,社会秩序不断受到冲击。
2.3 劳工抗议失业率攀升导致劳工生活困难,工资待遇低下,劳工权益遭到侵害。
劳工们纷纷组织抗议活动,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这些抗议活动给政府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挑战和影响3.1 政治挑战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对政治局势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选民的不满情绪。
政府经济政策的采取成为政治辩论的焦点。
3.2 社会改革的推动美国大萧条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的推动。
政府加大了对失业者和贫困人口的援助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
此外,工会运动的兴起以及民众的抗议行动也推动了劳工权益的保护和社会制度的改革。
美国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引言美国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这场危机从2007年开始发酵,最终引发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分析,探讨其根源和原因。
金融化和资本主义危机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金融化是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
金融化是指经济活动中金融资本的日益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巨大发展。
在金融化过程中,金融资本主义日益与实体经济脱离联系,财务投机和金融市场泡沫日益严重。
美国金融危机中,正是这种金融化现象的加剧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的剥削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金融危机的重要视角。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金融资本通过利息、股息和租金等金融交易手段对实体经济进行剥削。
金融资本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福利。
在美国金融危机中,金融资本的剥削行为使实体经济陷入了危机,导致失业率飙升和经济衰退。
金融衍生品和风险传递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工具,被广泛使用。
然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和使用也增加了金融体系的风险。
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使风险在金融体系中迅速传递。
在美国金融危机中,金融衍生品的泡沫破裂,导致了金融体系的崩溃和危机的爆发。
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产价格泡沫是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之一。
资本主义经济中,金融市场的自由波动和金融资本的投机行为,经常导致资产价格的过度上涨。
在美国金融危机中,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是危机爆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导致了大量的破产和贷款违约,进一步扩大了危机的规模。
资本主义危机的周期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固有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危机是由于生产过剩和利润率下降引起的。
在美国金融危机中,正是由于金融资本在实体经济中的剥削和金融衍生品的泡沫破裂,使得实体经济陷入了衰退和危机。
一、美国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一)美国政府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为危机埋下了伏笔在上世纪3“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内需萎靡不振,罗斯福新政的决策之一就是设立房利美,为国民提供住房融资,帮助民众购买房屋,刺激内需。
美国又设立房地美,规模与房利美相当。
“两房”虽是私人持股的企业,但却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特权,因而其发行的债券与美国国债有同样的评级。
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在货币政策宽松、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的情况下,“两房”的隐性担保规模迅速膨胀,其直接持有和担保的按揭贷款和以按揭贷款作抵押的证券由74”“亿美元爆炸式地增长到419万亿美元。
在迅速发展业务的过程中,“两房”忽视了资产质量,这就成为次贷危机爆发的“温床”原因。
(二)金融衍生品的“滥用”,拉长了金融交易链条,助长了投机”两房“通过购买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而投资银行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再将其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
在这个过程中,最初一元钱的贷款可以被放大为几元、甚至十几元的金融衍生产品,从而加长了金融交易的链条,最终以至于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这就进一步助长了短期投机行为的发生。
但投机只是表象,贪婪才是本质。
(三)美国货币政策推波助澜为了应对网络泡沫破灭,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该利率从61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而且在1%的水平停留了一年之久。
低利率促使美国民众将储蓄拿去投资资产、银行过多发放贷款,这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
而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还“诱使”市场形成一种预期:只要市场低迷,政府一定会救市,因而整个华尔街弥漫着投机气息。
