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曹植前后期诗歌
- 格式:doc
- 大小:313.46 KB
- 文档页数:12
论曹植的心态特征与诗歌创作曹植(公元192—公元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曹丕之弟。
曾封陈王,死后谥曰“思”,故后世称陈思王。
曹植自幼才思敏捷,才华横溢,一度受到曹操的偏爱,因此引起他和曹丕围绕继承权的一场明争暗夺。
曹植虽然胸有大志,欲“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但最终由于其性情放纵不羁、率性而行,缺乏政治家所需的成熟与老练而归于失败。
曹操死后,曹植受到曹丕的严厉迫害,名为王侯,动辄获咎,行动不得自由,如同囚徒。
明帝曹继位后,曹植的处境有所改善,但仍然得不到信任,使其空怀壮志,却无从施展,终于郁郁而死,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曹植短短的一生却留下了90多首伟大的诗篇,是建安作家中留存作品最多、对后世影响最大、后世多数评价最高的一位作家。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余一斗,天下人共一斗”。
钟嵘称其为“建安之杰”。
综观曹植的诗歌创作,与其心态特征密切相关。
建安二十五年,其兄曹丕即位为帝,曹植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情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建安时期政治、文化、时代精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他前后迥异的心态特征。
这两种不同的心态特征又作用于其诗歌创作,使之在题材选择、风格特征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一青年时代的曹植作为贵族公子,地位高贵,生活优裕,雅好诗章,词才飞扬,因此深受其父曹操的喜爱,一度有被立为世子的可能。
建安十九年,曹操出征东吴,特意安排曹植镇守邺城,临时处理国家的紧要事务,并戒之曰:“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按曹魏制度,镇守邺城这一责任通常只有身为储贰的世子才能承担,从曹操临行前的安排和殷切告诫中,不难看出曹操的用心和期待。
饱读诗书的曹植深受儒家传统诗教的熏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植根于胸,对社会、人生、功业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呈现出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积极仕进、自豪自信的心态;加之其父的影响,又自然生出忠爱君父、忧国忧民的情怀。
简述曹植诗歌前后期的变化举出代表作品
肖旭
1、曹植前期的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具有昂扬的战斗热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代表作有《白马篇》、《赠徐干》等。
2、曹植后期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到残酷的排挤和打击,他在诗歌中主要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代表作品有《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等。
曹植后期诗作,也有个别诗篇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如《泰山梁甫吟》。
这是简答题答法,但作论述题就不同了。
作论述题不仅要全面的论述要点,又要有典型作品举例,还要有适当的分析阐述。
总之,要有血有肉,具体全面。
上述题改为论述题,那就要在提出要点后,举出《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等重点作品,如果这重点作品有属于背诵范围的,最好能引出原文。
如果不是背诵,要理解复述原句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原句内容。
但要注意引用作品时不要张冠李戴,要准确,引完作品后,一定要对作品具体分析,以此来说明观点。
切忌像答简答题那样,举出观点,列出作品或某些例句,不加分析就算完事。
答论述题没有具体分析是不行的。
具体分析要扣具体观点来谈,切忌离题万里,不着边际。
文/肖旭。
论曹植诗歌思想内涵东汉末期朝纲昏暗,天下大乱,平民百姓生活在腥风血雨的苦难之中。
中国历史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
当时有一大批文人志士聚集在曹操旗下,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邺下文人”集团。
他们的诗歌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自我意识的强烈觉醒,有着悲伤离乱的现实主义内容和慷慨悲凉的诗歌风格,形成了后人所说的“建安风骨”。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黄初元年,曹植二十九岁。
这一年,曹操逝世,曹丕即位。
这一年是曹植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其诗歌也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而前后两期的诗歌都是他人生境遇真实的写照。
一、前期(建安时期)诗歌建安时期,曹植受到父亲曹操的呵护,过着锦衣玉食的贵族公子生活。
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但美遨游”的贵族游乐宴享生活和对战乱的感受、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植在这一时期的诗歌是他的前期作品,主要有建功诗、游宴诗和酬赠诗。
1.建功诗曹植,字子建,于东汉末期出生。
当时社会动荡不定,战乱连年。
诸侯军阀割据势力之间战争不断,纷纷想要逐鹿中原或独霸一方,那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代。
从小就耳濡目染的曹植很早就有了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一心想要有一番自己的政治作为。
建功诗中最著名的非《白马篇》莫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游侠儿”形象。
他立志为国捐躯,武艺高强,英姿飒爽。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四句采用铺陈排比的方法,表现出了游侠儿身手敏捷,而“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则写出了游侠儿勇猛向前的无所畏惧精神。
从游侠儿身上不难看出曹植内心所饱含的队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激情。
又如在《薤露行》中,曹植曾写下“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这四句诗,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年少气盛的曹植对政治抱有着高度的热情,而对自己能否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则表现出了相当大的自信。
2.游宴诗在大败袁绍之后,邺城成为了曹师父子和各路文人施展才华的大本营。
他们在此吟诗作对,施展文韬武略,畅谈过去未来……而那时,作为贵族公子的曹植也用自己的才华书写着美好烂漫的年少生活,关于游乐,关于宴席……名都篇名都多妖女。
浅谈曹植诗歌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摘要]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极为深远。
具体来说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五言诗的影响。
曹植擅长五言诗,从东汉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五言诗,经过他多数量、高质量的创作,扩大了五言诗的创作题材和手法,使五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领一席之地。
二是对中国文人诗歌抒情传统的影响。
曹植的诗歌抒情意味浓厚,讲求抒情手法,影响深远。
三是对中国诗歌文质彬彬发展道路的影响。
曹植诗歌的艺术价值奇高,其诗歌创作讲求遣词造句,对中国诗歌美学影响深远。
曹植的诗歌给诗歌艺术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嘉惠后代文人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曹植诗歌影响前言曹植是建安时期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甚至是汉魏六朝时期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诗人之一。
在曹植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做到了情感和语言的完美结合。
此外,他的天才诗思、豪放性情、传奇人生,都富有迷人的魅力,所有这一切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
古今文学评论家也纷纷认同曹植在建安诗坛甚至是中国诗史所取得的建树及地位。
钟嵘《诗品》多以曹(植)、刘(桢)并称,有时也加上王粲,明确的将三人推为建安诗人代表,均为上品。
王士祯说:“汉魏以来,两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
顾所好为仙才者,为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带京堂诗话》)[1]175曹植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在写作手法和抒情方式上的创新,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在抒情传统上的新的篇章;他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在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为确立五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体裁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此外,他的诗歌讲求文与质的完美结合,改变了汉魏以前重文轻质或重质轻文的诗风,完善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标准,促进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文质彬彬道路上的发展进程。
在研究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等方面,我国的文学研究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张亚新、于浴贤、钱志熙、木斋等,他们均在各自的相关著作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看法,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均肯定了曹植诗歌创作的历史研究价值。
试论曹植诗歌之“骨气奇高”作者:陈媛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6期摘要:钟嵘在评价曹植诗歌时赞其“骨气奇高”,本文针对此特点,分析它在曹植诗歌建功立业思想中的具体体现,反映在诗歌情感上的哀怨情愫,以及这一特点所造就的艺术成就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曹植;建安时代;“骨气奇高”;诗歌作者简介:陈媛媛(1993.1-),女,汉族,陕西省宁强县人,本科,现在学习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研究方向:文学评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01曹植是建安时代备受推崇的杰出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成就很高。
其现存作品中,数量、文体繁多,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
唐朝诗僧皎然在《诗式》中言:“邺中诸子,陈思最高”。
就曹植的诗歌来说,他将五言诗的创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并陶染后世诗人。