然而,当货币政策连续收紧时,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首先上升,由此引发的违约狂潮开始席卷一切赚钱心切、雄心勃勃的金融机构。
二、经济危机的影响主要负面影响在我国的外贸出口及金融领域,但从另一个角度,无论是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发展,此次危机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机遇)))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这就需要宏观决策层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缓冲的时机。
美国大萧条反思揭示了经济危机对社会和人民的破坏性影响强调了经济稳定和公平的重要性经济危机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避免的问题。
而美国大萧条无疑是影响深远的一个经济危机事件,它不仅严重冲击了美国的经济基础,也对社会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通过对美国大萧条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危机对于社会与人民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并且强调了经济稳定和公平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美国大萧条给美国的经济基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是大萧条爆发的导火索。
在崩盘后数年,美国的经济出现了连锁反应,银行倒闭、工厂关闭、大量的失业人口涌现等问题暴露无遗。
这一连串的经济问题使得美国的经济基础岌岌可危,为美国的经济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其次,美国大萧条也对社会与人民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经济危机导致大量的失业人口,恶性循环进一步使得社会矛盾激化。
大批无家可归者、失去生计的工人们无法为其家庭提供温饱,社会犯罪率飙升,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同时,由于严重的经济不稳定,许多人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生活品质大幅下降,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愈加凸显。
美国大萧条的反思告诉我们,经济稳定与公平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经济稳定可以为社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只有在经济稳定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获得长期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进步。
其次,经济的公平分配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至关重要。
一个经济发展不稳定且不公平的国家,社会矛盾将不断加剧,民众的不满情绪难以得到缓解,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为了避免再次陷入经济危机的困境,一个国家应该采取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以确保经济的稳定与公平。
首先,国家应该设立完善的监管机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止出现过度投机和市场失灵的问题。
其次,加强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以确保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通过提高教育水平、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调配,减少社会阶层分化。
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状况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自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经济遭受了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金融市场的动荡美国经济危机首先在金融市场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次贷危机导致了大量的债务违约和银行倒闭,市场信心受到严重削弱,大量投资者纷纷抛售资产,导致股市崩盘。
整个金融体系受到冲击,信贷紧缩,企业和个人难以借到贷款,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二、就业市场的衰退美国经济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危机期间,很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纷纷裁员或者冻结招聘,导致失业率飙升。
许多人失去工作,生活困难,消费能力下降,进一步拖累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复苏。
三、消费水平的下滑经济危机导致大量的人失业或降薪,消费者购买能力受到严重削弱。
人们开始收紧钱包,减少消费支出,导致企业销售额下降,企业利润减少,进而加剧了经济危机的恶性循环。
消费水平的下滑也将对全球贸易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拖累了全球经济的复苏。
四、房地产市场的崩溃次贷危机是由房地产泡沫破裂所引发的,这也意味着房地产市场遭受了极大的冲击。
大量的房屋因为贷款违约而被银行收回,导致房价暴跌。
这不仅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同时也对金融系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房地产市场的崩溃直接导致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连锁反应。
五、全球经济的不稳定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美国经济的衰退导致全球需求下降,在全球市场上引发了连锁反应。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波动,跨国公司面临巨大的经营困难。
这一系列的影响使得全球经济陷入了一个不稳定的状态。
综上所述,美国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动荡、就业市场的衰退、消费水平的下滑、房地产市场的崩溃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稳定,这些都是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直接后果。
美国的大萧条与经济危机在20世纪,美国曾经历了一段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这场危机持续了近10年,给美国带来了极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上的影响。
一、大萧条的背景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一度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工业和农业生产量不断攀升,资本和人力资源日益丰富。
然而,这种繁荣的景象维持时间并不长,到了1929年,美国股市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异常波动,到10月24日,股市大幅下跌,引起了市场的恐慌。
二、危机爆发随着投资人纷纷抛售股票,股市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很多人的财产一夜之间全部损失殆尽。
这不但使得市场信心大幅下滑,同时也引起了美国的全面经济危机。
大规模的债务违约和银行倒闭导致了信贷机构的惨淡命运。
由于市场无法再提供贷款,企业无法维持业务的正常运转,不得不不断地裁员和缩减开支,使得失业率急剧上升。
为了靠近生存,大量美国人不得已采取了露宿街头、沿街乞讨等较为原始的生存方式。
到了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25%的惊人数字。
三、采取措施面对这样的经济情况,美国的政府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上任,推行了“新政”,包括一系列法律政策和经济政策,旨在重建国家经济。
通过扩大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罗斯福政府试图重振经济,稳定社会和保障国家安全。
其中的一项关键措施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新政法的核心是《社会保险法》(Social Security Act),它提供了联邦制定了联邦政府提供退休金、失业救济金和家庭补贴的机制,以支持恢复就业和刺激消费。
同时,新政还出台了其他一些政策,如银行救助计划、农业总局、返工计划等。
这些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四、多方面的影响大萧条对美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改变了美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国的现代化。
其主要影响如下:首先,在经济层面,大萧条导致了很多公司和银行的倒闭,股市崩盘后,支撑着美国经济增长的很多行业都出现了疲软。
美国经济三大危机及启示前言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经济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历史上也有许多次美国经济遭遇危机的经历。
本文将梳理美国经济历史上的三大危机,并探讨其带来的启示。
一、1929年经济大萧条1929年,美国经济遭遇了空前的经济大萧条。
它的挥之不去的阴影持续了约10年时间,除了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停工潮、失业潮和萧条潮,对美国整个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1.1 事件背景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美国的平稳发展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一些财富阶层逐渐兴起,无节制地投资于股票、新兴产业、房地产等领域。
为了满足这些阶层的投资热情,各大银行借出了大量的贷款,同时大量的生产家庭和中产阶层也借贷购买股票。
这一波道德放纵的狂潮最后在1929年10月24日崩溃,也就是著名的“黑色周四”。
1.2 危机带来的影响经济大萧条的影响是多重的、深远的:•巨大的财富转移: 大量的投资者破产,大型股东逐渐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许多中产阶层和生产家庭在短时间内失去了所有的储蓄。
•银行业的空前危机: 当投资者开始向银行清算账户时,大量银行宣布破产和关闭。
在1933年时,25%的美国银行被迫关闭。
•失业潮的到来: 投资、生产和消费的三大环节同时崩溃,所以大量的公司倒闭,导致大量的失业,美国的失业率在1933年达到了25%。
1.3 启示经济大萧条带来的启示非常重要,它告诉我们许多事情:•要管制股票: 股市是经济的一部分,股市的随意波动会给经济制造不良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控制,让股市稳步发展。
•要管理和控制银行: 银行贷款的过载是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银行将大量的资金投资于股票、新兴产业、房地产等领域,容易引起金融风险。
政府要有效管理和控制银行业的发展。
•应该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 1929年是美国货币政策的最严峻时期。
联邦储备银行决心把货币收紧,导致了更加严峻的通货紧缩,加剧了经济崩溃的速度。
应该实行适度的货币政策。
二、1970年代通货膨胀危机1970年代,美国经济遭遇了一次新的危机:通货膨胀。
美国大萧条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美国大萧条无疑是一场令人刻骨铭心的灾难。
这场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的经济危机,不仅给美国本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更是迅速蔓延至全球,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历了一段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的繁荣时期。