曹植的文学创作,以曹操死为界分为前后两期,风格情感由高昂华美转向沉郁深邃。
这里的“‘骨气奇高’是曹植诗歌艺术表现和审美旨趣方面的突出特色。
‘风骨’即作品表现的一种刚健力,是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一种美学风貌。
”针对曹植诗歌这一风格,我们来具体分析。
(一)建功立业的思想内容一个作家的文学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他的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分析曹植诗歌“骨气奇高”的特点,也必须先以他的诗作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为依据。
该时期的文人大都心怀天下并有崇高理想,曹植亦是。
他想要报国建功的渴望,在其诗歌中得到了突出的反映。
曹植一生的前后两期,前期深受曹操赏识和宠爱,生活境况较顺适,因此诗作格调高昂。
如代表作《白马篇》:“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作者以游侠儿自比,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形象。
该诗描写质朴,但是文采飞扬,形成了矫健朴实的风格。
他早期诗作中的昂扬正“气”和积极“慷慨”,成就了他诗歌的“骨气”。
后期,曹植在曹丕父子称帝时,深受猜忌迫害,超凡才能和智慧无从施展。
曹植诗歌赏析5篇曹植生于初平三年(192年),是曹操与卞夫人的第三个儿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
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曹植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名都篇朝代:三国|作者:曹植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名都篇》属于乐府《杂曲歌·齐瑟行》歌辞,无古辞。
诗写京洛少年斗鸡走马、射猎游戏、饮宴无度的生活。
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以为这是曹植早期的作品,是建安年间他看到洛阳贵游子弟耽于逸乐的生活而作,其中甚至有他本人生活的影子。
一以为从此诗所写的洛阳少年奢靡豪华的生活来看,不宜出现于建安或黄初年间,因洛阳在汉末经董卓之乱后,破败零落,贵族子弟不可能有如此骄奢淫逸的生活,故此诗宜系于太和年间曹植入京时所作,即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
考曹植于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所作的《送应氏》中说:“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可见其时的洛阳确实破落不堪,故从后一种说法。
至于此诗的主旨,历来也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说以为“刺时人骑射之射妙,游骋之乐,而无爱国之心”(《文选》六臣注引张铣语),即以讽谕为主,意在指责京洛少年的生活奢靡而不思报效国家。
一说以为“子建自负其才,思树勋业,而为文帝所忌,抑郁不得伸,故感愤赋此”(《古诗赏析》引唐汝谔语),即以少年自况,由此表示心迹。
然笔者以为此诗若定于后期所作,则其时曹植已不是裘马轻狂的少年,而其心境也抑郁不欢,故绝无可能以翩翩少年自况;而且从此诗的字里行间来看,诗人对这些贵游子弟实不无微辞,故在介绍此诗时还是取张铣的说法。
骨气奇高的曹植诗歌钟嵘《诗品》评论曹植诗歌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曹植诗中的“骨气”,就是《诗品序》所谓“风力”,即风骨,主要指的是诗歌中所体现的诗人主体情志,集中表现为慷慨之气。
他既是建安风骨的主要代表,又是正始诗风的先导。
为了能够较为深入地理解曹植诗歌,我们首先来大致梳理曹植的生平主要经历及其遭遇。
一、从贵公子到阶下囚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同母兄弟。
曹植的一生,以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曹植出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正是汉末军阀混战的时期。
先一年,董卓火烧洛阳城,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于是各路军马联合起来讨伐董卓。
就在初平三年这一年,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和中郎将吕布等人,联手诛杀董卓,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攻陷长安城,又杀了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等人,并灭其族。
就在这一年,曹植出生。
幼年即随曹操四方征战。
他在《陈审举表》中自称“生乎乱,长乎军”。
曹植自小受到很好的文学教养,《三国志·陈思王传》说他十多岁就“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他的杰出的文学才华也很早就显露出来。
建安十五年(210年)冬天,邺城铜雀台建成,曹操命儿子们登台作赋,十九岁的曹植“援笔立成”,又写的很得体,因而得到曹操的宠爱。
在时代的影响和曹操的熏陶之下,曹植树立雄心,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与杨德祖书》)自期。
曹操也一度认为曹植是兄弟间“最可定大事”的,几次打算立曹植为魏太子,让他来继承自己的事业。
在立嗣的问题上,曹操一直犹豫不决。
同时曹丕和曹植两大集团为此也展开了一些争斗。
曹操最终选择了曹丕,在建安二十二年立曹丕为魏太子。
由于这个缘故,后来曹植遭到曹丕的猜忌。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逝,曹丕继任魏王,紧接着废了汉献帝,登上了皇位。
从此开始,曹丕便对曹植进行了一系列的迫害,先是杀死了一向拥护曹植的丁仪、丁廙兄弟,接着就把曹植赶往封地,置于监国使者的严密监视之下,又借故贬削他的爵位,屡次改变他的封地。
浅析曹植前后期诗歌[内容摘要]曹植是建安时期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在散文、辞赋、诗歌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尤其是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他的诗歌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歌反映悠闲惬意的生活及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主要以游宴诗、建功诗、赠答诗为主。
后期反映凄楚人生及怀才不遇的痛苦,以悲愤诗、建功诗、闺怨诗、游仙诗为主。
[关键词]曹植诗歌风格被誉为“建安之杰”的曹植,在我国建安诗坛上成就突出,影响深远。
他的诗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风格多样。
锺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诗歌曰:“其源出于《国风》。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这些“骨气奇高”的诗篇成就了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植不仅是一个具有浓重诗人气质的才子,而且还是一个颇具雄心的政治家。
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
他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由于前期的立嗣之争埋下了曹丕对他的忌恨,使得曹植后期政治上受压抑,经济上陷困顿,精神上遭折磨,一直在曹丕父子的压迫欺凌下痛苦地生活着。
由于他前后期生活境遇的截然不同,导致他前后期的创作出现明显的差异。
建安时期他的诗歌较多地表现他的政治雄心,对功名事业的追求。
但到黄初年间,作品呈现出新的面貌。
政治上的悲怨加上忧生之恐惧,使他写出了许多情兼雅怨、词采华茂的诗赋文章。
他的后期作品主要反映其受迫害的凄楚、愤慨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痛苦。
一、建安时期曹植出生在董卓之乱后的第三年,他“生于乱,长于军”,自幼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有相当丰富的经历,同时又深受曹操影响,从小就胸怀大志。
再加上他自幼就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年幼即已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年十余岁,诵读书、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他才思敏捷,下笔成章,在建安十七年铜雀台建成之际,曹操当面出题令其作文,他挥笔而作《铜雀台赋》,其才思令曹操大为诧异,并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曹植诗歌研究论文题目:学院:文学院年级:2009级专业:汉语言文学*名:***学号:********指导教师:***2014 年4月10 日摘要近几十年来对曹植研究的论文很多,文章主要从曹植诗歌的整体进行研究,包括思想内容、艺术特征和写作风格以及对曹植诗歌艺术的传承等问题。
还有就是曹植典型代表作品的研究,包括《洛神赋》和《白马篇》等。
上述研究都从不同方面肯定了曹植在文学史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展现出曹植“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以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曹植,“建安之杰”之一,现今为止流传下来八十多首诗歌,辞赋和散文也有四十余首。
曹植的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除了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外,他本人的成长环境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诗歌创作的内容与形式。
本篇论文主要从曹植创作风格的形成,发展以及变化等来深入研究曹植与他的诗歌。
关键词曹植诗歌内容形式“三曹”AbstractIn recent decades there are many papers about CaoZhi, these papers mainly regard his poetry as a whole, including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rtistic features and the writing style as well as on's poetic art inheritance and succession issues. And it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work of research, including "the goddess" "white paper" and so on. These studi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show him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but also show'"high character, and rhetoric by writing style" artistic style and is worth us learning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CaoZhi is one of "JianAn literature ". Today so far survived more than eighty poems, Ci and prose also has more than forty. His poetry creation style formation, in addition to inheriting predecessors' excellent tradition, his growth environment is also largely affected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his poetry creation. This paper mainly from his creation style's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o in-depth study's and his poetry.Key wordsCaoZhi; The poetry; The content; The form; Three Cao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一、曹植诗歌创作情况 (2)(一)曹植前期的诗歌创作 (2)(二)曹植后期的诗歌创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作者:杨杰学号:7010120155摘要:曹植字子建,曹丕胞弟,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死后谥思,故称陈思王。