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消费市场一片繁荣。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诸多不稳定的因素。
首先,美国的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贷消费。
人们过度借贷购买房屋、汽车等大宗商品,导致个人债务急剧增加。
当经济形势出现逆转时,许多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问题。
其次,美国的工业生产存在着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但市场需求却无法跟上生产的增长速度。
大量商品积压,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大幅减少,甚至陷入亏损。
再者,当时美国的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
股票市场投机盛行,股价被严重高估。
许多投资者盲目跟风,将大量资金投入股市,形成了巨大的股市泡沫。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股市突然暴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随后,股市持续下跌,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
银行纷纷倒闭,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
美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
美国大萧条的影响迅速波及全球。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经济的衰退导致了全球贸易的萎缩。
许多国家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增长放缓。
在欧洲,各国经济本来就面临着各种问题,如战争债务、货币不稳定等。
美国大萧条的冲击使得这些问题更加严重。
许多国家的工业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社会动荡不安。
在亚洲,日本等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了重大影响。
出口减少,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
美国大萧条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通过政府投资、社会福利政策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复苏。
美国大萧条与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影响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然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严重的经济危机,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美国大萧条。
美国大萧条是指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期间,美国经济陷入萧条,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大萧条的原因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市场崩溃和金融危机美国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是股票市场的崩溃。
1929年10月,股票市场崩盘,股票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纷纷亏损严重。
这一事件引发了金融危机,导致银行破产和信用紧缩。
银行倒闭使得大量资金流失,企业无法获得贷款来维持经营。
金融危机蔓延到整个经济系统,引发了经济的严重衰退。
二、农业危机美国大萧条时期,农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0世纪初期,农业生产出现过剩,使农产品价格骤跌。
随着大萧条的到来,人们失去了购买力,农产品需求进一步下降,农民的经济状况变得极度困难。
同时,长时间的旱灾和飓风等自然灾害也使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减少,农业危机进一步恶化。
三、失业激增美国大萧条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失业率的激增。
许多工厂因为经营困难而停产,导致大量员工失业。
失业率的飙升使得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无法满足基本需求。
失业率持续上升对整个经济造成极大冲击,市场需求急剧下降,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四、销售下降与投资减少美国大萧条时期,销售量急剧下降。
由于人们失去了购买力,无法购买日常生活物品和奢侈品,企业销售额锐减。
销售下滑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再加上金融危机和信用紧缩,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维持经营,投资减少。
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企业无法进行科技研发和生产力提升,经济停滞不前。
五、政策调整与新政府干预面对美国大萧条,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新政府干预措施。
其中包括新政府的供给侧经济政策,如重建银行体系和监管金融市场,实行相关的经济改革,并通过各种就业和福利计划提供帮助。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缓解了经济危机。
在经济影响方面,美国大萧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崩溃和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美国经济危机的起因和历史影响2008年,美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股票市场的崩盘、银行和企业的破产,以及大量失业和财富流失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那么,美国经济危机是如何爆发的?我们又该如何评估其影响?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
1.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那时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飙升,随之而来的是消费和生产的繁荣。
但是,这种过于依赖资产价格上涨的繁荣无法持久,因为过度炒作最终必须得到纠正。
2000年,股票泡沫破灭,走向是衰退和低利率,而房地产价格则进一步上升。
这种局面极易催生新的财务泡沫,它表现为借贷成本下降、杠杆率增加、信贷标准放松等。
特别是,房地产财务泡沫的形成打破了原有的信贷和银行服务泡沫,引入了新的风险。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从2002年起便开始大量出售名为“次级抵押贷款”的贷款,这些贷款通常是高风险贷款,是给信用较差的借款人发放的。
许多次级抵押贷款被合并成证券的贷款支持债券,它们被高估了价值,被证券交易者和投资银行置于销售筐里,他们的价值甚至超过了它们的基础资产。
当贷款违约时,这些支持债券的价值迅速下跌,从而破坏了许多银行和其他机构的一些底线。
不再是用于流动性和风险管理的它,衍生工具如衍生价值信托等被用作赚钱的手段。
因为没有透明度和市场监管监测,这些衍生工具更容易造成系统性风险。
2.美国经济危机的历史影响美国经济危机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面效应,同时还为人们带来了很多经验。
尤其是,如何避免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政策制定者的广泛讨论和实践方向。
首先,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例如采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和货币宽松政策,以缓解经济压力。
此外,美国还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避免未来经济危机的发生,如金融监管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措施。
其次,美国的经济危机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贸易下降。
但是,各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措施,以缓解互惠的压力,并寻求新的增长机会。
19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应对随着大萧条的到来,美国经济面临着无法想象的挑战。
1930年代,美国经济在全球大萧条的影响下逐渐失去平稳,经历了一段黑暗的历史。
而这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一、经济危机的原因1. 股市泡沫破裂1929年10月,在华尔街的股市崩盘引发了全球股市崩盘的连锁反应。
投机者们纷纷离场,导致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
2. 不平等的财富分配20世纪初,工资与生产率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
顶级强者们掌握了更多的财富和权力,而普通工人则往往处于一种较为贫穷的状态。
3. 过度生产1920年代的美国,以制造业为主的生产经济高度发展,而且技术不断提升。
但是由于市场饱和、消费低迷、与零售商的对抗,导致过度生产和恶性竞争,使经济发生一些问题。
二、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1. 新政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后,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政策。
他构建了一个名为“新政”的计划,旨在扭转萧条期,刺激经济增长。
这个计划包括实施社会福利、加强拨款、增加政府公共工程、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
2. 美国垄断反托拉斯法美国垄断反托拉斯法是一系列法律,旨在确保美国市场公平竞争。
这些法律意味着政府开始严格限制和监管大型公司。
此举可以保护经济中小企业的利益,消除竞争骨干,从而防止出现形形色色的隐形垄断。
3. 加强监管和控制金融市场1933年,美国制定了一系列金融监管和控制措施,例如《银行法案》和《证券交易法案》。
这些法案旨在通过逐步规范和减少投机,从而避免经济危机再次发生。
同时,金融机构将受到更高层次的审查和审核。
三、总结尽管193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史,但是在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下,美国很快摆脱了困境。
以经济危机为教训,美国政府和企业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失败对策的研究中,以避免再次发生经济危机。
这一经验可以给其他国家以参考,让其他国家和企业避免在经济危机中倾家荡产。
美国20世纪30年代爆发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表现和影响美国20世纪30年代爆发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引言:美国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也被称为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的经济危机之一。
这场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震荡和经济大衰退,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场危机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并对该时期美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一、原因:1. 股市狂热和投机泡沫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股票市场的投机狂潮使得股票价格飙升,投资者大量涌入股市。
然而,这种泡沫并没有建立在实际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大部分投资都是基于短期赚取巨大利润的投机行为。
2. 农业危机20世纪20年代初,大部分美国农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过度生产导致粮食价格下降,许多农户面临破产和失业。
并且,农业债务的增加也加剧了危机。