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曹植少有才华,好文学,深受曹操宠爱,曾几次要立他为太子,由于“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4]终于失宠。
曹丕称帝后,对他压抑迫害,屡次贬爵徒封。
曹睿继位,他多次上疏请求任用,终不可得,41岁抑郁而死去。
著有《曹子建集》。
曹植在他短短的四十年的人生中创作了90多首诗,60篇赋,还有120余篇章表书信等散文,被钟嵘誉为建安之杰。
沈德潜曾赞美曹植的诗歌“子建诗五色相宜,八音朗畅,史才而不预才,用博而不逞博。
”钟嵘称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2]可见他的诗文创作成就之高。
同时曹植凭借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的才华,用其敏锐的才思写出一首首映照千古的诗歌。
无论是对文学遗产的继承,还是对后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曹植的诗歌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价值都是巨大的,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他的创作风格。
同时对我们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和当时诗人的思想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曹植诗歌文学价值正文:曹植的诗歌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情调昂扬奋进,多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后期诗歌情调沉郁顿挫,多申诉他遭受压抑时的通亲用世感情。
前期诗歌以《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箜篌引》为代表。
曹植诗以五言诗名震诗坛,他的诗汲取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加以发展创造,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
第一.强烈的个性化、抒情化。
曹植诗歌不论表现何种内容,都能在诗中看到诗人的独特形象和深厚感情。
例如《野田黄雀行》[1]中,诗人采用寓言寄托情志,幻想手握利剑挑破落网,救出自己的友人。
如“高数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节友何须多!”即使是描写景物,其中也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怀,这是曹植诗的一个鲜明特色。
第二.骨气奇高,凄凉慷慨。
曹植前后期弃妇诗赋比较研究作者:王鹏云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7期王鹏云内容摘要:曹植的弃妇诗,其前后期既有共同特点,如善于将抒情与叙事、写景相结合显得词采华茂;同时不同点也是很明显的,如所站的立场不同,前期的曹植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而后期则自拟身份展现其“臣妾意识”,还有曹植前后诗风也呈现出相异的风貌。
关键词:曹植弃妇诗前后期比较弃妇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品类。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此类的诗词,如《诗经·卫风· 氓》。
曹植身处汉魏之际,因其特殊的人生际遇,也写下了不少弃妇诗。
仔细比较,他的前期与后期的弃妇诗,既有一贯的特点,又有相异的特征。
一.曹植前后期弃妇诗赋的共同特点著名的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曾在《诗品》中称赞其作品“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益今古,卓尔不群。
”其中“词采华茂,情兼雅怨”在其弃妇诗赋中有着很鲜明的体现。
1.抒情与叙事的巧妙结合汉乐府诗歌都以叙事见长,语言质朴。
曹植则在继承了乐府诗歌叙事的长处基础上,又加上了抒情的色彩,使作品显得声情并茂,这一特点在他的前后期弃妇诗中都有着很明显的体现。
如其前期作品《出妇赋》一篇中有句:“遂摧颓而失望,退幽屏于下庭。
痛一见而见弃,心忉忉以悲惊。
”一面叙述自己被丈夫厌弃,退于下庭的事,同时写出了自己对丈夫始乱终弃的痛恨。
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的结合起来,不落痕迹。
同样的,在曹植后期创作的弃妇诗也有这样的特点,如著名诗篇《七哀》中写道:“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1]写出了丈夫在外十年,自己孤苦无依的事,“孤妾”、“独栖”将妻子的孤独、寂寞表现地淋漓尽致,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弃妇的悲惨命运,文赋全文在叙事中抒情,自然朴质又不乏真情实意。
2.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刻画来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特征。
《诗经·召南·摽有梅》中通过写“其实七兮”、“其实三兮”、“顷筐塈之”成熟梅子的掉落,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恨嫁之情。