3. 政府政策的失败美国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例如,高关税政策导致了美国对外贸易严重下滑,加剧了经济衰退。
另外,金融监管不力也为危机埋下了伏笔。
二、表现:1. 股市崩盘1929年10月24日,所谓的“黑色星期四”,标志着股票市场的崩溃。
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急剧下滑,投资者的损失惨重,许多人破产。
2. 失业与贫困随着股市崩盘,美国经济进入了严重的衰退阶段。
大量的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
估计有数百万人失去了工作,大量家庭陷入了贫困。
3. 银行倒闭和金融恐慌危机爆发后,大量银行陷入困境,无法归还债务。
银行业信心崩溃,人们纷纷涌向银行提取存款。
这导致了银行系统的崩溃和金融恐慌。
三、影响:1. 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国家经济体,其危机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大衰退导致了贸易和投资的急剧萎缩,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失业率飙升、贫困加剧等问题。
2. 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大萧条引发了人们的愤怒和不满,社会动荡不可避免。
工人罢工、示威游行、暴力冲突在美国和其他国家蔓延,政治气候骤变。
1929年10月随着美国股市的崩溃,美国经济很快进入了衰退,并逐渐传染给全世界。
世界经济在挣扎两年多以后,进入了更加严重的大萧条。
但是,在1929年以前,美国的经济蓬勃发展。
特别是汽车、通讯、飞机等行业更是蒸蒸日上。
美国的股市经历了18个月的绝对牛市。
为什么1929年股市的突然崩溃会导致一场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先举一个例子:假设在与世隔绝的岛屿上,有3个老板:甲开服装厂、乙是农场主、丙是家电生产企业。
按最初的生产效率和市场需求,三个老板生产的产品正好满足岛上的需求。
每个老板需要10个工人,一共需要30个工人。
现在岛上有32个工人,比如现在工资是每人每天10元钱。
有2个人失业,但是是轮流失业(比如家里有事情,或生病,外出等),所以失业的人也并不是长期失业。
岛上的生产和消费基本平衡。
甲乙丙生产出来的产品,相互交换满足岛上的但是,由于生产率提高了。
现在每个老板只需要8个人就能完成以前10个人的工作。
岛上工作一共只需要24个工人就能完成,于是将有8个人失业。
而这失业的8个人,因为失业时间太长(即使轮流失业),最后这些人中有人愿意以8元一天的工资干活,并且愿意多劳动一个小时来争取得到工作。
在失业的压力下,生产率提高、劳动时间加长、劳动个体总产量增加的情况下,工资反而普遍降低。
由于工资从10元下降到8元,加上失业危机感(因为失业率增加,即使某个人没有失业,因为担心自己可能失业,必然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以防万一失业。
这种失业危机感,会减少劳动者的消费,逼迫他们进行储蓄)。
这些劳动者的总消费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
而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下降,导致整个岛屿上的总消费下降。
所以,岛上的三个老板工厂,即使没有扩大产能,也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他们为了保住和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他们只能通过降价,来吸引顾客消费。
于是岛上所有的产品开始进入降价通道。
为了有更大的降价空间,这些老板会尽量延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减少劳动者的福利、降低劳动者的工资。
中国目前该如何认识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意味着国际上一场大规模的金融调整将不可避免。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这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对这场金融危机,我们该如何解读其本质、根源,该如何反思?面对这场金融危机,中国该如何应对?中国是否能够“独善其身”,成为金融危机的“避风港”?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这次华尔街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危机传导是个动态过程华尔街危机对中国经济传导渠道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实体经济之间的传导。
金融动荡会影响美国投资、消费、就业、居民收入,例如雷曼破产,大概有2万员工失业,因次贷危机失业的人更多,由于其消费和投资下降,从中国进口就会减少。
美元贬值幅度加大,以美元计价的产品就会涨价。
我们很多进口产品都是用美元计价的,进口成本就上升了很多,从而影响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出厂产品也就肯定会涨价。
其次是金融市场的传导。
我国外汇储备、金融机构、企业在美国的投资主要投向债券。
美国这些金融机构一旦破产,其债券及其他投资品的价值就急速下滑,市场风险极大。
同时,许多美国金融机构在中国有投资的公司和项目。
很多美国银行在中国有法人银行、合资银行、参股金融机构等。
在华尔街的母公司出了问题,肯定会影响到在中国的投资、合作项目。
如果这些公司大量出售在中国的资产,大量资金从中国汇出去的话,短期内给我国外汇市场冲击也较大。
另外,投资者的心理受到影响。
尽管我国对外资直接进入金融市场有管制,但是心理传导是割不断的。
第三是通过影响企业业绩来传导。
次贷危机中,我国出口公司、为出口提供服务的公司业绩都会受到影响,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地方的财政收入、就业,比如浙江、广东的GDP回落速度比较快。
针对这样的传导渠道,是否会增加中国金融风险呢?有专家指出:如果单个公司发生危机,对中国构成的直接影响还是有限的。
尽管我国金融机构、一些企业持有这些美国金融机构的债券或资产,但是规模不是很大。
这些金融机构在中国还有合资机构和投资项目,其困境可能对中国业务有一些影响。
美国经济危机的成因分析在2007年末,美国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这场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畸形,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走向不稳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经济危机的成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分析其成因。