七步诗曹植原文赏析七步诗曹植原文赏析七步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下面整理的是七步诗曹植原文赏析,希望对您有帮助~《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1.羹: (gēng)2.漉: (lù)3.萁: (qí)<韵译>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
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
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何要这样紧紧逼迫呢?<评析>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担心弟弟曹植与他争夺皇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
作者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
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
“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何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
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文学常识>体裁:诗年代:三国作者:曹植作者小传: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作者。
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字子建。
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
曹植诗歌简介曹植自幼聪明,才华出众,一度受到曹操的偏爱,因此引起他和曹丕围绕继承权的一场明争暗夺。
最终,由于曹植放纵不羁,缺乏政治家所需的成熟与老练,而归于失败。
曹操死后,曹植受到曹丕的严厉迫害,他名为王侯,行动却不得自由,动辄获咎,如同囚徒。
明帝曹叡继位后,曹植的处境有所改善,但仍然得不到信任,空怀壮志,无从施展,终于郁郁而死。
曹植的生活和创作,可以公元二二○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其前后期的作品,内容与风格均有明显不同。
在曹植前期作品中,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志趣与抱负。
如《白马篇》,虽是游侠题材,诗中那一位英勇少年,实际也是作者自我的化身。
“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表达了作者对壮丽人生的追求。
《鰕鲌篇》则直抒胸臆:“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
俯视上路人,势利唯是谋。
”“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
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呈现出一片豪迈气概。
这些诗大多情调开朗,富于进取精神,同时洋溢着自信自负的少年意气。
此外,因为曹植前期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与曹丕一起,以贵公子的身份与曹操属下的文人交往,所以也写下不少记叙宴游及唱和赠答之作,如《公宴》、《侍太子坐》、《斗鸡》等,大抵情调平和,辞采华丽,很有些贵气。
这里有的作品是用比兴、象征的手法写成的,曲折地反映了内心的不平与哀怨。
如《美女篇》,形式模仿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但主旨改变了。
诗中逐一铺写女主人公的美丽、高贵之后,这样结束:“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透露了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痛苦。
又如《吁嗟篇》,以蓬草为风所吹,四处飘荡的形象,象征自己屡被迁徙,不能与亲人相聚的命运,表达“愿与根荄连”的愿望。
另有一些作品,则用激切的语言表现内心的愤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赠白马王彪》。
这首诗作于黄初四年(223),当时诸王循例入朝,曹彰暴死京城,曹植与曹彪返回封地,途中又被强令分道而行。
怨诗行曹植赏析怨诗行曹植赏析怨诗行出自两汉曹植的《七哀诗》,是诗人吟咏自己因失意而哀怨的诗歌。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怨诗行曹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怨诗行作者:曹植朝代:魏晋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
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
自云宕子妻。
夫行踰十载。
贱妾常独栖。
念君过于渴。
思君剧于饥。
君作高山柏。
妾为浊水泥。
北风行萧萧。
烈烈入吾耳。
心中念故人。
泪堕不能止。
浮沈各异路。
会合当何谐。
愿作东北风。
吹我入君怀。
君怀常不开。
贱妾当何依。
恩情中道绝。
流止任东西。
我欲竟此曲。
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
别后莫相忘。
译文明月照在高高的阁楼上,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着。
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
请问那不住哀叹的是什么人呢?说是离乡外游,久久不归之人的妻子。
夫君外行已经超过十年了,为妻的常常形只影单的一人独处。
夫君就像那路上飘忽不定的轻尘,为妻就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
夫妇本是一体,如今地位不同了,什麼时候才能重会和好?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一阵西南风,随风投入夫君的怀抱中!赏析这首《七哀诗》是诗人吟咏自己因失意而哀怨的诗歌。
元末明初的刘履在《选诗补叙》(卷二)中说:“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也。
”子建即曹植,文帝指曹丕。
此话概括了这首诗基本的思想内容。
曹植很有才华,也有政治野心,起初被其父曹操预定为接班人,但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将其外放,并严密监视。