一、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在美国经济危机中,金融机构的不道德行为具有极大的贡献。
根据美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大部分房贷给予借款人的贷款是不合规的,无法还款的贷款大量涌入市场。
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金融机构无视风险控制,将不良贷款批量投放市场,导致整个金融市场风险快速积累。
2008年9月,在美国经济坍塌的势头愈发严重的前提下,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它在过去几年里,果断放贷并激增了自己的海外资产。
然而,许多这样的贷款是变相地对银行承担风险。
二、金融市场的泡沫化在过去几年里,美国的纸币发行量不断增加,造成了大量投资资本的汇集,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泡沫,这也是美国经济危机成因之一。
许多金融机构贪图利润,大规模开展投机行为,炒作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带动了投资人的追逐和信用机构的不断发信。
这样的炒作形成了大量虚假的价值和假贷,加强了经济的虚假繁荣,最终整个经济体系出现严重崩溃。
三、政府不负责任的政策在美国经济危机中,政府的失职和不负责任的政策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缺乏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了疏漏。
在2005年的时候,政府政策鼓励房价上升,这也使得许多投资商将自己的投资推向了房地产市场。
另一方面,政府允许使用高负债率的借款方式,通过有保证的再融资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扩大规模,炒作资产价格,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虚假膨胀。
四、美国整体经济环境变化近年来,不同部门的收入分配在许多美国家庭中出现了乱象,许多高含金量管理人员发现自己难以参与财富的高度集中,而许多工人群体的工资水平极低。
这种贫富差距加强了经济的发展倒退,难以保持繁荣的形式,最终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总而言之,美国经济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关键的因素包括金融机构的不良行为、政府不负责任的政策和整体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强。
对美国经济危机的认识
说到美国的金融危机,它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饭后茶余,大家都在纷纷讨论。
一般认为,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主要是由次贷危机引起的。
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
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没多少收入或个人信用记录较低的人。
之所以贷款给这些人,是因为贷款机构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级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
在房价高涨的时候,由于抵押品价值充足,贷款不会产生问题;但房价下跌时,抵押品价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临着贷款违约、房子被银行收回的处境,进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坏帐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闭案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
引起美国次贷风暴的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利率上升,导致原本信用就不太好的人还款压力增加,同时也增大了违约的可能性,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
由于房价下跌,对于无法偿还贷款的客户,就算银行将其抵押的房产变卖以偿还债务,仍然无法弥补贷款及利息,甚至连当初的贷款额都无法收回,银行在这笔贷款上便会出现亏损。
在美国,由于次贷现象较为普遍,随着美国利率上升及房市不断走低,很多人都无法偿还债务,银行亏损不断增加,引起次贷危机。
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说美国的金融危机是由诚信缺失引发的,或者直接说次贷危机实际就是一场道德危机。
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体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时做出不利于其他经济体的行动。
西方经济学家们认为,经济人的自利本性与信息不对称是道德风险产生主要原因。
市场交易双方由于能力的差异,尤其是取得信息成本的差异,往往会使一方掌握更多相关信息。
这时,如果没有有效的制约、规范与监督,经济人的本性就有可能使拥有更多信息的一方,利用其信息优势从事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另一方利益的行为。
透视这场金融风暴,我们看到道德风险贯穿美国整个金融系统。
一、放贷机构的道德风险。
在美国,个人贷款者是向抵押贷款公司而不是直接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公司可以通过证券化将抵押贷款出售给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从而将次贷风险转移给金融市场的投资者。
由于存在这种“转嫁”关系,抵押贷款公司可以在基本不承担信用风险的同时,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而进一步刺激了放贷的冲动,乃至肆意放贷,根本不在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二、购房者的道德风险。
在房地产不断升值的诱惑下,在抵押贷款公司极其优惠与便利的放贷鼓励下,购房者(即借款人)当然存在购房冲动。
依照“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越是信用不足的人,越是积极从事房贷申请。