诗人郁郁不得志,于是写作此诗以自鸣其怨。
确切地讲,这并非一首完全意义的咏月诗。
但是在我国传统诗歌里,月亮通常是引发相思、触动情感的一个典型意象,诗人们常常借助这个意象来表情达意,创立意境。
此诗正是借月起兴,以一个怨妇的口吻,委婉曲折地表现自己遭受打击的悲凉境遇和抒发内心难以排遣的怨愤。
诗人自比“宕子妻”,以思妇被遗弃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的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
淺析曹植前後期詩歌[內容摘要]曹植是建安時期最為傑出的作家之一。
他在散文、辭賦、詩歌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尤其是他的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特殊地位。
他的詩歌以曹丕即位為界,明顯的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前期詩歌反映悠閒愜意的生活及對功名事業的追求,主要以遊宴詩、建功詩、贈答詩為主。
後期反映悽楚人生及懷才不遇的痛苦,以悲憤詩、建功詩、閨怨詩、遊仙詩為主。
[關鍵字]曹植詩歌風格被譽為“建安之傑”的曹植,在我國建安詩壇上成就突出,影響深遠。
他的詩不僅數量眾多,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而且風格多樣。
鍾嶸在《詩品》中評價曹植詩歌曰:“其源出於《國風》。
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這些“骨氣奇高”的詩篇成就了曹植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曹植不僅是一個具有濃重詩人氣質的才子,而且還是一個頗具雄心的政治家。
他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
他的生活和創作以曹丕即位為界,明顯的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由於前期的立嗣之爭埋下了曹丕對他的忌恨,使得曹植後期政治上受壓抑,經濟上陷困頓,精神上遭折磨,一直在曹丕父子的壓迫欺淩下痛苦地生活著。
由於他前後期生活境遇的截然不同,導致他前後期的創作出現明顯的差異。
建安時期他的詩歌較多地表現他的政治雄心,對功名事業的追求。
但到黃初年間,作品呈現出新的面貌。
政治上的悲怨加上憂生之恐懼,使他寫出了許多情兼雅怨、詞采華茂的詩賦文章。
他的後期作品主要反映其受迫害的悽楚、憤慨心情和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痛苦。
一、建安時期曹植出生在董卓之亂後的第三年,他“生於亂,長於軍”,自幼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有相當豐富的經歷,同時又深受曹操影響,從小就胸懷大志。
再加上他自幼就有很好的文學修養,年幼即已顯露出出眾的才華,“年十餘歲,誦讀書、論及辭賦數十萬言”。
他才思敏捷,下筆成章,在建安十七年銅雀臺建成之際,曹操當面出題令其作文,他揮筆而作《銅雀臺賦》,其才思令曹操大為詫異,並從此對他刮目相看。
謝靈運對曹植的才能極為推崇,他稱:“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同用一鬥,奇才敏捷,安有繼之。
”曹植在《前錄自序》中也自稱:“餘少而好賦,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
”曹植因其才華,深受曹操寵愛,再加上曹氏的僚屬中丁儀、丁翼兄弟對他的擁護,曹操認定他“最可定大事”,曾考慮立他做太子。
所以,建安時期曹植在其父曹操的庇蔭下過著優遊裕閑、風流自賞的貴族生活。
他的詩歌反映的大多是優遊裕閑的生活以及對建功立業的嚮往,詩歌中散發著歡愉的氣息,也充滿了開朗豪邁的情調。
(一) 遊宴詩西元204年,曹操打倒袁紹,取得鄴城做根據地。
從此,鄴城成了曹丕、曹植兄弟以及文士遊宴的樂園。
在當時的鄴城,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學士,他們朝夕遊宴,詩酒唱和。
他們的詩作大凡“憐風月,狎池苑,述恩榮,敘酣宴”。
詩中雖不無建功立業的期望,但更多的是對遊樂宴飲的吟詠。
對於年輕的曹氏兄弟來說,這種風氣深深地影響著他們。
尤其是曹植,他“不及世事,但美遨遊”,在其父曹操的寵愛之下,以貴公子的身份過著鬥雞走馬的生活。
所以,在這一時期的詩歌中,曹植寫的大多是自己青少年時代的豪華生活,反映的是貴族階級的生活情趣。
如《鬥雞》、《公宴》、《箜篌引》、《名都篇》等作品,作者都不加掩飾的宣揚了豪華放誕的生活與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
如《鬥雞》中,曹植敘說了玩鬥雞的原因,並生動地描寫了鬥雞的場面:“遊目極妙伎,清聽厭宮商。
主人寂無為,眾賓進樂方。
長筵坐戲客,鬥雞觀閑房。
”在《公宴》中“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
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
《箜篌引》中的“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遊。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1](p12)這些都是描寫宴會豪華奢靡的,也是詩人放縱生活的自我寫照。
在《名都篇》中的“寶劍直千金,被服麗且鮮。
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我歸宴平樂,美酒鬥十千······雲散還城邑,清晨複還來。
”詩中刻畫的京都少年是一位氣爽才麗、英姿勃勃的貴族子弟的形象。
他身著麗服,腰佩寶劍,走馬於東郊,飲宴於平樂,日復一日,優遊卒歲,惟恐白日西馳,壽命有限,一心汲汲於及時行樂。
這與詩人當時的生活和思想很接近。
這一時期的詩歌無論是《鬥雞》、《公宴》、《箜篌引》,還是《名都篇》,都有一種從容不迫、無繁弦的情調。
(二)建功詩建安時期是一個崇尚功業的時代。
漢末大一統的社會結構受到猛烈衝擊,似乎給每一個有識之士都提供了角逐天下的機會,而各種政治集團軍事力量之間的興衰變化使這種角逐成為可能。
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繁,民不聊生,也使有識之士“為天下除暴亂”成為歷史和社會的需要。
於是,建安詩人發出的多是躊躇滿志的慷慨之音。
對於“生乎亂,長乎軍”,深受其父影響的曹植來說更加如此。
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抱著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另外,他又深受社會風氣的感染,養成了放縱不羈、蔑視世俗禮教的性格。
曹植的這種拯世濟物的理想和恃才傲物的性格貫穿在他的思想和行動中,並成為他人生的基本精神。
在《與楊德祖書》中,曹植充分闡發了自己的生活理想和抱負:“吾雖薄德,位為藩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勳績,辭賦為君子哉?”可見曹植的最高理想是為國為民建功立業,名垂後世。
最能體現這種精神的當屬《白馬篇》,詩中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壯烈犧牲自己的遊俠兒的英雄形象。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詩歌一開頭就勾勒了一個英姿颯爽的遊俠兒形象,然後採用鋪陳排比的手法,連寫了遊俠少年的四個令人驚奇的動作:“空弦破左的,右發催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緊接著作者通過兩個形象的比喻“矯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將一位叱吒風雲、氣吞山河的英俊少年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
這首詩是詩人遠大理想的寫照,也是他決勝於疆場、效力於軍中的豪壯自白。
(三)贈答詩曹植生活在鄴城時,周圍就聚集了許多文人學士,如王粲、徐幹、丁儀、丁翼等等。
這些文人在政治上鬱鬱不得志,因而常常會發出一些不甚得志之歎。
曹植明白他們的心志,卻無力幫助朋友。
對於政治上沒有權利的曹植來說,只能用一些贈答詩來慰勉朋友,希望朋友們採取中和態度,等待機會。
[2](p45)在《贈徐幹》中詩人寫到徐幹貧賤著書,沉淪不仕,猶如瑰寶被棄,十分可惜。
他雖貴為公子,但手中卻沒有權利幫不上徐幹的忙。
他只能勸勉徐幹,只要胸懷德義,終會有出頭之日。
二、黃初、太和時期由於曹植早年就胸懷大志,風流俊賞,深得曹操寵愛,所以常被其兄曹丕所猜忌。
如果說,曹植是在“美遨遊”中度過他青年時光的話,那麼,曹操去世後,曹植的後半生則是在“憂生”中艱難捱過的。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稱帝,成為曹植人生的轉折,曹植的厄運從此開始,先是一向擁護他的丁儀、丁翼兄弟被殺,然後是爵位被貶,自由被剝奪。
從此,朝廷頻繁的變更他的封地,在短短的二、三年時間內,他曾被兩次制罪,從封地召到洛陽,受“三臺九府”審議,議成“三千首戾”,要行“大辟”,若非生母極力回護,他早已刑戮。
而在封地,他也受著曹丕派出的“監國使者”的嚴厲督責,在一片憂懼惶恐的氣氛中討生活,他將這不幸的生活遭遇融入到了創作中。
因而,在黃初、太和時期,詩人抒寫的大多是他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激之情,他的創作情調也由以前的豪邁樂觀轉為憤懣悲涼。
(一)建功詩曹植從小就有宏偉的政治抱負,他認為建功立業才是人生的最高理想。
由於曹操生前曾一度想立他為太子,危害到了曹丕的地位,在曹操死後,曹丕對曹植倍加疑忌壓制,屢遷封地,嚴加防範。
曹丕死後,其子曹睿即位,仍然疑忌壓制曹植。
在這一時期,曹植經常處於遷徙無常,鬱鬱寡歡的境遇中,但是,追求功名的念頭他從來沒有中斷過。
即使在黃初太和年間的逆境中,他也遭挫折而志不衰,堅持不懈地追求著。
尤其是在曹睿即位後,曹植對新皇帝寄予希望,以為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來到了,於是他再三上表陳情,希望得到朝廷的任用。
在《雜詩》第四首中,詩人以佳人自比,用“榮華若桃李”來形容佳人的容貌豔若桃李之花,從而來比喻自己傑出的才能。
然後用“朝遊江北岸,夕宿瀟湘沚”來說明佳人的美貌和唱歌才能都不為世人所欣賞。
最後詩人雲:“俯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持”來說明時光流逝佳人的容貌難久持,從而寄寓了自己盛年時無法施展抱負的深沉慨歎之情。
在《雜詩》第五首中:“僕夫早嚴駕,吾行將遠遊。
遠遊欲何之?吳國為我愁……閒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
”[3](p78)詩中作者直接陳說自己不願東歸封國,願為伐吳效力,怎奈“方舟”也無,報國無門,詩中洋溢著詩人捐軀衛國,壯志難酬的悲憤情懷。
全詩以慷慨之語發之,以寄其憤激之情。
(二)悲憤詩黃初年間,曹植的社會地位和生活發生急劇變化,他寫了很多悲歎自己悽楚的人生的詩歌。
如在《籲嗟篇》中,詩人以飛蓬比喻自己遷徙飄蕩的生活,詩中飽含了詩人在困難深淵中的辛酸和痛楚。
在《七步詩》中,用豆萁來比喻其兄曹丕對自己的迫害,兄弟間的骨肉相殘。
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詩歌為《贈白馬王彪》。
這首詩作於黃初四年(223年)。
在這年的五月,曹植和任城王曹彰、白馬王曹彪同回洛陽朝會。
任城王曹彰到洛陽後就不明不白的死了,曹植和曹彪在七月初回封地,本打算同路東行,但朝廷強迫他們分道,在曹丕的猜忌壓迫之下,他們被迫分手。
面對著骨肉相殘、生離死別,曹植憤恨之極,在悲痛之下寫了這首五言傑作。
詩中流露出作者那種深沉而又強烈的悲痛之情,這種悲痛之情具有強大的震撼力量。
劉克莊曰:“子建此詩憂傷慷慨,有不可勝言之悲”。
所以,《贈白馬王彪》這首詩從詩序到各章字字句句都滲透著詩人的滿腔悲憤之情。
(三)閨怨詩曹植後期作品除了悲歎自己的不幸,宣洩胸中憤懣外,還採用委婉曲折的手法,通過寫怨女棄婦的哀怨來吐露自己壯志難酬的情懷。
這也是他前期作品中未曾出現過的。
我們讀他的《七哀詩》、《美女篇》等作品都可體會到作者的深刻用心。
如《美女篇》“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
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歎。
”此詩寫於曹植、曹丕爭奪繼承權之後,在詩中,詩人分明借美女自喻,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又絕不屈從於外界的壓迫情願像美女一樣“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歎”的苦悶心情。
這是他政治上失敗後的心理寫照,全詩充滿了報國無門,無所建樹的悲涼哀怨之情。
《樂府》中雲:“美女者、以喻君子。
言君子有美行,願得明君而事之。
如不遇時,雖見徵求,終不屈也。
”[4](p67)《七哀詩》也是閨怨詩的代表作。
全詩通過寫思婦對丈夫的思念和被遺棄的哀怨,來抒發自己政治上遭遺棄迫害而產生的怨憤之情。
全詩流露出無限的悽惶之感。
(四)遊仙詩曹植的遊仙詩中,有著豐富的思想情感,精神寄託和文化內涵。