作为借款人,其目的在于如何以最有利的条件、最低的利率,或按其所要求的最长还款期、最大的贷款额度获得住房贷款。
为达到这一目的,借款人会故意隐藏不利于实现其目的的信息,或者是通过向放贷机构提供虚假的信息来骗取贷款。
三、华尔街银行的道德风险。
华尔街银行(包括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从抵押贷款公司购入抵押贷款后,将抵押贷款重新精心包装,经评级机构评定后,形成各种“有担保的债务权证”,然后再出售给各类投资者。
因为包装销售可以次充好,比正常的“抵押担保证券”有更大的赢利空间,因此推销更加卖力,售价也会更低。
由于包装推销者与购买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断博弈的结果必然是所谓的“逆向选择”:次债驱逐优债,金融市场由此也就充斥着次贷债券。
四、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
2001年至2002年美国出现了系列大公司财务丑闻,已经暴露出评级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着严重的道德风险。
此次次贷危机再次暴露出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不清不白。
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表现在:一是不懂装懂。
次贷衍生产品的复杂性非一般专业人士可以了如指掌,由于薪酬等原因,评级机构的高端金融人才相对于投资银行要少得多,难以及时、细致了解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属性。
二是评级机构只能用建立在历史数据(而且更新周期较长)之上的计量模型来推算新产品的违约概率,一旦房价、利率等数据发生变化,模型原有的假设条件就不复存在了。
三是利益驱动,付钱给级,钱多级高。
四是考虑其它业务往来,往往睁一眼闭一眼。
五、投资机构的道德风险。
购买持有次贷债券的有各类银行、基金,尤其是对冲基金。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许多对冲基金很早就认识到,被整合进“有担保的债务权证”产品的那些贷款和证券多数质量是很糟的。
但是,在高收益的驱使下,依旧大量购入持有,而且很多头寸并没有做对冲处理,与“对冲基金”名不副实。
其实,对冲基金早就成了赌博基金了,原因很简单,对冲基金经理只是代理人,真正投资人(委托人)并不清楚代理人的职业操守。
很多基金经理的年薪在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美元,正常工作数年即可终身享乐。
六、监管机构的道德风险。
监管机构的道德风险有两类:一是监管行为引发的道德风险。
1998年美联储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救助引发广泛批评,批评者称这将引致严重的道德风险。
这次对贝尔斯登的救助,也超出了美联储传统承诺的救助范围。
像救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动机一样,美联储担心贝尔斯登的破产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但是,毫无疑问,美联储这种实质上为次贷危机埋单的行为也会助长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即金融机构将来可能会恃美联储的救助而更加无视风险。
拯救使那些不顾风险放贷的金融机构,不顾实力硬要买房的借款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也就无从得到应有的教训。
而真正受到惩罚的,是普通的纳税人,循规蹈矩的金融机构;二是自身存在道德风险。
美联储是个有“私人身份”的特殊的中央银行,是华尔街利益的代表者,因此倾向于华尔街的金融决策在所难免。
美国次贷
泡沫本身就是美联储一手造成的。
为了挽救“911事件”和“新经济”泡沫破灭造成的经济衰退的局面,从2001年1月起连续13次降息,以50年仅见的低利率造就了一个50年仅见的房市大泡沫。
另一个重要的金融监管机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不断与金融违规违法者达成“和解”协议,个中缘由只有当事人才真正清楚。
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不少金融机构纷纷申请破产保护,有的直接宣布破产,倒闭。
这次次贷危机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的中国也难逃此劫。
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
首先,影响到我国的出口。
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
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另外,将使中国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趋缓的双重压力。
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以及我国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资料、生活消费品等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已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2008年1—5月份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6.7%。
同时,人民币升值又将进一步影响中国出口增长。
最后,将加大中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
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美元贬值10%—20%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有人说,美国之所以发生金融危机,是因为喜欢提前消费的美国人遇上了“慷慨”的银行,而中国不会,因为中国人不喜欢提前消费,没钱的时候不会乱花钱,有钱的时候也会把钱存起来。
其实不然。
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导火线是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与崩塌,而目前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同样存在这种隐忧。
所以,我们要从美国这次金融危机借鉴经验,以防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